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板四柱亭,阳光板四柱亭安装图

镇国寺传说,康熙错字,无字碑,分别出自哪些历史典故?

镇国寺传说
“寺中隙地固多,而屋宇寥寥中,有中殿削落更甚。然规制奇古,绝不类今世所为……寺创于北汉孝和帝天会七年……”清嘉靖二十一年(1816年)《重修镇国寺》的这段文字,记载了平遥镇国寺建构的罕见,也铭刻下古寺在全国的奇绝。
镇国寺内有万佛殿,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仍保持了五代时的风貌,是我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三处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塑,更是全国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千古奇构,加上殿内11尊原建时的塑,使得镇国寺早在1988年便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7年,与平遥古城、双林寺并列为“一城两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7月24日,记者探访了这座千年古寺。
“京城”之名非虚有
从平遥古城出发,驱车向东北十多公里,进入平遥县襄垣乡郝洞村,再前行不足千米,面前出现一片绿荫。绿荫中,一座木牌坊题额格外醒目,上书“京城宝刹”,这里便是镇国寺的所在。
平遥镇国寺创建于五代时的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原名“京城寺”,金天德三年(1151年)等多次重修,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改称镇国寺。
一座地处晋中平原的古寺,何以“京城”命名寺院?
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大动荡之期。在以军事实力为较量的第一资本的当时,各国对于文化少有重视,佛宇毁坏比比皆是,主动修建的更是寥寥无几。而在这乱世,五代后期的北汉却是一个例外。据《新五代史•东汉世家第十》记载,后汉皇族刘崇原为太原尹,后升至中书令,郭威兵变杀死后汉隐帝建立后周,刘崇不服,以太原为都,继续称国号为“汉”,史称北汉。刘崇去世后,其子刘承钧继位,改元天会。刘承钧为求自保,一面乞怜契丹人“甘当儿皇帝”,一面提倡崇信佛教,乞求佛祖庇佑,在境内大修佛寺。
北汉朝廷修筑的寺院中,比较著名的有平定法华寺、临县普照寺、太原天龙庙、平遥镇国寺等。镇国寺建造之初,以该地秦汉时代属京陵城,故而定名京城寺,后更名“镇国”。根据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山西通志》记载,北汉兴修的寺院在后代一再重修,几乎全都更改了容颜,唯有平遥镇国寺的万佛殿,至今仍旧保持了1000多年前原建时的风貌。
镇国寺坐北朝南,为两进院落,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三座主要建筑,天王殿两翼配有钟、鼓楼及腋门。一进院的东西廊有碑亭、二郞殿等各殿。二进院的东西有观音殿、地藏殿等。整座寺中现存有五代、元、明、清各时期建筑共44间,塑51尊,壁画100余幅,还有铁钟1口,碑碣20余通。
“古树金刚”曾救寺
镇国寺中山门前、院落中,有古树十几株,多为槐树,最古老的树龄已有千余年。整个笼罩在参天的树冠之中,红墙绿树映衬,禅意顿生。
和现存的大多寺院不同,镇国寺没有专设的山门。在这里,天王殿即为山门。镇国寺管理处主任梁家桦向记者谈到,这种天王殿兼做山门的建筑形制,正是五代时期的典型特征。
镇国寺天王殿为单檐悬山顶,面宽、进深各三间,至今仍保持着元代的建筑风格。殿两侧各设一腋门,西腋门额曰“乘幽”,东腋门额曰“崇虚”,其名皆取自佛教经典。
天王殿按“晨钟暮鼓”的佛教文化,于东、西分筑有钟楼、鼓楼,都为五脊六兽悬山顶,四柱亭式的建筑。但楼上鼓已不存,唯有硕大的铸铁古钟依旧保存完好,端挂于东边钟楼之上,击之,方圆十多里的村落都能听见钟声。铁钟铸于金皇统五年(1145年),不仅在平遥境内最为年久,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据村民介绍,1958年“大炼钢铁”的狂热运动中,郝洞村的群众全力呵护,才使这口古钟逃过了那场砸铁炼钢的大劫难,保留了这件瑰宝。
说到古寺的劫难,不得不提的是天王殿外的四棵高大古槐树。四棵古树树龄皆在数百年以上,树身粗大,至少需4人才能合抱,在天王殿前东西方向一字排开。民间传说,这四棵大树为镇国寺的“四大金刚”,可谓护寺神将。说来也神奇,1994年夏天的一场雷雨中,一道闪电击向镇国寺,但闪电霎时被其中一棵槐树吸走,树枝断裂,树皮烧焦,天王殿和整座镇国寺却毫发未损。次年,被电击的槐树又是一片绿意葱葱。
