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占星,魏国天文学家占星学家

什么是占星术与天文学?

在某所大学的天文学办公室门口贴着一段有趣的话:如果你用占星家一词来称呼天文学家的话,那你可能就只是简单的瞧星星的人。这是一则提示,它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在当今时代,天文学与占星术处于根本对立的位置,它们绝不相同。天文学存在于博物馆或科学展馆之内,而占星术与戏剧和表演差不多,只是算命那一套东西中的一种方式而已。更多的时候,它只是自称可以预言未来的算命之人向你夸口的把戏而已。
天文学是一门系统描述自然界现象的科学,它的所有预言都可以被科学所检验。与之相比,占星术是一门掺杂迷信的伪科学,是众多信念的一种聚合,它们貌似科学的解释天体运动,实际上这不过是在天体运动基础上伪装出来的科学而已。所以,如果你面对一位科学家,尤其是天文学家,却将天文学与占星术混为一谈,毫无疑问,他肯定会非常恼火。
今天,占星术在科学界根本就没有任何影响力,而占星家们所能做的也不过就是用自己的经验告诉人们如何找到梦中情人或是找到金饭碗,虽然这些话的真实性相当令人怀疑。所以,当有人在1988年披露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夫人南希总是向占星家寻求建议和帮助时,难怪美国民众会对此大为嘲讽。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位第一夫人太容易上当受骗,简直愚昧不已。
不过历史上两者的关系并非一直如此。其实,人们只是几百年前才开始在天文学与占星术之间划出泾渭分明的界限。在此之前,占星家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扮演着祭祀一类的职务,不仅有权向帝王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土地建设,甚至还能决定开战与否。可以想见,古人对世界的看法与现代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试想一下玛雅时代的帝王生活。
这位皇帝勤于政事,治国有方,他的帝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但是一场突如其来大旱影响了这个国家。庄稼干涸枯萎,猎物四散奔逃,开始有人因缺乏食物而饿死。顷刻间,帝国的秩序开始分崩离析。这位皇帝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作为一位贤君,他热爱他的臣民,他的臣民也爱戴他,信任他。他英勇善战,所有的敌人都惧怕他的威严。可是现在,他的帝国正在衰落。此时,他唯一所能想到的就是自己一定是做了什么错事,激怒了上天,从而受到了神明的惩罚。一定是上天在他的灵魂深处看到了某些罪恶的东西,所以才没有降下雨水滋润土地。
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人的话,他也许会仰望上苍,寻找神的身影,祈求神给予他一些启示。但是他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位君主。他所要做的是召集宫廷占星家,或是大祭司,或是寻求任何一位研究天象的人的帮助,以便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如何才能恢复他从前的统治。在对天空中的星星做了一番细致的观察并对其代表的意义进行一番解读之后,这些人可能会对糟糕的现状给出一些答案。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雨水重新撒向土地,一切都会恢复生机,他的帝国又重新繁荣起来,这也保住了他的至高权力。
这位皇帝无疑对这番经历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他会为自己冒犯了上苍而愧疚自责,又为他的占星家们能预测行星的位置,然后告诉他如何取悦天神而感到满意。为了保证他今后不会再犯无知的错误,他会赐予占星家极高的地位。他开始向他们寻求帮助,请他们依据行星的位置来建议何时打仗或是何时种地。逐渐地,占星家成了他最重要的顾问,甚至对下一任继承人而言也是如此。
在这位皇帝看来,如果天上真的有天神,那么能研究无尽苍穹中的种种现象的人太重要了,只有他们能让皇帝明白天神的意志。在皇帝看来,占星家给出的建议既是工具又是武器,有利于他稳固统治,所以他不可能愚蠢地对这一类人视而不见。毕竟对于古人来讲,天象与权力的联系无比紧密,懂得天象不仅可以使皇帝保住自己的权力,甚至可以决定他究竟能不能活过今年。
同玛雅人相比,我们今天研究天空只是为了要了解更多有关宇宙的知识,这些研究与哪位领导人上台或是何时开始播种等事毫无关系。今天的天文学不会为大众带来任何立竿见影的利益及好处,因为行星的运动与战争中的谁输谁赢毫不相干,也不能决定人是否能填饱肚子,或是选谁当总统能让我们对宇宙了解得更多。
但是科学毕竟是科学,它在帮人类揭开宇宙的种种谜团的同时,还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益,这些收益恐怕是古人们难以想象到的。比如利用哈勃望远镜观测外太阳系空间的结果就是让我们发明了数码相机。虽然我们知道任何一颗星星都不可能按照人的意志去运动,但至少了解那些天体的运动会让人类免于彗星撞地球一样的灾难。在古代,研究行星运动的占星术不过是帝王维持其统治的工具,能让他们治国有方并且不断扩大帝国的疆域。不过那些占星家们自己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同时也在告知天下季节的更替以及如何应对自然界的风云变化。
也许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行星的运动与其他星星有所不同,但历史学家们从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及古希腊人的记载中发现,至少当时的人们的确已经知道行星与众不同。行星在人们的生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将它们作为天神来崇拜还是当做某种吉凶祸福的征兆来猜测,所以如何能确定行星位置也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全世界的每种文化对宇宙都有自己解释,并对其深信不疑,一般而言,古代民众对那些能够解释行星运动的人都会顶礼膜拜。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也是占星家?

