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怎么看,易经怎么看婚姻

如何读易经

问题一:怎样才能读懂周易? 《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箱,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至到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

《周易》是一部古代经典,是关于人类思想和宇宙本质规律的学问,其原理在得到正确认识后,对未来世界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周易》的作者周文王姬昌在商纣时期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h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周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周易》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随着时代演变,文字含义已多不为世人所理解,《易》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简称《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周易》经部本是筮占书,其文字部分是对相应易卦象征意义的解说和人事吉简吉凶的判定,而传部是对“易”的理解和对《周易》文辞的发挥等内容。
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按照古书记载,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春秋时代,《周易》作为占筮书流行,不断有人对它进行解释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战国时期,便出现了《易传》七种,包括《文言》、......>>

问题二:怎样才能读懂易经 如何读懂《易经》在网上读到一篇有关《易经》的文章,其中概括了《易经》的四大技术,这四大技术是: 1.全息对应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对应的,没有单独存在的道理,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预示着另一件事情也会发生,就像食物链与食物网一样,人、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人改变了,必会影响与其相关联的所有事物,一件事情改变了,必将影响与其相关的所有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全息网络中。 2.五行生克制化论: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到五类元素:既:金木水火土,一物生一物,一物克一物,没有最强者,也没有最弱者。事物在相生相克中才能得到发展,我们人也分为五种人,相生规律是:金水木火土金,相克规律是:金木土水火金,从此可以看出只有相对最强与最弱,没有绝对最强与最弱。 3.阴阳论:万事万物都分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纯阳纯阴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大慈善家也有见不得人的一方面,十恶不赦的罪人也是有良心的,阳久必阴,阴久必阳,阴阳是互相转化的,一个人的成就到达最高峰时必将走向衰弱,一个人失败到极点时,也是成功开始的时候,万事不能做得太绝,太绝对了容易出问题,要穷寇莫追、网开一面。 4.时空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或空间变了,事物也会随着变化,做事情不可冒进,也不可畏缩不前,不仅要逢时,还要逢位。杰克韦尔奇是世界管理大师,让他来管理中国的企业,他也许或成为一个大笨蛋,因为空间变了,你在这个工作岗位不顺心,你可以换一个工作岗位,因为空间变了,人也会变化的,今年你非常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说不定明年你就大展宏图,商场得利,官场得权,情场走桃花运,因为时间变了,人也会随着变化。 赞同之余,思绪顿开,提笔千言,一挥而就。 《易经》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然,现代人对《易经》的了解并不多,很多人仅把它当作是一本占卜之书。也有不少学者从、哲学、、军事、艺术等多个角度去诠释《易经》。但我认为,如果不能真正明了《易经》的本质,仅从应用的角度去理解《易经》,终究还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也许有人不知道,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其基本原理正是来源于《易经》。但是,现代科学并未能实现对《易经》的破译。在现代人眼中,《易经》依然是神秘莫测、晦涩难懂。而《易经》在预测中的应用,更是现代科学难以接受的。那么,《易经》到底是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呢? 据史料记载,《易经》是远古众多圣人根据大自然的发展变化规律经过很长的年代创作并不断修改而成的。其中,经上古圣人某一时期集成为《连山古易》。圣人盘古之后世,因时又作《归象易》。又经过很长年代,圣人观察大自然变化,重修易经,作成《归藏易》传于伏羲。《归象易》偏重于个人修行及人类发展的问题。到周文王时,自然及社会环境又发生变化,文王对易经进行了演绎发展,而名《周易》(“周”意为周朝,圆周,周转回归)。到孔子时,其在《易》的基础上增加了释义(经),被后人合称为《易经》,不过,其所增修偏重于义理(哲学)。 所以,后人对于“易”解释,基本有四种,1、上日下月为易,2、如蜥蜴变化为易;3、化繁就简为易;4、金乌,大日,生命。 对于“经”的释义,也有三个,1、通“径”字,路径;2、经典;3、方法。 综合起来,《易经》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下面,我们以乾卦为例,领略一......>>

