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柱时柱都是忌神,年柱月柱日柱时柱

四柱、大运,用神、喜神、忌神是什么?

这个问题涉及八字命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四柱: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八字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即出生的年、月、日和时。然后年月日时都分别配上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成为四组,分别为年柱,月柱,日柱和时柱,称为四柱。
大运:是八字命理的一个专门术语。指由三个六十年纳音花甲子组成的运程,共一百八十年,其中分为上八运、中八运和下八运。目前运行的是下八运。对个人来说,是把六十花甲子分为三个阶段,每二十年为一运。命理上有“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的说法,就是指这个运程是不断变化的。民间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是对运程的一种讹传。
因此,对个人来说,大运就是指这二十年的运程。
风水中还有一种称为大运的,是以十二年为一个运程,那是指九星飞星对十二地支的作用。
用神:用神是对四柱中的日干来说的。通俗一点说, 五行的生克关系会影响八字的运程,其中日干受五行的生克最重要。日干受五行之克,就会不吉。用神就是对于日干, 具有补弊救偏或促进助成作用的一种五行。
所以,四柱命局以用神为核心, 用神健全有力与否, 影响人一生的命,可以对人的补救, 影响人一生的运。
喜神:当用神本身的五行力量不足,在四柱中凡是有生助用神的,就是喜神。
忌神:指不利于命主的五行。忌神在八字中是需要克化和抑制的。例如,日干为木的人,身体比较弱,而当他的月干是金时,月干金就会克制日干,这样金就是忌神。这个时候如果年干是火,则火克金,对此,我们称之为忌神有制,是好事。
八字命理的基本原理就是这些。网上有不少软件可以免费测算八字,可以自行测算一下。并依据上述原理分析一下。
大体就是这些,供参考。

八字喜神和忌神是在日柱里看的吗?

查八字就是以日柱为核心进行的。不是在日柱里看,而是看其它的年、月、时柱对日柱的作用,好的为喜用神,起破坏作用的就是忌神,中间的为闲神。

时柱上全是忌神什么意思

十天干 :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是天干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来源】
[编辑本段]
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含义】
[编辑本段]
▲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作用】
[编辑本段]
——可推算中国历史年代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的建元年号。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
【天干地支与夏历】
[编辑本段]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天干地支纪年】
[编辑本段]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可是,其实是类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来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太岁)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而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如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依次类推。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是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
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如:2001年查万年历为辛巳年,算法为:
2001÷10=200……1,1—3=—2,—2+10=8,按天干顺序数到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第8位为辛。
2001÷12=166……9,9—3=6,按地支顺序数到6,子、丑、寅、卯、辰、巳。第6位为巳。
按照以上计算结果,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2001年为辛巳年。
▲干支纪年与格里历的换算
若我们把天干的甲、乙、...、壬、癸编上 0、 ......、8、9 等序号;地支的子、丑、...、戌、亥亦编上 0、1、 ......、10、11 等序号,那么:
从已知的格里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4,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例如:
(1972 - 4) mod 10 ≡ 8,所以天干是“壬”;
(1972 - 4) mod 12 ≡ 0,所以地支是“子”。
附:已知天干地支,如何得到当前是60年中的第几年 (杨霖坤)
X=天干 N=地支
Y=0-5的自然数
A=0-4的自然数
Z=X+10Y
Z<=60
Z=N+12A
修改Y与A使Z=N+12A或 Z=N成立,则Z为要查询的干枝年份。例如:用该公式来解癸酉年份,则Z为10。
【天干地支纪月】
[编辑本段]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推算实例:2004年大致是农历甲申年。那次甲申年自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起,至2005年2月4日1时43分立春止。这里的时刻是东经120度标准时。
丙寅月,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
丁卯月,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
戊辰月,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
己巳月,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
庚午月,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
辛未月,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
壬申月,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
癸酉月,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
甲戌月,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
乙亥月,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
丙子月,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小寒
丁丑月,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小寒~2005年2月4日1时43分大寒
【天干地支纪日】
[编辑本段]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公元4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100但非400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1912年2月18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是“甲子日”。
【天干地支纪时】
[编辑本段]
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日上起时亦有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以北京时间(UTC+8)为准:
时辰地支 北京时间(UTC+8) 甲或己日 乙或庚日 丙或辛日 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
早子时 0时—1时 甲子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丑时 1时—3时 乙丑时 丁丑时 己丑时 辛丑时 癸丑时
寅时 3时—5时 丙寅时 戊寅时 庚寅时 壬寅时 甲寅时
卯时 5时—7时 丁卯时 己卯时 辛卯时 癸卯时 乙卯时
辰时 7时—9时 戊辰时 庚辰时 壬辰时 甲辰时 丙辰时
巳时 9时—11时 己巳时 辛巳时 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
午时 11时—13时 庚午时 壬午时 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
未时 13时—15时 辛未时 癸未时 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
申时 15时—17时 壬申时 甲申时 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
酉时 17时—19时 癸酉时 乙酉时 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
戌时 19时—21时 甲戌时 丙戌时 戊戌时 庚戌时 壬戌时
亥时 21时—23时 乙亥时 丁亥时 己亥时 辛亥时 癸亥时
晚子时 23时—24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甲子时
【天干地支次序表】
[编辑本段]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编辑本段]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木,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属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编辑本段]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3689.htm

