原氏二十四节气卦,周易二十四节气卦

二十四节气,起源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和易经的关系密不可分,或者说,二十四节气就是源自易经。

二十四节气的本质是对一年周期二十四个典型阶段的划分,其内核是阴阳二气在一年中运行的二十四个典型的特征。

易经系辞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生两仪是对阴阳二气一年中运行进行的二分法包括上半年和下半年。上半年是阳气从初始到增长道最大。下半年是阴气从初始到最大。所谓阳长阴消,阴长阳消。最显著的就是冬至和夏至,是阴阳二气的两个分野。从冬至到夏至是阳长,夏至就是阳气到了极点。从夏至到冬至,是阴气增长,冬至是阴气达于极点。易经则是乾卦和坤卦。这是二十四节气的二分法,最初的形态。

两仪生四象就是阴阳二气在一年的四分法了。相当于二十四节气的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易经则是乾坤坎离,和河图有关。这是二十四节气的四分法,中间形态。

四象生八卦就是阴阳二气在一年的八分法,相当于二十四节气的 立冬 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易经则是洛书八卦。这是二十四节气的八分法。

然后就是十二地支,相当于一年的十二个月,相当于二十四节气的十二个节。这是阴阳二气在一年之中的十二分法。易经也有十二辟卦。分别是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乾卦,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 坤卦。这是二十四节气的十二分法。

再继续分下去就是二十四节气了,是对阴阳二气在一年中的二十四分法。有首诗可以方便记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就是这样随着古人认识的深化和对农业要求的精细化,一步步演变过来的。本质还是根于阴阳二气的运行。只不过是把阴阳二气的运行分为若干个阶段罢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由此可见,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认识一步步深化的结果,是随着农业种植水平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有着重大的现实的意义。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就是清明节在种植上的谚语,也是经验总结。

起源就是一些农耕以及天象,还有大家记录时间的方法,所以才得来了二十四节气的这种看法。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先天八卦就是阴阳,对应干支计时法,诠释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规律!

无极世界也就是混沌世界,没有时间空间,也没有“道”的世界;太极世界就是有阴有阳的世界,也可以成为1个元的世界,道生一,生的就是1个元的太极世界;两仪是什么?就是道生二,把阴阳拆分成一个阳,一个阴,如果说太极本身是1个元的阴阳合一,那么两仪就是1个阳1个阴,就是一生二的道理。
道教中的二生三,指的是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二生三从万物变化的角度来看,也可以理解为两仪生四象。两仪,有阴有阳,既然世界已经有了阴阳,那么请问,哪里是阴?哪里是阳?接下来就有了方位的范畴。正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地球,地球自转公转于太阳,自然而然产生了有时间、空间的阴阳太极世界,而正因为有时间、空间,那么必然会出现方位。我们古人认为“两仪生四象”就是这个道理。四象就是阴阳太极图的上下左右,或者说东南西北。
我们古人认为四象的东南西北各有神兽镇守,而且四象的神兽是有五行属性的。东方青龙,为木;南方朱雀,为火;西方的白虎,为金;北方玄武,为水;而中央为土。同时,四象也叫少阳、老阳、少阴、太阴。少阳对应东方的木,阳气占上风,为春;老阳对应南方的火,阳气最足,为夏;少阴对应西方的金,阴气占上风,为秋;太阴对应北方的水,阴气最足,为冬。
北方的玄武代表北极,南方的朱雀难道代表南极?我觉得是赤道,南北半球的四季是反着来的。所以如果把地球对折一下便知,南半球的玄武在南极,朱雀还在赤道,东西的方位不变。虽说我们总说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但是四象分明可以解释通地球是圆球,而且对于方位来说都是相对的,这就是我们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生三=两仪生四象。那么三生万物是什么呢?就是四象生八卦。光有东南西北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把这八个方位都画出来,就是一个九宫格。其实九宫格和五行、四象、先天八卦都是相通的。
先天八卦,是我国古代圣贤伏羲所画。伏羲是华夏民族的文明始祖,是中国最早有文献记录的创世神。先天八卦解释了地球运行中阴阳二气的变化规律。用“横”——代表阳气,“断”— —代表阴气。横就是刚才提到的完整的树枝,断就是折半的树枝。分别是乾☰、巽☴、坎☵、艮☶、坤☷、震☳、离☲、兑☱。
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就是阴阳二气有规律地渐变过渡,而先天八卦就是二十四节气阴阳二气变化的图示版。二十四节气对应先天八卦,就是24除以8得3,3个节气对应1个卦象。冬至、小寒、大寒可不可以对应坤☷?这个卦象是不是表达阴气最旺?立春、雨水、惊蛰可不可以对应震☳?春雷震震来点阳气,有道理么?我们继续,春分、清明、谷雨可不可以对应离卦☲?两个阳气打一个阴气,冷暖空气打架能不能来点雨?往后同理,大家自己看图就完全明白了。
为什么我们的正月是寅月开始?新的一年为什么从寅月起算?如果把地支对应九宫格和先天八卦来看,寅对应的就是震卦☳。大家觉得为什么从寅月开始是新的一年呢?是不是卦象的起点不是从坤开始,因为坤还都是阴气没有阳气。反观震卦是不是有阳气来了?就是这个道理。
坤卦☷:冬至、小寒、大寒

