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同胞轮回选择法,群体内轮回选择

什么叫胚乳遗传??

到南岩烧龙头香,保你能发财,烧龙头香有一定的危险,现在好像不让去了。南岩就在你下车要上山的起点,祝你好运。

杂交育种有什么特征?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遗传性不同的品种或类型进行人工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由于基因重新组合,杂种会出现各种变异类型,根据育种目标,加以选择比较鉴定,育成新品种称为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应用最广,容易收到效果。其特点是变异显著,后代分离大,能够选育出超亲本的新品种。如薄荷新品种海香1号,地黄新品种北京1号、北京2号、北京4号等就是用杂交育种法培育出来的。

杂交育种按父母本亲缘关系的远近可分为品种间杂交和远缘杂交以及杂种优势的利用。通常所说的杂交育种,是指品种间的有性杂交。

一、杂交育种的遗传原理

杂交之所以能创造新品种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基因重组

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有性杂交的过程是父母本性细胞核内染色体相结合和交换的过程,同时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了重新组合,从而使后代发生变异。杂交时参与的相对性状越多,遗传变异越丰富,获得新类型的机会就越多。

(二)基因累加

通过杂交,可以使某些有利性状加强。例如两个不易感病的亲本杂交,其后代很可能出现抗病的个体。

二、杂交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一)亲本的选择

选好亲本是提高杂交效果的关键,选择亲本的主要原则有:

1.双亲都要有较多的优点,而且亲本之一必须有较好的优质和丰产性。亲本的优点越多,缺点越少越好。

2.选用亲本时,最好要有一个亲本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如此培育出的品种一般能保证丰产、稳产。

3.选用在地理上相距较远或生态类型差异较大的亲本杂交,有利于育成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的优良品种。

(二)杂交的方式

杂交方式包括选用几个亲本,哪个品种作父本或母本以及它们在杂交程序中的先后次序。只有合理的配置杂交组合,才能把需要的性状表现出来,不需要的缺点克服掉,才能较有效地育出新品种来,常用的杂交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交

只用两个亲本进行杂交称为单交。如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单交是杂交育种中最简单的一种杂交方式。在两个亲本中一般以对当地条件适应性较强的亲本作母本,另一亲本作父本。

2.复交

两个以上亲本进行两次以上的杂交称为复交。复交因所用亲本数目和杂交方式不同而有多种,在每种的杂交后代中,各亲本的遗传组成所占比例是不同的。例如双交:

但三交:甲×乙→杂交后代×丙→复交一代,其遗传物质的组成甲乙各占1/4,而丙占1/2。

复交应掌握的原则是,综合性状较好,适应性较强,并有一定丰产性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使最后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在杂交后代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以便于培育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

3.回交

将两个品种杂交后,杂交后代再和亲本之一进行重复杂交称为回交,回交可进行一次,也可进行多次。用作重复杂交的品种叫“轮回亲本”,另一品种叫“非轮回亲本”。父母本均可作轮回亲本。轮回亲本的遗传物质的比例在后代中越来越大,非轮回亲本则越来越小,所以轮回亲本的性状得以大量保留,而非轮回亲本的某些优良性状通过选择也能保留在杂种后代中。

如果被转移的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所控制,在回交杂种中无法选择,可在每次回交后让其自交一次,从分离后代中选择需要被转移性状的植株再回交。回交法也可用于品种改良。

4.多父本杂交

即选择多个品种或类型的花粉混合授于母本的柱头上,根据受精选择性和多重性的原理,杂种后代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和较强的适应性;由于多父本受精,杂种可塑性很大,因此多父本杂交亦具有复合杂交的效果。

5.聚合杂交

就是多个品种,先进行两亲本间的杂交(单交),下一年(或下一代)再把单交杂种两两间进行杂交(双交),再下一代,在双交的杂种间进行杂交等多种方式。

6.随机杂交

在优良品种的混合群体或自交系中选株自交,把自交得来的种子种成株行,然后在株行后代中进行一切可能的杂交,将各组的杂交种子混合种植,建立新群体。如此反复自交、杂交,可使基因群发生重组,然后再用集团选择法或混合选择法培育新品种。这种方法时间长,耗费大,但育出品种水平高。

(三)杂交技术

1.杂交前需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情况

(1)了解并调节开花期

只有了解亲本的开花期,才能设法使其花期相遇。调节花期的方法可用分期播种或调节光照时数来延迟或提前杂交亲本的开花期。

(2)了解花粉寿命和保存条件

如果花粉寿命短则要抓紧时间迅速杂交,花粉寿命的长短因不同品种差异很大。地黄的花粉在室温下5天仍有28%的萌发率,在冰箱中放1个月后给柱头授粉,结实率仍然很高。人参花粉在常温下可保存3—4天。黄芪花粉室温下保存一周丧失发芽力,在冰箱内保存一个月尚有67%的发芽率。干燥、低温、氧气少有利于延长花粉寿命。一般在自然条件下,自花授粉植物的花粉寿命比异花授粉植物的花粉寿命为短。

(3)了解柱头的生活力及持续时间

杂交应在柱头生命力最强的时候进行,测定柱头生活力一般采用分期授粉法,结实率最高的授粉时期为柱头生活力强的时期。试验证明,药用植物柱头适宜授粉的时期,人参在开花时,黄芪在花冠≥花萼、花朵欲开未开时,地黄在花开放的1—2天,毛花洋地黄在开花后柱头分叉时。

2.杂交的操作技术

(1)选择花序整理花朵

选留健壮花序,每序留多少花朵随不同的药用植物种类而定,地黄、元胡、贝母等,每序留5朵左右为宜,人参、西洋参等可留10—20朵。此外,还要看材料多少,若材料多,可多选花序,每序少留花朵,如此,杂种营养充足,粒大子重,可使杂种健壮。

(2)去雄套袋

对母本植株在花粉未散以前就要去雄,并立即套上玻璃纸袋,作为父本的植株整理花朵也要套袋隔离。去雄一般使用尖镊子,作完一株后要用70%的酒精将镊子消毒,杀死花粉,以免将不需要的花粉带到下一株的柱头上,形成假杂交。

(3)授粉

去雄套袋后的母本柱头成熟时,将父本花粉采于小皿内,用毛笔蘸花粉授于柱头上或用镊子镊起刚散粉的花粉囊直接在柱头上涂抹几下,使花粉落在柱头上,然后套袋、挂标签,记录父母本名称、去雄和授粉日期,杂交花朵数等。种子成熟时采种,统计各组合结实情况,并按杂交组合保存和播种。

(四)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及程序

杂种后代由于遗传基础比较复杂,从F2代开始就有性状分离,必须通过连续的定向选择,才能使遗传性逐步稳定。根据植物的授粉和繁殖方式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选择方法。

1.系谱法

这是杂交育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采用单株选择法。就是将杂交种子按组合播种,从F2(单交)或F1(复交)分离世代起选择优良单株,种成株行,其后代成为株系,以后在优良的株系中选择单株,直到选择的株系优良而整齐一致为止。这些整齐一致的株系成为品系。在选择过程中,各世代都有系统的编号,育成的品种可追溯其各世代的亲缘关系,故称系谱法。整个杂交育种工作的进程,由以下几个不同的试验圃组成:

(1)亲本圃

种植杂交用的亲本材料,同一组合的父母本要相邻种植,如果一个品种需与多个品种搭配组合,也应尽量相近种植,并使花期相遇。

(2)杂种圃

种杂交后代,单交第一代不发生分离,不选单株;复交第一代因发生分离应选单株。杂种从F2代(复交从F1代)起开始发生强烈的性状分离,出现不同性状组合的单株,这是杂种变异范围最大的一个世代,所以种植的个体要尽量多些,并给予较大的营养面积和较优良的环境条件,使各种性状得以充分表现。对F2代的选择最为重要,所选单株的优劣对以后各代均有影响,故需细致观察,首先确定好的组合,然后在好的组合内选择优良单株。

