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岁本命年1984年,三十六岁是本命年吗
36岁本命年有啥讲究
36岁及48岁过“本命年”者主要表现是心情不定、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可以通过旅游或者走动化解。人的一生中一般有好几个本命年要过,但是,人们普遍认为本命年以36岁最为凶险,所谓“一喜解三愁”,人们希望借喜庆冲走人生最大的秽气。如果你在这本命年有喜事的话可以做。
另外,就是一定要佩戴一些红色的吉祥配饰在身,这个对化解本命年的煞气厄运是很有效的。有心的话,建议你可以到红绳周家网站根据你的情况一对一专门定制一款的适合你的水蕴吉祥物,这样会好一些。个人订了一个多月才订到的,不好订但是很好用。
84年多大了?
过了生日就是:
2020-1984=36(岁)
没过生日就是:
2020-1984-1=35(岁)
1984年属鼠36岁本命年送什么?
属鼠的话本年年可能不是很顺利,送礼物的话我觉得送一个”祥安阁牛泰保岁吊坠“,很吉利的东西可以转运,而且他家真的挺有用的!有不明白的可以再问我
本命年的岁数有哪些?
第一个本命年是13岁(虚岁),接下来是25、37、49、51、63、75以此类推。
周岁是12、24、36、48、60以此类推。
本命年多少岁,要根据自己的属相和年份计算。本命年就是生肖与自己的属相相同的那一年。
本命年禁忌
本命年在汉族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南北汉族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挂红或请关帝阁关公避邪躲灾的传统。因此人们每逢本命年对红色就特别钟爱或热衷供奉武财神关公。
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关于镇宅的和各种佛像。关公一直被看作是极度,带给人健康、快乐人生的护身符,运气不好的人可有转运之功效,故有“关老爷”之美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本命年
36岁本命年有啥讲究
36岁及48岁过“本命年”者主要表现是心情不定、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可以通过旅游或者走动化解。人的一生中一般有好几个本命年要过,但是,人们普遍认为本命年以36岁最为凶险,所谓“一喜解三愁”,人们希望借喜庆冲走人生最大的秽气。如果你在这本命年有喜事的话可以做。
另外,就是一定要佩戴一些红色的吉祥配饰在身,这个对化解本命年的煞气厄运是很有效的。有心的话,建议你可以到红绳周家网站根据你的情况一对一专门定制一款的适合你的水蕴吉祥物,这样会好一些。个人订了一个多月才订到的,不好订但是很好用。
老祖宗说的“36不提,73不说,84不讲,逢10不过”,是什么意思呢?_百度...
俗语'不说36,不提73,不讲84',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不说36
这里指的是36岁,而36岁也是一个人一生当中的第三个本命年,也有的说法是第三个本命年这一年里一个避讳深的一年。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相传三国时期,有几个精绝天下的良才都是在本命年这一年去世的,这些人才无一不是精绝艳艳,名满天下的任务,例如周瑜、马良、庞统等等,都是在36岁时与世长辞,由此以往,大家对于36岁本命年又有诸多说辞。
其实啊不提36也是流传下来的一种说法,只是经过列举几个知名人物,大家觉得这种说法好像很对,看起来没有什么毛病,也就一时之间信以为真,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古时候医学不发达,一场普通的感冒都能使人致死,更何况三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像周瑜、张良都是大将之才,长期的四处征战,劳心劳力,休息时间不够再加上饮食不够营养,他们身体大多内里空虚,因此一场小小的伤病都能要掉他们的命,而他们又恰好都是三十六岁去世,所以大家对于不提三十六这个说法不加之意,甚至还颇为认同。
- 不提73
不提七十三岁,不然呢老人在这一年里是要遇到大事,就看看能不能迈过这道坎,古时人的寿命普遍在五六十岁,如果一个老人货到了七十岁以上啊,那简直是长寿,因为医学不发达,加上长期在农田里劳作,还有的赋税,自然灾害,战争的发生,不论哪一样都能让农民一年的劳作白费,辛辛苦苦劳作一年能吃上饭就非常不错了,谁还顾得上营养不营养得,也就更加不敢生病,一旦生病也都是能拖着就拖着,最后小病拖成大病,也只能听天由命去了,本来辛苦一年的劳作也就刚够果腹的,哪里还有余钱去看病呢?
所以老人一旦上了七十岁,都不让说的,提都不敢提这个七字,更何况七十三岁这个尴尬的年龄。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孔子是在73岁去世的,孔子被大家奉为圣人,那是非常于神一样的存在,连孔子都迈不过去73岁的门槛,更何况是普通老百姓了,因此73也成了老人避讳多深的年龄了,生怕自己迈不过这个门槛。
不讲84
- 不讲84岁,相传孟子于八十四岁逝世,孟子那是仅次于圣人孔子的地位啊,连他都没能扛过八十四岁这个年龄。
其实啊,能活到八十四岁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再,那都是妥妥长寿的啊,拐过八十岁的弯,不论八十几那都是注定了长寿,因此老人觉得自己多活一天都是福气,也就更加不愿意去数自己到底多活了多久,越到一定年纪的人,就越是想装糊涂,日子也就过得糊里糊涂,不想活的太明白,生怕福气变少了。
- 为什么84这么庄重呢?
也是上面提到的孟子在84岁逝世,加上孟子是个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大家对于他逝世的年龄更加好奇与遗憾,久而久之就有了这句'不讲84'的这句俗语流传了下来。
其实不论是'不说36'也好,还是'不提73,不讲84'那都是古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担忧和长寿的希望,觉得自己多活一天那都是自己前世积纍的善事。其实这也是古人寄托的一种形式,长命百岁没有人不渴望的。
俗语有好多种类,有实际经验的也有这种偏,甚至还有寄托希望的,不论哪一种俗语,都是流传了千百年,既然能流传这么久,肯定有俗语的流传价值和作用,不然不会这样一直流传不曾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