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楼市三道红线,关帝灵签七十签

海伦堡地产三条红线踩了几条

三条红线: 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 70%; 2、净负债率大于 100%; 3、短债比小于 1 倍
一、是境外资本市场对海伦堡基本面较为认可;
二、是海伦堡融资渠道相对通畅,较于那些发不出债的同行,这是很幸运的;
三、是鉴于市场整体的严峻性,此次成功发债堪比一场“及时雨”,对于改善海伦堡的流,增厚其财务安全边际,应对当下的不确定性,至关重要; 回答 当然,市场对海伦堡的认知并不能仅限于此,借此契机,我们从行业维度,窥视下这家房企。
四、 应对不确定性的三张王牌2021年虽还未翻篇,但已注定要写入房地产史册,成为行业的新元年。 回答 这一年,不管是大小房企、上下游产业链,还是购房者、从业者,都充分感受到了房地产行业底层逻辑的巨变,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大分化的时代来临: 回答 市场分化、房企分化、拿地分化、管理分化、产品力分化 回答 没有谁再绝对安全,也没有谁能大而不倒!
五、行业演变充满着不确定性,但房企却不能随波逐流,其必须要有相对清晰的确定性(既能回答能否活下去、如何活下去等问题)以应对充满不确定的大环境、穿越周期的迷雾。 回答 这些确定性既是房企能够“活下去”、“活得好”的关键要素,也是市场投资者、购房者、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最在乎的事,因为大家都厌恶风险。
拓展资料:
所谓的“三条红线”,就是央行和住建部将限制开发商融资的政策,于2021年1月1日起全行业推行。三条红线房地产指的是监管层收紧房企融资较为清晰的三条标准,要求控制房地产行业的有息债务增长,并设置了三条红线。红线一是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红线二是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红线三是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 三条红线主要是为了剔除资本金因素,基建投资中包含预算内资金,地产投资中包括公司自有资金和预收款。

三道红线再添补丁?监管部门更关注这三个指标

近日,据券商人士透漏,2021以来,监管部门对于试点房企“三道红线”监管之外,还重点关注另外三个维度-----房企商票数据;当年累计权益拿地金额/累计权益销售金额<40%;以及过去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流净额不能连续为负。

01 监管扩容

“三道红线”后,又添“三道补丁”

2020年8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会议上明确指出,为控制房地产企业有息债务的增长,设置“三道红线”,并对重点房企按照“红-橙-黄-绿”四挡管理,要求试点房企须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

2020年8月23日,央行和住建部发布通稿,披露了“2点禁令”:

1)拿地销售比不超过40%;

2)近三年经营流是否连续为负。

若是拿地金额占比>40%,将会被逐层穿透说明购地资金来源、相关银行账户信息、支付凭证等。

对于近三年经营流为负的企业,则需要提供近半年购地资金来源情况说明和后续购地缴款资金安排,进一步削减其信用债发行规模,或在其核心指标阶段性控制目标未实现之前暂缓发行,并对其信托融资、资管产品、海外融资等给予限制。

2020年10月,监管部门紧接着又下发了三张监测表,分别为《试点房地产企业主要经营、财务指标统计监测表》,《试点房地产企业融资情况统计监测表》,《试点房地产企业表外相关负债监测表》,要求试点房企每月15号提交。

其中,《试点房地产企业主要经营、财务指标统计监测表》中,除了“三道红线”指标外,还对权益拿地金额与权益销售额、以及经营性流作为监管机构重要参考指标。

2020年12月底,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为房贷设置了“房地产贷款占比”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这“两道红线”,与“三道红线”共同构筑中国楼市调控的信贷防火墙。

2021年6月30日,为切实降低房企的 " 真实负债率 ",央行已经开始启动“将商票纳入房企债务监管”的试点工作,要求房企每月上报商票数据。

近日,据券商人士透漏,监管部门除关注“三道红线”外,还重点关注房企商票数据、权益拿地金额占比以及近三年经营流情况。

02 三道补丁

商票、权益拿地销售比、经营流

补丁一:商票违约频发,商票被纳入监管

2021年6月30日,央行已经开始启动“将商票纳入房企债务监管”的试点工作,要求房企每月上报商票数据。那么为何要将商票纳入“三道红线”监管呢?

