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顺阴逆轮回之道,观音灵签解签的意思
关于阎王的黑白二相。。。
黑白无常仙,亦称无常。我们中国人与无常仙如此亲近稔熟或许是因为他是个地道的中国神, 与印度佛教无源罢。鲁迅说:“在印度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都在地狱里做主任。至于勾摄生魂的使者的这无常先生,却似乎于古无征,耳所习闻的只有什么“人生无常”之类的话”。在旧时中,将无常说成是人死时勾摄生魂的使者,是来接阳间死去之人的阴差。而将无常又划分为黑无常和白无常。《红楼梦》中就有著名的《恨无常》一曲,“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荣华富贵也敌不过生死有命。黑无常和白无常虽然都是无常鬼,但是前者给恶人带来的只有灾难,而后者一方面给人带来恐惧和不安,另一方面以可以给人带来发财的好运气。这反映了民间一种观念:鬼跟人一样有善恶。在鬼城名山上,有两个经常出现的小神,一个是白无常,一个是黑无常。这两个神是干什么的呢?白无常和黑无常人们并称无常二爷,是专门捉拿恶鬼的神。无常列入十大阴帅[1]之列。而白无常则笑颜常开,头戴一顶长帽,上有“一见生财”四字;黑无常一脸严肃,长帽上有“天下太平”四字。为什么无常有黑白之分呢?想来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中的神,很多都具有人间性,捉拿恶鬼,不能一天到晚只有一个司此职,总得轮个班吧,不然,一个神司此职,长期是受不了的。因此,白天一个,黑夜一个;其二,从黑白阴阳来讲,才符合道教阴阳说;其三,从很多民间传说故事中分析,白无常多为惩治那些“不够称”的,而黑无常是专拿链子、镣铐捉拿恶鬼的。丰都名山“天子殿”有无常二爷;“无常殿”里有无常和他的老婆神像;“城隍庙”里有无常和他的老婆。白无常有老婆陪伴,不见黑无常有无常婆。白无常名叫谢必安,人称「七爷」;黑无常名叫范无救,人称「八爷」。据说,谢范二人自幼结义,情同手足。有一天,两人相偕走至南台桥下,天将下雨,七爷要八爷稍待,回家拿伞,岂料七爷走后,雷雨倾盆,河水暴涨,八爷不愿失约,竟因身材矮小,被水淹死,不久七爷取伞赶来,八爷已失踪,七爷痛不欲生,吊死在桥柱(所以很多白无常的形象是伸著长长的红舌)。阎王爷嘉勋其信义深重,命他们在城隍爷前捉拿不法之徒。有人说,谢必安,就是酬谢神明则必安;范无救,就是犯法的人无救,当然这都是民间传说。传说一[2]关于白无常的故事,有一则故事较为典型。有一年清明时节,白无常公干路过一地,见一妇女带着两个孩儿在一座坟前哭拜,很是伤心;又见一个老头在不远处摇头叹气,很同情。白无常向老头打听,才知这妇人有天大的冤枉。原来这妇人姓陈,是一富商的三女儿。这富商颇有家财,就是子运不佳,只生了三个女儿,三女儿还是个麻子脸。母亲见三女儿因出天花染成此病,很是自责,对三女儿特别疼爱,去年才死去。陈家有个伙计叫敖大,表面老实,心中很有心计,他盘算,陈三小姐是个麻子,有钱人家的公子肯定不会要她,不如把她勾引作为老婆,等他父亲一死,这家财不就属于自己了!那陈三小姐说了多门亲事,都因那麻子脸,哪家都不要。她见敖大身强力壮,又逗父亲喜欢,两人眉来眼去,不久就私自成了鸳鸯。过了几个月,陈三小姐肚子就渐渐大了。陈三小姐的父亲只好把敖大作了上门女婿。敖大真正成了女婿之后,岳父提他当了总管,家里大小事都由他管。