(3)选种圃

从F2代选择的优良单株种成杂种F3代,F3各株行间性状有较明显的差异,各株行内仍有分离,只有极少数株行表现较为一致。因此F3应该着重选择优良株系,然后再从当选的优良株系内选优良单株。在选株时,以选留株系数多些,每株系内选单株少些为宜。一个杂交组合有无育成新品种的希望,到这时基本上可以确定。若F3代还无优良株系出现,则以后育成品种的希望不大,故在好的组合内宜多选株系,对太差的组合则予以淘汰。

(4)鉴定圃(品系初级比较试验)

种植选种圃提升的新品系或上年鉴定圃选留的品系。在鉴定圃里不再选择单株,而是对中选的品系进行比较,观察其性状的稳定性和产量表现。一般采用间比法顺序排列,每逢5小区或10小区设一对照,重复2—3次。经鉴定后好的品系可升入品种比较试验。

(5)品比圃

这是育种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较大面积更接近于生产的条件下,进行更精确的产量比较,并对其综合性状、栽培技术等进行全面鉴定,肯定新品种。同时进行多点示范、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因此试验要精确、全面、细致、可靠。

(6)区域试验

培育出新的药用植物品种后,还应在有关地区进行区域性试验,以确定良种适宜推广的区域;有些药用植物地区性较强,育出的品种可在当地应用,不一定进行区域性试验。

2.混合法

系谱法从分离世代(F2或F1)起开始选单株,种成株系,手续繁杂,工作量大,而且从F2到F4代,许多性状尚未稳定,还要继续分离,因此增加了在株系内继续选择的工作量。混合法则可大大简化手续。

混合法的育种程序是:F1代的种植和选择同系谱法。F2到F4或F5代不进行单株选择,而是将中选的组合混收混播。等到F4至F6代遗传性基本稳定,群体里的纯合个体大约达80%左右时,开始进行一次单株选择,种成株系,此后的程序按系谱法进行。

3.集团选择法

这种方法是在混合法的基础上改良而来,所以又叫改良混合选择法。混合选择法虽然手续简化,混合种植可使杂种群体在自然选择作用下,某些性状向适应于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的方向发展,但是另一些性状则可能削弱,如早熟性、耐肥性、丰产性等。如早熟类型会由于未及时收获而落粒,使后代个体数较少,丰产类型会因竞争力差而不能充分发育。集团选择法则可发扬系谱法的优点而克服混合法的缺点。

集团选择法的具体做法是:在同一组合的F2代,根据当代表现明显的一些主要性状如生育期、抗病性、株高、块茎大小和形状等特点分为若干类型,按不同的类型选株并按类型分别混合收获和播种,至F4或F5代选拔单株,以后的育种程序同系谱法。

药用植物的繁殖和授粉方式不同,其遗传特点就不同,因而杂交后代的选育方法有区别。自花授粉植物的两性细胞来源于同一个体,产生的结合子是同质结合的,所以群体内个体间表现型比较一致。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其后代通过连续自交和分离选择后,随着世代的增加,纯合个体逐渐增多并很快地趋于纯合化,一般到F6代以后不再分离。同时不因自交而降低生活力,所以自花授粉药用植物杂交后代的选育多用系谱法的多次单株选择。

异花授粉药用植物如地黄、黄芪、延胡索等其后代是异质结合体,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差异大,因此,选出的优良个体还会出现分离现象。为了既能将劣株分离出来又不降低生活力,所以异花授粉的药用植物的选育将自交和异交结合起来,采用轮回选择法。

无性繁殖药用植物如地黄、元胡、贝母、玄参、白术、麦冬、薄荷等,它们都是用母体的营养器官来繁殖,其表现同母体。但是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有性繁殖,在有性繁殖过程中,自花、异花、常异花授粉都有,其群体是杂合体,原来的遗传基础较复杂,有性杂交后杂种第一代就有分离现象。但是杂种一代的有利变异和杂种优势可通过无性繁殖固定下来。所以这类药用植物采用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相结合的方法,这实质上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一种特殊方式。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1975年开展了对玄参的选种工作。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sis Hemsl)常用无性繁殖,也可有性繁殖,试验表明,玄参是异花授粉植物,从玄参植株上采收的种子为种内自然杂交种子。1975年播种自然杂交种子,1976年得到3000多株实生苗秋天从中选出120个较优单株,繁殖成无性系。1978年从120个无性系中选出20个株系,其块根产量都在300g/株以上,其中6个株系超过650g/株,1978—1980年经品系比较试验,以浙江玄参为对照,小区面积6m2,三次重复(1978年两次重复),结果6个株系均比对照增产,其中3号、9号增产36—74%,经t测定,差异达显著水平。3号在江苏海门试种0.026亩,收35kg,折合亩产1347kg,比一般亩产600kg显著增产。

以上是品种内杂交与无性繁殖相结合的实例。

地黄新品种北京1号、2号的育成是品种间杂交与无性繁殖相结合的例子。

元胡新品种的培育是种间杂交与无性繁殖相结合的例子(见远缘杂交育种)。

三、远缘杂交育种

所谓远缘杂交是指不同种、属间,以至不同科之间的杂交,有时把在地理分布上距离较远、生态型差异较大的不同类型、品种间的杂交称为生态型远缘杂交。远缘杂交难度较大,一旦成功成绩也较突出。但是远缘杂交常出现不可交配性,杂种后代不孕性、不育性及强烈、长期分离等,给远缘杂交带来了困难。

(一)远缘杂交不可交配性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不可交配的原因主要有遗传障碍(如染色体配对困难)、生殖隔离(包括时间和空间隔离、花器构造和传粉方式上的隔离)以及性因素在生理上不协调等。

克服不可交配性的方法主要有媒介法、控制授粉法(如在大量远缘父本花粉中,加入少量母本花粉刺激柱头,使之容易接受远缘父本花粉)、人工处理柱头法(剪短柱头或在母本柱头上涂抹父本柱头粘液)、无性接近法、染色体加倍法、离体培养子房授粉法、选择适当的亲本和组合方式等。

(二)远缘杂种夭亡或不实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远缘杂种夭亡、不实的原因主要是父母本的细胞核不能很好地结合。精子只和极核形成胚乳,而没有和卵结合,因此种胚发育不全,或者精子没有和极核结合,虽有种胚没有胚乳供给营养致使种胚中途夭亡。

杂种不易结实或者育性很低的原因,主要是不同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不同,雌雄配子在发育过程中染色体不能配对,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克服杂种夭亡或不实的方法主要有:使染色体加倍、回交(一般将杂种作母本)、延长杂种生育期(如用无性繁殖保存植株)、药剂处理(涂抹柱头喷洒植株等)、加强杂种培育(培养皿发芽用营养土精细育苗)等方法。用组织培养方法培育离体幼胚或未成熟的远缘杂种种子也是克服远缘杂种出苗困难或幼胚中途停止发育的重要手段。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用组培法培育贝母种间杂交的未成熟种子而获得了杂种植株。

(三)远缘杂种的选择方法

远缘杂交分离的特点和普通杂交不同,普通杂交在F1或F2出现分离,而远缘杂种的后代分离无一定规律性,有的在F2代或F3代以后才出现明显分离,甚至在稳定的系统内又出现强烈分离。因此,远缘杂种后代不宜过早淘汰。由于远缘杂种分离的类型复杂,时间长,结实率低,种子饱满度差,因此选择和培育的工作量很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杂种早期世代应该有大量的群体,不宜过早淘汰一时不突出的杂种后代。

2.在方法上可将几种选择法结合起来应用,杂种材料少,早代可用系谱法,杂种材料多,早期可用混合法,待基本稳定后可用单株选择法。为了引入和分离出希望的优良性状,可将自交回交等方法灵活应用。

