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测试的目的是什么,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在已经规定好的条件下,对软件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去发现软件中程序的错误或者是BUG,这样可以让程序员衡量软件的质量,然后对软件是否满足最初的要求或者初衷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软件测试是伴随着软件的产生而产生的。早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规模都很小、复杂程度低,软件开发的过程混乱无序、相当随意,测试的含义比较狭窄,开发人员将测试等同于“调试”,目的是纠正软件中已经知道的故障,常常由开发人员自己完成这部分的工作。

对测试的投入极少,测试介入也晚,常常是等到形成代码,产品已经基本完成时才进行测试。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软件和IT行业进入了大发展,软件趋向大型化、高复杂度,软件的质量越来越重要。

这个时候,一些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开始形成,并且人们开始为软件开发设计了各种流程和管理方法,软件开发的方式也逐渐由混乱无序的开发过程过渡到结构化的开发过程,以结构化分析与设计、结构化评审、结构化程序设计以及结构化测试为特征。

前景

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正逐渐成为软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几乎每个大中型IT企业的软件产品在发布前都需要大量的质量控制、测试和文档工作,而这些工作必须依靠拥有娴熟技术的专业软件人才来完成。

软件测试工程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企业重头角色。业内人士分析,该类职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其中北京和上海的需求量分别占去33%和29%。民企需求量最大,占19%,外商独资欧美类企业需求排列第二,占15%。

然而,现状是:一方面企业对高质量的测试工程师需求量越来越大越大,另一方面国内原来对测试工程师的职业重视程度不够,使许多人不了解测试工程师具体是从事什么工作。这使得许多IT公司只能通过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淘汰的方式对测试工程师进行筛选,因此国内在短期将出现测试工程师严重短缺的现象。

根据对网络招聘IT人才情况的了解,许多正在招聘软件测试工程师的企业很少能够在招聘会上顺利招到合适的人才。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测试工程师的工作是利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甚至根据需要编写不同的测试用例,设计和维护测试系统,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对软件测试工程师而言,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自信心。任何严格的测试必须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测试,因为它关系到一个产品的质量问题,而测试工程师则是产品出货前的把关人,所以,没有专业的技术水准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

同时,由于测试工作一般由多个测试工程师共同完成,并且测试部门一般要与其他部门的人员进行较多的沟通,所以要求测试工程师不但要有较强的技术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软件测试

测试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软件测试计划是指导测试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包含了产品概述,
测试策略,测试方法,测试区域,测试配置,测试周期,测试资源,
风险分析等内容;借助软件测试计划,参与测试的项目成员,
可以明确测试任务和测试方法,保持测试实施过程的顺畅沟通,
跟踪和控制测试进度,应对测试过程中的各种变更。
�0�2�0�2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间是战略和战术的关系,
测试计划主要从宏观上规划测试活动的范围,方法和资源配置;
而测试用例是完成测试任务的具体战术。
�0�2�0�2测试计划中,最重要的是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法。
测试计划工作的关键是1.
�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
明确测试的目标,增强测试计划的实用性---测试计划中的测试范
围必须高度覆盖功能需求,测试方法必须切实可行,
测试工具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便于使用,生成的测试结果直观准确。2.
�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坚持“5W”规则,明确内容与过程“5W”规则指:what,
why,
when,
where,how;用例5w规则创建软件测试计划,
可帮助测试团队理解测试目的(why),明确测试范围和内容(what),确定测试开始和结束日期(when),
指出测试的方法和工具(what),
给出测试文档和软件存放位置(where)3.
采用评审和更新机制,保证测试计划满足实际需求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01 软件测试是什么及为什么很重要

现在很多人都发现了软件测试这个前景待遇都很不错的行业,那么究竟有人多人知道自己每天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呢?作为一个软件测试员,自己又怎样的价值,自己做的工作为公司甚至为社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效果呢?这样的问题你有没有认真的思考过呢?从主观的角度上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所以我们现在列举一下我们经常听到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发现并改正被测试软件中的错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这个定义听起来很正确,但用它来指导测试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有的组织用发现的bug数来衡量测试人员的业绩,其实这就是这种测试目的论在后面作祟,其结果如何呢:其一,有一些不够敬业的测试人员会找来一些无关痛痒的bug来充数,结果许多时间会被浪费在这些无关痛痒的bug上(其实应该修复,何时修复,严重程度是什么,优先级是什么,等等);其二,测试人员会花很大力气设计一些复杂的测试用例去发现一些迄今尚未发现的缺陷,而不关心这些缺陷是否在实际用户的使用过程当中是否会发生,从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对测试目的的这种错误理解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软件里bug的数量是无从估计的,那么如果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找bug
,那么测试工作将变成一项无法完成也无法衡量进度而且部分无效的工作(因为有些bug在实际的运行过程当中根本不会发生)。

