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情对应五行,五行五色对照表

五行中五神,五情,五体指甚麽?

五神:金、木、水、火、土
五情:喜、怒、思、忧、恐。
五体:头、双手、双脚、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神:魂 神 意 魄 志
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
五体:筋 脉 肉 皮毛 骨

五行五脏五官口诀,五脏五色五行有什么关系?

说到五行五脏五官口诀,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的五色(颜色)及五味(味道),另外,还有人想问五脏对应的五行、五色、五季分别是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肝心肺肾脾所对应的五行是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五脏五色五行有什么关系?关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行五脏五官口诀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心肺的五行五色五官。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中医五行对应的五脏。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形成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肝 → 心 → 脾 → 肺 → 肾五脏五行对应图。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血,心主血脉,肝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精,肝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三、五味与五脏

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饿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含有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五脏六腑。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的积累,防治各种疮症。五脏的生理功能。

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还具有缓解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选择。

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姜、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有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肾经衰弱者不可食用。五脏六腑的功能口诀。

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泄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品。

四、五色、五谷与五脏

1、肝色青:宜食糙米、牛肉、枣、葵;青色应肝,所以想要面色,不宜以为主。金木水火土对应的五官。

2、心色赤:宜食小豆、犬肉、李、韭;赤色应心,故而想要面若桃花,可补以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红苹果。时辰与五行对照表。

3、肺色白:宜食麦、羊肉、杏、韭;白色应肺,想肌肤美白,可常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浆、牛奶一类。人体五脏对应的五行。

4、脾色黄:宜食大豆、栗;应脾,所以面色暗沉的人,可辅以、味甘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等。

5、肾色黑:宜食、桃、葱;黑色应肾,所以肤色较深的人少吃色素添加过多的食物。

五、五官与五脏

1、鼻为肺之官

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开窍于鼻,鼻是肺之官,只要人的肺有病 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子上。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比如当人得肺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喘息鼻张的症状。五行归类表记忆口诀。

2、目为肝之官

肝开窍于目,得了肝病会在眼睛上有所表现,一般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会发青。孩子如果受到惊吓,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这也与肝有关联。



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的五色(颜色)及五味(味道)

在中医的五色和五脏的配属里,肝主青色。这个青色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青草、树叶的绿色,而是苍色。肝是从肾水里面出来的,苍这个颜色是黑色与青色的一个过渡之色。顺便谈一个问题:如果人在冬季没有养好身体,到了春天气机就不起来,就会生病。所以,了解颜色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对养生保健是有裨益的,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脸色的变化对身体的状况作出判断。

3、为脾之官

脾开窍于口,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或者嘴唇四周发黄、嘴唇脱皮、等症状,这些都是阳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4、舌为心之官

舌为心之官。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舌卷缩等症状。口误,经常说错话,也是心气不足的象。五脏六腑的功能及作用。

《黄帝内经》上有:心病者,舌卷缩,颧赤。颧赤是说心脏有病的话,颧骨这个部位会发红。除了颧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要留心印堂,因为心病还会表现在印堂处。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此处如果突然地发红,而且图案如灯花状,是将散的象,我们尤其要当心,这叫“祸福在旦夕间”,可能会有重病突发。印堂发黑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的角度讲,这相当于水气凌心,就是肾水太多,心火太弱,肾水上来使心火的功能发挥不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印堂颜色的变化加以小心。

5、耳为肾之官

耳朵是肾之官。耳朵的病都会跟肾相关。《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

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中医认为五官与脏腑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了解五官的病变就可以发现隐在身体内的五脏的病变,所以我们要时刻留心五官的变化,才能留意到相关联的五脏的情况。

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六、五情与五脏

1、心在志为喜”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悦的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的释放过程,释放的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的精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的业绩。如: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动作起来显得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能使心脏、血管的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运动加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能加强消化的运动,增加消化液的,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

2、“肝在志为怒”

怒是人们受到外界时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一种的情志。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一方面,大怒可以伤肝,导致疏泄失常,肝气,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甚则可见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泄,也可致情志失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烦易怒。五官对应五脏分布图。

3、“脾在志为思”

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中导致月经量少,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4、“肺在志为忧(悲)”

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涕,就是肺的。人哭泣的时候,肺气盛,增多,而肺开窍于鼻,所以涕就从鼻中了。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还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5、“肾在志为恐”

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是一种的。《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惊恐的,对机体气机的运行可产生的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产生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则是指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可因惊慌而产生一时性的扰乱,出现不定,手足无措等现象。

七、五季与五脏

1、春宜升补: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向上,内应,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桑叶、、生姜等升散之品以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2、夏宜清补:夏季炎热、火炽盛,万物繁茂,内应心脏,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脏腑气血旺盛,采用金银花、荷叶、莲子等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气血。

3、长夏宜淡补:长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降,低湿上蒸,相缠,内应,应采用赤小豆、绿豆、藿香等淡渗之品,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中医五脏表里口诀。

4、秋宜凉补:秋季阳气收敛,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采用百合、黑芝麻等滋阴生津之品,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

肝心肺肾脾所对应的五行是什么?

