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很难改变吗,性格怎么改变

一个人的性格很难改变么?

这个不是性格难以改变,而是性格形成后,就比较难改变。性格是先天形成的,是很难改变的。性格形成后,就比较难改变。性格是先天形成的,是很难改变的。为什么要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呢。保持本质是最好的。不要刻意的去改变,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一天天的变的,但是这卜是改变性格,而是你成熟了。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此处所谓的“本性”,也包含个性、性格之义。这是说,一个人个性、性格的改变,比江山的改变更难。
人的性格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通过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比如外向或内向、大方或拘谨、开朗或抑郁、刚强或懦弱、温和或凶狠、恭顺或粗暴等等。
人的性格确有先天的禀赋,但主要取决于后天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和受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等。
人的性格大体形成于青少年时期,具有稳定性、延续性、长期性。大多数人的性格一生基本不变,影响人生的好坏优劣。所以人们说“性格就是命运”,“性格决定命运”。
人的性格一般都具有两重性,性格的主要方面决定其性质。比如:性格刚强的人也有懦弱的一面,只是因为刚强占了主导地位;性格懦弱的人也有刚强的一面,只是因为懦弱占了主导地位。等等。
说人的性格难以改变,不等于不能改变。但性格的改变往往需要有强制力的作用才能实现。比如:有的人性格粗暴,由此在单位或社会上吃过一两次大亏后就可能变得恭顺。有的人性格凶狠,走上犯罪,判刑服刑,出来后就可能变得温和。有的人性格开朗、大方,在遭受重大挫折和打击后就可能变得抑郁、拘谨。等等。
我的看法:大多数人的性格不容易改变;少数人的性格能够改变,但必须有能够使其改变的条件。

性格容易改变吗?