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软件质量
,这个定义也是看似正确,但实际上,混淆了测试和质量保证工作的边界。软件质量要素有很多,包括:
Understandability、Conciseness、Portability、Consistency、Maintainability、Testability、Usability、Structures、Efficiency、Security等等,所以,软件质量保证和测试其实关注的方向是不同的。
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所以,简言之,测试的目的应该是验证需求,
bug(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是这个过程中的产品而非目标。测试人员应该象工兵一样,在大部队(客户)预期前进的方向上探雷、扫雷(bug)
,而不需要去关心那些根本没有人会去碰的地雷。衡量一个测试人员应该去衡量他/她测试了多少需求(测试工作量)软件测试要求认定刚开发的软件是错误的,它的目的是找出错误所在,而不是“说明程序能正确地执行它应有的功能”,也不是“表明程序没有错误”。

系统测试的目的有哪些

问题一:系统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系统测试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其目的是通过与系统的需求相比较,发现所开发的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它的的任务是尽可能彻底地检查出程序中的错误,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其目的是检验系统做得怎样?。这阶段又可分为三个步骤:模块测试,测试每个模块的程序是否有错误;组装测试,测试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确认测试,测试整个软件系统是否满足用户功能和性能的要求。该阶段结束应交付测试报告,说明测试数据的选择,测试用例以及测试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结果。测试发现问题之后要经过调试找出错误原因和位置,然后进行改正。是基于系统整体需求说明书的黑盒类测试,应覆盖系统所有联合的部件。系统测试是针对整个产品系统进行的测试,目的是验证系统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的定义,找出与需求规格不相符合或与之矛盾的地方。系统测试的对象不仅仅包括需要测试的产品系统的软件,还要包含软件所依赖的硬件、外设甚至包括某些数据、某些支持软件及其接口等。因此,必须将系统中的软件与各种依赖的资源结合起来,在系统实际运行环境下来进行测试

问题二: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软件测试是程序的一种执行过程,目的是尽可能发现并改正被测试软件中的错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它是软件生命周期中一项非常重要且非常复杂的工作,对软件可靠性保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目前形式化方法和程序正确性证明技术还无望成为实用性方法的情况下,软件测试在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软件可靠性保证的有效方法。软件工程的总目标是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软件开发项目。不足的测试势必使软件带着一些未揭露的隐藏错误投入运行,这将意味着更大的危险让用户承担。过度测试则会浪费许多宝贵的资源。到测试后期,即使找到了错误,然而付出了过高的代价。E.W.Dijkstra的一句名言说明了这一道理:“程序测试只能表明错误的存在,而不能表明错误不存在。”可见,测试是为了使软件中蕴涵的缺陷低于某定值,使产出、投入比达到最大。

问题三:系统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检测当前硬件、软件的应用情况,硬件的效率,软件是否和硬件、软件起冲突! 并且从中发现问题...建议改善等情况!因为现在微软系统是图形化欢迎界面,很直观的....所以测试也对你的3D,声音,网络各个全面分析...就想给你做体检一样.俯.OK不?

问题四:系统测试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好好照顾大小姐哟~2333
系统测试是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其重要性体现在它是保证系统质量和可靠性的最后关口,是对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最终审查。尽管在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均采取了严格的技术审查,希望尽早发现问题并予以修正,但依然难免遗留下差错,如果在系统正式运行前没有发现并纠正这些差错,将对整个电子商务系统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系统测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测试阶段占用的时间、花费的人力和成本占整个系统开发的很大比例。

