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看穿刘禅不傻,诸葛亮的致命缺点是什么
刘禅其实不傻
《三国志》记载,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射君就是是射援,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诸葛亮对射援称赞刘禅的智慧,射援又将这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诸葛亮当然不会是阿谀奉承之人,刘备也颇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见刘禅非鲁钝之人。
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学习,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对于刘禅的表现,诸葛亮是很满意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个敏字可说明阿斗并非愚蠢之人,不然诸葛不是有心讽刺了?
不仅如此,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的头脑也非常清楚,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候,他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魏延造反,却诬奏杨仪造反。刘禅听完魏延表奏,马上提出疑问,说:“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魏延被杀后,刘禅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主管政务[1],以蒋琬为大将军,后迁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汉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局。
刘炎的妻子胡氏入贺太后,太后留胡氏住了一月,引起刘炎的猜疑,导致了恶性事件。刘禅接受教训,马上废除了大臣妻子母亲宫廷朝贺的礼节。夏侯霸因司马氏篡位怕受曹爽牵连逃于蜀汉,其父夏侯渊乃被黄忠斩于定军山。刘禅在接见夏侯霸之时说:“卿父自遇害于行间,非我先人手刃也。”轻描淡写,寥寥数语,消释前嫌。又指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说:“此夏侯氏之甥也。”夏侯渊之堂妹乃张飞之妻,张飞之女乃刘禅之妻,故有此说。然后又对夏侯霸厚加赏赐,封官爵。一套怀柔拉拢的手段使的十分娴熟。
尽管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也存在着些许不谐音调,但刘禅却一直保持克制的态度,顾全大局。诸葛亮用人失误,后主安慰说:“胜负兵家常事。”等诸葛亮打了胜仗,后主刘禅适时恢复诸葛亮的职务。诸葛亮的死讯传来,刘禅连日伤感,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当灵柩运回时,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
此时,李邈上书,援引历史上吕禄霍光等人的例子,诋毁诸葛亮“身仗强兵,狼倾虎视”,说诸葛亮之及时死去使其“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暗指诸葛亮如果不死,早晚会图谋不轨。李邈所说或是其真实想法,或者是为了迎合刘禅。但是刘禅闻言大怒,将其下狱处死。这说明刘禅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只要自己一时不清醒,内乱不可避免。
但是,刘禅在这件事上也很有分寸,《襄阳记》记载: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于成都者,后主不从。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共上表曰:“臣闻周人怀召伯之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蒸尝止于私门,庙像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于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在这种情况下,刘禅也没有固执己见。青年帝王刘禅能从长远着眼,如此得体地处理权臣问题,也可谓亘古少有。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对于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三国志集解》引于慎行的话说:“刘禅之对司马昭,未为失策也,……教之,浅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是啊,他息兵养民,
量力而行,,
自知没有能力,就不做超出能力外的事情。
诸葛亮都扶不起来的刘禅,到底是真傻还是大智若愚
并非诸葛亮扶不起刘禅,在白帝城刘备托孤的时候把军政大权都交给了诸葛亮,刘禅并没有参与军事,诸葛亮一意孤行,六出祁山将巴蜀之地的资源消耗殆尽,这样的错误怎么能推给不问军事的刘禅呢?