3.为克服远缘杂种的种子结实率低,饱满度差的问题,根据在农作物上的育种经验,选大粒型种子,可增加群体中整倍体植株的频率,相应地提高结实率。在推进杂种世代进程中,结合复交和回交,加强培育和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结实率和种子饱满度。

4.将远缘杂交和无性繁殖相结合是药用植物育种的捷径。

药用植物的重要种类大都是多年生,生育周期长,用远缘杂交,有性繁殖,后代疯狂分离所需稳定的时间长。然而,重要药用植物好些种类可以无性繁殖,能固定杂种优势而不分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培育的元胡杂种新类型就是典型的实例。

浙江元胡有效成分含量高,繁殖系数较大(一株能长块茎5—8个),但个子小。北方野生元胡块茎大,适应北方环境,生长健壮,但繁殖系数低(一株能长2—3个块茎)为了综合两种元胡的优点,使其杂交,所得杂种分株种植,从1981年起,各株的块茎开始无性繁殖,经过9年时间,到1987年已得到无性系第六代,最好的杂交9号已从一株实生苗繁殖到650个块茎,重3296g,元胡总碱及镇痛作用最强的dl-四氢巴马亭(元胡乙素)均高于正品浙江元胡(表8—1)。

表8—1 杂种元胡与浙江元胡生物碱含量比较

1987年将杂种元胡与浙江元胡在相同条件下比较的结果,杂种元胡的繁殖系数已接近浙江元胡,重量增长倍数超过浙江元胡,单位面积产量是浙江元胡的2.88倍,单个块茎重是浙江元胡的4—5倍(表8—2)。

表8—2 杂种元胡与浙江元胡产量比较

注:受杂种种栽所限,无重复。

考虑到浙江元胡植株较小,株行距可适当缩小,正常情况下,浙江元胡每亩用种35—50kg,试验中为了充分发挥个体的特性,也为了与杂种元胡的株行距一致,浙江元胡的用种量仅相当于每亩31.7kg,即使将浙江元胡用种量增加一倍,产量也相应提高一倍,达亩产318.3kg,杂交元胡仍可比浙江元胡增产44%,由此看出远缘杂交与无性繁殖相结合的育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四、杂种优势利用

所谓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长势、生活力、繁殖力、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自交退化,杂交有益”,这是异花授粉植物的特点,对自花授粉植物来说,杂交也是有益的。因此,杂种优势的利用是药用植物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重要手段。

凡是有性繁殖的生物,不论是种内杂交还是种间杂交,杂种后代均表现优势。杂种优势虽然早在18世纪中叶就引起植物育种学家的广泛注意,但真正应用到生产上是近四五十年的事。30年代美国首先在玉米上应用,以后推广到其它作物。我国是首先完成水稻“三系”配套,最早应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三系”配套的杂交水稻,平均每亩增产50kg以上,利用无性繁殖固定杂种优势的作用已在药用植物育种中显示出来。

(一)杂种优势的表现

1.生长速度快。杂种的营养器官发育好,植株高大,有机物积累的速度及总产量均超过亲本。

2.繁殖器官强,胚体大,结实率高,种子产量高,且出苗顶土能力、幼苗抗逆性及植株繁殖力均增强。

3.品质也优于亲本。

(二)杂种优势的遗传原因

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至今尚无一致的结论,目前有三种假设:

1.显性因子假设

中心意思是,亲本的有利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不利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杂交以后,显性基因集中在杂种里,由于显性基因的累加效应,各位点上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抑制作用和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而使杂种F1代具较强的优势。

2.超显性假设

又称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设。这种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一个等位基因点,不仅有显性、隐性的差异,而且可以分化出许多生理效应不同的更小的等位基因。通过杂交,不同效应的更细致的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可增加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因而使许多性状优于父母本各自的同质结合,表现出杂种优势。

3.生活力学说

这是达尔文通过大量研究得出自花授粉有害、异花授粉有益的结论。异花授粉父母本遗传基础差异悬殊,矛盾突出,相互作用增大,所以优势强,反之就弱。

以上假设虽有一定道理,但都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杂种的生理代谢特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形成杂种优势的原因。

(三)杂种优势的估算方法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平均优势

即杂种一代(F1)比两亲本(P1,P2)平均值的优势,故又称平均优势。

2.真正杂种优势

即杂种F1代比两亲本中较好一个亲本的优势,故又称超亲优势。

3.竞争杂种优势

即杂种F1比对照(当地最好的推广品种)的优势。这种优势在生产上有应用价值。

(四)杂种优势的利用方法

在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方法,因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授粉方式不同而异。

1.无性繁殖的药用植物只要通过杂交产生杂种一代,选择杂种优势强的单株无性繁殖即可育成新的优良品种。

2.有性繁殖的药用植物,因授粉方式的不同而异。

(1)自花授粉植物 由于长期自花授粉,遗传基因基本上是纯合的,可通过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优势,但自花授粉植物雌雄同花,要生产大量杂交种子,必须研究解决去雄方法问题。解决的途径有三条即人工去雄、化学去雄和雄性不育系的利用。

(2)异花授粉的药用植物 遗传基础较复杂,虽然可以利用品种间杂交获得优势,但由于亲本基因未纯合,F1代的优势受到限制,应首先培育自交系,然后杂交,才能得F1代的强优势。培育自交系一般是套袋自交,但有些药用植物自交不结实,如地黄、元胡、黄芪等,可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自交系。到目前为止,药用植物中已培养出单倍体植株的有地黄、薏苡、枸杞、人参、乌头,这些单倍体只需通过使其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就可得到纯合的自交系。

