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属相山神依据,藏历属相计算
藏族是什么节
1、藏历新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
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1027年),藏族开始了藏历年。藏历年是一种节日习俗,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2、转山会(农历四月八日)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
3、林卡节(藏历五月一日左右)
藏语称“孜木林吉桑”,意为“世界欢乐日”。也有人称之为“郊宴”。是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昌都等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娱乐日。
4、沐浴节(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举行,历时7天)
沐浴节,藏语叫“嘎玛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
5、雪顿节 ,{燃灯节}
藏语称“葛登阿曲”,藏历十月二十五日是燃灯节。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在这天圆寂。这天晚上,寺院和俗家屋顶均要点亮无数盏灯,转经队仁川流不息,信徒们纷纷反手持的桑枝投入大昭寺前的香炉,祈祝神佛为自己带来好运,来年风调雨顺。
藏历年在西藏各地区怎么不是统一的?
是统一的。
藏历(藏文:ལོ་ཐོ་ )是指中国藏族的传统历法。
早期藏历:史料记载,公元前10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
几百年过后,雍仲苯教徒(西藏的原始)又能精确推算出冬至日归时间,并以此作为一年初始,形成了节日及各种仪轨。现代藏族许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
公元7世纪开始的吐蕃时期,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 11世纪出版《敏竹林历书》,1206年西藏历书名为《萨迦历书》。
后期藏历:1027年开始的时轮历,已经在西藏流行一千多年,来源于《时轮经》里的天文知识。以绕迥纪年,60年为一周,以阴阳五行和十二生肖纪年,这与内地农历的60甲子体系大体相同,例如2016年农历丙申年在时轮历称为火猴年;
但时轮历的阴历以月圆日为十五,初一与内地农历的可能同一天或差一天,而且闰月的设置不同,有闰月的某年两种初一相差一个月或一个月加一天。现有史书证明的藏族历书,最早出现在13世纪(元朝),到19世纪,藏族历书的编定已经趋于完善。
扩展资料:
藏历年依照的是藏历演算,每一年都不一样。通常会比农历晚一天到一个月之间。
藏历年前后,从小昭寺前到冲赛康市场上可以见到各种各样藏历年才会出现的物品。拉萨地区属于农区,节日细节必然少不了对土地的恭敬。
从藏历12月初开始,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在水盆里泡青稞种子,慢慢长成青苗,等到藏历初一这一天,油绿的青苗约有一二寸高,摆在佛龛前,期望来年粮食丰收。在藏历年货市场上有很多专卖青苗的小摊,只是由水盆换成了培植土。
藏历年每家也不会少了卡赛——用酥油和白面油炸一种供品,“苦过”形如耳朵、“那夏”是长条形状、“不鲁”是圆盘状、大麻花状的名为“木东”。
藏历年货里最常见也最地域特色的是“竹素琪玛”,也叫“切玛”,是木制的藏式五谷斗,在藏历年或是有贵客到来,女人会手捧着切玛站在门口迎接。
切玛的形状很像是汉地古老的斗,上宽下窄外面绘着各种吉祥图案,里面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和人参果之类,在上面插上青稞穗、鸡冠花和酥油制作的花板,藏语叫“孜卓”;
还要准备好一个色酥油花塑的羊头(鲁过),现在的冲赛康市场上见到最多的是石膏作的,也算是与时俱进了。
藏历年到当地人家去拜访,要把切玛里的青稞或是糌粑用右手向天空抛撒三次,一边抛一边说着吉祥话:扎吉德勒彭松措……
