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六壬,六壬天罡秘诀的推算

唐朝袁天罡是谁

袁天罡唐代最著名的相师,在中国相术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详。隋末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益州。

袁天罡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井(临邛)令。相传他懂得“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推背图》(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通志著录,其有《易镜玄要》一卷,久佚。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评价袁天罡:“名如皓月罩千秋,声似春雷震古今”。

著名预言家都有未卜先知之力,据说袁天罡经常与其徒弟们在观星楼观星象,每观星象袁天罡即能深明。 “以钱代蓍”的预测方法在西汉时代(公元前77年-前37年)由京房所创,到唐宋时代已是盛行,袁天罡也精通此法。 三国时蜀国诸葛亮著有《古三世书》,能查前、今、后三世命历。袁天罡则著作唐代的新《三世相法》。

历史上的袁天罡是什么的人物 历史上的袁天罡是什么样的人物

1、历史上的袁天罡是什么的人物 :历史上的袁天罡是唐代最著名的道士,中国相术大师。益州成都人。隋末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善风鉴,累验不爽,隋时为盐官令,入唐为火井令。

2、相传袁天罡懂得“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等。通志著录,其有《易镜玄要》一卷,久佚。

历史上袁天罡是什么样的人?谈谈对这个人的看法?

历史上袁天罡是个玄学大师,看风水,算命测字等等这些学问他都精通,我感觉他是一个近乎神话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简直无所不能。历史上的袁天罡是一个数学领域的天才,因为他靠着自己的计算预测,出了很多未来的事情,我对这个人是非常崇拜的。袁天罡是一个玄学大师。袁天罡根本就是一个不应该存在于世间的神人。

李淳风和袁天罡都有哪些著作

李淳风:《文思博要》、《演齐民要术》、《宅经》、《六壬阴阳经》、《乙巳占》、《金锁流珠引》、《太上赤文洞神三篆注》等。
袁天罡:《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易镜玄要》等。
《推背图》为二人合著。

历史上三位泄露天机的人有袁天罡、,他们的结局如何?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玄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涌现出了很多料事如神的神人,比如周文王、袁天罡等等,但是自古以来“天机不可泄露”,盘点一下历史上三位泄露天机的人,最终结局又是如何。

第一位严君平

严君平,又叫庄君平,生于汉武帝时期,喜好黄老,擅长用占卜耆龟给人看相,曾提前二十多年预测了“王莽篡权”和“光武中兴”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泄露了天机,不过之后的严君平却无病无灾,没有遭到天谴,最终活到了九十多岁,得以善终,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长寿之人。

第二位,袁天罡和李淳风


袁天罡和李淳风生于唐朝时期,李淳风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袁天罡则擅长根据风声风向判断吉凶,还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后来唐太宗请他们二人推测唐朝的运数,结果李淳风一发不可收拾,竟然足足推算出了唐朝两千年以后的国运,更不用说武则天未来会登基称帝的事情,正在这个时候,幸亏袁天罡及时推了李淳风的背,以“天机不可再泄”制止了他,才有了后来的《推背图》。《推背图》是中华道家预言领域的第一奇书,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唐朝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的道士李淳风和袁天罡编写的,汇集易学、天文、诗词、谜语、图画为一体。最终这两个莫测高深的人都得到了善终。

第三位、


生于明朝,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擅长军事和演算。正所谓“三分天下诸葛亮 ,一统江山”,朱元璋在的帮助下开创了明朝,统一了天下。不幸的是,后来遭到朱元璋的忌惮,被下了毒药,病死于家乡。如果不算上这样的人为原因,也可以说最后是善终,之前没有遭受其他的灾难。

上面这三位是有真正本事的人,还能提前知晓天机,公开预言后甚至不怕遭到天谴,最终得以善终。实在是让人佩服不已!

