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自己是什么转世,测一下前世我是什么人

怎么测自己的前世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前世积了德,行了善,今生就健康,平安,富贵。前世做了恶,今生就穷苦,多病。今生感到幸福多于痛苦,那说明前世善多恶少,今生感到痛苦多于幸福,说明前世恶多善少。
所以,为了将来的幸福,我们要能改正自己的过失,并多多行善积德。
建议你可以开始学习,接触一下佛法,佛法很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增加我们的知识。佛法讲明了我们这个世间的起源,人生的归宿,意义,我们如何离痛苦得幸福如意之道。很是值得我们学习。推荐净空著的《认识佛教》,这本书里有请。

测测我的前世是什么人

可能是神仙,堕落到现在人的地步。
快接触佛法,别再堕落了。

六道轮回中,怎么知道自己从哪一道转世

六道轮回中,怎么知道自己从哪一道转世而来?
佛教常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其实轮回也离不开因果。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此可以通过今世具体表现,推知前世出于何处,来世又去何方。
从六道中各道转生为人,都带来一些独特的习气,通过这些习气,我们可以判断自己或他人究竟是从哪一道投胎转世而来。对此,《大宝积经》第七十二卷有详细记载——
世间所有众生的身体、长相,一切皆是因果;世人的身形相貌、言行举止、行动作为,没有一个众生无“习气”,每个众生的习气都有来由,端看此人的外相、言行、动作就可以知晓,他从六道中何处来。习气就像大蒜一样,即使将它碾碎、洒上香水,也难消除气味,物以类聚,众生也因习气群聚,制造共业。
一、从地狱道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
1.听他的声音嘶破得像驴骡在发声,声音很大,而且匆匆吼唤又很暴戾急躁。
2.此人常常言而少信且多诳语,让人难以相信,像没有亲友似的人。
3.此人长相丑陋,而且不敬师长、不信正法。
4.不孝不义、无惭愧心。
5.好行杀生之事,常造作诸恶事。
6.此人短命不得长寿。
7.见善难发菩提之心。
综观以上各项,这种人从地狱道中投生人道,注定死后再堕入三恶道。
二、从畜生道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
1.此人神智暗钝,为人处世愚蠢又少智慧,毫无分寸,懈怠懒惰。
2.多贪多食,不挑粗细(什么肮脏都吃,还洋洋得意无所谓)。
3.个性又拗又戾,说话也很唐突(率性鲁莽)。
4.此人身强力壮,常当负重(身强体状像一头牛,适合去搬重物)。
5.喜欢结交愚痴之人,视为知心好友。
6.很喜欢蜷着脚(躺卧习性)。
7.随时随地躺在地上,也不会去避开肮脏污垢。
8.喜欢裸体,不羞不耻(能不穿衣服就不穿,没有羞耻之心)。
9.心常虚诈,常异言、常诳语。
10.妄说他人,谄曲不实。
11.喜欢谋取他人财物,常爱抵债。
12.见善不能发心,不信正法,常造不善十恶之罪。
此类众生已流浪生死往返于恶道,经无量亿劫不可数岁月,于此世难得此人身,却仍如此,因此死后再返苦海,堕入畜生道中。
三、从饿鬼道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
1.长相黑黑瘦瘦,面无光泽。
2.头发短恶、黄赤、苍浪形状,褰鼻,怒目,眼白直视(鼻子弯弯曲曲,眼睛凶凶,露出眼白,目光直直)。
