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简单吗,看易经的人都是什么人
易经怎么学最简单
学习易经的方法
一、易经即是哲学,又是实用科学
未曾涉入易学的人士,大多不能正确地理解易经,就知易经神秘,却不知其到底为何物。那么,如何简要的解释易经呢?
简单说,易经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理论;二是应用。
理论即哲学部分。易经经过了孔子的研读及作传后,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成为了中国的母哲学,几千年来导引着中国的哲学发展,也指导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军事、文化、科技、经济、管理、人文等,不愧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应用主要指数术部分,包括八字命理、六爻预测、风水、相学、姓名学等。
预测体系中,又包括定格和变格两类。所谓定格就是以人的出生时间为信息源的预测方法。定格主要包括八字命理、紫微斗数、铁板神数等。变格是以随机的方法提取随机信息,从而进行预测的方法手段。变格主要包括卦爻辞方法、卦象法、梅花易数法、六爻法、奇门、六壬、太乙等。
风水是易经的一个应用分支,是易经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风水本身也包括很多门派,主要有八宅风水、八卦风水、过路阴阳风水、玄空风水、三合风水等。
另外,相学、姓名学也是易经应用的分支,是根据人的长象和名字研究人的规律的方法。
对于《易经》课程,难学吗?
不难,但凡会认识字,只要态度端正,短时间内都可以顺利完成《易经》课程的学习,确保提升个人的智慧。《易经》很难学,但不难用
提起《易经》,你可能会马上想到如下内容:
一、它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本奇书,神秘得“玄玄乎乎”,好像没几个人知道它到底想说啥;二、它神通广大,上可达天堂、下可入地狱,学会它就可以在阴阳两界、黑白两道任意驰骋,并全身而退;三、它极其难学,要是没有爱因斯坦的高智商,或没有深山里的道士指点,最好别试,否则死得很惨。
真的如此吗?其实,几千年来,很多人都在制造“易经没法学”的假象。原因可能有两种:一、自己未悟透,任督二脉没通,自己写的书首先会让自己“朦胧”;二、自己明白了,但不想告诉你,所谓“江湖千金诀,点破不值钱”。人家费了半天劲终于弄懂的东西,几句话就让你明白了,凭什么呀?
读《易经》之前,我们要知道两个问题:一、《易经》思想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就如同《亮剑》中李云龙所说:“其实兵书中的那些东西我们一直在用,只是不知道有这么个名词。”二、高深的道理都在生活中的小事小物上有“映像”,所以,没有讲不通的理,只有不知道如何讲通理的人。不过,《易经》中确实有一些读了哲学博士后可能还不明白的东西,但更多的是中学毕业就可以轻松掌握的内容。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要获取它的哪个侧面。
如果你的理想是在易学领域杀出一条血路,达到多数人无法企及的巅峰,那么本站可能对你没用;如果你只是想用《易经》了解世界,将占筮法用到生活中,为日常决策增加一个“参谋”,本网站则是您高效的使用手册。
《易经》没有“神通力”,但有“预知力”
提到占筮,不信的人对之不屑一顾,而的人觉得有种“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世界。既然“超自然”,就应该是“万金油”,上至外星生物,下至人类前途,远至牛郎织女,近至门前小树,都可以“算”出来。所以很多人学《易经》前抱着“学功夫”的目的,希望得到某种神秘力量,能像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船、布八卦阵抵挡十万雄兵;或者看山姆大叔不顺眼,念力一动,把洲际导弹引爆在他们的老窝;要是学会飞檐走壁、穿墙而过、隐蔽身形的功夫也行;最差也应该能知道怎么弄可以中票……
《易经》虽然神奇,但它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些“神通力”。不过,有些人宁愿相信它的神通,而不愿相信它的平凡。《易经》的作者是有极高智慧的人,但他们一定是人而不是神,也要吃饭、生病、如厕。他们不能摆脱地球引力,不会七十二变,不能长生不死。
《易经》有的是“预知力”,且范围很广:测知过去、了解当下、预知未来;测事业、财运、婚姻……不过,这些是懂得《易经》原理后才能做到的。对于初学者,先要驱除上面那些妄念,将它的作者看成是平常人,将《易经》看成是平常的书。
怎样学《易经》更容易