5、冬宜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的特点,以桂圆、核桃仁、阿胶等温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之不足,是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只要你掌握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到日常的养生中,相信您自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五脏对应的人际关系。

以上就是与五脏五色五行有什么关系?关联相关的内容,是关于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的五色(颜色)及五味(味道)的分享。看完五行五脏五官口诀后,希望这对大家都有所帮助!

何为五行,五行与五脏情志的对应关系

1:肝为将军之官: 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属木;主输泄。

肝胆互为表里;肝开窍在目;肝在体合筋;肝其华在爪;肝与春气相呼应。

2:心为君主之官:心藏神,主血脉;心属火。

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开窍于舌;心在体合脉;心其华淤面;心与夏气相呼应。

3: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主运化,脾属土;脾统血,主升清。

脾与胃互为表里;脾开窍于口;脾在体合肉;脾其华在唇;脾与长夏气相呼应。

4:肺为人体的宰相: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肺主肃降;肺属于金。

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开窍在鼻;肺在体合皮;脾其华于毛;肺与秋气相呼应。

5: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肾主生殖;肾主纳气;也是命门;肾气与冬气相应。

肾于膀胱互为表里;肾开窍在耳;肾在体合骨;肾其华在发;肾与冬季相呼应。

综上所述:

肝 心 脾 肺 肾

木 火 土 金 水

国学知识:五脏五情五季五气五味,与五行有什么样的生克关系?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
五官:舌 目 口 鼻 耳
五行:火 木 土 金 水
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五体:脉 筋 肉 皮 骨
五志:喜 怒 思 忧 恐
五色:红 青 黄 白 黑
五声:笑 呼 颜 呻 哭
五味:苦 酸 甘 辛 咸
1、肝——青色(绿色)——酸(保护肝脏应该多吃青色食品如:青菜、西兰花等,少吃太酸食品)2、心——红色——苦(应多吃红色食品补心如:西红柿、红萝卜等,如果心火太旺也可以吃苦瓜降火)
3、脾——黄色——甜(保护脾胃应该多吃黄色食品如黄豆、红薯等,忌吃太甜的东西)
4、肺——白色——辣(补肺应吃白色食品如洋葱、淮山药、百合等,多食辣的食品,如果肺脏不好可以在胸前挂洋葱圈)
5、肾——黑色——咸(补肾应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葡萄、茄子、紫甘蓝等,而且不要吃太咸食品)每天三餐只要保证这五色五味俱全,对身体非常好。
大足趾→金属→肺→大肠(相表里)秋调肺忧伤肺色为白
二足趾→土属→脾→胃(:::)思伤脾色为黄
三足趾→火属→心→小肠(:::)夏调心喜伤心色为红
四中趾→木属→肝→胆(:::)春调肝怒伤肝色为青
五足趾→水属→肾→膀胱(:::)冬调肾恐伤肾色为黑

脾胃属土,对应消化系统,需要黄色微甜的食物来滋养;
肺属金,对应呼吸系统,需要白色,微辛辣的食物来滋养;
肾属水,对应循环系统,需要黑色,微咸的食物来滋养;
肝属木,对应免疫系统,需要绿色,微酸的食物来滋养;
心属火,对应内分泌系统,需要红色,微苦的食物来滋养;
人的外貌、形体与五脏有直接的联系,而五脏的平衡协调依赖均衡的营养。在五官当中:
肝气上通于目,其华在爪;
心气关联于舌,其华在面;
脾气上通于口,其华在唇;
肺气关联于鼻,其华在肤;
肾气上联于耳,其华在发。

五脏五行五色五味五情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肝 → 心 → 脾 → 肺 → 肾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三、五味与五脏

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饿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含有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防治各种疮症。

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选择。

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姜、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有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肾经衰弱者不可食用。

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泄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品。

四、五色、五谷与五脏

1、肝色青:宜食糙米、牛肉、枣、葵;青色应肝,所以想要面色红润,不宜以素食为主。

2、心色赤:宜食小豆、犬肉、李、韭;赤色应心,故而想要面若桃花,可补以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红苹果。

