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本义筮仪,周易本义是什么书
求《周易本义》筮仪部分的现代文释文?
周 易 筮 仪 筮室之设置及占筮之礼仪 1 . 选择环境整洁、门户南向之处所为筮室,室之中央放置一长约五尺、宽约三尺之几案。2 . 将占筮用蓍策五十根,先用浅红色丝巾包妥,再以黑色之囊袋收存,放置於竹制或木制之圆形蓍筒中。圆筒之直径约三寸,长度与蓍草相当,下半为底,上半为盖,固定放置於几案北边另设之圆筒台上。3 . 於几案中间之北,与圆形蓍筒南面之间,安置一木格子,以为蓍策演绎分类放置之用,其规格为纵高一尺,横长三尺五寸,中间以木板纵向格成五格,其中两大格为一尺见方,置於几案中间,以便四十九策分而为二放置之用;其西至几案边尚有三小格,各宽约五寸,以便蓍筮三变归策之用。4 . 於木格子之南置一香炉,香炉之南置一香盒,每日烧一炷香致敬。香炉之东上方置笔、墨、砚台及黄漆板各一,以便纪录之用。5 . 将有占筮之时,则洒扫筮室,拂拭几案及用品,砚台注水磨墨。主筮者,斋戒沐浴,整洁衣冠,面向北方,清洗双手,焚香致敬。6 . 若请人代为占筮,则主人焚香致敬之後,稍退两步,面向北方站立,而主筮者进而立於几案之前,位稍偏西,面向南方,接受请命。主人直接明述所占筮之事,而主筮者允诺所请。主人退还右方旁位,面向西方而立,主筮者则右移正位,面向北方而立。7 . 筮仪之始,主筮者以双手捧起蓍筒盖,置於香炉西侧,再从蓍筒中取出蓍策袋,将解去之囊袋及丝巾,置於蓍筒东侧,以双手持五十根蓍策,於香炉上行薰香之礼。口中祷告曰:祈求您伟大之筮神有所指示,祈求您伟大之筮神有所指示,兹有某职衔(或住所),某人(姓名),今以某事(详述占筮事由),未知可否,疑问难解,因此请示於伟大之神灵,期盼将此事之吉凶得失,悔吝忧虞,明白告知。8 . 占筮礼毕,仍将蓍策以丝巾包妥,再以囊袋收存,放回圆形蓍筒中,取蓍筒盖盖好,并收拾笔、墨、砚台及黄漆盤,再度焚香致敬而退。若请人代为占筮者,则由主人焚香致敬,并向主筮者拱手行礼而退。 成爻设卦之步骤 1 . 占筮时成爻设卦之步骤,系辞有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五歳再闰,故再扐而後挂。兹依其步骤,详述如下:2 .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从五十根蓍策中取出一根放回蓍筒中,而实际用以占筮者四十九根。 ◎大衍,无穷演绎也。3 . 一变四营:(1)第一营:分而为二以象两:以双手将四十九根蓍策,随意分而为二,置於木格中之两大格内。 ◎象两者,所谓太极生两仪,即如分开天地、阴阳也。(2)第二营:挂一以象三:以左手取左大格之全部蓍策,持於手中,另以右手取右大格之蓍策一根,夹挂於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 ◎象三者,即象徵天、地、人三才也。(3)第三营前半: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将左手之蓍策,以右手每四根一组分而数之,将数过之蓍策,归回於左大格,最後所剩馀之蓍策,则是或一根、或二根、或三根、或四根。 ◎揲,音蛇,分而数之也。 ◎象四时,即每四根一组,象春夏秋冬四季合一年也。