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对个人生活中的困惑有什么作用,易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学习易经有什么好处

可以很好的指导你如何去经商,如何去从事经济贸易,正确处理好你的得与失,使你在商场上做到纵横驰骋,游刃有余。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中华一切优秀传统文化都扎根于《易经》,了解了《易经》,就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易经》的本质是一本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与和谐辩证的深刻思想。掌握了《易经》,就掌握了一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议看曾仕强《易经与人生》.首先读易经能让你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应该说中国的中国的古典文化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易经的影响。第二读易经确实能对个人的人生观产生的一定影响,读完易经好多困惑会迎刃而解,因为易经所讲各卦都没有完全绝对的,哪怕再难的情况下都能看到希望,而再好的情况也可能向反方向发展。再有对人的处事有很大帮助,他讲究时、位和象、理、数等,既受外界因素影响又受内部因素控制。还有锻炼人的逻辑分析能力。总之好处是相当多的,不能依依尽数!易经应该算是中华的瑰宝了。建议看一下南怀瑾的《易经杂说》或曾仕强的《易经与人生》对初步了解易经会有很大帮助。.易经哲学开发我们的智慧,培养我们的福气,正确认识世界和人类本身,就像领悟学堂一样

学习《易经》对孩子教育有何好处?

已经这本书是揭示自然变化道理的书,而自然变化的道理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变化都是相通的,所以学习易经能使我们揭开自身的许多疑问,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然这也是在读懂的情况下。具体的你可以看百家讲坛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的视频《易经的奥秘》,十分不错。

为什么每个人都必须学学易经

《易经》是一本传世奇书,它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可以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它够大,大到没有外部,它又足够小,小到没有里面。不管是宇宙、天文、地理、治国、理政、人生、职场、家庭等,都可以从易经里找到规律,《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

这段时间正好有一个机缘,看完了曾仕强教授写的《易经的奥秘》这本书,深深被易经的智慧吸引,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还不过瘾,又买来几本讲易经的书。《易经》这本奇书,能解答人生中的很多困惑,值得每个人去钻研和学习。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易经中的人生智慧和我的学习收获。

一、现代人学习《易经》的实际意义

学习易经的好处不言而喻,每个人学习易经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收获。首先《易经》可以纠正我们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

比如现在的人普遍提倡自信,但易经里讲“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里的讲到的“自”,只讲自觉、自反、自省、自律,没有说到自信。现在的人太自我、太自信,一生都不会幸福。目前有很多所谓的普世价值,其实都是有待商榷的,学《易经》,可纠正这些不对的观念。

《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卜卦的书,现在的人对它有太多的误解,只把它当成一本算命的书。其实它没有这么神秘,里面有很多道理可以用科学道理要诠释。最大的意义,是它可以教我们如何为人,做一个真正的君子,学《易经》,就是学它的道德性。

《易经》求同存异的思想非常契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之路,谁也阻挡不了。像《易经》这么广大包容的思想体系才能解决全球化发展的问题,因为它用四个字就能做到——求同存异。

二、学习太极,它告诉我们的道理

太极是圆的,不是方的,因为圆的东西容易变动。

作为一个君子,要做到“ 君子不器 ”,就是说君子不能像一个形状固定的器皿一样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能屈能伸,才能达成目标,实现成功。

它是圆形的,说明宇宙一切都要求圆满,所以不要做一个有棱角的人。经常跟别人吵架,就容易伤害别人,很多事就不容易办成。所以一定要圆,可圆不是圆滑,做人绝不可以圆滑,但一定要圆通。

太极有阴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不能光有阳,也不能光有阴,因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投射到人身上,阳就代表一种理想,阴代表脚踏实地。就是要懂得面对现实,要走实际的路。人生一定要有理想,但不能要求太理想,不能老漂浮在空中,要脚踏实地,一定要一步一步去兑现,去把理想实践出来。

三、何为八卦,从正确认识它开始

孔子在《易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代表地球上八种自然现象,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巽(xùn)为风,艮(gěn)为山,兑为泽,这八种自然现象同时也包括了所有跟人类有关的特性。
比如艮为山,艮就是叫你适可而止,不要过分奢求。如爬山的时候,爬累了就要休息一下,不能一味硬撑,否则还没到山顶就累死了。

所以该快要快,该慢要慢,该准时要准时,不该准时又为什么要准时呢?我明明知道那个人准备骂我,要打我,我还准时去挨打挨骂,那我不是傻瓜吗?