蜀道难,故兵不思战,如果士兵没有被消灭的危险,那么他们就会松懈,诸葛亮这个外地人想带着蜀兵出征,在这些士兵 的心理,谁又会效死命去和敌人拼斗呢!人心如此,诸葛亮想要完成消灭魏国绝对是痴心妄想,更何况魏国兵士作战骁勇,常年与边疆外族发生斗争,一直处在战备的状态,两支截然不同的军队,从理论上看结局已定。
可能刘禅看出了这一点,才会多次阻拦孔明和后来的姜维出征,然而被后人称之为“神人降世”的诸葛孔明又如何?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最后将蜀国掏空,间接导致灭亡,不是千古罪人又是什么?诸葛亮说的是因果。扶不起的阿斗。不是阿斗不行,是蜀国缘份已尽。南无阿弥陀佛原文
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血战长坂坡赵云为他七进七出,险失大将刘备差点摔了他,诸葛亮辅佐不成他把刘备家当给丢光了,他是蜀汉后主刘禅,小名阿斗。对于这位阿斗,人们给的评价通常是扶不起来,平庸昏聩,碌碌无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司马昭请吃饭,那句乐不思蜀更是贻笑大方,但是这四个字说的可是很值,杀伤力十足报了国仇家恨。
对于这位阿斗,人们给的评价通常是扶不起来
《三国演义》: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一次司马昭开宴会请刘禅和蜀国旧臣,吃的正乐呵,司马昭不怀好意的安排了个蜀国舞蹈,一帮老臣哭的稀里哗啦,可刘禅不为所动,品头论足,津津有味。
“此间乐,不思蜀”
司马昭瞧着挺有意思,果真没心没肺?待我试试他。 “刘老弟,想家不?”刘禅看的正过瘾,啥?愣过神来 “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一听,乐了:无情至此,难怪诸葛亮这位大牛都扶不起来。
旁边蜀国旧臣看不下去了,教了刘禅一手还被这位主子给卖了,“此正郤正所教”,一副表情帝,司马昭高兴坏了,憨态可憎,却也诚实。
刘禅也跟着乐,乐着乐着,大招出来了, 司马昭笑岔气,气绝而亡,刘禅一副诡异表情无辜样,终于报仇了?
《三国演义》是演义小说,司马昭开宴会请吃饭是真,却没中这记大招,寿终正寝,无十四岁病死。刘禅无报国仇家恨之事,那么历史上他果真那么不堪么?
司马昭开宴会请吃饭是真,却没中这记大招,寿终正寝
诸葛亮对刘禅有过一段评价,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曾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意思是诸葛亮夸他这个儿子聪明智商高,诸葛亮人品端正并非阿谀奉承之辈,这话还是可信的。
在诸葛亮看来,刘禅并不是平庸之辈
甚至给朋友写信,孔明也认为刘禅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在诸葛亮看来,刘禅并不是平庸之辈。
刘禅十七岁即位,刘备临终交代什么事儿都按丞相说的办。诸葛亮大权独揽,带兵征战还对刘禅不放心,不忘派心腹董元做临时监护人。
刘禅十七岁即位,刘备临终交代什么事儿都按丞相说的办
对于北伐,刘禅也是诚心提建议:相父南征,远涉艰难,刚回来又去北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得注意啊。诸葛亮拍板北伐继续,刘禅还是全力支持。
刘禅宽宏大量,对于其他臣子也是很少动刀 诸葛亮病死,一个叫李邈的自以为抓住了圣意,迎合刘禅说诸葛亮死的及时,不然早晚会图谋不轨,刘禅直接把他下狱处死。对于诸葛亮生前用人不当,刘禅宽宏大量,对于其他臣子也是很少动刀。
魏延造反却诬陷杨仪,刘禅一针见血:“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一干人,为何烧绝栈道?”即使魏延被杀,刘禅也没有一竿子把他打死,念前功下葬。
废除丞相制度,费祎主管政务,蒋琬主管军事,二利相互交叉,相互牵制又各有侧重。费祎蒋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不轻易动武,一度使蜀国保持比较稳定的局面。
诸葛亮死后,刘禅还是做了29年皇帝
刘禅从公元223年登基,263年降魏,称帝在位41年,是三国时期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即使诸葛亮死后,刘禅还是做了29年皇帝,在当时兵荒马乱割据称雄的时代环境下,很难说是全凭诸葛武侯的功劳,没有一定才智是做不到的。
至于魏军攻城,刘禅选择投降,虽然背上了卖国的恶名,却保住了本国子民的性命,免于战争的涂炭。后来在洛阳宴会上的乐不思蜀四个字也打消了司马昭的疑虑,保住了身家性命。
刘禅之后做了八年的安乐公寿终正寝 当年刘禅父亲刘备被曹操请来青梅煮酒论英雄,被曹操一语点破心机,还是装傻充愣说自己胆小怕雷电,蒙混过关保全了性命。
同样是投降后宣布退位的皇帝,刘禅之后做了八年的安乐公寿终正寝,东吴的孙皓却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赐毒酒杀死,如果刘禅真是平庸无能之辈,那他的运气也真是太好了。
“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其实不傻,那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刘禅最后是寿终正寝的,蜀汉灭亡后他移居洛阳,安度余生,在64岁的时候去世。公园263年蜀国正式走入灭亡,魏将邓艾摔军而入,杀害各路大臣,刘禅最后一看自己已经没有了能力自能自己选择投降,保全性命蜀国灭亡之后刘禅和一些家眷被逮到了洛阳安居,刘禅也没有打算再次起兵打回去,只想着安稳过日子,刘禅在洛阳被封为安乐公,直到死亡一直没有出过洛阳,享年64岁刘禅的名字很有含义,他的小名叫做刘阿斗,根据史书记载刘禅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梦里经常会梦到北斗星降落,然而起名刘阿斗,所以后人经常会用一些阿斗,或者扶不起来的刘阿斗来告诫世人,比喻一些碌碌无为的人,只想着安分平庸
蜀后主刘禅到底傻不傻呢?