(4)第四营前半:归奇於扐以象闰:将左手所剩馀之蓍策,夹挂於於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 ◎奇,零头,馀数。 ◎扐,音勒,手指间。 ◎闰,指闰月。(5)第三营後半:五歳再闰:如前半营,以右手取右大格之蓍策,以左手分而数之,并将数过之蓍策,归回於右大格,而所馀之蓍策,左一右必三,左二右必二,左三右必一,左四右必四。 ◎五歳再闰,谓五年之间有两个闰月。(6)第四营後半:故再扐而後挂:将右手所剩馀之蓍策,夹挂於於左手中指与食指之间。合左手一挂二扐之蓍策,不是五就是九,置於木格子之第一小格,是为一变。五因其含有一个四,故为奇数;九则含有两个四,故为偶数。产生奇数之情况有三种;而产生偶数则仅有一种。(7)一变四营之後,合两大格之蓍策数有两种情况,一为四十四,一为四十。4 . 二变四营:(1)再以双手取左右两大格之蓍策而合并之,其数或为四十四,或为四十。(2)复经四营如第一变之过程,其左右手分别数过所馀之蓍策,左一右必二,左二右必一,左三右必四,左四右必三。(3)合其左手一挂二扐之蓍策,不是四就是八,置於木格上之第二小格,是为二变。而其产生奇数、偶数之情况各有两种。二变四营之後,再合两大格之蓍策数有三种情形,或为四十,或为三十六,或为三十二。5 . 三变四营:(1)再以双手取左右两大格之蓍策而合并之,其数或为四十,或为三十六,或为三十二。(2)复经四营如第二变之过程,其情况与第二营完全相同。合其左手一挂二扐之蓍策,不是四就是八,置於木格上之第三小格,是为三变。6 . 三变完成,可得一爻,将其爻之性质纪录於黄漆板上。十八变完成,则一卦於是设立。 本卦与之卦之设立 1 . 三变而成一爻,其爻之阴阳性质,应视三变後所挂扐及已数过(即木格子中三小格及两大格所存)之蓍策数而定。所挂扐之蓍策数,五、四为奇数,八、九为偶数,其爻之纪录情况有四种,分述如下:(1)所挂扐之蓍策数为三奇数时,其和为十三根,则已数过者为三十六根(数过九次),是为老阳,其画象为□,读为重。(2)所挂扐之蓍策数为两奇一偶时,其和为十七根,则已数过者为三十二根(数过八次),是为少阴,其画象为 --,读为拆。(3)所挂扐之蓍策数为两偶一奇时,其和为二十一根,则已数过者为二十八根(数过七次),是为少阳,其画象为-,读为单。(4)所挂扐之蓍策数为三偶数时,其和为二十五根,则已数过者为二十四根(数过六次),是为老阴,其画象为 ×,读为交。2 . 十八变而成一卦,可就一卦中六爻之变动情况,而占断事情之吉凶。(1)原十八变所得卦形,称为本卦。又凡遇老阳、老阴者,无论几爻,均使阳变阴、阴变阳;而少阳、少阴不变,则所变之卦形,称为之卦。占断时,依据本卦与之卦产生变动之情形,取用指定之卦辞或爻辞,辨明其义理,以明吉凶祸福之情形。(2)兹将占断取用卦爻辞之方法,列表说明之: 卦爻变动情形占断取用卦爻辞之方法1六爻皆静而不变以本卦之卦辞为占,并参考彖辞。2其中仅一爻变动以之卦动爻之爻辞为占。3其中有二爻变动同阴同阳时,以之卦居上位之动爻爻辞为占。一阴一阳时,以之卦阴爻之动爻之爻辞为占。4其中有三爻变动不论阴爻阳爻,以之卦中间动爻之爻辞为占。5四爻变动两爻静以之卦居下位不变之静爻之爻辞为占。6五爻变动一爻静以之卦不变之静爻之爻辞为占。7六爻皆变动乾卦以用九爻为占,坤卦以用六爻为占。其馀六十二卦,以之卦之卦辞为占,并参考彖辞。
易经中蓍草怎么占卜?
