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入中宫顺飞,如何请太岁符
...那么八白入中宫立极,那么如何分确定顺飞还是逆飞?
八运元旦盘是顺飞排盘,是固定的,没有逆飞。顺逆飞是根据坐向的阴阳而定,阳顺阴逆。
流年飞星入中宫是否一律顺飞?还是有逆飞有顺飞?
三、顺逆飞:
玄空飞星拍盘是根据洛书而来的,其元旦盘如下:
巽 离 坤
4 9 2
震 3 5 7 兑
8 1 6
艮 坎 乾
顺飞:
中宫→乾→兑→艮→离→坎→坤→震→巽→中宫,即按数字顺序:5→6→7→8→9→1→2→3→4→5。
逆飞:把数字退位,按顺飞方向逆排既是。
经云:天地父母三般卦,颠颠倒倒,二十四山有珠宝。顺逆行,二十四山有火坑。
玄空学中,凡立得旺财旺丁局,则大旺财丁,故为有珠宝。
凡立得上山下水之局,主损丁破财,克妻害子害自己,这不是火坑又是什么?
九宫飞星宅运盘,当五入中宫时如何推算顺飞逆飞,请大师指教
当五入中宫飞星排坐和排向时如何决定顺飞和逆飞?请大师指教。
翻卦还宫择日法
巽 离 坤 ┌─────┐ │甲│庚│壬│ │子│申│戍│ │─────│ 震│癸│丙│戊│兑 │亥│辰│午│ │─────│ │己│辛│丁│ │未│酉│巳│ └─────┘ 艮 坎 乾 《铅弹子》张九仪先生着 六十甲子坐山方位翻卦还宫择日法 欲要求当年当月当日何山可用,先将太岁入中宫,顺飞洛书67891234宫。凡干支到山遇本山之禄马贵人纳甲,印绶比旺生扶为吉,八煞三刑六冲三害六害为凶。 简单举例:震宫排到癸亥,震纳亥卯未,癸的帝旺在亥。癸未年丙辰月,坐山震宫可用。合乎生旺纳甲法度。其他如此类推! 六十甲子坐山方位翻卦还宫择日法也叫吊宫择日法,主要用来避暗煞。与正体的明煞互相合参。所谓明抢易挡暗箭难防。
今年的太岁星君张词,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太岁有啥主管神职吗?太岁的...
午太岁在明代时降生在泾县(今安徽省泾县),名叫章文粹,也叫章词。章词自幼学习儒家五经,精通文章,有才能,有谋略,特别是对于《诗经》的含义,有许多独创的见解。章词为人稳重,热心教人,以身作则,不喜欢浮躁和淫靡之类的东西。在任职福宁州(今福建省霞浦县一带)训导期间,劝导百姓勤奋务农,每年都获丰收。当时有倭寇来侵犯的警报,福宁州的城门关闭。城外想躲避倭寇灾祸的百姓都被关在城门之外。章词不顾阻挡,亲自打开城门,将城门的百姓全部放进城内,救活了大批百姓。章词在任内仙逝,出殡时,当地百姓不论路途远近都来为他送行,
名字含义
编辑
太岁(又称岁阴)是中国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虚拟的一颗与岁星(木星)相对并相反运行的星。尔后,演变成一种神祇信仰。传说太岁运行到哪,相应的方位下会出现一块肉状物,是太岁星的化身,在此处动土,会惊动太岁,所以说“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
起源
战国时代似乎有一种“岁星纪年法”,就是用岁星在天上的位置来表示年度,一年一个辰,12年一循环,而其用途在于古代的占星术推算。
起初,由于人们仰头观测天体运行时,所用来标明的地理方位,常常与生活中所习惯的方位颠倒。
岁星的运行会有误差。岁星就是木星,木星每年走31度(1辰,木星回归周期398.88日),11.86年绕天一周。若以12年为单位,每86年就会差1个辰,称为“岁星超辰”。这误差很麻烦,会造成占星术不准确。
为了避免误差,所以在战国时代中晚期,占星家们设计了太岁这个完美的星体。太岁,是从岁星转化来的虚拟星体,太岁被规定旋转方向与五大行星一样,如此一来,当人们使用太岁纪年时,太岁的方位移动方向,就与地理上的习惯(北上南下、左西右东)相符合了。另外又规定太岁每年行走30度(1辰),12年刚好绕天一圈,所以可以更准确的用来纪年(后来演变为干支纪年法,持续沿用至今),更重要的是这样不会发生误差。
《续文献通考·郊社考 卷一百九》:“太岁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岁行一次,历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巳为阳,自午至亥为阴,所谓太岁十二神也。”古人将周天分成十二段,每段对应一个地支,称为一次。而木星每十二年绕太阳一周,大致上就是每岁行一次。
有谁知道哪个网站上有六十甲子(六十太岁)雕塑神像?谢谢啦。。。急...
http://www.lspw.com/zuopintupian.htm 非常全,进去点连接,都有!!!