高粱育种母本不育不开花

你好,作物育种 Crop breeding
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以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的技术。又称作物品种改良。它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植物生态、植物生理、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是一项投资少而效益高的生物技术,对发展种植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 早在栽培植物出现之初人类简单的种植和采收活动中,就已寓有作物育(选)种的萌芽。《诗经》载:“黍稷重穋”,“稙稺菽麦”。稙、稺指播种的早晚,重穋指成熟的先后。可见中国在周代已形成不同播期和熟期的作物品种概念。北魏《齐民要术》按成熟早晚、苗秆高下、收实多少和米味美恶等记载粟品种凡86个。明代的《理生玉镜稻品》详细描述了嘉靖年间江苏苏州地区的水稻品种,是中国最早问世的水稻品种志。至清代,《授时通考》已分别收录粟和水稻品种约500个和3400多个。
近代育种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始于西欧。1719年,T.费尔柴尔德最早进行植物人工杂交并获得杂种。1823年,T.A.奈特在豌豆上发现父母本对杂种一代的贡献均等,二代有分离现象。1843年J.库尔特首先采用个体选择法进行禾谷类育种。1856年,L.德维尔莫兰明确提出用“后裔鉴定”法检查甜菜的选择效果,后人称之为“维尔莫兰分离原则”。1849年,R.A.加特纳指出亲本杂交一代、二代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并发现不少杂种一代生长健壮。C.达尔文在《物种起源》(1859)和《植物界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效应》(1876)中所阐明的选择和杂交等与进化的关系,对以后的作物育种工作有深刻影响。
孟德尔定律在本世纪初被重新发现,使作物育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W.L.约翰森(1903)提出的纯系学说不仅为纯系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区分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提出了有力的论据。其后欧洲和北美的许多育种家通过在自花授粉作物上的育种实践,逐渐形成了现今通行的系谱选择法及其变通做法。在异花授粉作物方面,G.H.沙尔(1909)基于E.M.伊斯特(1904)和他本人对玉米自交的研究,指出了杂种优势的实用意义。D.F.琼斯随后育成第一个玉米杂交种,并于1920年提出生产双交种的方案,为玉米育种中广泛利用杂种优势开创了新途径。20世纪40年代,G.F.斯普拉格和L.A.塔特姆提出的配合力概念对自交系亲本的选配,F.H.赫尔倡议的轮回选择法(见杂种优势利用(植物))对群体改良,都具有重要意义。辐射育种早在1927~1928年发现 X射线能引起果蝇和大麦的基因突变时已见端倪。其后,化学诱变进一步扩大了突变育种的领域(见诱变育种)。A.F.布莱克斯利等于1937年用秋水仙碱诱导植物染色体加倍成功,使多倍体育种成为可能(见倍数性育种),并有效地克服了远缘杂种不育的难题。E.R.西尔斯在1954年建立的小麦非整倍体系统和随后发现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机理,为导入外源有利基因提供了方便。在抗病育种方面,E.C.斯塔克曼1917年关于小麦秆锈菌的生理小种分化学说和H.H.弗洛尔1940年关于抗(致)病性的基因对基因学说贡献较大。此后,von de普兰克于1963年提出的“水平抗性”(即非小种专化抗性)概念,又进一步从病害流行学和生态平衡的观点完善了抗病育种的策略。此外,由Н.И.瓦维洛夫率先在20年代进行的世界性植物资源考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由R.A.费希尔和S.赖特等人首先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数理统计等等,也都对促进作物育种技术起了重要作用。由于所有这些成果,作物育种终于发展成为一门有理论体系指导并在农业生产上有巨大实用价值的学科。
中国应用现代育种技术改良作物品种始于20世纪初。先是在稻、麦、棉三大作物中进行引种、纯系育种和杂交育种,先后育成了以中大帽子头(稻)、金大2905(麦)、中大2419(麦)、鸡脚德字棉、泾斯棉等为代表的改良品种进行示范推广。1949~1979年间作物育种事业发展迅速,育成并用于生产的粮、棉、油、糖、麻、烟等25种大田作物品种达2729个,其中推广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有 265个。现在主要农作物已基本实现良种化。作物育种的目标以增加产量为重点,在此基础上注意抗病、稳产等。50年代中后期开展水稻矮化育种;育成的著名品种有矮脚南特、广场矮、珍珠矮等。这一成果也推动了小麦、高粱玉米等作物矮化育种的发展。在杂种优势利用方面,玉米由于育成了配合力和农艺性状兼优的自交系,加速了单交种的推广,逐渐形成了以单交种为主,结合应用双交、三交、顶交种的布局,1983年玉米杂交种面积达播种面积的70%。最早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生产杂交种的是高粱;从6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育成和推广了以晋杂 5号等为代表的一批高产杂交组合。但这一方面的重大突破则是70年代杂交水稻的育成,它为大幅度提高。

药用植物的选种及良种繁育是什么?

一、药用植物育种的意义

药用植物栽培属农业的范畴,生产技术越向高阶段发展,育种工作越显得重要。实践证明,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良种一般可增产30—40%,优良杂交种的产量甚至成倍增长。

我国药用植物育种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从已育成的品种看,增产作用是明显的,如杭州药物试验场培育出浙贝新品种新岭1号,较原来的普通种增产11%。对元胡经过选育得到新品种大叶元胡,比农家种增产10%以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采用地黄的两个品种新状元和武陟1号杂交培育出北京1号和北京2号。1966年在一般肥力的土地上进行品比试验,以在北京表现最好的农家品种小黑英为对照,北京1号和北京2号,分别比对照增产95%和175%。江苏省海门县曾用薄荷的二个品系687和409,用无性和有性杂交系统选育法,1975年育成薄荷新品种海香1号,兼有亲本生长旺盛、品质良好的优点,鲜草亩产3000kg,精油薄荷脑含量达85%以上。吉林省辉南县参场,于1973年将人参大马牙选纯,在4000m2面积上,每平方米平均单产1.55kg,比混杂群体增产19.2%。四川省中药研究所选出的乌头良种川药1号,其乌头产量比对照增产51.6%,附子产量比对照增产33.2%。

上述实例说明选育优良品种对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二、药用植物育种的特点

(一)药用植物品种和类型之间差异较大

我国土地辽阔,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通过全国普查,已鉴定的药用植物种数超过5000种,其中栽培的不下200种,许多重要种类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培育出了一些农家品种和类型。例如人参有大马牙、二马牙、长脖、圆膀圆芦等;地黄有金状元、白状元、小黑英、大青英、邢疙瘩、四支毛等;浙贝母有宽叶型、狭叶型、竹叶型、小三子等;附子有南瓜叶、丝瓜叶和花叶子等。

药用植物的不同品种和类型差异是很大的。据在吉林省集安一参场调查,三年生人参苗单株平均根重,大马牙为13.5g,二马牙为8g,长脖为3.5g。同是二马牙,植株或株系间差异也很大,将二马牙100个单株分别采种,播于北京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三年生按株系收获,分别统计株系的平均单株重,结果最好的9.5g,最差的仅0.8g。毛花洋地黄一年生有效成分地高辛(甙C)含量最高达0.3%,最低的仅0.03%,相差10倍。

上述药用植物农家品种类型多样,品质各异,为选育新品种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和物质基础。

(二)药用植物育种起步较晚,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研究

栽培药用植物因年限尚短,基础研究还很薄弱,目前基本上停留于农家品种的水平,需要进行品种资源的调查收集比较以及细胞学、遗传学等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通过收集比较以后,有的品种可直接应用于生产。例如,四川中药研究所从广东省徐闻县引入长萼栝楼(Trichosanthes sinopunctata C.Y.Cheng et C.H.Yueh)与糖栝楼及本地栝楼比较,其鲜根产量长萼栝楼是糖栝楼的6.5倍,是本地栝楼的18.8倍。

(三)药用植物种类多,生长周期长

药用植物的重要种类大部分为多年生,从播种到收获需要较长时间,如人参、黄连需6年,山茱萸、杜仲等需5—10年,这给育种工作带来困难,若按常规方法至少需要15—20年,甚至更长。因此,如何缩短多年生药用植物的育种年限是急待解决的课题。应及早使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单倍体育种及突变体筛选等新技术新方法,为找到缩短育种年限的新途径而努力。

(四)药用植物育种程序较复杂

药用植物育种不仅要考虑产量,而且要考虑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异与高低。例如西洋参和人参的总皂甙均不显示溶血活性(不能使血液中的红血球发生破坏作用),但是人参与西洋参的杂交种,其参根的总皂甙含量降低,且有较强的溶血活性。因此,在育种时,不仅要鉴定药材的产量和性状,而且要分析其有效成分含量,甚至做药理测定和临床试验,比一般作物育种要复杂得多。

三、药用植物育种的理论基础

药用植物育种的理论基础是遗传学。药用植物育种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遗传学基础理论。

(一)遗传的物质基础

药用植物各种性状的遗传也和普通植物一样,主要是细胞核遗传,即受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DNA和RNA)所控制,因此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各种遗传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或独立分配规律、连锁和交换规律等)都适用于药用植物育种。

细胞质里含有DNA,且具有遗传功能是细胞质遗传及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的理论根据。

(二)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后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性,任何生物,只要有繁殖能力,就可以把它的性状传递给后代。遗传是生物有机体的主要特征。

变异是指后代与亲代之间的相异性,也就是后代与亲代或者同一亲本的后代个体之间一些性状彼此不相似。生物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而改变自己本性的能力叫做变异性。一切生物的子代既与亲代相似而又不完全相似,即所谓“不变中之有变”,即生物的属性既有遗传的一面又有变异的一面,生物具有变异性才能出现新类型,为选择提供基础,使生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方向发展。生物的变异又离不开遗传,优良的变异只有通过遗传才能代代相传,才能培育出新品种。

总之,遗传和变异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育种工作者必须学会正确利用遗传和变异的矛盾统一关系。

