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好不好玩,公园在哪里
公园怎么样
如果只是算收五元的部分那只有几个庙,非常小。从路牌提示来看应该可以从旁边的小山坡绕过收费点。如果不是想去拜神祈福的话还是别去了
企石镇的旅游景点
一、高阁仙踪(企石公园)
公园坐落在东江南岸的企石金校椅山一带,山上高高耸立的文昌阁异常醒目,成了公园的标志景观。文昌阁高五层,建筑面积1350多平方米,采用砖木石混合钢筋水泥建造。置石柱支撑,覆琉璃瓦,四周飞檐翘角,内墙和花板饰有劝学经典故事墙画或绘。整体古色古香,恢宏壮观。公园于2005年在庙的基础上将整座金交椅山扩建而成,总面积130000平方米。山上除了文昌阁外,建有环回麻石路、休憩亭。山下从西至东依次为牌坊、钟鼓楼、特色餐馆、工艺品街、庙山门、庙建筑群、龙湾宫等,与东江金海岸体育长廊接壤。
二、东湖映翠(企石东丫湖景观)
东丫湖位于企石蜈蚣山南面、横岭西面,与上洞、江边、旧围、清湖、东平、上截六村相邻,湖面面积8.1万平方米,正常蓄水424万立方米。因其状如冬瓜,有冬瓜湖之称;又因其地处东莞之东,亦称东莞东湖。
东丫湖为集雨湖,水位低时可由石马河引入补充。四周峰峦环抱,绿树、翠竹、农田、村舍错落湖边,湖水清澈,湖面如镜。远望如“青山环抱水一盘”、“澄湖如镜映蜈蚣”;近看但见“错落幽岩花灼灼,崎岖山涧水潺潺”(清代清湖才子潘扬烈诗句)。也不管春夏秋冬、雨雾风云、日月晨昏,东丫湖的景色同样迷人,故流传着是“织女梳妆镜,落地化为湖”的美丽传说。
三、飞鹅毓秀(企石飞鹅岭景观)
飞鹅岭位于铁岗、清湖、上洞三村的交界处,海拔87米。登高俯瞰,这山岭酷似展翅待翔的天鹅,故称飞鹅岭。飞鹅岭上林木茂盛,郁郁葱葱、绿草如茵,奇花野果、多不胜数,植被覆盖率达98%,环境清幽、氧离子含量极高。站在主峰远眺,可以饱揽东江两岸田畴连片、阡陌纵横的平原风光,罗浮耸屿、东江如练、石马河似带的壮丽景象尽收眼底。目光游移,还可以领略到“峻岭如鹅踞江畔”、“引颈长啸展双翅,蓄势发力待腾空”的飞鹅山英姿。
四、红棉报春(企石铁岗红棉古树景观)
这是一株挺立于铁岗村口,有着270多年历史的古木棉树。高大伟岸的主干,数人难以合抱,傲然挺立,直指蓝天;粗糙而有鼓钉形突起的表皮,仿如英雄的铠甲,泛着古铜色的青光。木棉树,别名英雄树,整支大树犹如久经战阵,纵横捭阖的英雄,百载高风,正气凛然,气宇轩昂,令人景仰。一到春天,朵朵花儿怒放,满树红霞似火,朝气蓬勃,豪情满怀,奋发向上,人们从古棉满枝的红花上,看到了春天的到来和未来的希望。该树是国家三级古树,是东莞市公布的第一批受保护的古树名木。
企石公园的介绍
企石公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东江大道,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公园的建筑是以金校椅岭为依靠,古庙的背墙就是紧在金校椅岭,周围的山就好像一个半圆形围着整个建筑物。从建造至今一直香火鼎盛。
企石公园的传统习俗
从传统习俗上看,很多中国人都有用烧香来祁福、解灾。公园是东莞东部最出名,而且历史最长久的古庙,因此周围几个镇的信众都会来到这祁福,诚求保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达到心理平衡的途径。而千秋百世后,依旧香火鼎盛,与公园与它在建造上受到中国传统堪舆学的影响有着密切联系。
“水聚明堂富千家”,从环境布局上来说,公园是绝对遵循堪舆学规划原则的。从大门牌进来,转了一个小弯,沿着小路进来,就到达古庙的明堂(堪舆学上建筑物前面的空地方)。就好象外面的钱财,慢慢地流到古庙前面的明堂。这种设计就是“水聚明堂”。
东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东莞六大最好玩的地方推荐:
一、松山湖风景区:在东莞好玩的地方排行榜中景区有非常大型且天然的水库,周边山峦环绕的景色,四季去都别样吸引人的风景,尤其是在每年的12月到2月份都会有萤火虫的展出,所以想看的朋友们要找对时间去哟!
二、可园:广东四大明远,位于东莞陈区内,在整个的风格上可以说是岭南园林风的代表之一,建立于清朝的它虽然民机不大,但逛下来给人的感觉会十分的小巧精致,极具南方特色的摆设可以说是非常具有南方特色呀。
三、下坝坊:作为岭南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村落之一定要去体验一番,传统的建筑有着非常浓厚的历史底蕴,同时各类传统节日的文化也很好的得到了传承,到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东莞非常热门的休闲旅游之地。
四、林则徐销烟池旧址:还记得中国历史课本都会讲到的一段历史,在东莞有它的纪念处,那有什么不去看看的理由呢,旧址非常圣生动形象的雕刻出了当时的历史,其还有一个展馆也都更详细的讲解。
五、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深林覆盖率相当高,各类奇山异石能让让人真切的置身于丛林山水之间,公园内也有很多探险类的项目,如果观赏风景累了,便可以来上一段刺激的体验,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哟!
