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甲骨占卜,商代甲骨占卜分别为

除了记录占卜结果以外,甲骨文上揭露了商代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是从殷墟发掘出来的甲骨文。这些带有古代文字的乌龟甲片和兽骨的数量非常惊人,据说不少于十万片,可以说甲骨文是研究商代社会的档案库,那么现代人从甲骨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商代呢?今天我们就从几种典型的甲骨文记录中,去了解一下吧。


一、记录占卜结果

在目前所发现的甲骨文中,大部分都是用于占卜的。商代的民风信鬼神崇,全国上至国君,下到百姓,在遇事需要作出重大决定之前,或者在生活中遇到困扰,不知如何抉择的时候,都会通过占卜,探问上天和鬼神的意见:取出一块龟甲或者牛骨,在一面钻孔却不穿透,然后在穿凿的位置用火灼烧,这样龟甲或者牛骨就会有所开裂,这样形成的裂纹就被称为“兆”,然后占卜之人会根据裂痕的形状和深浅来判断所问之事的结果。过些时日,如果所判断的事情有了应验,则会将结果刻在“兆”的旁边,这些描述结果的文字就是卜词。


进行占卜的人,可以是专职的巫师或卜师,也有可能就是当时执政的商王,甚至有时候,卜官和商王会同时对“兆”进行推测,商讨结论。而所占卜的事情,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祭祀的,比如问询上天关于祭祀的吉日,用牲的种类和数量;占卜天气预报的也非常多,此外就是占卜关于战争、收成、外出、疾病治疗和生产胎儿的各类问题。总而言之,只要是可能在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和问题,都是可以取出龟壳和牛骨,向上天征询一下指导意见的。

二、记事备忘录

也有相当一部分甲骨文是用来记录事件的,虽然文字不多,但是寥寥数言,也是完全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比如说: 有的甲骨上记录了借债和取钱的情况,某人何时“取贝若干”,这让现代人能够了解到当时,还在以贝壳作为货币进行金融流通。


在甲骨文中,经常会出现“卜黍年”、“贞其登黍”这样的字眼,而“黍”是甲骨文中出现最多的农作物名称,由此可以推断,商人的农耕,是以种植黍为主的。甚至还有当时人们饮酒的记录,而酒也是由“黍”酿造的,可见当时“黍”不仅可以填饱肚子,而且还有余粮酿酒,满足人们更高的物质需求,可见“黍”是当时种植普及度最高,地位最重要的农作物,没有之一。不过除了出现最多的“黍”,稷、稻、麦也都在甲骨文中出现过,说明这些农作物在商代虽然种植得没有“黍”普遍,但已经出现在中原的田野之中了。

三、反应当时的生活状态

不管是用于占卜还是用来记录生活中的事件,甲骨文记录的内容都能很好地反映出商代的社会状态。比如:在甲骨上经常会见到“帛”字,这说明当时的丝织业已经相当发达,至少是在贵族和富庶奴隶主阶层,用丝织品做日常穿着的衣物,已经是相当普遍的了。


从甲骨文的记载看,商代的饲养业也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常见的家畜有牛、羊、猪和狗,家禽主要以养鸡为主。那时人们饲养家畜家禽,除了供自己食用外,还有一个主要的作用是要作为祭祀中的献牲,而且每次祭祀所用献牲数量,都需要牛羊三四百头,这可真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没有强大的饲养业做后盾,商代的国君即便是对祖先鬼神再敬畏,估计也不敢这么铺张。


甲骨文中还记录了一些关于商代王室的趣事,比如关于商王狩猎的记录就着实耐人寻味。据记载,商代的国君狩猎的地点也都离国都不远,而且天子们非常擅长狩猎,曾经单次捕获过鹿184只,单次捕获过野猪113头,单次捕获狼41只(估计是捕猎了整个狼群)。从这些数据来看,商都当时周围的生态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森林的覆盖面积应该也是相当高的,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充足的野生动物资源,让天子狩猎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历代的商王也都不会是弱不禁风的体格,说不定个个都是从小就受到严格训练的武功高手呢,否则也不可能有一次性捕获这么多猎物的能力和体力了。


另外,甲骨文中的记录,还确实佐证了在上古中国的中原地区,是有大量大象生活的,因为记录中不仅明确地记录在狩猎活动中,捕获过大象,而且商人还曾训练大象作战,在战场上建立奇功呢。如果不是对甲骨文进行了挖掘、整理和研究,我们还真的不知道,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创造出这样丰富多的世界了。

甲骨卜辞名词解释是什么?