孔子说过,我们只对讲信用的人有信用,不可以对小人讲信用。可是一般人都认为对任何人都要讲信用,那是很奇怪的,对小人讲信用有什么用?

四、如何正确认识易经中的占卜

《易经》的四大功能,象、数、理、占。

占卜是易经的四大功能之一,很多人认为《易经》是一本算命的书,里面的卦象都是给人占卜用的,以为《易经》主张的是命定论,其实易经不主张命定论。

《易经》占出的吉凶是有条件的,是可以变动的,会占卜的人不会铁口直断,凡是铁口直断的都是不太会占卜的人。

因为《易经》最常用一个“ 如 ”字,“如”是假如、如果。同一个卦,如果这样做结果会是吉,如果那样做结果会是凶,不同的选择会造成不一样的结果,它并非恒定不变。

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占卜的作用,把占出来的结果当成参考就好,不要一味。不管信什么,信到差不多就好,过分相信就是。

《易经》把宇宙所有的事情划分成六十四种代表情境,就是六十四卦。当你卜到某一个卦时,你就知道自己现正片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再去查那个卦,它会告诉你,在这种情境下你要注意哪些,然后你就照那样去做,知所警惕,当然可以趋利避害,所以《易经》是用来查的,而不是拿来预知结果的。

五、易经用六个爻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六个阶段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有六个爻,这六个符号告诉我们,要学会把一件事情分成六个阶段,然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调整,人也应该把自己的一生分成六个阶段,然后根据这六个阶段的不同要点去调整。

孔子的一生,画了一个叫人生奋斗总纲领的卦。他在《论语》里写到了著名的人生六阶段。

第一阶段:15岁,可以立下自己的志向;

第二阶段:三十而立,这个阶段通过尝试,可以总结出这辈子的几个原则;

第三阶段:四十不惑,并不是指四十岁就什么都不迷惑了,而是根据三十岁确定的原则,不断去尝试和实践,过个十年,你可以说,好了,我这辈子大概就这么走下去了,是对人生目标、人生方向和所要坚持的个人原则不惑。(后三个阶段我们留着下次再说)

曾仕强教授认为,每一个人要替自己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易经》告诉我们,一个人每二十年会变一次,三十岁时,就要替将来五十岁的时候负责任。五十岁我们就知道了: 我们一生的努力就在证明自己有什么样的命,即使证明最后自己是不成功的,不成功就不成功,心安理得就好。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成功呢?每一个人这一辈子来到世上,是要跟别人过不一样的生活,想不一样的事情,不是每一个人都要一样,更不可能每个人都会一样,这个在心理学上叫个别差异。既然世界上你是唯一的,那我们干吗还要学别人呢?那是浪费时间,因为永远学不像,最终还是要做自己。

曾教授的这段解读真是写到我心坎上去了,人很容易羡慕别人,看到的都是别人的光鲜和自己的缺陷,太容易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总是想成为像别人那样成功、出色、漂亮、有钱的人。其实接纳和认识自己、做真正的自己,才是最值得用一辈子去追求的事情。

好了,这次对《易经》一点小小的分享就到这里,《易经》博大精深,这点小分享不足以传达其万分之一的精妙,每个人,特别是做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都需要静下心好好学习、体会易经的智慧和精妙。

如果您对我的分享感兴趣,欢迎在留言区留言,如果大家比较感兴趣,下次再对《易经》作进一步的分享。

《易经》对个人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有什么作用?

中国历代精英的统向统治阶层尊崇、学习和应用《易经》,使得君王拥有的统治体系能够稳定平衡,齐家修身,安邦治国。比如张良帮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世之盛,又如徐茂公辅佐唐太宗李世民而成贞观之治,再如帮助明太祖朱元璋开创大明之兴等。

代代传承的炎黄子孙参考、借鉴和依据《易经》,使得各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日新月并,创新飞跃,造福人类。比如刘徽、祖冲之的圆周率,又如《周裨算经》的勾股定理、盖天学说(注:盖天学说即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宇宙结构学说),再如指南针、地动仪的发明等。

对于科技的影响

《易经》中包含的信息论思想,不仅启发我们的科学家创造了计算机,而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普通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决策指南。”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查理·威尔海姆最近这样评价《易经》对世界信息经济的冲击力。