问题三:[转载]怎么去读易经 怎么去读懂易经?1、易经为何叫易经? 古代先贤要让万民的生存更容易的学问,所以圣人不是要占有万物,但要利用万物达到各自生存,你是树,给你空间让你向上长,你是鱼给你水让你游,你是鸟给你风让你飞。 这是易经之道。 如果说易经是哲学,讨论道德,那也对,因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辜,所以一个人的成功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有的人在积累生长之德,有的人在积累死亡之怨。看似一样风光无限,却结果大不相同,岳飞的一生,从其母在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而天下闻名,到抗金收地,救万民于水火的义不容辞,到“莫须有”而冤死大狱,那么再看这800年间,秦桧的积累,至此以后,人们取名都不敢带“桧”字,姓秦的后人都一直感觉这个姓是个耻辱。 所以易经讲的是生存之易,积累之易。说到底就是一种活法。 生存本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这样,即使一些家财家贯的人,更是不容易。2、易经主要不是讨论好坏善恶之学 易经不主要讨论善恶,只讨论如何更好的生存,所以易经里面只有吉凶悔吝。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因,会给你带来下一步的结果。 心理学上说的选择的力量,人的一生时时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你如何去做选择,对于一个年青人来说,未经世事,无法判断,所以要去打卦,打到了这卦,易经就说了,你要怎么办?后面都有做事的方式和步骤。 选择的力量,在近代西方才有人研究,慢慢形成了一个心灵学科,很多欧美学者写过类似的书籍,但拿来中国,一看,几千年前,中国的先人早就写完了。 说昨天的选择,决定了今天的现实和能力,今天现实决定了明天的结果。易经64卦都在说这个东西,而且还给了一些规律性的预测。 中国哲学没有善恶,不是一个讨论善恶的学问,一切的大道从不纠缠所谓好坏,恶善,凶吉。 那为何易经还要吉凶悔吝。是什么意思? 所以不要把易经当成是一本讲善恶的道德书,他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生存。3、易经是给谁看的? 我们在易经里面经常看到,君子当如何如何,要利见大人,等这样的句子,易经本质是给一个有志向于万民的君子看的,但可惜,千百年来看易经,用易经的人大多数是小人。 小人看懂这本书其祸也深。 易经里面的大人,所谓大人,相对小人和君子而言。 一切能有利你生长的叫大人,举例圣人好比太阳.每天升升落落。让大地一切都在阳光普照下生长。 所以你如果有w情,你会去喊大人救命。你不会喊圣人,圣人不会救你。比如一个人在很冷的冬天被冻得快死,半夜起来喊太阳快出来救我。太阳会不会出来?太阳一定到第二天鸡鸣过后出来,这个时候怎么办?就要去找一把柴然后生火取暖。 这把柴就是大人。 易经里面有小人,所以孔子常说什么“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 论语里面有的大部分内容其实是在解释《易经》孔子的这些学生,也在学习生存之道,有时候不能理解,就要去问孔子,孔子就解释给他们听。那么这里里的小人和君子是什么意思,就是《论语》里作了一些解释,后代腐儒(打着儒家名义的小人)曲解了孔子的意思。 孔子对易经的理解从此被很多人跟着误读了。 君子是按自然规律做事,从不去强迫别人一定要和自己一样,太阳每天照大地生万物,不会说你听我的,给你一些阳光,你不听我的不按照我的意思给你一片黑暗。不会,这就是君子这道,君子闻见学行易经之道,不会让强求别人,就是“君子周而不比”的意思,你的阳光四处照到,但不要求别人和你一样。 但小人比而不周,什么意思,小人就是要求你一定要听他的,完全按他们的意思去做,但他去没有太多的阳光给你,小人什么都没有。只会索取,就像今天的美国,但上去是个君子,一定要让地球各个国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

问题四:易经的字怎么读 乾(前)坤(昆)震(阵)巽(讯)坎(砍)离(黎)艮(亘)兑(对)。

问题五:易经八卦如何读 你好 易经八卦后天的是乾(qian)坎(kan)艮(gen)震(zheng锭巽(xun)离(li)坤(kun)兑(dui)

