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谁倡导,阴阳五行理论
“五行”最早是由谁提出的?谢谢!
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 “直到现在,我们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种意义分析过了,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指借著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余(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五行------------------------------------▲
*五行:金水木火土。
*方位:东西南北中。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窃:金窃土,土窃火,火窃木,木窃水,水窃金。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地支相冲(激):
子(鼠)与午(马)相冲,丑(牛)与未(羊)相冲, 寅(虎)与申(猴)相冲,
卯(兔)与酉(鸡)相冲,辰(龙)与戌(犬)相冲,巳(蛇)与亥(猪)相冲。
*地支相害(穿):
子(鼠)与未(羊)相害,丑(牛)与午(马)相害,寅(虎)与巳(蛇)相害,
卯(兔)与辰(龙)相害,申(猴)与亥(猪)相害,酉(鸡)与戌(犬)相害。
*地支相刑(妨):
子(鼠)与卯(兔)相刑,丑(牛)与戌(犬)相刑,寅(虎)与巳(蛇)相刑,
辰(龙)与辰(龙)相刑,巳(蛇)与申(猴)相刑,午(马)与午(马)相刑,
未(羊)与丑(牛)相刑,申(猴)与寅(虎)相刑,酉(鸡)与酉(鸡)相刑,
戌(犬)与未(羊)相刑,亥(猪)与亥(猪)相刑。
*地支相合(和谐):
地支三合:
子(鼠).辰(龙).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鸡).丑(牛)合金局;
寅(虎).午(马).戌(犬)合火局;亥(猪).卯(兔).未(羊)合木局;
地支:
子(鼠)与丑(牛)相合化土,寅(虎)与亥(猪)相合化水,
卯(兔)与戌(犬)相合化火,辰(龙)与酉(鸡)相合化金,
巳(蛇)与申(猴)相合化水,午(马)与未(羊)相合化日月。
*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五行------------------------------------▲
中国古代阴阳学说由谁在哪个国家哪个时间提出的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汉族人民创造的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
文献记载
《灵枢·阴阳系日月》黄帝时期
阴阳五行学说的创立者和创立者的著作是什么?(创立者)阴阳五行学说是哲学...
阴阳五行学说始于先秦,其中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阴阳与五行是解释宇宙的两大系统.一般来说,《周易》以阴阳来解释宇宙与人生,五行在《洪范》篇中得到了体现.后来邹衍又提出五行终始说,以五行来解释时政之变化.
五行是谁提出的?
五行学说兴盛与战国时期,五行对应五德最先是邹衍
邹衍是道家代表人物、阴阳家创始人,汉族,战国末期齐国人。他提倡的主要学说是五行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
什么是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阴阳。
五行相生、相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中医的的阴阳五行理论是迷信还是科学?
中医经常讲“阴阳五行”,这阴阳五行是啥东西?是不是迷信?
我们首先来看看啥是阴阳五行。
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着的;“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它是构成物质世界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这五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孳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构成了物质世界。
中医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并成为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四点:
一是阴阳对立制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寒与热等。阴阳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取得动态平衡,这时人体“阴平阳秘”,则无病。如果人体这种阴阳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出现“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则为病。
二是阴阳互根互用。“互根”,指阴阳的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例如: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寒,就谈不上热。“互用”,指阴阳双方互相依存的关系。如物质属阴,功能属阳,功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没有功能的物质和没有物质运动的功能,两者总是相互依存的。
三是阴阳消长平衡。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故有“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之说。但这种“消长”要有度,超过限度则打破相对的平衡而发为病。
四是阴阳相互转化。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五行学说的内容是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相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事物之间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互促进、助长和资生。
相克:事物之间相互抑制和制约。
相乘:有两种情况,一是一方过于强盛,克制对方太过;二是一方太弱,另一方对它的克制相对增强。
相侮:被克制的一方过于强盛,反过来克制对方。
由此可见,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不是迷信,它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风水先生”的“看阴阳”,完全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