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为什么有些人生来就富贵
战国策秦策文言文翻译
1. 帮忙找一下文言文《战国策
游说秦王的报告,一共上呈了十次,但苏秦的意见都没被采纳。黑貂皮衣穿破了,百斤黄金用完了,生活费用也光了,便只好离开秦国,返回洛阳。他腿上打着绑腿,脚上穿着草鞋,背着书袋,挑着行李,神情憔悴,脸色黄黑,显得非常惭愧。到家后,妻子织布自如,不来迎接;嫂嫂冷眼相看,不给做饭;父母若无其事,不予理睬。苏秦长叹一声说:“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当天晚上,他打开数十只书箱,找到专讲谋略的书《太公阴符》,于是埋头苦读,精心选择,开始写作《揣情》、《摩意》之篇。读书困倦想睡了,就拿起铁锥猛刺大腿,血流至足跟。苏秦说:“哪有说服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拿出金、玉、锦、绣、并取得卿相尊位的道理呢?”一年后《揣情》、《摩意》之篇写成,他说道:“拿这个足以说服当世的君王了。”
于是苏秦就经过燕乌集阙,在华屋之下游说赵肃侯,双方交谈甚为投契,赵王大为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并任命他为相国。
给他兵车百辆,锦绣千束、白壁百双,黄金万镒,车随其后,往各国去约结合纵联盟,瓦解连横阵线,以抵制强秦。所以,苏秦任赵相时,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
2. 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
齐助楚攻秦 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下了曲沃(秦地)。
后来秦想要报仇进攻齐国。可是由于齐、楚是友好国家,秦惠王为此甚感忧虑,于是秦惠王就对张仪说:“寡人想要发兵攻齐,无奈齐、楚两国关系正密切,请贤卿为寡人考虑一下怎么办才好?”张仪说:“请大王为臣准备车马和金钱,让臣去南方游说楚王试试看!” 于是张仪去南方楚国见楚怀王说:“敝国国王最敬重的人莫过于大王了,我做臣子,也莫过于希望给大王你做臣子;敝国所最痛恨的君主莫过于齐国,而臣张仪最不愿侍奉的君主莫过于齐王。
现在齐国罪恶,对秦王来说是最严重的,因此秦国才准备发兵征讨齐国,无奈贵国跟齐国缔结有军事攻守同盟,以致使秦王无法好好侍奉大王,同时也不能使臣张仪做大王的忠臣。然而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交邦,让臣劝秦王献上方圆600里商、于土地。
如此一来,齐就丧失了后援,而必定走向衰弱;齐走向衰弱以后,就必然听从大王号令。由此看来,大王如果能这样做,楚国不但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而又在西南对秦国施有恩惠,同时更获得了商、于600里的土地,这真是一举三得的上策。”
楚怀王一听,非常高兴,就赶紧在朝宣布:“寡人已经从秦国得到商、于600里肥沃的土地!”群臣听了怀王的宣布,都一致向怀王道贺,惟独客卿陈轸最后晋见,而且根本不向怀王道贺。这时怀王就很诧异的问:“寡人不发一卒,而且没有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600里土地,寡人认为这是一次外交上的重大胜利,朝中文武百官都向寡人道贺,偏只有贤卿一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因为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600里,反而会招来祸患,所以臣才不敢随便向大王道贺。”
怀王问:“什么道理呢?”陈轸回答说:“秦王所以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秦国还没把地割给大王,大王就跟齐国断绝邦交,如此就会使楚国陷于孤立状态,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如果先让秦国割让土地,楚国再来跟齐断绝邦交,秦国必不肯这样做;要是楚国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而得不到土地。
受了张仪的欺骗,以后大王必然懊悔万分;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将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已经办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再多说,你就等待寡人的吧!”于是怀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宣布跟齐断绝邦交,还没等第一个绝交使者回来,楚王竟急着第二次派人去与齐国绝交。
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赶紧派使者前往齐国游说,秦齐的盟约暗暗缔结成功。果然不出陈轸所料,当楚国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时,张仪为了躲避楚国的索土使臣,竟然装病不上朝,楚怀王说:“张仪以为寡人不愿诚心跟齐国断交吗?”于是楚怀王就派了一名勇士前去齐国骂齐国,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勉强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敝国所以赠送贵国的土地,是这里到那里,方圆总共是6里。”
楚国使者很谅讶的说:“臣只听说是600里,却没有听说是6里。”张仪赶紧郑重其事的巧辩说:“我张仪在秦国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怎么能说有600里呢?” 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以后,怀王大怒,就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
这时陈轸走到楚王面前表示:“现在我可以说话了吗?怀王说:“可以。”于是陈轸就很激动地说:“楚国发兵去攻打秦国,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
大王实在不如趁此机会,不但不向秦国要求商、于600里土地,反而再送给秦一个大都市,目的是跟秦连兵伐齐,如此或许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得回来,这不就等于楚国没有损失吗?大王既然已经跟齐国绝交,现在又去责备秦国的失信,岂不是等于在加强秦、齐两国的邦交吗,这样的话,楚国必受大害!” 可惜楚怀王仍然没有采纳陈轸的忠谏,而是照原定计划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组成联合阵线,同时韩国也加入了他的军事同盟,结果楚军被三国联军在杜陵打得惨败。
可见,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而人民也并非比其他诸侯软弱,但是之所以会弄得几乎要亡国的惨境,就是由于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实良言,而过于听信张仪诡诈游说的缘故。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楚国与齐绝交后,齐发兵攻打楚国。
陈轸对楚怀王说::“大王实在不如把土地送给东方的齐国求得谅解,然后再跟西方的秦国建立邦交。” 于是楚怀王派陈轸出使秦国。
秦惠王对陈轸说:“贤卿本来就是秦国人,而且是寡人的老臣。可惜由于寡人不能识才,对于处理国家大事又欠周详,以致使贤卿离开寡人去给楚王服务。
如今齐、楚两国互相攻伐,有的人认为救援有利,有的人认为不救援有利。贤卿为何不在为楚国效忠之余,也为我出一点主意呢?”陈轸说:“大王难道没听说过吴国人到楚国去做官的故事吗?楚王很喜欢这位客卿,可是某次这位客卿生了病,楚王就派人去问候说:‘是真生病吗?还是思念吴国呢?’左右侍臣回答说:‘不知道他是否怀乡,假如真是怀乡的话,那他就要唱吴歌了。
’现在我就准备为大王唱‘吴歌’。不知大王有没有听。
3. 战国策·秦策一节选的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秦策一节选原文: 原文: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妊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
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赶不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式于政,不式干勇;式干廊庙之内,不式干四境之外。
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翻译: 苏秦最初主张连横,说服秦王。
秦王说: “我听说:羽毛不丰满高飞上天,不完备的法令不能惩罚犯人,道德不能带动能力不强的人,和的烦恼部长不顺民心,现在你来到在所有的严重性赐教上了法庭,改天我会喜欢听你做什么。 “ (苏)游说秦纪念馆1 O次数,但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打破了他的紫貂大衣, 100两黄金也用完了11我有没有钱,不得不离开秦国。 (他)携带书籍,挑着行李,面容憔悴,黄色和黑色的脸,很明显受挫。
家,织布的妻子不理他,嫂嫂拒绝为他做饭,甚至父母不和他说话。 (苏) ,所以在午夜找到这本书,奠定了几十个书箱,发现JiangTaiGong “阴符”艺术战争“ ,埋头阅读,反复选择,熟悉,研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63662究和经验。
当你想打瞌睡,阅读他们刺伤了他的大腿上,用锥子,鲜血直流到10英尺。他自言自语地说: “ ,如何采取负责的游说,而不是让他们拉出金金。
刺绣,清香尊严的人做吗? ”全年,研究成功,他说:“它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 “ 。因此,在房子的游说下,赵华赵。
他告诉赵拍手对话,赵王很高兴他为武安君和赠款相对于印度,军用车辆100辆,锦绣í 0束,白玉100对2万盎司的黄金,团队跟着他,所有国家一致同意打破甚至垂直和水平,因此强大的秦庄系统。 因此,当宰相时,秦不敢出兵函谷关赵苏。
当时,大多数的世界,许多人,军长,决策者权力,我们一定要听苏一个人决定所有政策。不花一斗口粮,没有征用的走卒,而不是发送了一般,而不是用坏一个弓,没有失去一个箭头,它使世界诸侯和睦相处,比兄弟还靠近。
(可见)电源功率的聪明人,世界将服从;有这样一个人获得委任,世界将遵循。所以说:“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要用武力征服,寻求在法庭上,认真规划,你不必去边境的战斗操作。
当苏权势显赫,当金波2澳湾两个供他使用,他指挥的战车和骑兵连接不断,无论似乎气势,萧山区东部各诸侯国,每个人都在寻找服从他的命令,所以赵已经越来越尊重。转到游说楚威王苏,路过洛阳家长的经验教训,就能很快地清理你的房间,清扫道路,雇用乐队,准备盛宴。
到3英里远离城市的地方,以满足妻子不敢看他的前面,侧身耳朵听他说话。大姐像蛇一样在地板上爬行,跪我不断道歉的法律。
苏问道:“嫂子,为什么以前那么傲慢和谦逊的主要表现为它呢? ”他嫂子回答说:“ 因为你现在的位置显著尊重,财富。 ”苏说: “唉! ”孤独的人差,如果父母不,当他的儿子,曾经显赫的财富,亲戚和朋友都感到恐惧,因此,一个人生活在世界权力和财富,不管如何可以忽略不计。
《战国策》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战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
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 扩展资料: 写作特色 1.人物刻画生动 例如苏秦的故事,生动的刻画了一个长于论辩、追逐名利的策士,逼真描绘一群庸俗的小人。
苏秦游说秦国失败后像乞丐样回到家中,而“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来,他发奋图强,六国封相,路过家门时,“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嫂蛇行匍匐。”
前后两个场面的鲜明对照,充分揭露一切以功。
4. 翻译《战国策.秦策》
卫鞅从魏国逃到秦国,秦孝公任用他为丞相,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雷厉风行,公平无私。惩罚,不忌避威势强大的贵族;奖赏,不偏私关系特殊的亲信,法令实施至于太子,依法处治。师、傅犯法,处以黥,劓之刑,一周之后,路上没人拾取遗失的东西,百姓不乱取非分的财物,国力大大加强,诸侯个个畏惧。但刑罚严酷,缺少仁恩,只是用强力压服人而已。