问题六:怎样研读易经 相传早在五千年前,由伏羲画八卦,并创六十四卦。伏羲是根据大自然的现象画出八卦。当时伏羲氏发现了不 少宇宙奥秘,但未有文字之记载而失传。至周文王时,被文王揭发了伏羲氏所发现的奥秘,经文王参透八卦奥秘后,发现内里是包罗宇宙奥秘,同时具备人生有关的一切原理、原则。 后文王作易,以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记下宇宙所存在的六十四条大道理,传于后世。 至孔子时,他五十岁才学易,他觉得易经所记载的都是宇宙宏观真理,于是他开始研究易经,用毕生之精力将易经进行批注成为系彖辞,并且创出十翼,然后传于后世。此后由东周、两汉、宋代发展至今,是我国历史上流传最久远之经书,因此被誉为『群经之首』及『中华第一经』相传早在五千年前,由伏羲画八卦,并创六十四卦。伏羲是根据大自然的现象画出八卦。当时伏羲氏发现了不少宇宙奥秘,但未有文字之记载而失传。至周文王时,被文王揭发了伏羲氏所发现的奥秘,经文王参透八卦奥秘后,发现内里是包罗宇宙奥秘,同时具备人生有关的一切原理、原则。 后文王作易,以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记下宇宙所存在的六十四条大道理,传于后世。 至孔子时,他五十岁才学易,他觉得易经所记载的都是宇宙宏观真理,于是他开始研究易经,用毕生之精力将易经进行批注成为系彖辞,并且创出十翼,然后传于后世。此后由东周、两汉、宋代发展至今,是我国历史上流传最久远之经书,因此被誉为『群经之首』及『中华第一经』。…………【更多】 易经预测师: yuceshi/s/yixue/ 易经经专题从易经的起源开始介绍,你可以去看下, xueqimen zhouyipeixun 86yijing langxunzixun pinpaiming 等易学网站,多了解点易经的知识,是没错的。学易经关键是要领悟里边的知识,而不是四记硬背古书。

问题七:读《易经》有什么用处? 测人和断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高招,尽管从古到今,所用的方法众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和易经紧密结合的。海内外很多朋友想跟郑博士学测人和断事,郑博士自然很愿意教授。但是,测人和断事是一门综合功课,换言之,不仅仅需要你的理论功底,同时也需要你的“临床经验”。而这前提是你对易经的领悟如何,是透彻还是一知半解。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郑博士念了十年哲学书,199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其洋洋20万字的博士论文也是从“天人合一”这个重要概念出发来论人的非理性行为学说。 郑博士认为,《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当人们去掉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就还原到最基本的人――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系词》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那么,阴阳是什么?在自然界为天与地,在天象为日和月,在地球为山和水,在人类为男和女。这其实就是“易”了。 即是说,《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最近,媒体爆出,央视新大楼的建筑形状就是阴阳,朋友们可以从网上找来看看,颇具讽刺意义。 如果简单说,一女一男,一阴一阳,就可以组成“易”。易经中的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这八个卦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只是8个不同的模式而已,其实每一个卦都有无穷变化的可能;而8个卦之间相互组合,又变出64个更加复杂的模式。概括起来说,这一切因阴阳的相互作用而变,阴阳乃产生万物万变的根源。 那么,易经的精神是什么呢?朋友们请记住了,很简单就是:变易、不易、简易。 无论阴阳还是八卦,其第一根本精髓所在是“变易”,即变化,也就是奥巴马就这演讲反复主张的“change、change、change”。不过,郑博士赞同一种说法: 世界与人生其实绝不简单、绝不单纯,把人生提炼成维生素C,或者是提炼成氨基酸16,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永远是丰富的、复杂、变化的,只有复杂的体系才能包容一切,而这种复杂又要简单。《易经》非常奇怪,它的64卦恰恰和人的64个DNA遗传因子的排列完全一样。把复杂的世界“提炼”为八卦或64卦之类,这就是“简易”,简化、简单、抽象,便以“模型化”去运用。