性格是能改变的。性格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变得更加成熟,经历一些特定的生活体验、环境和事件都有可能引起性格的改变。例如服兵役、经历从大学到成人生活的过渡、结婚、离婚等。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性的。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从这其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一旦形成,变很难去强行改变,但如果在形成之前,加以更改还是有可能。
性格不是完全不能有所改变的,需要漫长时间、个人毅力、外界的一定帮助或压力等等方面的作用。真正绝对不改变自己性格的人也是很少的。有些人(如阿斯伯格氏症、分裂症、偏执症患者)不能改变自己的性格,是病态的。关键是向什么方面改变、改变程度多少,许多人是不知不觉地随大流变了。真正能把握自己,保持独立人格在我们这样文化背景的社会是很不容易的,不多的。不少人想应景式或应付环境目的急于改变自己,这样是很困难的,人毕竟不是"变色龙”,说变就能变的。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人的性格实际上是可以改变的,俗话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既说明了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也说明了改变性格的方法。
改变性格,即在思想上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后,可以通过对抗性的行为来慢慢形成习惯,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新的性格。下面的故事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曾在自传里说:“我曾是病歪歪而又蠢拙的孩子,年轻时,起先既紧张且对自己的能力无信心,我不得不艰苦而辛劳地训练自己,不只是身体,而且还有灵魂和精神。”
他接着写道:“在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印象极深刻,时时刻刻萦系在心。一艘小型英国军舰的舰长,向别人解说如何能够器宇轩昂,无畏无惧。他说:起初,若要有所选择时,人人都是害怕的,不过他所应依循的法则是驾驭自己,使自己表现得好像毫不惧怕。这样持之以恒,原先的假装就会变成事实,而他只不过借着练习无畏的精神,就在不知不觉间真的变成无惧的勇者。这便是我据以训练自己的理论,初时,我害怕的事情真多,从大灰熊到野马及枪手,无一不怕,可是,我表现得好似不怕的样子,渐渐地我便停止了害怕。人们若是愿意,也能如我一般。”性格能改变,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性格除了先天遗传,后天因素也很重要,排除你的先天因素,后天可能是由于你小时候很少和别人玩,等原因引起的。同时,这两种相反的倾向常常同时存在狱一个人的性格中。那一种呈现优势,则外在表现为有意识的态度,呈现劣势的那一种,未能成为意识,我们叫它个人无意识。内向性格只是你性格中的一个部分,并不是你性格的全部,它只是占据主导地位罢了。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原本开朗大方的男青年,在他们恋人面前往往表现的扭捏不安,像一个未见过市面的人。这时候,他性格的另一方面,就表现出来了。
--------------------重头戏即将开始----------------------------------------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性格呢。
性格可以改变吗。常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难道性格从人一出生就定型了吗。不。因为,任何事情都不是完全绝对的。
也许,有的人会说,如果没有自信去做好一件事,难道强迫自己去做就能够产生自信吗。比如,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不断地去做大度的事就能心胸开扩了吗。在内心冲突的情况下能不断的坚持行动吗。我想,大家可能对转变性格产生了怀疑。
要知道,内心的冲突是难以转变的重要原因。如果本着朴实的纯真之心,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去期待性格的转变,性格可能会奇迹般地改变。
性格就是自己做事的一种倾向性,其根本乃是外于内。如果能坚持外向型的做法,对自己的性格,感情都能顺其自然,可能性格会在不知不觉得情况下自然的转变。
培养性格更重要的是不要一味的试图改变自己种种的不好的性格,而是发挥自己的长处,回归坦诚,朴实的心态,是自己的为人处世越来越让人喜欢,越来来越富有魅力。性格是能改变的。性格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变得更加成熟,经历一些特定的生活体验、环境和事件都有可能引起性格的改变。例如服兵役、经历从大学到成人生活的过渡、结婚、离婚等。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性的。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性格与气质有些关系。但是气质与生理上的关系比较密切(心理学上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与抑郁质4种基本类型)。
影响性格的第一要素是“环境”。
例如:同样是属多血质(活泼型)的人,如果他生长在一个富有的家庭,而又没有很好的教养,只是从小被娇纵惯了,那么,他就会产生成为“轻浮”、“散漫”一类的性格;如果他的家庭环境很困难,迫使他从小就得帮助家庭做事,应付各种各样的人物,于是他就会形成“机智”、“灵敏”等等性格。
影响性格的第二个要素是“教育”。
所谓教育,不一定是学校教育。这里是泛指一切的教育与影响。
在同样的境遇中,也有人会养成完全不同的性格,这就与此有关。
例如:一个人不幸处在十分艰苦的境遇中。如果他受到的教育是劝他忍受、安分,久而久之,他会养成安分守己的性格,遇到什么不幸,他也是安分守己;如果他受到的教育是鼓舞他去战胜困难,久而久之,他会形成乐观的、坚强的性格。
从这里看来,性格显然不是什么天生的、神秘的东西。
它是人们习惯于那么做、习惯于那么想的结果。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了:
第一,性格的形成,是与每个人的主观努力有关的。因此,你不能以性格如何如何,来为自己辩解。
第二,性格可以通过新的自觉,新的自我教育,以及新的实践,加以改变。——只要你坚持努力按照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来行动,直到变成了你的习惯性、典型性的行为,你就已有一副新的性格了。性格是能改变的。性格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变得更加成熟,经历一些特定的生活体验、环境和事件都有可能引起性格的改变。例如服兵役、经历从大学到成人生活的过渡、结婚、离婚等。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性的。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性格可以改变吗? 性格的形成主要有先天与后天的两个因素构成的。 先天由于基因的影响,而后天则由个人意志,环境,个人人生经历等诸多因素形象的。 但相对来讲,性格是一种长期相对稳定的个人特征,但并非不可改变的个人特质。 可以,当你被生活扇了一巴掌的时候。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是否性格是与生俱来、终生不变的呢? 其实不然。 在了解性格之前有必要了解人格。 人格在心理学上有时叫个性,是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 因此人格就表现在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行为能力、情绪反应、人际关系、态度、信仰、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有的人认为性格是天生的并且是不变的,
例如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所提到,:“在我们大多数人中,到30岁时,这个角色——一个人的性格就像石膏一样固定下来,永远不会再次变软。”
除了实际的心理学研究之外,还有许多性格测试厂商,他们制定了自己的关于性格的理论并设计了用于测试或诊断性格的“测试”。
这些测试大多是非科学的,并且把个性描绘成一种“类型”或“类别”。许多这些组织认为“性格”和“性格类型”是两个独立的东西,认为“性格类型”是永久的,不能改变。

为什么说性格很难改变?

性格难改变的原因有两点,分别是内在影响和外在影响。


一、性格很难改变

人的性格各有不同,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不同的性格各自有优缺点,比如内向的人一般心思比较沉稳,外向的人一般具有很好的社交能力。还有些性格比较负面,像急脾气暴躁的性格,不仅对人没有帮助,还会伤害身边的人。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多人觉得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想要改变是很难的事情。其实这是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性格的形成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天生的,另一个是家庭影响,想改改变确实有难度。如果想要改变性格,需要付出很大的决心。比如性格自卑的人,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将其记录下来,哪怕煎蛋比别人好也算一种优势,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很优秀。

二、为什么说性格很难改变

性格算是一个人的标签,区分自己与他人不同的地方,但还是有人觉得自己的性格存在缺点,想要改变性格提升自己。性格难改变的原因有两点,一个是内在影响,另一个是外在影响。性格是自身内在的东西,想要改变就需要内在的驱动力。