50根蓍草先取出一根,象太极 然后随机分成两半 象两仪 然后左手拿出其中一堆蓍草中的一颗 把剩下的 四个一组分开最后剩下几个一同放在左手上 再把另一堆蓍草也按四个一组分开 最后剩几个 一并拿在左手上 以此类推分八次 得出完整的挂
传统易经蓍草揲蓍筮法演示讲解
<系辞>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仂,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
关于这段话的解释众说纷纭。推荐邵雍的揲蓍法解释。因为揲蓍法简单明了,能自圆其说,不牵强附会。具体过程如下:
1.取49根蓍草,随机分成左右两堆。两手各负责一堆。
2.从左手堆取一根夹在右手的小指缝。(只取左手堆一策,这是郭雍等的方法,象征天生人;朱熹等的方法只取右手堆一侧,象征人生于地;两种做法各有道理。我认为古人注重天人关系,所以倾向于郭雍的方法)
3.用右手每4根一次取左手堆剩余的蓍草,直到余下的蓍草数是1,2,3,4;然后,再用左手数右手堆的蓍草,也直到余下的蓍草数是1,2,3,4。左右两堆余下的蓍草数的和只能是4或8。不妨称这个和为余数和。
4.把第2步拿出的那根蓍草和左右两堆剩余的蓍草数放在一起,这样三部分的蓍草和只能是5和9。得到的这个和,也称为余数和。
5.重复1-4的过程三遍,得到三个余数和(千万注意,第二遍和第三遍不进行第4步,即不计算拿出的那根蓍草)。例如,5,4,4; 或者9,8,8;或者5,4,8等 (这就是所谓的归奇。朱熹等是每变都归奇,郭雍等是只有第一变归奇。变通遍。确切地说,朱熹认为拿出的那策叫仂,这里不做细分,总之是放在一起)
6 .定义得到的三个余数和的和为余策数。定义(49-余策和)为正策数。正策数除以4得到的商只可能是9(纯阳),6(纯阴),7(少阳),8(少阴),用这个商确定一爻。
7.重复1-6的过程6次(=18变),得6爻,就成了周易的一卦。
8。用此卦查卦辞。
过程解释如下: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大衍之数50,取49为用。因为只有用“四十九”根蓍草,过揲的余数才能是“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 以四揲之,才能够得到“九六七八”。由此推导出九为乾爻,三十六为乾策;六为坤爻,二十四为坤策。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分而为二者,以四十九策分置左右,两手象两者,左手象天,右手象地,是象两仪也。‘挂一’者,挂犹悬也,于左手之中取一策悬于右手小指之间。‘象三’者,所挂之策所以象人而配天地,是象三才也。‘揲之以四’者,‘揲’,数之也,谓先置右手之策于一处,而以右手四、四而数左手之策,又置左手之策于一处,而以左手四、四而数右手之策也。‘象四时’者,皆以四数,是象四时也。” (揲 she 蛇音)
归奇於仂,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奇”是所挂之一,仂左右手之余策。归奇於仂象征历法中的闰年;一挂两揲两仂为五,故为“五岁”。再:两。象征五年之中两次闰月。
(注:蓍草又名一支蒿、蜈蚣草、蜈蚣蒿、飞天蜈蚣、锯草,大家大可不必往草丛里钻,用牙签替代即可)
周易蓍草占卜程序
都告诉你了 自己漫漫看 一个字看清楚1、五十取一,把一前置,寓意太极生阴阳。
2、四十九随意 两分左右手,生两仪 ,右堆取一,成 天 地 人。
把“取一” 夹在 尾指 无名指之间。依次“以四为一揲” 取余数 “揲之以四象四时” (如最后没剩余取四根) 汇集于之前尾指无名指夹住的那一根当中。 (第一次 汇集数字一定是 5 9 根) (第二次、第三次 汇集数字一定是 4 8 根) “ 演变三次,三变得一爻,共十八变,六爻成一卦。” 由下至上推演写数:6 7 8 9( 6 8阴 7 9阳)