3.经常感觉饥饿口渴、想吃东西。
4.个性非常悭贪、嫉妒,看到官员感到胆怯恐怖。
5.执著邪见,背地说人(背地说人,挑拨事非),道他长短(说人坏话)。
6.具足贪心、淫心,酷爱积聚钱财物资,却不能割舍布施给众生。
7.厌烦善良之人,不喜善事,只信邪事。
8.看见金钱、财物,会起心动念不由自主想要去窃取。
9.常起贪心、偷心,永远不知满足,若吃一点亏则忿恨不已。
10.贪得一点钱财、一点便宜,心里就生喜悦之心;若贪不到钱财,就生妒害之心。
11.不肯发心,却信邪见,谄曲邪命,不修善法,不敬正法。
这种人命终后,先堕地狱,经不可数岁月,再从地狱出来,生成鬼身,如此轮转生死苦海,无休无止。世尊告诉外道:你们是邪命愚痴的迷惑之人,不知因果报应,不知什么才是良善,不知上面所说诸众生相。
四、从修罗道中投生人间的众生
1.生在人世,高傲自大,我慢之心非常强盛,不太崇信正法,偶进佛门动机也不单纯,较劲争斗,为利益破和合,损伤同门。
2.喜欢忿怒(动不动就生气),很爱和人抬杠斗诤。
3.心胸极为偏狭,很会挟怨记恨、憎嫉起恶(很会记恨别人、挟怨报复,非扳倒别人才罢休,憎恶别人,看不得别人好,嫉妒心重,因此常起恶心)。
4.讲话谄曲,极不实在,虚虚诈诈。
5.抵债谩人(赖债还会骂人)。
6.身长高大洪壮(又高又大又壮),眼白圆怒(眼白较多,双目圆睁,作忿怒状),齿疏包露(牙齿稀疏、牙齿尖尖、露在外面),勇猛有力(孔武有力),心怀战阵(心里总想怎样作战打斗,譬如喜乐野外生存战争游戏)。
7.常好争斗,瞋戾不休(瞋恨心重,没完没了)。
8.两舌破和(很会两舌搬弄事非,让人不和分离),用离间手段来拆开良善人的和睦。
9.轻视贤良之人,反说贤人长短,毁谤好人。
因为这些,此人死后直接堕入地狱,无有出期,其后再随业报投生其他恶道,最后堕入阿修罗道。
五、从人道中再投生人间的众生(从人道中死后再生人道)
1.个性贤良正直,亲近善友,性常有信有忠有孝。
2.若有恶人,漫行诽谤毁呰其人,此人最终不会去对付毁谤他的人,因为此人好惜门望,识羞识耻,笃厚守信。
3.乐好名闻及以称誉(喜欢名声及被人称赞好名誉),其性工巧(很会技艺工巧),且敬重有智慧的人。
4.具惭愧心,心性柔软,对于给自己恩惠照顾的人会知恩图报。
5.对善知识的教导其心顺从无违背。
6.有慈有悲,孝养父母、师僧和上,小心敬上。
7.知人缓急,处事有方。
8.善能和合,常乐信佛(深知和睦相处之道,喜爱佛法、相信佛法)。
9.好行布施,常修供养。
10.不耐于债,不负他人(不愿欠人债务,不会背弃、背叛他人)。
11.少许财物,好习善事,接引于人,悉令安乐,不令有苦。
像这类人,命终直接生于天上,不会堕入地狱,再度还生人间,也只受大快乐,不受众苦,生生世世常获人身。世尊说:外道人没有智慧且不善识人,这些见解也不是愚痴者所能见解,也非凡夫所能测知。
六、从天道转生人间的众生
1.若有众生持五戒修十善,能生天上受胜妙乐,当从天上退没而生于人世间,长相端严,正信正见,貌好殊妙,其人聪慧,乐好清净。
2.喜欢穿着华鬘,熏香涂身,常爱鲜洁,好择贤良之人为友。
3.经常喜爱音声歌舞赞叹。
4.常乐高楼,不居在下。
5.为人作首含笑不瞋,有行有德,讲话吐言柔美,具足善巧方便,出言诚恳,让听的人都很相信欢喜,讲话不会伤人,有大智慧。
6.常乐好衣严身之具。
7.此人有善,乐欲出家。
8.若得为师,就会精进修持清净律行,学习佛道,不爱世间名利,志求无上菩提。
9.如此之人,有智有慧,多劫修行,难可筹量,非心所测,非眼所观。此是贤良,见生受福,若修净戒,不久当得无上正等菩提。

你是从哪一道投胎转世,依据长相就可以判断

《大宝积经》告诉你是哪一道投胎转世的