商票规模高速增长,房企隐形增加

在“三道红线”以及银行贷款“两道红线”的双重监管下,房企、贷款等融资规模明显收缩,房企资金压力更甚。

商票作为一种未被央行纳入监管且不计入有息负债范畴的融资渠道,不受银行授信额度和监管政策等限制,所以,不少房企在面临“三道红线”的融资压力下,加大商票使用规模,借此降低净负债率,提高短债比。

2020年,在“三道红线”的压力下,商票作为监管之外的融资工具迅速增长。据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商票签发金额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9.77%,其中,在TOP19房企中,其总体商票承兑余额达到3355.74亿,较2019年增长了36.59%。

应付票据/有息债务占比增大,商票违约频现

“商票”是商业汇票的简称,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根据承兑人的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房企商票就是属于后者,在财报中,体现在“应付票据”栏目中。

根据风财讯智库统计,截至2020年末,20家代表房企应付票据金额为4148.6亿元,其中中国恒大应付票据金额达2057亿元,同比增长24.32%,较2019 末增长了407亿元。

华润置地、绿地控股、融创中国这三家企业的应付票据规模均在200-300亿元之间,碧桂园、中海、世茂、保利、中南建设这5家企业的应付票据规模在100-200亿元之间。

表:2020年20家代表房企应付票据规模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风财讯智库整理

从应付票据占有息债务比值来看,20家代表房企该比值均值为8.9%,恒大、华润置地、绿地控股、世茂、中南置地、祥生这6家企业该比值均高于均值,其中恒大该比值达到28.6%。

因为商票是基于信用进行的,如何房企商票频繁违约不仅会加大整个地产行业的信用风险加大,还会对下游供应商的资金周转造成压力,从而加大系统性风险。2021年以来,房企违约、商票违约等问题频现。

补丁二:权益拿地金额/权益销售金额<40%

2021年5月,因“传融创疯狂拿地被监管部门排查”这一消息,“拿地销售比不超过40%”这一标准开始被重点关注。之后融创回应称,央行并没有单独对融创进行针对性的排查,央行只是对试点企业进行例行管理,其作为试点企业之一每月都会给央行报送相关资料和保持汇报沟通。

土地和资金是房地产市场供应端的两大闸门。“三道红线”下,房企纷纷通过“开源节流”来降低负债率,而土地投资和开发是房企主要资金流出渠道,央行规定拿地销售比不得超过40%,以回款率80-90%计算,预期拿地预算控制销售回款的45-50%之间。

2021年以来,在“三道红线”和“供地两集中”的影响下,房地产企业投资意愿降低。2021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投资意愿下降,土地购置金额占销售金额比重仅为24.5%,较去年同期下降7.5个百分点,整体距离央行规定的“拿地销售比不超过40%”还有一定距离。

图:2016年以来土地购置金额/商品房销售金额

数据来源:国家,风财讯智库整理

分企业来看,在销售金额TOP20房企中,“绿档”企业拿地积极,招商蛇口和华润置地的拿地销售比超40%,其余企业均在“安全线”以下。2021年上半年,“买买买”的融创拿地销售比也仅为16.6%,距央行“拿地销售比不得超过40%”的观察指标仍有提升空间。

图:2021上半年TOP20房企拿地销售比情况

数据来源:风财讯智库整理

2021年上半年,共有22家企业权益拿地销售比超过40%。2020年上半年,在“两集中”供地政策下,房企对于地块争抢激烈,这22家突破央行“拿地销售比不得超过40%”观察指标的企业多为地方性国有企业,在后续的第二轮的供地中,这些企业拿地积极性可能有所下降。

