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的基本原则,占卜的历史起源

算卦的原则仪式

在古代,尤其是春秋时代,一个国家凡是大一点的事情都会占卜决疑,这个工作是由专门的人负责的。占卜者会专门用一个安静的房间,并且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即筮仪),比如沐浴、焚香和一些祷告之类。

占卦三原则

一说到算卦,我想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路边摊上的算命先生,一张小板凳,一块布,再穿上一身中山装,戴个墨镜,好一副惹人注目的装扮,有模有样的,这样的摊摊上不乏高手,但是更多的还是招摇撞骗的,打着算命的旗号,搞走。其实也挺能理解他们的,因为大多数来算命的人,都是生活不如意,或者遇到困惑的人,即便是在算卦上没有多大的建树,但是这一翻开导,也是颇丰心神的,收点卦金也算正常。也确实如此,起卦其实并不能,但是解卦却不那么容易,这不仅要看解卦人的灵性,还要看解卦人的思维逻辑能力,也确实耗费心神。
对于起卦来说,虽然不难,但却是另一个耗费精神的点,因为用大衍起卦,起卦过程较长,同时对起卦者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要求他们全程心静,这样起出来的卦才具有灵性,不经过一定的学习和锻炼,整个过程全神贯注的,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起的话不准的原因之一了。不过很简单,在心不静的时候不要起卦,在好奇心不够足的时候不要起卦,不然准确率相对会有所下降。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点,就是子不占卜,这是因为子时或者子日,又是一轮新的开始,很多人容易把时间混淆,以至于解卦不准。
在占卜的时候,我们还有几个原则要记住,不成不占,不义不占,不疑不占。为什么会有这几个原则呢?这是因为我们占卜是心中有了疑惑无法理解,只有请教先灵,泛指祖先之灵,祖先哪有不关照自己的子孙后代的呢,所以必须诚心。那何为不义不占呢?也就是说你提的问题必须合乎正当性。明知道是错的还去占卜,不就是徒劳无功的吗?别人的私事你问了,这符合道义吗?
那何为不疑不占呢?一个人不努力,你明知道事业什么的本来就不会有起色,难道不是多此一举吗?其实真正的疑问有很多,有的我们用脑袋都能想到的,根本没有必要去占卜,想不到的看不透的,实在是好奇的,比如我们的时运,我们的健康等等还是可以占的。但是我们在占卜的一定要明确自己的问题,比如昨天一个粉丝用他之前占的问我,让我解一下,他问的是一高中生能否考上大学,得震卦,变豫卦,初九爻动。我说能上,但是这名高中生内心很煎熬,困难不小。后来他给我说,确实考上了,不过是专科,他想问的是为什么会这样。我说的是,我们占卦,除了三原则以外,我们还要明确我们所占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这样问,这名高中生能否考上二本,或者一本,或者专科。我们明确问题以后,再来起卦,再来解卦,这样才能找到我们想知道的答案,不明不白的问题,得到的当然会是含糊的答复的。
说完了占卜前的一些原则,那么现在我们就要说说占卜后的小知识了,解卦。解卦怎么解,这是很多人遇到的问题,起卦的方法很多,解卦的方法也很多,但是我今天主要说的还是大衍筮法的解卦方法。这里面都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反正大家都是这么用,你叫我解释,估计这会儿也是有点困难的。
针对所占之事,本卦代表当前的处境,之卦(也叫变卦),代表未来的趋势。这要配合心中的疑惑,首先看卦象,再详细参考两卦卦辞的含义,再看爻辞,相互结合,以求得到启发。那么就牵扯出爻的问题,这是重点,用笔圈起来,如果六爻都不动,那么参考本卦卦辞。有一个爻动,参考本卦变爻的爻辞。有两个变爻,参考本卦两个变爻的爻辞,但是记住以上爻为主。三个爻动的,参考本卦及之卦的卦辞,但是还是以本卦为主。四个爻动的,参考变卦中两个不变的爻辞,以下爻为主。五个爻动的,参考变卦中不变之爻的爻辞。六个爻全动的,参考变卦卦辞。
看完这些小诀窍是不是觉得解卦很简单?其实说来简单也简单,不简单也不简单,这除了个人的经验以外,还要看个人的发散性思维如何,以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卦象,卦辞,爻辞以外,我们还要看看,这个卦是由那两个卦组成,哪个在上,哪个在下?然后发挥大脑的想象力来解,解得多了,也就有经验了,解起来也就更准了。

算命先生是如何在不认识你的情况下知道你家有多少人的?