采访中,梁家桦谈道,“四大金刚”一说不过是民间的认识,但古树护寺,实有科学依据。国家有关建筑专家看过该寺及门前的大树,便曾指出,古人建寺门前植树,实际上就是要其起到避雷针的作用。
建筑奇葩万佛殿
穿天王殿而过,即可见到镇国寺的主殿——万佛殿。此殿为大汉天会七年(963年)建造,是建寺时的原始建筑,距今已有1049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万佛殿面阔、进深各3间,单檐九脊歇山顶。檐高5.27米,檐出2.94米,举高3.60米,总高8.86米。正立面左右各开二窗,前后明间各开一门,四周砌厚砖墙。人们鸟瞰大殿可见,形体接近正方形,屋顶庞大,出檐深远,但由于屋顶采取了举折,屋角反翘,便使沉重庞大的屋顶,呈现出轻巧活泼的建筑艺术形象。
大殿用柱12根,高3.42米,均包入墙内,柱础也不可见。据镇国寺工作人员乔淑彦介绍,古人建殿,为防止包入墙内的殿柱日久因潮腐朽,每根柱底于外墙开一孔,用以透气防潮。另外,柱颈上阑额不出头,柱均向内侧,柱上架有斗拱,使得大殿檐出足足2.94米。
这么深的出檐,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建筑建构的贡献,因此,古殿能很好地防范雨水侵蚀。记者采访当天,正逢平遥刚刚经过一场大雨,但雨水仅仅打湿大殿台阶上出檐下台阶的三分之一,墙体更是滴水未溅。
观镇国寺四面遍布的排水设施,古人比今人似乎考虑更要周全。大雨之中,现代城市频频内涝,但整座镇国寺内,遭受雨水之后,院内雨水排泄极为顺畅。
殿内屋顶,采用梁架木结构支撑,纵横构件联结牢固,不设顶柱,使得殿内空间不受立柱影响,显得异常宽阔。整座大殿,不用一根钢钉,正是勾连契合的卯鞘,将整个建筑整体支撑了起来。该殿结构与装饰并重,用料合理,设计独具匠心,历千年而未毁坏,令今人叹服。
万佛殿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虽历经维修,但至今仍完整地保持了唐晚期到五代建筑风格,远望雄伟壮观、气势非凡,是难得的古代木建精品。正是如此,镇国寺的古建成就,被建筑界称为我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不朽之作。
稀世珍品藏古寺
镇国寺建筑奇绝,其他珍品也极为众多。万佛殿内有塑11尊,都是五代时期的作品,分别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供养菩萨、二天王、二供养童子。
主像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在须弥座上,一副安逸慈祥、和颜悦目之态,旁边紧依主像的是迦叶和阿难尊者。传说迦叶从小出家,一生勤勉求进、苦修一世,所以被塑造成了一位饱经风霜、含辛茹苦的老人形象。阿难则显得年富力强,身着僧衣,体态优雅,显得聪颖、慈善。再往前面四尊为两菩萨和两供养菩萨,菩萨为坐像,贵妇人形象,面额丰满,文雅娴静。两边站立的供养菩萨,神态随意自然,体态丰满,塑造手法有明显的唐代特征。菩萨前的两天王,手执兵器、身穿盔甲、蹙眉怒视、威武雄健,典型的唐代武士形象。最前的两供养童子,一副天真善良的农家少女形象,一尊肃穆祈祷,另一尊四处张望,一动一静,形神各异。
这些塑像,虽然是佛教神化后的塑像,却是按照当时社会等级制度加以创作、布局,他们的衣饰、装束、神情,都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塑像匠师的这种写实的艺术手法,反映出了1000多年前各个社会阶层人物栩栩如生的鲜活形象。这些塑像均为我国现存中仅有的五代时期作品,堪称“稀世珍品”,在我国雕塑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除去塑及前面提到的铁钟,镇国寺一块上下左右均残的半截碑也极珍贵。碑高84.5厘米、宽58厘米、厚36厘米,上面雕有碑文,共19行476字。以残碑的厚度估量,原碑应该很高大,而从碑文内容分析可知,这是一块墓碑。该碑是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维修镇国寺的时候,工人们从寺外捡回,计划制作碑座的原料。后来,负责工程的田增檍发现残碑上有很好的书法,不忍毁坏,便保留下来。光绪十年(1884年),当地恩贡田耕蓝专门撰写了《半截碑记》记载这段故事,并嵌修于东碑亭的墙壁上:“半截碑者,不知何人所书也。嘉庆年间庙工告竣,会立碑之际,欲作碑座,形象已成。余祖增檍公见而止曰:此碑书法甚好,不可毁也。存之以为学书者临摹。”读碑文可知,如不是田增檍首倡保护,其族孙田耕蓝勒碑铭记,该碑早已不复存在了。后人从残留的476字的用词、记事、成语应用等方面分析,该碑为北汉时期王室成员之墓碑

