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落三笑姻缘六梅生的,湘祖灵签全解

有谁可以告诉我“三笑姻缘”的故事?谢谢!

唐伯虎卖身为奴追求秋香的故事,
秋香曾对他笑了三次~
三笑留情

唐伯虎点秋香 ,到底有没有这件事和秋香这个人呀求大神帮助

有幸在唐寅墓园任职十一年之久,接待了数十万中外游客,其中不乏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名流。每当给他们讲解唐伯虎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时,无不要求讲述三笑点秋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甚至有人会问秋香墓今在何处?那么,"三笑"与唐伯虎究竟有没有联系呢?回答是肯定的:三笑姻缘纯属文艺创作。 为了说清这一点,我想先对故事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作一些介绍。 先说秋香,据孟森在《心史丛刊》等书中说:秋香姓林,名奴儿,又名金兰,秋香则是她的号。亭中人氏,出身官宦人家。因是独养女儿,故被父母视作掌上明珠。秋香自幼聪明伶俐,熟读诗书,且酷爱书画艺术。可惜未到及笄之年,父母就不幸双亡,她由伯父领养。不几年。伯父见秋香已长成姿色娇艳的窈窕淑女,便带她到南都金陵。当时的南都,腐败不堪,秋香因生活所迫,只得在声色场中作官妓。美貌聪慧,冠艳一时。又从史廷直、王元文学画,笔墨清润淡雅。后来,秋香脱籍从良;有老相好想和她再叙旧情,她画柳于扇,题诗婉拒:"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如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可知,历史上确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叶;不过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岁。秋香虽在金陵高张艳帜,但她二人之间实难发生风流韵事。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么场合见到秋香扇面,写了一首七绝:"晃玉摇金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 华太师是无锡人华察。据明史记载,他字子潜,号鸿山,生于公元1497年,卒于1574年,嘉靖五年二甲十三名进士。他比唐伯虎小二十七岁。他中进士时,唐伯虎已经去世三年。等到他拜大学士入阁,后来告老回乡,唐伯虎的棺木早已朽腐了,怎能卖身为奴进华府啊!华察的儿子名叔阳,字起龙,也是少年及第,隆庆二年二甲一名进士,官礼部主事,更不可能是大呆二憨之类的废物。 史实既然如此,那么三笑姻缘的故事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事实上三笑故事的雏型早就产生了。赵景深在《文学》1936年7月卷1期刊登的《三笑姻缘的演变》一文中就说:起源是元代乔吉的戏曲《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明人叶宪祖的杂剧《碧莲绣符》也与此十分相近。