问题八:我想读易经有什么准备比较好? 1、你为什么想读《周易》?
如果是想学算命的话,建议到外面随便买一本算命的书,都比直接看《周易》来的强。(ps:如果是抱着算命的心态看这书,那就不要看了。)
如果是真心想学些什么,得到些启发,可以往下看。
2、先读《论语》感觉还有些困难的话推荐看《论语的生活智慧》,接着《孟子》《大学》《中庸》,然后《道德经》《庄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看《说文解字》《尔雅》,像翻字典那样翻来看,版本很多,建议到书店自己挑适合自己的版本,有些版本有繁体原文与简体原文加上翻译,里面还有字的篆体写法,并且可以像查字典一样快速的查到想要找的字,这种应该是比较适合初学者的。
3、都差不多了,略有所感,又有了些生活经验后,可以看《周易》了,如果觉得卦辞爻辞说的稀里糊涂,建议先看《十翼》,虽然不能说容易,但至少连贯抽象比喻的比较少,相对而言是比较好理解的。
到了原文,如果你有勇气完全靠自己读懂,不是读通哦,那么最好具备一定的生物知识,生活常识,外加对古代人类生活有一定的理解(了解当时的风俗),那么读懂应该还是可以的。
鉴于做到这几点比较困难,那最好还是找些译本或他人学习心得来配合着看看,最好不要一家之言,对待每一家都是一碗水端平的,以客观真实的角度来进行学习研究。
――――――――――――――――――――――――――――――――――――
另外,有无背诵的必要,不是算命先生的话,你喜欢背能背那么背背也无妨,不是的话,建立在理解之上,多玩多碰多看,记得多少就多少好了。

问题九:读周易有什么好处啊 读《周易》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拓宽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周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锭认识。例如:万国、自强、嘉会、万生、顺天、承天、德合、厚德、利川、元吉、建国、懿文、懿德、光明这些人的名字就是取自《周易》。
自强不息、九五之尊、群龙无首、虎视眈眈、反目成仇、谦谦君子、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革故鼎新、防微杜渐、天地玄黄、不速之客、枯杨生华这些成语的出处就是《周易》。通过学习《周易》,可以更加深刻理解成语的内涵。
学习《周易》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方式。十八世纪初德国哲学家布莱尼茨受到《周易》的阴阳启发,认为阴爻“--”就是0,阳爻“――”就是1.

问题十:《易经》怎么学? 易经》做为我国群经之首,它的学习一定要讲究方法。应该先学习《易传》,它是孔子和弟子所做,是针对《易经》所做出的解释。读完《易传》打下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易经》会好很多。我认识很多人都是这样学习的,并且效果都不错。
另外,学习《易经》对提高自身修养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都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你能坚持学习,最后回头来看的时候,回觉得收获颇丰!

《易经》入门,怎样读懂这本工具书?

最近写了几篇关于《易经》的介绍,朋友们都很感兴趣,有朋友留言说,都知道《易经》很牛,但真拿起来看了,发现《易经》文字晦涩难懂;结构千奇百怪;专用名词太多,直呼看不懂,现在就来简单介绍下,怎样看懂这本传统经典著作。

《易经》被誉为万经之首,大道之源、文化之本,涵盖了我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总源头。很值得仔细研读,现在就来分享下如何读这本貌似深奥的奇书:

第一步,了解《易经》的内容及其演变

首先第一步,想要读懂《易经》,想要知道它到底讲了什么内容!《易经》主要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

《经》是全书的核心,本质上讲《经》是一部占筮书,分为《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这个结构和其他传统经典不同,所以不好读懂。

《传》则是解释《经》的,更像一部哲学书。《传》共有十篇,分别是:《彖》上下篇、这里《彖》读作(tuàn),是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象》分为上下篇,是对《易经》卦名和爻辞的注释。

《文言》是对乾坤二卦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系辞》也是上下两篇,是对《易经》的整体评释,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和必读之篇。

《说卦》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杂卦》是从卦象中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序卦》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总共十篇《传》,古人统称为“十翼”,表示《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当然《易经》最初的内容是没有这么多的,《易经》里的八卦最早是由远古时期的伏羲演化而来;之前还有两个版本,分别是炎帝神农所创的《连山易》和华夏始祖黄帝所创的《归藏易》。

但这两个版本年代久远,没有传承下来,现在已经看不到了。目前能看到的实际上是周文王所创的《周易》,他根据伏羲八卦,演绎出了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

之后文王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为《周易》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添加了爻辞。春秋时期的孔子,在《周易》后加注整理易传,成为易经的导读资料,形成《传》。

后世经过董仲舒、京房、邵雍等人的传播发扬,《易经》才成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它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所有文化中,是中国文化的总枢纽!

