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八字分析命理,八字等级一览表

为何朱棣如此偏爱朱瞻基呢?

1399年3月,朱瞻基出生,此时朱棣还是燕王。1402年靖难之役完成,如愿登上大统。在后来立太子的问题上发生了纠结,按祖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大儿子朱高炽是朱元璋封的燕王世子,理所当然立为太子,可是朱高炽形象肥胖,走路有些跛,处事软弱,朱棣不喜欢。反观二儿子朱高煦,形象英武,做事风格很像自己,且在靖难之役中东挡西杀,战功显赫。这对朱棣成了个难题:一个不喜欢,却合传统,且群臣支持;一个很欣赏,但不符世俗,群臣反对。这个想法一直在拉锯,僵持不下。这时,大学士解缙仅一句话便打破了这种平衡,终致朱棣决心下,于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皇位接班人,这句话是“好圣孙”,指的即是朱瞻基,此时他才5岁,足以看出朱棣对他的喜欢,已把他作为未来储君,朱高炽是沾了儿子的光。

那么是什么原因朱棣偏爱孙子呢?

首先,朱瞻基的出生的神秘色,1399年3月,朱瞻基出生,此前朱棣一梦,梦见太祖执一大圭给他,圭上八字: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古大圭是权利象征,这时手下报告朱瞻基降生,朱棣遂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认为是天赐这个孙子,所以朱瞻基出生即获朱棣喜欢。

第二,1399年8月,靖难之役爆发,促使朱棣决心战争的,也和这个梦有关。经过三年的角逐,建文帝被拉下马,朱棣上位,孙子出生后即争夺皇位并成功,更加增添了对孙子的喜欢。

第三,朱瞻基和朱棣长得很像,大黑胖子,一股英武之气,(有图为证,前是朱棣,后是朱瞻基)这也是朱棣喜欢的原因。

第四,朱瞻基确是聪明过人,在识字、骑马、射箭过于常人,且有独到见解,以致在他5岁时,朱棣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

历史证明,朱棣的决策是正确的,朱瞻基在废后立后(废胡善祥立孙若微)及斗蟋蟀为后世所诟外,整体上推动明朝发展,他和父亲开创了仁宣之治,而他父亲反在位十个月,他在位十年。在仁宣之治中重要性一看便知。

朱瞻基有哪些优点?为何朱棣会偏爱于他?

朱瞻基位列明朝第五位皇帝,是历史上的一位明君。他在位十年,对内改革行政、仁慈爱民;对外北击蒙古、南抚安南,既缓和了和日本足利家的关系,又与朝鲜李氏王朝来往甚密,最终收获了一个万国来朝的大场面。

正是在他的治理下,大明王朝渐露盛世气象,以至于后世把他和他父亲朱高炽的统治合称为“仁宣之治”,足以和文景之治相提并论。但以当时的情况来说,朱瞻基的即位并不是理所当然。

朱瞻基的父亲是朱高炽,祖父是朱棣。虽然朱棣把皇位传给了朱高炽,但从内心上来说,矫健武勇的朱棣并不喜欢那个大腹便便的胖儿子朱高炽。

更何况,这个儿子还喜欢学那些文人士子吟诗作赋,性子软懦,从哪方面来讲都比不上自己另一个儿子朱高煦。

也就因为朱高炽是长子,当太子期间不仅没犯错,还替跑去”靖难“的朱棣守好了老家,让朱棣找不到借口罢黜他,不然大明江山到底交给谁还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但是朱高炽之后呢?

要知道,朱高煦可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而他也确实具备这份实力和资格。对年轻的朱瞻基来说,获得祖父朱棣的信任与认可便成了自己当上皇帝的唯一必要条件。“自己该怎么做”成为朱瞻基的最大难题。

众所周知,朱瞻基的祖父朱棣是靠”靖难之役“起家,老于行伍,性情暴虐,仅仅因为方孝孺不听话便可灭他十族,是出了名的喜怒难测,要获得他的喜爱可谓难上加难。一开始,朱瞻基只有一张底牌。