笔记中记载类似的故事则有姚旅的《露书》,记载吴江人陈玄超娶秋香;王同轨《耳谈》里说是江阴吉道人娶了秋香。而敷衍成为唐伯虎故事的,始见于朱季美的笔记《桐下听然》。全文才百馀字,抄录如下: 华学士鸿山曦舟吴门,见邻舟一人,独设酒一壶,斟以巨觥,科头,向之极骂,既而奋袂举觥,作欲吸之状,辄攒眉置之,狂叫拍案,因中酒,欲饮不能故也。鸿山注目良久,曰:"此定名士"。询之,乃唐解元子畏,喜甚,肃衣冠过谒,子畏科头相对,谈谑方洽,学士浮白属之,不觉尽一觞,因大笑,极欢。日暮,复大醉矣。当谈笑之际,华家小姬隔帘窥之而笑。子畏作《娇女篇》贻鸿山,鸿山作《中酒歌》答之。 有人将《娇女篇》疑即《唐伯虎全集》中的《娇女赋》,其实并不相涉。《桐下听然》第一次将唐伯虎和华鸿山及小姬扯在一起,虽与婚姻无涉,但隔帘窥笑已属有缘了。之后《蕉窗杂录》和《泾林杂记》的叙述则更进一步,索性编成了有头有尾的故事。尤以《泾林杂记》为最,全文千馀字,被收入了詹詹外史编的《情史类略》。近人都认为这个詹詹外史就是冯梦龙,因此《警世通言》卷二十六的《唐解元一笑姻缘》是以《泾林杂记》为本也就很自然了。因为这篇小说里,唐伯虎卖身为奴做伴读书僮,取得欢心点秋香,最后载美回苏的基本情节,均已具备,从此以后,各种地方戏、曲艺,到了近代又加上电影,再添油加醋,特别是将一笑改为三笑,纷纷移植,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 三笑故事附会名人,而且一定要拉上唐伯虎来做主角,查考唐寅的生平,倒也不足为怪。从青少年起,他就不大拘泥礼法。黄鲁曾《吴中古实》说他"幼小聪明绝殊,凡作诗肖古人之风雅,然性则旷远不羁。补府学生,与张灵为友,赤立泮池中,以手激水相斗,谓之水战。"《外纪》上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他"与张梦晋、祝允明皆任达放诞,尝雨雪中作乞儿鼓节,唱莲花落,得钱后沽酒于野寺中痛饮,曰'此乐惜乎不令太白知之'。"这样怪诞的举动确是少见的。由于仕途绝望,生活坎坷,唐伯虎越来越消沉,生活也放荡起来。在读书作画的同时,他经常喝酒,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且也确有夜宿青楼,携妓狂饮,为妓女做诗作画之类的事发生。 项元汴的《蕉窗杂录》已经记有唐伯虎卖身为奴追求秋香的故事,以后距唐伯虎之死只有几十年的万历年间,何大成刊《唐伯虎全集.外编》,尹守衡撰《史窃》都已著录。尹守衡且将此事写入《史窃》列传第七十二《唐寅传》作为正史。此外,笔记《泾林杂记》、弹词《笑中缘》、小说《警世通言》都是明代作品,说明唐寅死后不久,这段附会在他身上的风流韵事已被认可了。连晚明的大名鼎鼎袁中郎似乎也信其有,他在《唐伯虎全集.纪事》段的眉批说:"此女大不俗。得子畏为配,亦一笑为之媒耶?然子畏亦可谓有心人矣。" 人们异口同声地将三笑故事归属唐伯虎,虽说十分离奇,但也确有道理:能够抛弃体面,逾越名教,赤裸裸地追求幸福,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自由的,在吴中才子中间,只有唐伯虎够得上条件。唐伯虎的放浪形骸,即使在身后,想来也只有他具备承受这类风流传闻的胆量。 参考资料: http://blog.lanyue.com/model/luntan/view.asp?article_id=1511177