中国从古代开始占卜祈福文化就非常盛行,从秦朝初建以来直至明清时期,历朝历代在朝廷中都设有专门的官署,主要职责是来观察天文地理,推演历法节气,祭祀祈福等。从秦、汉、南北朝的太常所,隋朝的秘书省,唐朝的太史局,后改为司天台,五代、宋朝的司天监,到明清时期这个名称被沿用,并分设为司天监、钦天监,隶属钦天监。

“乃命监者引出中庭,仰观天象”可见钦天监的地位非常重要。由于古代帝王的重视,慢慢的占卜文化的影响扩散到中国民间,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深远,被称为中国玄学。在中国玄学慢慢被大家熟知,其中占卜文化最易被世人接受,慢慢衍生出了很多职业,有人专门做起了帮人卜算吉凶的占卜师、现代又称算命先生。



一、占卜文化

中国玄学也称中国占卜学,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太极、八卦,以及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相生相克等,开始并不是为了占卜而产生的,当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哲学观。而后来演变成为了用来预测,判定吉凶未来的。直到近现代一直有专家潜心研究这些古老文化,从中推测出许多科学知识,其中包含大学问。而占卜学的基础是“易经”和“术数”,“易经”是用太极八卦为基础来运算的,“术数”则是用天干地支为基础运算的。占卜术来源于“易经”和“术数”,运用了两个学派的运算基础,衍生出了如六爻、奇门遁甲、风水正位等。



二、占卜师

占卜师,在中国古时被叫做术士。通常是为人卜卦,帮助别人趋吉避凶。中国出名的术士也称方士有很多,例如:张天师、姜子牙、诸葛亮、鬼谷子等,他们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也都足智多谋,能卜吉凶,但在小说中被形容能够呼风唤雨,借来东风,就有些夸大了。根据史料记载古代的文学家、教育家大多都精通占卜术,而想要精通占卜术,就需要本人的深入研习“易经”和“术数”、还要有丰富经验和生活阅历。这样才能在繁多的占卜师中被大家熟知,变成那个时代的宗师,成为“大家”。



由于从古代开始占卜师在中国的地位就很特殊,而且受占卜文化的影响,在人民群众中占卜行业是有群众基础的,所以从事占卜行业的人很多,这就造成了“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情况。有些人投机取巧,不去研习“易经”和“术数”,专门学习骗人的技巧,能言善辩,通过话术,“套话”被骗者,这就是为啥算命先生不认识你,却知道你家有几口人?原理简单难以置信,他们只是在占卜者透漏的话头里找出线索,揣测占卜者的心理,用透漏的信息,简单的判断出占卜者的基本情况,他们不是在为人们解惑,而是为了骗取钱财,满足私利。正是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占卜学被部分人误解。



三、占卜原则

占卜师的忌讳也有很多,每个占卜师都有自己的原则,古代文献记载,占卜时的规则为:意不诚不占、心不正不占、理不疑不占、事不法不占。古代就有占卜前,斋戒沐浴的习惯,以示诚意。讲究心正意诚,但凡需要占卜的时候需要先尽人力,人不能胜任的时候,再去占卜,以求答案。而违背世间理法的人也不能占卜,占卜了也逃脱不了既定的惩罚。



那占卜到底准确率高吗?曾经有专家说占卜的准确率是“无限接近”的。因为万事万物都没有百分百完美的可能。占卜师也是一样,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的学习和增强阅历经验,让自己的占卜术准确率接近完美。中国占卜术还是有很大的可信度的,自古以来发生的占卜大事中就能看出,在这些大事件中占卜得出的结论基本是正确的。



结语

在生活中我们不要让算命先生的话来左右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不提倡大家去盲目相信卜算,但是如果你已经去算过了,那么如果结果好,你就当做对生活的鼓励,继续努力。如果结果不好,那也不要在意,因为他很可能只是根据你的状态,揣测你的顾虑,从而得出这样的结果。坚定自己的内心,好好把握生活,慢慢重拾信心,你会发现生活只会越变越好。

如何才能断卦准确率提高1倍?

三要,为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邵康节先生所提。所谓三要就是指耳、目,心三个器官,也可以理解为耳之聪、目之明、心之思的特有功能。耳朵和眼睛是人们最主要的接受外部信息的器官,在实际易经占卜中,绝大多数信息是通过听和看得来的。

耳可以帮助我们听到外界的各种声音,判断声音的方向和类型,根据声音的方向和类型就可以进行易经占卜断卦了。

目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外界发生的各种事情,人获取的大多数信息都是来自眼晴。

心可以帮助我们仔细判断各种外应所带来的信息,性命理气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邵康节先生提出易经占卜三要之理,就是要告诉人们在起卦断卦进行易经占卜时要注意对各种外应的综合应用。要根据外应推断事情的发展,就好像大夫利用病人的现状推测病情的发展趋势。

耳要就是仔细听声音,这好比大夫在行医时采取的“闻”法,不过在这里不但要听人的声息,而且要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

目要就相当于四诊中的“望”,不但要观察来人的面色、眼色,而且更重要的是仔细观察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以给事情的未来发展作出“诊断”。

心要就是用思想把耳朵和眼睛收集来的资料进行综合处理。思想可以分析出哪些外应是有效的,以及它们提供的信息反映了事情的什么发展方向。

三要方法其实很简单,关键还在于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处理。活学活用是易经占卜的基本原则。

占卜师是干什么的?

预测未来的

占卜是什么意思。

占卜就是算卦喽 没啥事就别算 会影响运气的 实在有事 迫不得已 的话 自己百度六爻 然后摇卦 发出来让人帮你解卦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