先学习八卦想要学习《易经》,首先你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学它,如果是为了占卜算命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内容你就没必要再往下看了。
很简单。《易经》每个卦都是由六个爻辞组成,从下至上对应着:开始、寻常、不寻常、官员、君主、最后。就拿乾卦为例,首先你要搞清楚“乾”指的是什么。(“乾”所指的是掌握着权力的主宰者)
第一爻”潜龙勿用“。当你开始成为一名主宰者的时候,是不可以去任用那些受大多数人拥戴的人。因为他们都是潜在的主宰者,只有放着不用,才不会对你造成威胁【潜龙勿用】
第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寻常可见主宰者出现在百姓们赖以生存的田地之上,这是关心民间生活的表现【见龙在田】如此有利于见到能够帮助自己打理天下的能臣【利见大人】(在《易经》里所有出现的“大人”指的都是对自己有帮助的人)
第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就算你是一名有德行的君主,终有一日也会遇到另一名主宰者和你争夺这个天下,“乾乾”所指的就是主宰者和另一名主宰者的相遇【君子终日乾乾】就算夕阳西下也不可懈怠,要无时无刻保持对其的警惕之心,因为危险随时都会降临【夕惕若厉】若不如此则为之有咎【无咎】
第四爻“或跃在渊,无咎”。或者你可以一跃而成为一名主宰者,如若不然就以待在深渊为喻,为的是让世人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才华【或跃在渊】若不如此则为之有咎【无咎】(这里讲的是主宰者的臣儿们)
第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一条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的飞龙,所代表的你已经是一名俯视天下的主宰者了【飞龙在天】如此一来就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前来帮你出谋划策,同时也利于你见到有助于你打理好天下的能臣【利见大人】
第六爻“亢龙有悔”。当你越飞越高、越飞越高,从而看不到民间疾苦的主宰者,就会被他人所蒙蔽,到最后会有让你后悔的事情发生【亢龙有悔】
(我的这个理解方式打破传统,而《易经》之所以沦为占卜算命的书,就是被传统所害。为了能让我的这个理解方式推广出去,我在起点中文网里写了一部8万字的小说叫《牧铭记易录》,里面有关于易经是如何诞生、如何面世、又如何演变成算命的工具,而且还有关于其它卦的详细解说,希望我这近十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可以有过关术数书搭配在一起看。
易经很难学嘛?
易经是易学难精。
不难学
事实上,易经一点都不难学,而且学习易经有个捷径,只要按照这个方法,相信不久你也会成为易经高手,但是这个方法却很少有人告诉你,不是他们不愿意拿出来分享,而是很多人并不知道。
《易经》是一个系统,简单但却无所不包,为什么人类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超...
整个《易经》是一个系统,简单,但却无所不包。人类再怎么努力,都逃不过《易经》的系统。在简单中找道理,在道理里找原理,循环往复的系统,除非这个世界发生了质变要不万变不离其宗大家看“太”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大”,下面的一点就叫“小”。太极是两个字合成的,就是大极了又小极了,都叫太极。其大无外,大到没有外面,够大了吧?其小无内,小到没有里面,够小了吧?因为这样很难说,所以就用这一点代表小,大跟小合在一起就叫太。比如,历史上凡是有“太”的都是这样。
周易竟如此简单—易家郑玄浅析
前面给大家说了费直易学,师承汉代周王孙这一支脉,属于民间易学,由于汉代从早期开始一直都是从田何这一支而来,到孟喜改师承法,导致由解经变成象数易学,此时的解经给大家说下,不是用易传去解,而是分开来的,就是易经解释易经,易传解释易传,因为易经晦涩难懂,易传却不懂孔子的真实意思,所以这个要到了费直那里才有好转,也不能不说是汉代易学家不懂用易传解释易经,只是,易传也难懂啊,必须弄懂易传,毕竟焚书坑儒,每个易家想法都不同,所以在理解上面都有问题,不能统一,刘向校书说“唯费氏经与古文同”,就是说他老人家的解释应该是最符合孔老夫子的意思,在那个噬术易年代,算得上一股清流。
我们知道易传又称“十翼”,汉书说费直“亡章句,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经上下”而三国时期的郑玄为什么才被大家认为是以传解经的鼻祖呢,三国志.魏书:郑玄作注,虽圣贤不同,其所释经义一也。班固的汉书我们要信,但是魏书也是真实的,怎么办?解释有一套:我们说了费直以传解经是鼻祖,他是用传解经,但是没有打散寄附于经文之后,可能是作为一个整体,到了郑玄处就是打散传俯在经文后。一个是鼻祖,一个是决定因素。