传说在朱瞻基出世的时候,朱棣梦见父亲朱元璋给了他一块大圭,还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这类似”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极具预示性的梦给了朱棣莫大的勇气,凭着这份勇气朱棣悍然发难,把建文帝朱允炆赶下了皇位。

结果果然符合梦境,让朱棣一家踏上了王座,而因这梦境而生的朱瞻基当然就被朱棣视为吉祥物,从而喜爱有加。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要想得到朱棣真正的认可仅仅凭借一个梦是不够的,如何得到朱棣长久持续的信任才是朱瞻基面临的真正考验。

不像父亲朱高炽的文艺孱弱,朱瞻基十分勇武,自小便喜欢舞枪弄棒,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武痴,这一点十分对朱棣胃口,于是让小朱瞻基跟着自己数度北伐蒙古。

那几年,朱瞻基和朱棣形影不离,这给了朱瞻基极好的机会去揣摩朱棣的喜好、摸清朱棣的脾性,而随侍左右的忠厚形象以及“看着长大“的爷孙情也让朱棣从心理上对这个孙子真正产生了亲情,不再像对儿子们那样戒备重重。

初步获得朱棣信任后,朱瞻基并没有恃宠而骄,像那些败家子一样从此沉迷于享乐,反而是谨遵朱棣的教导,一方面在学习战场知识,刻意培养自己的武艺与勇气;另一方面又跟着朱棣给他请的名师刻苦学习经史子集,一手书法更是写得漂亮,甚至连画画都练得炉火纯青,作品”点墨写生,遂与宣和争胜”,其质量直逼宋徽宗。

试问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孙子怎能让人不爱呢?特别对朱棣来说,这皇位本来就来得有些不光,如果自己的后代不能好好撑起门面就难免会被世人苟笑,幸好朱瞻基让他赚足了脸,内心的满意当然又多了一分。

自己努力到份上了,这时候就要借助一些外力,少年时期的朱瞻基为人处事便十分老练。曾经有一次,朱高炽、朱高煦、朱瞻基三人前后一列行走,朱高炽因为身材肥胖不慎摔了一下,朱高煦便讽刺”前人失跌,后人知警”,跟在朱高煦后面的朱瞻基冷不丁补了句“更有后人知警也”。既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又警告了朱高煦的野心。

这份对人情世故的敏锐与机智,让朱瞻基得到所有老师的一致认可,乃至于当世名宿解缙在朱棣面前毫不吝惜地夸赞朱瞻基是“好圣孙”,这当然又为他加分不少 。

最终,朱瞻基凭借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以及自己出生日期的加持,一步步地获得了朱棣的喜爱与信任。最后,他被朱棣亲定为皇太孙,从法理上把父死子继这个事儿盖棺定论,让朱瞻基有了直接即位的资格。

整个明朝这种立皇长孙的事儿也不过两次,可见朱棣对这个孙子的喜爱程度。终于在洪熙元年六月二十七日,朱瞻基正式登基,年号宣德,开始了自己作为皇帝的一生。这个结果,也是命运对一个人努力的最好奖励。

朱棣当了那么多年皇帝,为什么他没有得遗传病?

首先要明确遗传病是什么,朱棣名义上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但是是可以称为第二位皇帝的,是朱元璋的亲骨肉,基本上是没有遗传病的或者或遗传病未能显现,而后代的关系有点乱,所以遗传病较多。

历史上朱棣是个怎么样的人?