康熙错字错字是——“峰”字,是康熙在山西五台山上留下的。
“避暑山庄”中的“避”字多一横,而“峰”字则少一横。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说康熙“避”字不会写,一时笔误,难道“峰”有多少笔画,这位从小习书的皇帝爷也搞不清?非也。
说起来这个字与一段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联,这就是清宫三大悬案之一——顺治皇帝出家之谜。
顺治是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六岁登基,是清朝第一位小皇帝,但在24岁那年便驾崩了。宫里传出的说法是死于天花,而坊间则另有说法,传说顺治是为情所困,出家为僧。为何情所困?原来他深爱的妃子董鄂氏病死了,伤心欲绝,万念俱灭,最后连江山也不要了,走入空门,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当了和尚。
这样,皇位传给了时年只有8岁的玄烨,年号康熙。玄烨当皇帝时还小,父皇之死成了他最重的心事之一。长大后,玄烨便想弄个水落石出。听说父皇出家在五台山,他便借来此拜佛为名,悄悄打听父皇的下落。行到山上灵鹫峰菩萨顶寺附近时,刚好遇到一仪表非常的僧人。康熙便与僧人打招呼,僧人自称“八乂”。康熙查听不到父皇的下落、行踪,心里很是失落,下山后他反复念叨“八乂”、“八乂”,猛然醒悟,原来自己曾见到了父皇,就是那个僧人。
这怎么说?“父”字上下拆开,不就是“八乂”么。玄烨赶紧带上随从上山寻找,但“八乂”已找不到了。玄烨为粗心而后悔,觉得自己的父子缘分太薄。在题字时,便有意将“灵峰胜境”中“峰”字下的“丰”,少写了一横,寓意“父子缘薄不相识,人生有憾难圆满”。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但这传说中却包含了康熙对父皇顺治的深深思念之情。此圣迹如今游人都能看到,此四字后被刻在菩萨顶寺山门外的牌楼上,是五台山著名的景点之一。
山西无字碑
宋太宗赵光义夺取晋阳,受到了晋阳人民顽强抵抗。在攻占晋阳后,他对浴血抵抗的军民非常恼火,强令迁出城外,然后放火焚烧晋阳城,同时又引汾、晋之水漫灌晋阳城。赵光义的水与火,把在汾河畔挺立了1500年的晋阳古城夷为废墟,而在唐明镇的基础上重建太原城。赵光义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晋阳人民的极大愤慨。尽管如此,赵光义仍想把自己奉为流芳百世的英雄。他仿照李世民御笔亲书的《晋祠铭并序》,书写了一幢《太平兴国碑》,吹嘘自己灭北汉刘继元、火烧晋阳、重建太原的“功绩”。但是,他的这幢碑得到的却是李世民《晋祠铭并序》截然不同的下场。游晋祠的百姓,见到《太平兴国碑》就用石头、瓦片、砖块砸,用刀刮磨,碑上布满痰迹、刀痕,久而久之,碑文被刮剥殆尽,一个字迹都未留下。现在,在栖云楼旁的台基上,仍然立着这幢字迹全无的石碑,这就是和贞观碑形成鲜明对比的赵光义的“无字碑”。

济南有什麽名胜[名人,名诗,古迹]