甲骨卜辞是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19世纪末年以来,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先后出土了十余万片刻有文字的占卜甲骨,绝大部分是商朝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王室的遗物。中华人民成立后,还在陕西等地发现了几批西周时代的甲骨卜辞,但数量比殷墟卜辞少得多。

甲骨卜辞的社会意义

商代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如今甲骨学已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世界性学科,从事研究的中外学者有500多人,发表的专著、论文达3000多种。它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商代是怎么利用甲骨占卜的

甲骨文占卜的方法是将处理后的龟甲或兽骨,在背面加以钻洞到即将穿透又尚未穿透的程度,再用火烘灼,龟甲的正面就会在钻洞的四周围出现裂纹,这些纹路称为“兆”。负责观察纹路的人,也就是负责占卜的人,叫做“卜官”,在判断吉凶之后,才将卜问的内容书写、刻画在甲骨上。

商朝普通人能用甲骨文占卜吗?占卜是否是商王的特权?

甲骨文不是用来占卜的,它是商代一种字体。甲骨文中发现占卜内容,是对祭祀、战争等事件的预测或记录。在商代,《山海经》等古文献已基本成书了,文字是在当时已经十分成熟。
从仓颉造字开始至商代也几千年了,只是过去没有较好的文字载体易于书写和保存,再有黄河中下游流域经常泛滥,实际上当时平原的地表高度早已在现在地表以下几米至十几米之下,所以存留下来的资料极少,能被考古发现的就更少,以至于国外史学界一度不承认中国有夏、商,但是甲骨文的发现是个例外。
其次你问占卜是不是商王(应该是“帝”而不是"王")特权,这个很难肯定或否定,在夏代有《连山易》,商代有《归藏易》,周代有《周易》,尚未听说过有过帝王垄断占卜权的说法,秦始皇帝焚书,却允许《易》流通于世,至少说明占卜在秦代的老百姓是合法的,只不过占卜国运、宗庙社稷、用才、征战 等大事是由帝王及国师级别的首席祭司来主持的,而且大部分都有记录。普通百姓应该是可以占卜农牧生产、红白吉日、嫁娶、天气、疾病、迁徙等等,但是这些得依靠有相当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的人才能达成。

殷商甲骨文分为几种类型?

商代的贞人集团是直接职司占卜与契刻的一个文化群体。不同时期的贞人可区分出不同的贞人组,不同组别的甲骨书法也表现出不同的书法风貌。历时200多年的殷商甲骨文风格多姿多,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以“宾组”、“历组”、“无名组”为代表的大字作品和以“出组”、“何组”、“黄组”为代表的小字作品。从风格的延续性上看,它们应该分属于两个世代传承的贞人集团。就时代的先后,卜辞大体可分:

组卜辞;

宾组卜辞;

历组卜辞;

出组卜辞;

何组卜辞;

无名组卜辞;

黄组卜辞。

需要指出的是,甲骨文的契刻者不一定是卜辞中的贞人。因为一个贞人组一般包括多个贞人,有的多达几十人,但这一组的书法风格并不那么纷杂,而“历组”卜辞,贞人只有“历”一人,但又呈现出了不尽相同的几种样态。贞人组之间也有贞人的交叠,显示出各组之间的相互承续与过渡。

商代是怎么利用甲骨占卜的

甲骨文占卜的方法是将处理后的龟甲或兽骨,在背面加以钻洞到即将穿透又尚未穿透的程度,再用火烘灼,龟甲的正面就会在钻洞的四周围出现裂纹,这些纹路称为“兆”。负责观察纹路的人,也就是负责占卜的人,叫做“卜官”,在判断吉凶之后,才将卜问的内容书写、刻画在甲骨上。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