集中供地下,国企的资金优势凸显。在这22家企业中,也不乏有规模房企,越秀地产、保展、招商蛇口这三家国有房企拿地较为积极。2021年上半年,越秀拿地动作频繁,区域深耕和规模扩张同步。上半年,越秀在广州斩获9宗地块,拿地金额达223亿元,新增土储达176万㎡,此外上半年首进北京、宁波、东莞等重点城市,企业全国化发展格局再扩大。

表:2021年上半年拿地销售比>40%的企业

数据来源:风财讯智库整理

补丁三: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流不能连续为负

经营活动产生的流净额体现了这家公司“真实”的盈利能力。部分公司虽然营收和净利润都不错,但经营性流为负,说明这一年实际上没有赚到钱,由于赊销等原因,只是账面上赚钱,并非真正的流入。因此监管部门将“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流净额”作为重要观察指标。

若近三年房企经营活动产生的流净额均为负,这表示企业采取的是扩张战略,房企在市场份额增长的过程中,资金周转压力较大,在融资监管持续收紧的当下,企业资金链风险更甚。

2020年,房企经营流情况明显改善,2020年,TOP50房企经营活动产生的流净额为4914.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5%。在TOP50企业中,华夏幸福、绿城中国和正荣地产这三家企业经营活动流净额已经连续三年为负。

研究员:蔡艳平

透视三道红线体检表:17家房企保持“原档” 降负债不代表低负债_百度知 ...

备受关注的降负债行动最终反映到了上市房企的业绩当中。

根据和讯 房产 整理的《2020年销售额TOP50房企的降负债情况表》,截止4月14日,已披露业绩且数据可查的上市房约33家,结果显示,相较于上半年,房企2020年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平均降了22个百分点,净负债率降了3个百分点,短债比维持平稳。

按照三道红线指标: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短债比”小于1,触及三道红线的房企数量从由5家减至2家,“零触线”房企由4家增至12家,房企降负债成效显著。

不过,凭借高杆杆撬动规模增长已经成为 房地产 行业兴盛发展的常态,要想改变并非易事,数据显示,多达17家房企没有实现降档,距离三道红线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亿翰智库

“零触线”房企新增8家 金辉蹿升三档至“绿档”

在三个降负债的核心指标上,房企压力比较大的指标是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截止2020年底,33家房企这一指标的均值是75%,比上半年降了2.7个百分点,但仍然超过了红线标准,此外,房企净负债率均值为69%,比上半年降了22个百分点,短债比均值为1.6,与年中持平。

某券商分析师对和讯房产表示,净负债率和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改善起来比较难,尤其后者,涉及到整资产负债表的调整,而短债比通过少拿地或者快销售,增加货币资金,实现指标的优化。

通过上述三个负债指标的改善,各家房企都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数据显示,有8家房企进入“零触线”的绿档,该阵营房企由去年中的4家增至12家,同时,实现降档的房企约12家,占比36%。

TOP50房企中被划为绿档的12家房企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亿翰智库

显而易见,龙头央企财务优势明显,中海、华润置地、招商蛇口(001979,股吧)始终保持“零触线”,负债压力不大,龙湖集团作为民营房企财务表现也比较自律,这四家房企的财务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负债改善方面,千亿房企和准千亿房子改善速度最为明显。数据显示,8家进入绿档的房企中,有6家房企销售额在千亿左右的房企,他们的共性是销售完成情况较好,比如,世茂集团2020年目标完成率100%。

销售之外,上述房企还通过促销售、快周转、出售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合作开发、分拆上市等方式降减负债,以华侨城为例,公司2020年分别转让了包含重庆悦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1个项目,总成交额68.9亿元,频繁的资产交易加快回流,华侨城也得以进入绿档。

去年房企纷纷分拆旗下物业公司赴港上市,和讯房产此前统计,2020年多达16家物业公司上市,物业公司上市可以增大地产公司的权益,从而实现降幅债,代表案例是远洋服务、金科服务、世茂服务等。