生物为什么会发生变异呢?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了外部性状的变异,一般是不遗传的,例如浙贝母在产区株高通常70cm左右,引种北京以后,由于环境条件不适,植株变矮产量降低,如果再把它种植到适宜生长的地方又会恢复株高和产量。二是基因的变异,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基因)发生了根本的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和互作,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改变等)。基因是控制性状的,既然基因发生了本质的变异,性状也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异,所以能遗传给后代。

上述两种变异,即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难于在当代识别,要经过后代的表现才能检验,这就涉及到植物的外形表现和内部本质的问题。

表现型,就是生物本身的特性,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

基因型,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使某种生物的特征特性得以表现出来的一整套特定的遗传物质。例如地黄农家品种金状元,植株较大,生长期较长,产量较高。小黑英品种植株矮小,生长期短,但耐瘠薄。将它们同时种植在肥沃的地里,金状元的性状能得到充分发育,表现出植株高、块茎大、产量高。若将其种植在瘠薄的地里,则小黑英的性状能充分发育,生长苗壮,产量较高,金状元则表现不好。在肥沃的地里,能使金状元表现出植株高、块茎大、产量高的一整套遗传物质,就是金状元的基因型,小黑英没有金状元的基因型,在任何条件下也长不出金状元的性状,同理金状元没有小黑英的基因型,在任何条件下也表现不出小黑英的性状。在肥沃的地里生长良好,在瘠薄的地里生长不好,就是金状元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不同的表现型。由此看出,表现型是基因型及其外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型是遗传的可能性,表现型是遗传的现实性,在育种工作中,人工选择就是根据表现型,选择所需要的基因型。

(三)选择

遗传、变异、选择是培育新品种的三大要素。伟大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选择是魔术家的手杖,可以把生物随心所欲地塑造成任何类型和模式。”现在地球上种类繁多的栽培植物,都是由少数原始野生种经不断变异和自然选择,将有利变异遗传和巩固下来的结果,因为变异创造了生物新个体,自然选择保存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个体,遗传又把自然选择的成果巩固和积累起来。以后在这新的水平上再变异,再选择,再遗传,使生物不断发展和进化。在育种工作中,人工选择是按照人们意志积累变异、实现目标的重要环节,没有人工选择就不能育成新品种。

人工选择积累变异可以蛔蒿为例。蛔蒿(Artemisia cina Berg)为驱蛔虫药山道年的原料植物,为了提高山道年含量,1963年在田间预试的基础上选择169个单株分析其山道年含量,结果最低0.45%,最高3.21%,含量在3%以上的单株仅占0.55%。1964年将含量在3%以上的单株择优繁殖,从中选49个单株分析含量结果,最低1.1%,最高4.5%,其中含量在3%以上的单株比例提高到16.32%。1965年继续选择,使含量在3%以上的单株进一步提高到90.1%。说明选择有积累变异的创造性作用。

四、药用植物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就好比建筑蓝图,有了蓝图才能施工。制订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育种目标制订不当,育出的品种不能适应生产需要,其后果是浪费人力、物力、时间,甚至不能育出品种来。因此,育种目标正确与否是育种成败的关键。

药用植物育种目标,除注意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外还应考虑有效成分及含量是否稳定,外形色泽是否符合标准。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有三:

(一)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在制订某种药用植物的育种目标之前,应深入该药材主产区,了解其生产的历史和现状,耕作制度及生产发展水平。了解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贝母繁殖系数低,黄连生长年限长,人参病害重等,这些基本情况,就是我们制订育种目标的依据。

(二)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受人力物力限制,只能择其重要种类开展育种工作,抓住重点,集中注意力解决主要矛盾。对于次要方面的问题,可采取适当照顾的原则,只要不是致命的弱点不必过分强求,实际上面面俱到是办不到的,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可按不同的目标分别选育不同的品种。

(三)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制订育种目标既要考虑到当前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将来可能的变化,因为育成一个品种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不应只考虑当前的生产水平而忽略了将来的需要。

五、原始材料的收集与研究

原始材料是选育优良品种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常规育种还是新技术育种(单倍体,高光效,杂种优势利用,体细胞杂交,乃至基因工程等)都离不开品种资源即原始材料,能够广泛地利用遗传资源,是近代育种的特点之一,合理选用原始材料对育种工作取得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践证明,品种资源越丰富,对其研究越深入,应用起来就越有针对性和预见性。要在育种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须有赖于关键性品种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一)原始材料的种类

为了研究和利用的方便,一般将原始材料分为四类:

1.本地的原始材料

是当地长期栽培所形成的品种和类型,对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是育种的基本材料。

2.外地的原始材料

由外区或国外引进,其中表现好的可直接应用于生产,这种原始材料一般对引入地区的适应性较差,但可能具有改进当地品种的缺点所需要的宝贵性状。

3.野生的近缘植物

如野生贝母、野生元胡、野生人参(野山参)等。

4.人工创造的原始材料

是指选育出来的未定型品种或育种过程中的中间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多种优良变异,综合性状好,但在某些方面存在缺点,因此作为选种的原始材料看待。

(二)原始材料的收集和鉴定

1.原始材料的收集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依靠群众,大搞协作,根据育种目标的需要,重点地收集。

收集到的原始材料应该及时整理归类,根据形态、物候、产量、抗性等特点进行分类,消除同种异名或同名异种的现象,并登记入原始材料卡,其内容包括:编号、植物名称(对国外材料要统一译名)、品种名称、生态环境、开花期、结果期、果熟期、生长发育周期、栽培要点、当地评选情况、收集地点、日期等。

2.原始材料的鉴定

正确的鉴定是决定取舍的重要依据,要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在不同时期对原始材料进行客观的、精确而全面的鉴定,其方法有:

(1)田间鉴定

生长期进行田间的观察记载。

(2)室内鉴定

在室内考种或用仪器分析。

(3)间接鉴定

当材料很少时,为避免破坏稀有材料或需要的仪器不具备时,可进行间接鉴定,如根据基部节间粗细,单位长度的干物质重量等鉴定抗倒性,根据单株收获指数估计其丰产性等。但间接鉴定不能完全代表实情,仅作参考。

(4)诱发鉴定

给植株接种病菌使之发病以鉴定其抗病性等。

(5)异地鉴定

把鉴定材料送到易发病的地区进行自发鉴定或在自然条件严酷的地区对原始材料加以严格的考验。

六、选择的基本方法

选择非常重要,它是古老的育种方法,但至今不失其重要性,无论常规育种还是新技术育种都要应用选择这一手段,都要经过选择的重要环节。因此,采用正确的选择方法,对于提高育种工作效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单株选择法

在原始群体中选单株,分别种成株行或小区,以株行或小区进行观察比较,选出好的株系育成品种。

(二)混合选择法

将选到的优良单株混合种植并与原品种比较,若确实优于原品种,便可用于生产。

单株选择能对单株后代进行鉴定,淘汰不良单株后代,混合选择则不便淘汰不良的单株后代。因此从选择效能上看,单株选择高于混合选择。从工作繁简程度上看,混合选择简易于单株选择。从应用范围来看,单株选择多用于自花和常异花授粉作物,混合选择多用于异花授粉作物。

(三)改良混合选择法

单株选择以后,某些株系或小区内的性状已基本一致,就把这些株系或小区混合收获,这样可以获得较多的种子或种栽,然后进行产量比较和多点试验。

(四)集团选择法

在混合选择中,如果群体太复杂,难于确定选哪种类型效果较好时,可将不同类型分别归并为几个集团,然后以集团为单位观察比较,选出优良集团用于生产。

(五)其它选择法

除上面的四种选择方法外,尚有轮回选择法、一粒传选择法、进化育种选择法等,根据工作需要可适当采用。

轮回选择法的特点是在每一选择周期内,进行自交一次,杂交一次。选择的对象是一组个体群,不是个体,在选株的同时进行自交,可减少不利基因的干扰。在各家系间进行可能组合的杂交,可避免近亲繁殖的不利影响,增加有利基因重组的机率。

一粒传选择法是根据自花授粉植物的经济性状大都是数量性状,子系之间的变量随世代的推进而增加,而子系内的变量,则随世代的推进而降低。为了保持杂交后代丰富的变异性,在F4代以前只淘汰特别差的或感病个体,使有利的基因型尽量得以保存,使那些丰产性或质量优但在群体的竞争中较弱的个体不致丧失。

进化育种选择法的特点是首先选单株,在单株间进行可能的单交,将各单交种子混合播种,使杂种大群体经多年自然选择的作用以后再经人工选择育成新品种。

求提供能下载农学辞典或能在线查农学词汇的网址.