其实人的性格并非一成不变,很多人的性格会根据成长经历而改变,比如有些孩子小时候非常活泼,但长大后就变得沉默寡言。还有的孩子小时候怕生,可长大后却成为了自来熟。改变性格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成的事情,所以哪怕第一次没成功,我们还可以尝试第二次、都三次,乃至数十次。

外部影响性格的原因大部分来自家庭影响,一个家庭良好的氛围将会影响孩子性格急躁还是平静。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会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其中就包括处事方式、方法,这就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养成。所以父母想要孩子有一个好性格,就需要从小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综上所述

性格难改变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内在影响,另一个是外在影响。

老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格是多年养成的,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有关,和后天的养成有关。因为性格确实是非常的难以改变,性格一般情况下,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是因为性格他是有先天遗传的因素,再有就是因为长期形成的这种性格习惯,所以性格也是很难去直接改变的。

人的性格是不是很难改变?

作为心理领域的工作者,经验告诉我一个人的性格确实是很难改变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今天我跟大家分析一下,谈谈我的见解。
性格,包含思维习惯、行为习惯、情感模式等,是一个很综合的系统,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性格决定命运”。。。那么影响性格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一、父母的人格特质。我们从生物学的角度会遗传一部分父母的性格,同时在后天成长过程中也会受到父母的巨大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很多是发生在潜意识层面,是我们意识不到的。
二、家族的影响。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全独立的,小的范围是在一个小家庭,大一点是在一个家族当中。家族规模的大小、家族人员的性格特点、家族的发展变迁等都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性格。比如名门之后就更容易出人才,因为这是潜意识的促进、推动和暗示。
三、当代社会文化。这个也可以理解为当代集体潜意识,我们每个人都处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想“独善其身”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战争时期的动乱,现代社会普遍追求金钱的价值观。。。这些社会文化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四、先天带来的一部分性格特质。一猪九仔、各个不同,我们人同样的父母,兄弟姊妹性格也是各不相同。这就是我们从一出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先天带有一部分性格的倾向性。
暂且说这么多吧,当然说一个人性格很难改变,也并非总是一成不变,这个还要看是否有促使你改变的强大刺激和动力因素。对的,你都快成强迫症了,哈哈,现在你就会觉得出家人才好,没那么多琐碎事缠身,你可以学学他们,但是不要出家哦,哈哈对,除非经历巨大变故

一个人性格很难改变吧?

性格毕竟他是根据人的成长来定的,也就是说他应该有很长的一个基础,所以他是很难去改变的,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改变性格也是比较难的是的,一个人的性格很难改变。
但是,当一个人的性格在环境中出现不适,自己的性格需要改变时,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付出行动,性格会慢慢地改变。
举个例子吧:小强从小就不愿意一个人独处,他常会和玩伴在一起,后来他发觉老和玩伴在一起挺浪费时间的,于是他买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看,他从书中汲取了许多思想,慢慢地他就喜欢独处了。一个人的性格确实是很难改变的,因为性格形成的原因都是慢慢积累的过程所以说想要改变性格的话,我觉得是非常的困难的。而且一个人的性格想要改变的话,还是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的。而且如果说一个人改变了性格的话,我觉得有些时候,可能也是受到了外界的刺激。所以说一个人的性格,真的是很难改变的。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因为性格基本上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但是有自律的人也是可以慢慢改变的

一个人的性格成年后还会改变吗?