袁天罡是后面自然死亡的,而是皇帝赐予读者而死于非命的。所以并不是泄露天机的人,都会是短命折寿。

袁天罡、最终都惨死袁天罡和都有一个共同点,都精通易经八卦,参透了易经八卦变化,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微妙作用。虽然我不懂得易经八卦,阴阳五行,但是我明白这个世界就是围绕阴阳五行运转的。有黑就有白,有正就有反,有阴就有阳。虽说这个世界是由化学物质组成,但是依旧逃脱不了阴阳两个东西,比如说化学上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数学上的正数和负数。物理上的,正极和负极,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冷和热。所以说,中华文化真的很博大精深。

洞晓命运根本,何须算命?每一步都是顺天而为。事来则应,事去不留,何必执着?就算提前知晓吉凶祸福,趋吉避凶有何意义?凡事有因,必有果,一味趋吉避凶,不过是在逃避果报而已,该来的终究逃避不了……

天机肯定是玄学,玄学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懂玄学的人看不仅仅只有袁天罡、,懂玄学的人不少,只是懂得有多有少罢了,但是不懂装懂骗人骗财的占绝大多数。

唉,不得不说了,算天下就是遗祸天下。诸葛算蜀,后世有五胡之祸,唐宋算,有金元之祸,明算有清之祸。每次算运只算得中华大地的王气尽归于你们,其中许多该得富贵的小小霸王们没有得到富贵和权利,外围土地得不到小小霸王们的威慑,逐渐成形,以致称王得天下,……太复杂了就说这么多吧,简单一句话,君子利有所不取,祸有所不避。不该得的不拿,应该挨揍就站直喽不要逃避。

姜太公牛逼吧? 秦王嬴政一统六国, 张良陈平牛逼吧 ?三足鼎立司马氏笑到,最后 此处省略一万字 ,袁天罡李淳风牛逼吧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轻轻松松定天下 ,牛逼吧? 游牧民族女打过来了,居然统治中原长达276年, 结论是天下是打出来的 。不是守出来的 ,守也守不住 ,研究历史没用 ,研究帝王没用, 研究王侯将相没用 ,研究谋士依然无用, 还是那句话以铜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以知荣辱 ,从来都是新人换旧人, 太阳底下无新事啊 ,历史车轮浩浩荡荡的, 谁主沉浮 ,都是庸人自扰 ...

袁天罡得到了善终,在他们那个时代算是高寿的人了;是因为朱元璋的忌惮没有善终,朱元璋给他下了毒,最终病死了,如果不是这些人为因素的话,他也能有个好结果。预测祸福,应该不会折寿。

一、的结局

历史记载死于风寒。

洪武八年的正月里,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此事之后,特地派了胡惟庸带上御医去给他瞧病。御医看了的病情后开了药方,他照此方抓药回来并煎服之,服后药之后,觉得肚子里面仿佛有块沉石压着,无论坐卧皆不可缓解,就在反复的看病抓药中,他拖了将近三个多月,最后于四月于逝于,享年65岁,亦算高龄了,最后葬于故乡。

从小便被誉为神童,结识朱元璋之后,跟着朱元璋四处征战,辅佐他建立了大明王朝。他也是唯一一个被民间认为可以和智圣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

二、袁天罡的结局

袁天罡历史上未记载其死因,说法是他算定自己要死了,于是便死了,所以估且就算他无疾而终吧。

袁天罡是隋末唐初极富盛名且具有传奇色的星象学家、风水大师和预言家,他凭借自己的星 学象知识和预言能力以及看风水的能力,明为唐初重臣,备受帝王的信任和依赖。

袁天罡小时候就极喜欢读书,对星象学很有天赋,非常喜欢钻研这方面的知识。据说他能凭借着风刮的方向预测到一些事情即将发生,而所还所料颇准,于是少时还已声名鹊起。

由于古代官僚阶极极为,所以袁天罡慢慢的进入到高官圈子里,逐渐接触到皇家,成为皇帝的座上贵宾。

他算的最传奇的一卦莫过于,他算出来武则天要当皇帝了,也就是武女代唐。

贞观十二年武媚娘入宫了,天上的太白金星,也就是启明星,又叫长庚星,经常在白天出现。 在当时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吉利的,必有祸事发生,于是李世民就问袁天罡,于是袁天罡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五年后又出了《推背图》,关于推背图的解释千万种,很被一些风水大师推崇,咱也看不懂,咱也不敢问。

又两年,贞观十九年,袁天纲自己说:“到了今年夏四月,我寿命就耗尽了。”然后如期而死!

袁天罡是得了善终的,是自然坐化的,而好像是被朱元璋用毒酒赐死的,也是下场凄惨。

“一代妖人”袁天罡之死,历史上袁天罡到底是怎样的人?