从六道中各道转生为人,都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习气,通过这些习气我们就可以判断自己或他人究竟是从哪一道投胎转世而来。关于这些习气,在《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二中有详细记载。
(白话文翻译):
世间所有众生的身体、长相,一切皆是因果,世人的身形相貌、言行举止、行动作为,没有一个众生是无「习气」的,每个众生的习气都由来有之,端看此人的外相、言行、动作就可以知晓,从六道中何处来。
习气就像大蒜的气味一样,即使将它碾碎了,洒上香水,也难以消除,物以类聚,众生也因习气群聚,制造共业。
从地狱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
1、听他的声音,厮破的像驴骡在发声,声音很大,且匆匆吼唤又很暴捩急燥。
2、此人心常常是言而少信、多饶诳妄的,让人难以相信,像没有亲友似的人。
3、此人的长像丑陋、且不敬师长、不信正法。
4、不孝不义、无惭无愧心。
5、好行杀生事、常造作诸多恶事。
6、此人短命不得长寿。
7、见善难发菩提之心。
8、综观以上,这种人注定在死后再堕回三恶道中去。
从畜道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
1、此人神智闇钝,作人处事是愚蠢,又少智慧,无分寸,懈怠又懒惰。
2、多贪多食,不挑粗细(什么肮脏都吃,还洋洋得意无所谓).
3、个性是又拗又捩,讲话很唐突(率性鲁莽 )。
4、此人是身强力壮,常当负重(身强体状像条牛,搬重的东西刚好用) 。
5、喜欢交愚痴的人当知心好友(同具畜性的人)。
6、很喜欢蜷脚(畜道躺卧习性)。
7、随时随地就躺在地上,也不会去避开肮脏污垢。
8、喜欢luǒ 体,不羞不耻(能不穿衣服,就不要穿衣服,没有羞耻心)。
9、心常虚诈,且异言诳语的。
10、妄说他人,谄曲不实(很会乱讲别人的不是,构造不实是非,且谄眛,心弯弯曲曲,很不实在不可靠)。
11、喜欢谋取他人的财物,且常爱抵债(债务想办法赖掉)。
12、此人见善不能发心,不信正法,常造不善十恶之罪。
13、这类众生已流浪生死往返于恶道中,经无量亿劫不可数岁月,于此世难得此人身,却仍是如此,因此注定死后仍再返回苦海,投生堕回畜生道中。这是外道非所能知的。
从鬼界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
1、此人的长相是黑黑瘦瘦,面无光泽。
2、头发短恶,黄赤苍浪形状,褰鼻.怒目,眼白直视 (鼻子弯弯曲曲,眼睛凶凶的,露眼白,目光是直直的)。
3、常会觉得饥饿口渴,常想要吃东西。
4、个性甚为悭贪、嫉妒,怯怖于官 (怕作官的人)。
5、很执着邪见,回背说人(背地里说人,挑拨事非),道他长短(说人坏话).
6、具贪心,淫心,爱积聚钱财、物资,也不能割舍布施给众生(吝啬到极点)。
7、厌烦善良的人,不喜欢看见善事,只信邪事。
8、看见金钱、财物时,会起心动念不由自主想要去窃取。
9、心常的起贪心、偷盗心,永远不知道满足,若吃点亏则忿恨不已。
10、贪得一点钱财或便宜,心里就生出喜悦心;若贪不到钱财,就生出妒害之心。
11、这种人难肯发心,却信邪倒见,谄曲邪命、不修善法、不敬正法。(相信鬼神銮坛,自认带使命,向往祭祠、爱拜拜,喜到阴庙、銮坛求乩童办事,跪求祷告生财)。
12、这种人注定死后,会先堕地狱,经不可数岁月,再从地狱出来,再堕生成鬼身,如此轮转生死苦海中,无休无止。
世尊告诉外道人说:你们是邪命愚痴的迷惑人,不知道因果报应,也不知道什么才是良善,不知道上面所说的诸众生相。这些都是外道愚痴的人所不能知道的。