什么是绍兴莲花落

莲花落,亦称莲花乐、莲花闹,是绍兴地方的一种曲艺。因演唱中间有“哩哩莲花落”之类的帮唱过门,故名。或说由唐时“散花乐”变为“莲花乐”再变为“莲花落”。因其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莲花落为群众喜闻乐见。
莲花落曲艺渊源,据有关资料记载,宋元时期已经流行,佛典《续传灯录》第23《俞道婆 绍兴莲花落表演1》载:"一日闻丐唱《莲花乐》云:'不因柳毅传书信,何因得到洞庭源。'忽大悟。"可见最初是丐者卖艺所演唱。绍兴莲花落相传始于清光绪年间,时有"下三府"(今杭、嘉、湖一带)绰号"长手指甲"之张姓艺人来绍兴卖唱,并收徒定居于绍兴。先后收上虞松厦沈阿发、绍兴坡塘唐茂盛为徒。其时,唱词信口编造,无固定内容,演唱亦无固定基调。
民国初,唐茂盛受越剧呤嗄调及宣卷调之影响,开始采用接调方法,创造出一套基本唱腔。其演出形式亦由沿街卖唱而改为登台演出。后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称为"节诗"。据传,节诗只有18只半,第一节诗的唱辞各用一韵,共有18个半韵。节诗如《娘家节诗》、《长婆节诗》、《分家节诗》、《箍桶节诗》等,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故事主人公多为农夫农妇或手工业者,一个节诗叙述一个情节较为简单的故事,具有滑稽、夸张、讥讽、幽默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继而开始说唱长篇,仍以民间轶事、传说为题材,如《闹稽山》、《马家抢亲》、《天送子》等,后借鉴和吸收戏剧及其他唱说文艺本子,如《何文秀》、《百花台》、《顾鼎臣》、《游龙传》、《龙灯传》、 绍兴莲花落表演2《珍珠塔》、《后游庵》等。
近年来,绍兴莲花落表演、唱腔及音乐,皆有较大发展,在伴奏上有时加用琵琶、扬琴、二胡、笛子等乐器,还根据剧情需要,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及部分民歌小调,并开始进行男双档演出的尝试,除发挥原说唱特点外,还增加表演部分。其书目日益丰富,由绍剧改编的《血泪荡》录音,已为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保留节目。由《娘家节诗》整理改编的《回娘家》,1982年由胡兆海在全国曲艺(南方片)会演中演出,并获创作、音乐、演出三个一等奖。后又选为全国优秀曲目之一,参加文化部组织的演出团,到内蒙古、、青海等12省、市、自治区巡回演出。1985年以来,绍兴市连续举办3次全省绍兴莲花落调演,全市现有莲花落专业演员30余人,业余演员50余人。
编辑本段
艺术特色
绍兴莲花落一般以三人一组演出。前期唱调为哩工尺,后期为基本调。哩工尺以唱说者一人主唱,另二人帮唱,其中一人以板、鼓击节,均为徒歌清唱,无丝弦伴奏,按板式分为一板一眼的平板及有板无眼的走板。
20年代中期,绍兴莲花落开始以四胡伴奏,一改原来徒歌清唱、人声帮接的形式,逐步形成传承至今的基本调。其唱说形式为,唱说者一人手执三敲板、纸扇,桌置醒木。伴奏为敲板一人,四胡一人,或加置琵琶一人,以琵琶随托平板部分的演唱。现在绍兴莲花落唱腔已有较大发展,除演唱基本调外,时有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和民歌小调等,并开始尝试男女双档演出,除说唱外,还增加表演。

《三笑姻缘》是谁写的?

是成小妍

谁知道三笑姻缘这本书?

