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揭示了生命的起源,易经生命密码1到9代表什么

周易说卦传说的什么

中心乃为阴阳二字。

易经是什么东西

在中国所有的经典当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叫做《易经》,通过学习这部经典,培养了无数的人成为优秀的杰出的人才,这本书的起源非常的不简单,有两句话,叫做“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每古三千年,所以易经将近有九千年的历史;而这个“三圣”事实上远远不止三圣,最早写《易经》的人是伏羲氏,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氏死了以后呢?神农氏作;神农氏死了以后呢?黄帝作;黄帝死了以后,尧帝接着作;尧帝死了以后,舜帝接着作;舜帝死了以后大禹接着作;大禹死了以后周文王接着完成;周文王死了,他的儿子周公接着往下作,这个过程大家可以数一数,八九位圣人,周公死了以后孔子接着往下作。 
孔子在编订经典方面做出非常了不起的伟大的贡献,孔子见到《诗经》的时候,《诗经》有三千多首,所以他说我们的后人想把三千首诗经学完,那个难度太大了,所以他大笔一挥,现在《诗经》还有多少首?对,三百零五首。他看到《春秋》,他觉得,哎呦,这个《春秋》不行,我必须重新写一部《春秋》。他看到《尚书》,看到《礼记》,他都觉得有问题,进行修改。唯独当他看到《易经》,他有没有进行修改呢?大家知不知道?他一个字都没改,而且写了十篇文章去赞美她去解释她,这叫十翼。“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要不是孔子,我们到现在可能就真的完全读不懂《易经》了。 
《易经》的重要,可以用四句话来注释,第一句叫做“群经之首”。首,是指其重要性,要超过所有其他的经典;也指其源头的作用,中国所有的经典,可以说,起源都是《易经》;第二句,是“文化之源”,中国文化,儒释道医,每一个文化派别,它的源头都在《易经》。比如说中医,大家知道中医讲阴阳,讲辩证施治,阴阳的概念就来自于《易经》,七日来复也出自《易经》,中医开药一般都是开七副;第三句,是“智慧之海”,里面充满智慧,通过学习,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第四句,是“生命宝藏”。我们会给大家讲讲这个智慧的方面。 
《易经》的起源非常不简单,在中国所有的经典中,有一个现象,一部经典,凡是由圣人写的,其能量都非常大,而且必须是由圣人写的才能叫做经。我们知道《道德经》很好,对不对,是老子写的,老子就是圣人,所以《道德经》非常有能量,由一个圣人写的能量就非常大了,那么由很多位圣人共同写的经典会会怎么样呢?我们有一句话,“读杂书万卷,不如真经一部”,这个真经指的就是《易经》,读《易经》要比读其他一万本杂书都强。 
历史上有很多人对《易经》给了很高的评价,比如说药圣孙思邈说过“不知易,无以言太医”,一个医生没有学过《易经》,不能说是一个真正的好医生。“不知易,不可为将帅”,这是唐代名相虞世南说的话,一个人不懂《易经》不能当宰相,不能当统帅,这些话可以换个角度,“不知易不可言军事”、“不知易不可言教育”,这些话都是成立的。那么我们回过头看一下,我们的医生有几个读过《易经》、读过《黄帝内经》的?很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几个读过《易经》的,学过“蒙卦”的?很少,同样也很少。所以我们的教育,医疗,房地产,是压在我们身上的,新的三座大山,我们怎样才能推翻这三座大山?所以听到今天的课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一会我们会告诉大家如何轻松地解决这三座大山的问题。这是从很多方面,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易经》不知成就了多少优秀的、杰出的人才。
现在我们来看看《易经》到底有什么作用。 