济南名胜
--------------------------------------------------------------------------------
济南素有“泉城”的美称。泰山山脉丰富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至济南,被北郊的火成岩阻挡,于市区喷涌而出形成众多泉水。

在济南的七十二名泉中,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最负盛名。喷涌不息的泉山在市区北部汇流而成的大明湖和位于市区南部的著名佛教胜地——千佛山交相辉映,构成了济南“一城山色半成湖”的独特风景线。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济南市的血脉,赋予这座城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

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公元1019-1083年)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时赞美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清代著名小说家刘鹗(公元1857-1909年)在《老残游记》中详尽描述了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丽景色。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发现以红褐色陶器为标志的西河类型(距今8400-7300年)文化遗址10多处。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发现地,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址约20万平方米。说明济南作为城市的历史在4000年以上。当时,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就诞生并生活在济南一带。

济南文物古迹众多,有舜文化遗址舜耕山、舜井、娥英河、舜庙,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公元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 纪),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公元7世纪)和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塑罗汉(公元11世纪)。我国现有最古老的单层石塔——四门塔,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李清照、辛稼轩、李苦禅等名人纪念馆陈列了他们的作品及其重要文献资料。。

趵突泉

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民族形式的自然山水园林,风光秀丽,内涵丰富。名列济南七十二泉之冠的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泉水分三股并发,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称“趵突腾空”,蔚为奇观。泉水质洁甘美,用来沏茶,色清、味醇、爽口、坐在泉东端的“望鹤亭茶社”饮泉品茗,令众多游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趵突泉还是历代唱戏说书的场所。春夏秋双休日上午在白雪楼戏剧舞台有专场京剧演出,以“钓金龟”、“望江亭”等经典剧目为主,还可以看到山东特色戏剧吕剧、柳子戏,以及曲艺等节目,游人还可以与演员联欢、联唱,自娱自乐。

大明湖

大明湖之名始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城西南有泺水……北为大明湖。”总面积86公顷,湖水面积46.5公顷。湖畔杨柳依依,湖上荷叶连连,清人刘刘凤诰写联赞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还是历代名人聚集荟萃之地,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发出“园林美丽,堪悦心目,山色湖光,应接不暇”的感叹。位于湖心岛的历下亭,上悬清高宗御书“历下亭”匾额。亭前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杜甫的诗句。加之园内有“遐园”、“稼轩祠”、“北极阁”等景点缀其间,令游客赏景之余不忘记怀古,极受海内外游客好评。

千佛山

千佛山位于市区南部,古称历山,相传虞舜(舜是我国原始社会晚期著名的贤君之一),曾耕稼于此,故又称舜耕山。隋开皇年间(581-600),佛教盛行,随山势雕刻了数千佛像,始称千佛山。千佛山主峰海拔二百八十余米,山上多巨石,庙宇亭台各据其胜,有饱经峥嵘岁月的唐槐,始建于隋唐几经兴废的古刹兴国寺,以及著名的“齐烟九点坊”、“文昌阁”、“舜祠”、“大佛头”等名胜。在此登高远眺,山下泉城美景尽收眼底。

灵岩寺

灵岩寺坐落在长清县境内,是唐宋时代负有“四绝之首”美名的海内古刹。

寺中现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古建筑。其中千佛殿里环列的40尊色泥塑罗汉,是宋代泥塑之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他们大小与相似,形状姿态各有不同,表情互异,神态逼真,而且其肌肉与脉络都表现的栩栩如生,书画大师刘海粟观后称之为“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齐长城

齐长城修建于公元前404年以前,完成于齐宣王时期(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早于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百余年。

齐长城西起济南市长清县境内,东至青岛市黄岛区小珠山,蜿蜒千余里,是古代一项巨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四门塔

四门塔坐落于泉城柳埠镇青龙山麓神通寺遗址东侧,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单层石塔。

四门塔全部用大块青石砌成,塔顶用二十三行石板层层叠筑,成四角攒尖方锥形屋顶。整个形体简介质朴、浑厚大方,是单层塔的早期建筑范例。

五峰山

五峰山位于长清县城东南40余里,占地面积4.83平方公里。五峰山与泰山、灵岩并称鲁中“三山”。山中,峰、宫、观、亭、台相互掩映、风景绝佳。南北朝时,佛教在此发展,莲花洞内数百尊佛像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金元时期道教在此兴盛。历史上五峰山道观曾4次受到皇帝的敕封。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景景生辉,处处生情。

言子是孔子的学生吗?他有什么造诣??