孝公实行商君新法十八年后,重病卧床不起,打算传位给商君,商君辞谢不受。
孝公死后,惠王继位,执政不久,商君请求告老还乡。有人游说惠王说:“大臣权力太重会危及国家,左右近臣太亲会危及自身。现在国内连妇女、儿童都说法令是商君的法令,并不说是大王的法令。这样,君反为人主,而大王反变为人臣了。况且商君本来就是大王的仇人,希望大王想办法对付他吧。”
商君害怕受诛,想返回魏国。秦人不许他出境,说:“商君的法令很严厉。”因此不能出境,他走投无路,只好返回。惠王即以车裂的极刑处死了商鞅,而秦国人并不表示同情。
5. 战国策 秦策一 译文
卫鞅亡魏入秦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深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卫鞅从魏国逃到秦国,秦孝公任用他为丞相,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雷厉风行,公平无私。惩罚,不忌避威势强大的贵族;奖赏,不偏私关系特殊的亲信,法令实施至于太子,依法处治。师、傅犯法,处以黥,劓之刑,一周之后,路上没人拾取遗失的东西,百姓不乱取非分的财物,国力大大加强,诸侯个个畏惧。但刑罚严酷,缺少仁恩,只是用强力压服人而已。
孝公实行商君新法十八年后,重病卧床不起,打算传位给商君,商君辞谢不受。
孝公死后,惠王继位,执政不久,商君请求告老还乡。有人游说惠王说:“大臣权力太重会危及国家,左右近臣太亲会危及自身。现在国内连妇女、儿童都说法令是商君的法令,并不说是大王的法令。这样,君反为人主,而大王反变为人臣了。况且商君本来就是大王的仇人,希望大王想办法对付他吧。”
商君害怕受诛,想返回魏国。秦人不许他出境,说:“商君的法令很严厉。”因此不能出境,他走投无路,只好返回。惠王即以车裂的极刑处死了商鞅,而秦国人并不表示同情。
6. 英语翻译要中文的翻译
1.亡:丢失;牢:牲口圈.羊丢失以后,才修补羊圈.比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善后措施,以免酿成大错2.释义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晚上睡觉都可以不关门.3.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4.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5.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6.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悦”即喜欢、欣赏的意思,“容”在这里是化妆、打扮的意思.悦已就是使自己高兴.意为,自己心爱的人.容:作动词用,修饰、打扮.男人知己者:赏识自己的人悦:使……高兴."这句话的意思是:女人为欣赏自己,自己心爱的人(这里专指男人)而妆扮自己,使得自己更显得容光焕发.男人为赏识自己的人而效死.7.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的很冷,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秦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
战国策·秦策一节选的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秦策一原文及翻译
原文: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①,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妊纴②,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抵掌③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赶不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④于政,不式干勇;式干廊庙之内,不式干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战国策·秦策一》)
译文:
苏秦最初主张连横,说服秦王。秦王说: “我听说:羽毛不丰满高飞上天,不完备的法令不能惩罚犯人,道德不能带动能力不强的人,和的烦恼部长不顺民心,现在你来到在所有的严重性赐教上了法庭,改天我会喜欢听你做什么。 “
(苏)游说秦纪念馆1 O次数,但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打破了他的紫貂大衣, 100两黄金也用完了11我有没有钱,不得不离开秦国。 (他)携带书籍,挑着行李,面容憔悴,黄色和黑色的脸,很明显受挫。家,织布的妻子不理他,嫂嫂拒绝为他做饭,甚至父母不和他说话。 (苏) ,所以在午夜找到这本书,奠定了几十个书箱,发现JiangTaiGong “阴符”艺术战争“ ,埋头阅读,反复选择,熟悉,研究和经验。当你想打瞌睡,阅读他们刺伤了他的大腿上,用锥子,鲜血直流到10英尺。他自言自语地说: “ ,如何采取负责的游说,而不是让他们拉出金金。刺绣,清香尊严的人做吗? ”全年,研究成功,他说:“它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 “ 。因此,在房子的游说下,赵华赵。他告诉赵拍手对话,赵王很高兴他为武安君和赠款相对于印度,军用车辆100辆,锦绣í 0束,白玉100对2万盎司的黄金,团队跟着他,所有国家一致同意打破甚至垂直和水平,因此强大的秦庄系统。因此,当宰相时,秦不敢出兵函谷关赵苏。
当时,大多数的世界,许多人,军长,决策者权力,我们一定要听苏一个人决定所有政策。不花一斗口粮,没有征用的走卒,而不是发送了一般,而不是用坏一个弓,没有失去一个箭头,它使世界诸侯和睦相处,比兄弟还靠近。 。 (可见)电源功率的聪明人,世界将服从;有这样一个人获得委任,世界将遵循。所以说:“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要用武力征服,寻求在法庭上,认真规划,你不必去边境的战斗操作。当苏权势显赫,当金波2澳湾两个供他使用,他指挥的战车和骑兵连接不断,无论似乎气势,萧山区东部各诸侯国,每个人都在寻找服从他的命令,所以赵已经越来越尊重。转到游说楚威王苏,路过洛阳家长的经验教训,就能很快地清理你的房间,清扫道路,雇用乐队,准备盛宴,到3英里远离城市的地方,以满足妻子不敢看他的前面,侧身耳朵听他说话。大姐像蛇一样在地板上爬行,跪我不断道歉的法律。苏问道:“嫂子,为什么以前那么傲慢和谦逊的主要表现为它呢? ”他嫂子回答说:“因为你现在的位置显著尊重,财富。 ”苏说: “唉! ”孤独的人差,如果父母不,当他的儿子,曾经显赫的财富,亲戚和朋友都感到恐惧,因此,一个人生活在世界权力和财富,不管如何可以忽略不计。战国策秦策,这是一个古代的历史学书籍,你可以买一本战国策,在里面有相应的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秦策一节选原文:
原文: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妊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赶不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式于政,不式干勇;式干廊庙之内,不式干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翻译:
苏秦最初主张连横,说服秦王。秦王说: “我听说:羽毛不丰满高飞上天,不完备的法令不能惩罚犯人,道德不能带动能力不强的人,和的烦恼部长不顺民心,现在你来到在所有的严重性赐教上了法庭,改天我会喜欢听你做什么。 “
(苏)游说秦纪念馆1 O次数,但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打破了他的紫貂大衣, 100两黄金也用完了11我有没有钱,不得不离开秦国。 (他)携带书籍,挑着行李,面容憔悴,黄色和黑色的脸,很明显受挫。家,织布的妻子不理他,嫂嫂拒绝为他做饭,甚至父母不和他说话。
(苏) ,所以在午夜找到这本书,奠定了几十个书箱,发现JiangTaiGong “阴符”艺术战争“ ,埋头阅读,反复选择,熟悉,研究和经验。当你想打瞌睡,阅读他们刺伤了他的大腿上,用锥子,鲜血直流到10英尺。他自言自语地说: “ ,如何采取负责的游说,而不是让他们拉出金金。
刺绣,清香尊严的人做吗? ”全年,研究成功,他说:“它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 “ 。因此,在房子的游说下,赵华赵。
他告诉赵拍手对话,赵王很高兴他为武安君和赠款相对于印度,军用车辆100辆,锦绣í 0束,白玉100对2万盎司的黄金,团队跟着他,所有国家一致同意打破甚至垂直和水平,因此强大的秦庄系统。
因此,当宰相时,秦不敢出兵函谷关赵苏。
当时,大多数的世界,许多人,军长,决策者权力,我们一定要听苏一个人决定所有政策。不花一斗口粮,没有征用的走卒,而不是发送了一般,而不是用坏一个弓,没有失去一个箭头,它使世界诸侯和睦相处,比兄弟还靠近。
(可见)电源功率的聪明人,世界将服从;有这样一个人获得委任,世界将遵循。所以说:“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要用武力征服,寻求在法庭上,认真规划,你不必去边境的战斗操作。
当苏权势显赫,当金波2澳湾两个供他使用,他指挥的战车和骑兵连接不断,无论似乎气势,萧山区东部各诸侯国,每个人都在寻找服从他的命令,所以赵已经越来越尊重。转到游说楚威王苏,路过洛阳家长的经验教训,就能很快地清理你的房间,清扫道路,雇用乐队,准备盛宴。
到3英里远离城市的地方,以满足妻子不敢看他的前面,侧身耳朵听他说话。大姐像蛇一样在地板上爬行,跪我不断道歉的法律。苏问道:“嫂子,为什么以前那么傲慢和谦逊的主要表现为它呢? ”他嫂子回答说:“
因为你现在的位置显著尊重,财富。 ”苏说: “唉! ”孤独的人差,如果父母不,当他的儿子,曾经显赫的财富,亲戚和朋友都感到恐惧,因此,一个人生活在世界权力和财富,不管如何可以忽略不计。
《战国策》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战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
扩展资料:
写作特色
1.人物刻画生动
例如苏秦的故事,生动的刻画了一个长于论辩、追逐名利的策士,逼真描绘一群庸俗的小人。苏秦游说秦国失败后像乞丐样回到家中,而“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来,他发奋图强,六国封相,路过家门时,“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嫂蛇行匍匐。”
前后两个场面的鲜明对照,充分揭露一切以功名利禄为依归的炎凉世态,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
而苏秦的“读书欲睡”也是为了高官厚禄,客观上揭露处于统治阶级中下层的策士的丑态。
2.善于讽喻
善于通过讽喻的小故事说明一种道理,生动幽默、耐人寻味。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以邹忌借其妻、妾、朋友出于不同目的,赞美其“美于徐公”,说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劝戒齐王不应偏任宫妇近臣的话,而应广开言路,鼓励人民进谏。
3.语言风格独特
雄辩的论说,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独特的语言风格。书中的许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流传至今为习用的成语。
在记录策士们的言行时,对其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功名富贵、朝秦暮楚的行为,及其在外交上挑拨是非,玩弄手段的种种阴谋,而不加以批判,反以欣赏的态度加以描绘,是不足取的地方。
人生在世,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盖:古繁体为“盖”,“盖”古又作“盍(hé)”,与“何”同义
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是谁说的
最后一句翻译错了,盖通盍,意思是富贵和功名,怎么能够割舍这句话是苏秦的话。原文: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译文:
苏秦要去游说楚王的时候,经过了自己的家乡洛阳,他父母听说他要回来了,组织全家大扫除,净水泼街黄土垫道,请来乐队表演,大摆酒宴,到离家三十里远的地方迎接他。他老婆不敢正眼看他,听他说话的时候侧耳倾听,惟恐听错了一个字。他嫂子低走弯腰走到他面前,匍伏在地上,行四拜大礼向他认错。
苏秦问嫂子说:“嫂子啊,当初我穷困潦倒的时候你不是很牛X么,怎么现在又这么谦恭?”