《易经》的思维方法,我们可以简单地给大家讲一些,让大家体会《易经》的应用之妙。《易经》最简单的思维叫做阴阳思维,《易经》最基本的思想,就是阴阳。大家不要小看这阴阳两个字,非常有用,比如说阴阳就是白天跟黑夜,大家说,每天,是不是白天完了就是晚上?黑夜完了以后呢?就是白天,这就是昼夜更替,就是阴阳,对不对?那自然界有这样的现象,在我们人身上,在我们的人生当中,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现象?大家思考一下,当你工作很难开展,领导也不重视你,群众也不理解你的时候,大家想想这是在黑夜还是在白天?如果是黑夜,那么黑夜之后是什么?一定会有白天,这就是自然规律,对不对?但是我们很多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怎么样呢?会想不通,他认为我的黑夜到了,永远都是黑夜了,所以他会选择一个高楼,跟这个世界拜拜。这种人天天都有啊,天天都有这样的人,他不知道原来黑夜之后还是有白天的,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永远都是黑夜,因为他没有这个昼夜更替的概念,没有阴阳的概念,阴阳是会转换的。所以即便我们知道这一点点概念,现在每年的的几十万上百万人,只要听过我们的课,知道了这个昼夜更替的概念,我相信率最少会降低一半。(热烈的掌声) 
我们也看到,在座的有男的,有女的,对不对?男人是刚,女人是柔,对不对?我们中国有一句成语叫什么,说明刚柔的关系,叫以柔……刚。(底下很多人回答“以柔克刚”)如果没有听过我的课,大家克就克了,听完我的课之后,我希望在大家的脑海里,能把“以柔克刚”这个词永远的忘掉。因为《易经》的观点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是相伴的,刚柔是相济的,所以说明刚柔关系的这句成语,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以柔济刚”。我们女同志比较细心,男同志就比较粗心,这正是你可以弥补他的不足之处,所以你不要老是说你的爱人:“你怎么这么粗心,怎么就不能跟我一样细心?”因为他就是这个特性。我们男同志比较勇猛刚强,力气大,勇敢,所以家里半夜如果有人敲门,不知道是不是小偷,不知道是不是坏人,这个时候男同志要勇敢地去开门,你不要躲在床上,吓得要命,说:“老婆,赶紧去开门,我害怕!”(场下观众大笑)刚柔是要相济的,是互相弥补的。抬东西很重,一般都是男人抬,对不对,男同志要主动去做这些事情,所以这个刚柔相济对我们的家庭生活是很重要的。可是我们看看,现在我们满世界的人都不懂刚柔相济,只知道以柔克刚。(全场笑声和掌声)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这个刚柔相济的道理,家庭就会变得更加温馨,要和谐很多。老公很晚回来,你应该关心他,“老公,是不是工作很累啊,我倒杯水给你喝,我帮你打洗脚水,好不好?”是不是?你要去帮助他,你不要乱想,“哼,这么晚回来,是不是又跟哪个小蜜去哪里了?”(场下大笑)这就是克的思维,老是去想坏的东西,我们现在的人基本上是这样,这就是刚柔之用。 
这种应用还有很多,有动静之用,有大小之用,有善恶之用,因为时间不允许,不能一一的去讲,但是大家听一听就会感觉到这种阴阳思维的作用,对我们就是很有帮助,而《易经》不仅仅是阴阳思维,他的思想是八面的,叫八卦思维,一个人如果有八卦思维,应该说是很有智慧的。我们下棋的人知道,假设你下棋能够看到三步到五步,大家想想,他下棋是很厉害的,对不对?如果能提前看八步,可能南宁市的冠军都是你了,我们很少人能够看到那么多步的。我们每一个人,代表的都是八个方面。我自己是一个面,我的敌手是一个面,我有妻子是我的一个侧面,我有孩子是另一个侧面,还有我的朋友是一个侧面,所以对于每一个人,首先你的正方就代表四个方面,你的反方同样有四个方面。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一个方面解决不了,可以找其他方面来解决。这个八卦思维的思想我们好人经常不会用,但是坏人很会用。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有个坏人去行贿,找到,不理他,他会找谁,他会找太太,太太又不理他,他马上会找谁,找的孩子,找的朋友。这个方面坏人很会用,但是我们好人可能反而不行,要解决问题,找,不同意,完了,走不下去了,这就是不懂运用,不会灵活运用。我希望好人能够更加会运用这个八卦思维,坏人最好不会用。这个八卦思维很有用,我为什么知道毛主席很懂《易经》呢?毛主席有一首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以这个八是很有意思的,懂得三八,很了不起,我们的累积法也是三八,三大纲领,八项原则。毛主席编的这首歌,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遵守的就是三八原理。我们以后在别的地方看到有三八的,要小心,这个人肯定是懂《易经》的,你不懂的话要好好跟人家学习。
更多内容访问空间。