6 9 是 老阴 老阳,为变爻,推演本卦与之卦
3、本卦与变卦 解卦
六爻不变, 本卦 卦象 解一爻变,看本卦 变爻 爻辞 解
二爻变,看本卦 变爻 爻辞 解 (本卦上爻为主 本卦下爻 为辅)
三爻变,本卦卦象 结合 变卦卦象 综合考虑 解 。 (本卦卦象卦辞为主,变卦卦象卦辞为辅)
四爻变,看变卦的两个 不变爻 爻辞 解 (不变爻 下爻为主 上爻为辅 )
五爻变,看变卦之中 不变爻 爻辞 解
六爻变,看变卦 的 卦象卦辞 解 (乾坤两卦时,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坤卦用六:利,永贞。)
易学体系里预测方法有很多,比如六爻,八字,六壬,梅花心易,奇门遁甲,面相手相,紫微斗数,铁板神数,天罡称骨等等。方法虽多,但无论怎么变都运用的同一原理就是阴阳五行理论,基础知识都是干支、八卦、六十四卦等,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古老的的占卜方法是龟卜,然后是蓍草,诗经中有云:“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这里要把卜、筮分清。一般能用乌龟算卦的都是贵族阶级,贫民百姓算卦用蓍草,估计“草民”这个词的来源也与此有关。《周易》的《系辞传》原文记载了如何起卦的具体方法,尊重原文也是本人研究古文献的一贯做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虽然这段话是详细介绍蓍草占筮方法的,可连朱熹老爷子都说很难弄明白,我们只能以其通行版本来解释。而且,既然要占筮,就不得不先提一提占筮的仪轨问题。按古人的要求,一般认为前提条件是:“不动不占,无事不占,不诚不占”。也就是说,没事、或者事情没有变动的迹象不要随便占筮,心不够诚也不要占卦。而且同一件事不易反复占卜,一般3个月内对同一件事情不能占卜两次。
如果前提条件满足,确实需要占筮了,就得遵循《筮仪》的规定,这是朱熹老先生在《周易本义》卷首记载的:
择地洁处为蓍室,南户,置床室中央。床大约长五尺,广三尺,毋太近壁。蓍五十茎,韬以纁帛,贮以皂囊,纳之椟中,置于床北。椟以竹筒,或坚木,或布漆为之,圆径三寸,如蓍草之长,半为底,半为盖,下别为台函之,使不偃仆。设木格于椟南,居床二分之北。
格以横木板为之。高一尺,长竟床,当中为两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为三小刻,相距各五寸许,下施横足,侧立案上。置香炉一于格南,香合一于炉南,日炷香致敬。将筮,则洒扫拂拭,涤砚一,注水,及笔一、墨一、黄漆板一,于炉东,东上。筮者齐洁衣冠北面,盥手焚香致敬。齐,侧皆反。
筮者北面,见《仪礼》。若使人筮,则主人焚香毕,少退,北面立,筮者进立于床前少西,南向受命。主人直述所占之事,筮者许诺。主人右还西向立,筮者右还北向立。
两手奉椟盖,置于格南炉北,出蓍于椟,去囊解韬,置于椟东。合五十策,两手执之,薰于炉上。此后所用蓍策之数,其说并见《启蒙》。
命之曰:“假尔泰筮有常,假尔泰筮有常,某官姓名,今以某事云云,未知可否。爰质所疑于神于灵,吉凶得失,悔吝忧虞,惟尔有神,尚明告之。”
也就是说,最好是有专门的占筮房间和占筮台,蓍草要有专门的盒子(竹筒)装,而且有严格的尺寸要求。占筮之前要打扫干净,焚香,准备好笔墨纸砚,起卦前还要念一念祷告辞。这些都是表示对神灵的尊重和对占筮之事的庄重态度。一切准备妥当就要开始占筮了。50根蓍草先取出一根,象天。再随意分成两份,放在左右手中。十有八变,最后余下的是卦数。
大衍筮法:古人是怎么起卦的?