第二步,熟悉《易经》的骨架及其哲理

《易经》的基础骨架源自河图、洛书,这是两幅古代流传下来的神秘图像,被认为是《易经》、阴阳五行乃至中华文明之源,太极、八卦、九星等术都来源于此。

《易经》的内核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它把对立统一的事物称为两仪,即阴阳。古人认为:“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阳两者间存在着相互依靠、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这也是人类最古老的辩证法!

阴阳两仪在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中,演化出四象:少阴、少阳、太阳(老阳)、太阴(老阴)。象是形象、状态、象征和比拟的意思,在《易经》中,卦和爻的状态称为卦象和爻象。

天体的运行状态被称为天象,地面的地形状态被称为地象,春夏秋冬被称为四象,又叫四时,这也贴合了《易经》天人合一的观念!

古人根据自然界的感知,设计出卦象来表达自己对宇宙生成、日月与地球的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的认识,用代表构成天地万物的八种元素,总结为八个卦,后来在卦上加上文字说明,就形成完整的八卦系统。

熟悉了这些基础骨架,才能在后面更容易看懂具体卦象,分析具体演变规律,才能进一步研究《易经》的四大法门:象、数、义、理。

第三步,牢记《易经》的系统及其方法

最后再来看《易经》的核心理论,《易经》64卦,384爻的丰富内涵和人生哲理,它就像一本工具书,遇到问题对号查找,所有人生课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先来看六十四卦的基本单位爻,每卦都由六个爻组成,不同的爻代表不同的寓意,不同的排列顺序代表着事物的不同时期,爻的阴阳变化代表着事物的未来走向。

爻是效仿天地变化的符号,类似于现代文字里的“交”,代表“易”的变化交错,宇宙万物时时都在相互交流、作用,发生关系,产生变化。爻分为阳爻和阴爻两种,我们知道三个爻组成八卦,代表天地之间的八种自然现象。八卦两两组合,就成了有六个爻的六十四卦!

要注意的是,卦爻的顺序是从下往上数的,依次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和上爻。古人以“九”代表阳数,“六”代表阴数,所以又把阳爻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把阴爻称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爻不但分为阳爻和阴爻,古人还将六爻分成三部分,初爻、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六爻为天。天之道表明阴和阳,地之道代表柔和刚,人之道说的是仁和义。这就是每卦之中包含天、地、人的三才理论!

知道了这个系统,再去读《易经》,就简答得多了。前面写过一篇 《易经》里的万物规律,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讲过六爻位的属性规律“初难知、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上易知”。而在每卦中,爻与爻位的关系是判断事物走向,预测吉凶的关键。

阳爻应在阳性的位置上,阴爻应在阴性的位置上,这就叫做“当位”,反之自然就是“失位”,“当位”和“失位”是判断卦爻凶吉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在看每卦的六爻卦时,如果阴爻与阳爻紧邻,且阴爻在阳爻之下,就称此阴爻“承”此阳爻。下面阴爻承接、支撑上面的阳爻,这是有利的。就像一个明君需要众多的良臣的辅佐,需要民众支持一样!

和“承”对应的,如果阴爻与阳爻紧邻,但阳爻在阴爻之下,就叫做阴爻“乘”此阳爻。这是不正当的现象,就像乾天在上、坤地在下的自然规律一样,如果表示天的阳爻在表示地的阴爻之下,便是本末倒置,预示着不顺利,教反常的状况出现!

同样的,当阳爻位于阴爻之上,表示出“承”的关系时,对于阳爻来讲,就是“据”的关系,“据”有占据、压制、居高临下的含义,这就要看测试的对象是谁,所处的位置是怎样的。

而每卦中,相邻两爻在位置上的接近关系称之为“比”。比有对比、比较、亲近的意思,只有类似、有共性的事物才可以比较。在卦象中,只有相邻两爻才可以“比”,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一个阳爻与一个阴爻的“亲比”,肯定要比两个阳爻或两个阴爻的“敌比”要好!