八字时柱是忌神的,子女无能吗

这个要看是身旺还是身弱,来判断枭神夺食的好坏,身旺食神是好的不可夺。身弱食神是忌神可以夺。你这个是身旺格局,甲木食神庚金是无法夺取的。因为庚金贪忘克,可惜你的大运十分差。坏了一个好八字,八字喜火。

八字喜神和忌神是在日柱里看的吗?

查八字就是以日柱为核心进行的。不是在日柱里看,而是看其它的年、月、时柱对日柱的作用,好的为喜用神,起破坏作用的就是忌神,中间的为闲神。

怎样判断八字的喜神和忌神

什么是八字喜忌,八字喜忌其实就是一个生辰八字喜用什么样的五行,或忌讳什么样的五行。根据八字喜忌,就可以推断出该人适合学习什么专业,适合从事什么职业,适合向哪个方位发展,适合穿戴什么衣服饰品,适合居住什么样的房子,适合找什么样的对象等等,因此八字喜忌对人生命运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么判断八字喜忌呢? 其实,判断八字喜忌,是一门非常复杂而专业的学问,需要学习几年以上,还要经过大量的命理实践,才能基本掌握判断准确,不是看一两篇文章就能解决了的。因此在这里只能笼统地讲一些概念性或规律性的东西,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要判断八字喜忌,首先要判断日主旺衰,日主旺衰判断出来以后,八字格局一定,喜用与忌讳的五行,也就好判断了。 其次,要确定八字格局。这里所谓的八字格局,是按日主强弱推断出来的,用来判断五行旺衰的格局。不是按十神推演出来的,讲究命局高低的那几十种格局,比如正财格、偏财格、正官格、七杀格、正印格、偏印格、食神格、伤官格等等,二者有天壤之别,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八字五行格局,主要有身旺格、身弱格、从强格、从弱格、和化格五种。其中,身旺身弱又统称“扶抑格”,从强从弱又统称“从格”。日主旺衰一定,格局便也划定,格局一定,则喜忌五行,就出现了。 而判断日主旺衰,与确定格局强弱,又是迈进八字测算的一道门槛,这道门槛有人迈了几年没有进入,也有人迈了一辈子,都进不了,可见之难。 一、判断日主旺衰的基本方法: 1、判断日主旺衰,就是分析日主在整个生辰八字中的强弱状态。前面讲过,日主就是日干,是代表自己的,是八字的核心,是相对被动的,而一般不会主动去作用于别人。因此可以根据其它五行对日主的综合作用,来判断其强弱状态。 2、判断日主旺衰,有一个纲,这个纲就是月令,因此月令也称为提纲。首先看日主在这个月中,是得令还是失令。所谓得令,就是得到月令的生扶,所谓失令,就是受到月令的抑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即不得令生扶,也不失令抑制,日主在此月中处于中衡状态。 3、如果是得令,那就表示日主获得了百分之五十的支持力量,如果失令,那就表示日主失去了百分之五十的支持,或受到百分之五十的抑制。如果不得不失,那就表示日主没有从月令中获得支持或受到抑制。由此可知,月令对日主的影响作用,可以占一半。 4、在扶抑格中,如果月令受冲克一次,其力量基本不减,对日主的作用力也基本不减。如果月令受冲克两次,其力量就大大减弱,对日主的作用力也就基本很小,如果月令原本克制日主,则其克制力量不足以影响日主,那此时的日主便旺了一半,此时便可以按得令来看;如果月令原本扶助日主,则其扶助的力量不足以影响日主,那此时的日主便弱了一半,此时便可以按失令来看。 5、不管在什么格中,如果月令落空,即排出生辰八字后,显示月支为空亡状态,在判断日干旺衰时,则可以忽略此字,即可视为该月令之字不存在,在月令落空的情况下,则以年支来替代月令,看其对日干的作用如何。同样,时支落空,也可视为不存在,也不参与八字旺衰的判断。八字中的空亡,只适用于月时,而不适用于年日,即年日空亡不为空。 6、然后,再看日主左右或坐下的这三个字,对日主是支持扶助,还是抑制克泄。一个横向排列的生辰八字,日主左边的是月干,右边的是时干,坐下的是日支。这三个字环绕在日主周围,对日主的影响最直接。 