刘禅只是很平庸,但是绝对不傻。刘禅在蜀国灭亡后,为了能够活下去才向外界表现出傻的样子。不傻。从他投降后的言行举止就可以看出刘禅是有智慧的,只是他的才能不是在治国上面。
刘禅傻不傻?我估计即使是对三国略知一二的人都会予以肯定回答,甚至有些无聊之士进一步断定: 刘禅是被他爹刘备在长坂坡摔傻的。由此引发的诸多高谈阔论更是数不胜数。但我认为: 刘禅不傻。
先从他爹------刘备的白帝托孤说起,话说刘备被小人陆逊击败后,(为什么叫陆逊小人呢?因为他袭了荆州,其实他领兵打仗的本事确实让我佩服,但他与吕蒙一样,都是只懂打仗,不懂政的人,稍微懂一点的人都知道吴蜀只有联合,才可生存,才可抗魏。而他却只懂得帮主公抢地盘,给自己抢功劳)
逃到白帝城,并一病不起,他既安排了自己的身后事,也给自己的儿子写了一封遗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想必大家都知道吧。由此可得出结论:刘禅至少不是傻子,因为若他是傻子,那刘备何必去写这么封遗书呢,之需嘱托诸葛亮等人便可啊!
接下来,便是演义中独有情节:曹丕命大都督曹真伐蜀,并联结东吴,南蛮五路进兵。各位请看看这位刘备的儿子,刚刚登基的家伙是怎么做的吧:他先让太后稳住骚动的群臣,然后自己亲自去丞相府,独自下车步行,看见了正观鱼的诸葛亮后,说了一句本足以令他名垂千古的一句话-----丞相近来可安好?好一句话!它既体现君主对臣子的关心,又暗有责备之意,而且又不失为君者的尊严,敢问如此一箭三雕之语,三国中有几人有本事说的出来?结合先前他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绝非无才之人,至少不是庸才。
好一句话!它既体现君主对臣子的关心,又暗有责备之意,而且又不失为君者的尊严,敢问如此一箭三雕之语,三国中有几人有本事说的出来?结合先前他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绝非无才之人,至少不是庸才。
之后几年,他听取诸葛亮的意见,任用贤人(黄皓除外), 为君者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有多大才华,而在于要会用人,刘邦就是最好的例子。因而蜀国国力也没再往下掉。
再接下来,魏国的邓艾,钟会伐蜀, 钟会与姜维相持,而邓艾抄了小路,过了几百里无人之地,打下了绵竹关,来到了成都城前。此时, 成都城内还有两万左右的兵力,东吴也正在派援军前来,若姜维得知邓艾来到了成都城,也定会派兵来救。这样来看,似乎是一片大好形势,但真是如此吗?此时, 成都城内都是一些不会打仗的文官,整个蜀国实际上只有姜维一人为一员良将,但他与邓艾,钟会二人单打独斗还行,要是被这二人两面夹击,那就凶。多吉少了。
至于东吴的援军,试想:若你是东吴之主,你会放过这个名正言顺的入川机会吗?若东吴先坐山观虎斗,让蜀国与邓艾打得不可开交,两败俱伤,再各个击破,那不是一样把江山拱手送人吗。由此可见,此时的情况以十分严峻,降还是不降?刘禅选择了前者。
司马氏对待异己是从不手软,看看文家,王家,夏侯家的人的下场吧。也许是从政经验不够, 刘禅当时却实是慌了。也许他若听了一些大臣的建议,逃去南蛮会更好一些。但投降也未必是坏事,我把这件事同乐不思蜀一起讲。经过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也不多话。但从前文我们已可看出: 刘禅不是傻子, 甚至不是庸才。可见他的在酒席上的是装出来的,那么他的举动也就可以解释了:骗过魏国,装作无能的样子,保全刘氏的血脉。