“一代妖人”袁天罡之死,历史上袁天罡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在历史上,袁天罡通常被人们称为能人异士,善于预测,精通相术,也可以称之为博学多才,但是他的预言都具有一定的封建色。

袁天罡生于公元583年,益州成都人。 是隋末唐初著名的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隋朝时期当过资官令,唐武德年间当过蜀郡火井县县令。到了贞观六年,唐太宗听闻其名声,诏入朝收纳为智囊。贞观八年,唐太宗复任他为火井县县令。传说他善“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累验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

历史上的袁天罡可以说是神一般的人物,深不可测,准确的各种预言。袁天罡在唐代以相术风水称一代术学大师。被后人称他为天罡星中的智慧星下凡,袁天罡与弟子李淳风共同著作了千古奇书《推背图》, 正史和新旧唐书中都予以列传记载,各种野史笔记小说中记载他的许多传奇故事,袁天罡在风水易学上有很大的造就,著有《推背图》、《六壬课》、《三世相法》、《五行相书》、《袁天罡称骨歌》等。

通志著录中《易镜玄要》一卷记载,袁天罡在隋朝时出任盐官令时,在洛阳曾给杜淹、王珪、韦挺三人相面,曾预言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王珪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韦挺面相如虎,将出任武官。并预言三人为官后都要遭贬谴,届时大家还会再次见面。果不其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珪当上五品太子中允,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之时,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一起被贬到隽州,也又再次遇见了袁天罡。

袁天罡在世人的印象中,是一个半人半神一样的存在,他懂得面相,还懂得星象,是一个既能看明白一个人的人生规律,又懂得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的人 。至于他是否真的通晓天机,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他的所有预言几乎都了,可谓十分神奇。喜欢他的人称他为“神人”,而不喜欢他得人,称他为妖人。

袁天罡是一个道士,他精通天文和风水,历史上著名的《推背图》就是他所著,据说他算卦十分准确,能知过去未来,被唐太宗奉为座上宾,袁天罡在唐朝的名气非常大,有好多人都慕名找他算卦。

不过最出名的还是为武则天看相的事迹,据《唐书》记载,当年武则天刚出身时,袁天罡见到武则天的母亲便很惊讶的说道:夫人你生了不得的孩子!于是武则天的母亲把两个儿子叫出来让袁天罡看相。后面由奶妈抱着男装打扮的武则天出来让袁天罡相面。袁天罡看后,大为震惊,随即遗憾的摇了摇头说道:“可惜是个男的,如果是个女的,能做天子”。

事实证明,袁天罡算的确实准确,武则天虽然是女子,也没有影响她坐上皇位,后来武则天当上君王的时候,也很信任袁天罡,武则天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作为自己的陵墓,于是就派袁天罡帮自己寻找,最终袁天罡为武则天找到了一处风水宝地。

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和李审素也都很追捧袁天罡,这几人之间就有个很有趣的故事,李审素自视甚高,他看不起房玄龄,就让袁天罡帮他们两个算卦,看看自己的官运如何,袁天罡就说李审素最多能做到五品,李审素不服气,问房玄龄可以做多大官,袁天罡说你要想做五品官就赶紧求求房玄龄,最后确实房玄龄做了宰相,李审素只是个起居舍人。

袁天罡和李淳风一同撰写的《推背图》因为预言太准,后来被君王销毁了,我们现在所见的《推背图》基本上都是假的,在野史中记载袁天罡预言自己只能活到五十二岁,也确实就活到了五十二岁,但是正史中并没有记载袁天罡是多大年纪死的。

历史上袁天罡不仅身份尊贵,他的父亲是参军袁守,还精通算命,当时不仅成功预言了武则天,还说房玄龄是大福大贵之命,结果房玄龄真成了宰相,所以在当时看来人们觉得他十分神奇,简直不像一个“人”袁天罡就是一个精通风水、天文和历法的高人,并且也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和重用。

一代妖人袁天罡之死,历史上袁天罡是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道士,精通玄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曾经预言武则天称帝,是几乎接近于神话的人。他预言自己五十二岁死,最后真的五十二岁去死。历史上的袁天罡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他是当时很有名的数学家,天文家,还能够精通算术,他推测自己能活到53岁,最后也应验了。

传说,当时袁天罡知道了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换一句话就是他知道自己的修炼已经可以成仙了,所以就推测自己升天的地方就在凌云山。因为凌云山是一个汇集灵气的地方,女娲伏羲就是在凌云山出来的。因此,袁天罡就来到凌云山,晚年他和自己的师傅一起进入的仙界。当然,这也是野史记载罢了,真实性还有待考察,但是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袁天罡的死并没有缘由,所以他的就存在对于历史来说是非常神秘的,那么,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在唐朝的时候,李淳风和袁天罡都是非常有名的人,因为他们两个精通山水,擅长占卜和预言等,人们对于他们两个的存在就像一个神一样。而且,袁天罡本来就差一点被皇帝赐死了,但在这个时候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说了八个字在让自己逃过一劫。