藏历年前的拉萨聚集着各区朝圣的人,从他们的藏装就能判断他们来自哪里。
在大昭寺门前总能遇到千里迢迢磕着等身长头而来的朝圣者,多数是一个村子的人集体结伴而行,他们风尘仆仆满脸欣喜之色,额头正中结着一块厚厚的茧子,在广场上一字排开,高僧或亲朋好友为每一个人送上哈达。
拉萨的人家对传统还是会敬畏地坚持,年三十的驱鬼必不可少。
晚饭过后每人团一团糌粑,依次放在眼睛、额头、衣襟、腰腿各处擦一擦、滚一滚,最后冲着糌粑团吹一口气,寓意是除去晦气,带走疾病。这些糌粑团最后被放在一个容器里,里面还有用麦秸扎成的十字形、烧焦成碳的牛粪,这些都是“驱鬼”仪式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人用麦秸捆扎在木棍的上端,制成一个草把在天黑下来时点燃,围着屋子转一圈,嘴里说着“出来吧,出来”,然后全家人护送“鬼”上路。走出家门,在十字路口将草把、装糌粑团的容器扔到火堆中,让所有的晦气一并烧走。
之所以选择在村中的十字路口,是因为这样”鬼“才能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按照藏族传统,回家的路上不能回头看,否则会把刚送走的鬼又引回家。
这一天的傍晚,很多十字路口都能看到一堆烟,尤其是在八廊街周边。虽然在拉萨每逢藏历的初一和十五,还有重要的节日,一定是要煨香转经;
而藏区的节日又非常多,感觉隔三差五拉萨就在过节,可是藏历年的隆重和气氛还是有所不同,也像是内地的春节,年三十的街上安安静静,家家户户却热火朝天。
藏历初一,一般要去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和色拉寺等处祈祷。刚过了凌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门前已经排满了手捧着酥油和哈达的人们,而见多识广的管理人员总能从人流里一眼看出谁是游客:你,去买门票。
这一天的罗布林卡免费,可当地人很少。因为在藏族人的传统中初一这一天除了去朝圣,是不会外出欢聚、彼此访问的。从初二开始亲戚好友才开始互相拜年,持续三到五天。
初二一大早,是人们回老家的日子,这一天很多人要赶回到自己出生的村庄,在那里煨桑祈祷,全村的人聚在一起喝酒跳锅庄,藏历年的狂欢只有在乡村才真正还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藏历
藏历新年有哪些风俗习惯?
藏族新年风俗习惯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山神的其它相关
藏北牧区的一位老牧人说:山神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崇拜,是因为它能呼风唤雨,下雪和冰雹,能保佑我们平安健康,牲畜兴旺,它也能降灾降难,危害我们。山神像天、地一样不好不坏,亦好也坏。我们敬重它、恳求它、拜服于它。山神比任何一种神灵都更容易被触怒。凡是经过高山雪岭,悬岩绝壁,原始森林等地方,都必须处处小心,最好不要高声喧哗,大吵大闹,否则触怒了山神,立刻就会召来狂风怒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泛滥成灾;若是冬天,就会风雪弥漫,铺天盖地,因此,山神被尊为的神。同时山神经常以骑马的猎人形象巡游在高山峡谷之中,人很容易面对面地碰到他们,一旦触犯,轻者患病,重者死亡。
在藏族先民的原始自然崇拜中,对山神的崇拜尤其突出,甚至可以说它是藏族原始崇拜的基础。先民们认为藏区的任何一座山峰都有神灵。这些神祇和精灵主宰着人们的吉凶祸福。这是由于藏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青藏高原的特定地理环境所决定的。高原多山,崇山峻岭几乎比比皆是,那些险峻的山峦,都被视为有神祇和精灵存在。我们知道,自然崇拜的对象,是以直接为人们感官所觉察的自然力和自然物为崇拜对象的,这就是藏族先民之所以对山神特别崇拜的原因。即使在后来,当佛教传入藏地,全藏区政教合一的时期,山神在藏区的民间,仍是人们主要信仰的神灵。