克里斯多朵夫·巴特克曾经说:“易经令人惊奇地接近真理,更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地球的生命秘密同易经的结构蜜吻”。六十四卦象严格地对应着遗传密码中六十四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密码因子。四对硷基(八个数)恰巧与四阴四阳的八卦吻合,而384个阴阳键,也与《周易》中384个阴阳爻严丝合缝。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虽是儒家经典,但对医家、兵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纵横家等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华文化象一棵大树,几部经典,代代有人去注说,历代不断的丰富,而不错乱,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对于上面提到的问题,举个例子,扬雄算是经学家吧,他照着易经的体制,写了一部《太玄经》,九九八十一赞,对应《易》之八八六十四卦,有点玄学的味道。

所以,各各文化学派都会从《易经》中吸取营养,来阐发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要说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占卜家了。

扩展资料:

《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据说文王善演周易,现今的周易就有文王的整理之功,从中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理念。

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连山易(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归藏易(归藏八卦)。后来,据说经过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

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易 (易经)

如果能精通《易经》那么,生活中的各种困惑,都能得以解答。
如此一来,自己就再无困惑了。
但是,事实上,这本书极其深奥。一般人看不懂,连专家都是各持己见的状态……
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想用这本书为自己解惑,结果只能是越解越疑惑……

易经对人生有什么指导意义

《易经》对人生有指导意义
“《易经》永远都不会过时!”李书有说.《易经》之卦爻象、卦爻辞中蕴含着圣人对后代的告诫.“在对《易经》卦爻及卦爻辞的反复推敲过程中,人生的道理就会一一展现.”
,《易》的应用属于易术系列,门类众多而繁杂,研究易术,一定要与易道、易德相结合,以道、德指导“术”的应用.以“道”指导的“术”为“道术”,以“德”指导的“术”为“德术”,方为正术.否则就是江湖术士,沦为骗术.
虽然《易经》年代久远,加之文字晦涩难懂,但是李书有坚信《易经》还会再一次成为社会学术的热点.“《易经》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有更多人来学习.”
“少年和老年人读《易经》琢磨卦象能活跃思维,中年人读《易经》则能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事业的发展也有好处.对青年人,则很可能指导他们人生的方向.”
《易经》不仅仅是人们想象中的“占卜”那么简单,“它对人生有着不可磨灭的指导意义.”