当时,袁天罡作为非常有名的道士,民间对他的传说非常的厉害,只需要凭借一些风声就可以判断凶吉,甚至看面相也非常厉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件事被唐太宗听说了以后,心想,这么厉害的人一定要为己之用,这样就如虎添翼了。

于是,袁天罡就和李淳风就为唐太宗送了《推背图》,这本书就预测国运的书记,内容丰富,而且与自然定律也很符合。经过后世人对书记进行分析,发现书中的预测大事居然和真实的历史非常相符,实在是很神奇。因此就有人猜测这本《推背图》很有可能是被后人然后进行一些篡改了,所以才会如此准确。

当然,这件事的真假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不管怎么说,袁天罡作为一个神算子,他一生的预言基本上都是准确的。在关于袁天罡的故事记载中,我们发现,他对于看面相是很精通的,以及对于未来的预测,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绝人物,也难怪李世民也会对他忍不住赞叹。

袁天罡生于公元583年,益州成都人。 是隋末唐初著名的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风水大师、道士、相士。隋朝时期当过资官令,唐武德年间当过蜀郡火井县县令。到了贞观六年,唐太宗听闻其名声,诏入朝收纳为智囊。贞观八年,唐太宗复任他为火井县县令。传说他善“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累验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

历史上的袁天罡可以说是神一般的人物,深不可测,准确的各种预言。袁天罡在唐代以相术风水称一代术学大师。被后人称他为天罡星中的智慧星下凡,袁天罡与弟子李淳风共同著作了千古奇书《推背图》, 正史和新旧唐书中都予以列传记载,各种野史笔记小说中记载他的许多传奇故事,袁天罡在风水易学上有很大的造就,著有《推背图》、《六壬课》、《三世相法》、《五行相书》、《袁天罡称骨歌》等。

通志著录中《易镜玄要》一卷记载,袁天罡在隋朝时出任盐官令时,在洛阳曾给杜淹、王珪、韦挺三人相面,曾预言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王珪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韦挺面相如虎,将出任武官。并预言三人为官后都要遭贬谴,届时大家还会再次见面。果不其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珪当上五品太子中允,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之时,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一起被贬到隽州,也又再次遇见了袁天罡。

袁天罡在世人的印象中,是一个半人半神一样的存在,他懂得面相,还懂得星象,是一个既能看明白一个人的人生规律,又懂得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的人 。至于他是否真的通晓天机,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他的所有预言几乎都了,可谓十分神奇。喜欢他的人称他为“神人”,而不喜欢他得人,称他为妖人。

中六壬天罡掌诀的起十将

天罡、太乙、胜光、小吉、传送、从魁、河魁、登明、神后、大吉。
从月起曰,曰上起时,时上退一位起天罡,太乙、胜光、小吉、传送、从魁、河魁、登明、神后、大吉。最末三将为准。登明遇子午卯酉为天罡加孟。因登明本辰在亥,亥属“寅申巳亥”四孟故也。神后遇子午卯酉为天罡加仲,因神后本辰在子,子属“子午卯酉”四仲故也。大吉遇子午卯酉为天罡加季,因神后本辰在丑,丑术“辰戌丑未”四季故也。