从非人修罗之身投生到人间的众生:
1、生在人世,高傲自大,我慢之心非常的强盛,不太信正法,偶进佛门,动机亦不单纯,较劲争斗,为利益破和合,损伤同门。
2、很喜欢忿怒(动不动就生气),很爱和人抬杠、斗诤。
3、心胸极为偏狭,很会挟怨记恨、憎嫉起恶 (很会记恨别人、挟怨报复,非要扳倒别人才罢休、憎恶别人,看不得人好,嫉妒心极重 ,因此常起恶心)
4、讲话谄曲不实在,虚虚诈诈的。
5、抵债谩人(赖债还会骂人)。
6、身长高大洪壮(又高又大又壮),眼白圆,怒齿疏包露(牙齿稀疏、牙齿尖尖、露在外面状),勇猛有力(孔武有力),心怀战阵(心里想的都是怎样去作战打斗,譬如喜乐野外生存战争游戏)。
7、常好争斗,瞋戾不休 (瞋恨心极重,没完没了)。
8、两舌破和(很会二舌搬弄事非,让人不和分离),用离间手断来拆开良善人的和睦。
9、轻视看不起贤良的人,反说贤人之长短,毁谤好人。
10、因为这些不善业,其人注定死后直接堕入地狱,无有出期,之后,再随业报生其它恶趣,再又生堕回来阿修罗道。
从人道中还复人间的众生(从人道中死后再生人道中)
1、这样的人,个性贤良正直,亲近善友,性常有信,有忠有孝。
2、若有恶人,漫行非谤毁呰其人 (对此人胡乱编造是非,故意来毁谤此人),此人最终就是不会去对付这个毁谤他的人,此人怎会如此 呢?因为此人常为好惜门望,识羞识耻 (知道什么是羞耻心),是笃厚守信之人(厚道又守信用的人)。
3、乐好名闻及以称誉 (喜欢名声及被人称赞好名誉),其性工巧(技艺工巧很会),且敬重有智慧的人。
4、具惭愧心、心性柔软,对于给自己恩惠照顾的人,会知恩图报 (有机会会报答回去)。
5、对善知识的教导,其心顺且无违背。
6、有慈有悲、孝养父母、师僧和上、小心敬上(对师僧会小心敬奉)。
7、知人缓急处事有方(知道别人有急事会出手相助,做人做事有原则、有分寸)。
8、善能和合,常乐信佛 (深知和睦相处之道,喜爱佛法、相信佛法)。
9、好行布施,常生供养。
10、不耐于债,不负他人 (不愿欠人债务,不会背弃、背叛他人)。
11、少许财物,好习善事,接引于人,悉令安乐,不令有苦 (就算自己没有钱财(穷),也是一样学习善事,接引帮助别人,希望人皆获 得安乐,不愿见到别人有痛苦之事)。
12、像这样的人,作如是行为等,注定死后直生于天上,不会堕入地狱,再度还生人间,受大快乐,不受众苦,生生世世常获人身。
世尊说:外道人没有智慧且不善识人,这些见解也不是愚痴者所能见解的了的,也非凡夫所能测知,所能校量的。
从天界转生人间的众生:
1、若有众生持五戒修十善,能得生天上受胜妙乐,当从天上退没而生于人世间时,长相端严,具正信正见,貌好殊妙,其人聪慧,乐好清净。
2、喜穿着华鬘,熏香涂身、常爱鲜洁,,好择贤良的人为友。
3、常乐于音声歌舞赞叹。
4、常乐高楼,不居在下 (爱住在高楼处,不愿住低下楼)。
5、为人作首含笑 (常含笑着)不瞋,有行有德 (生气的有道理,是有德性的),讲话是吐言柔美的,具善巧方便的,是出言诚恳的,让听的人都很相信欢喜,讲话不会伤人,有大智慧。
6、常乐好衣严身之具 (喜欢穿戴的很庄严) 。
7、此人有善,,乐欲出家。
8、若得为师就会精进修持清净律行,学习佛道,不爱世间名利,志求无上菩提。
9、如此之人,有智有慧,多劫修行,难可筹量,非心所测,非眼所观。此是贤良,见生受福,若修净戒,不久当得无上正等菩提。(很快成佛)

免费算姻缘

日主丁火,生于巳月
身旺,财弱,官杀弱
母亲身体不好
需木,土来泄
大运走得很好
25岁之后,有权利
之后走财运
配偶不错
对你很好
但感情矛盾多
配偶身体不好
05-08年感情事多,波折
10年烦心事多,有变动
12年有喜事
