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采和嫁娶有什么区别,嫁娶纳采是什么意思

纳采是什么意思 古时婚嫁三书六礼第一礼

【纳】,就是行聘,现在就是【订婚】;
古时婚嫁三书六礼第一礼,就是【聘礼】第一书就是:传【小简】。

请教:去民政局登记那一天是参考黄历中的纳采、订盟还是嫁娶呢?

温馨提示-----------
去民政局登记那一天是参考黄历中的嫁娶,是算数的!是顶级的!
祝愿你们美满幸福!是嫁娶,因为登记后就是有法律效力的夫妻。采纳嫁娶是最好的, 订盟是做生意的人用的.
友情提示;订婚领证最好采纳 除日{除旧布新,大吉,很少有不宜之事) 平日(万事皆吉) 成日(宜开业入学,婚姻嫁娶) 开日(百事皆吉)

纳采嫁娶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适宜出嫁迎娶和提亲。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有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
婚姻礼仪。为六礼之首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清代的纳采多为定婚礼,与历代不同。

古代不同阶级婚姻礼仪是否有区别?

娶妻严格遵循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后世历朝历代的婚制都多数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而来。
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就是求婚,问名为请教女子的姓名(同姓不婚之故),纳吉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适,纳征为交纳礼,请期为确定迎亲日期,亲迎为迎接新娘。周礼也规定女方到男方家居住。
而纳妾则没有必要。因为对于丈夫和妻子而言,妾不过是一个奴仆。主要用于满足丈夫的生理需求。
纳妾习俗始于商代。妾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买来的为妾。
私奔来的为妾。如孔母颜征。
抢夺来的为妾。如晋献公攻打骊戎时,就抢来了骊姬和她的妹妹。
《礼记·内则》上明确地说着:“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一夫一妻制确立之后,只有符合婚嫁礼俗的两性结合,才被认为是合法夫妻。
也就是说,未行婚礼即为妾。并不是婚礼有别,而是后者一般没有经过婚礼。就算是有,也不会很完备。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下面我们简要了解一下。
1. 纳采指男方相中某个姑娘后,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如果女家考查后觉得可以谈一谈,男方才能准备礼物前去求婚。
2. 问名是在求婚之前,双方了解情况,一般是指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当然,媒人也会将男方的情况告诉女方的。
3. 纳吉,这是正式结成姻亲关系的标志,当双方觉都有意思后,男家会占卜一个好日子,通过媒人通知女方,并在吉日备礼到女家作客,决定缔结婚姻。
4. 纳征,这是伴随在整个过程中的,正式结婚前男家更是会向女家送一份聘礼,就是纳征,又叫纳币。
5. 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其同意。
6. 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古人结婚到底有多复杂?

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古人结婚要有很多步骤,而且也要宴请宾客,非常的复杂,并且是好几项的步骤,都要一一进行。在古人看来,结婚是一件特别神圣的事情,再加上结婚之前两个人都不是很熟悉,甚至说不认识,所以有很多流程,其实是让对方能够安心。特别的复杂,再加上我们国家的传统思想比较根深蒂固,而且对待婚俗嫁娶都比较重视,所以过程就比较繁琐。

结婚里面 纳采,裁衣合帐,安床设帐这三个是什么意思?- 问一问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谈恋爱失败了还可以再来,但婚姻上遇人不淑就是一辈子的苦,眼光很准,恋爱的时候很会选老公的4个星座有哪些?

首先就是金牛座。她们不在乎颜值,不在乎身家,更不在乎对方的家世门第,只在乎对方足够爱自己,只要是对方微克自己付出,那么,自己就会很好的对待对方,只要,两个人就会走到一起,一起坚守,走到最后!

其次就是水瓶座。她们会尽可能地在身边寻找潜力股,踏实肯干,聪明勤奋的人都是她们的考虑对象。所以,眼光毒辣的她们往往能够抓住大黑马,找到了潜力股以后就不松手,知道走上人生的幸福大道,成为人生的赢家。

第三是双鱼座。她们很在乎对方的责任心和三观是否一致,男生有上进心,对家庭有责任感,即使人长得一般般,或者经济条件不算太好,这些都可以接受。毕竟,相爱的是两个人,而不是跟他的家庭相爱,但是可以爱他的家庭。一样可以幸福滴走下去!

第四个是处女座。她们不在乎对方现在是不是有钱,只要他们不甘于平庸,凭着实力一定能过上想要的生活。她们的生活往往在经历一阵奔波忙碌后就变得安逸悠闲,用不了多久,就能实现财务自由,这得多少钱啊?据说是一个亿!我勒个去,我的天空啊,不是天花板!

好吧,这些女生眼光毒辣,好男人都让你们抢去了,我这样的男人谁人要?这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你跟我一样不愿过二月十四、七夕、双十一吗?

吹牛哈

通式寿星公式——[Y×D+C]-L,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

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古人结婚到底有多复杂?

特别的复杂,再加上我们国家的传统思想比较根深蒂固,而且对待婚俗嫁娶都比较重视,所以过程就比较繁琐。在古人看来,结婚是一件特别神圣的事情,再加上结婚之前两个人都不是很熟悉,甚至说不认识,所以有很多流程,其实是让对方能够安心。

对中国古代人来说,结婚就是家里的头等大事,也可以说是家族里的大事。不像现在,有的直接扯个证就算结婚了。在古代,结婚是需要按照流程,一步一步来,才能算是结婚。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一步都不能少。

01、需要通过媒人,来确定男女双方是否要相亲

采纳的意思,就是要让中间人,也就是媒人,来确定这对男女是否要发展相亲关系。比如,一个男的爱上了一个女的,但是他不能直接去找人家。

他必须通过媒人来找到对方家,去说媒,而且还有准备好礼金。媒人也是很称职,她会考虑双方是否门当户对,才会给他们牵线。而牵线,只是结婚的一个开始。

02、问名字,下聘金和婚约书

问名字还得要问生辰八字,如果生辰八字不合,也是不能在一起的。古代人相信,只有生辰八字合的男女,在一起才会幸福。这一步,就是问名。

然后是纳吉,男方要给钱了,来表达自己的诚意。如果放在现代的话,也就是男方这个时候就要准备礼了。这些准备好后,还要准备婚书,代表男方的一个诚意。

03、挑选良辰吉日,迎亲

一切准备就绪,就要挑选一个好日子,这就是请期。其实,现在闽南地区还有这个习俗,必须要找到一年中的好日子,才能结婚,如果今年没有好日子,那就要等到明年再结婚。古代让黄道吉日,也是如此。

日子找好了之后,就是亲迎了,也就是迎亲,去接新娘子回来,也代表着成功结婚。

这就是古代人结婚的流程,大的就是这几个方面,小的习俗还有很多。比如嫁人的时候要梳头,进婆家门的时候要跨火盆等等。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