嫂子回答说:“能为啥啊,还不是因为小叔子你现在地位又高钱又多。”
苏秦感慨地说:“我靠,我穷的时候连爹娘都不DJ我,有钱有势了亲戚们看到我都害怕。人生在世,金钱和地位这两样东西,也不能太不在意啊。”苏秦。
文言文《苏秦始将连横》译文
【原文】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媵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谓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踵。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可忽盖可乎哉!”
【简介】
本文选自《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东周洛阳人。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主旨:文中的苏秦出身寒微,读书刻苦,向往富贵生活,具有强烈的功名心,且知识丰富,能言善辩,善于运筹帷幄,为人主出谋划策,但没有自己固定的主张与理想,在战国时代纵横家中他是比较典型的。
特色
[部分算进主旨]: 1)运用对比手法,写苏秦得势前后,其家人不同的态度,既从侧面烘托了苏秦的人物形象,又反映出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薄亲情的炎凉世态。 2)文章在人物肖像动作神态的描写方面十分细致生动,如描写苏秦说秦王不行,落魄而归时的形容神态,写苏秦刻苦攻读,引锥刺股的细节,写其嫂”蛇行匍伏”的丑态,皆为传神之笔。 3)善于运用铺陈排比和夸张渲染的艺术手法。如苏秦说秦惠王之词,内容上罗列排比,句式上多用四字句进行铺排,所述之事往往夸大其辞,务求动听,表现了战国策士纵横辟阖、铺张扬厉的文风。
【译文】
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代马,南方有巫山、黔中为屏障,东边有坚牢难攻的郩、函之地。秦国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而且有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险峻,便利攻守。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我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成效吧。” 秦惠王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现在您不远千里郑重庄严地在宫廷上指教我,我希望您以后再说吧!” 苏秦回答道:“我本来就疑惑您是否能用我的主张。往古之时,神农氏讨伐补遂,黄帝出征涿鹿而擒杀蚩尤,唐尧讨伐驩兜,虞舜讨伐三苗,夏禹讨伐共工,商汤诛灭夏桀,周文王征伐崇侯虎,周武王灭掉商纣,齐桓公用武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凭借武力的呢?近世各国派遣使者,车辆往来,奔驰道路;策士们各用言语,互相交结,使天下为一体。但结果或者约从,或者连横,兵革甲胄也并未因此藏起。辩士们巧言文饰,使各国诸侯昏乱迷惑,结果万端俱起,莫衷一是,不可理喻;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民作伪的却愈多;国家法令多而混乱,百姓被搅得更加贫穷,这样君臣愁怨,百姓无所依靠。道理讲了许多,言愈明,理愈显,战争反而愈益频繁。策士们奇服伟饰,能言善辩,可是诸侯间的战争并未止息;愈是文辞满口,天下愈是治理不好。说者唇焦口燥,听者昏昏生厌,看不出一点成效。你提倡仁义,恪守诺言,可是天下的人并不相亲。于是诸侯才废文用武,优厚地豢养敢死之士;同时整顿军备,制甲砺兵,在战场上争取胜利。不修兵事,企图空坐而能获得胜利,安居而能扩大土地,这不过是幻想;即使是古代的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他们虽然也常想安坐而获利,然而天下的大势也终不可能让它实现啊!所以必须凭靠武力来续成大业。如果地域宽阔,两军之间可以展开攻坚战;倘若地势狭促,两军逼近,杖戟相碰,展开白刃战,这样,才可见出伟大的功用。对外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对内能实行仁义;在上能树立君主的威信,在下能使百姓服从。当今之世,如果想吞并天下,凌驾大国之上,威震敌国,控制海内,统治黎民,臣服诸侯,就非用兵不可!现在继承君位的人,忽视了用兵这个最重要的道理,一个个政教不明,治理混乱,沉溺迷惑于辩士的花言巧语。这样看来,您本来就不能采纳我的主张啊!” 苏秦向秦王上书有十次,但他的主张终未被采纳,最后黑貂皮袍破了,带的钱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离秦归家。他绑裹腿,穿草鞋,背书担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面带羞愧。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睬。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不与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不好啊!”于是他连夜清检书籍,把几十个书箱打开,找到一部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经》,立即伏案诵读,反复研习揣摩,深入领会。有时读书读得昏昏欲睡,他就取过铁锥,照着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脚跟,他发狠说:“哪有游说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锦缎,并以卿相之尊位给我的呢?”一年以后,他捉摸已经学成,便道:“这次真可用所学的去游说当今的君主了。” 于是他出发了,经过赵国的燕乌集阙,在华丽的殿堂进见赵肃侯,和赵肃侯抵掌而谈,十分投机。赵王很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任命他为赵国的相国,并赐给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壁百双,黄金万镒,让他带着这些财物去游说各国诸侯,推行合从散横的计谋,以打击强大的秦国。因此苏秦当赵的相国时,秦与东方六国的交往被切断,秦军不能出函谷关。在这期间,天下如此广大,百姓如此众多,王侯们的威势、谋臣们的权力,都取决于苏秦的策略。没有花费一斗粮食,没有用一兵一卒;一仗未打,一弦未断,一箭未折,而能使诸侯相亲,胜于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归服,一人得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这是“运用的力量而不诉诸武力,用于朝廷之上而不必用兵于四境之外。”当苏秦得意显耀之时,黄金万千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光耀于道路;山东六国,如草从风,倒伏于前;从而使赵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而苏秦只不过是位出身于穷门陋巷,贫寒困苦的士人罢了,但他却坐车骑马,行遍天下,在宫廷游说各国诸侯,使国君左右之人杜口不言,天下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人了! 苏秦将要往南游说楚王,途经洛阳时,他父母闻讯,连忙张罗打扫住处,清洁道路;并且设置音乐,筹办酒席,在郊外三十里地迎接。苏秦来到后,他妻子不敢正视,只是偷偷地察言观色,恭敬地听他讲话。他嫂嫂如蛇伏地,匍匐而行,四次跪拜谢罪。苏秦说:“嫂嫂,为什么你以前那么傲慢,现在又如此卑下呢?”嫂嫂答道:“因为您现在地位显贵而且金钱很多啊!”苏秦叹道:“唉!一个人在贫穷时,连父母也不把他当儿子看待;等到他富贵了,就是亲戚也都害怕他。看来人生在世,对于权势富贵,怎么能够忽视呢?”
【注释】
<1>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或秦汉间人编纂的一部国别体历史书。记事起于战国初,至六国灭亡时止,共约245年,包括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计12策。原名《国策》、《国事》、《短长》等。原作者不详,后经汉代刘向整理改编,定名为《战国策》,共33篇。 <2>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阳人,少年时和张仪同学于齐。他策划联合六国抗秦,后被破坏,齐、魏共 同伐赵,赵王责备苏秦,苏秦要求赵王派他去联合燕国。后又为燕国作间谍到齐国,骗取齐王的信任, 最后在齐国被杀。秦惠王:秦国的国君,名驷。 “连横”──秦处于西,六国在东,且六国土地南北相连。若六国联合结盟抗秦,则称“合纵”;若秦国从西向东收服诸国,则称为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即称“连横”。苏秦初始游说“连横”,想得到秦的重用,不料遭遇秦王冷遇,因而怀恨在心,以致有了后来的“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此处的“连横”,是有具体所指,而下面的“约纵连横”,属泛指。 <3> 巴、蜀:今四川省地区。巴,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地带;蜀,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地带。汉中:今 陕西省南部地区。 <4> 貉:兽名,皮可制裘。代马:今山西省北部代县等地所产的马。 <5> 限:古籍中通“险”,险隘。 <6> 请奏其效:请:请允许(我)……。奏:恭述、奏明。效:效验,验证。但文中此句又可作另番理解,即“其”为语气助词,“效”,代指为秦王效力的见解或策略。 <7> “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 ── 以往通常注称:文章,法令也,指国家法令;诛罚,杀罚也,指刑罚实施。鄙人以为,如此注释该句甚为不妥。“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依整句观,此语乃针对个人之行为训诫,而非吏政之议,何以突兀诠译出“国家法令”“刑罚”之说?故应为:文章者,即文章;诛罚者,即诛伐。此句“诛”,讨也;此句“罚”,音fà,伐同也。 <8> “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 “政教”,这里指国政方面的教化或主张,“不顺”,不合 时宜,行不通,有阻力。 <9> 俨然:矜庄貌,郑重其事地。庭教之:庭上指教。 <10> 愿以异日:希望改日再领教。 <11> 神农:传说中的炎帝名号。补遂:部落名。 <12> “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 ── 黄帝:传说中的古帝名,号轩辕氏,建国于有熊。 涿(zhuō)鹿:山名,在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蚩尤:九黎部落之酋长,与黄帝作战,为黄帝所诛。 <13> “尧伐驩兜” ── 尧:传说中的古帝名,姓姬,名放勋,国号唐。