在藏族先民的心目中,山神是享有很大的权力的,它主宰着风雨雷电、狩猎、采集的丰歉。不过这种权力的赋予,是随着社会生活发展而逐渐扩大的。在原始形成时期,由于高原气候多变,多有雪雹之灾,藏族先民便认为,这是山神在云层中吐毒水而形成的;狩猎和采集的丰歉,都是山神的惩罚和赐予。到今天藏族的某些禁忌,仍与山神的喜怒有一定关系。例如人们路经高山峡谷,悬崖绝壁和原始森林时,是不能大喊大叫,高声喧哗的。到了吐蕃王朝止贡赞普(公元前200年)时代,由象雄传来已初具教义的苯教,便把藏族先民原始自然崇拜中的山神,吸收为自己的神祇,所不同的是苯教赋予了这类神祇更大的权力,名称也与苯教的“念神”合二而一或被取代。按苯教徒的解释是:“山神之所以成为念神,是因为山是念神附着之地”、“念神的根基虽在空中和光明之处,但其主要的活动场所在高山峡谷之中。到这时的念神,已不仅止于山神时代的主宰风雪冰雹和狩猎、采集的丰歉,它还主宰着天时地利的顺逆,生物的兴衰繁减,人们的安危生死,甚至瘟疫的传播和消除也划归到它的职权范围。 关于山神的神话颇丰,现就以阿尼玛卿山神话为例记述于下:
从前有一个叫俄德巩甲的老人,为了使藏区百姓解除灾难,让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便派他的八个儿子去帮助他们,七个儿子去了藏北和康巴,老四被派到安多去。临别时,老人对老四说:“儿呵,这次出远门,任重道远,一定要多多保重。千万记住对头上有辫子的人要有慈父一般的感情;对背上有装饰品的人要有慈母一般的感情;对与你同龄的年轻人要有兄弟一般的感情,只有具备这三样,你才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只有得到安多人的信任和帮助,你的事业才会成功。”并相约在藏历马年父子在安多相会。拜别父亲后,小伙子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翻过九十九座大山,涉过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九十九个大草滩,风尘朴朴,来到了安多。安多地区由于妖魔作怪,连年受灾。夏日里洪水泛滥,山中猛兽出没无常,坏人伺机残害百姓。妖魔所到之处,鬼哭神嚎,秃鹰低旋,尸骨遍地,惨不忍睹。小伙子牢记阿爸临行嘱托,尊老爱幼,团结民众,用他非凡的智慧和魄力,很快消灭了妖魔,降服了猛兽,惩办了坏人,使安多地区的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后来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被推举为安多首领。由于他的业绩感动了天神,还被天神封为护法神,授权由他掌管安多地区的山河沉浮和沧桑之变。
光阴荏苒,不觉已到了藏历马年,父子相会的时间。
这一天,风和日暖,万里无云,当由一千五百名骑着降伏的各种猛兽,手持大刀、长矛的人身兽头的骑士组成的队伍,迎接沃德巩甲来到黄河源头时。安多各地百姓早已汇聚在宫殿四周迎候。见过大礼。沃德巩甲举目望去,一座九层白玉琼楼屹立在面前,水晶的墙壁,金银的屋顶,玉石的台阶,珊瑚的房脊,玛瑙的房梁,雕梁画栋,豪华无比。下得楼来,沃德巩甲父子依次就座,略事休息,即来到殿外与百姓相见,众百姓拿出新鲜的糌粑,刚打出来的酥油茶,刚出锅的羊肉、血肠、热气腾腾的煮蕨麻,香喷喷的青稞酒献给沃德巩甲父子。这时鼓声大作,歌声四起,小伙子和姑娘们跳起“玛多果卓”,歌手们唱起赞美的颂歌。人们尽情地跳,尽情地唱,也唱不完沃德巩甲父子的恩情。
忽然间,雷声大作,云雾四起,白玉琼楼宝殿在云雾中冉冉上升,转眼间,一座冰雕玉砌的雪山拔地而起。
为了纪念英雄,当地百姓把这座雪山叫“阿尼玛卿”,藏语,即大玛氏先祖老翁神山。每逢藏历马年,人们都会怀着无限虔诚的心情,来到这里参加由沃德巩甲父子化身组成的“斯巴其合县拉沟”(藏语,即开天辟地大神山)的聚会。
阿尼玛卿山(积石山)是当地人的称谓,一般称作玛卿伯姆热山神,又称伯姆卿姆热,位于青海湖南岸。据说,阿尼玛卿山山神有三百六十个兄弟神相伴,简称三百六十个“玛”,阿尼玛卿山山神,被描绘成穿着装满宝石的供器护胸甲的金身,披白色斗篷,身上缀满了各色宝石,右手挥舞缚有旗帜的长矛,左手腕搭了一个用鹰皮做成的口袋,骑一匹白马,一说他骑的是一头绿松石鬃毛的狮子。 每年藏历七八月间,是安多多玛牧民转神山的日子,当地话称之为“日苏”,意为“祭山”。按照习惯,只有男子可以去转神山,女人不能去。牧民一般在举行赛的日子里转神山。转山前要请僧人念经,然后依顺时针方向或骑马、或步行转神山。转神山时要在山上煨桑,放置刻好的玛尼石,并向神山献哈达,还要向山上撒放酥油、奶渣、牛毛绳、藏刀甚至银元、绿松石、珊瑚、玛瑙等物品来敬神,据说十几年前还可以在拉日神山上拾到银元、藏刀等物品。