3、肺色白:宜食麦、羊肉、杏、韭;白色应肺,想肌肤美白,可常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浆、牛奶一类。

4、脾色黄:宜食大豆、栗;黄色应脾,所以面色暗沉的人,可辅以黄色、味甘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等。

5、肾色黑:宜食肌肉、桃、葱;黑色应肾,所以肤色较深的人少吃色素添加过多的食物。
五、五官与五脏

1、鼻为肺之官

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开窍于鼻,鼻是肺之官,只要人的肺有病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子上。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比如当人得肺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喘息鼻张的症状。

2、目为肝之官

肝开窍于目,得了肝病会在眼睛上有所表现,一般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会发青。孩子如果受到惊吓,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这也与肝有关联。

在中医的五色和五脏的配属里,肝主青色。这个青色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青草、树叶的绿色,而是苍色。肝是从肾水里面生发出来的,苍这个颜色是黑色与青色的一个过渡之色。顺便谈一个问题:如果人在冬季没有养好身体,到了春天气机就生发不起来,就会生病。所以,了解颜色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对养生保健是有裨益的,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脸色的变化对身体的状况作出判断。

3、口唇为脾之官

脾开窍于口,口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或者嘴唇四周发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这些都是阳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4、舌为心之官

舌为心之官。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舌卷缩等症状。口误,经常说错话,也是心气不足的象。

《黄帝内经》上有:心病者,舌卷缩,颧赤。颧赤是说心脏有病的话,颧骨这个部位会发红。除了颧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要留心印堂,因为心病还会表现在印堂处。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此处如果突然地发红,而且图案如灯花状,是心神将散的象,我们尤其要当心,这叫“祸福在旦夕间”,可能会有重病突发。印堂发黑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的角度讲,这相当于水气凌心,就是肾水太多,心火太弱,肾水上来使心火的功能发挥不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印堂颜色的变化加以小心。

5、耳为肾之官

耳朵是肾之官。耳朵的病都会跟肾相关。《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

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中医认为五官与脏腑器官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了解五官的病变就可以发现隐藏在身体内的五脏的病变,所以我们要时刻留心五官的变化,才能留意到相关联的五脏的情况。

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六、五情与五脏

1、心在志为喜”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悦的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的释放过程,获得释放的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的精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的业绩。如: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动作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能使心脏、血管的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运动加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能加强消化器官的运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

2、“肝在志为怒”

怒是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一方面,大怒可以伤肝,导致疏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甚则可见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泄,也可致情志失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烦易怒。

3、“脾在志为思”

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4、“肺在志为忧(悲)”

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涕,就是肺分泌的黏液。人哭泣的时候,肺气盛,黏液分泌增多,而肺开窍于鼻,所以涕就从鼻中流出了。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还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5、“肾在志为恐”

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是一种不良的刺激。《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惊恐的刺激,对机体气机的运行可产生不良的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产生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则是指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可因惊慌而产生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等现象。

七、五季与五脏
1、春宜升补: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品以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2、夏宜清补:夏季炎热、火邪炽盛,万物繁茂,内应心脏,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脏腑气血旺盛,采用金银花、荷叶、莲子等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阴阳气血。

3、长夏宜淡补:长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降,低湿上蒸,湿热相缠,内应脾脏,应采用赤小豆、绿豆、藿香等淡渗之品,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

4、秋宜凉补: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采用百合、黑芝麻等滋阴生津之品,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

5、冬宜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桂圆、核桃仁、阿胶等温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之不足,是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只要你掌握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到日常的养生中,相信您自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德元养生堂》全体同仁祈愿家家都有懂健康会科学养生的人,把病痛拒之门外!

有趣的“五行理论”(全)

五行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五行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吗?

中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望、闻、问、切是故弄玄虚吗?

这篇文章会给你答案。

《道德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

大家有没有想过,五色、五音、五味,具体指什么?为什么古人喜欢用“五”这个数字,它与人们常听说的“五行”有没有什么关系?