不要全部依赖
顺其自然

前世今生的轮回姻缘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会成为夫妻,除了爱情,也需要缘份。在世间寻寻觅觅,怎么会遇到他?是否在冥冥之中,姻缘天已注定?不仅众生迷惑,连学佛人也一样迷惑。 然而为什么在结婚之后,有的甜蜜幸福,有的“不是冤家不聚头”,有的却能依信仰,共修过一生呢?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夫妻关系的类型,并将各类型特征加以说明。了解了夫妻关系的类型,并非消极的认知、宿命,就认为只好如此悲哀命运过一生,相反的,而是在面对彼此的问题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好好互相善待。争争吵吵在所难免,如果能保持理性的态度,有诚意的互相沟通,互相体谅,不要记恨(从某种角度而言,因为自己有问题,才会记恨别人,如果自己能学习慈悲,别人的误会讽刺就可以视作“虚妄”,就可以不记恨),问题总有解决的时候。就怕“主观认定”、“无中生有”,无法沟通,不讲道理,也不认错道歉,一味指责对方的不是,问题大概也永远无解。 夫妻关系的类型粗分为五类: 一、亲蜜型:两人相处虽有不同原因,但都非常亲蜜,不易分离。: 二、怨偶型:两人相处,或者冷淡,或者争吵,或者伤害,甚至杀害对方。 三、鸟巢型:两人关系简单但不稳定,随时可能分离。 四、平顺型:两人关系除了感情,通常还有其他因素的保障,如事业、家族、生活背景等,所以还算平顺。 五、共修型:两人关系除了感情,还有、修行上的原因。 一、亲蜜型 (一)男欢女爱型:男女双方深陷情欲,并多重于淫欲,双方认为要表现爱情,惟有肉体亲蜜的接触。现代人对爱情观念愈来愈开放,只要我喜欢,有何不可以的情况下,易发生以“淫欲”为基础的爱情。 (二)相敬如宾型:彼此态度稳重,也比较和谐。由于双方个性成熟稳重,能为对方考量,不以自己为中心,所以相处时较少争执,这是以“成熟”为基础的爱情。 (三)甜似胶漆型:彼此的甜蜜如胶似漆,但是在个性上较依赖,也欠缺独立,感情是互相依赖,这是以“互相依赖”为基础的爱情。 (四)如父如女型:男女年龄有较大的差距,男较年长,可靠稳重,女较年轻,依赖撒娇,相处有如父女相偎相依,如五、六十岁的先生和二、三十岁的太太,其相处也颇为愉快,这是以“照顾”为基础的爱情。 (五)比翼双飞型:因个性和理想相同,彼此也能相互配合,有如比翼双飞,相知相惜,同为理想目标而努力。虽有挫折,但能彼此同心协力,所以这是以“理想”为基础的爱情。 (六)惺惺相惜型:男女双方可能同样落魄,或有志不能展其才,或都是出身贫穷,所以彼此互相体谅,惺惺相惜,彼此携手,共同努力,这是以“互相体谅”为基础的爱情。 (七)情深似海型:彼此曾是多年的朋友,但有着深情,经过岁月的历炼,彼此互相珍惜这份情谊,于是由情生爱而进入爱情。在有深厚的“友情”基础上,这份爱情能耐得起岁月的考验。 亲蜜型的爱情,一般来自过去曾结的善缘(无论是过去生或今生),留有好的感觉,不管是恩情、爱情、亲情、友情,在彼此的意识或潜意识里留有好的记忆。从这个角度而言,居士学佛,仍应善待对方,为对方付出,关心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不管今生或来世,至少相处或再见面时,对方也能回报善待,互相都以好的态度相处,这也是“善的循环”。 不用羡慕他人的爱情,这一切只是个“好梦”! 二、怨偶型 (一)仇深似海型:彼此中间有极大的仇恨。在双方互动中,不满、仇恨、嗔怒慢慢产生,直到“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有如结了十几辈子的仇恨。