读《易经》能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知道,古时候的读书人以“四书五经”为标准来获得知识和修身养性,以达到传统道德的自我完善。这“四书五经”具体是指哪些内容?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究竟有多大用处?现在,我们可以来作一些探讨。
古时候说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都是延续了几千年的经典,是不是就过时无用了呢?回答是否定的。这些书虽然有封建文化的糟粕在里面,但主流是好的,除了少数“糟粕”,剩下的就是“精华”了。从古至今能用,将来仍然有用。
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要求我们在对待封建文化和外来文化时,不能全部照搬,只能选择性地吸收一些“有用”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如何去选?如何去用?其实就是一个辨别真伪、联系实际、得到感悟的过程,然后运用于生活、生产实践,去指导我们正确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以免走更多的弯路。归纳起来,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书五经”这些典籍,不是写成之后就被奉为了经典,而是在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流传了一千多年后,才被一个叫朱熹的人确定为经典。那是中国的南宋时代,哲学家朱熹以“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目的,对中国古代流传深远影响力巨大的典籍经过严格筛选,发现这些书籍是“修身养性”的顶峰之作,于是就把它确定为“经书”。
也就是说,从南宋时代起,封建社会所要求的读书人,应该从孩童时候起,先通过《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进行基础教育,然后才能一步步进入“四书五经”的高级教育。
在“四书五经”中,有一种书有些特别,几千年来,有人一直把它作为“奇书”,甚至用它来占卜吉凶,预测未来,而且据说还很“”。这本书就是《周易》,也被称作《易》或《易经》。现在,我们就来谈谈《易经》。
《易经》中的“易”,是“变”的意思。在“四书五经”中,这本书有些特殊,要读懂它,可能要费很大劲。因为在原著上,有很多字、词,晦涩难懂,这不是古人故弄玄虚,是因为上古的语言,就是这种风格,像《尚书》,也是这个特点。
《易经》里的文句,晦涩难懂,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第一,古人的语言习惯和今人不一样,它跳跃性大,字与字之间,词与词之间,乃自句与句之间,省略了很多。要读懂它,需要上下文逻辑推理,再填充合适的内容。第二,古人有古人的意思,今人按今人的意思去理解,显然不通。这是古今词义的差异造成。有的词的意思已经扩大,有的已经缩小,有的已经转移,也就是不是那个意思了。第三,年代久远,那时没有印刷的先进技术,一本书全靠手写传抄,这其间难免抄错。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更难读懂了。
那怎么才能解决“读懂”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只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去加以理解,可能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说,在别人讲《易经》时,也不妨去听听,懂得了一些基本的原理后,再去理解原文的词句,可能就不难了,而且学有所得,是完全可能实现“读懂”这个目标的。
《易经》本来是一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哲学典籍。相传是六千年前的伏羲氏所著,当然这只是“相传”。认真考究起来,这有些不真实,因为那时中国还没有像样的文字呢。但《易经》成书于周代,那是肯定的,传说是周文王姬昌所著,所以又称《周易》。即使这样,也是很模糊,因为周朝就有八百年。所以又留下传说,春秋末年,此书经过了老子和孔子参与编定,因为里面的内容,道家的“对立统一”,儒家的“中庸调和”,都有所体现。
其实,一本“奇书”,它之所以“奇”,可能不是一个人的智慧。根据现实生活存在的可能性,它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这个集体里的人还不是同一时代的人。这可以从《易经》传到了汉代就分为了两派可以看出。到了汉代,有人就把《易经》发展成了一本“占卜”的书。因此,从汉代起,《易经》就分成了两大系列,一个是哲学研究,一个是占卜算卦。
那么,《易经》里究竟说了些什么?居然能让它如此神奇。其实,《易经》最初不是用于“占卜”,而是用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以及遇事怎样“应变”的规律总结。《易经》的“易”,就是“变”的意思。
《易经》发现,世界是处于“正反”两个方面结合的平衡体。这“正反”两方面,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如果有谁破坏了这个“平衡”,就会发生“裂变”,但“裂变”却是暂时的,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又会回到“平衡”。
《易经》认为,整个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同时,也不仅仅是“运动“,而是变化的。也不仅仅是“变化”,而是发展的。所以,这个回到“平衡”,肯定不是原来的平衡了,而是新的“平衡”。这和几千年后从西方传播过来的黑格尔辩证法哲学,几乎是“不谋而合”。显然,《易经》最初是站在朴素唯物主义的立场看问题的。
说具体一点,《易经》就是研究世界从“阴阳”调和的平衡状态在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平衡现象,经过一定的时间或条件,其内在一系列因素又重新组合,让它形成一种新的“平衡状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会出现几次反复,或反反复复好几次,但最终会重新达到“平衡”。
《易经》的中心是一个“变”字。易经,可以叫“变经”。它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在不断的变化着。怎么变化?它认为,是“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六十四卦”。《易经》里看见的那个图,有人把它叫“太极图”或“八卦图”,就是按照这个意思展现给世人的。
极,是“极限”的意思,就是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状态。仪,是事物呈现的表面状态;象,是事物在大范围中的状态;卦,是事物在小范围中的状态。
“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六十四卦”这句话的意思,是既从事物存在的根源、走向、顶点的“纵”的方向去衡量(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变化的过程,又从事物存在所表现的状态分类分层的“横”的方向去衡量(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六十四卦)变化过程。
这里面有一个字需注意,那就是“演”。为什么从八卦到六十四卦,不叫“生”,而叫“演”。这就是和易经的“易”有很大关系了。所谓“演”,就是“变”。根据“变”的规律,还可以从六十四卦继续“演”下去,形成一根数字链条,即:128—256—512—1024,……其实,今天的电脑、云盘,就是按照这个规律去构建其单位容量的。也就是说,那个“太极图”或“八卦图”,我们看见的只是它起源的那部分,往下面可以是“无限延伸”。这一延伸,也就包罗了世界万象。
极,其实就是一个存在状态的“度”,或者说是所有事物存在的极限范围。“从无极到有极,从有极到太极”是说,事物存在的过程不是不变的,而是从一个“由无到有,由有到盛”的过程。太,就是到达“顶峰”的意思。当到达“顶峰”后,就会发生“质”的裂变,然后又从“无到有再到太”,周而复始,但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台阶式,波浪式或螺旋式。显然,这是一个曲折的“纵”的演变过程。
“极生两仪”的意思是说,在每一个“极”中,有两种因素在操纵“变”的过程,它们是一对“冤家”,一旦碰见,就会爆发出火花,产生出能量。原来它们的性质不同,而且恰恰相反,一旦组合,就会“打架”,这样一个新的系统就“动”起来了。原来,它们一组合,就成了制造“变化”的原动力了。
这两种互为矛盾的因素,一直是让“变化”启动的原动力,一旦组合起来,就会“无中生有”、“有中催盛”,最后到“太”的顶峰。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完全处于“活跃”状态,谁也不闲着。当它们力量均衡时,事物就处于一种安定状态。当它们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时,事物就处于动荡不定、风雨飘摇,甚至摧枯拉朽的状态。
这两种对立的因素,《易经》里把它叫“阴”和“阳”。《易经》认为,事物的构成,就是阴阳的结合,而且成为一切变化的原动力。世界上任何事物、任何现象从无到有到“太”的过程,都是由这两种因素的结合造成的。并且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一旦有一种力量能把这两种因素进行调节,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读《易经》的目的,就是为了有这个感悟,然后在生活、生产实践中“为我所用”。
关于“阴阳结合”,那个“太极图”已经很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就是居于中心点的那个黑白交汇的“圆”。不知大家在看到这个“圆”时,其初步印象如何?可能认为,既然是一个“饼子”要平分,就应该在中间画一根平直的线,又何必绕一个弯子,让它变成奇形怪状,使两个半圆都不完美呢?
其实,这正是此图的高明之处。它说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平坦的直线,而是不平坦的曲线。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阴”和“阳”两种东西,都是一个不完美的“单身”,只有当相互拼凑组合,才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更其重要的还有一点,阴阳的结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相互渗透,然后生成一种新的存在状态。我们今天的世界,难道不是这样吗?
整个“太极图”所表现的含义,就是在“阴阳结合”下,世界从“无”到”有”,再从“有”到“太有”,然后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丰富多的世界!中心点“阴阳结合”的意思,意味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这样结合而来的。如果缺了其中的一种,都不能构成新的事物,也不会有今天的世界。
所以,“阴阳如何结合”以及“阴阳如何调和”这些问题,应该是《易经》研究的主题,也是人类生存智慧的一门学问。只要我们读懂《易经》中的“阴阳结合”原理,把握好“阴阳结合”的时机,调节好“阴阳结合”的平衡,就会在遇到困难时,在新的方向为我们寻找开启通向成功的大门。
随笔