传位于舜。 驩(huān)兜:尧臣,因作乱被放逐。 <14> “舜伐三苗” ── 舜:传说中的古帝名,姓姚,名重华,国号虞。传位于禹。三苗:即古代的苗族,在今湖南省溪洞一带。 <15> “禹伐共工” ── 禹:古帝名。本舜臣,治水有功,受舜禅,即帝位,国号夏。共工:古之水官名,极横暴,为禹所放逐。 <16> “汤伐有夏” ── 汤:商朝开国的王,本为夏朝诸侯。夏王桀无道,汤起兵攻桀,建立商朝。有夏:指夏王桀。古时于朝代上加“有”,有夏即夏朝。 <17> “文王伐崇” ── 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殷纣时为西方诸侯首领,又称西伯。崇:国名,崇侯虎,助纣为恶,为文王所诛。 <18> “武王伐纣” ── 武王,即周武王:文王之子,名发,灭纣后,即天子位,国号周。纣:即殷纣王,暴虐之君。 <19> “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齐桓:齐桓公,齐国国君,名小白。他联合诸侯,抵抗外族侵扰,为诸侯盟主。任战:即肯战。伯:同“霸”。霸天下,即为诸侯盟主。 <20> “古者使车毂击驰”── 古者使:古人使者;使,于此非作使动词。车辆来往奔驰,车毂互相撞击,形容车辆之多,奔驰之急。毂(gǔ),车轮中心突出部分。 <21> “言语相结”── 商谈结盟。 <22> “天下为一,约从连横”── 倒置句。约:约定; 从:此为古“纵”的通假字。 连:结交。南北曰纵,东西曰横;此处“约纵连横”属于泛指,古意为邦交、结盟于四方诸国之事。“约纵连横”另一层意思为:既邀约自己范围内的力量(或称为同盟),亦联接争取自己范围之外的力量。 <23> “文士并饬”── 饬(shì)巧辨也。指各国使臣或文人说客均用巧饰的语言游说于诸侯之前。 <24>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 科条:规章制度;伪态:虚伪态度,即非真心来履行。 <25> “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书策:法令;“稠浊”:繁乱。“百姓不足”:百姓(却)很贫困。 <26>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 君臣上下相互仇怨,百姓无以聊生。 <27> “辩言伟服”── 辨言:言辞巧辩;伟服:服装壮观。 <28> “繁称文辞”── 繁称:称谓繁琐;文辞:美饰言辞。 <29> “舌弊耳聋”── 弊,指疲困、劳累。“今三分天下,益州疲弊。(诸葛亮《出师表》)”。 喻指说得舌头疲累,听得耳朵发聋。 <30> “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即便(你)行事仁义、诚信守约,天下也无人(与你)亲近。 <31> “夫徒处而致利”── 徒处:指置身空守,与下句“坐”,均谓不劳坐守。 <32> “五帝、三王、五伯”── 五帝:一般指太昊、神农、黄帝、少昊、颛顼。三王:三代的王,指 夏禹、商汤和周代的文王、武王。五伯: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33> “凌万乘……”句 ── 凌:凌驾、统帅; 诎(qū),屈服、使屈服; 制:整治; 臣:使臣服;元元:指百姓;子元元:即纳天下百姓为子孙。《後汉·班固传》:元元本本。又百姓曰元元。《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34> “黑貂之裘弊”── 裘:皮衣。 弊:坏,坏损。 <35> “羸縢履蹻”── 羸(1éi):通“累”,缠绕。 滕(téng):绑腿布;此“滕”应为“藤”的假借字。履:穿。蹻(qiāo):草鞋。此句大概意思为:扎系藤蔓,足穿草鞋。 <36> 橐dò: 袋子。 <37>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 发:翻找。陈箧(qiè):陈旧的书箱、书篓。“得太公阴符之谋”── 太公:姓姜,名尚,周文王臣,佐武王伐纣。阴符:后人托名太公所著 的兵法书。 <38>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 摩:接近、临近、逼近,此处意为“登上”。 燕乌集阙:宫阙名。燕鸟乌鹊汇集宫阙檐下,取名至雅,可惜已无从查考。 阙,有本解释为“塞”名,不敢恭维。 <39> 赵王:赵肃侯,名语。 华屋:华丽殿堂。 抵掌而谈:抵掌,两人手掌相抵;喻交心而谈。 <40> 革车:用皮革包裹装饰的车子; 纯:古代量名,《淮南子·地形训》里闲九纯,纯丈五尺。镒(yì),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四两为一镒。百镒,古本亦有作百溢。 <41> “约从散横”── 约:邀约、联合。 从:古代“纵”的通假字,此指同盟阵营。 散:离散、拆散。 横:此指非同盟阵营。 (参见注释<2>“连横”) <42> “关不通”── 函谷关内和关外的交通隔绝,指秦兵不能出函谷关。 <43> “皆欲决苏秦之策”── “皆欲决……”,都想以……为决定。 策:谋略、主张。 <44> “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式:同“试”,用、取用、致力于。 <45> “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整句── 当:匹敌、堪比、与抗衡。 隆:兴盛、兴旺。用:用度、费用、开销。 转毂连骑:滚滚军车战骑。 炫熿:光耀,炫耀。 从风而服:问风听服。大重:大受重视;大:大受、广受、深受;重:尊崇、重视。 <46> “且”“夫”均为文言文句首助语词;“夫”前加“且”,加重语气,有“且说那……”之意。特:只是、仅此、不过。 穷巷掘门:居于贫穷巷子里,凿墙洞为门。《齐策》亦有“掘穴穷巷”句。桑户椦枢:桑户,引喻为贫穷的庄稼农户。 椦:古同“棬”,音quān,曲木做的饮器,如:杯棬,柳棬。 椦枢(或棬枢):木杯代用的门户枢座;指门的枢座磨坏了,便临时用木杯来代用,喻寒酸至极。 <47> “伏轼撙衔”之句 ── 伏扶于车轼之上。伏:伏身;轼:古代车厢前扶手横木。撙(zǔn):勒,操控,控制,节制。衔:马嚼子,会意为供操制的缰绳。 廷:通“庭”,殿庭。 说:说服,辨说。杜左右之口:让左右其余人等难以表述自己的言论;杜,禁阻,堵塞。 伉:古与抗同;对等、抗衡。 <48> “父母闻之”字句 ── 清宫除道:清理房舍,洒扫街路。 张乐设饮:摆列乐队,设置酒宴。 郊迎:郊外迎接。 蛇行匍伏:蛇样曲回匍匐前行;谢:谢罪、忏悔过失或罪过。 <49> “前倨而后卑”── 先前傲慢而后来谦卑。倨:傲慢。 卑:谦卑。 <50> “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以:因为。 季子:年龄最小之子、少子。这里是嫂对小叔子的称呼。 位尊而多金:地位显赫而多有钱财。 <51> “盖可忽乎哉”── 盖:古繁体为“盖”,“盖”古又作“盍(hé)”,与“何”同义。《礼·檀弓》:“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庄子·养生主》:“技盖至此乎?” 忽乎哉:忽,忽视,轻视;乎哉:语气助词,相当于今日的“啊,哦”。“盖可忽乎哉”意为:怎么可忽视啊!由此句观,苏秦亦金钱势利一小人耳!合纵派的领军人物苏秦一开始却对秦惠王倡导连横战略,他游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等地的富饶物产,北方有来自胡人地区的贵重兽皮与代地的良马,南边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东方又有崤山、函谷关这样坚固的要塞。土地肥沃,民殷国富;战车万辆,壮士百万;沃野千里,资源丰富,积蓄充足;地势险要,能攻易守。这正是天下公认的‘天府之国’,秦国因而真正是雄霸天下的强国。凭着大王您的贤能,秦国士卒与百姓的众多,战车、骑兵等武器的巨大作用,兵法和谋略的运用之妙,完全有把握吞并其他诸侯,一统天下,称号皇帝,统治全中国。希望大王能考虑一下这一前景,允许臣陈述自己的方略。” 秦惠王说:“寡人常听人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奖惩刑罚,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统治万民,政策教化不顺应天意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如今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登庭指教,寡人内心非常感激,不过关于军国大计,最好还是等将来再说吧!”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能否听取我的意见。以前神农攻打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唐尧放逐欢兜,虞舜攻打三苗,夏禹王攻打共工,商汤王灭夏桀,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灭商纣,齐桓公用战争雄霸天下,都说明了一个国家要想称霸天下,哪有不经过战争就达到目的的?古代使者都坐着兵车奔驰,各国互相缔结口头盟约,谋求天下统一;虽然讲究合纵连横,却是战争不息;说客和谋士们进行巧辩和权诈之术,致使诸侯慌乱疑惑,结果一切纠纷都从此发生,简直复杂到无法处理的地步;章程和法律都完备的国家,人们又常常做出虚伪的行为;文书、籍策杂乱繁琐,百姓生活贫困不足;君臣上下都愁眉不展,百姓无所依赖;法令规章越多,战争发生的也就越多;能言善辩穿着儒士服装的人越多,战争就越发无法停止。什么事如果不顾根本而专门讲求文辞末节,天下就越发无法太平。因此说客的舌头说焦了,听的人耳朵都有听聋了,却不见什么成效;做事即使讲义气守信用,也没办法使天下和平安乐。” “因此就废除文治而使用武力,召集并且礼遇敢死之士,制作好各种甲胄,磨光各种刀枪,然后到战场上去争胜负。大王要明白,没有行动却想使国家富强,安居不动却要使国土扩大,即使是古代帝王、三王、五霸和明主贤君,想不用刀兵而获得这些,也是无法实现雄心的。所以只有用战争才能达成国家富强的目的。距离远的就用军队互相攻伐,距离近的就短兵相杀,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伟大功业。所以军队如果能得胜于外国,那么国内民众的义气就会高涨,君王的威权就会增强,人民会自然地服从统治。现在假如想要并吞天下,夺取王位,征服敌国,辖制海内,治理百姓,号令诸侯,实在是非用武力不行。可是如今继嗣当政的君主,却都忽略了用兵的重要性,不懂得教化人民;不修明,常被一些诡辩之士的言论所迷惑,沉溺在游说之士的言语辩辞中,而误信各种不适当的外交政策。依照这样的情形,大王一定不能实现连横。” 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虽然一连上了十多次之多,但他的建议始终没被秦王采纳。他的黑貂皮袄也破了,一百两金币也用完了,最后甚至连房旅费都没有了,不得已只好离开秦国回到洛阳。他腿上打着裹脚,脚上穿着草鞋,背着一些破书,挑着自己的行囊,形容枯槁、神情惟悴,面孔又黄又黑,很显失意。他回到家里以后,正在织布的妻子不理他,嫂子也不肯给他做饭,甚至父母也不跟他说话,因此他深深叹息:“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 当晚,苏秦就从几十个书箱里面找出一部姜太公著的《阴符》来。从此他就趴在桌子上发奋钻研,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而且一边读一边揣摩演练。