震卦☳:立春、雨水、惊蛰

离卦☲:春分、清明、谷雨

兑卦☱:立夏、小满、芒种

乾卦☰:夏至、小暑、大暑

巽卦☴:立秋、处暑、白露

坎卦☵:秋分、寒露、霜降

艮卦☶:立冬、小雪、大雪

坤卦☷:冬至、小寒、大寒

24节气要平分在8宫里,每宫就是3个节气,1个节气是15天,3个节气就是45天,每个宫应该是45天,合起来就是360。这样结合起来看,与我们的六十甲子干支计时法都是相通的。

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那么地支如何对应先天八卦呢?一天中阴气最盛的时候是子时,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午时,相对应的卦象分别是坤卦、乾卦,地支的变化就是一天中时辰阴阳二气的变化,也是一年阴阳二气的变化。
按照六十甲子把一年360天等分在这八宫里,每一宫是45天,同理8个卦象走完12个月为一个轮回,12除以8得出1.5月。因此我们发现,一个月是30天,那么45天也就是等于走了1个半月。这半个月就是解析12地支五行的关键,也就是说一个卦象占据的时间是45天,也就是3个节气,1个节气15天,合45天。
对应六十甲子和先天八卦即可知道,360天走完先天八卦,每一个卦象主导的就是45天,也就是说在一个卦象中应该会出现一个地支主导30天,半个地支主导15天,45天就说明一个卦象中包含1个半地支。对照先天八卦即可知道12地支在九宫格里到底是什么位置了。

由此看来,先天八卦即诠释了地球阴阳二气客观变化的规律。是否有理有据,请读者认真看文分析一下便知。

本篇内容到此结束,请持续关注阎五睿昆仑藏钥修道篇,我们下篇文章再见!

二十四节气在易经的解释

正月是寅月开始,而十二地支中,又以“子”开始,而夏历的子月是十一月,十一月的节气有冬至、大雪两个,一个月有两个节气,其中一个是节,一个是气,大雪是节,冬至是气,这个时候是复卦,在卦象来看,上面都是阴爻,代表寒冷,一阳生,从地底的动能发生来的。
二十四节气与八卦对应的关系是:每季分属一“正卦”,即春属震木、夏属离火、秋属兑金、冬属坎水;每卦六爻,四季四卦刚好配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又分上中下 “三候”,一年共72候,每候5天,计360天加上闰月,正好365天。
其中:坎卦对应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震卦对应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离卦对应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兑卦对应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十二月是丑月,这个阳能又逐渐上升了一些,初爻和第二爻都变成了阳爻,有两个阳爻了,因为内卦变了,变成了兑卦,兑为泽,于是重卦变成了地泽临卦,在节气上小寒为节,大寒为气。
到了正月是寅月,阳能逐渐上升,气温也开始上升,此时就变成了地天泰卦,下面三爻都是阳爻,所谓“三阳开泰”,就是说已经有三个阳了,万物开始萌发生气,立春是节,雨水是气。二月是卯月,内卦是乾卦,外卦是震卦,震为雷,雷天大壮;惊蛰为节,春分为气。二月的惊蛰节对于我国的农业可以说非常重要,在立冬以后,一些蛇、虫、青蛙等动物就看不见了,口里含一团泥巴,钻到地底下面,不吃东西,也不动,我们都称之为冬眠的状态,在我国古代称作“蛰”或是“蛰伏”。这些动物要到二月雷天大壮的时候,第一声春雷炸响,这些蛰伏的蛇虫等才会吐出口中的泥巴出洞,所以称作惊蛰。
三月卦象又有变化,到了春天了,节气是清明、谷雨;大陆的气候,这个时候最舒服是清明了,属于春风拂面,天朗气爽的时期,气候处于不冷不热,比较均衡。
四月是乾卦,节气是立夏、小满。在这个卦象来看,六爻全是阳爻,也说明阳能到了极点,正是易经中所说的“物极必反”也就是说已经到了极点,实际上每年最难受,最闷热的是四月了。