或许在过去生中真的是仇人也说不定,印象深刻,因为某些业力在今生将两位结为夫妻,但是甜蜜一过,过去的怨仇便一一自潜意识浮现出来。 (二)讨债型:一方极度耗用另一方的福报,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常见先生努力工作,但太太却大笔挥霍;或是太太节俭,但先生赌得倾家荡产;或者太太对先生照顾无微不尽,却任凭闲赋在家的先生辱骂淩虐,也不敢吭声。或许在过去生同样的景象依在,但角色互换,如今时空一变,欠的总该还回来。 (三)讨命型:一方谋害另一方,但无极大冤仇,可能只是为了小事而已,便错手将对方致于死地。夫妻之间或许有可能累积了许多委曲和怨恨,但一般还不致于杀夫或杀妻,但如果过去生有杀害对方(不一定是夫妻,也有可能是猫狗的动物)的因果,今生成为夫妻,很有可能便会发生“讨命”的情况,在有意无意之间,果报便发生。如果曾经杀害对方,就算天涯海角,也还是会碰面,果报是跑不掉的。 (四)争吵型:常为小问题大吵特吵,吵得不可开交。或许观点不一致,或许习惯不同,或许本身爱争吵(甚至有人视争吵为运动),反正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已司空见惯。打开社会版新闻,例子处处可见,因争吵而欧打,泼硫酸,离家,跳河跳楼,这也是现代社会的问题。如果有争吵,必须以慈悲对待对方,争吵的气氛才会降低。如果视争吵为理所当然,将会破坏生命的和谐(怒火三丈,人的情绪状态也难保平静)。 (五)遗弃型:一方不管另一方的死活而遗弃对方。如先生遗弃妻儿远走他方,或者男性有新欢而遗弃旧爱。这种遗弃的行为,会造成另一方深深记恨,这种恨意,将在未来的时空中,会产生“报复”的行为(尤其是所谓“报复”的行为,尤其是所谓“恶意遗弃”)。遗弃他人的一方,本身将会留下“亏欠”的记忆,对于被报复,无形中也视为命该如此,也只能无奈。如果遗弃妻女,出家修行,因中止了夫妻本有的因缘,即使今生修行有成,但还是必须再轮回,必须再结婚,以了前缘。等宿缘全了,才能不再轮回,这是“因果不昧”之理。 (六)相敬如冰型:双方态度冰冷,已不再为对方着想。可能身处同一屋檐,但貌不合,神亦离,根本是各过各的生活,也不互相过问关心。通常也是因为彼此缘份(或说善缘)快尽了,所以没有任何感觉。“名存实亡”,剩下的只是婚姻契约的名份而已。如果此时各有各的对象,表示旧缘已了,开始另一段因缘(即使不离婚,旧因缘等于已结束)。 (七)不服输型:双方比较学历高低,赚钱多寡,家世贵贱,地位高下,能力强弱,彼此互不服输(在修行上,还是互比境界和神通)。好胜心的作用下,生活如战争,为了面子一点都不服输。有些天天界的天人,也有这种习性,故转入人间时,各方面表现也不错,但就是“不服输”沿袭了以前的习性。 (八)脾气古怪型:一方脾气古怪,难以相处,另一方只好忍气吞声。例如先生个性孤僻,愤世疾俗,自比不世出的英雄,但好高骛远,终究一事无成,身为太太只有无奈无言;或者太太深信算命风通常脾气古怪的一方都不自知自己“脾气古怪”,反而自以为是,指责别人的不是。探究原因,一方面是“欠缺慈悲心”,另一方面是“痴业”所造成的。欠缺慈悲心,所以不能善待对方;因为痴业,所以自以为是,脾气古怪而不自知。 (九)离家型:先生或太太常想离家,以争脱家庭的束缚。或许没有外遇,没有理想,但是家庭的压力甚大,束缚甚多,已没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压力和束缚,所以常离家,流涟在外,或许到朋友家,或许喝闷酒,或许留在公司加班,借口不回家,这也是没有勇气承担责任的一种类型。 (十)虐待型:以残酷狠毒的手段迫害另一方,如动粗、欧打、鞭打,关在密室等。这种虐待对被虐者而言,身心都是一种煎熬,这种痛苦将深刻记录于意识和潜意识,在未来总有机会报仇,也要把对方折磨得死去活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把这股怨气出了才算一个了结,这种残酷对方的心态,会造成极重的恶业,在八识心田极易造成地狱种子。这种夫妻的爱情,亦可称为“地狱的爱情”。 世间怨偶很多,以上只是大致列举。这些原因造成双方痛苦无奈,怨恨心起,又无力解决,最后诉诸法律,请求离婚。同时双方结下恶缘,在未来生中,事情可能重演,但角色互换,众生便在生生死死的轮回中,一再演出这种无奈的悲剧。这就是“恶的循还”。 无奈的悲剧,是否有终止的一天呢?很多人以为学佛,或者遁入空门,便可以摆脱这个轮回的梦魇。这种说法表面没错,但是就算是再高明的修行者,也要偿还过去结下恶缘的宿债。这是法界“因果定律”,在法界内无人可免。 人生数十载,何必结恶缘呢?如果能以“最积极”的态度,来善待对方,慈悲对方,忍辱对方,即使再大的恶缘,终有化解的一天,进而转为结善缘。千万勿再自以为是,还要对方服侍,种下恶缘还不自知,将来只好受恶果了。或许这此话有此危言耸听,但法界自有因果定律,也不是你我可以随意否定。 三、鸟巢型 鸟巢的意思为“简单但不稳定”的关系,有如鸟巢。两人关系只是暂时的,或关系淡薄,随时有分离的可能,这表示两人虽然有缘,但终究不踏实,缘也不深。 (一)同命鸳鸯型:双方都没成就,又没社会地位,受社会忽略,生存于阴暗的一角,同病相怜,而且朝不夕保。例如逃难的夫妻或偷渡客,可能都不知道明日会如何。自古以来,战争之后,很多夫妻便沦于这种命运。 (二)露水鸳鸯型:因缘不深,有如露水鸳鸯,今日有缘相会,但明日又各奔东西。这种情缘,大部分缘于男方在过去生,曾对女方有救命之恩,故今生女方对男方发生爱情,并有一宿之缘,不知不觉中也了此救命之恩。以往所谓“救命之恩”,以佛教因果来看,会有各种方式来偿还此救命之恩(而且必定要偿还),但以情感方式最多。 (三)人生过客型:有些夫妻结婚没多久,或者因为罹患绝症,或者突然生病,或者意外事故,即告命终。家属当然悲痛,更有甚者,喜事当天变丧事(如车祸意外)。或许他们彼此有些宿缘,但缘份又短,来人间一遭,有如人生过客。 (四)非正室型:非正室即是无正式的婚姻关系,在现代社会称为“外遇”。这种关系在现今社会并无保障,所以迟早也会结束。为什么除了正室,还会有这这种关系呢?或许是因为贪欲;或许在过去生他们双方是夫妻,在轮回之后,今生再遇,所以一了宿缘,只是现在的太太无法忍受,甚至大动干弋。在多生多世的轮回,我们个人在各道都可能结了太多次缘,人就是与太多人牵扯,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纠纷。 (五)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型:年长的一方生命所剩无多,于是财产便遗留给年轻的一方,或许彼此相爱并不深,或许年轻的一方只是觊觎另一方的财产,大部份还是“功利取向”的考虑。因为是“利益”考量,而非感情因素,所以双方缘份并不深。 (六)异国情怀型:虽为夫妻,但常年分居两地,相聚时间少之又少。譬如先生为了事业被公司调派海外分公司,太太在此又有事业走不开,两人聚少离多。因为分居两地,彼此虽然有情,但仍属于缘份不深(因仍有力量使其分居两地)。 (七)借腹生子型:彼此其实没有感情,只是留下与母亲或父亲缘份较深的孩子。在古代为了延续香火,有时采用借腹生子,现代社会则有精子银行。有了小孩之后,彼此关系便告结束。