周易,一般认为周就是周朝的周(另有他说),周易也就是成于周朝的易经。
在周易之外,还有两种易,《周礼·春官》载: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意思是说,除了周易,还有连山易,归藏易,三种易的卦数都一样,分为八卦及六十四卦。
有说连山是夏朝之易,归藏是商朝之易,还有说连山传于伏羲,归藏传于黄帝(杜预《左传注》)。可惜连山易和归藏易久已失传,是否分传于夏商或羲黄,又或者周朝时杂用三易,莫衷一是。
连山、归藏见于《周礼》,而《周礼》一书后世多有人怀疑是汉代刘歆造的伪书,如郭沫若就认为:“原来《归藏》之名,仅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卜》,与《连山》、《周易》共合为所谓三易,但《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连山》和《归藏》的著录,我疑是和《周礼》一样,乃刘歆所伪托的东西,不过那伪托品没有流传便化为了乌有。”
1993年于湖北出土了王家台秦简(15号秦墓),其中有《归藏》出世,伪造一说自然就没了根脚。
三易之法掌于大卜,毫无疑问,易经是卜筮之书,虽然后世义理学家不愿承认,但很明显,否认的理据抹不掉传布千年的历史存在(是否卜筮之书的争论直到现代仍然还在继续,甚至有人认为既非占卜亦非哲学,而是历史书)。
如周礼所载,大卜不仅掌管三易,另外还有三兆、三梦,都是占卜之术,“以八命者赞三兆、三易、三梦之占,以观国家之吉凶,以诏救政。”
所谓易占,欲占则先要有卦,但奇怪的是,易占之术虽已传承千年,在操作层面最为基础的如何起卦却并不了然。
我们知道,现在所说的周易,由经传两部分组成,易经载六十四卦及卦辞爻辞;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阐释发挥,传说源于孔子,其内容自然有儒家伦理寓于其中,同时阴阳家道家等学说也多有杂鞣。
如果只看易经部分,其中并无一言讲说如何起卦如何解卦,事实上,易经原生的起卦之法从来都是一个谜,有据可查的,只有易传《系辞》篇中语蔫不详的一段话。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shé)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l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易传《系辞》中的这段话就是记载古代占筮起卦之法的唯一依据,世称大衍筮法。
看不懂?没关系,历朝历代的大家们为这段话嘴炮不断,各执一词地争了上千年,他们也没法完全看懂,因为这段话说得确实太含糊,怎么个操作法并不明确。
据后人(主要是唐宋时期)研究,根据《系辞》的记载,推导出了古代占筮的起卦法,一种称为“过揲法”,另一种称为“挂扐法”。
过揲法和挂扐法操作过程基本一致,但在细节上有差异,老实说,古人们的嘴炮实在有略嫌无聊之处。
先来看看占筮起卦所用的道具。
所谓卜筮,卜是龟卜,是一种使用龟甲兽骨的方式,大家熟知的甲骨文就有不少是龟卜的产物;筮是竹字头,可见使用的是木质的道具,从字形看最初可能用的应当是竹子,而后来一般认为是用蓍(shī)草,所以这种起卦法又称为揲蓍法。
《左传》中有“筮短龟长”之说,商周之际的古人们可能是卜和筮并举的,同一件事如果卜和筮的结论不一致,则优先考虑卜的结果。
所谓蓍草,还有传说要用生长在伏羲陵和孔庙的蓍草来占筮才最为,这个也就当故事听吧。
王家台秦墓出土的随葬品,与竹简《归藏》放在一起的,还有算筹60支,较细长,断面呈圆形,一端为骨制,另一端为竹制。竹制的一端均用丝线缠绕,外涂红漆。长62.5厘米、直径0.4厘米。出土时置于一竹筒内,竹筒长67厘米,直径5.6厘米。发掘简报判定为占卜用具。
除了算筹,还发现了骰子23件,且大小不同。大的9件,边长2.9厘米,小的14件,边长2.4厘米。(《清华简〈筮法〉筮占法探微》,作者林忠军,《周易研究》(济南)2014年2期)
王家台秦简《归藏》的年代,发掘简报称“该墓的相对年代上限不早于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下限不晚于秦代。”即战国晚期到秦代之间。
由此可见,除了蓍草这种所谓的正宗道具,至少在战国晚期已经开始使用算筹(竹签),甚至还可能用骰子。后世有谓非蓍草不灵,实在是故作神秘故弄玄虚。
大衍筮法如何操作的呢?其过程称为四营十八变。
四营,即《系辞》中说的“分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一般认为这四个步骤就是四营,但还有不同说法,下面会讲到。
这四营做下来,称为一变,又做一次,为二变,再做一次,为三变。要三变才能得出一个卦爻。
卦有六个爻,所以求得一个卦也就需要做六次三变,也就是十八变,所以称为四营十八变。
我们来做一遍。
“大衍之数五十”,也就是占筮用的蓍草一共是五十根。
“其用四十有九”,五十根中抽出一根放在一边,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演算求卦当中,用的蓍草是四十九根,抽出那一根始终是不用的。
大衍之数为什么是五十?为什么有一根不用?