对于房企的降负债表现,上述分析师表示,大部分房企还是维持在原档,很多房企可能会改善一档,这样的降负债进度,比较符合外界预期。

不过,对于降负债比较明显的房企,外界有声音怀疑数据可能被注水。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本市场人士认为,降负债很考验房企调节报表的能力,不排除有一些不太严谨的公司到了年末集中调节报表,通过财务调整,把一些表内负债转到表外,不过,他强调,降负债是行业的主流趋势,只是各家节奏可能不同。

17家房企没能成功“降档” 富力、恒大仍居“红档”

虽然大部分房企的负债率都呈现下降态势,但真正实现降档并最终符合三道红线的标准,并非易事,有17家房企三道红线的档位没有实现跨越。

TOP50房企中没有实现降档的17家房企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亿翰智库

此前,业内认为,行地产行业喊了多年的降负债没有取得效果主要是因为房企的主观意愿,但此次房企降负债意愿非常强烈。从上图可以看出,没有降档的房企中,负债降幅最大的分别是富力地产和中国恒大,前者的净负债率下降46个百分点至130%,后者净负债率下降40个百分点至159%。

富力地产李思廉在业绩会上表示,若价钱合适将继续出售资产,包括部分开发项目的股权等,截至2020年底,富力集团的库存现货有600亿,未来也会积极变现,以配合降低三条红线。

不过,由于富力地产和中国恒大负债率较高,即便降负债力度很大,依然没有降档,仍然位于“红档”。按照中国恒大的规划,截止2021年6月30日,净负债率降至100%以下;截止2021年12月31日,短债比将达到1以上;截止202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将降至70%以下,届时,“三道红线”全面降档在三条绿线以内。

此外,其余15家房企也没有实现负债率降档,龙头房企碧桂园和万科赫然在列,究其原因,业内认为,这主要与企业自身的发展节奏有关,降幅债的前提是保持业绩稳定,逐渐从依靠负债增长过渡到向经营要增长,各家节奏不一样,以碧桂园为例,2020年碧桂园拿地总金额为1512亿元,居行业第一,力度有所加大。

万科管理层在日前的业绩会上表示,剔除预售帐款的负债率是70.4%,距离70%有0.4%的差距,非常有信心在一季度能够回到绿档。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新力控股,它是TOP50房企中唯一一家由于短债比不达标,从“黄档”升至“橙档”的房企,新力控股首席财务官许进业表示,有信心在未来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内达到绿档要求。

降负债不意味着低负债?

“三道红线”虽然旨在降负债,但负债水平也不是越低越好。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业绩会上表示,万科并不追求过低的净负债率,40%这条线是过去相当长时间坚守的,但是我们并不追究过低,如果有的时候低一点,那是万科为了等待机会。

无疑,供地两集中就是机会,郁亮表示,供地变化对于资金来说要求很大弹性,如果资金方面没有很大弹性,面对集中供应土地来说遇到很大压力,万科净负债率18.1%,有可能是等待市场变化的机会。

郁亮强调:“我们并不一定有意保持这么低的净负债率,保持合理净负债率就可以了。”

目前,碧桂园有两个负债指标保持着安全线,尚有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略高,处于黄档水平。碧桂园的降负债节奏并不急促,其管理层表示,公司整个负债规模会在2021年、2022年逐步下降,有信心在2023年6月30日前达标回绿。

像万科和碧桂园这样的房企还有不少,在高负债房企忙于降负债的同时,债务结构合理的房企则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正如龙湖集团CEO邵明晓所言,未来行业的资源越来越会朝着优秀、稳健的企业倾斜。

中指院数据显示,2021年1-3月,全国300个城市住宅用地共成交1463宗,同比增加10%;出让金总额为7765亿元,同比增加18%;平均溢价率17%,较去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

负债结构合理的房企正在抓住机会积极布局,根据中指院发布的《2021年1-3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排行榜》,在TOP10房企中,除融创中国和滨江集团(002244,股吧)之外,其余房企均为国企或者有国企背景的企业,发展优势明显。