花时间解释,是为了让大家认识一个真实的历史,每一个人在易学历史上的作用。现在开始讲讲郑玄这个人,由于祖辈是个尚书仆射,到他这一代是一个乡啬夫,基本就是管兵役和收税的芝麻官,但是他不爱做,经常去学校学习,他老头每天在背后说他蠢,后来跑到太学去学习,当时首都有个叫第五元先,跟着屁股后面学习,后来又去东边找张恭祖,学了之后发现,大家都没有自己牛逼了,又跑到西边,听说有一个叫马融的大师,门徒都有四百多人,能亲自听他老人家授课真的是一个开心的事情,只有五十多人,他去了,就在三百多学生里面不得见,平时都是学长教他,这郑玄态度也是好,改背诵就背诵,有一天马老师在课堂上遇到一个数学问题解不开,都是高材生啊。机会来了,他学生说有一个学生叫郑玄的数学不错,然后他老人家硬是把大家觉得不能搞定的题目做出来了,你想想,一个被数学老师瞧不起的学生,做出了一个奥数班都做不出的题目,还不能引起老师注意。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机会随时会眷顾你,可是你准备好了吗,之前在五元先生哪儿把九章算术学好了,机会来了,及时把握。随着一鸣惊人之后,他就有机会请教老师.直到郑玄离开,他老师说了句: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郑玄:生于127年,卒于200年,他被后人称为“通儒”,训注古经典籍,在周易方面的成就,最大的当属前文说的以传解经,附在经文后面,孔子本来因为易经难懂,所以弄的易传,方便后人阅读,不曾知,跨年代之后,他老人家的文章也难懂,郑玄就此开创了新天地,这个后文在给大家讲,下文说说郑玄在周易方面的成就
周易竟如此简单—程颐《易传》阐述
前文说了程颢,现在说说他弟弟的成就,哥哥今人评说是陆王“心学”,弟弟则是“理”见长,不管是心学和理学,都是为了一个“道”,这和佛家类似,六祖的顿宗,和神秀的渐宗类似,一个强调的是顿悟,一个是慢慢悟。程颢更强调的是心,心无穷大,什么视觉、嗅觉等等都是有限的,心无穷大(和佛教五蕴中色蕴类似),注重对心的解刨,而弟弟程颐则是强调“格物穷理”在于一个格字,也强调先知后行,知为前提,行在知后。(在这里我有必要给大家说下,知和行其实是一样的,我懂了圣人之言,我有了知,才会有识,此时的识和行是一样的,不一定要身体行动才叫行动,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很多时候我们读了圣人的言论之后,回想以前的事情,恍然大悟,就是这样,相辅相成,无先后),今天我们主要谈谈他对周易的理解。
程颐,字正叔,伊川人,后世称为“伊川先生”,和其兄弟合称“洛学”著书《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等,我们今天主要讲解《易传》此《易传》和孔子的《易传》不同,此《易传》是继王弼横扫象数易之后,魏晋玄黄之风,唐朝的孔颖达《周易正义》也是推崇王弼,李鼎祚则是记述前人易学成就。所以一直经过很多年,易学沉寂几百年都没人去研究易传,或者有研究但是没有著书立说,遇到程颢这样的顿宗,哪里需要写书写下来,完全自己了解,但是后人在研究他或许还是有误解,所以不写书有不写书的好,写书是为了让人知了,是否是自己本意就不得而知,好了我们现在看看程颐的《易传》。(被贬之后,66岁作此书)
开篇:上古圣人始画八卦,三才之道备矣。因而重之,以尽天下之变,故六画而成卦。重乾为《乾》。乾,天也。天者天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谓乾。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乾者万物之始,故为天,为阳,为父,为君。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惟《乾》、《坤》有此四德,在他卦则随事而变焉。故元专为善大,利主于正固,亨贞之体,各称其事。四德之义,广矣大矣。
解析:在解析易传的前提,告诉我们什么是天道,天道的性就是乾,健就是天的一个本性,在后面就是阐述人伦,君臣,父子关系,元,是万物的起始,亨,万物成长,利,万物通达,贞,万物大成,而只有“乾”“坤”两卦才具备,元和利是亨和贞的本体(要成长必须有起始,要成功,必须要通达一切,所以元和利是体,亨和贞是用的结果)
今天我给大家只说乾卦吧,余下的大家参考《程氏易传》,网上查询方便,余卦大多数都差不多,只有乾坤两卦的解释各不同,而乾卦的2.5爻位最为难解,今把王弼、孔颖达、程颐的注解拿出来做一个比较.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王弼: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於地上,故曰“在田”。德施周普,居中不偏,虽非君位,君之德也。初则不彰,三则“乾乾”,四则“或跃”,上则过亢。“利见大人”,唯二、五焉。