《三笑姻缘》是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作品,主要情节是写江南大才子唐伯虎与无锡华鸿山太师婢女秋香的恋爱故事。《三笑姻缘》,又名《点秋香》,不署撰者姓名,三卷不分回。
唐伯虎在苏州山塘寺游玩时,遇到无锡华太师的夫人前来进香。华夫人四个贴身丫环中的秋香,姿色艳丽,唐伯虎一见钟情。进香完毕,秋香随华夫人登船返回,唐伯虎也连忙乘小舟追赶。途中曾得秋香三笑,伯虎更是如醉如痴,以为秋香已钟情于自己,只是苦于无法接近秋香。最后终于想出一计,自己卖身进华府为书童,逐渐赢得华府器重,后又设计,终于与秋香结成良缘。
三笑故事经过了长期的民间流传,又经过文人的不断加工创造,才逐渐完善起来。一笑钟情,屈身求婢的故事,曾散见于多种笔记。在王同轨的《身谈》、姚旅《露书》、黄蛟起《西神丝话》中,男主人公分别为陈元超、古之任、俞见安等。而附会为唐寅的故事,则始见于《桐下听然》:“华学士鸿山舣舟关门,见邻舟一人,独设酒一壶,斟以巨觥,科头,向之极骂。既而奋袂举觥,作欲饮之状,辄攒眉置之,狂叫拍案,因中酒,欲饮不能故也。鸿山注目良久,曰:‘此实名士。’询之,乃唐解元子畏,喜甚,肃衣冠过谒。子畏科头相对,谈谑方洽。
学士浮白属之,不觉尽一觞,因大笑,极欢。日暮,复大醉矣。当谈笑之际,华家小姬隔帘窥之而笑。子畏和《娇女篇》贻鸿山,鸿山作《中酒歌》答之。”在这段记载中,已经有了故事的两个基本人物,一是华学士鸿山,一是唐解元子畏,虽然还没有秋香,但已有了“华家小姬,又有了“窥之而笑”。即以《桐下听然》接着说:“后人遂有佣书获配秋香之诬,袁中郎为三记,小说传奇遂成佳话。”在另一笔记《蕉窗杂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此后又有明周玄�的《泾林杂记》,写唐伯虎与华鸿山婢女结为伉俪的故事。文中婢女名为桂华,与“秋香”在意义上暗合。故事写唐伯虎为桂华的姿色所动,遂卖身为佣,改名为华安。后来伯虎通过书馆伴读,取得了主人的宠信,留作亲随,兼管华府书翰,继而摄管典当。但当时主人嫌其未婚,难以托付重任,于是使唐伯虎与桂华结为夫妻,伯虎与桂华一起潜归苏州。几年之后,华鸿山有一次来到闾门,发现了唐伯虎,遂给他们厚置妆奁。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六《唐解元一笑姻缘》,以《泾林杂记》所载内容为蓝本,又根据唐伯虎的简历,以及他的诗如《月光吟》等,敷衍而成,小说篇幅有了增大,人物有所增加而且形容开始丰满。华夫人身边的四名丫头为春媚、夏清、秋香、冬瑞。伯虎与秋香成婚之夕,他曾题诗八句,未联“主人若间真名姓,只在康宣两字头。”可以看出,小说对本事作了较多的加工和创造,它标志着唐寅、秋香故事已由文人笔记进入了民间口头文学的领域。
在清乾隆、嘉庆年间,有三种成熟的本子在民间流传,它们是《三笑姻缘》、《笑中缘》、《三笑新编》。《笑中缘》弹词,曹春洲作。早期刊本未见,原郑振铎藏有道光癸卯四美轩刊本,七十四回,十二册。此书自第二十七回《谒周》到第四十八回《索酬》,增加了祝枝山赴杭,除夕题对,明伦堂与徐子建辩论,以及王老虎抢亲等情节。《三笑新编》是清代吴毓昌著。
《三笑姻缘》从唐伯虎在苏州山塘寺游赏写起。唐伯虎正在游玩之中,看到一老翁领一少女前来进香,众人睁大眼睛出神地看,只见他芳龄正在十五六,桃花晕脸甚风流。荆钗布裙天然貌,和盘托出那温柔。这时忽传来一阵喧闹之声,原来四人抬一乘官轿也来进香。官轿后面还有四乘小轿,轿子放下,轿帘提起,四个美女立刻出现在眼前。第一个春香是“嫩脸如桃杏为带俗”,第二个夏香是“纤腰似柳叶露轻狂”,第三个冬香“金莲不是潘妃步”,第四个秋香“如惠如兰压众芳”。四个美女使唐伯虎眼花撩乱,但他想还是那秋香亭亭玉立,举世无双。又不知他们是谁家之宦。唐伯虎正在胡思乱想,华夫人一行已走进禅房。进香完毕,秋香随华夫人登画舫返无锡东亭,伯虎雇小舟急忙追赶。