楼上说什么看侄子朱允炆太懦弱了,为了挽救明朝,所以才造反的。我看你是看书面历史的太多了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后,严格推行嫡长子继承制。他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即懿文太子),朱标死后,就立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并留下遗训,要求后世子孙坚持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但让朱元璋始料未及的是,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要抢朱允炆的皇位。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定,嫡子可以承继大位,庶子就没有资格这个资格。由此,正当朝廷军队与朱棣率领的燕军在前线鏖战之时,围绕着朱棣是嫡出还是庶出的口水之战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其时,朝廷正在修纂“国史”《太祖实录》。在这一“实录”中,明确记载朱棣的生母为碽妃李氏,即高丽(现在的朝鲜)选送给朱元璋的那位妃子。这样记载,意思很清楚,朱棣是庶出(而不是马皇后嫡出),且有高丽血统(连纯真汉人都不是),却起兵谋反,真是大逆不道之事,应该“全民共诛之”。朱棣则向国人反复宣称,他的母亲是皇后马秀英:皇后生五子,长懿文太子,次秦王樉,次晋王�6�1,次燕王棣,次周王橚。意思很明显,他朱棣是嫡出,三个哥哥不在人世了,自己便可“顺理成章”地继承大统。建文四年(1403年)六月,朱棣“靖难”成功,攻破南京城,完稿才仅仅半年的朱允炆版本《太祖实录》落入朱棣手中。朱棣不仅指责此书“遗逸既多,兼有失实”,而且迫不及待地予以销毁,同时下令另起炉灶,修纂朱棣版本的《太祖实录》。后“实录”全面推翻前“实录”,朱棣由前“实录”的碽妃庶子摇身一变,成为后“实录”的“皇考高皇帝、皇妣高皇后嫡子”。既是嫡子,“继位”自然天经地义。就像后来的孟森先生分析的那样:明初名教,嫡长之分甚尊。懿文太子以长子得立,既死则应立嫡孙,故建文之嗣为一定之理。燕王既篡,无以表示应得国之道,乃自称为马皇后所生,与太子及秦、晋二王为同母,明太子及秦、晋皆已故,则己为嫡长,伦序无以易之矣。这是多么精迭出的笔墨战呀!朱允炆说朱棣是庶出,朱棣则宣称自己是嫡子,还说朱元璋“有意”传位于他,还说建文帝是矫诏篡位。等到朱棣登上九五之尊后,更是反“咬”朱允炆一口,永乐(朱棣年号)年间的《玉牒》(明王朝不仅设有宗人府,专门管理皇族本家宗室事宜,还有专门记载皇族宗室繁衍传递和生死娶葬的谱牒,叫做玉牒。玉牒每十年一修,由翰林院的官员专司其职,定期公布)说朱允炆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为诸妃所生”,只有朱棣和周王二人的生母是马皇后。 朱允炆和朱棣所言相互对立,显然是不可能同时成立的。那么真实情况又将如何呢?据史书记载,高丽称臣送贡女是在1365年,而朱棣生于1360年,其时朱棣已5岁了。很显然,碽妃不是朱棣的母亲,朱允炆所言不实。另据秘史记录,马皇后根本就没有生育能力,一生无子,只是抱养了太子朱标、朱樉、朱�6�1,朱棣则不在马皇后的抱养之列。可见,马皇后也不是朱棣的母亲,甚至连养母都不是,朱棣所言不符合事实。那么,朱棣的母亲究竟是谁呢?是民间传说的元顺帝妃子洪吉喇氏或蒙古女子翁氏,今人便不得而知了。而可知的却是,朱棣生母之谜已成千古疑案。其实,朱棣的母亲究竟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看到,在残酷的皇位争夺和权力角逐中,为了置对手于死地,为了从“道义”上彻底击败对手,既可为对手“换”母亲,也可以自己给自己“换”母亲。因为在这些争夺者的眼里和心里,生身母亲是谁无关紧要,而最为紧要的则是,皇位才是他们最亲最爱的母亲,权力才是他们最亲最爱的母亲。那么,朱棣会是为了大明江山吗?不,他是为了自己,当时建文帝要削藩,又见削藩啊!历来削藩成功者就不多说了,但失败就是内战不休的局面,汉朝的吴楚七国之乱,很幸运的有个周亚夫。可是建文就没那么好运气了,朝中无人能与朱棣的军事谋略抗衡啊,导致京都失守,皇位都保不住。其实这跟朱元璋有关系,要留下藩王的隐患,他一死,那些藩王就不安稳,建文削藩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妇人之仁,当初没有在京都杀了燕王,放虎归山。不可否认,燕王的谋略、魄力,可他不是道德君子,历来枭雄都不是讲究道德,他们的大义只是为自己的行为披上冠冕堂皇的外衣。什么为了稳定江山,什么侄子害亲叔,什么被逼造反,都是浮云,唯有手握至尊权,才是真实的。很多历史都被篡改,特别是燕王是夺位者,现在的‘正史’有多少可信?建文就那么不堪?要说软弱我想只能是顾念叔侄之情,终究没有下杀手啊。而燕王是个很懂借势的人,很多人都是时势造英雄,而他却能英雄造时势。这不得不肯定。而在他当上皇帝后,又重用宦官,建立东厂,在锦衣卫之外再设一个特务机构,就是知道自己得位不正,要进一步巩固。也就是因为如此,他才更想做个皇帝来掩盖自己的污点,可惜唐太宗是成功,玄武门之变让李世民登上了皇位,而他的靖难之役却是他永远的瑕疵。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李世民是嫡出,这是肯定的,其次李世民是经太祖传位,是正统,即使是胁迫,但至少可以说的过去。而朱棣却是直接起兵反叛。这是怎么都无法掩盖的。最后,朱棣当政时,施行的文字狱、诛十族,都是酷政啊,而李世民却是用仁政,连魏征都可以忍受,你说那些文人不向往吗?要是你骂皇帝,皇帝还不杀你,你不得心中佩服?任何笔墨不要钱的修饰唐太宗。其实他们的性质有点像,但行事行为却截然不同。结局当然也不同了。