当他读书读到疲倦而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自己的脚上。他自语道:“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过了一年,他的研究和演练终于成功,他又自言自语说:“现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了。” 于是苏秦就步入赵国的燕乌集阙宫门,在华屋之下游说赵王。他对赵王滔滔不绝地说出合纵的战略和策略,赵王听了大喜过望,立刻封他为武安君,并授以相印,兵车百辆、锦绣千束,白璧百双,金币二十万两,车队尾随他后,到各国去约定合纵,拆散连横,以此压制强秦。 因此,当苏秦在赵国做宰相时,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在当时,广大天下、众多百姓、威武的诸侯、掌权的谋臣,都要听苏秦一人来决定一切政策。没消费一斗军粮,没征用一个兵卒,没派遣一员大将,没有用坏一把弓,没损失一支箭,就使天下诸侯和睦相处,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近。由此可见,只要有贤明人士当权主政,天下就会顺服稳定;只要有这样的一个人得到合适的使用,天下就会服从领导、归顺朝廷。所以说:“应该运用手段解决问题,而不必用武力征服来处理一切;要在朝廷上慎谋策划、运筹帷幄,而不必到边疆上去厮杀作战。” 当苏秦权势显赫、红极一时的时候,金帛二十万两供他使用,他所指挥的战车和骑兵连接不断,所到之处都显得威风八面,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莫不望风听从他的号令。赵国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尊重。其实苏秦此人,当初只不过是一个住在陋巷、掘墙做门、砍桑做窗、用弯曲的木头作门框的那类穷人罢了。但现在的他却常常坐上豪华的四马战车,骑着高头大马游历天下,在各诸侯国朝廷上游说君王,使各诸侯王的亲信不敢开口,天下没有谁敢与他对抗了。 苏秦要去游说楚威王,路过洛阳。父母得知,就赶紧整理房间、清扫道路,雇用乐队,准备酒席,到距城30里远的地方去迎接;妻子对他敬畏得不敢正视、斜着眼睛来看他的威仪,侧着耳朵听他说话;而嫂子跪在地上不敢站起,像蛇一样在地上爬,对苏秦一再叩头请罪。苏秦问:“嫂子你对待我为什么以前那样的傲慢不逊,而现在又这样的卑贱下作呢?”他嫂子答:“因为现在你地位尊显、钱财富裕的缘故。”苏秦长叹一声说道:“唉!一个人如果穷困落魄,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然而一旦富贵显赫之后,亲戚朋友都感到畏惧。由此可见,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和富贵怎么能忽视不顾呢!”【原文】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之,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买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欢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中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注,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武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国不能也。”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跷,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绵绣千纯,白壁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张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掘门桑户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译文】
合纵派的领军人物苏秦一开始却对秦惠王倡导连横战略,他游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等地的富饶物产,北方有来自胡人地区的贵重兽皮与代地的良马,南边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东方又有崤山、函谷关这样坚固的要塞。土地肥沃,民殷国富;战车万辆,壮士百万;沃野千里,资源丰富,积蓄充足;地势险要,能攻易守。这正是天下公认的‘天府之国’,秦国因而真正是雄霸天下的强国。凭着大王您的贤能,秦国士卒与百姓的众多,战车、骑兵等武器的巨大作用,兵法和谋略的运用之妙,完全有把握吞并其他诸侯,一统天下,称号皇帝,统治全中国。希望大王能考虑一下这一前景,允许臣陈述自己的方略。”
秦惠王说:“寡人常听人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奖惩刑罚,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统治万民,政策教化不顺应天意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如今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登庭指教,寡人内心非常感激,不过关于军国大计,最好还是等将来再说吧!”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能否听取我的意见。以前神农攻打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唐尧放逐欢兜,虞舜攻打三苗,夏禹王攻打共工,商汤王灭夏桀,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灭商纣,齐桓公用战争雄霸天下,都说明了一个国家要想称霸天下,哪有不经过战争就达到目的的?古代使者都坐着兵车奔驰,各国互相缔结口头盟约,谋求天下统一;虽然讲究合纵连横,却是战争不息;说客和谋士们进行巧辩和权诈之术,致使诸侯慌乱疑惑,结果一切纠纷都从此发生,简直复杂到无法处理的地步;章程和法律都完备的国家,人们又常常做出虚伪的行为;文书、籍策杂乱繁琐,百姓生活贫困不足;君臣上下都愁眉不展,百姓无所依赖;法令规章越多,战争发生的也就越多;能言善变穿着儒士服装的越多,战争就越发无法停止。什么事如果不顾根本而专门讲求文辞末节,天下就越发无法太平。因此说客的舌头说焦了,听的人耳朵都有听聋了,却不见什么成效;做事即使讲义气守信用,也没办法使天下和平安乐。”
“因此就废除文治而使用武力,召集并且礼遇敢死之士,制作好各种甲胄,磨光各种刀枪,然后到战场上去争胜负。大王要明白,没有行动却想使国家富强,安居不动却要使国土扩大,即使是古代帝王、三王、五霸和明主贤君,想不用刀兵而获得这些,也是无法实现雄心的。所以只有用战争才能达成国家富强的目的。距离远的就用军队互相攻伐,距离近的就短兵相杀,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伟大功业。所以军队如果能得胜于外国,那么国内民众的义气就会高涨,君王的威权就会增强,人民会自然地服从统治。现在假如想要并吞天下,夺取王位,征服敌国,辖制海内,治理百姓,号令诸侯,实在是非用武力不行。可是如今继嗣当政的君主,却都忽略了用兵的重要性,不懂得教化人民;不修明,常被一些诡辩之士的言论所迷惑,沉溺在游说之士的言语辩辞中,而误信各种不适当的外交政策。依照这样的情形,大王一定不能实现连横。”
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虽然一连上了10多次之多,但他的建议始终没被秦王采纳。他的黑貂皮袄也破了,100两金币也用完了,最后甚至连房旅费都没有了,不得已只好离开秦国回到洛阳。他腿上打着裹脚,脚上穿着草鞋,背着一些破书,挑着自己的行囊,形容枯槁、神情惟悴,面孔又黄又黑,很显失意。他回到家里以后,正在织布的妻子不理他,嫂子也不肯给他做饭,甚至父母也不跟他说话,因此他深深叹息:“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
当晚,苏秦就从几十个书箱里面找出一部姜太公著的《阴符》来。从此他就趴在桌子上发奋钻研,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而且一边读一边揣摩演练。当他读书读到疲倦而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自己的脚上。他自语道:“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过了一年,他的研究和演练终于成功,他又自言自语说:“现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了。”
于是苏秦就步入赵国的燕乌集阙宫门,在华屋之下游说赵王。他对赵王滔滔不绝地说出合纵的战略和策略,赵王听了大喜过望,立刻封他为武安君,并授以相印,兵车100辆、锦绣1000束,白璧100双,金币20万两,车队尾随他后,到各国去约定合纵,拆散连横,以此压制强秦。
因此,当苏秦在赵国做宰相时,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在当时,广大天下、众多百姓、威武的诸侯、掌权的谋臣,都要听苏秦一人来决定一切政策。没消费一斗军粮,没征用一个兵卒,没派遣一员大将,没有用坏一把弓,没损失一支箭,就使天下诸侯和睦相处,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近。由此可见,只要有贤明人士当权主政,天下就会顺服稳定;只要有这样的一个人得到合适的使用,天下就会服从领导、归顺朝廷。所以说:“应该运用手段解决问题,而不必用武力征服来处理一切;要在朝廷上慎谋策划、运筹帷幄,而不必到边疆上去厮杀作战。”
当苏秦权势显赫、红极一时的时候,金帛20万两供他使用,他所指挥的战车和骑兵连接不断,所到之处都显得威风八面,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莫不望风听从他的号令。赵国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尊重。其实苏秦此人,当初只不过是一个住在陋巷、掘墙做门、砍桑做窗、用弯曲的木头作门框的那类穷人罢了。但现在的他却常常坐上豪华的四马战车,骑着高头大马游历天下,在各诸侯国朝廷上游说君王,使各诸侯王的亲信不敢开口,天下没有谁敢与他对抗了。
苏秦要去游说楚威王,路过洛阳。父母得知,就赶紧整理房间、清扫道路,雇用乐队,准备酒席,到距城30里远的地方去迎接;妻子对他敬畏得不敢正视、斜着眼睛来看他的威仪,侧着耳朵听他说话;而嫂子跪在地上不敢站起,像蛇一样在地上爬,对苏秦一再叩头请罪。苏秦问:“嫂子你对待我为什么以前那样的傲慢不逊,而现在又这样的卑贱下作呢?”他嫂子答:“因为现在你地位尊显、钱财富裕的缘故。”苏秦长叹一声说道:“唉!一个人如果穷困落魄,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然而一旦富贵显赫之后,亲戚朋友都感到畏惧。由此可见,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和富贵怎么能忽视不顾呢!”