农学专业词汇
田薯
芋头
花魔芋
粉葛
莲藕
慈姑

豆瓣菜
水芹农业科学
园艺学
农业植物学
植物病理学
农业化学
农业气象学
农业土壤学
农业统计学
农业区
农业区划
农业工程
农业技术推广
原始农业
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
梯田农业
集约农业
旱地农业
山区农业
作物科学
作物育种学
作物生理学
大田作物
二年生作物
春播作物
秋播作物
秋收作物
短日照作物
救荒作物
热带作物
耐旱作物
耐盐作物
养地作物
食用作物
豆科作物
经济作物
麻类作物
油料作物
调料作物
橡胶作物
块根作物
园艺作物
绿肥作物
水稻
深水稻
早稻
晚稻
双季稻
籼稻
糯稻
小麦
提莫菲维小麦
冬小麦
硬质小麦
二棱大麦
中间型大麦
啤酒大麦
苦荞麦
小黑麦
裸燕麦
硬粒玉米
爆粒玉米
甜玉米
夏玉米
高粱
杂交高粱

珍珠粟
木薯
豌豆
绿豆
饭豆
鹰嘴豆
野生大豆
夏大豆
直立型花生
匍匐型花生
多粒型花生
白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冬油菜
向日葵
香茅
薄荷
木本油料
油棕
文冠果
乌桕
棉华
海岛棉
草棉
低酚棉
红麻
亚麻
剑麻
罗布麻
乌拉草
灯心草
黄花烟草
竹蔗
桄榔
糖用甜菜
饲用甜菜