二十四节气大寒后是哪个节气 大寒后是不是立春节气

二十四节气大寒后是哪个节气 大寒后是不是立春节气

二十四节气大寒后是立春节气。

立春,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岁首、立春节、正月节。干支纪年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立春”是依据黄道推算出来的,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节点,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还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新的一年之始。古人对岁首很重视,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敬天法祖,由此便产生了辞旧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动。

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立春,阴阳转化,阴退阳升,生气始发,万物复苏,新的一个轮回从此开始了。

大寒是第几个节气:第24个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大寒节气开运养生妙招

一、温煦阳气

人有阳气,精神才会爽朗,运势才会倍佳,假如一天到晚阴气重重,自然要走霉运。那么这股阳气如何培养呢?就是要把握住大寒这些节气。大寒属于丑月,从十二辟卦来看,丑月是为临卦,底下两阳,上面全阴,阳气处于地基,要好好打下基础,慢慢培植,阳气才能壮大生长。所以这段时候,以休养生息为主,早睡早起,不宜有过大的运动,而小幅度的运动则有利于阳气生发,注意保暖。

二、饮食进补

其实不止是大寒节气适合培养阳气,整个冬季都适合培养阳气,适当的进补,能补充能量,又因为冬主藏,消化能力以及吸收能力都强,进补效果会特别好。传统的温补食物有温补羊肉、牛肉、狗肉、鸡肉、黑豆、黑芝麻、核桃、红枣、桂圆等等,而生姜能助阳生阳,不妨在食物中加入以作调料。

三、祈福开运

大寒节这天的财神方位在西南方,吉时是申时,也就是下午3点至5点,有准备的朋友不妨在家里这个方位这个时间点进行祈福祭拜财神的活动,或者打扫一下这个方位,保持这个位置的干净整洁,再放上适合的吉祥开运物品,比如天财入库、黄玉貔貅等,将对来年的财运大有帮助。

四、五行开运

当天日柱为丁未,丁火通根,旺相得力,对于八字喜用为火的朋友来说,特别吉利,运势会比较顺畅,佩饰、穿衣以红色、紫色系为主将催旺运势。而对于八字忌火的朋友,当天就要格外注意,如果遇到倒霉事也不要太在意,且放宽怀。佩饰、穿衣颜色方面可以根据自己八字的喜用黄色系、黑色系、白色系等。

立春节气有哪些特征

节气特征现象

干支历法是上古文明的产物,上古历法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立春”,地域分界线在今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当节气立春时,那一线以南地区,已有春的气息了。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的节气,这种转折在全国范围并不是十分明显,但立春后白天渐长,意味着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天气开始逐渐回暖,万物渐次复苏。在南方岭南,早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而在北方,立春,更多只能说是春天的前奏,并没进入春天。

气候变化

立春不仅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也意味着万物生长、春耕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无春年的解说

无春年是农历中的概念,是指农历全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这是农历年长度有的年份短于回归年、有的年份长于回归年的缘故。如:2016年农历猴年是“无春年”,即,全年没有立春之日。干支历(阳历)不存在无春年,因为每一年均是以“立春”为年之起始,立春节气一到,就是孟春开始了,所以年年有春天。

十二辟卦的人生意义

人类古代的时候,中国人古代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割为七十二候,然后在中原某一个固定地点观察这一个地点每一候的气象变化,观察记录数百年、上千年,请想想它会是一个怎样的积累?它当然使得你站在这个地方,在每一候中可以精确预测这一候天气的大致变化概率或者统计学概率,是不是这样?
比如今天二十四节气,有一个节气叫清明,其实清明节它实际上早年是一个候的称呼,也就是开春初期,大约现在阳历的三月底四月初,有五天时间站在中原,在大多数年份数百年、上千年的观察中,发现它头两天总是下雨的机会较多,而后两三天天气晴朗,雨后晴朗,空气格外清澈,故名之“清明”,因此它可以精确地预报天气。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我们在《三国演义》上见过一个说法,“诸葛亮借东风”。实际上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凡是有高文化的人,一般对两个东西非常熟悉。除了中国的经史子集以外,第一,中医。第二,《易经》。所以中国古代医生给文人家属看病,都要把方子开出来,交给这个文人叫验方。
它为什么要让文人验方?是因为所有文人基本上都懂中医。诸葛亮借东风实际上是古代文人或者至少是大文人都能把握的一种现象,用的就是这《十二辟卦图》。这《十二辟卦图》把气象做详细的统计学分析,在数百上千年的积累中形成有力的天气预报的一个基本工具,这才是这《十二辟卦图》的发生学的来源。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