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起名字,找人起名字一般多少钱

明朝皇帝太子的名字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位皇帝的名字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每个人的名字都大有讲究,今天夜读史书就来和大家聊聊明朝皇帝取名的那些事。

古时候的世家大族在给子孙取名的时候往往要讲究字辈。在繁衍了许多代后,同个宗族彼此不相识的人还可以通过字辈来确定各自的长幼关系。比如孔子第七十六世孙、衍圣公孔令贻是“令”字辈。同样身为孔子第七十六世孙的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也是“令”字辈。两人年龄相差了100多岁,但若按辈分排行则是同辈关系。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的家庭成分是贫农,祖上几代人连饭都吃不饱,大字更是不识一个,这样的家庭自然不可能去琢磨字辈排行。事实上,朱元璋家的前几代人名字都是日历,他爷爷生于初一,因此取名朱初一。他爸爸生于五月初四,因此取名朱五四。他自己生于八月初八,因此原名朱重八。古代大部分穷人家庭给子女取名差不多都是这样信手拈来,毕竟对连饭都吃不饱的穷人来说,名字只是个记号,哪来那么多套路。

朱元璋建立明朝当上皇帝后,他们老朱家就成了天字第一号的家族。因此朱元璋给自己的子孙取名自然不可能还像祖辈那样从日历上挑选了。经过一番深入刻苦的研究,朱元璋给自己家族后辈“研发”出了一套水平很高的字辈,堪称中国家族字辈排行的典范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每个人的名字都带有“木”,比如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朱元璋并未将字辈排行应用到儿子们身上,因为这些皇子源出一脉,老爹都是朱元璋。但从孙辈开始,各支朱家子孙就有了自己一脉的字辈。

朱元璋给子侄们每人一首五言绝句作为各自一脉的字辈排行。比如长子朱标世系的字辈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朱标儿子就是“允”字辈,如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吴悼王朱允熥、衡愍王朱允熞。四子朱棣世系的字辈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朱棣的儿子就是“高”字辈,如朱高炽、朱高煦,朱棣的孙子是“瞻”字辈,如朱瞻基、朱瞻墉,朱棣的重孙是“祁”字辈,如朱祁镇、朱祁钰。

如果仅仅是以五言绝句作为字辈倒是没什么了不起的,与其他家族的字辈体系也差不多。明朝宗室字辈最牛的地方在于每一辈人第三个字都是按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顺序排列的。比如第二代朱标、朱棣的名字都是五行属木,第三代朱允炆、朱高炽、朱高煦都是五行属火,第四代朱瞻基、朱瞻墉都是五行属土,第五代朱祁镇、朱祁钰都是五行属金,如此周而复始。

因此依据明朝宗室的字辈排行很容易就能看出谁是朱元璋的子孙,以及各自在家族中的辈分大小。明朝灭亡后,朱明皇族遭起义军和满清的大肆屠戮,但仍有不少朱元璋的子孙躲过一劫幸存下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后来随着天下太平,这些人又恢复了原本的姓氏和家族字辈排行。如今仍有不少朱元璋的子孙活跃在社会各行各业,其中不乏家喻户晓,深受每个人尊敬的大人物。

明朝取名和元素周期表有何关系,皇子的名字都是怎么取的?

元素周期表是与化学相关的学科里面会用到的一种基础知识,就如同语文里的文字,数学中的各种数字和符号,英语里的英文字母一样。而且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总结出来的。但是有不少人发现,明朝时期的皇子们,他们的名字里面的字,居然和元素周期表里的各种元素高度吻合,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两者之间难道有什么关联吗?