六、威远炮台:同样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游玩点,有历史性的遗址和先进的配套设施设备等很好的还原了那段历史,附近还有海滩可观赏游玩,所以这个地方如果准备去的话至要留下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浙江金华双龙洞的资料有哪些
孤悬敌后 绝境苦战
彭真同志在谈到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时曾这样说:“我们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东北地处亚温带,夏季时间短,冬季时间长,山林险峻,冬季奇寒,冰雪连天,自然环境极为恶劣。抗联部队经常冒着零下30~40℃的低温行军作战,身无棉衣,脚着单鞋,露宿山林荒野,爬冰卧雪,铺地盖天,常常被冻得指断肤裂。“七七”事变后,东北抗战进入了更加艰难的时期,敌人为了配合对抗联的“大讨伐”,采取“集家并屯”的政策,使抗联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解决日常的军需供给以及重新建立被敌人破坏的基地,抗联将营地选在不易被敌人发现的深山老林、悬崖绝壁等无人出入的地方,建立后方营地——抗联密营。
所谓密营,多半是地窨子,在地下挖个半人高或一人高能藏人的坑,再用树枝、草盖上。密营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白天日伪军和“密探”轮番搜山,有时日本飞机还低空侦察,因此,白天不能出密营活动。特别是冬天,一旦在雪地留下脚印,就有被围歼的危险,只有夜间才能出来活动。冬天,大雪封山,为了安全起见,无论多少人上山,必须踩一个脚窝,以免引起日军注意。密营的面积很小,容纳不了太多的人,多数人是抱着抢坐着睡觉。缺衣少粮,是东北抗联在密营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带的粮食吃光了,大家就一起吃干蘑菇、皮带和发霉的烂马皮。抗联战士就是依托这种赖以生存的后方基地,冒着零下40多度的奇寒,在高山密林间与日本关东军浴血苦战。
1939年冬天,广袤的东北大地一片冰天雪地,到处弥漫着恐怖的气氛。日伪军在针对抗联部队的“三省大讨伐”中,集中2.5万兵力,围剿杨靖宇将军仅3000人的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由于有人告密,杨靖宇将军被敌人包围在小树林中。1940年2月23日,他被日伪军包围在树下。日伪军先是劝他投降,他毫不理会,连续射击,射中了5个敌人。最后,他的胸膛被一颗子弹击中,壮烈殉国。杀害杨靖宇的凶手、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充满困惑:杨靖宇究竟是靠什么在断粮半个多月且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下坚持战斗这么长时间?他怀着敬畏的心情,用军刀划开了杨靖宇的胃,里面只见到树皮和棉絮。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默默无语,一天之内,苍老了许多”。岸谷隆一郎的残生一直受着良知的折磨,他最后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剖腹。在遗嘱中,岸谷隆一郎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杨靖宇将军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马名尚德,乳名顺清,号骥生。1905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驻马店市驿城区(原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
生平简介:
杨靖宇幼时在村私塾读书,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即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之中。
1923年9月,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第一工业(开封织染)学校,由于他深知旧社会的黑暗,所以积极追求真理。不久,他加入了北京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5年,在声援、支持上海“五卅”运动斗争中有着积极表现,1926年被吸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迎接北伐军入豫作战,同年冬,杨靖宇和在外地上学的党团员,奉中共豫区执委的指示,回家乡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4月4日,在党的指挥下,杨靖宇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组织了数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执事王少渠,建立了中国领导的全国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担任主席(代行县长职权)。6月,杨靖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国民大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反动的进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领农民自卫军,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武装斗争。
在中共豫南特委领导下,杨靖宇和李鸣歧、张家铎、张耀昶等,响应党的“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号召,于1927年11月1日,发动了著名的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建中共确山县委,并成立了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杨靖宇任总指挥。这一时期他们曾与强大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和地方反动的进攻。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汝南县马乡、南至信阳明港、西至确山县城、北至驿城区水屯纵横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杨靖宇和战友们开始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道路,后来这支部队成为信阳四望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力量。
1928年底,杨靖宇以中共河南省委特派员的身份,使用张贯一的化名,先后到信阳、洛阳、开封等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从不畏惧,对党的事业坚贞不屈,多次被党营救出狱。1929年7月,杨靖宇被党中央由上海调往东北从事党的工作。
他在东北期间,先后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反日总同盟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州省委代理军委书记。1932年11月,他开始使用杨靖宇的化名,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往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先后担任磐石游击队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和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在这里,杨靖宇领导军民对日寇坚持了长达九个年头的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使得数十万日军不能入关,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斗争业绩,有力配合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充分表现了他忠贞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精神。1934年,杨靖宇被选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执行委员,1937年12月,他又被党中央确定为中共七大筹备委员会中25个委员之一。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蒙江县(即现在的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只身同数百名日伪军战斗到最后一息,以身殉国,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