古代命里带“伤官见官”的帝王,是怎样对待大臣官吏的?

首先古代命里带“ 伤官见官 ”的帝王有朱元璋,他在对待大臣官吏就是一个彰显上官监管的一种性格,在治理朝政的时候,他会大力打击一些贪官污吏和一些违法的王孙贵族,以及一些犯了罪的官吏都会被杀或者被流放,有时候会诛连三族。不管这些违法的人,的地位有多高,朱元璋都会用尽一切办法去处罚他们。一些黄金国企也是不会有例外的,包括自己的一些子女或者是一些比较亲近的人,他也会公正的去处罚他们,所以在当时整个朝廷的官吏他们都是非常平静的。

命里带伤官见官的帝王还有雍正皇帝,由于命里注定他登这个皇位是非常辛苦的,再后来也是双方的战争在雍正皇帝继位以后继续存在,直到雍正皇帝流年大旺的时候,才稳固了。在这期间雍正也显现了对各级官话,还有就是朝廷里的大臣大力整治打击腐败的一些政策,而且他在求财的时候是不问出生的。所以在那个朝代就会有不识字的李卫当封疆大吏。侍读的人也可以做到二品的位置,而且他在镇压这些管理的时候,措施也是非常多的,十分严厉的。不管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况,只要违反他的规定就会斩杀不赦。

最后就是乾隆皇帝,他也是这样的命运。而整个乾隆时期的话,对一些王松大臣以及各级官吏的管理制度是比较宽松的。吏治的腐败也出现了很多的贪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贪官和珅,他自己的财富有可能比当时的国家财富更多。虽然前期有乾隆老爹雍正留下国库内的银两让乾隆可以比较的充盈,但是到了中后期的时候,由于管理的不好,在财力方面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也出现了买官卖官的事情。这种买官卖官的交易也是明码标价的。根据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当时乾隆皇帝他本人对这些官吏的管理制度是力度非常小的。

所以虽然他们都是命里带伤官见官的地方,但是在对于一些关怀大臣的治理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可以看出他们的个人性格,其实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当领导,只有更严格的去要求自己和工作人员才能更好的去管理。

为什么朱元璋是皇帝?