在每卦中,初爻与四爻分别处于内外卦的最下位;二爻与五爻分别处于内外卦的中位;三爻与上爻分别处于内外卦的最上位。它们处在相似的位置上,可以相互理解、照顾、呼应,这种关系称之为“应”。应除了遵循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则,还有“物以稀为贵”的指导意义!

在每卦中,二爻与五爻被视为阴阳两种事物的核心,因为二爻在内卦的中间,是内卦的核心;五爻在外卦的中间,是外卦的核心,五爻的位置被称做君位、至尊之位,如果五爻是阳爻,就是“阳得中”,同样的,如果二爻为阴爻就是“阴得中”,这都是最吉的情况!

总结一下,《易经》的核心内容都在《经部》,包括各卦的卦象、卦名,以及对卦名的解释。首先是每卦的属性和卦象;随后是简单精练的卦辞,对这一卦总体吉凶做出判断;之后是与该卦相应的“彖辞”和“象辞”,后面还有六爻的爻辞,卦辞和爻辞是《易经》的精华,是判断吉凶的主要依据!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中就多次强调,学习《易经》要背会64卦卦序,熟记乾坤二卦的爻辞、彖辞、象辞,熟记《系辞上下传》内容,其实《系辞传》的内容四字成句,韵文美丽,琅琅上口,是很棒的有思想,有灵性,有感情的文字!

怎样才能看懂周易

周易的作者在那个年代,能知道地球自西向东转!还知道月亮被打屁股!那破书看不懂,看不懂!还知道环境决定需求!破烂破烂!只要是人,都是有自私的,从古到今,指鹿为马式的事件与作品太多了,不论真假好坏,只要有能力炒作就能出名。
国学中周易易经是最出名的,其实出不出名并不一定是真理,因为名是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宣传出来让人们知道的东西。
检验奴隶封建时代的周易易经理论是否正确,唯一的办法是用它预测一个国家运势或者个人的人生经历看看,预测准确就是真理,预测不了或者预测不准,那就是洗脑术,你再用上古时代的伏羲八卦去做个预测,看与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能不能吻合,你心里面的真假美猴王分别是谁,就再清楚不过了,有的东西看不懂比看懂要强。

如何看懂周易,周易入门六十四卦学习的经验分享。

《易经》是一本最古老的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不过,现代人听到《易经》,就会想到街边占卜算命的先生(那也只是个别好事者营生的伎俩)。不错,《易经》中确实讲到占卦,但除了占卦之外,《易经》还讲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社会事物变化的不确定性规律。

《易经》有六十四个卦象,这些卦象都是由下而上六条横线所组成的。横线分两种,一条不断的称为“阳爻”(—),另一条断为两半的称为“阴爻”(— —)。

《易经》原文也只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代表六十四卦。每一卦有一句卦辞,说明此卦的占验(如:元亨利贞,利涉大川等);并且,每一爻有一句爻辞,说明此爻的处境发展(如: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等)。因此,原文的《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六十四句卦辞,以及三百八十四句爻辞。

然而,为什么现在市面上买到的《易经》却有厚厚的一本呢?这是因为加上了《易传》部分。有“易更三圣”之说。首先画出基本的八卦是伏羲氏,再将其重叠为六十四卦的是姬昌(后称周文王),他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达七年之久,就在牢中写下卦辞与爻辞(也有学者认为这一部分的编写包括周公参与完善)。到了春秋时代末期的孔子及学生,特别用心研读了《易经》,并为其做了“十翼”(也就是《易传》,解说易经的论文集)。

《易经》有两大系统:一为“义理”,由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体悟做人处事的道理,此时强调的是德行、能力与智慧。另一则为“象数”,要由卦象与数字的搭配,经由特定的运算程序,而得出某一疑难之事的解答。(象数即指占卦而言,可以预测某一抉择的后果。)

学习易经从基础开始,认识基础要素六十四卦卦象,学习六十四卦本卦卦意,不建议一开始就看变卦,本卦都不懂想学变卦,有点不会走就想跑了,然后在研读易传并搭配易经原文, 《易传》由七篇文章构成,其创作时间离经文形成的时间不是很长,它是解释说明经文的最原始,最权威的文字。这七篇文章是:《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中,《彖传》、《象传》、《系辞传》三篇各分上下,加上另外四篇统称“十翼”。