数据来源:中指院

依靠负债的规模增长时代已然落幕,叠加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房地产行业的“内卷”已经悄然开始,业内认为,行业分化正在加剧,资金充裕的房企可以抢占核心城市的地块,实现优质资产的快速周转,而负债较高或资金能力弱的房企无疑会逐步边缘化。


雅居乐发布2021中期业绩: 核心指标向好 “三道红线”绿档

雅居乐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陈卓林(中)、雅居乐集团副总裁潘智勇(右)、雅居乐集团副总裁王海洋(左)

2021年8月18日,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3383.HK)发布2021年中期业绩。凭借稳健的财务管控及出色的综合运营实力,雅居乐于报告期内实现核心指标持续向好、财务表现健康稳定、多元业务协同并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雅居乐营业收入、净利润、股东应占利润等多项核心指标稳健向好。其中,营业收入录得385.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1%;净利润为64.71亿元,同比增长2.1%;股东应占利润为52.90亿元,同比增长3.2%。此外,雅居乐宣布派发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的中期股息为50港仙。

财务稳健 “三道红线”全面达标绿档

稳健的财政状况保障雅居乐业务的持续发展。2021年上半年,雅居乐通过加强流管理和多渠道融资,持续优化财务结构,实现业务发展与财务管理的平衡。

报告显示,雅居乐手握充足,流动性充足。截至2021年6月30日,录得期末为人民币571.60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上升12.4%。雅居乐获得的1730亿元银行总授信额度中,约有870亿授信额度尚未使用。

2021年上半年,雅居乐境内外融资渠道畅通。在境外,发行于2026年到期4.5亿美元5.5%的优先票据,并获授予一笔初始金额为52.53亿港元及2850万美元(附带增额权)的信贷协议;在境内,发行于2024年到期人民币14.5亿元5.9%的公司。

同时,雅居乐债务结构不断优化,于2021年6月悉数赎回到期的1亿美元8.55%的优先永续资本证券,并将视情况适时赎回现存的其他永续债,永续债规模将不再增加。此外,还于2021年7月16日成功发行首笔3.14亿美元3.75年期可持续发展,票面利率为5.5%,标志着雅居乐在可持续发展金融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通过多元融资渠道,雅居乐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平均融资成本较2020年底下降0.6个百分点至5.96%。

随着财务指标改善与财务结构优化,雅居乐于2021年上半年实现“三道红线”全面达标绿档。其中,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8.4%,较2020年末下降3.5个百分点;净负债率较2020年末再度大幅下降15.7个百分点至45.3%;短债比为1.18倍。

销售稳增 全年销售目标完成过半

报告期内,雅居乐持续迭代产品及服务,并通过多渠道销售组合及创新线上线下双结合的销售策略,助推销售规模稳定增长。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雅居乐集团连同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以及由本集团管理并以“雅居乐”品牌销售的 房地产 项目实现预售金额75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7%,预售金额目标完成率达50.2%;实现累计预售建筑面积48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7%;预售均价15,539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4.2%。

从销售贡献来看,受益于“2+3+N”城市群布局战略在全国范围内的持续深化,雅居乐上半年预售贡献来自逾80个城市的215个在售项目,其中新开售项目20个。按区域分布来看,华南和华东占预售面积的逾52%;按城市群来看,作为战略深耕城市群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占预售面积的逾48%,在战略深耕区域的前瞻布局帮助雅居乐销售业绩实现持续稳健增长。

多元增储 深耕两大城市群未来可期

2021年上半年,雅居乐通过招拍挂、勾地及股权收购等方式,新增22个优质项目,新增预计总建筑面积为304.3万平方米,总土地金额为216.35亿元,对应楼面地价为每平方米7,109元,进一步策略性巩固了集团全国业务布局。