易经讲的主要是什么内容

易经三大法则,简易,不易,变易,大道至简,有所变不所不变,变了就是没变,没变就是变了.糊糊涂涂,涂涂糊糊,搞不清也理不清.
这就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糊涂吗,其实清楚得很,清楚吗,可能很糊涂.
最典型的中国礼结,外国人说不要就是不要,说不好就是不好,而中国人,说不要,你说他要还是不要,说你好说说好还是不好,领导来的你起身,领导说座座座,你坐还是不坐,坐着你不尊重领导,不坐领导的话你不听,这怎么办.
其实我也不知道.做为中国人受易经文化影响很大.幸福也很痛苦!

何为易经?

易经》自古被尊为群经之首,主要因为:一、它是华夏独有而又最古老的精神文化遗存。二、它只用简单的符号就描绘出一个抽象的宇宙总体框架,提供了一个“无所不包”思维模式。它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民族心理性格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是华夏先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以往《易》书只讲卦,不谈卦从何来。《易经通解》从太极图、河图、洛书……讲起,以释卦的来源。“经部”也并未按“序卦”而行,却依八卦相推图(《来注易经图解》)之式,以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宫而列,并逐卦阐释了爻变,以便于读后理解、记忆。这是本“通解”的独特之处。 学会了《易经》,也就掌握了简易,变易、不易的人生和自然大道。用简易的方法,去看待变易的事物,得到不易的真理,这不仅是《易经》的核心主旨,也是作者在阐释中把握的原则,更是读者从阅读中获得的核心思想、分析与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是华夏先民智慧的结晶。《易经》讲天地阴阳、宇宙自然、人伦五行、推演未来,使人类的生存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易经》最难懂,就在于它的卦象与文字。《易经通解》从太极图、河图、洛书……讲起,以释卦的来源,并依八卦相推图(《来注易经图解》)之式,以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宫而列,逐卦阐释了爻变,以便于读后理解、记忆。
[编辑本段]目录
第一章太极图说 图说 图与八卦 图与六十四卦 气象与图 第二章河图 河图之象 河图之数 河图之理 第三章洛书 洛书之象 洛书之数 洛书之理 第四章河图洛书与阴阳八卦 第五章先天八卦 第六章后天八卦 第七章阴阳五行 阴阳学说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五行实质 五行本义 五行相生 五行相克 五行反克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第八章乾宫八卦 乾 娠 遁 否 观 剥 晋 大有 第九章坎宫八卦 坎 节 屯 既济 茧 主 明夷 师 第十章艮宫八卦 艮 贲 大畜 损 睽 履 中孚 渐 第十一章震宫八卦 震 豫 解 恒 升 井 大过 随 第十二章巽宫八卦 巽 小畜 家人 益 无妄 噬嗑 颐 蛊 第十三章离宫八卦 离 旅 鼎 未济 蒙 涣 讼 同人 第十四章坤宫八卦 坤 复 临 泰 大壮 央 需 比 第十五章兑宫八卦 兑 困 基 咸 谦 蹇 小过 归妹 第十六章系辞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第十七章说卦传 第十八章序卦传 第十九章杂卦传 杂卦传 文言传 乾 坤 主要参考文献 ……
[编辑本段]文摘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生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文。全文二百四十九个字。该文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源,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文中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该文主张:“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在人群中,又特别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该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版本众多,朱熹《近思录》、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 在我国文化中,太极图、河图、洛书是最神秘而古老的三个图形,古老程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据传产生在六、七千年前的夏商之际。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创造这三个图形,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后人纷纷著书、立说、猜测。可是至今这三个神秘而古老的图形尚未有人真正能说得一清二楚。若详细论述其产生时间,须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所以暂不作论述。 太极图图式最简单、内涵最丰富、造型最完美,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图案有如此深刻的内涵,它既可以概括宇宙、生命、物质、能量、运动、结构等内容,又可以揭示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古代的道家、医家乃至儒家都曾以其为志徽。