喜欢易经和初学易经的朋友不妨先阅读下面这部作品,相信对你有很大帮助,本作品讲易经六十四卦本卦的图解典藏作品——《周易自测牌》

《周易自测牌》是《易经》六十四卦理论的古典哲学运用牌卡,并配有古代手绘插图,创新地融入中国古代历史典故元素的牌卡。开辟了以游戏方式传播古典文化的先河。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寓教于乐,并兼具娱乐性和学术性,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周易自测牌》六十四卦图解,六十四卦一览表。

1.乾卦 乾为天 困龙得水 2.坤卦 坤为地 饿虎得食
3.屯卦 水雷屯 刘备卖草鞋 4.蒙卦 山水蒙 贼人捂眼
5.需卦 水天需 孔明居隆中 6.讼卦 天水讼 二人争路
7.师卦 地水师 夺得凤凰城 8.比卦 水地比 船得顺风
9.小畜卦 风天小畜 密云不雨 10.履卦 天泽履 如蹈虎尾
11.泰卦 地天泰 麋鹿衔花 12.否卦 天地否 猛虎在笼
13.同人卦 天火同人 二人合戴帽 14.大有卦 火天大有 三星共照
15.谦卦 地山谦 文王访贤 16.豫卦 雷地豫 日出扶桑
17.随卦 泽雷随 明灯引路 18.蛊卦 山风蛊 道遇猛虎
19.临卦 地泽临 骑井辘 20.观卦 风地观 隔河望金
21.噬嗑卦 火雷噬嗑 暗箭伤人 22.贲卦 山火贲 金鸡化凤
23.剥卦 山地剥 日落西山 24.复卦 地雷复 春临大地
25.无妄卦 天雷无妄 白手得鱼 26.大畜卦 山天大畜 花果山称王
27.颐卦 山雷颐 掘地得金 28.大过卦 泽风大过 临阵折枪
29.坎卦 坎为水 过河拆桥 30.离卦 离为火 草船借箭

31.咸卦 泽山咸 弹琴遇知音 32.恒卦 雷风恒 铁杵成针
33.遁卦 天山遁 墙外有虎 34.大壮卦 雷天大壮 虎山行
35.晋卦 火地晋 升梯入室 36.明夷卦 地火明夷 瞎马出征
37.家人卦 风火家人 脚踏两船 38.睽卦 火泽睽 姜太公贩卖猪羊
39.蹇卦 水山蹇 行路难 40.解卦 雷水解 旱苗得雨
41.损卦 山泽损 风吹折伞 42.益卦 风雷益 李渊得敬德
43.夬卦 泽天夬 七擒孟获 44.姤卦 天风姤 君子遇小人
45.萃卦 泽地萃 莲生三戟 46.升卦 地风升 鲤鱼跃龙门
47.困卦 泽水困 上杆抽梯 48.井卦 水风井 秦琼卖锏
49.革卦 泽火革 泽中有火 50.鼎卦 火风鼎 赵彦救母
51.震卦 震为雷 金钟夜鸣 52.艮卦 艮为山 棒杵与瓜
53.渐卦 风山渐 逢蒙习射 54.归妹卦 雷泽归妹 李靖斩子
55.丰卦 雷火丰 猿献果 56.旅卦 火山旅 风筝断线
57.巽卦 巽为风 韩信将兵 58.兑卦 兑为泽 黄连树下弹琴
59.涣卦 风水涣 一马两头 60.节卦 水泽节 张良遇师
61.中孚卦 风泽中孚 二仙一心 62.小过卦 雷山小过 推车掉轮
63.既济卦 水火既济 如意仙人 64.未济卦 火水未济 火焰山