二、身旺格喜忌神的判断方法: 如果日主在已经得令的情况下,再获得这三个字中一个字的支持,就已经表示是身旺了,可称为身旺格。这个身旺,可不是指身体旺,而八字中的身,是指的日主自身,身旺即日主旺。 八字扶抑格的规则,是达到中和平衡,所以如果日主旺,那就需要抑制,使之达到平衡,故能克泄耗日主,使之变弱的五行,即是该八字喜用的五行。而使之又变旺的五行,即为忌讳的五行。 比如甲乙木日主身旺,那就需要官杀金来克之,需要财才土来耗之,需要食伤火来泄之,因此金土火即为该八字喜用的五行。 反之,生助甲乙木日主而能使其变旺的五行,比如水与木,即为忌讳的五行。 三、身弱格喜忌神的判断方法: 如果八字日主在已经失令的情况下,再受到日主左右与坐下这三个字中一个字的克制,那这个日主就为身弱了,可称为身弱格。 身弱格需要生扶,能使之变旺的五行,即为该八字喜用的五行。能使之变弱的五行,即为忌讳的五行。 比如甲乙木日主身弱,那就需要水来生之,木来帮之,因此水木为喜用的五行。反之,克泄耗甲乙木的官杀金,财才土,食伤火,即为该八字忌讳的五行。 如果在已经失令的情况下,但日主左右及坐下的这三个字,都不克制日主,或者反而生扶日主,那就得再结合看年干与时支,对这三个字的扶抑作用了,此时有可能身旺,也有可能身弱,需要对八字综合平衡而定,这样就更复杂而不好讲了,需要专业的学习实践才能掌握。 如果日主在此月令中,既不得令也不失令,处于中衡状态,那不但需要参看日主左右及坐下这三个字,对日主的扶抑作用,而且还要分析八字整体气势而定,就更加复杂专业了,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才能基本掌握。四,八字从强格喜忌神的判断方法八字从格的原则,是顺势而行,从强者顺其旺势,越强越好,能使之变强的五行,即是喜用的五行;能使之变弱的五行,则为忌讳的五行。 比如甲乙木日主从强,能够生助甲乙木的水与木,即是该八字喜用的五行,而能够克泄耗甲乙木的金土火,则为忌讳的五行。当然,从强格中,还有另一种特殊的看法,即食伤泄身吐秀,也可为用,这又另当别论了。 五、八字从弱格喜忌神的判断方法:如果日主已经失令,年日时三个地支,又都是克制日主的,那不管天干有无帮扶,该八字就已经弱极而从,为从弱格了。 如果日主失令,年日时三个地支中,有一个是帮扶日主的,比如日支是帮扶日主的,但恰好被月支与时支克制,因此其无力帮身,则这个格局也可以从弱。 如果日主已经失令,日主左右及坐下的三个字,都是克制日主的,那这个八字,也基本可以从弱。如果这三个字中,只有两个克制,而另一个是帮扶日主的,那就要综合其它干支来看,就比较复杂而难讲了,也需要专业的学习与实践,才能掌握。 既然从格的原则是顺势而行,那么从弱格也是一样,顺其弱势,越弱越好,能使日主变弱的五行,即为喜用的五行,能使日主变旺的五行,即为忌讳的五行。 比如甲乙木日主从弱,能够生助甲乙木的水与木,即为该八字忌讳的五行;能够克制甲乙木的金土火,即为该八字喜用的五行。 以上根据日主旺衰,讲了身旺格、身弱格、从强格、从弱格四种格局,这是判断八字喜忌的理论与方法,是实战经验,也是八字命理的精化。判断日主旺衰,确定八字格局,虽然有一定的理论规则,但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有时遇到一些八字,运用所有理论规则,也不一定能判断准确,这种规则之外的格局,就需要易学天赋,太极悟性,与平时的经验积累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才能判断准确。 阴阳先生对于喜神方位,还有一套说法,收入清朝乾隆年间成书的《均纪辨方书 喜神》中: 喜神于甲巳日居艮方,是在寅时; 乙庚日则居乾方,是在戌时; 丙辛日居坤方,是在申时; 丁壬日居离方,是在午时, 戊癸日居巽方,是在辰时。 阴阳先生推算出喜神的方位后,新娘的轿口必须对着该方向;新娘上轿后,要停一会,叫作“迎喜神”,然后才能出发。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