在这期间,伯虎曾经秋香三笑,以为留情于己,分外迷恋不已:“怎经得一笑不堪重又笑,害得俺神魂飘荡越风魔。想着她两番有意花含笑,难道秋姑还未有夫?喜只喜一点灵犀通宝座,恨只恨三千弱水又起情波。可怜我孤身不带花包客,却叫我何法能描郭璞府。如坐针毡无别计,我只得紧追慢赶看如何。”有时伯虎也长吁短叹,烦闷不已,怨恨秋香,恨她为何无故以笑传情,害得自己如游蜂一样着了魔,到如今,只剩得一片幽情空对明月,在明亮的月光下孤影自怜。一夜,伯虎见秋香如仙女一样姗姗而来,他急忙披衣迎接,喜出望外地望看秋香,却又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直言倾诉内心的一片思念之情:“姐姐吓,想你既是情多留意我,却缘何欲见反留难?害得我不堪堆积相思苦,堆积相思苦不堪。你如今何故舍情还无片语,来吓,来吓!不妨权博片时欢。”伯虎从梦中醒来,想到自己的邯郸一梦,不觉心中惆怅。
秋香随华夫人返回无锡,使伯虎难有机会见到她的倩影。这时恰巧华府贴出谕条,要召补家仆。伯虎便改名为康宣,卖身投靠华府为书僮。华夫人问他在家做什么?伯虎回答在家半耕半读权且度日,只知遇到荒年,才来到异乡谋求生路。华夫人问他来此他干什么,伯虎回答只为来此地投亲但没有找到,因而无可奈何投身做书僮。华夫人见伯虎很是奇怪,因为他骨格清奇,面目清秀,看上去并非等闲之辈,为什么落魄到卖身为奴呢?只好将来再慢慢盘问了。
华鸿山二子石愚(大合)、若拙(二刁),均愚鲁不堪。伯虎代为作文,华鸿山发现二子之文太妙,不觉产生了怀疑,于是出了两个文题,大儿的是“掩其不善”,二儿的是“察其安”,华鸿山要他们在他面前各作文一篇,以定真假。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抓耳挠腮无计可施,一个只管抬头看太阳。最终伯虎代为作文之事泄露,遭到华鸿山的斥责,但华也发现了伯虎的文才,让伯虎以伴读身份兼教二子读书。华鸿山对唐伯虎说:“想英雄自古惜英雄,独爱你蕴藉才华却不同,今日里命你书房同伴读,须待要三馀三惜把书攻。其窗若不把功夫用,那得他年鱼化龙。古圣先贤须备讲,休夸末技弄雕虫。想你贫穷还未享书包富,既为伴读,你与大爷、二爷必须如切如磋的用功。若得一枝丹桂折,方信那读书之乐乐无穷。少不得将来还要加恩典,莫谓桃园路不通。”唐伯虎满心欢喜,看到与秋香的爱情又有了新的希望。
一次,伯虎终于遇见了秋香,他心中如波涛翻腾,想自己与秋香有缘多次相见,那迷人的三笑,又使自己神魂颠倒,多么盼望秋香能和自己一诉爱恋之情,谁知她一托再托,时光就这样匆匆流逝,到如今已虚度一年光阴。自己只有一日三秋思念着,感叹着。唐伯虎内心火热,表面又不得压抑着自己的激情,委婉巧妙地表白自己的思念之情。此时秋香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把千言万语都向伯虎倾诉出来。原来秋香也早已爱恋上伯虎,自第一次看见之后,就日夜牵挂着他,但又无由相见,难诉衷情。如今见伯虎忍辱负重来到华府,为了她他竟把家乡抛却不思归。看到伯虎如此情深,自己又怎能抛弃爱海与情河,她每日茶饭不知饥与饱,几度思君头懒梳,依依脉脉心如醉,冷冷清清愁更多。伯虎与秋香情意绵绵,最后决定要越府私奔。
唐伯虎自以伴读身份教二子读书以后,又通过为华夫人画像和在华太师面前吟诗作对,应酬宾客,使华府主人对他越加器重。这一日有常州李老爷、无锡白老爷来到华府与华太师饮酒吟诗作对。李翰林出了一个上联:“螃蟹浑身介胄”,便指名让伯虎对下联,伯虎只管推辞,说主人未对,那有上下相蒙之理。华太师说恕他无罪,让他替主人先对,然后自己再对,于是伯虎对了“蜘蛛满腹经伦”,使李翰林大为惊诧,怎么一个奇才屈身成为仆隶呢?这时华太师也对了下联:“凤凰遍体文章”。这时,那白老爷也出了一个上联:“风堕散巢,二三子连科及弟。”伯虎代主人对“雨淋猿穴,众诸侯待漏朝天。”自己又对:“雪开松岭,十八公拱壁参天。”两位老爷大加赞叹,他们从生下来,也没有见过这种有才气的书僮。