报告期内,雅居乐继续聚焦优势区域,持续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区域,提升市场占有率。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城市,首一次进入浙江省绍兴市。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雅居乐在大湾区的土地储备约为1,386万平方米,占整体土地储备的26.2%;在长三角拥有土地储备696万平方米,占整体土地储备的13.1%。上述两大核心城市群的巨大发展潜力,将为雅居乐提供长远稳定的收入。

同时,雅居乐在一线及重点城市成功获取多个优质项目,包括北京门头沟区项目及上海市松江区项目,以及在广东中山取得的马鞍岛项目。

随着优质土储的增厚,截至2021年6月30日,雅居乐已布局85个城市,拥有预计总建筑面积为5,295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为集团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多元协同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雅居乐“以地产为主,多元业务协同发展”的营运模式持续显效,旗下物业管理及其他多元业务齐头并进,雅居乐的第二增长曲线日趋明显。

截至2021年6月底,雅居乐物业管理及其他收入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57.1%及44.5%;多元化业务收入为64.96亿元(已剔除关联业务营业额),对雅居乐整体收入的贡献占比进一步提升至16.8%,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实现了真正的收入多元化。

具体到各多元业务板块上,以雅生活表现最为抢眼。根据雅生活公告,雅生活于报告期内完成对上海最大独立第三方物业管理企业之一的民瑞物业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股权的收购,进一步补足雅生活在上海、长三角地区的市场空白。截至2021年6月底,雅生活录得营业额62.47亿元,同比上升56.1%;在管面积及合约面积分别为4.24亿平方米及5.84亿平方米。其中,来自第三方的合约面积(含股权合作企业)达4.41亿平方米,占总合约面积的75.4%。未来,雅生活将打造为智慧城市综合服务标杆品牌。

城市更新加快布局。以“城市更新综合运营商”为定位,截至2021年6月30日,雅居乐城市更新已签订22个合作协议,重点聚焦大湾区,并深入华北地区及中原地区,已锁定预计建筑面积达1,492万平方米,锁定货值预计达人民币4,522亿元。

此外,雅城集团、环保集团、房管集团、商业集团也均实现稳健发展。雅城集团将作为领先的绿色生态人居服务商,继续聚焦绿色生态景观服务及智慧装饰家居服务。环保集团期内录得营业额为12.19亿元,同比上升52.6%;同时,品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获评“中国环境企业50强”及“2020年新兴环保领军企业”等殊荣。房管集团持续打造优质项目,业务覆盖商业代建、代建及资本代建,项目累计总建筑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商业集团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额2.85亿元,同比增长17.9%,并于2021年5月1日,迎来旗下首个雅乐系 商业综合体 ——花都雅乐城盛大开业。

机构唱好 首获境外投资级评级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财务表现稳健向好、优拓土储赋能增长、多元布局实力跃升,报告期内,雅居乐的高质量发展态势获得机构一致看好,为其未来强势发展前景注入强心针。

2021年上半年,两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和标普双双调升雅居乐评级展望。其中,穆迪于2021年3月29日调升雅居乐评级展望为“稳定”,并确认其主体信用评级为“Ba2”;标普于2021年3月30日调升雅居乐展望至“稳定”,并确认其主体信用评级为“BB”级。

除境内评级机构一直给予雅居乐投资级评级外,2021年6月3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联合国际也首一次授予雅居乐国际长期发行人“BBB-”评级,展望评级为“稳定”,这是雅居乐首获境外投资级信用评级。联合国际认为,凭借持续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丰富的融资渠道,雅居乐未来盈利能力将继续保持稳定,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雅居乐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陈卓林表示,雅居乐始终关注居住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同时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未来,雅居乐将继续坚守“以地产为主,多元业务协同发展”的营运模式,实现整体业务的稳步发展。


雅居乐金海湾

在售

参考价格: 参考均价 9000 元/㎡

楼盘 地址: 北海市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旁

楼盘电话: 400-819-6892 转 217

三道红线标准出炉 触线房企开始积极降债

三道红线落地,各家房企看了看自己,有的三道全中,有的全身而退,更多的是触线一到两条线的。随之而来的是央行的死命令,2023年前全部降到红线一下。有的高负债房企已经开始积极瘦身回流了。