因为此时司马氏在魏国已达到了想杀谁就杀谁的地步,若刘禅体现出对蜀国怀念的样子, 司马氏是不会放过他的。请回忆一下陈后主是怎么死的?亡国之君若有那么一点"不乖",便会死无葬身之地。那位劝他哭的什么正(姓打不出来)的确是一为忠义之士,但智谋方面可就不敢恭维了。若刘禅真的听他的,恐怕咱玄德公就此绝后了。因而, 乐不思蜀这件事,也体现了刘禅的才华。大家是否还记得煮酒论英雄时刘备也曾做过类似的事?
我写此文,并不是想像有些强人一样大呼刘禅天下第一,曹操,刘备,孙权不好之类的话。我只想说一句话:实际上,刘禅是有才的。
诸葛亮临死前,刘禅问了什么问题,诸葛亮才知道他一直在“装傻”?_百度...
刘问诸葛亮,他的儿子要怎么处理,所以就说明了他一直在装傻充愣。刘禅问诸葛亮如何处置安排他的后代,诸葛亮明白刘禅的试探。阿斗问他如何处置和安排其后代,这是一句很明显的试探,是那种没心没肺的拼爹族想不出来,也不会去想的问题。
因此,诸葛亮才觉得刘禅搞不好是在装傻。
诸葛亮的缺点是什么?
一、谨慎过头。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论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诸葛亮用兵方面并没有演义里面说的那么神。
《晋书》中记载有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亮虑多决少”,《三国演义》九十五回说“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出关下寨,请先锋张_至帐下曰:‘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
看起来诸葛亮的谨慎至甚是事实,这从他与司马懿的几次交锋来看,诸葛亮用兵的原则就是谨慎当先,他摆空城计一事在历史上肯定是没有的,可想而知谨慎的诸葛亮不会这样“玩火”。
谨慎在为人处世方面可能还能有其积极的意义,但行军打仗却未必管用,以少胜多的战例往往都是指挥员敢于冒一定风险取得胜利。
用兵打仗时谨慎固然能减少损失,但过度谨慎常常会贻误战机,考虑太多就会踯躅不前。古今中外都能找到这样的例子,总而言之诸葛亮算不上一个军事家。
二、事必躬亲。
《三国志》中对诸葛亮事无巨细必亲自过问大加赞赏,认为这是他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诚然诸葛亮是很有职业道德的,一篇《出师表》就可以看出他对蜀的忠心耿耿。
然而可悲的是他不是一个会抓工作重点的领导,事必躬亲犯了大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诸葛亮不是神,即使他再有能力,将所有的事都自己包揽也会透支光他的精力和体力,事实上他也是这样活活的累死的,才五十四岁,并不算大。
三、用人不善。
在诸葛亮的一生当中错过了这样的三个大将,没有将他们用在合适的地方,才让蜀国走向灭亡,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有武艺,力气过人,累立战功。曾率军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在刘备占领汉中后,率军沿汉江而下,占领陕西东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些地区。和孟达、申耽等驻守在西城、上庸、房陵一带(现陕西西康、湖北房县、竹山一带)。
关羽攻打襄樊时,令刘封、孟达发兵相助,刘封和孟达以山区郡县刚刚归附,不能随意行动使它不稳定为借口推辞,不接受关羽的命令。在关羽因东吴偷袭失败后,孟达降魏。魏国派夏侯尚、徐晃攻击刘封。孟达劝刘封投降,刘封不听。申耽也投降魏国。刘封打败了,逃归成都。
刘备因关羽失败而责备刘封,这是正常的。而诸葛亮认为他刚猛,不易控制,就劝刘备借口杀了他,这就太过分了。