阅历会变,知识会变,但性格基本变不了,就算看起来变了,实际上在最放松的时候还是会回到刚开始的性格特点,看起来变了只是自己觉得这种性格不好,自己把它隐藏起来了会,主要看环境的影响和家庭的教育,只要家庭教育是正确的或者是没有大问题的,这个人本性是不会坏的。
我有个堂哥,从小淘到不行,用邻居的话说就是混世魔王,没有什么是他怕的,几乎所有大人提到他都会摇头,还爱打架,觉得这个娃估计高中都上不完,以后顶多也是个混混,没啥出息。他也确实是上了高中,成绩中等,不是最差的那种。上了高中之后,也是天天去网吧玩游戏通宵,上课就睡觉,经常被学校通报。
事情的转折呢,是因为我姐,我姐是尖子生,年级前十的那种,有次月考,估计是刚高三的时候,月考完我爸说让我姐把堂哥也叫来我家吃午饭,因为他住校,一个礼拜回家一次,我爸想着做顿好吃的,给他们补补。吃饭的时候,我爸问我哥月考多少分,具体他回答多少我记不清了,应该是500多一点吧,反正不是特别高的分数,我也不太清楚那时候分数的怎么算的,反正那时候500多分应该是二本比较险。然后我爸问我姐考了多少分,我姐说了一个比我堂哥高三四十分的分数。当时我没感觉有啥异常,但是后面我哥跟我说起的时候才知道,其实学校每次考完都会贴榜,我姐是前十,名字和分数也都在上面,那次考试应该是考了600多,挺高的,但是为了我哥的面子故意说低了分数。
他的转变也就是从这次的事情开始的,后面他也不再去网吧了,埋头苦读,用一年的时间把之前丢的补回来。他其实很聪明,底子也不差,但是就是淘、爱玩,后面刻苦了一年上了一本,现在在国企上班,整个人真的很不一样。以前很难想象的他现在会成为这样的人,成熟稳重,做什么事情都非常认真,算是个优秀的人吧。
其实每个人都会变的,只是看有没有这个契机,这个人是否有准备好接受这样的改变,这个问题隐含着:未成年的个人可能会改变他的“性格”---这个隐含前提是错的,所以我们不谈“成年”后的改变,我们谈“性格”本身。
有时候我们只是有很多习惯性的反应,好像我们具有某种“性格”,那么随着时间和阅历,我们的反应方式会变,但是那并不是我们自身特质的变,那是给外界的感受变了,我们仍然依据着自身的终极人格目标在给外界做出响应。
我们的 人格终极目标 在时间里 是永远一致的吗?这个问题我只好回答:是。因为这就是个前提假设,我们要认定存在一个可以讨论的前提:这个人是他自己。
有时候我确实觉得,某些人刷新了我对他的认识,他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但是我也只能允许他变。
所以,我们可以说,他展现了他性格里的另一面,或者我们说他变了---其实他一直在变不是吗。当然可以改变的。我的理解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能改变,问题在于需要施加何种外力,以及多大的外力。别的例子我说了也没说服力,说三个人的吧,我爹,我娘,还有我自己,都是发生在30岁上下的。
首先是我爹的。我老爹刚从部队转业时曾经很是豪情万丈地想搞一番事业,直到他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所谓“经济问题”在我刚上高中的时候被解除了工作,后来很多年他只能领一点点基本工资。起因是什么我在这种公开场合很难说。总之他想不开,每天长吁短叹抽烟喝酒,直到身体完全垮掉。先是胃出血,接下来是鼻咽癌,然后是高血压,家族遗传的血管老化也开始发作。那一阵他几乎是醉生梦死,直到有一个老上级痛骂了他一顿,说他死活没人在乎,可怎么也得要为老婆孩子想想。于是那天他发愤了,每天早上坚持早晚两个小时锻炼身体,坚持整点上班下班(算绩效的时候很重要),每天坚持写材料反映自己的遭遇。就这么坚持了快10年,等到了他的所谓“经济问题”得到平反,按照退休干部待遇从去年开始得到应有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险。后来冠心病、糖尿病接踵而来也没有把他。
第二是我娘的。按我爹当年的说法,我娘也是富贵人家长大的小姑娘,身边哥哥姐姐多得很,从小宠到大。据老爹的说法,我娘嫁过门时连被子都不知道怎么叠。后来老爹鼻咽癌,老娘下岗,家里一度几乎断了收入。我老娘一个人撑住了我整个高中和大半个本科时期。为了支持生计,老娘甚至创记录地在家里天台上搭了菜圃种菜,外加养海狸鼠(水獭的近亲,90年代中期曾有一段时间有人高价收獭皮)。农村的兄弟也许觉得没啥,但是我家那时候在福州市中心的楼房里,地形所限,挑土施肥建蓄水池外加运海狸鼠,都不是容易活,还要忍受海狸鼠饲料那种类似于馊了的饭一样的味道。我们家就这么坚持了高中和大学大概五六年的时间。在那之前,老娘成天跑进跑出和小姨舅妈们混一起家长里短,那之间的五六年里几乎静静地一个人操持这个家。她之后从来不提那几年的事情,但我知道她是很辛苦的。
最后是我的。 工作头两年能攒出10万的积蓄,成绩不算差吧?那个时候我也是这么觉得的,直到老爹一场冠心病连头搭尾几乎花得一干二净。而且老爹发病的那天我在北京上班,如果不是表哥及时把老爹送进医院,我现在回家见的就不是老爹,而是老爹的遗像了。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只要喜欢做的事情,挣钱之类的事情都无所谓,那之后就开始计较收入了。有朋友动员我创业,我推了,我说失败了我承受不起;前女友逼我丢掉美国的工作回北京,我拒了,我说没有合理的收入我不能回北京。后来曾有一个老朋友说我以前豪情万丈,可如今三十岁不到就只认识钱了。我说没关系,是非自有公论。
如此一家三口的例子不知道能不能说明问题。我的看法是,如果一件事使得一个人必须改变人生轨迹,那么很大程度上就必须在性格上有所改变,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如果是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那么很难想象一个人会突然改变自己。
当然我也相信有一些特例,比如佛陀,比如弘一,但那也是需要时间和一个和自己的出身不同的环境慢慢潜移默化的。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