朱元璋的八字: 戊壬丁丁 辰戌丑未 "朱元璋为什么当上了皇帝?"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几个以算命为第二职业的朋友,所得到的答案似乎都是事先商量好了的:"辰戌丑未四库全,皇帝命。"这个答案是前人写书时附会出来的,作者当时大约也没有想到,他死后会有这么多的信徒。于是我又问:为什么四库占全就是皇帝命呢?我拿出几个四库占全的命,问道:这些人为什么就不是皇帝命呢?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答得上来。曾经有个混混儿,洋洋得意地对我说:"××大师看过我的命,说我差一点儿就是皇帝命!"那得意之情,仿佛在向周围的人暗示着什么。我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皇帝发明家,还在为人编织着皇帝梦。 有个爱好命学的朋友,研究起来非常痴迷。他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走访了许多高人,苦苦思索了很长时间,才解答了这个问题。其中的原理很简单,长久以来就是没有人能想到。今天我把这个原理披露出来,愿爱好祖国传统文化的朋友们,都能引以为鉴。 解读朱元璋的八字,首先要抛弃掉那些所谓大师们的传统观点,重新确立解读八字的思路。朱元璋这个八字明显身弱,满局食伤,气势很足。那么就要看食伤在八字中的作用关系,表达出了什么意思。官星在八字中表示当官的,当命局中不喜官星,而官星又被制服了,是不是可以解释为管官的人呢。管官的人当然是大官了。这个八字戊壬冲、辰戌冲、丑未冲,把天上地上的官星都制服了,而且把可以生官星的财星也制服了。天上地上就他的官最大,数他的财最多,他不当皇帝还能当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比尔盖茨财富最多,选他来做联合国秘书长,岂不是一个超级人造皇帝?这种话只能当是一种幽默。在八字这门学问中,伤官制服官星还有一重含义,表示出了命主的才干。比如说历史上的乾隆皇帝,以及他的军机大臣和珅,都有这种八字结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很有才干的人。不要因为受了电视剧的影响,再结合现实社会,就认为当官的没好人,除了贪污不会干别的。实际上有工作能力的官员不见得不贪;贪污的官员不一定有工作能力。从和珅的八字看,他命里就有收藏癖的标志,贪财完全是一种心理的病态的外在表现。他后来被继任的皇帝处死了。从命理学的角度讲,是他命该如此;从的角度讲,那是出于国家财政的需要。据说从他家里抄没的财产,相当于乾隆年间十七年的赋税总和。 朱元璋的才干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当过和尚,要过饭,低微的出身并不会抹杀他的能力。一旦运气来了,他必然会有一番作为的。从八字中看他的性格,深沉多疑,机变百出,心胸也不够宽阔。这种人喜怒无常。别人揣摩不透他的心思,他却要时时借机考察别人。至于传言说他滥杀功臣,在八字中找不到明显的标志。不过成为了他的臣属,能长寿的少,包括太子。传说中的"火烧庆功楼",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如果他要想杀大臣,会采用下毒的方式。关于他性格为什么会非常残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更多的例证才能得出结论。 从研究历史上几个有作为的皇帝的八字,得出了一个标志性的结论:在皇帝命中,臣子的定位是食神和伤官。全国的官员和百姓都要靠他来养活。为什么呢?在八字中,食伤是生财的东西,会创造出财富供他享用。在汉代,州一级的官员就称为"州牧",把百姓都当成牲畜了。在六爻卦中,六畜及一切养殖动物的定位就是子孙,相当于八字中的食伤。由此看来,过去统治者的统治理念都来源于《易经》。就象《道德经》里说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雏狗。" 在朱元璋的八字中,食伤星都处于相冲和相刑的关系。这是一种劳作、不得安宁的状态,也有自相残杀的含义。在心理上则是疑虑重重,危机感很强。因此朱元璋当皇帝,对于百姓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其进步意义,是把百姓从最残暴的元朝统治下解救出来了。那么大明朝又做了些什么呢?比如说女人缠小脚,如果说在宋朝还属于个人爱好的话,那么在明朝却被当作一项国策来执行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曾经读过一个"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尽管内容荒诞无稽,却可以在朱元璋的八字里找到依据。 在上个世纪末,随着易学热的兴起,出现了一个人造八字的现象。相传是某大师开的先河。具体的做法是,在孕妇的预产期前后,找一个八字组合好的时间,用剖腹产的方式把孩子生出来。人造八字是否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我手里还没有足够的例证。不过我看过一些剖腹产的孩子的八字,判断其家里的一些情况,基本都准确。因此我不否定人造八字的行为。也看过两例人造的八字,感觉是惨不忍睹。为人家选择时辰的命理师,对八字的研究显然没有到登堂入室的程度。因此人造八字的关键,是要有精通八字格局的人来指导。如果哪个人家想给孩子造个八字,而预产期又与朱元璋的八字相近,可千万要注意了。在朱元璋很小的时候,他所有的亲人都死光光了。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