简单说明一下:

五色指青、黄、红、白、黑;五音指商、角、羽、徵、宫;五味指辛、酸、咸、苦、甘。

但是,《道德经》上面的语句中的“五色、五音、五味”,并不是指具体的这些东西,而是泛指颜色、声音、味道。

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它们与五行有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不仅五色、五音、五味,还有五情、五声、五官、五脏等,它们与五行都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黄帝内经》:恐伤肾,悲伤肺,思伤脾,喜伤心、怒伤肝。

具体对应关系是:

五行 五色 五音 五味 五情 五声 五官 五脏
金 白 商 辛 悲 哭 鼻 肺
木 青 角 酸 怒 呼 目 肝胆
水 黑 羽 咸 恐 呻 耳 肾
火 红 徵 苦 喜 笑 舌 心
土 黄 宫 甘 忧 歌 口 脾胃

举例说明一下:

一个人过度悲伤,气血就会在肺部聚集,人容易哭泣、流鼻涕,时间久了就会对肺部造成伤害,容易得肺病。

一个人一旦发怒,呼吸会不自觉变粗,气血就会快速在肝脏位置聚集,时间久了就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容易得肝病,同时眼睛会变得干涩。

一个人一旦恐惧,气血就会在肾脏部位聚集,人容易颤栗并发出低吟声,严重时会耳鸣,时间久了就会对肾脏造成伤害,容易引起肾脏疾病。

一个人过度忧思,气血就会在脾胃聚集,引起脾胃失调,容易茶不思饭不想,有的人会嘴里碎碎叨叨的说着什么,有的人会唱歌,以表达忧思之情,时间久了,会造成脾胃方面的疾病。

那么,一个人太高兴了呢?大家可以自己想一下。

这是什么原理呢?

世界的本质是能量和信息,这些五行属性有着相近的振动频率,同频共振,那么,它们自然就会相互影响。

很多人觉得“五行”是门玄学,只能说当今的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能够揭开五行面纱的地步,随着量子物理的发展,五行理论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医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去了解一些五行的基本原理,他会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简单介绍一下五行的关系。

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存在生、克、助、耗、泄的关系。

五行的本质是能量的相互影响,人际交往的实质也是能量的交换。

用人际交往的关系解释一下生、克、助、耗、泄的相互影响。

1. 生和泄

在一段关系中,A的能量低,B的能量高,且B对A是有促进作用,在相处的过程中A会越来越好,这时候B对A是“生”的关系。

由于A的能量低,他对B没有什么促进作用,且B在帮助A的过程中会消耗自己一些时间和精力等能量,所以,A对B是“泄”的关系。

2. 克和耗

在一段关系中,A的能量低,B的能量高,但是B对A是有阻碍作用,在相处的过程中A会越来越差,这时候B对A是“克”的关系。

虽然A的能量低,但是他也能耗费B的一些时间和精力,所以,A对B是“耗”的关系。

3. 助

A和B在相处的过程中,都变得越来越好,他们能彼此互助,这时A与B是互助的关系。

从这里可以看出,“生”与“泄”、“克”与“耗”、“助”与“助”,都是能量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大家明白了这里面的关系,肯定都向往着“生”和“助”的关系。

“助”还好说,毕竟是互利共赢的,但是“生”却是需要能量高的人单方面付出,对方怎么会愿意呢?

所以,很多时候觉得求人办事很难,原因就在于,别人帮助你,站在对方的角度,无论是从看得见有形的一面,还是看不见无形的一面,你是在攫取对方能量,对方是在泄耗能量。千万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古人告诉我们,找人办事的方法是:

善于获取的人,他是带着利益去对方那里,众人纷纷前来采取交易,你把对方想要的给他,然后再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是通过不争夺而获得自己想要东西的方法。

再说一个生活的事例:

有个小孩,别人放鞭炮把他吓到了,经常会一惊一吓的,看了医生吃了药都不见好,后来一个人根据五行理论说了一个方法,平常吃点豆类食品,买个鼓敲或者干脆去学鼓。

那个人照做了,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惊吓问题果然好转很多。

什么原因?

受惊吓是恐惧、害怕,五情对应的是“恐”,五行属水,五谷属豆,五音属羽,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乐器“鼓”。

所以,吃些豆类食品,去敲鼓,根据五行同属性的同频共振,会平衡惊吓、恐惧心理。

这里强调一下,五行理论讲的是平衡,各方相互平衡就会相安无事。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负担着阴,环抱着阳,阴阳相互中和,形成和谐的状态。

“和”就是和谐、平衡的意思。

人的脏腑平衡、和谐就不会有身体问题,人的情绪平稳就没有心理问题。

既然中医应用五行理论比较广泛,这里简单说一下中医方面的应用。

《黄帝内经·素问》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五行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维持着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强调一下,这里面所有的平衡指的是动态平衡,而非静止平衡。因为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一个人肝火太旺,不仅会对肝本身造成影响,还很可能有心脏、脾胃的问题,因为肝属木,心属火,脾胃属土,木生火,木克土,木盛易火盛,对应心脏,木过盛会对土克的作用太强,造成脾胃问题。

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具体问题还要看具体情况,这里只是讲一下相互之间的原理。

中医理论的依据是用五行的乘辱规律和母子相及归类来阐述的。说白了就是某一个或几个五行属性的脏腑过剩或者过弱而导致其相生、相克五行属性脏腑的影响,这里面比较复杂,就不多说了。

中医如何确定病灶部位?