这些问题另文专论吧,说起来更是一笔糊涂账。
现在是四十九根蓍草,下面开始四营十八变。
1、分而为二以象两
将四十九根蓍草随机分成两把,左一把象征天,右一把象征地。象两,即象征两仪,两仪即阴阳、天地。
2、挂一以象三
从右边那一把中抽出一根放在一边,象征人,三就是三才,三才即天地人。
所谓无聊嘴炮,这里就有分歧了,宋儒朱熹认为是从右边取一根出来,而同时代的郭雍则师承孔颖达(唐)、程颐(宋)的观点,认为应该从左边取一根,《郭氏传家易说》载:“与天数之中分挂其一,而配两仪以象三才。”左边为天,右边为地,天数即左边之数。
当然了,不论左右,对最后的演算结果并没有影响。
3、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左右两把蓍草,分别以四根为一组地数。揲之以四,即四根一组地数。象四时,即象征四时,四季。
左右两把分别数到最后,分别会余下1-4根(如果四根一组正好数完,就算余四根)。
因为左右两把一共是48根,所以,左边余1,右边必余3;左边余2,右边也必余2;左边余3,右边必余1;左边余4,右边也必余4。
4、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上一步中数余下的那几根蓍草就是奇,因为这些蓍草是四根一组数余下的,四根一组代表四时,所以这些余下的就象征闰月。
五岁再闰,再是二,即五年中有两闰。再扐即两扐,也就是左右两把分别数余下的那几根蓍草。
PS:关于奇、扐,又是分歧很大。宋代张载、程颐、郭雍等认为第二步中挂一以象三”抽出那一根为“奇”,左右两把四根一组数余下的那几根蓍草为“扐”。而唐宋以来的主流观点是左右两把四根一组数余下的蓍草为奇;至于扐,则是把余下的蓍草夹在手指之间的动作,扐即勒(夹在手指间的做法本文省略,一是其真实性存疑,二是并不影响起卦的结果)。
再扐而后挂,就是把左右两把蓍草四根一组地数数剩下的那几根放到一边,和第二步中“挂一以象三”抽出那一根放在一起。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称之为“一变之余”。
到这里就完成了一次四营,即一变。
把少了“一变之余”的左右两把蓍草合而为一,从“分而为二以象两”开始,再做一遍上述四个步骤,这是二变。
二变中“挂一以象三”抽出那一根和四根一组数剩下的那几根,我们称之为“二变之余”。
同理,再做三变,又得“三变之余”。
PS:二变和三变的操作也有分歧,朱熹认为都和一变一样,要经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合扐”这四个步骤,而郭雍认为只有第一变需要完整的四个步骤,二变三变不需要“挂一以象三”。
三变之后,左右两把蓍草合在一起,其数只有四种可能,36根、32根、28根,24根。
到这里,我们可以算出一个爻了。
过揲法,即把最后这四种可能的蓍草仍四根一组地数(即除以四),数得组数为9、8、7或6。
为9、7时,表示占得阳爻( — ),为9则为老阳,即同时是动爻。
为6、8时,表示占得阴爻( -- ),为6则为老阴,即同时是动爻。
挂扐法,即使用上面的一变之余、二变之余和三变之余这三个数。
这三个“之余”,只有4、5、8、9四种可能。其中4、5为小数,8、9为大数。小数为阳,大数为阴。
另有一种说法,4、5、8、9四个数,揲之以四(即除以四),则4、5各揲一次(即商数为1),8、9各揲两次(即商数为2),商数决定其阴阳,1为奇数为阳,2为偶数为阴,所以,4、5为阳,8、9为阴。
第二种说法与大数小数之说理据不同,结论是一样的。
如果三个“之余”中三个都是小数(4或5),则得阳爻且为动爻(即老阳);三个都是大数(8或9),则得阴爻且为动爻(即老阴)。三个不一样的时候看少的那个(和三枚铜钱或硬币摇卦法一样),有两个大数一个小数,则得阳爻;有两个小数一个大数,则得阴爻。
上述过程可求得一个爻,用相同的步骤一共做六遍,就分别求得六个爻,按先后顺序分别为一个卦的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占筮起卦要经过这样繁复的过程才能完成。
前面提到关于四营还有分歧。一般认为四营就是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合扐”这四步,另有一种说法是,过揲法中最后求得的数字是9、8、7、6,无论怎么操作,最后一定是这四种可能,这四个数就是四营。如近代国学大师高亨在《周易筮法新考》中所说:每卦六爻,每爻或九或八,或七或六,是谓四营,即不出于此四种营数也。