天文学家们观测恒星、行星,并计算行星运行周期,绘制星图星表,记录日食、彗星、流星等异常天文现象,制定和改进历法,也根据观测到的星象云气寻查吉凶的预兆。他们在当时已把天球上黄赤道带附近的恒星分为28个组(二十八宿),这是一个重要的观测、描述和记录天象的参考系。他们的这些工作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奠定了基础。由于当时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占星,所以他们既是天文学家,也是占星家。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天文家,各有哪些?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位天文学家是:张衡,祖冲之,石申,郭守敬。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人 ,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汉族,顺德府邢台县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

石申,生卒年待考。一名石申夫或石申甫,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开封人,是名字在月球背面的环形山被命名的中国人之一。

中国十大天文学家

中国十大天文学家
一、石申
石申,生卒年待考。一名石申夫或石申甫,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开封人。是名字在月球背面的环形山被命名的中国人之一。著有《天文》八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浑天图》等。《甘石星经》在中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张衡得到很多荣誉,被一些学者认为是通才。一些现代学者将他的工作和托勒密(86年—161年)相提并论。1802号小行星以张衡的名字命名。

我国古代有四位天文学家,他们是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不止四位,有甘德、石申、落下闳、贾逵、张衡、祖冲之、刘洪、何承天等。

1、甘德

甘德,战国 时楚国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先秦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是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编制者和木卫三的最早发现者。

他著有《天文星占》8卷、《岁星经》等。后人把他与石申各自写出的天文学著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这些著作的内容多已失传,仅有部分文字为《唐开元占经》等典籍引录,从中可以窥知甘德在恒星区划命名、行星观测与研究等方面有所贡献。

甘德还以占星家闻名,是在当时和对后世都产生重大影响的甘氏占星流派的创始人,他的天文学贡献同其占星活动是相辅相成的。

2、石申

石申,生卒年待考。又名石申父、石申夫或石申甫,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开封人,是以其姓名命名月球背面的环形山的中国人之一。

著有《天文》八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浑天图》等。《天文》八卷与甘德的《星占》八卷,合称《甘石星经》,《甘石星经》在中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3、落下闳

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字长公,西汉时期天文学家,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他创制《太初历》,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历法结构;提出浑天说,创新中国古代“宇宙起源”学说;发明“通其率”,影响中国天文数学2000年。

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天文学家,经同乡谯隆推荐,落下闳由故乡到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他和邓平、唐都等合作创制的历法,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

4、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

《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5、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

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文学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落下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祖冲之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天文家,各有哪些?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位天文学家是:张衡,祖冲之,石申,郭守敬。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人 ,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汉族,顺德府邢台县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

石申,生卒年待考。一名石申夫或石申甫,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开封人,是名字在月球背面的环形山被命名的中国人之一。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