我们都知道,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望就是看人的“五色”,闻就是听人的“五音”,问就是人的“五味”,切就是号脉了。

其原理是:有诸于内,行诸于外。

人体内部的变化必然在外部有其表现。

《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疾病千变万化,若要正确诊断,需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不能因某一诊或者机械套用五行理论而妄下断论。

所以,生病还是要去医院的,切莫走入思维局限的深潭。

“五行理论”无论是在生活、工作、中医中,都能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一种思路,本篇文章旨在引起大家思考,让更多感兴趣的人敢于用五行这个工具,改善我们的环境、身体、情绪,使我们变得越来越好。

中医的五行 五脏 五季 五气是什么?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气:寒、暑、燥、湿、风五季是指春,夏,长夏,秋,冬。其中长夏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就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这是中医学的范畴,又被俗称为“秋老虎”。
六腑是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五腑这种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知道是被去掉了哪一个?不过三焦最有可能被去掉。因为五脏其实是六脏(还有一个心包),而三焦正是与心包相对应的腑。不过中医中始终有人认为三焦和心包是不存在的。
五方是指东,南,西,北,中

国学知识:五脏五情五季五气五味,与五行有什么样的生克关系?

五行与方位,五气,五味关系的具体解释?

至于五气,解释就很多了,也不知道你想要说的是那种
指五种气味:臊气、焦气、香气、腥气、腐气
指五运之气,即金、木、水、火、土
五脏化生的情志活动,即喜、怒、忧、悲、恐
五色之气,即青气、白气、赤气、黑气、黄气
寒、暑、燥、湿、风五气
不过估计你说的五气是寒、暑、燥、湿、风
按照中医的理论,五行与方位,五气,五味都是相对应的,按照先后对应顺序排列为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方位:东 南 中 西 北
如果按照对应理论延伸来说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简单举几个例子
木对应东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都是向上的,木的颜色是青色的,对应的味道是酸味
西方,属金,肺,中医理论中提到人体内肺:主毛发,肺为水之上源,从实际来解释说,西方盛产金属矿产,比如西藏的金属矿就很丰富,为水之上源,你看我们国家的水资源都是从西方流到东方,源头都在西方,主毛发,你看西方人的体毛都非常丰富,肺开窍于鼻,你看西方人的鼻子都很高
北方属于水,水属于肾,肾主骨,所以你看东北人的骨架都特别大
中属于脾胃,主肌肉,所以你看河南一带的人都相当的敦实,这和北方的大个子又不一样
所以按照易经理论(中医理论是从中延伸出来的),万事万物都有联系的,呵呵,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点理解,希望能抛砖引玉五行-----方位-----------五气----------五味
木-------东方------------风------------酸
火-------南方------------暑------------苦

土-------中--------------湿------------甘

金--------西-------------燥------------辛
水--------北-------------寒------------咸五行也对应五个方位。比如木对应东方,东方为生发之迹;火对应南方,南方主散;土对应中央,中央主运化;金对应西方,西方有收敛之象;水对应北方。五方分别用动物来表现,即青龙、白虎、蚯蚓、朱雀、玄武。
古人称之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天的五气就是风、火、湿、燥、寒;这五气构成了四季自然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的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此五味是一切食物的基本要素。�
五气入鼻,藏在心肺;五味入口,先入肠胃。五气、五味可以代表对人体有益的万物。�
人的生存离不开五气与五味,离开了五气与五味人的生命就停止了。因此说,古人对于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即所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也就是说,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才能生得自由,活得滋润。如果人不能顺应自然,不能从自然界不断获取物质,人的生命就结束了。�
古人把气看得很重要,认为“气聚则生,气散则亡”。具体到身体的内部,气的内容则进一步丰富起来。比如,把人划分为有形的物质与无形的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叫做形与气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形和气相对平衡,才是健康的。如果一个人过于肥胖,一动就气短,没有气力,活动不灵便,中医学称之为“形盛气衰”;如果一个人过度消瘦,虽然力气不小,行动灵活,但是不丰满,甚至是皮包骨头,就叫做“气盛形衰”。在气与形的关系之中,气为阳,形为阴。身体里的气进一步细化,根据其所分布的部位不同、作用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名称,这就有了肺气、心气、肝气、脾气、肾气、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不同的称谓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