魏延是率自己的私人武装(部曲)加入刘备集团的,英勇善战,立有战功,很得刘备信任。在刘备自称汉中王后,选他为汉中太守,“一军尽惊”,汉中太守当时大概是除留守荆州的关羽外,最重要的驻守一方的大员了。
刘备在宴会上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以为说的很好。
后曾为诸葛亮北伐先锋,曾大破郭淮(应是诸葛亮北伐中最重要的胜利)。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曾提出过子午谷偷袭长安的计策,是蜀汉这边不可多得的智勇双全的悍将。
但是刘备死后,诸葛亮对于这位大将则是没有发现他的才华,而是处处提防他,甚至将军权都交给魏延的死对头,以这种方式来气他,实在是让人们无法理解,魏延的离世也是让人们惋惜,认为此人的存在定会为蜀国的发展带来贡献。
马谡本是个颇有见地的参谋型人才,但在实战上显然还缺乏经验。而孔明却偏偏一下子就把他放到一个独当一面的关键场合上去与优势魏军作战,一旦失败,就死心眼的非要杀了不可。
李严长期镇守白帝城,负责东方防务,本是个有用之才。只因一次运粮不及时,又文过饰非,就被孔明一棒子,再不录用,直到最后大哭病死。
扩展资料:
诸葛亮除了性格上有缺陷,战略上的也有致命错误。
诸葛亮错在隆中对有战略设计,却没有抓住实现这战略的关键环节:归还荆州,吴蜀结盟。诸葛亮“兴复汉室”的想法真实、真切,他也明知单靠经营蜀汉积聚力量,然后策动军事攻伐无法达成这目的。
联吴伐魏是唯一可取的战略路线,诸葛亮也始终主张加强吴蜀联盟,但却没有认识到实现巩固的吴蜀联盟的关键环节是处理好荆州。
诸葛亮这位三国智慧第一的千古名相却的确没有掂量出荆州的份量和最佳利用,拒还荆州,逼友为敌,最终断送了原本可以成就的战略意图。荆州战略权重极大,对于蜀汉是或加或减都加乘一倍的份量。
吴国无荆州便与蜀国结怨为敌,以荆州换取与吴国巩固的军事联盟,灭魏复汉的前景则一片光明,得胜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诸葛亮贪荆州说明他战略思维能力其实一般,作为蜀国战略的主要制订者的诸葛亮的确错了,应负全责。不还荆州是两个敌人;放弃荆州是一个强大同盟和一个敌人,而且关羽20万荆军回归西川从纯军事角度说也将蜀国的军力提升一倍。
这个帐以诸葛亮的智慧没有计算清楚不能免责,他若算清楚了,以他对刘备的影响力和刘备为人一定会采纳,从接近正史的《三国演义》看刘备有归还荆州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蜀汉真正灭亡的主要原因 诸葛亮不善用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毛泽东评点《隆中对》:诸葛亮战略失误在何处
诸葛亮足智多谋,那么他的致命弱点是什么呢?
诸葛亮最致命的弱点就是诸葛亮太忠诚了,导致他一生都在为蜀汉效力的时候,不得不受到君王的制衡。如果诸葛亮可以随心所欲,不被忠诚约束,我相信他可以做出更大的成就。诸葛亮的致命弱点就是识人不准,虽然他自己足智多谋,但是在识人用人方面经常吃亏。诸葛亮的致命弱点就是不会管理,事务巨细全部都是诸葛亮一个人在操劳,最后把自个给累死了。其实诸葛亮特别聪明,然后致命弱点就是太过于自大,然后他认为没有人会比他聪明,这样才会死在司马懿手上,他死之后蜀国也就灭亡了,就是太过于自大。诸葛亮的缺点就是虽然他足智多谋但是存在优柔寡断的现象,另外就是诸葛亮在带兵打仗方面不懂得随机应变。在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已经是非常完美了,但也存在少许的弱点,就是任人唯亲,比如重用马谡导致街亭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