——《周易自测牌》作品工作室

看易经的人都是什么人

一、热爱中华文化;
二、深信《易》中哲理,并对《易》中哲理有所感悟;
三、对西方文化有质疑,希望通过包括《易》在内的各国文化进行探讨,寻求真理;
四、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研究,研究中西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异同;
五、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发现《易》的计算推演模式,与现代计算机的运算模式有很大相通,希望通过《易》的哲理思维,寻求借助计算机运算能力建立对未来事物发展进行推演的数学模型。
六、研讨《易》对中医理论和发展的影响,通过研究《易》提高自己中医水平。
七、通过研究《易》对各种占卜、算命玄学等进行研究;
八、考古专家,对考古文物进行研究,不可避免要精通《易》,才能对中华古文化进行考证。
九、随着量子技术发展,很多人希望通过《易》寻求量子技术的突破思路。都是有一定社会阅历,或者喜欢易学的人群,对易学有一定的天赋的人大多八字枭神比较旺。

看易经的人都是什么人

一、热爱中华文化;
二、深信《易》中哲理,并对《易》中哲理有所感悟;
三、对西方文化有质疑,希望通过包括《易》在内的各国文化进行探讨,寻求真理;
四、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研究,研究中西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异同;
五、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发现《易》的计算推演模式,与现代计算机的运算模式有很大相通,希望通过《易》的哲理思维,寻求借助计算机运算能力建立对未来事物发展进行推演的数学模型。
六、研讨《易》对中医理论和发展的影响,通过研究《易》提高自己中医水平。
七、通过研究《易》对各种占卜、算命玄学等进行研究;
八、考古专家,对考古文物进行研究,不可避免要精通《易》,才能对中华古文化进行考证。
九、随着量子技术发展,很多人希望通过《易》寻求量子技术的突破思路。经常在外出差,有次在高铁上遇到一大爷同坐,大爷看我读《易经》相关的书籍,谈起了关于易经、算命这档事,大爷说年轻时他也喜欢奇奇怪怪的事物,后来家里人把大爷收集的算命、占卜书都给烧了,说一般人不要学易经,不是什么人都能看易经的,因为研究易经的人很倒霉,从此大爷就不再敢沾这些跟预测相关的事儿了。本来我以为只是大爷这么认为,在群里聊天时,很多年轻人也听过者说法,今天咱就细究下到底看易经的都是什么人,看易经会不会很倒霉。
一般人不要学易经
咱先从古代说起,看看古代人是怎么对待《易经》的。自伏羲画卦成《易》后,历经多代至周朝完善,春秋孔子作传,所以现代的《易经》指《周易》+《易传》+《河图、洛书》。秦时焚书坑儒留存农、医、易,其中“易”指的便是《易经》及相关的书籍。
到了汉唐时期,根据《易经》延展出来的算命、占卜术已经很多了,至唐朝,算命占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宋朝时,《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此后,《易经》在历朝历代(除了当代)都是文人士子必读的书籍,甚至科考时经常会有关于“易”的题目,在古代可以说《易经》是庙堂之士(古代公务员)必学之科目。
易经
可以想象下,古代娱乐项目不多,红楼(青楼)、文会(古代party)同僚之间互相切磋学问(装X),您要是不懂《易经》,人家都不带你玩,这要是搁现代,合个影发朋友圈都把你给裁去。
说这么多,意思就是说,人家古代那些大咖都是学《易经》的,至于“一般人不要学易经”这个说法嘛,也是有的,具体有两个原因:
1、《易经》和算命有区别又有共同的地方,人们容易混淆,误把《易经》当做算命。算命是门术数,这个术数的理论是从《易经》里来的,但算命不能完全代表《易经》。算命有“五弊三缺”之说(五弊:鳏、寡、孤、独、残;三缺:财、福、禄),老百姓分不清楚,认为学《易经》就是算命,所以才有这个说法。
2、近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自己书中曾讲,大家尽量不要读《易经》和《佛经》,原因是这两门学问实在太深了,学着学着就入迷了,入进去就出不了,这很影响生活。咱老百姓都需要养家糊口,如果去钻研学问,那必然会影响生活的。所以南怀瑾老先生的意思是《易经》可以读一读,但不要痴迷于此,这门学问不是读几遍就能学会的,越学越觉得博大精深,如果不是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可以靠研究吃饭啊)就不要过于沉迷。
“一般人不要学易经”这个说法就是这么来的,大家不必把《易经》当做太过神秘的事物,觉得里面有些神秘现象,所以不能学什么的;看事情要客观,做学问要严谨,讲话也要有理有据,不可人云亦云。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