[疏]“九二”至“利见大人”。○正义曰:阳处二位,故曰“九二”。阳气发见,故曰“见龙”。田是地上可营为有益之处,阳气发在地上,故曰“在田”。且一之与二,俱为地道,二在一上,所以称“田”。“见龙在田”,是自然之象。“利见大人”,以人事讬之,言龙见在田之时,犹似圣人久潜稍出,虽非君位而有君德,故天下众庶利见九二之“大人”。故先儒云:若夫子教於洙泗,利益天下,有人君之德,故称“大人”。案:《文言》云:“九二德博而化。”又云:“君德也。”王辅嗣注云:“虽非君位,君之德也。”是九二有人君之德,所以称“大人”也。辅嗣又云:“利见大人,唯二五焉。”是二之与五,俱是“大人”,为天下所“利见”也。而褚氏、张氏同郑康成之说,皆以为九二利见九五之大人,其义非也。且“大人”之云,不专在九五与九二,故《讼卦》云:“利见大人。”又《蹇卦》:“利见大人。”此“大人”之文,施处广矣,故辅嗣注谓九二也。是“大人”非专九五。○注“处於地上”至“唯二五焉”。○正义曰:“处於地上,故曰在田”者,先儒以为重卦之时,重於上下两体,故初与四相应,二与五相应,三与上相应。是上下两体,论天地人各别,但《易》含万象,为例非一。及其六位,则一、二为地道,三、四为人道,五、上为天道。二在一上,是九二处其地上,所田食之处,唯在地上,所以称“田”也。观辅嗣之注意,唯取地上称田,诸儒更广而称之,言田之耕稼利益,及於万物,盈满有益於人,犹若圣人益於万物,故称“田”也。“德施周普”者,下《小象》文,谓周而普遍。“居中不偏”者,九二居在下卦之中,而於上於下,其心一等,是“居中不偏”也。不偏则周普也。“虽非君位”者,二为大人,己居二位,是非君位也。“君之德”者,以德施周普也。《文言》云:“德博而化。”又云:“君德也。”是九二有人君之德也。“初则不彰”者,谓潜隐不彰显也。“三则乾乾”者,危惧不安也。“四则或跃”者,谓进退怀疑也。“上则过亢”,过谓过甚,亢谓亢极。“利见大人,唯二五焉”者,言范模乾之一卦,故云“唯二五焉”。於别卦言之,非唯二五而己。故讼卦、蹇卦并云“利见大人”,所以施处广,非唯二五也。诸儒以为九二当太蔟之月,阳气发见,则九三为建辰之月,九四为建午之月,九五为建申之月,为阴气始杀,不宜称“飞龙在天”。上九为建戌之月,群阴既盛,上九不得言“与时偕极”。於此时阳气仅存,何极之有?诸儒此说,於理稍乖。此乾之阳气渐生,似圣人渐出,宜据十一月之后。至建巳之月已来,此九二当据建丑、建寅之间,於时地之萌牙初有出者,即是阳气发见之义。乾卦之象,其应然也。但阴阳二气,共成岁功,故阴兴之时,仍有阳在,阳生之月,尚有阴存。所以六律六吕,阴阳相间,取象论义,与此不殊。乾之初九,则与复卦不殊。乾之九二,又与临卦无别。何以复、临二卦与此不同者,但《易》论象,复、临二卦,既有群阴见象於上,即须论卦之象义,各自为文。此乾卦初九、九二,只论居位一爻,无群阴见象,故但自明当爻之地,为此与临、复不同。
程颐:田,地上也。出见于地上,其德已著。以圣人言之,舜之田渔时也。利见大德之君,以行其道。君亦利见大德之臣,以共成其功。天下利见大德之人,以被其泽。大德之君,九五也。乾坤纯体,不分刚柔,而以同德相应。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王弼:不行不跃而在乎天,非飞而何?故曰“飞龙”也。龙德在天,则大人之路亨也。夫位以德兴,德以位叙,以至德而处盛位,万物之睹,不亦宜乎?
孔颖达:[疏]“九五”至“利见大人”。○正义曰:言九五阳气盛至於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德备天下,为万物所瞻睹,故天下利见此居王位之大人。○注“龙德在天”。○正义曰:“龙德在天,则大人之路亨”,谓若圣人有龙德居在天位,则大人道路得亨通。犹若文王拘在羑里,是大人道路未亨也。“夫位以德兴”者,位谓王位,以圣德之人能兴王位也。“德以位叙”者,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乃能叙其圣德。若孔子虽有圣德,而无其位,是德不能以位叙也。
程颐:进位乎天位也。圣人既得天位,则利见在下大德之人,与共成天下之事。天下固利见夫大德之君也
从此几个字句分析来看,王弼有一种虚的东西在里面,更合乎纯道家思维在影响,纯理论的阐述,孔颖达注重的是卦之间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去阐述,里面有汉代卦气说的影响,而程颐更倾向于儒家思想在里面,从人伦方面阐述,我们今天不论谁对谁错,只能说孔子写这些不知道谁能真正的反应出来,或许都有,或许都没有,但是大道,不需要言,至知即可,无需多言。我今天之所以拿出这三家之言做比较只是说明一个事情,三家都欲摆脱汉代易学的窠臼,除了孔颖达有所牵连,其他两家都是摆脱象数易而解释易传,本来无措,但是“易”本卜筮,孔子只是借周易表达世间大道,汉代只不过为了恢复卜筮的“真理”,到了唐宋变成了心、理之意,这也正是文化发展的脉络,不然何来创新和传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