??言子(公元前506-公元前443),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今江苏常熟)人,与子夏、子张齐名,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十哲人中第九人”,是孔门中唯一的南方人。言子擅文学礼乐,学成南归,道启东南,被后世尊为“南方夫子。” ??言子晚孔四十五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后人往往把他与子夏合称为“游夏”。子游二十多岁就担任了“武城宰”(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实行孔子关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教诲,孔子到武城时,“闻弦歌之声”,甚为嘉许。子游自称重视仁义之根本,批评子夏的门人曰:“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未也,本之则无,如之何?”(《论语·子张》)其留下的名言有:“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丧致乎哀而止”(《论语·子张》)孔子去世后,子游自己授徒徒讲学,其后学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但却受到荀子的严厉批评。 ??唐玄宗时,子游被追封为“吴侯”,宋代又被封为“丹阳公”,后又称“吴公”。今江苏常熟存有“言偃宅”、“言子墓”等遗迹。 ??言子墓 ??言子墓在常熟市虞山东麓,依山建筑,规模宏伟,附属建筑较为齐全,有罗城、祭台、墓道、石桥、石亭、石坊、围牌、石碑等,是江南著名大型墓葬。墓区占地约5.6公顷,冢为圆形,直径3.5米,封土高1.6米。墓道自墓门经影娥池、文学桥拾级而上,依次建有四柱石坊3座,额为:“言子墓道”、“道启东南”、“南方夫子”;墓道中轴线上,建有重檐歇山顶四柱石亭,匾额“文开吴会”;两侧建有单檐歇山顶方亭,道北为“言子飨堂”,内存“墨池”、“石墨”和“先贤吴公修建祠墓记略”等石刻古迹。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孔子访言子 ??据说孔子晚年不放心各地学生的作为,特地驾牛车到南方察访言子的德行。一日,孔子来到常熟西南郊的“十里亭”,时值炎夏,一路上闷热难受,很想进城早些歇息。他举目四望,见附近河中,有一赤膊孩童正在摸〈捉〉螺蛳。即下车含笑问道:“此去城内几许路?”那孩童见孔老夫子样子斯文就拿盛蛳螺的钵头顶于头上,口中有板有眼地吟唱起来:“钵为冠,水为友,此去琴川一十里”。孔子听罢,暗自思忖:“此地孩童如此知书达理,足见此地文风之盛。吾何须再去关照子游。”于是挥鞭转车,仍回山东去了。 ??论语·子游问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和以别乎?” ??译文:子游向孔子询问什么叫做孝顺。孔子说,“世俗所谓孝,是指赡养父母。其实,人连犬马都能养活;如果对父母只养而不惊,那么养犬马和养父母如何加以区别呢?”

石佛寺在哪里

有很多,不知道你说的是那个???
1.河南省南阳市石佛寺镇
2.湖北省武穴市石佛寺镇
3.浙江绍兴石佛寺
4.广东汕头石佛寺
5.四川郫县石佛寺
1,玉雕之乡--石佛寺位于镇平县城西北10公里处,镇域面积148平方公里,辖22 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5.1万人。自古以来素有“玉雕之乡”的美誉,是南阳玉雕的发源地,全国规模最大、价格最低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
2石佛寺镇地处武穴市中南部,南临长江,沪蓉高速、京九铁路穿境而过——贯通南北,融汇东西的交通区位优势造就了这里交汇四方的独特气质。
3, 下方桥石佛寺 寺址今绍兴城区西北20公里齐贤镇羊山。
4, 广东汕头澄海市澄华街道冠山(又名神山)居委“冠山环翠”(澄海古八景之一)中的石佛寺,创自明朝,原称“神山古庵”。坐落于神山西麓,怪石嶙峋,林木苍翠,筑有一座四柱亭台,雅称禅楼,其背后有一巨石削立如壁,石纹有影如人立状,常倒映于仙江清流碧波中,此“禅楼倒影”奇观成为古代冠山十景之一。古刹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并由陈祖鞭(1912-2004.1.16)、辛扬新居士先后筹资扩建,现为旅游礼佛热点。
5,在郫县郫筒镇长乐村的乡间小路旁有一座废弃的石佛寺。这座古寺目前仅剩下一间大殿、一间后殿和一间偏殿。大殿占地约上百平方米,10米左右高,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古建筑。大殿内堆放着谷草、农具等物品,殿瓦也都残败得四面透光。就在这破败不堪的大殿四壁上,却到处可见绘画精美的壁画!