易经那八个卦象,究竟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规律?

取象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一,自古以来就被中国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广泛使用,相当神秘。它形成于《易经》年,是现代思维方式下易学文化精神的宝贵组成部分。本文将取象的思维方式定义为: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物体,以想象为媒介,直接推断出一种抽象的思维方法。起源于原始时代,发展于《易经》年。原始人处于人类文明史的早期。

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他们已经具备了拍摄图像的原始思维能力。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小孩子一样。他们的脑海里只有具体的物理图像,他们使用的文字都是他们接触到的物理符号。在他们的语言中,没有包含植物区系相同性质的物种词,也没有表达一般概念的词。比如他们只有这个人那个人的尖概念,随着思维的发展,他们逐渐将一些特殊名词转移到相关范畴,表明范畴的共性,从而产生了形象思维的表达。它的特点是语言中没有这样的词,是从他们印象最深的物体石头和太阳中提炼出来的。

这是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取象思维的初级阶段,已经表明人类思维进入了简单类比推理阶段。类比推理是拍照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方式在《易经》得到了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这意味着一个男人被石头绊倒,伸手抓到蓟上,没有妻子就回家了,所以他遇到了这个恶魔。这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人在坎坷的境遇中,靠坏人,不会有好结果。在于对具体事物的表达,让人从具体事物中想到抽象的事物,感受到某种东西。

《大壮》卦写转阳触范之类的。对“龙”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意在解释与之相关的抽象事物,即不是解释“龙”等具体事物,而是通过对这些具体事物的描述,启发人们去想象和认识一个抽象的事物。取象思维的本质是一种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在这里,我们把自然界的枯杨树与世界上的老已婚少女联系起来,取其相似之处,加以想象,通过想象的媒介,我们推断出“意义”。意象和卦是看得见的,“意”是看不见的。很难说得清楚明白。对于那些只能理解不能表达的东西,人们可以通过使用拍照的思维方式来获得。

请问周易中的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 等都...

"长生"就象人出生于世,或降生阶段,是指万物萌发之际。
"沐浴"为婴儿降生后洗浴以除去污垢,是指万物出生,承受大自然沐浴。
"冠带"为小儿可以穿衣戴帽了,是指万物渐荣。
"临官"像人长成强壮,可以做官、化育、领导人民,是指万物长成。
"帝旺"象征人壮盛到极点,可辅助帝王在有作为,是指万物成就。
"衰"指盛极而气衰,是指万物开始发生衰变。
"病"如人患病,是指万物困顿。
"死"如人气尽,形体已死,是指万物死灭。
"墓"也称"库",如人死后归入于墓,是指万物成功后归库。
"绝"如人形体绝灭化归为土,是指万物前气已绝,后继之气还未到来,在地中未有其象。
"胎"如人受父母之气结聚成胎,是指天地气交之际,后继之气来临,并且受胎;
"养"像人养胎于母腹之中,之后又出生,是指万物在地中成形,继而又萌发,又得经历一个生生灭灭永不停止的天道循环过程。
这是以十天干的时令旺衰来说明事物由生长、兴旺到衰亡,再孕育、生长这样一个循环不已,生生不息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是世间万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此表用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这样一个十二种状态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反映人事的发展变化的规律。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