安多多玛部落的牧民一般不在神山上打猎。虽然并没有不允许在神山打猎的禁令,但是牧民们不愿打,也不敢打。神山上的植物和矿物可以采集来做藏药,据说制成的藏药疗效特别好。但上神山采药前必须祈祷、煨桑。由于神山的山顶一般相当陡峻,还有积雪,所以一般也没有人去攀登。据说有的牧民每天晚上要磕头神山。
藏区的神话不是遥远的过去,今天依然活在人们的心里。你的足迹所到之处,随处可见祭祀山神的神殿,随风飞舞的经幡和芬芳四溢的桑烟。
在甘、青一带藏区,每逢良辰吉日或喜庆之时,各家要派一人赶赴高山密林间,进行供奉、祈祷山神,这种祭祀山神的活动都是在丰收的秋季举行。这一天,按照古老的游牧民族的传统,人们从各家收取粮油等食物,到野牧地上聚餐,用食品和牺牲供奉山神,祈求草木旺盛,牲畜兴旺,最后就把供品象征性地分给各家各户。不仅如此,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境内有一座大山叫“夏吾岗”,当地人奉这座山为神山,不仅举行祭山活动,而且当地人的名字亦多取山神“夏吾”之名,如夏吾才让,夏吾扎西,夏吾吉等,表示对山神的敬仰。
俗语说,男怕属鸡,女怕属羊!生肖现在还有依据吗?
传统文化对农村影响非常的深远,其中在农村老人中间口耳相传的一些俗话、俗语,许多都有着非常深刻的道理。但是有些俗语却并非如此,比如这句农村俗语“男怕属鸡,女怕属羊”,这句话说得是啥意思呢?有什么讲究吗?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男怕属鸡”,这是为什么,一个是鸡是十二生肖里唯一的一个飞禽,以前农村里常常会有这么一个说法,“鸡窝里出了一个凤凰”,自然意思是说出了个宝贝,但是古代龙才是象征皇帝,而凤凰通常是用来形容皇后,对男性来说不打合适,逐渐地男性就多用龙,而不用凤凰了。
另一个是有句话说“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是说明鸡起来的非常早,而且每一天都要打鸣,有一种劳碌命的意味,不大吉利就不用了。
那为什么“女怕属羊”呢?首先是“羊”音同“阳”,而女性属于阴,会有阴阳失调一说,这对于女性来说可能不太好,不大吉利,所以说“女怕属羊”。
其次是羊非常好斗不容易驯服,而在以前那个男尊女卑,需要女人三从四德的年代,对于女性来说属羊是个不太好的征兆,也许会影响自己的姻缘。
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十羊九不全”。这句话其实讽刺的是属羊的慈禧太后,在她统治时期,吏治腐败、昏庸无能,百姓饱受其苦,因此“属羊”也被老百姓认为不吉利。
十二生肖中有哪些属相是相克的,有什么依据吗?
在十二生肖中,并不是所有的属相都非常的相配,也有属相相克的情况存在。在我们老家就有这样的说法,对于那些属鸡的人和属狗的人,不能够在一起;如果他们在一起,就会矛盾不断,让日子过得不安宁。
之所以会认为属鸡和属狗的在一块不合适,主要因为下面这两个原因:
一、两个人的性格不合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属鸡的人和属狗的人,两个人的性格都比较固执,当他们出现矛盾冲突时候,就非常容易因为两个人互不相让,而出现争执不休的情况。
对于这点我是深有体会,家里就有这样一对活宝。一开始我们也不相信这样的说法,但在看到了堂弟和弟妹的相处模式以后,我便觉得这样的说法,还挺有道理。
他们二人便是每天几乎都会拌嘴,用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来形容非常的合适。但都属于没心没肺的那类,前面刚吵过架,转过身后面也就和好了。
二、传统观念影响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 ,属鸡的人和属狗的人,生肖本身就犯冲;自古以来便有很多的成语,来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鸡飞狗跳、鸡犬不宁等等。
这些成语都说明了鸡和狗的关系,很多时候都非常的紧张。就如同家里饲养的鸡和狗一样,就没有和谐相处的时候。
所以在我们农村地区,介绍对象认识时候,首先都会问对方的年龄和属相,如果是属相不合,则连见面的过程都直接略去了。
当然了在众多生肖中,除了鸡和狗不相配以外;我们还认为属龙和属虎的人,不适合在一起。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念存在,主要因为这个词,认为两个人的性格太要强,在一块也不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