问题五:软件测试是什么以及目的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确认一个程序的品质或性能是否符合开发之前所提出的一些要求。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审,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存期中横跨两个阶段:通常在编写出每一个模块之后就对它做必要的测试(称为单元测试)。编码和单元测试属于软件生存期中的同一个阶段。在结束这个阶段后对软件系统还要进行各种综合测试,这是软件生存期的另一个独立阶段,即测试阶段。软件测试的目的软件测试的目的,第一是确认软件的质量,其一方面是确认软件做了你所期望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另一方面是确认软件以正确的方式来做了这个事件(Do it right)。第二是提供信息,比如提供给开发人员或程序经理的反馈信息,为风险评估所准备的信息。第三软件测试不仅是在测试软件产品的本身,而且还包括软件开发的过程。如果一个软件产品开发完成之后发现了很多问题,这说明此软件开发过程很可能是有缺陷的。因此软件测试的第三个目的是保证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是高质量的。软件质量是由几个方面来衡量的:一、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的方法把一个工作做正确(Doing the right things right at the right time.)。二、符合一些应用标准的要求,比如不同国家的用户不同的操作习惯和要求,项目工程中的可维护性、可测试性等要求。三、质量本身就是软件达到了最开始所设定的要求,而代码的优美或精巧的技巧并不代表软件的高质量(Quality is defined as conformance to requirements, not as “goodness” or “elegance”.)。四、质量也代表着它符合客户的需要(Quality also means “meet customer needs”.)。作为软件测试这个行业,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从客户的角度去看产品,客户会怎么去使用这个产品,使用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软件产品的质量才可以说是上去了。

问题六: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现在很多人都发现了软件测试这个前景待遇都很不错的行业,那么究竟有人多人知道自己每天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呢?作为一个软件测试员,自己又怎样的价值,自己做的工作为公司甚至为社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效果呢?这样的问题你有没有认真的思考过呢?从主观的角度上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所以我们现在列举一下我们经常听到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发现并改正被测试软件中的错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这个定义听起来很正确,但用它来指导测试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有的组织用发现的bug数来衡量测试人员的业绩,其实这就是这种测试目的论在后面作祟,其结果如何呢:其一,有一些不够敬业的测试人员会找来一些无关痛痒的bug来充数,结果许多时间会被浪费在这些无关痛痒的bug上(其实应该修复,何时修复,严重程度是什么,优先级是什么,等等);其二,测试人员会花很大力气设计一些复杂的测试用例去发现一些迄今尚未发现的缺陷,而不关心这些缺陷是否在实际用户的使用过程当中是否会发生,从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对测试目的的这种错误理解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软件里bug的数量是无从估计的,那么如果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找bug
,那么测试工作将变成一项无法完成也无法衡量进度而且部分无效的工作(因为有些bug在实际的运行过程当中根本不会发生)。

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软件质量
,这个定义也是看似正确,但实际上,混淆了测试和质量保证工作的边界。软件质量要素有很多,包括:
Understandability、Conciseness、Portability、Consistency、Maintainability、Testability、Usability、Structures、Efficiency、Security等等,所以,软件质量保证和测试其实关注的方向是不同的。
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所以,简言之,测试的目的应该是验证需求,
bug(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是这个过程中的产品而非目标。测试人员应该象工兵一样,在大部队(客户)预期前进的方向上探雷、扫雷(bug)
,而不需要去关心那些根本没有人会去碰的地雷。衡量一个测试人员应该去衡量他/她测试了多少需求(测试工作量)

问题七: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面试用的话 没必要说的那么复杂、大概就这么些意思:
1、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尽可能多的缺陷,不是为了说明软件中没有缺陷。
2、成功的测试在于发现了迄今尚未唬现的缺陷。所以测试人员的职责是设计这样的测试用例,它能有效地揭示潜伏在软件里的缺陷。

问题八: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软件测试要求认定刚开发的软件是错误的,它的目的是找出错误所在,而不是“说明程序能正确地执行它应有的功能”,也不是“表明程序没有错误”。

问题九: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大概就这么些意思:
1、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尽可能多的缺陷,不是为了说明软件中没有缺陷。
2、成功的测试在于发现了迄今尚未发现的缺陷。所以测试人员的职责是设计这样的测试用例,它能有效地揭示潜伏在软件里的缺陷。