阳光板雨棚安装步骤及注意事项详解

阳光板雨棚,在户外是可以常常见到的,比如在候车亭或者停车棚等。阳光板雨棚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耐候性、耐温性、隔热隔音性等特性,因为它的隔音效果好,常常用作高速公路的隔音屏障。阳光板雨棚的安装并不复杂,那么该如何安装呢?以及安装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一一解答。


安装步骤:

1、首先检查骨架,必须平整,不得有焊疤,毛刺。骨架上必须彻底干燥,不得有挥发性溶剂。

2、将丁基防水胶带铺设在骨架两边,形成一个小型水槽。

3、将阳光板放置在骨架上,板与板之间预留伸缩缝。

4、将EPDM压条压在板与板之间接口处。

5、用自钻螺丝固定。

6、阳光板宽度中间1.05M处下一定要骨架,是用自钻螺丝套包钮固定。

7、靠墙面阳光板不得与墙面直接接触,用角铝固定在墙面,再将阳光板套进去,装上去。

8、阳光板收口处先用铝泊胶带将口封好,再将收边条或角铝固定好。


安装注意事项:

a) 先检查板材的裁切尺寸和膨涨预留量是否合适,要特别注意留出足够的均匀的膨涨间隙,计算公式如下:总膨涨间隙=膨涨系数*当地安装前后最大的温度*板材长度。

b) 中空板安装工程中板材被型板夹持的部分必须至少含有一条筋肋,或者板材边缘被夹持的部分最小20MM

c) 认明板材表面防紫外线的一面,并把该面朝外安装,绝不允许把防紫外线的一面朝内安装。

d) 安装前把板材四周的保护膜揭起30MM-50MM,不要让型材夹住保护膜,但也不可揭去太多,以免因操作而损坏板面。

注意:有些工人操作时把保护膜夹在型板里,然后用锋利工具划印再揭起,但往往划伤板面而导致板材损坏。

e) 自攻钉拧紧时用力要均匀,确保型板真正压实密封胶条和板材。

g) 中空板材冷弯安装的情况下,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析材厚度的175倍。

h) 中空板材只能顺肋筋方向弯曲。

i) 中空板材倾斜安装应顺肋筋方向,有利于冷凝水导出。

j) 板材安装好后要求立即揭掉保护膜,如因施工特殊要求保护板面,也须先揭掉保护膜,而后重新覆盖。

k) 板材安装好后应进行自检,特别要认真做喷淋试验,检查是否漏水,如有漏水隐患应及时消除,然后再检查外观质量。

l) 板材安装全过程中严禁足踏板面,操作时须使用跨越板材的可移动式踏板。

m) 如须在板上直接固定自攻自钻钉时,须扩孔,所有钻孔直径应大于螺栓直径,留出热胀冷缩间隙。

n) 孔的中心到板材边缘间距应大于等于5CM。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阳光板雨棚的安装步骤详解,以及安装时所需注意的事项说明,相信大家看完后,对阳光板雨棚的安装有了大致的了解,施工人员也可以按照此方法实行对阳光板雨棚的安装,一步一步来,就可以安装出完整的阳光板雨棚了,同时还需要多关注安装注意事项便可。

阳光板尺寸有几种

PC阳光板规格:
阳光板厚度:6mm,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30mm阳光板
阳光板长度:标准板长6m.
阳光板宽度:标准板尺寸2100mm,最大板尺寸2150mm,
阳光板颜色:透明阳光板、湖蓝(兰)阳光板、绿色阳光板、茶色阳光板、乳白色阳光板等,
PC耐力板规格:
耐力板厚度:1.8mm-20mm
耐力板长度:(卷板)30m-50m
耐力板宽度:500mm-2200mm
耐力板颜色:透明耐力板、湖蓝(兰)耐力板、绿色耐力板、茶色耐力板、乳白色耐力板等,特殊颜色也可订做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