刘世普泥塑工作室
道教神仙系列----六十甲子塑像(绘泥塑)
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 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 丙寅太岁耿章大将军 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 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 已巳太岁郭灿大将军
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 辛未太岁李素大将军 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 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 甲戌太岁施广大将军 乙亥太岁任保大将军
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 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 戊寅太岁鲁先大将军 己卯太岁龙仲大将军 庚辰太岁董德大将军 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
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 癸未太岁魏仁大将军 甲申太岁方章大将军 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 丙戌太岁白敏大将军 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
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 已丑太岁傅佑大将军 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 辛卯太岁范宁大将军 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 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
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 乙未太岁杨仙大将军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 丁酉太岁唐查大将军 戊戌太岁姜武大将军 己亥太岁谢太大将军
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 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 壬寅太岁贺谔大将军 癸卯太岁皮时大将军 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 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
丙午太岁文哲大将军 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 戊申太岁徐浩大将军 已酉太岁程宝大将军 庚戍太岁儿秘大将军 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
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 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 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 已卯太岁万清大将军 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 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
戊午太岁黎卿大将军 已未太岁傅赏大将军 庚申太岁毛梓大将军 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 壬戍太岁洪充大将军 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
六十甲子1 六十甲子2 六十甲子3 六十甲子4 六十甲子5 六十甲子6 六十甲子7 六十甲子8 六十甲子9 六十甲子10
六十甲子11 六十甲子12 六十甲子13 六十甲子14 六十甲子15 六十甲子16 六十甲子17 六十甲子18 六十甲子19
六十甲子20 六十甲子21 六十甲子22 六十甲子23 六十甲子24 六十甲子25 六十甲子26 六十甲子27 六十甲子28
道教神仙系列----六十甲子塑像(泥塑稿)
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 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 丙寅太岁耿章大将军 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 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 已巳太岁郭灿大将军
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 辛未太岁李素大将军 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 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 甲戌太岁施广大将军 乙亥太岁任保大将军
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 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 戊寅太岁鲁先大将军 己卯太岁龙仲大将军 庚辰太岁董德大将军 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
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 癸未太岁魏仁大将军 甲申太岁方章大将军 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 丙戌太岁白敏大将军 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
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 已丑太岁傅佑大将军 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 辛卯太岁范宁大将军 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 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
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 乙未太岁杨仙大将军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 丁酉太岁唐查大将军 戊戌太岁姜武大将军 己亥太岁谢太大将军
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 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 壬寅太岁贺谔大将军 癸卯太岁皮时大将军 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 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
丙午太岁文哲大将军 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 戊申太岁徐浩大将军 已酉太岁程宝大将军 庚戍太岁儿秘大将军 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
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 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 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 已卯太岁万清大将军 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 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
戊午太岁黎卿大将军 已未太岁傅赏大将军 庚申太岁毛梓大将军 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 壬戍太岁洪充大将军 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
六十甲子塑像 道教神仙塑像 道教神仙雕像 泥塑六十甲子 道教神仙泥塑 道教神仙二 道教神仙 六十甲子泥塑
佛教神仙、道教神仙塑像系列
站观音菩萨塑像 释迦牟尼佛塑像 道教神仙像 天后娘娘塑像 娜吒塑像 长寿星塑像 胡三太爷塑像 坐弥勒佛塑像 送生娘娘塑像
地藏王菩萨 眼光娘娘塑像 大肚弥勒佛塑像 道明 坐观音菩萨塑像 太上老君 猪八戒 秃尾巴老李塑像 何仙姑塑像 千里眼塑像
比干塑像(文财神) 元始天尊 张果老塑像 灵宝道君 南海龙王 赶鱼郎 龙母 玉皇大帝 龙母娘塑像 关公塑像(武财神) 三圣母合
六十甲子塑像 站弥勒佛塑像 铁拐李塑像 明更 吾生老母塑像 东海龙王塑像 汉钟离塑像 王母娘娘 三圣母塑像 夜叉 佛教神仙
财神爷塑像 六十甲子塑像 赵公明塑像 祖师爷 王母娘娘塑像 济公塑像 顺风耳 关云长 坐观音 站观音 佛 关羽塑像 和合二仙
莲台观音 老小玩童 老寿星 崂山道士泥塑 二 猪八戒 崂山道士图片 崂山道士塑像 猪八戒 八仙 日本七福神 七福神
老寿星 八仙塑像 崂山道士 八仙过海 铁拐李 曹国舅 兰采和 汉钟离 何仙姑 张果老 吕洞宾 韩湘子 八仙图 八仙塑像
地藏王菩萨 文财神比干 观音菩萨站像 (黄将军) 皮师傅(皮爷爷) 龙 比干承相 (自右至左)观音 龙王 胡三太爷 佛 吉祥龙
童子 青龙 无生老母 刘仙姑 大管爷 二管爷 天宫老母 王母娘娘 送子娘娘 弥勒佛坐像 观音菩萨站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