基于“某种目地”而有关系的男女,因为不是因为情缘,所以将来也会有“某种目地”的共同果报,也就是他们的“共业”。 (八)萍水相逢型:因某些因缘而相聚在一起,如一起旅游,或共同出任务,在相聚时,彼此有感情,可是等旅游或任务结束,因缘结束之后,便分开各奔东西。对彼此而言,只是一段美好的记忆,但终究是萍水相逢而已,无法延续。萍水相逢,也可能造成未来更深的因缘,因为彼此都有好印像,在彼此的意识和潜意识里会记下对方。例如释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中,在过去生为修行童子时,为了供养燃灯佛,与卖花女子结下“五茎花”的因缘。卖花女子希望修行童子未成正果前,能成为修行童子之妻,修成正果后,能被修行童子所渡化,最后修行童子也答应卖花女子的要求。 有关鸟巢型的类型不在少数,这种缘尽人散的感情,在现代社会还真多,或许以平常心看待,也就不足为怪了。对于学佛者而言,看待这型的爱情或婚姻,至少要知道两方面:(1)学佛者如发愿行菩萨道,虽然彼此缘浅,但仍要珍惜把握来善待对方,结好善缘。(2)学佛者仍要知道世事本来就无常,如梦如幻。 四、平顺型 (一)事业成功型:因事业成功,家庭基础稳固,所以双方爱情有面包的基础,还算稳固,各方面的需求,也不虞匮乏,生活的享受也较常人为高,这或许可归功于其“人间福报”较足。事业成功,一般来自过去的褔报。如果事业属于两人共创,彼此会更加珍惜。 (二)共同理想型:因求学怀有共同理想,自然共组家庭,生活平顺。共同追求理想,在第八识也容易种下共同记忆的种子,如果经过多生都有共同理想,转来学佛,说不定也会有共同的愿呢!有共同理想,可为夫妻、兄弟、好朋友等关系。 (三)门当户对型:无论在事业、个性、家世、学历、地位都得双方家族同意,门当户对,所以彼此的感情相当平顺,也不会因差距太多而有冲突。如果门当户对,多能维持某种程度的稳定关系,这种感情多已加入家族的成份。 (四)共同成长型:因背景环境很多相同,如邻居,或青梅竹马,或共同求学,或相同工作环境,彼此有很多相同经验可以分享,也一起渡过低潮挫折,一起共同成长,这种关系稳固了彼此的感情。由于共同成长,可以一起面对难关考验,这种力量的延续,今生可以相系,来生或许很容易再来相聚。 (五)媒妁之言型:经由相亲方式,彼此也能认同,进而共组家庭。彼此因需要安定,所以感情也相当平顺。某些经由方式而产生的爱情(如基督教,天主教),基本上也可算是这一型。 五、共修型 (一)共有愿力型:修行人本身有愿力,彼此相约来世间,可能彼此也有宿缘,所以也就相约成为夫妻。虽然是世间夫妻,但也都精进修行,所以生活上也多与有关(无论是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任何),共同利益世间。 (二)共有习性型:因为修行的习性、方式相类似,或生生世世常在一起修行,彼此多能熟悉,所以今生今世也一起共修,共同学习。一般如果还未修行有成,一方面尚未了生脱死,一方面又要了却人间因缘,以此方式最好。 (三)共有业力型:夫妻虽然共修,但来世间必须承担共同的果报。因为虽然也在修行,在智慧不足时可能犯下某个错误,因此未来世必须共同承担曾犯下错误的果报。面对果报时也不须惊慌,必须两人同心面对,共同解决,即使共同赔上性命,也必须坦然接受,不是学了佛,佛菩萨就必定保平安。如果这样做,佛菩萨也违背了法界因果原则。 以上讨论,仅提供参考。世间夫妻千百样,样样不一样。居士学佛,不见得是“幸福美满”的生活,但至少可以“安贫乐道”,不再忧烦。 最后祝福所有学佛的家庭,夫妻同心,排除障碍,共行菩萨道。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