【评析】
“人生在世,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在天下大乱之际,世风日下、人心诡诈、一切的取舍都以现实的功名利禄为标准,所谓“笑贫不笑娼”正是社会的真实写照,就连有骨肉亲情的父母妻嫂,在你没钱没势时那样的绝情寡义,一旦你有钱有权了,一个个都曲意逢迎、媚态顿现,而且还直言不讳、赤裸裸地说出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在于你有没有权势和金钱。世道如此,安有不追名逐利之人。
苏秦和所有说客、谋士都是功利主义人生哲学的实践者,与讲究仁义礼智信、追求人生的道德完满为宗旨的儒家相反,功利主义以现实的功名和利益为人生宗旨和人生价值的根本,为了获得名利而讲求积极进取、勤奋苦练,这种人生哲学也是实践性极强的行动派实践哲学,与那些坐谈道义的理论家们相反的是,它极重视在现实中积极行动和理论的实践,或游说在宫廷庙堂之上,或奔走在大国小国之间;既有理论,也有将理论实施的各种行动。
功利主义有时为了名利,甚至不择手段,苏秦游说连横不成,就去游说合纵,在他的心目中,维护哪个国家的利益、站在哪个国家的立场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功名利禄一定要得到实现,自己的抱负、野心一定要得到依托的载体。合纵、连横只不过是苏秦的手段而已,他的目的还是名利二字。当然战国时代天下大乱,哪个国家正义哪个国家非正义,谁能说确切呢?由于功利主义人生哲学的实践性和目的证明手段的功利性,使它的方法论成为一种顺应时势、知机应时、知权善变、努力进取、自强不息的实践方法论。“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和精神就来源于苏秦,他坚强的意志和为了抱负拼搏玩命的精神确实值得一代一代人学习,尽管功利主义者有些自私自利,但在正义目的下的个人奋斗精神,充分张扬了人的智慧、个性和气度,显示了人之为人的生命的力量和存在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应该提倡的。
苏秦游说时很讲究语言艺术,华丽辞藻的堆砌、语言的堆砌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苏秦对秦惠王游说时先对秦国的整体状况做了有利于自己观点的描述,然后说明了一统天下的大体道路,其中对偶、排比运用得很有气势,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要知道说话时的文采,对话语的说服力构成将近一半的功效。所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就说明了语言如果没有文采作外衣,那么传播力度和传播面积都会大打折扣。言多必失,但在强调一个事物和围绕一个论点的语境中,“言多”是非常必要的,言多了才能说服他人。接着苏秦开始论述“霸道”胜于“王道”、武功胜于文治的优越性、适时性。其中字字珠玑、句句精华、文采飞扬、气势磅礴,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可谓中国游说史上的经典之作。虽然秦惠王当时没有马上采纳苏秦的主张,但实际上秦国后来的国际战略方针和一统天下的霸图,就是沿着苏秦陈述的战略和路线而来。
苏秦所不断演练的“揣摩”之法,正是纵横家们的必学经典《鬼谷子》所推崇的“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揣,指通过揣测、估计、分析、推理等方式对对方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揣包括揣情和量权两方面。揣情,是揣测对方的好恶、真伪、趋变等心理状态,以捉摸对方的内心实意。量权,是指分析对方的强弱、轻重、虚实、通塞等外部条件。摩,悉意试探、诱动之意。揣摩,合而言之,意为反复思考、推求、揣度。分而言之,揣是以已之心度人之腹,测知其内情;摩则为以己之言探人之心使其外露。揣,是主观判断;摩,是语言试探。纵横家们所运用的手段也被称为“揣摩之术”。
史记苏秦列传第九原文及翻译
原文: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敞,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背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红,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壁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共,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予,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译文:
(苏秦)十次上书游说秦下都不成功。现在他黑貂皮衣破了,百两黄金也用光了。资用匮乏,不得已离开秦国回家。(他)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挑着书囊,体态憔悴,面容黑黄,带有惭愧的样子。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错误啊!”于是他就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了几十本书籍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来,伏案诵读,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探求它的真谛。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他说:“哪里有游说君主却不能让他赏赐金玉锦绣、封个卿相之类高官的人呢?”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自言自语说:“现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了。”
于是苏秦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亲密交谈,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并授给相印,随后赏赐他兵车百辆锦绣千匹,白壁百双,金币万两。缔结合纵,离散连横,来抑制强大的秦国,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函谷关封闭(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
这时候,那么广大的天下,那么众多的人民,那么威严的王候,那么有权势的谋臣,都要取决于苏秦的策略。没有耗费一斗粮食,没有烦劳一兵一卒上阵打仗,没有扯断一根弓弦,没有弄折一支羽箭,诸侯之间和睦相处,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近。贤能的人得到任用天下人服从,一个人被重用天下人跟随。所以说,(有效的谋略)用在上,不用在勇武上,用在朝廷之内,不用在边境之外。当苏秦身在高位的时候,金币万两随他使用,车轮飞转,马队相连,在道路上光夺目,崤山以东的六国诸侯,闻风服从,使赵国的地位十分显要。
(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清扫道路,安排乐队设置酒宴,到城郊三十里之外迎接;妻子不敢正眼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匍匐在地像蛇那样爬行,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苏秦说:“嫂子,为什么先前那样傲慢。如今又这样的卑贱下作呢?”他嫂子说:“因为现在你地位尊显、钱财富裕的缘故。”苏秦长叹一声说道:“唉!一个人如果穷困落魄,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然而一旦富贵显赫之后,亲戚朋友都感到畏惧。由此可见,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和富贵怎么能忽视不顾呢!”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学说擅长于权谋机变。而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然而社会上流传的苏秦事迹有许多差异,当时有和苏秦相类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由普通百姓起家,终于联络六国合纵相亲,这说明他有过人之处。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及翻译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二、翻译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
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
古代让车辆来回奔驰,用言语互相交结,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储备武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愈益四起。
穿着讲穿服饰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
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
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像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建议的。”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几百两铜(战国时代黄金指铜)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
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
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不花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合纵,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于朝廷之内,不应用于国土之外。
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万镒的黄金为他所使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
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_翻译及赏析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先秦·佚名《苏秦以连横说秦》 苏秦以连横说秦
先秦 : 佚名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古文观止 , 故事写人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凭著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让车辆来回宾士,用言语互相交结,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储备武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愈益四起。穿着讲穿服饰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象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建议的。”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著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
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
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不花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合纵,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套用于朝廷之内,不套用于国土之外。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讯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定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赏析
《苏秦以连横说秦》颇能代表《战国策》的风格,与《左传》文风迥异。《左传》凝练,言简意赅;《国策》舒放,铺陈夸张。《左传》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国策》则驰辩骋说,富于气势。此外,本文在语言方面还大量使用排偶句,渲染气氛,使文气贯通,气势奔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充分显示了纵横家的风格。
善于选取典型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它并没有全面地叙写苏秦的一生,而是选取赴秦受挫、发愤读书、游说赵王、位极人臣以及家人前倨后卑几个典型情节,构成大悲大喜、冷热悬殊的曲折故事,描绘这位著名纵横家的独特经历与个性。
在谋篇构思上,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来描写人物,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其一,说秦说赵的鲜明对比:游说秦王,驰辩骋说,引古论今,高谈阔论,颇显辩士的口若悬河之才,结果却是“书十上,而说不行”。游说赵王,则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正面浓墨重地描写他受封拜相后的尊宠。其二,说秦失败与说赵成功的对比之外,是家人态度的前后对比:说秦不成,家人冷落至极;在赵尊宠,家人礼遇有加。其三,苏秦自身的形象与心态的对比:说秦失败后的穷困潦倒的形象与失意羞愧的心境,说赵成功后以卿相之尊,“炫煌于道”的威仪与得意忘形的心态,栩栩如生。“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一语道出纵横家们人生追求的肺腑之言。昨天还是“穷巷掘门、桑户栳枢”的穷光蛋,一夜之间暴富暴贵。
题解
《苏秦以连横说秦》出自《国策》,即《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说辞及权变故事的汇编。
苏秦是战国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他先以连横之策游说秦王,备受冷落;后又以合纵之术游说赵王,大获成功。时而连横,时而合纵,没有固定的主张,只为取卿相之尊而奔走,是典型的政客形象。“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这正是纵横家人生追求的肺腑之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镟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仇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宋代·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代 :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
展开阅读全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镟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仇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古文观止 , 史论 , 传记序文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先秦·佚名《王孙圉论楚宝》王孙圉论楚宝
先秦 : 佚名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
展开阅读全文∨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古文观止 , 哲理故事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慧型,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两汉·班固《高帝求贤诏》高帝求贤诏
两汉 : 班固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慧型,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展开阅读全文∨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慧型,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古文观止求贤《孔子家语》卷第四
六本第十五
孔子曰:「行己有六本焉,然後为君子也.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道矣,而嗣为本;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无务农桑;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记闻而言,无务多说;比近不安,无务求远.是故反本修迩,君子之道也.」
孔子曰:「良药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孔子见齐景公,公悦焉,请置廪丘之邑以为养.孔子辞而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赏功受赏,今吾言於齐君,君未之有行,而赐吾邑,其不知丘亦甚矣.」於是遂行.
孔子在齐,舍於外馆,景公造焉.宾主之辞既接,而左右白曰:「周使适至,言先王庙灾.」景公覆问灾何王之庙也.孔子曰:「此必釐王之庙.」公曰:「何以知之?」孔子曰:「『诗云:皇皇上天,其命不忒,天之以善,必报其德.』祸亦如之.夫釐王变文武之制,而作玄黄华丽之饰,宫室崇峻,舆马奢侈,而弗可振也,故天殃所宜加其庙焉,以是占之为然.」公曰:「天何不殃其身,而加罚其庙也?」孔子曰:「盖以文武故也.若殃其身,则文武之嗣,无乃殄平,故当殃其庙,以彰其过.」俄顷,左右报曰:「所灾者,釐王庙也.」景公惊起,再拜曰:「善哉!圣人之智,过人远矣.」子贡三年之丧毕,见於孔子.子曰:「与之琴,使之弦,侃侃而乐,作而曰:『先王制礼,弗敢过也.』」子曰:『君子也.』子贡曰:『闵子哀未尽.』夫子曰:『君子也.』子夏哀已尽,又曰:『君子也.』二者殊情而俱曰君子,赐也或敢问之.」孔子曰:「闵子哀未忘,能断之以礼;子夏哀已尽,能引之及礼.虽均之君子,不亦可乎.」
孔子曰:「无体之礼,敬也;无服之丧,哀也;无声之乐,欢也.不言而信,不动而威,不施而仁.志夫钟之音,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其志变者,声亦随之.故志诚感之,通於金石,而况人乎!」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戇,而有危亡之败也.」
孔子读易至於损益,喟然而叹.子夏避席问曰:「夫子何叹焉?」孔子曰:「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吾是以叹也.」子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子曰:「非道益之谓也.道弥益而身弥损.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人,故能成其满博哉.天道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故曰:『自贤者,天下之善言不得闻於耳矣.』昔尧治天下之位,犹允恭以持之,克让以接下,是以千岁而益盛,迄今而逾彰;夏桀昆吾,自满而极,亢意而不节,斩刈黎民如草芥焉,天下讨之,如诛匹夫,是以千载而恶著,迄今而不灭.观此,如行则让长,不疾先,如在舆遇三人则下之,遇二人则式之,调其盈虚,不令自满,所以能久也.」子夏曰:「商请志之,而终身奉行焉.」