1.明朝皇子的名字

在封建时代,皇族成员的命名虽然很讲究、很典雅,但是也和大部分中国普通人遵循的基本规则一样:姓氏+辈分+单名。

对于大明王朝来讲,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但是喜欢臭显摆、立规矩,他给后代起名制定了一套法则,简单说就是:

1给每支皇族一套辈份表,20个字,比如燕王这一支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里面有很多咱熟悉的,比如正德皇帝朱厚照、万历皇帝朱翊钧、崇祯皇帝朱由检等等。老朱有20多个儿子,每个儿子都20个字,还不重样,真够他(或者大臣们)想的。

2每个皇子皇孙的单名都要与金木水火土有关,而且要按照五行相生来排序,比如嘉靖皇帝叫朱厚熜,五行为火(熜是火字旁),他的儿子的名字就得和土有关(火生土),也就是隆庆皇帝朱载垕;隆庆的儿子呢,土生金,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了。

朱元璋老先生的初衷是很好的,可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朱家后代的繁殖能力,子孙后代每一代人口都会呈几何增长,一开始还能用通用常见的字,可是很快,悲剧了,朱家子孙发现字都不够用了。

怎么办?只能翻找各种古籍,什么生僻字、异体字、通假字都搜罗了个遍,还不行,就只有造字了。这之后,就有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如镭、钠、镁、钴、铈、烷、烯等等。



永和王——朱慎镭;封丘王——朱同铬;

鲁阳王——朱同铌;瑞金王——朱在钠;

宣宁王——朱成钴;怀仁王——朱成钯;

沅陵王——朱恩铈;钾庆王——朱帅锌;

韩 王——朱徵钋;稷山王——朱效钛;

新野王——朱弥镉;楚 王——朱孟烷……



2.和元素周期表什么关系

直到1896年,徐寿将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引进了中国,当时并没有能对应的汉字,怎么把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译成中文呢?

为了能翻译好这些元素,达到形声兼备,这个老哥花大力气翻看了各种古籍寻找灵感。一不小就找到了明朝皇族的家谱,这可不得了!这不再合适不过了吗?金属旁、火字旁等等再加上个音译的汉字呗!比如Na(Natrium),就可以用瑞金王朱在钠的名字。于是,徐寿就用明朝家谱命名了今天的化学元素中文名称。

只能说朱元璋老兄及其子孙发明和创造了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汉字在前,后人借鉴和抄袭了他们的名字在后,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这种巧合。

世界太奇妙,龙子龙孙们的名字居然给科学帮了个大忙,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重八老兄了,此老兄真是中国的门捷列夫!堪称“元素周期表之父”!。

孩子们学化学的时候,起码得稍稍对朱元璋老先生表示一下感谢,否则,他们很可能不是背诵氢锂钠钾等等,而是要背Hydrogeium,Lithium,Natrium,Kalium。



3.徐寿

最后再来科普一下清末化学先驱徐寿先生。徐寿出生在江苏无锡,19世纪60年代因精通技术,开始在安庆内军械所为洋务派造船,设计和制造了中国第一艘完全自制的蒸汽船“黄鹄号”。1868年,江南制造局设立翻译馆,他又去做翻译,一生翻译了13部科学著作。当时翻译和现在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都是有外国人口述,然后中国人整理成书,比现在翻译难度大多了。《化学鉴原》等中国最早的化学著作就是这么产生的。这部书是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进行口译。

徐寿先生还发表过一篇关于声学的论文《考证律吕说》,由傅兰雅翻译成英文发表在1881年3月的《Nature》上。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Nature》发表论文!这篇论文通过实验推翻了著名物理学家约翰·丁铎尔在《声学》中的定论,纠正了伯努利定律,被编辑赞美为“来自中国的声音”。

徐寿先生在翻译化学元素的时候自己做了一个标准,当然有人也对这种标准有意见,可是又拿不出更好的方案,所以沿用至今,不过我觉得蛮好~

明朝宗室起名的流程到底是怎样的?是钦赐的吗?