可可
巴西橡胶树
银胶菊
落叶果树
无病毒果树
白梨
西洋梨
豆梨
苹果
楸子
山楂
枇杷

光核桃
油桃
欧洲李

扁桃
欧洲甜樱桃
毛樱桃
智利草莓
黑莓
穗醋栗
宽皮桔
甜橙
宜昌橙
葡萄柚
来檬
马蜂橙
枸橼
圆金柑
黄皮
葡萄
美洲葡萄


沙枣
无花果
软枣猕猴桃
红豆越桔
核桃
长山核桃
榛子
香榧
橄榄
芽蕉
大蕉
杨梅
荔枝
菠萝
番木瓜
番荔枝
蒲桃
油梨
山竹子
酸豆
阿月浑子
蔬菜园艺
二年生蔬菜作物
耐热蔬菜
半耐寒蔬菜
根菜类蔬菜
叶菜类蔬菜
果菜类蔬菜
白菜类蔬菜
芥菜类蔬菜
豆类蔬菜
葱蒜类蔬菜
薯芋类蔬菜
食用菌类
胡萝卜
芜菁甘蓝
牛蒡
欧洲防风
白菜
薹菜
皱叶甘蓝
抱子甘蓝
青花菜
球茎甘蓝
芥菜
茎芥菜
番茄
辣椒
酸浆
长豇豆
食荚豌豆
小莱豆
红花菜豆
矮刀豆
黄瓜
哈密瓜
越瓜
中国南瓜
西葫芦
冬瓜
普通丝瓜
苦瓜
蛇丝瓜
大葱
胡葱
韭葱
大蒜
芹菜
结球莴苣
蕹菜
茴香
叶甜菜
荠菜
皱叶冬寒菜
番杏
香芹菜
紫苏
苦苣
薯蓣
海带
豆芽菜
香椿
百合
辣根
食用大黄
黄秋葵
黑木耳
香菇
观赏园艺
花卉装饰
造园
草坪栽植
切花
石竹
雏菊
麦秆菊
万寿菊
波丝菊
蛇目菊
虞美人
报春花
醉蝶花
金鱼草
香豌豆
三色苋
矮雪轮
三色堇
牵牛花
羽叶茑萝
福禄考
菊花
荷兰菊
旱金莲
秋海棠
鸢尾
马蔺
红花酢浆草
香石竹
白头翁
吊竹梅
春兰
兜兰
蝴蝶兰
吊兰
文殊兰
令箭荷花
昙花
芦荟
何氏凤仙
蒲包花
铃兰
葱莲
石蒜
郁金香
卷丹
美人蕉
唐菖蒲
仙客来
睡莲
金琥
鸟巢蕨
雪松
金钱松
落羽杉
水杉
云杉
白皮松
侧柏
国槐
枫香
梧桐
樱花
珙桐
黄栌
金银木
橡皮树
白兰花
桂花
木兰
玫瑰
海棠花
野蔷薇
马缨杜鹃
锦熟黄杨
大叶黄杨
山茶
茉莉
龙船花
南天竹
枸骨
紫藤
叶子花
常春藤
棕竹
佛肚竹
紫竹
清理
筛选
磁选
脱壳
谷壳分离
糙米
擦米
白米分级
籼米
糯米
米糠
制粉
洗麦
水分调节
着水
精选
碾磨
筛理
刷麸
面粉处理
撞击杀虫
淀粉
麸皮
玉米糁
小米
稷米
莜麦粉
麦芽
油料预处理
油料脱皮
软化
蒸炒
水代法取油
混合油处理
溶剂回收
油脂精炼
过滤
脱臭
脱胶
脱酸
酸炼
冬化
强化
食用植物油
人造奶油
花生油
菜籽油
米糠油
红花籽油
棕榈油
花生酱
皮棉
粗纤维
红茶
砖茶
揉捻
渥堆
花薰茶
烘青
炒青
胶乳
胶片
水果罐头
果肉饮料
果冻
果酒
水果香精
蔬菜汁
脱水蔬菜
自然通风干燥
流化床干燥
高频干燥
低温干燥
喷雾干燥
自发气调贮藏
腌渍保藏
糖渍
糟渍
烟熏保藏
缺氧保藏
干制保藏
辐射保藏
抗氧剂保藏
膨化
块茎指数
结果枝
分蘖
有效分蘖
茎叶比
功能叶
叶面积
棉铃
阶段发育
春性
半冬性
光周期现象
光合强度
呼吸系数
衰老
适应性
冷害
冻害
耐渍性
耐碱性
抗风性
抗倒伏性
生理病害
生长期
苗期
拔节期
抽穗期
蕾期
成熟期
蜡熟
完熟
抽苔
莲座期
落蕾
落荚
空秆
结果习性
结果期
采摘期
生长习性
无限生长
分蘖力
倒伏
晚熟性
种质
作物起源
变异中心
驯化
植物引种
超低温保存
原地保存
离体保存
基因文库
遗传侵蚀
异常型种子
遗传力
超亲遗传
质量遗传
基因源
加性效应
剂量效应
雄性不育基因
基因性不育
突变子
突变易发点
细胞质突变
突变频率
整倍体
附加系
易位系
双二倍体
异源四倍体
同源多倍体
生物技术
酶工程
细胞工程
体细胞杂交
原位分子杂交
花药培养
组织培养
细胞培养
启动子
复制子
乳糖操纵子
激活子
顺反子
全酶
逆转录酶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原球茎
胚嫁接
种质长期保存材料
全能性
变性
辅助因子
异核现象
核移植
转化
代换
易位
间隔
复制
亲和
核溶解
异质性
细胞融合
细胞亲和力
核苷酸
信使 RNA
脱氧腺苷酸
脱氧鸟苷酸
DNA交联
间断分布
果实直感
受体
亲代
母本
子代
杂交育种
杂种
杂种第二代
杂种优势
超亲优势
单交
顶交
轮回亲本
正反交
远交
异交
半同胞交配
近交系数
属间杂交
品种间杂交
双列杂交
聚合杂交
多系杂交
核质互作
胞质杂种
突变谱
突变第二代
无性第二代
诱变剂
亲和性
自交亲和性
杂交亲和性
自交亲和系
细胞质不亲和性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系统
杂交可育
自交可育性
雄性不育
花粉不育性
部分不育性
核雄性不育系
保持系
生殖隔离
孤雌生殖
早代测验
定向选择
歧化选择
一般配合力
选择差
芽选择
选择指数
选择响应
系谱
家系选择
系谱法
穗行法
铃行法
去雄
自由授粉
自花授粉
人工授粉
蕾期授粉
群体
混合选择
单粒传法
花粉蒙导
改良系谱法
品质育种
油菜双低育种
主效基因抗病性
抗虫育种
混系品种
综合种
品种间杂种
单交种
三系杂种
品系
栽培品种
品种区域化
品种鉴定
品种登记
改良品种
引进品种
原种
推广种子
空间隔离
繁殖系数
田间去杂
无性繁殖
种子检验
种子鉴定
品种纯度
种子混杂物
种子饱满度
种子容重
种子活力
发芽试验
发芽势
鲜重
风干
贮藏期
种子仓库
种子消毒
种子休眠
农业试验
试验区
试验种植计划书
试验小区
平衡不完全区组
顺序排列
田间试验
处理
重复
边际效应
空白试验
株行试验
铃行试验
区域试验
独立性测验
适合性测验
无效假设
完全随机设计
拉丁方设计
复拉丁方设计
旋转设计
总体
随机样本
随机取样
数据
自变量
随机变量
间断性变量
协方差分析
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众数
上限
柱形图
极差
平方和
期望均方
标准差
试验误差
随机误差
校正
概率
正态分布
判别函数
回归
逐步回归
多项式回归
非线性回归
变异系数
相关系数
决定系数
正态曲线
协方差
偏相关
线性相关
参数
固定模型
数学模型
数学模拟
差异显著平准
特征值
特征向量
土地
土地规划
土地质量
土地生产力
土地面积
土地分级
土地开垦
土地改良
土地评价
水浇地
耕地
休耕地
撂荒地
瘠地
围垦地
轮休地
农田生态系统
梯田
围田
湖田
山田
秧田
水稻田
农业土壤
红壤
紫色土
褐土
潮土
碱土
灰漠土
土壤生物
土壤特性
土壤条件
土壤腐殖质
土壤生产力
土壤改良剂
酸性土
碱性土
有结构土壤
通透性土壤
侵蚀土壤
土壤质地
粘土
盐化
脱盐
心土
腐殖质
砂礓
耕作层
土壤结构
团粒结构
土壤结皮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毛管作用
土壤耕性
土壤温度
土壤结持度
土壤酸度
土壤胶体
土壤比重
土壤水分
土壤含水量
土壤水分胁迫
土壤排水
土壤冻结
土壤通气
土壤有效水
土壤吸湿水
土壤重力水
水分亏缺
水分平衡
水分补偿
水分利用系数
农业土壤水分特性
耗水量
需水量
毛管水
毛管势
毛管上限
毛管传导度
吸水势
渗透压
渗透深度
渗漏
渗漏水
入渗
淋滤
淋洗
肥料效率
完全肥料
缓释肥料
颗粒肥料
复合肥料
氮固持
氮矿化
氮损失
氮周转
碳循环
交换量
交换性盐基
施肥
喷施
分次施肥
施肥位置
追施
深施
沟施
种肥
农家肥
厩肥
禽肥
绿肥
禾本科绿肥
箭舌豌豆
兰花苕子
柽麻
三叶草
沙打旺
多花黑麦草
水葫芦
水花生
黄花苜蓿
自然肥力
肥源
速效
草木灰
氨化泥炭
河泥
化学肥料
必需元素
矿质氮
铵态氮
铵态氮肥
酰胺态氮肥
氨水
磷肥
钙镁磷肥
磷矿粉
微量元素
生物肥料
非共生固氮作用
硝化作用
根瘤
根瘤菌剂
连作
休闲
轮作周期
复种指数
一熟
三熟
复种
后作物
间作
混作
机械化栽培
作物栽培
蔬菜栽培
露地栽培
矮化栽培
水培
交叉犁耕
垄耕
复耕
浅耕
翻耕
少耕
犁沟
耙地
整地
耱地
播前处理
播量
撒播
条播
镇压
蒿秆覆盖
移栽
行距
穴距
田间管理
全苗
定苗
锄地
培土
脱粒
苗床
温床
温床栽培
压条繁殖
直立压条
嫁接
实生砧
干砧
矮化砧
接芽
枝接
二重接
冠接
砧穗相互作用
嫁接结合部
远缘嫁接
打顶
整形
疏剪
疏果
温室管理
暖棚栽培
有害生物
植物检疫
国际检疫
生物防治
机械防治
综合防治
越冬防治
预测
虫情调查
发生期预测
危害程度预测
易感虫性
抗性机制
排趋性
耐虫害性
水平抗性
取食刺激剂
化感素
利它素
捕食性天敌
重寄生
苏云金杆菌
瓢虫
寄生蜂
卵寄生物
步甲
猎蝽
寄蝇
食虫虻
姬蜂
寄主选择性
毒饵
残效
抗药性
喷雾
超低容量
化学治疗
有效成分
剂量计
剂量率
剂量测定
热释光剂量测定
吸收剂量
半数致死量
等剂量曲线
杀螨剂
杀菌剂
消毒剂
熏蒸剂
辅助剂
净化剂
抗变剂
颗粒杀虫剂
内吸杀虫剂
拒虫剂
杀鼠剂
增效剂
稳定剂
展着剂
载体
休眠
生殖力
存活率
密度制约因子
生命表
外激素
寄主植物
植食性
寄生性
寡食性
食物链
枯心
被害率
损失估计
经济阈值
负趋性
趋光性
地下害虫
金针虫
地老虎
粘虫
三化螟
稻纵卷叶螟
白背飞虱
稻瘿蚊
麦黄吸浆虫
麦秆蝇
麦二叉蚜
欧洲玉米螟
高粱蚜
粟芒蝇
马铃薯块茎蛾
棉红蜘蛛
棉叶蝉
棉红铃虫
大豆蚜
豆荚螟
烟青虫
甜菜象虫
草地螟
菜粉蝶
菜螟
苹果蠹蛾
梨小食心虫
苹果顶芽卷叶蛾
梨园蚧
山楂红蜘蛛
葡萄根瘤蚜
柑桔大实蝇
柑桔锈螨
玉米象
谷象
印度谷螟
豌豆象
绿豆象
茶二叉蚜
茶梢蛀蛾
茶橙瘿螨
茶角蜡蚧
咖啡果小蠹
咖啡豆象
咖啡虎天牛
桑天牛
桑毛虫
桑象虫
桑木虱
植物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病原学
发病指数
病害循环
植物病害流行预测
感病性
致病性
避病性
侵染
初侵染
再侵染
侵染源
再侵染源
传播
慢性伤害
病征
急性症状
周期性症状
带毒者
潜育期
斑点
疤斑
枯斑
环斑
变绿
矮化
疯长
带化
坏死
灼伤
穿孔
疫病
炭疽病
根肿病
日灼病
角斑病
流胶病
瘿瘤
花叶病
白粉病
干腐
软腐
真菌
锈菌
粘菌
黑粉菌
担子菌
放线菌
细菌
毒性
毒力
病毒粒体
联体病毒
非持久性病毒
转主寄生
寄主范围
外寄生物
半寄生物
腐生物
单克隆抗体
抗血清
拮抗体
抗性
免疫
获得免疫性
气传病害
稻白叶枯病
稻干尖线虫病
条锈病
秆黑粉病
小麦赤霉病
枯萎病
玉米大斑病
条纹病
根线虫病
甘薯黑斑病
苹果树腐烂病
细菌性青枯病
农业环境保护
农村环境
环境标准
环境准则
环境危害
环境毒性
环境参数
环境模拟
质量标准
公害
污染物
非点源
二次污染物
积累
急性毒性
协同效应
拮抗效应
污染监测
残留物
致畸性
允许日摄入量
允许浓度
最高允许浓度
半数耐受极限
防治规划
农业生态系统
水生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浮游生物
生态平衡
生态危机
生境
森林保护
防护林带
绿化
农业生态技术
能流物流分析
大气质量
空气污染
湿沉降
敏感作物
酸雨
水污染源
无机废水
污水改良与再用
灌溉水质标准
水质评价
水污染监测
污水灌溉系统
废水处理
溶解氧
需氧生物处理
总需氧量
曝气池
土壤环境
土壤元素背景值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处置
土壤退化
沙漠化
农药污染
生物浓缩
生物降解
悬浮固体
污泥
沉积物
可再生资源
垃圾处置
综合利用
农业气象站
农业气象情报
农业气象模拟
农业气象年报
农业气象旬报
年景预报
年较差
农业气候
农业气候调查
农业气候评价
农业气候相似原理
农业气候区划
农业气候志
气候图
气候因子
气候变化
气候异常
气候资源
气候灾害
气候生产力
大气候
农业小气候
地形气候
地形小气候
人工气候室
霍普金生物气候律
作物气候适应性
阳历
作物气象
二十四节气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物候学定律
物候谱
物候观测
大气
大气污染
日照时数
日较差
昼夜节律
长日照型
光照强度
光照处理
光能利用率
光补偿点
消光系数
太阳辐射
太阳紫外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热辐射
温带
温带多雨气候
寒带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
山地气候
草原气候
大陆性气候
赤道气候
干旱气候
湿润气候
湿润温和气候
冬湿寒冷气候
月平均温度
等温线
华氏温标
逆温层
有效温度
负温度
活动温度
致死温度
积温
有效积温
地温
地面逆温
等地温线
温度雨量图
显热通量
土壤热通量
干热期
热量资源
冷夏
延迟型冷害
寒潮
倒春寒
湿害
干旱
雹害
台风
海陆风
干热风
风沙暴
风倒
降水
有效降水量
降水强度
雨量
等雨量线
雨季
降雨持续时间
大雨
透雨
冻雨
对流性雨
人工降雨
雪日
积雪
雪害
雾凇