子路问於孔子曰:「请释古之道,而行由之意可乎?」子曰:「不可.昔东夷之子,慕诸夏之礼,有女而寡,为内私婿.终身不嫁,嫁则不嫁矣,亦有贞节之义也.苍梧娆娶妻而美,让与其兄,让则让矣,然非礼之让矣.不慎其初,而悔其後,何嗟及矣.今汝欲舍古之道,行子之意,庸知子意不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乎?後虽欲悔,难哉.」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蘇,欣然而起,进於曾皙曰:「向也参得罪於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於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於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於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荆公子行年十五而摄荆相事,孔子闻之,使人徃观其为政焉.使者反曰:「视其朝清净而少事,其堂上有五老焉,其廊下有二十壮士焉.」孔子曰:「合二十五人之智,以治天下,其固免矣,况荆乎?」
子夏问於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信贤於丘.」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敏贤於丘.」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於丘.」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於丘.」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何为事先生?」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信而不能反,赐能敏而不能诎,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弗与也,此其所以事吾而弗贰也.」
孔子游於泰山,见荣声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瑟瑟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为乐者,何也?」期对曰:「吾乐甚多,而至者三.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人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以行年九十五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哉!能自宽者也.」
孔子曰:「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强於行义、弱於受谏、怵於待禄、慎於治身.史?有男子之道三焉,不仕而敬上、不祀而敬鬼、直己而曲人.」曾子侍曰:「参昔常闻夫子三言而未之能行也,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见人之有善若己有之,是夫子之不争也;闻善必躬行之,然後导之,是夫子之能劳也.学夫子之三言而未能行,以自知终不及二子者也.」
孔子曰:「吾死之後,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曾子从孔子之齐,齐景公以下卿之礼聘曾子,曾子固辞.将行,晏子送之曰:「吾闻之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今夫兰本三年湛之以鹿酳,既成噉之,则易之匹马,非兰之本性也,所以湛者美矣,愿子详其所湛者,夫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择君所以求仕,择方所以修道,迁风移俗者嗜欲移性,可不慎乎.」孔子闻之曰:「晏子之言,君子哉!依贤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穷,马蚿斩足而复行,何也?以其辅之者众.」孔子曰:「与富贵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贵而爱人,何人不亲.发言不逆,可谓知言矣;言而众向之,可谓知时矣.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贫不可得也.以贵而能贵人者,欲贱不可得也;以达而能达人者,欲穷不可得也.」
孔子曰:「中人之情也,有馀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逸,从欲则败.是故鞭朴之子,不从父之教,刑戮之民,不从君之令,此言疾之难忍,急之难行也.故君子不急断,不急制,使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积有数,车器有限,所以防乱之原也.夫度量不可明,是中人所由之令.」
孔子曰:「巧而好度,必攻;勇而好问,必胜;智而好谋,必成.以愚者反之,是以非其人告之弗听.非其地,树之弗生.得其人,如聚砂而雨之;非其人,如会聋而鼓之.夫处重擅宠,专事妒贤,愚者之情也,位高则危,任重则崩,可立而待.」
孔子曰:「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倾.是故君子不可不严也,小人不可不整一也.」
齐高庭问於孔子曰:「庭不旷山,不直地,衣穰而提贽,精气以问事君子之道,愿夫子告之.」孔子曰:「贞以干之,敬以辅之,施仁无倦,见君子则举之,见小人则退之.去汝恶心而忠与之,效其行,修其礼,千里之外,亲如兄弟.行不效,礼不修,则对门不汝通矣,夫终日言,不遗己之忧,终日行不遗己之患,唯智者能之.故自修者必恐惧以除患,恭俭以避难者也.终身为善,一言则败之,可不慎乎.」
辩物第十六
季桓子穿井,获如玉缶,其中有羊焉,使使问孔子曰:「吾穿井於费,而於井中得一狗,何也?」孔子曰:「丘之所闻者,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蝄蜽,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羵羊也.」
吴伐越,隳会稽,获巨骨一节,专车焉.吴子使来聘於鲁,且问之孔子,命使者曰:「无以吾命也.」宾既将事,乃发币於大夫及孔子,孔子爵之,既彻俎而燕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如为大?」孔子曰:「丘闻之昔禹致群臣於会稽之山,防风後至,禹杀而戮之,其骨专车焉,此为大矣.」客曰:「敢问谁守为神?」孔子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诸侯社稷之守为公侯,山川之祀者为诸侯,皆属於王.」客曰:「防风何守?」孔子曰:「汪芒氏之君守封嵎山者,为添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於周为长瞿氏,今曰大人.」有客曰:「人长之极,几何?」孔子曰:「焦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
孔子在陈,陈惠公宾之于上馆,时有隼集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惠公使人持隼如孔子馆而问焉.孔子曰:「隼之来远矣,此肃慎氏之矢,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而无忘职业,於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物也,以示後人,使永鉴焉,故铭其栝曰:『肃慎氏贡楛矢,以分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古者分同姓以珍玉,所以展亲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所以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贡焉.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公使人求得之,金牍如之.」
郯子朝鲁,鲁人问曰:「少昊氏以鸟名官,何也?」对曰:「吾祖也,我知之,昔黄帝以云纪官,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以火,共工以水,大昊以龙,其义一也.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是以纪之於鸟,故为鸟师而鸟名.自颛顼氏以来,不能纪远,乃纪於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孔子闻之,遂见郯子而学焉.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邾隐公朝于鲁,子贡观焉.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定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者将有死亡焉.夫礼生死存亡之体,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於是乎取之,朝祀丧戎,於是乎观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以亡矣.嘉事不体,何以能久,高仰骄,卑俯替,骄近乱,替近疾,若为主,其先亡乎?」夏五月,公薨,又邾子出奔.孔子曰:「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孔子在陈,陈侯就之燕游焉.行路之人云:「鲁司铎灾及宗庙.」以告孔子.子曰:「所及者,其桓僖之庙.」陈侯曰:「何以知之?」子曰:「礼祖有功而宗有德,故不毁其庙焉.今桓僖之亲尽矣,又功德不足以存其庙,而鲁不毁,是以天灾加之.」三日,鲁使至,问焉则桓僖也.陈侯谓子贡曰:「吾乃今知圣人之可贵.」对曰:「君之知之可矣,未若专其道而行其化之善也.」
阳虎既奔齐,自齐奔晋,适赵氏,孔子闻之,谓子路曰:「赵氏其世有乱乎.」子路曰:「权不在焉,岂不为乱.」孔子曰:「非汝所知.夫阳虎亲富而不亲仁,有宠於季孙,又将杀之,不克而奔,求容於齐,齐人囚之,乃亡归晋,是齐鲁二国,已去其疾,赵简子好利而多信,必溺其说而从其谋,祸败所终,非一世可知也.」
季康子问於孔子曰:「今周十二月,夏之十月,而犹有螽,何也?」孔子对曰:「丘闻之火伏而後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季康子曰:「所失者,几月也?」孔子曰:「於夏十月,火既没矣,今火见再,失闰也.」
吴王夫差将与哀公见晋侯,子服景伯对使者曰:「王合诸侯,则伯率侯牧以见於王,伯合诸侯,则侯率子男以见於伯,今诸侯会而君与寡君见晋君,则晋成为伯也.且执事以伯召诸侯,而以侯终之,何利之有焉?」吴人乃止,既而悔之,遂囚景伯.伯谓大宰嚭曰:「鲁将以十月上辛,有事於上帝,先王季辛而毕,何也世有职焉,自襄已来之改之,若其不会,则祝宗将曰吴实然,嚭言於夫差,归之.」子贡闻之,见於孔子曰:「子服氏之子拙於说矣,以实获囚,以诈得免.」孔子曰:「吴子为夷德可欺而不可以实,是听者之蔽,非说者之拙也.」
叔孙氏之车士曰子鉏商,采薪於大野,获麟焉,折其前左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於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麏而角者,何也?」孔子徃观之,曰:「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孙闻之,然後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尔?」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害,吾是以伤焉.」
哀公问政第十七
哀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天道敏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者,犹蒲卢也,待化以成,故为政在於得人,取人以身,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以生也.礼者,政之本也,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道,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公曰:「子之言美矣至矣,寡人实固,不足以成之也.」孔子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能成天下国家者矣.」公曰:「政其尽此而已乎?」孔子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夫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兄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齐洁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财而贵德,所以尊贤也;爵其能,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笃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既廪称事,所以来百工也;送徃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绥远人也;继绝世,举废邦,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徃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治天下国家有九经,其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于上,民弗可得而治矣;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不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不顺于亲,不信于友矣;顺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于善,不诚于身矣.诚者,天之至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夫诚弗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之所以体定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公曰:「子之教寡人备矣,敢问行之所始.」孔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之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而民贵用命.民既孝於亲,又顺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可.」公曰:「寡人既得闻此言也,惧不能果行而获罪咎.」
宰我问於孔子曰:「吾闻鬼神之名,而不知所谓,敢问焉.」孔子曰:「人生有气有魂,气者,人之盛也,夫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鬼,魂气归天此谓神,合鬼与神而享之,教之至也.骨肉弊於下,化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者,此神之著也.圣人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民之则,而犹以是为未足也,故筑为宫室,设为宗祧,春秋祭祀,以别亲疏,教民反古复始,不敢忘其所由生也.众人服自此听且速焉,教以二端,二端既立,报以二礼,建设朝事,燔燎羶芗,所以报魄也.此教民修本,反始崇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不敢不自尽也.此之谓大教.昔者文王之祭也,事死如事生,思死而不欲生,忌日则必哀,称讳则如见,亲祀之忠也,思之深如见亲之所爱,祭欲见亲颜色者,其唯文王与.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则文王之谓与.』祭之明日,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敬而致之,又从而思之,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孝子之情也,文王为能得之矣.」
王通的名言名句
1、不广求,故得;不杂学,故明。
2、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
3、志犹学海,业比登山。
4、问则对,不问则述。
5、非君子不可与语变。
6、其名弥消,其德弥长;其身弥退,其道弥进。
7、言不中,行不谨,辱也。
8、焉知后之视今,不如今之视昔也?
9、不以伊尹、周公之道康其国,非大臣也。不以霍光、诸葛亮之心事其君者,皆具臣也。
10、仁生于歉,义生于丰,故富而教之斯易也。
11、居近识远,处今知古,惟学矣乎?
12、君子之于道也,死而后已。
13、君子之学进于道,小人之学进于利。
14、小人不激不励,不见利不劝。
15、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16、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
17、居而安,动而变,可以佐王矣。
18、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19、古之文也约以达,今之文也繁以塞。
20、古之史也辩道,今之史也耀文。
21、名实相生,利用相成,是非相明,去就相安也。
22、小人多怨。
23、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24、至人天隐,其次地隐,其次名隐。
25、执古以御今之有乎?
26、舍其所争,取其所弃,不亦君子乎?
27、兴衰资于人,得失在于教。
28、闻难思解,见利思避,好成人之美,可以立矣。
29、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30、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
31、志以成道,言以宣志。
32、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33、婚姻论财,夷虏之道。
34、君子可招而不可诱,可弃而不可诱。
35、君子不受虐誉,不祈妄福,不避死义。
36、积乱之后,当生大贤。
37、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
38、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
39、必也直而不迫,危而不低,其知命者之所为乎?狡乎逆上,吾不与也。
40、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41、闻谤而怒者,谗之囮也;见誊而喜者,佞之媒也。
42、爱名尚利,小人哉。
43、内不失真,而外不殊俗。
44、卦也者,著天下之时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
45、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
46、天下有道,圣人藏焉。天下无道,圣人彰焉。
47、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安之者。
48、多言不可与远谋,多动不可与久处
49、三教于是乎可一矣。
50、天下未有不劳而成者也。
51、富观其所与,贫观其所取,达观其所好,穷观其所为。
52、吾于天下,无去也,无就也,惟道之从。
53、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惟有道者能之。
54、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
55、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
56、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57、人能弘道,焉知来者之不如昔也?