 资产出售动作频现

  近期,房企资产出售动作频频,主要表现为两大特征:一是多为“踩线”房企;二是出售标的经营情况、财务表现多数欠佳或非地产主业。

  9月27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中国金茂附属公司金茂西南企业管理(重庆)有限公司,拟转让贵阳黔茂 房地产 开发有限公司60%股权。截至2020年8月31日,贵阳黔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0元,营业亏损1077.37万元,净亏损805.21万元;总资产25.68亿元,负债合计8.56亿元,所有者权益17.11亿元。

  中国金茂附属公司福州兴茂房地产有限公司,拟挂牌转让福州滨茂房地产有限公司51%股权。后者经营范围涉及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信息咨询等。截至2020年8月31日,福州滨茂营业收入为0元,营业亏损688.54万元,净亏损687.7万元;总资产为39.77亿元,总负债达32.84亿元,所有者权益为6.93亿元。

  招商蛇口拟转让深圳市招盛阁置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招盛阁置业”)100%股权。招盛阁置业经营范围为自有物业租赁、物业管理。截至2020年7月31日,招盛阁置业营业收入为1142.13万元,营业利润为742.5万元,净利润为556.88万元,资产总额1.56亿元,负债总计1.40亿元,所有者权益1651.11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招商蛇口发布了多个股权转让公告。

  中南建设日前公告,拟转让南通中南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截至2020年6月30日,南通中南谷经审计的资产总额为954.02万元,总负债为786.25万元,1-6月净亏损133.73万元。中南建设表示,该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进一步聚焦主业。

  根据国泰君安统计,上述房企均有“踩线”情况。“三道红线”包括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短债比小于1倍。根据“踩线”的分档,将对房企有息债务规模进行差异化管控。

  分析人士指出,房企出售部分项目,可以尽快实现资金回笼,缓解短期偿债压力。同时,剥离盈利能力较弱或非地产类项目,可以获得大量资金,进一步优化整体业务结构,聚焦地产主业。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小嫱表示,“三道红线”对激进扩张的房企影响较大,降负债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短期“踩线”的房企出售资产行为或延续。

 抓回款,忙融资

  随着“三道红线”政策的逐步落地,房企债务的管控要求提高,也就成为了企业运转的生命线。同时,多家房企在年中业绩会上将“抓销售,促回款”作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部分房企则继续融资,“以新换旧”调整债务结构。

  9月24日,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2020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可续期公司(第一期)品种一的发行规模为20亿元,票面利率4.38%。公告披露,募资将用于偿还债务和补充流动性。9月25日,金科股份80亿元公司发行获深交所通过。该公司债首期发行金额不超过40亿元(含),期限不超过7年,募资拟用于偿债。

  但事实上,近期房企的融资规模明显缩水。自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释放房地产金融政策收紧的信号。三季度作为过渡期,房企发债规模虽仍在高位,但分月度看,8、9月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且降幅逐步扩大。

  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2020年三季度9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额为3475.48亿元,同比下降6.2%,环比下降16.1%,相对于2020前两个季度超过4000亿元的季度表现来看,三季度融资额处于年内融资低位。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认为,一方面,主要由于前两个季度因到期,以及货币政策宽松原因房企融资量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土地过热等原因,后期调控跟进,加上房企座谈会重点提及降,在面对未来具体调控措施不明朗方向趋紧的情况下,房企收紧融资。

  克而瑞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总监房玲指出,降将成为房企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四季度融资环境将进一步收紧,一些融资方式可能会受到严格监管。贝壳研究院认为,四季度融资规模大概率保持环比下降,在融资环境趋紧与融资需求居高的背景下,房企融资低利率窗口期已过,预计四季度融资利率或保持上行态势。