测试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什么原型。

测试的目的是不断完善,发现被测对象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差异,即缺陷。
通过测试活动发现并解决缺陷,增加人们对软件质量的信心。
通过测试活动了解被测对象的质量状况一个UI原型就意味着一种假设——即设计师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而设计出的备选方案。对UI原型最直截了当的检验,就是观察用户是怎样与其交互的。
原型有很多类型,大致介于以下所列的范围之间:
单页面VS.功能完善的多页面(丰富的菜单、界面、可点击的跳转按钮等)
详细而明确的设计VS.草图阶段的设想
动态交互(可点击)VS.静态展示(需要人工演示不同页面的跳转)
对于原型种类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测试的目标、设计的完成度、设计的工具以及可用性测试中所有可获取的资源。不过,无论选择哪种原型,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测试用户与产品的交互和具体的操作,便于今后继续改进。
为什么要对原型进行测试?
在产品完工后推翻代码重来的代价非常高,但放弃一个原型的成本却非常低廉,尤其是尚处于草图阶段的原型设计。
让我们先看看原型测试的反对者都持何种观点:
原型测试想要突出其效果,首先就要花时间进行设计,如果一个新的设计都到了可以测试的程度,表明可以正常运行,用户也能自然地进行操作;
在敏捷开发、瀑布式开发过程中,测试原型并不能对UX和迭代设计进行调整;
一些精益开发的拥护者认为,如果没有原型设计,也就不存在因测试失败而被放弃的原型,换言之,也就没有浪费产生。
这些论调乍看之下都很有道理,但事实上,到产品开发的最终阶段才进行测试,相比之下风险更高。明智的团队都会设计一些原型,让用户参与测试,并不断进行迭代,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注:我们也会在最终阶段进一步测试产品的可用性,并对其投资回报率和市场竞争力进行评估,以得到最完整的研究结论,并对项目整体进行成品检验,做出细微的调整。)
动态交互VS.静态原型
在把原型投入可用性测试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为了让原型能响应用户的操作,我们可以花些时间设计交互过程,当然也可以做成静态的原型,两种原型各有利弊。
交互(可点击)原型
对于交互式的原型,在开始测试之前,设计者需要对用户可能采取的任何操作设定对应的响应。这类原型的设计非常耗时耗力:你需要正确配置每一个可点击的目标,让系统只对特定的操作做出正确响应。
静态原型
对于静态原型,针对用户每一次操作,都需要由专人实时进行响应,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绿野仙踪”(又名“奥兹巫师”):这个方法与Frank Baum的故事书还有后来的电影同名(书中的重要角色奥兹巫师本来是一个走街串巷的小魔术师,通过躲在幕后扮演出神通广大的巫师形象)。在静态原型测试中,这个“巫师”(通常是原型的设计者或是其他非常熟悉这个设计的人)负责远程操控用户的屏幕,其实用户的每一次点击都并没有任何直接的效果,而是由“巫师”控制接下来将呈现给用户什么界面。“巫师”甚至还可以用一个“正在加载”的页面来过渡,以便在原型开发程度较低或相应较慢的情况下,逼真地对用户的操作提供响应,而用户却并不清楚真正的响应过程。
这种测试方法尤其适合在早期测试基于AI开发的系统,在真正的AI还未搭建时,系统的控制者可以基于自然反应模拟AI的响应过程。
“纸上原型系统”:设计师将原型绘制于纸面上,负责扮演电脑系统的人要非常熟悉原型设计,把绘有原型的纸片按照一定的规则摆放在测试用户的桌面上,但又不让用户直接看到。当用户用手指触碰纸面上的“屏幕”时,“电脑”负责取回当前的纸片(或模块),放上对应的响应界面给用户。(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实际上也完成了交互过程)。
TIPS:
“电脑”在完成页面替换后,要和用户汇报“加载完毕”,用户就能继续与原型进行交互。这里可以选择和用户约定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双手交叠表示页面替换完成),也可以设计一个表示“正在加载”的过渡纸片(例如漏洞形的图案),在“电脑”找到对应的响应纸片并完成替换后,要立刻取回。
负责协调交互测试的人不允许对设计中的元素或过程进行补充解释。
“无鼠标电脑”:这个方法是“绿野仙踪”的一个变形,只不过“巫师”可以和测试用户处在同一个房间(“巫师”的角色可以由协调者同时担任)。原型是通过电脑屏幕展示给用户的,当用户要进行点选的时候告知协调者,协调者会提示让用户看向旁边,这时候“巫师”负责找到对应的页面并在屏幕上打开,之后协调者再让用户重新看电脑屏幕,实现整个交互过程。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