58、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
59、大哉,时之相生也!达者可与几矣。
60、动失之繁,静失之寡。
王符名言名句
王符名言名句
1、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产于蜃蛤。
2、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
3、养稊稗者仿禾稼,惠奸宠宄者贼良民。
4、父母常失,在不能已于媚子。
5、国以贤兴,以谄衰;君以忠安,以佞危,此古今之常论。
6、贤愚在心,不在贵贱;信欺在性,不在亲疏。
7、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8、贵富太盛,则必骄佚而生过。
9、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10、忠信谨慎,德义之基;虚无诡谲,乱道之根。
11、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
12、志道者少友,逐利者多俦。
13、夫高论而相欺,不若忠论而诚实。
14、剑不试则利钝暗,弓不试则劲挠诬,鹰不试则巧拙惑,马不试则良驽疑。
15、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16、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
17、富民者,以农桑为本。
18、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
19、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
20、痛不著身言忍之,钱不出家言与之。
21、虽有玉璞,不琢不错,不离砾石。
22、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23、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
24、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
25、不谄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
26、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剖体。
27、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28、养寿之士,先病服药。
29、积上不止,必致嵩山之高;积下不已,()必极黄泉之深。
30、与狐议裘,无时焉可。
31、人不可以不矣就师。
32、论士必定于志行,毁誉必套于效验。
33、为国者以富民为本。
34、君之所以上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35、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
36、富贵未必可重,贫贱未必可轻。
37、苟得其人,不患贫贱;苟得其材,不嫌名迹。
王勃名言名句
王勃名言名句
1、身可辱,而志不可夺。
2、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3、无猖狂以自彰,当阴沉以自深。
4、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
5、天波易谢,寸暑难留。
6、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7、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8、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9、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青。
10、锦衾夜不襞,罗帷昼未空。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11、渔舟唱晚,响穷澎澧之滨。
12、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13、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14、紫雾香烟渺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
15、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16、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17、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18、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19、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0、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21、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
22、人生百年,犹如一瞬。
23、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
24、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25、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
26、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27、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28、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2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2、哀乐不同而不远,吉凶相反而相袭。
33、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34、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35、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36、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37、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38、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39、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40、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41、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42、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岱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43、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
44、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搂下双双度。
45、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王通名言名句
王通名言名句
1、不广求,故得;不杂学,故明。
2、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
3、志犹学海,业比登山。
4、问则对,不问则述。
5、非君子不可与语变。
6、其名弥消,其德弥长;其身弥退,其道弥进。
7、言不中,行不谨,辱也。
8、焉知后之视今,不如今之视昔也?
9、不以伊尹、周公之道康其国,非大臣也。不以霍光、诸葛亮之心事其君者,皆具臣也。
10、仁生于歉,义生于丰,故富而教之斯易也。
11、居近识远,处今知古,惟学矣乎?
12、君子之于道也,死而后已。
13、君子之学进于道,小人之学进于利。
14、小人不激不励,不见利不劝。
15、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16、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
17、居而安,动而变,可以佐王矣。
18、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19、古之文也约以达,今之文也繁以塞。
20、古之史也辩道,今之史也耀文。
21、名实相生,利用相成,是非相明,去就相安也。
22、小人多怨。
23、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24、至人天隐,其次地隐,其次名隐。
25、执古以御今之有乎?
26、舍其所争,取其所弃,不亦君子乎?
27、兴衰资于人,得失在于教。
28、闻难思解,见利思避,好成一人之美,可以立矣。
29、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30、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
31、志以成道,言以宣志。
32、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33、婚姻论财,夷虏之道。
34、君子可招而不可诱,可弃而不可诱。
35、君子不受虐誉,不祈妄福,不避死义。
36、积乱之后,当生大贤。
37、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
38、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
39、必也直而不迫,危而不低,其知命者之所为乎?狡乎逆上,吾不与也。
40、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41、闻谤而怒者,谗之囮也;见誊而喜者,佞之媒也。
42、一爱一名尚利,小人哉。
43、内不失真,而外不殊俗。
44、卦也者,著天下之时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
45、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
46、天下有道,圣人藏焉。天下无道,圣人彰焉。
47、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安之者。
48、多言不可与远谋,多动不可与久处
49、三教于是乎可一矣。
50、天下未有不劳而成者也。
51、富观其所与,贫观其所取,达观其所好,穷观其所为。
52、吾于天下,无去也,无就也,惟道之从。
53、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惟有道者能之。
54、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
55、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
56、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57、人能弘道,焉知来者之不如昔也?
58、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
59、大哉,时之相生也!达者可与几矣。
60、动失之繁,静失之寡。
诸葛亮名言名句 纳兰一性一德名言名句 顾炎武名言名句分页:123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王通名言名句苏洵名言名句葛洪名言名句陈寿名言名句班固名言名句戴圣名言名句刘向名言名句左丘明名言名句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致我未来的丈夫再见,有着血缘关系的陌生人有些人在你生命中只是昙花一...人人自以为是钻石大学生,为什么就不敢给自己梦...如何保持年轻和竞争力倾一生,做一事请把春天送给苏菲娅本文标题:王通名言名句
王肃名言名句
王肃名言名句
1、立一爱一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之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而民贵用命。
2、天下之达道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
3、众之服自此,故听且速焉。
4、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5、治天下国家有九经,其所以行之者一也。
6、武仲世称圣人,而身不免于罪,是智不足称也;好言兵讨,而挫锐于邾,是智不足名也。
7、巧而好度必攻,勇而好问必胜,智而好谋必成。
8、人莫不知此道之美,而莫之御也,莫之为也何居?
9、亲一亲之教,尊贤之等,礼所以生也。礼者、政之本也。
10、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11、吾闻诸夫子,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乱也。
12、中人之情也,有馀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一一婬一一,无度则逸,从欲则败。
13、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4、非道益之谓也,道弥益而身弥损。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人,故能成其满博也。
15、一言而有益于智,莫如预;一言而有益于仁,莫如恕。夫知其所不可由,斯知所由矣。
1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疾,道前定则不穷。
17、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18、取人以身,修道以仁。
19、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20、事不终始,无务多业;记闻而言,无务多说;比近不安,无务求远。是故反本修迹,君子之道也。
21、亲交取亲,其忠也;言寡可行,其信乎;长为善士而无犯于礼也。
22、达于情一性一之理,通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覩游气之原,若此可谓成一人矣。
23、设虚器,纵逆祀,祠海鸟,三不智。
24、容易惊觉就容易远离灾难,贪吃食物就容易忘记忧患,这是因为其不同的内心所导致的。
25、在下位不获于上,民弗可得而治矣;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不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不顺于亲,不信于友矣;顺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于善,不诚于身矣。
26、天道敏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27、焦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
28、天道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
29、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
30、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31、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32、身殁言立,所以为文仲也。然犹有不仁者三,不智者三,是则不及武仲也。
33、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34、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35、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
36、菓属有六,而桃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庙。
37、圣人因物之一精一,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民之则,而犹以是为未足也。
38、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
39、涓一涓不壅,终为江河。
40、效其行,修其礼,千里之外,亲如兄弟。
41、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42、民既孝于亲,又顺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可。
43、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故君子长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胜焉。
44、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独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
45、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4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
47、无体之礼,敬也;无服之丧,哀也;无声之乐,欢也。
48、此言疾之难忍,急之难行也。
49、以愚者反之。是以非其人,告之弗听;非其地,树之弗生;得其人,如聚砂而雨之;非其人,如会聋而鼓之。
50、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
5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52、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
53、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孝子之情也。
54、夫度量不可明,是中人所由之令。
55、是故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刑戮之民,不从君之令。
56、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57、故君子于为义之上,相疾也,退而相一爱一;小人于为乱之上,相一爱一也,退而相恶。
58、既能成一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一人之行也,若乃穷神知礼,德之盛也。
59、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60、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
61、不强不达,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不恭失礼。
62、毁人之善以为辩,狡讦怀诈以为智,幸人之有过,耻学而羞不能,小人也。
63、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
64、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
65、南山有竹,不一揉一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66、庭不旷山,不直地,衣穰而提贽,一精一气以问事君子之道,愿夫子告之。
67、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为公侯,山川之祀者为诸侯,皆属于王。
68、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6一9、人生有气有魄。气者,神之盛也。
70、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
71、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
72、仁者、人也,亲一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73、故自修者,必恐惧以除患,恭俭以避难者也。
74、夫终日言,不遗己之忧;终日行,不遗己之患;唯智者能之。
75、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鬼;魂气归天,此谓神。合鬼与神而享之,教之至也。
76、行不效,礼不修,则对门不汝通矣。
77、小人之言,有同乎君子者,不可不察也。
78、以富贵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贵而一爱一人,何人不亲?
79、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吾是以叹也。
80、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
81、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82、弗学而行,弗思而得。小子勉之。
83、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84、一爱一近仁,度近智,为己不重,为人不轻,君子也夫。
85、祭之明日,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敬而致之,又从而思之。
86、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87、行己有六本焉,然后为君子也。
88、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倾。
89、终日言,无遗己忧;终日行,不遗己患。
90、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
9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92、贞以干之,敬以辅之,施仁无倦。
93、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饩廪称事,所以来百工也。
94、君之知之,可矣,未若专其道而行其化之善也。
95、见君子则举之,见小人则退之,去汝恶心,而忠与之。
96、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贫不可得也;以贵而能贵人者,欲贱不可得也;以达而能达人者,()欲穷不可得也。
97、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
98、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99、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能成天下国家者矣。
100、君子不急断,不急制。使饮食有量,衣食有节,宫室有度,畜积有数,车器有限,所以防乱之原也。
司马懿名言名句 孙武名言名句 袁枚名言名句分页:123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王肃名言名句荀悦名言名句陆贾名言名句桓谭名言名句扬雄名言名句司马穰苴名言名句戴德名言名句姜子牙名言名句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努力实现目标经典励志故事:他只成功了两次...励志美文:为生命着色致高一新生家长的一封信励志教育:细节决定成败国旗下讲话:认真备考,迎接考...我要加倍珍惜自已激励高三学生的讲话稿本文标题:王肃名言名句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王通的名言名句》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名言名句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