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皇子取名规则,公司起名规则

清朝皇子怎么起名

由皇帝起的,生下来之后才起的,没生下来都不知道是男还是女的,如果是女的就不用起了。所以清朝的公主都是没有名字的,特别是入关以后的。

大清皇帝家名字的规律

爱新觉罗

明朝皇子的名字是怎么取的?和元素周期表有什么关系?

明朝皇子取名字都是很讲究的,首先要按五行相生的顺序排,再者还不能重名。至于和元素周期表,没有实质关系,只是为了不重名而已。

为什么明朝皇子们的名字,和化学元素周期表重合率那么高?

有心细的小伙伴研究过明朝那么多皇子们的名字吗?朱慎镭,朱安汞,朱同铬,朱均铁等等,是不是感觉他们的名字几乎是和我们上学的时候学的化学周期表差不多?是不是很神奇?为什么这两者有这么高的重复率呢?这一切都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功劳了。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为老朱家的子孙后代取名字的事情,也定了他的一些规矩。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为为孩子取名字的话要遵守自己的五行取名法,这个规律的命名选择是“朱+辈分+五行”,要求其中第三个字必须是带五行或者五行的偏旁的部首。

我们都知道,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偏旁部首是五行的字应该不少。所以,朱元璋最初的起名想法是非常合理的。但是,朱元璋在最初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汉字的字数是有限的,而明朝后代是无限的,明朝皇室的人口几乎是几何式的增长。据记载,明朝后期皇室人口快达到了一百万多的数量,很显然,汉字是不够用来给他们起名字的。刚开始取名字,还能挑那些寓意好的字,后来再取名字可以用的字寥寥无几,造成了无取名字的困难。


后来明朝为了延续老祖宗的起名规则,干脆就自己造字。直到元素周期表传入中国,它是英文版的,为了翻译这些元素,徐寿采用了明朝朱氏家谱里的金属类偏旁的字。所以,才有了前边小编所讲的那个巧合。

为什么清朝皇帝、皇子取名喜欢用生僻字?

经常看清宫剧、古装剧的朋友们,可能都会发现,清朝统治者们不论是皇帝还是阿哥还是格格,这些皇室成员他们的名字一般都是生僻字,比如说雍正皇帝胤禛、嘉庆皇帝颙琰、道光皇帝旻宁等等等等,基本上就算是普通本科的大学生,也有很多人会不认识这几个字。

雍正


如果我们再将眼光往前面放一点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清朝早期的皇室成员们在各自的名字上面,都没有什么生僻字。比如说,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他的哥哥弟弟们分别叫做褚英,代善,多尔衮,多铎……是不是和后来皇帝们的名字相比起来都简单很多呢?

原来这个中奥妙,还是清朝皇室的一种民心政策。下面就给大家细细道来。

在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即位以后,此时的满清皇室已经受到了中原文化非常大的影响,也就是从康熙开始,以后的皇室成员们都有了名字上的辈分,就和我们中国人的长幼尊卑从姓名上就可以一样。

那么康熙皇帝首先选择的两个用作辈分的字就是“胤、弘”,然后紧接其后的乾隆皇帝又选择了“颙、旻、奕、载”四个字,道官皇帝又设置了“溥、毓、恒、启”四个字,咸丰皇帝又续了“焘、闿、增、祺”四个字,所以从雍正皇帝开始,满清皇室辈分就是这14个字,也就是说发展到溥仪的溥字这一个辈分时清朝就被终结了。

那么这些辈分用字当中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生僻字呢?原来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对于皇室成员的名字有避讳的原则,这条原则大家众所周知,皇帝的名字当中所含的字,平民百姓就不能再使用。

康熙画像

康熙皇帝呢认为这个规矩非常的麻烦,但是他又不愿意平民百姓和自己的名字当中的字有重叠,所以就在给子孙后代的取名上,尽量的使用生僻字,后代皇帝也就继承了他这一意旨。

为什么满清皇子的名字大多用生僻字?

汉人家族在取名时常常把辈分引入其中,以体现被取名的这个人在家族中的地位。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姓氏各有其一套自成体系的辈分排序,如《北京市门头沟区地名志》就有记载当地李姓辈分的排序为:应、洪、会、永、天、成、德、继。汉人在取名时有这样的习俗,入主中原的大清皇室爱新觉罗氏又是否如此呢?

( 康熙皇帝)

其实在康熙皇帝以前,满清皇室爱新觉罗氏还没有这样的习惯。比如满清的开国皇帝叫努尔哈赤,他的兄弟分别叫穆尔哈齐、舒尔哈齐、巴雅喇,他们四人在取名上显然没有体现出辈分的特征。努尔哈赤的继承者是皇太极,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除他之外,努尔哈赤还有15个儿子,他们分别取名为褚英、代善、阿拜、汤古代、莽古尔泰、塔拜、阿巴泰、巴布泰、德格类、巴布海、阿济格、赖慕布、多尔衮、多铎、费扬果。努尔哈赤的儿子在取名上显然也没有考虑到辈分。皇太极之后的顺治帝福临一辈以及康熙帝玄烨一辈也都没有考虑到这种取名习惯。

(乾隆皇帝(弘历))

但是满清皇室的取名习惯在康熙帝手里被改变了,康熙帝生有三十五子,除夭折的以外,还有二十四个儿子,他们名字的第一个字都为“胤”,如胤褆、胤礽、胤祉、胤禛、胤祺、胤祚、胤佑、胤禩、胤禟、胤誐、胤禌等等。除此之外,康熙帝还规定了“胤”字以下为“弘”,“永”两辈,如弘昼、弘历(乾隆帝)、永璜、永琏、永琮、永璇、永瑆。

雍正皇帝继位后,命诸阿哥将姓名中的“胤”字改为“允”字以避皇帝的尊讳。乾隆皇帝曾御题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之句,因此后来就以“永绵亦载”四字为近支宗室命名行派。道光年间又规定“溥毓恒启”四字为载字以下字辈。咸丰帝又陆续规定了“焘、屹、增、棋”四辈。清代末帝溥仪又增加了“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十二个字。

(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和胞弟溥杰及二位胞妹)

至此满族宗室辈分前后共有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屹、增、棋、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26个字。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