寒露风
晚霜
终霜
无霜期
霜穴
平流霜冻
冻结深度
冻死
冻拔
解冻
绝对湿度
饱和湿度
湿润指数
增湿作用
最大吸湿水
地面蒸发
等蒸发量线
降水蒸发比
潜在蒸散
土壤蒸发计
蒸腾速率
蒸腾系数
农业半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规划
农业机器系统
计划预防维修制
农机更新
牵引式农具
半悬挂式农具
链轨式拖拉机
通用机架
桥式耕作系统
耕作机具
少耕法
圆盘犁
无壁犁
心土犁
暗管塑孔犁
旋耕机
齿耙
缺口圆盘耙
行间中耕机
中耕培土机
镇压器
撒播机
精密播种机
施肥播种机
块茎播种机
水稻插秧机
撒粪机
施颗粒肥机
喷雾机
超低量喷雾机
弥雾机
拌种机
摇臂收割机
割晒机
马铃薯挖掘机
甜菜收获机
玉米联合收割机
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
脱粒机
玉米脱粒机
碾米机
磨粉机
清花机
锤式粉碎机
割草机
堆草机
青饲联合收割机
挤奶器
电围栏
电育雏伞
粮仓
温室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
肉鸡舍
奶牛场
半开放式棚
猪产房
刮粪机
温室二氧化碳加浓
温室通风
水利土壤改良
地面灌溉
漫灌
畦灌
喷灌
渗灌
坎尔井
地下排水
暗管
配水系统
水土流失
支渠
农渠
径流
土地平整
量水堰
量水槽
挤压加工
膜技术
脱水
短时高温加工
电阻加热
生物反应器
速冻干燥
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能
地热能
气化
沼气
厌氧发酵
被动式太阳能加热
复合太阳能加热系统
风力发动机
太阳能电池
农业电气化
紫外线辐照
颗粒物料分选
农用智能仪表
微机信息系统
农业系统工程
辐射生物学
放射生物学
辐照室
移动辐照器
热柱
激光微束辐照
辐照量剂量转换系数
核能级
核磁共振
核技术
质谱法
固相放射免疫分析
酶联免疫吸收分析
同位素
同位素交换
同位素药盒
计数率
每分钟衰变
戈瑞
电离辐射
电离径迹
传能线密度
轫致辐射
辐射敏感性
辐射损伤
标记技术
标记昆虫
非放射性示踪物
放射性废物处理
落下灰
干灰化
本底计数
同位素富集度
离体突变发生
化学诱变剂
前辐照
间歇辐照
慢性辐照
突变体种质库
食品保藏
卫生性
抑制发芽
货架期延长
雄性不育技术
竞争能力
田间释放
养虫工厂
疾病诊断
发情探测
生物利用率
核裂变
辐照率
辐射强度
有害副作用
衰减系数
衰变常数
衰变产物
核乳胶
中子湿度测量仪
荧光
慢化
分辨时间
修复过程
氧效应
存活曲线
农业遥感
微波遥感
合成孔径雷达
辐射计
训练样本
大气窗
光谱信息
光谱测量
波段
红外扫描
图象处理
目视判读
分层
灰度
立体镜
树冠反射
分辨率
植物种类识别
航空相片
假色
数字滤波器
同类群
非监督分类
密度分割
重叠
纹理
图象合成
数据格式
栅格数据
地形图
镶嵌图
土地适宜性
土壤调查
产量模式
植被指数
病虫害监测
农业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咨询服务系统
农业系统模型
数据编码
空间数据
属性数据

原位保存我国地方猪种时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根据群体遗传学原理,为了在整体上保存一个品种的遗传结构稳定,目前我国地方猪种一般采取以下的措施:
(1)划定保种基地,在基地中禁止引进其他品种的种猪,严防群体混杂,这是保种的一项重要措施。
(2)建立保种群,在保种基地中,根据猪种、资金等因素确定保种群的规模,并且要保证有足够的种公猪,以维持一定的性别比例。
(3)各家系等量留种,在每一世代留种时,实行每一公猪后代中选留一头公猪,每一母猪后代中选留相同数量的母猪,并且尽量保持每个世代的群体规模一致。
(4)制定合理的交配制度,在保种群体中实行避免全同胞、半同胞交配的不完全随机交配制度,或采取非近交的公猪轮回配种制度,可以降低群体近交系数增量。也有采用划分亚群,并结合亚群间轮回交配的方式。
(5)适当延长世代间隔,尽可能降低群体近交系数增量。
(6)外界环境条件相对稳定,控制污染源,防止基因突变。
(7)在保种群中一般不进行选择,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实行保种与选育相结合的所谓“动态保种”。
显然,要完全满足这些要求,核心是必须有强大的财力来保证,对于拥有丰富遗传资源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些保种措施在实际的家畜遗传资源保存中是难以付诸实践的,即使对发达国家来说,也难以在实际的家畜遗传资源保存中全面实施。因此,只能是尽量创造条件满足上述要求。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