你认为易经到底告诉了中国人哪些方面的道理?

我所感受到的道理就是提醒我们要自己去了解天理,顺从自然,就会得到吉祥。也就是说,我们所重在人,在自己。万物相生相克,我们要找到其中的一个平衡点,才能更健康更平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人的智慧是非常的伟大的,其中古人的很多著作一直流传到现在,而且其中包含着非常高深的道理。就比如《易经》,《易经》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几乎包含了宇宙万象的一切道理。对于易经有很多的教授也对其进行了解读,从中不难看出易经告诉了我们做人的许多方面的道理。

第一,只有自己先努力,上天才会来保佑我们。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句话是出自《易经·系词上》。这句话并不是说来自上天的保佑只要我们获得了,就可以大吉大利了。相反的,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说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去为人做事,那么老天自然而然就会保佑我们,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天助己助者”。这一观念和我们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思想观念不谋而合,可见古人的智慧。

第二,为人要谦虚。

《易经》其实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实用而且人人都需要明白的道理,那就是做人一定要谦虚,就像古语所说的那样“满招损,谦受益”。在《易经》这部著作中有一卦,特别以谦虚的“谦”字命名,这主要是告诉是人们谦虚是每个人值得一辈子都去践行的一种生活态度,因为谦虚的人不仅可以在事业上取得他人的相助,而且在精神方面也能和别人愉快地相处。

第三,这部经典著作还告诉了人们一个在处事当别重要的要素,那就是诚实守信。

在这部著作中专门对诚信进行解析的是中孚挂,“中孚”的意思就是不管是处事,还是说想要立身都应该心里怀着诚信,不能弄虚作假。这正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应该要谨慎遵守的一种处世态度。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坦诚相待,如果一昧的弄虚作假,最终也是会遭受惩罚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人的智慧是非常的伟大的,其中古人的很多著作一直流传到现在,而且其中包含着非常高深的道理。就比如《易经》,《易经》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几乎包含了宇宙万象的一切道理。对于易经有很多的教授也对其进行了解读,从中不难看出易经告诉了我们做人的许多方面的道理。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