四营十八变,演算求卦实在不容易,与后世的铜钱摇卦或者梅花易以象数起卦这两种方式比起来,其繁复不言而喻。
不仅如此,就像茶道一样,喝茶不过茶汤下肚,但没有了仪式也就不成其为茶道。占筮演算的过程同样是充满仪式感的,筮前沐浴焚香敬礼静心,筮后蓍草入椟焚香致敬,这样的占筮法,不要说现代人猴急不待,只怕古人也烦得很。
具体的仪式,朱熹《周易本义》中有《筮仪》一篇,讲解得很详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
古代周易 易经卜卦有哪些方法
古代占卦非常流行,依托于《易经》的卜卦更是形形色色,不胜枚举。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易经卜卦的方法已经失传,有些延续至今。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
易经卜卦之蓍草占筮:这种起源于周朝的占卦方法,因其简单易行而流传甚广。
金钱卦:这是一种求卦之人用铜钱或硬币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占卦方法。
易经卜卦之梅花易数:传说是由宋代易学家邵雍发明的一种用数或象来起卦,再综合《易经》进行分析的占卦方法。
易经卜卦之纳甲筮法:又叫“六爻”。传说是西汉易学家京房首创,规则是先将六十四卦排列成八宫卦,再将天干纳入其中,与五行相结合占卦。
易经卜卦之观星相:是将天上星辰的运行状况与《易经》结合进行预测的方法。
易经卜卦之看风水:是利用五行八卦理论,将住宅(包括阴宅〉与主人的命运相结合进行预测的方法。
易经卜卦之抽签:算卦时在事先已写好的签屮随机抽选,解卦人根据签语进行占卦。
易经卜卦之相面:是一种通过观察人的面相推测命运的占卦方法。
易经卜卦之相手:同相面相似,是一种通过观察人的手相推测命运的占卦方法。
易经卜卦之解梦:传说是由周公发明的一种通过梦境预测命运的占卦方法。
最早被认为是周朝的占筮书
最早被认为是周朝的占筮书是周易。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周易法治思想:
《周易》中有多处关于法律问题的论述,还有讼与噬嗑两卦专门讨论法律问题。
君权神授思想: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最集中体现,而这种体现,首先表现在立法权上。“君权神授”必然要求君主为立法的主体,人民没有立法权,也没有司法权,法律面前不平等,与之相应的是专制,“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正是这种意思的集中表达。《易传》的根本思想是专制,“法自君出”就成为题中应有之意,所以《易传》中反而没有对此加以论述。
“刑罚清”与“刑罚中”:
豫卦的下体是坤,上体是震;坤的性质为顺,震的性质为动。上下结合形成顺与动的特点,而顺是动的前提条件。自然界的日月星辰、昼夜交替、四时更替,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先后出现的,这才保证了自然界的正常运转;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必然产物,法律的实施也要依此而行。这应该是自然法思想的最早表述,不过,近代自然法思想的出发点是强调一切权自于自然,《周易》强调“法权君出”,与人们所讲的自然法完全不同,而是从司法的角度,要求各级官员应仿效自然界的运行特点来执法。
明罚敕法与明慎用刑:
噬嗑“大象”:“先王以明罚敕法。”这是从立法的角度讲的,因为要实现“明罚清”与“明罚中”,前提是“明罚敕法”。也就是成文法或法律的公开化问题,把定罪与量刑以成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公之于众,使天下民众清楚明白,知道其可为与不可为之事,尽可能不触犯法律;即使触犯法律,也因为有明文规定而定罪量刑适中,民心折服。
以尽量避免执法者的主观随意性,显示法律的公正性。所以,“明罚敕法”的重点不在于罚,在敕不在法;在于育民教民,不在于制民刑民,与法家的思想根本不同。这是“为政以德”的延续,主张德教为先,先教后刑,德主刑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