《三笑姻缘》在以唐伯虎与秋香爱情故事为主线外,又有一条副线,即祝枝山被唐伯虎夫人陆昭容所逼,去杭州访唐,除夕晚上,祝枝山上街,见挨家挨户贴有无字门联,就题诗作对,填字其上。不料得罪了讼师徐子建,被迫与徐子建在明伦堂辩论。元宵之夜,周文宾与祝枝山打赌,文宾男扮女装上街观灯,被王兵部儿子王天豹(王老虎)抢去。当晚王天豹将文宾寄在他妹妹王小姐闺房中,闹出了周文宾与王小姐的一段姻缘。
祝枝山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寻找到唐伯虎,问唐伯虎为何如此痴情,难道家中的八美都已香消花褪了么!唐伯虎说,秋香长得花容月貌。枝山说既然这般钟爱,何不与他暗订三生,早归故里。唐伯虎就把自己的难处一一告诉了他。唐伯虎自来到华府,多次接近秋香,均未得谐合。这时,祝枝山给他出了一条妙计,谎称祝府愿赐美婢为妻,意欲改投祝府。华太师被激,让唐伯虎可以任意选择华府婢女,伯虎属意秋香,鸿山不得已只好应允。合卺之夕,唐伯虎终于吐露自己的身份,两人准备乘夜雇舟返回苏州,唐伯虎与秋香并肩坐在房中;伯虎说:“娘子,我叫你几声,你为何默然无语。想我与你成有前缘,得成伉俪,如今你已是一位解元夫人了,还有什么伤心的呢?是不是想我六礼未行,岳母处又未通达。但这只是为东君指配婚期迫,不是我越礼妄行把好事图。等待我归家完聚日,少不得相邀你母女到姑苏。”
说完,便说船已准备好,现在就乘夜返回苏州。说祝枝山,已先行乘船回去,留下一条船在外面等候。让秋香只管放心,不要过虑。等回家见过大娘之后,就和秋香同参天地、祖先,然后同偕鱼水。这时华府家人喝醉了酒,正和衣而睡,钥匙就在房门之上,因此,他们没有费什么气力,就出了华府。第二天,华府一片沸沸扬扬,人们都在议论秋香与伯虎出逃一事。华夫人听到以后急得垂头丧气没有了主张,只是盈盈欲泪好惊慌。来不及更衣就往园中跑,只见人去楼空满目凄凉。再说秋香与唐伯虎一路顺风顺水,很快回到家中。
唐伯虎对七位夫人说:“各位娘子,我这么长时间离家而去,实是出于无奈,却叫我:那里说得尽其中甘与苦。待我去见大娘之后,少不得多要陪伴衾枕,各诉离情。我也明知风月只消磨,衾寒枕冷终怀怨,喜只喜别调虽弹虽音未和。各位贤能失陪了。说罢,唐伯虎急忙去见大娘子,但来到房门前又搓着两手难推门。来到屋内,大娘子说:“贫尼空空稽首了,秋波斜睇泪溶溶,非是奴欲入空门了始终。以奴家亲命仰遵来遣嫁,如鱼潜水乳交融。又谁知红颜命薄俩乖舛,想不到疾病缠绵将岁月穷。福薄灾生由此起,如何生育想传宗。茶铛药饵同为伴,说甚的助子帮夫都是空。如是看破色空空即色,自此上闺房愿做梵王宫。
唐伯虎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向大娘子讲述了一遍。大娘子又见秋香果然貌美无比,心中的怨怒才渐渐消去。后华太师探明实情后亲自赴苏,认秋香为女,华夫人大办妆奁相送。
《三笑姻缘》在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如唐伯虎的痴情多才,秋香的机智聪明,祝枝山的吝啬狡诈和善于应对。都描写得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品还善于处理戏剧冲突,不断制造悬念,波澜起伏,一环紧扣一环,引人入胜。如“三约牡丹亭”,便是全书为精的情节。这一段情节,既表现了秋香不慕势利,不畏强暴的品格和机警伶俐的禀性,又反映了唐伯虎的一往情深。此外,书中到处充满了幽默的描写。作者常常借市井细民的言行渲染环境氛围,旁及九流三教。医卜星相,千姿百态,描慕出当时社会的众生相,同时使用大量的口语、歇后语、俏皮语,读来妙趣横生,极富生活气息。当然书中一些格调不高的言辞和一些庸俗的描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三笑姻缘是什么意思

凑个热闹,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和秋香就是因为三笑定的姻缘!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