  与融资相比,销售回款则是房企流转的基本保障,也是企业抵御高负债,防范风险的基石。整体来看,房企近年对销售回款的重视程度提高,收效也十分明显。

  根据CRIC监测,与2017年行业销售回款率的中位数水平仅在80%左右相比,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值已经高达89%。同样,2017年房企销售回款率的算术平均值仅有77%,而今年这一数值已经达到了86%。上半年,一些典型房企例如金科、旭辉、绿城等销售回款率已提升至95%,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恒大、奥园等房企营销回款率相比19年均大幅提升10多个百分点,增幅十分明显。

“金九银十”,最后的抢收机会

  在抓回款,忙融资的同时,通过多种手段有效提升销售才是重中之重。

  实际上,自9月份以来,为冲击年度销售目标,一些房企纷纷加大了推盘、营销力度,以对冲融资端压力。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9月1日至9月20日,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合计成交1215万平方米,成交面积较8月同期上涨5.6%。

  今年以来频频大举促销的恒大,在9月推出全国 楼盘 7折促销,并提出“金九银十”两个月单月销售额冲刺1000亿元,“金九银十”期间推盘40多个项目。

  再如万科上海公司,也推出了名为“十全九美购房节”的营销活动,在9月9日到10月10日期间,花9.9元购买兑换券,即可在上海万科中兴路一号、西郊都会、莱茵半岛、翡翠铂樾等指定楼盘购房立减9999元。

  同为头部房企,碧桂园近期则把营销重心放在了线上渠道。据悉,线上购房将成为碧桂园今年“金九银十”的重要阵地。自9月20日起,在碧桂园凤凰云平台上,针对2.8万套房源推出“9.9元抵购房优惠”。另据碧桂园某区域工作人员透露,其所在区域今年“金九银十”的营销活动也主要放在线上平台“天猫好房”。

  另据机构监测,8月28日-9月25日,华南地区重点城市广州和深圳累计开盘23个,纯新盘12个,推出房源10088套,环比增长61.1%,其中刚需项目占比60.9%,仍为市场主流。而即将到来的十一长假行情同样值得期待。据统计,9月底至10月初,上海共计8区14盘拿证待开。其中,一些新盘在9月下旬火速拿证,并集中在9月27日至28日2天内开盘。整个9月份拿证总量达34盘,成为2020年前9月拿证数量最高的月份。

  对于房地产企业,今年的“金九银十”显得格外重要。

  某房企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现在房企越来越淡化“金九银十”概念,一般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销售节奏,但今年疫情影响之下,结转项目在下半年完成,因此一些房企会选择在“金九银十”冲刺一把,以完成全年任务。

  一名行业人士表示,房企到8月底完成六成的年度计划属于正常情况,一般情况下,“金九银十”期间可以完成20%的销售任务。

  由此看来,如果以“金九银十”为序幕,那么接下来的近100天将是房企今年最后的抢收机会。

房产三条红线具体解释是什么?

房地产三条红线是为了限制房地产行业风险的一条政策。若未达标,监管层将要求金融机构对相应房企的全口径债务进行限制。

继2020年8月提出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新规后,国家相继对银行贷款、境内外债融资以及信托融资等主要融资渠道进行了全方位严格管控。在此环境下,各大房企头上的“紧箍咒”持续加紧,纷纷采取动作主动降负债,对比各大房企近期发布的有关数据,三道红线下房企的各项指标正在悄然变化。

买房注意事项

房价居高不下,买房可不是儿戏,因此,初次置业者在买房前学习了解一些房地产基础知识是必需的。对于房地产这个对售购双方来说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消费者主动缩小信息差距,总会减少盲目购买或者上当购买的机会。

购房时,有的公司对一次性交费的优惠很大,有的达到了5%以上,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购现不妨为之,购期房则要慎重了。如果一次性交费,到时开发商不能按时交房,购房者去要求赔偿,几乎难以奏效。如果钱未一次交清,则可凭未付余款去交涉,购房者便由被动变主动了。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