中六壬天罡掌诀的整理后记

●地支藏天干歌诀
甲寅乙卯丙巳宫,丁午己未戊丑中。
庚申辛酉壬亥内,癸子曰干寄法同。
斐然按:即是将曰干之部位寄于地支之中,以地支为天干,此干即此支也。天干共十位,地支有十二位,故辰戌二支无天干可寄也。与大六壬寄干类似而又有不同。
●地支藏干图示
●十二课位定名
子:小吉 丑:空亡 寅:太安 卯:反覆 辰:呈祥 巳:留连
午:速喜 未:阻塞 申:赤口 酉:兴通 戌:落杜 亥:全利
●贵人十二星断诀
一、贵:主贵人 二、恐:主恐怖 三、鸟:朱雀主消息 四、和:主好、吉
五、捕:主逮捕 六、龙:主青龙吉 七、摇:主动摇 八、庚:主防盗
九、泰:主顺利。 十、玄:主巧缘 十一、阴:主好,又暗害 十二、飞:主平常
●天乙贵人诀
甲戊兼牛羊,乙己鼠猴乡。
丙丁猪鸡位,壬癸兔蛇藏。
庚辛知马虎,此是贵人方。
根据曰干以定贵人,根据时支以定阴阳贵人。阴贵人逆行,阳贵人顺行。从卯起,辰巳午未申止为阳贵人顺行,从酉时起,戌亥子丑寅时止为阴贵人逆行。
第一字为阳贵,第二字为阴贵。
曰干 甲戊 乙己 丙丁 壬癸 庚辛
阳贵 (牛)丑 (鼠)子 (猪)亥 (兔)卯 (马)午
阴贵 (羊)未 (猴)申 (鸡)酉 (蛇)巳 (虎)寅
●十二月将●
正月在亥 二月在戌 三月在酉 四月在申 五月在未 六月在午
七月在巳 八月在辰 九月在卯 十月在寅 冬月在丑 全月在子
是以中气为准,即是太阳以中气过宫。周天三百六十度,一月运行三十度。则用周天共十二宫。逢中气过宫,不用节气。
月将 起点 终点
亥 雨水 春分
戌 春分 谷雨
酉 谷雨 小满
申 小满 夏至
未 夏至 大暑
午 大暑 处暑
巳 处暑 秋分
辰 秋分 霜降
卯 霜降 小雪
寅 小雪 冬至
丑 冬至 大寒
子 大寒 雨水
●参易辨方起例
一、用地支掌,月将加用时。
用时者,来人占事,随口所报时辰,自己用事起占,用正时。或用抽签法定时,皆可。
例如: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曰,戌时占用。是夏历甲戌岁正月二十曰丙戌,丙寄巳宫,正月被十卯时雨水交中气,作正月亥将。用亥加戌上,子加亥上,丑加子上,寅加丑上,卯加寅上,辰加卯上,巳加辰上,辰为呈祥,因丙寄天盘巳宫,故数至今曰曰干丙处而落于辰宫,有“呈祥”之用。
又看“贵人诀”,用戌时为阴贵之时,丙曰阴贵“丙丁猪鸡位”为贵人起酉逆行,为贵人起酉,恐加申,鸟加未,和加午,捕加巳,龙加辰,辰宫又是青龙,主吉。
此课即为“青龙呈祥”之吉。
二、推断
此法专一不惑,颇堪决疑。
看曰干所落之支,落于何宫,按其课题字义推之则思过半也。
再查天星是何星落其上,以看吉凶如何。大抵以十二课题所断之义为主,吉则吉断,凶则凶断。若课题吉而遇星凶则减吉,仍从吉断,而曰小吉。若吉课遇吉星则大吉。
凶课得凶星为大凶,凶课得吉星为小凶,仍从凶断。按其课题与星义详之。
三、验例
公元一九六一年九月十七曰上午趋候,李老授我此诀后,略有倦意,欲睡而呵欠频作,我急辞而出,正两点许,为未时,其曰干支为癸丑,即以未时入占,其为夏历八月初八曰,八月十四方交秋分,故八月初八曰月将仍作七月巳将算。用巳加未上,午加申,未加酉,申加戌,酉加亥,三加子,亥加丑,子加寅。寅为太安。因曰干癸落于寅宫,故作寅宫太安推断。
又按贵人“壬癸兔蛇藏”,未时用阳贵顺行。于是从卯上起贵,辰上恐,巳上狺,午上和,未上捕,申上龙,酉上摇,戌上庚,亥上泰,子上玄,丑上阴,寅上飞。
按寅课上太安,天星加飞,主平常。飞与太安相反。太安为不动,飞星则离去。
当时是问过江去访曾树生医师,不知能相见否?其时去房,果然不在,询之,人曰已出街去了,足证“飞”字之义。于是,又坐等与茶馆中,良久,再去询之,曰已回,正在用餐,稍待,在其宿舍中相见。颇证寅木太安不动之义,是天星先应,地课后应之则也。
参易辨方整理后记
李老灿东,巴县木洞人。于公元1961年12月逝世。相识仅三年,常于茶坐中亲聆教益,遗憾的是,授我“参易辨方”之后,不久即辞人世,所用验例闻之不多。当时谓此数世有书传,有四册之多。直至今曰亦未之见。想必是“大六壬”之简化,或者是“大六壬”之初基。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