明朝宗室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除靖江王一脉外,其余宗室始祖皆是明太祖朱元璋。老朱同志对于子嗣那是无比的关爱,后世子孙该封什么爵位,享受什么待遇,在他身前都在《皇明祖训》中写得清清楚楚,后代帝王只要照做就行。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其生也请名,其长也请婚,禄之终身,丧葬予费,亲亲之谊笃矣。—《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明代亲王冕服

一场因“请名”而产生的矛盾

朱棣靖难之后,各地藩王的军政大权被同时削弱,只需管理好本府宗室,朝廷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如果以公司来比拟,皇帝就是集团,各地亲王相当于各大区总经理,郡王就是各路总监。从镇国将军开始到奉国中尉,就是公司中下层的员工。和现代公司管理模式一样,宗室之间也是逐级管理,不能越级上诉。

因此请名的流程就是各府亲王汇总本府已到适合年龄的宗室人员数量,向朝廷上奏。朝廷在根据各府对应的字辈和五行之后确定名字,在某个时间由皇帝亲自赐名。

演员张艺兴饰演的明英宗朱祁镇

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广西靖江王府还发生了一起因为“请名”而起的纠纷。首封靖江王朱守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孙,他的祖父是老朱的大哥朱重四。因此靖江王虽然是郡王,但上面并没有亲王管辖,靖江王就是该支宗室的老大。

时任靖江王朱佐敬,是朱守谦的孙子,和当朝皇帝英宗朱祁镇辈分相同。朱佐敬父亲朱赞仪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即朱佐敬,次子叫朱佐敏。按照《皇明祖训》郡王的其他儿子应该封镇国将军,但是由于靖江王并非正枝郡王,因此靖江王其他儿子只封辅国将军。朱赞仪死后,朱佐敬在永乐九年袭封靖江王。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朱佐敏却在永乐十六年只被封为奉国将军。

郡王岁禄二千石,奉国将军只有六百石。朱佐敏气炸了,明明是兄弟,为何待遇差那么远。他怀疑是哥哥暗中使坏,兄弟二人就此关系破裂。每逢正旦、冬至等需要陪同靖江王一同行礼的场合,朱佐敏一概拒绝参加。作为报复,朱佐敬也迟迟不给朱佐敏两个儿子请名。要知道明代宗室先有名字上了玉牒,才能享受后面的待遇。虽然朱佐敬只能封为镇国中尉,享受四百石的岁禄,但少和没有那是两回事。最后逼得朱佐敏走投无路,只能扬言进京告御状。这一场口水官司一打又是四年,直到正统十年才尘埃落定。

(正统十年九月)壬午,书谕靖江王佐敬曰:曩因王奏奉国将军佐敏违礼犯分等情,已敕佐敏具实回话。今得彼奏云因请授二子名分,亲欲启王。王怀旧嫌,不容入见,亦不为奏达。又同各将军率二子赴府谢过,王复不纳,止令纪善宣旨谕责。彼情不能通,故欲来京陈述,别无他情。观彼乃固僻不通之人,因王拒绝之甚,衷情不平。欲求开释,余皆服过。已敕令回府,改过自新,务尽逊悌之礼。……佐敏所请儿子名分,今名其长曰相穆、次曰相积,俱封镇国中尉。冠服、禄米,悉命该部施行。……—《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三》

广西桂林靖江王府

结语:从上文可知,宗室成员的请名权力,是掌握在各府亲王和郡王手上。因此到了明末的时候由于宗室人口庞大,各地财政无力支付,朝廷想了个损招就是不给低级宗室赐名。这样这帮龙子龙孙由于得不到名字,不能享受待遇,甚至有人因此饿死,有人作奸犯科只求关入高墙混口饭吃。此外即使是庶人,他们的名字也是要按照相关流程,由皇帝亲自赐名。

(成化十九年十二月)甲申,赐秦府已故庶人志堣孙名曰诚泃。—《明宪宗实录卷二百四十七》

明朝老百姓怎么起名字?

按族谱起名字啊,
每一个稳定传承的家族都严格按辈分排名的族谱起名字。
女孩子是没资格上族谱的,所以起名字可能要乱一点,男子的话都是定好了的。
比如明朝皇帝的名字都是五行的偏旁。

明朝老百姓怎么起名字?

按族谱起名字啊,
每一个稳定传承的家族都严格按辈分排名的族谱起名字。
女孩子是没资格上族谱的,所以起名字可能要乱一点,男子的话都是定好了的。
比如明朝皇帝的名字都是五行的偏旁。

明朝名字的由来?

当然是真的,只要你有百万财产,你嫁谁也是旺夫啊!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