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卦象的含义,八卦卦象详解
八卦是哪八个卦 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代表意思属性太多了,各方面分类,方位,五行,人物,颜色,事物,等等,有形的,无形的,近者取身,远者取物,八卦包罗万象,运用的时候就看怎样取舍了。
八卦中的各卦象都是什么(如
你为什么不去看看易经呢
有先天卦和后天卦哦
乾宫八卦:(俱属金)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坎宫八卦:(俱属水)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宫八卦:(属土)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宫八卦:(属木)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宫八卦:(属木)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
离宫八卦:(属火)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坤官八卦:(属土)
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兑宫八卦:(属金)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地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八卦分为哪八个卦象,各代表什么??
八卦,就是自然界八种事物符号:自然界,就是由,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种物象构成,八种物象用八个卦作为符号来表示。所以说八卦就是自然界八种事物。卦象所对应的事物如下:天有乾卦,地用坤卦,水用坎卦,火用离卦,风用巽卦。雷用震卦,山用艮卦,泽用兑卦。
八卦是指哪八种卦象,分别代表什么事物?
八卦乃先人所创,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分别代指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八种自然界之物
求采纳
六十四卦的象意是什么呢?
卦六十四卦象意 乾宫八卦象意乾为天:天外有天。万里无云的天,九重天。泽天决:天上云层之上看不到的水气,或称为天河决口涌出的天水。火天大有:远在云层之外太阳。雷天大壮:云层之上的雷,只闻雷声不见闪电。风天小畜:云层之上高远处的风,而地面上感觉不到风。水天需:天河、银河。山天大畜:天上象山状的云。地天泰:天上的尘埃,随水降落于大地。 兑宫八卦象意天泽履:天下有水。空中的云,云行雨施尚未下落的阶段。兑为泽:兑卦是静态的水,所以叫泽。重兑是水不停下落的象。火泽睽:下兑为大海,上离为太阳,睽就是大海日出象。太海咬缠着太阳,太阳灼烧着大海,相互搏斗,故睽卦有争吵意。雷泽归妹:天上打雷,空中下雨。风泽中孚:海上生风,水中行船。水泽节:水连续不断的从出水口流出。山泽损:露出海面的山,即海岛。地泽临:水面上有土,形成沼泽。 天火同人:天空中的太阳。泽火革:海水下面的火的活动。离为火:一片火,太阳。雷火丰:打雷闪电交加。风火家人:火木风三者的关系。有木生火,火借风势。水火既济:流水下的火,形成温泉。山火贲:山中火的活动,未爆发的火山。地火明夷:地下火的活动,也指太阳在大的另一方,未升起。 震宫八卦象意天雷无妄:天空中云层的雷,动地而不惊天。泽雷随:下雨中打雷,雷在雨下。火雷噬嗑:电闪雷鸣。震为雷:震卦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是宇宙起源的动力。风雷益:震卦的力量向外发射,巽是力量的运行方向。水雷屯:水向下落的象意。山雷颐:山中的震动,山外有感觉。地雷复:地中的雷,地心的震动,复指两次才能到达地表,第一次地表无感觉。 巽宫八卦的象意天风媾:天空中的风,巽在下,故天变化先通过风的变化显示。泽风大过:大海中的风,表面平静。火风鼎:太阳风,后天形成太阳后,能量的发散,也指火下有风吹。雷风恒:震为能量的源,巽为能量的传播,宇宙形成后,能量向内传播的象意。巽为风:巽为能量的传播,波动传播,象风。水风井:坎为流水,象河流,巽为能量传播,河流表面就象有旋涡。山风蛊:山中有风,山中有能量传播。地风升:风行地下,能量在地中传播。 坎宫八卦的象意天水讼:天西行,水东流;天高水低。泽水困:流动水进入水库,困。火水未济:火炎上水润下,越行越远。雷水解:河流中的能量震动,雷电击中河流。风水涣:河流上有能量经过,一般在河道弯曲处。坎为水:河水下泄。山水蒙:山上流下的水,山边的泉水。地水师:地中水,师是会聚意,地中水要流到地面,就要不断积聚。 艮宫八卦象意天山遁:天空下的高山。泽上咸:山上的下雨,山的水池。火山旅:山上日出,火山喷发。雷山小过:山上打雷,山上有能量产生。风山渐:山顶风吹过。水山蹇:山后水流。艮为山:山连山,一山更比一山高。地山谦:山上可耕地。 坤宫八卦的象意天地否:天高地广,天地不交。泽地萃:地上有水积聚,水草地。火地晋:太阳不为人觉察的从地平线升起,也指火后余烬。雷地豫:平地一声雷。风地观:风行大地。水地比:地面平行的两条河,比相邻意。山地剥:山下可耕地。坤为地:大地,平地。
周易中的64卦的具体解释(不要文言)
《易经》概述
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作者简介:周文王
中国商末西方诸侯之长 。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古公亶父死,季历继位,后又传位于昌。昌即位后,礼贤下士,周国势日强。昌和九侯(或作鬼侯)、鄂侯(或作邘侯)一起,任商代三公。商王纣杀九侯、鄂侯,昌不满,为崇侯虎所谮,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得释后,昌向商献洛西之地,请除炮烙酷刑,得任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当时商王朝内部矛盾剧增,政事日非,诸侯逐渐归附于周。西伯昌曾使虞(在今山西平陆北.)、芮(在今陕西大荔南)两国争讼和解,提高了威望。他在位时曾多次用兵,先伐犬戎获胜,继因密须(在今甘肃灵台西南)侵犯阮(今甘肃泾川东南)、共(今甘肃泾川北)一带,出兵灭密须,使周的西北方得到巩固。随后又向东发展,战胜黎(或作耆、饥)国,引起商贤臣祖伊的恐慌,告纣,但纣未加警惕。不久,周又伐邘(在今河南沁阳西北),逼近商王畿边境。最后,攻克崇国(在今陕西长安西北),并在其地修建新都丰。西伯昌自岐邑迁都于丰,后卒于程(今陕西咸阳东北),葬在毕(今陕西咸阳东北),相传在位50年。西伯昌晚年,周的已非常强盛,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终身没有称王。其子武王伐商后,始追称他为文王。古书记载文王在被囚羑里时,因困于忧思,“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