渐渐,敖大对岳父就不那么恭顺,在外头又是酗酒又是嫖女人;回家来,陈三小姐规劝他,还把陈三小姐羞辱一番。陈老爷就得病气死了。敖大日嫖夜赌越是厉害。白无常听了老头所讲,心中火起,决定要教训敖大,给陈三小姐指一条求生之路。他跟随陈三小姐回家。正好有个赌徒来收赌债,一看正是敖大手笔,只好付了他一百两银子。那赌徒见家中无人,抱着陈三小姐要施无礼,突然被人打了三个耳光。陈三小姐推开赌徒,逃进里屋,插了门,心里实在想不过气,拿了绳子要上吊。她吊一根绳子断一根绳子,心中好觉奇怪,白无常弄开门,抱着她的两个孩子进了屋。陈三小姐见白无常笑嘻嘻的很和善,也不惧怕。白无常说:“何必轻生,不如你收拾家中所剩钱财另走他乡,两个孩子还要你抚养成人呢!”陈三小姐听了白无常的话,带着两个孩子走了。等陈三小姐走后,陈家四间店铺同时起火烧了起来。那敖大正在春香院里抱女支女,抽大烟,等他赶回家,家业全都烧了个精光。传说二关于黑无常也有很多传说,有一则《黑无常改恶从善》也较为典型。传说从前有两父子,儿子从小好逸恶劳,又抽烟又。父亲管教,儿子就是不听。有一次,儿子回来,输了个精光。父亲失手将儿子打死了。儿子死后,恶习不改,阴魂在人间依旧作恶害人。[3]过了几年,有天晚上,儿子来到自家门外,当他正要进屋时,院子里的狗叫个不停。他父亲知道又有死鬼来害人,一手提刀,一手端着桐油灯出房来收鬼。儿子看见父亲来势凶猛,跳到房子上说:“父亲,孩儿不是来害人的,孩儿只是想回来看看你老人家。”父亲说:“你在世作恶,死了还扰得乡邻不得清净,我失手打死你后,心头还难受了好久,你继续作恶,我反而不难受了。”儿子说:“你说得实在有理,儿子现在已天良发现,发誓不再作恶,一定改恶从善来世再来报答养育之恩。”父亲说:“如此便好,不准为父难见乡亲们。”儿子说:“父亲放心,从此一别,儿子要去受刑吃苦,不会再来看望您老人家。父亲多保重。”从此后,儿子真没有再来害人,他下十八层地狱受刑去了。在十八层地狱他受尽了磨难,才懂得了人生的可贵,自己过去干的那些恶事,实在有罪。一次十殿阎罗中的秦广王召见他,说:“你为何不去取替身还阳?”他说:“前世我已做尽遭千人恨万人骂的坏事,走到哪里,那里人都拿刀拿棍杀我,做恶事实在使人唾骂,我要重新做个好人。”秦广说:“看来你真是个能改恶从善的恶鬼,告诉你,要是你再做三年善鬼,我一定报请阴天子封你一官半职。”三年后,十殿阎王又召见了他,说:“这三年里,你果然已改恶从善,做了很多善事,我已报请阴天子恩准,封你为赏罚司黑无常官职,专事捉拿恶鬼。”从那以后,他穿着一身黑麻布衣,半夜出巡各地,明察暗访,行善的他报给阴天子,作恶的报给崔判官,捉拿了很多很多恶鬼。无常二爷是属于道教的信仰。无常为什么要分黑无常、白无常?而不分成黄无常、紫无常?黑、白无常并不是因为肤色或衣着颜色的不同,而称之为白无常、黑无常的。黑白无常只是一种阴阳属性的表示,“黑”与“白”代表的是一阴一阳,也就是说,黑无常代表的是阴性体,白无常代表的是阳性体。这也是同太极图中阴阳鱼的黑白(以黑代表阴,白代表阳,)颜色的对比画法相符合。可见“无常”之说也是离不开太极图的,“无常”的理论基础便是阴阳学说。从古至今,太极图的颜色都是黑白两色,没有黄、紫等其他颜色的表示方法,所以人们形容事物时,也就不可能背离阴阳学说,而把无常形容成黄无常、紫无常什么的。为什么不能只有一个无常而必须是黑白二位?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魂、什么是魄这个问题。按现代汉语字典中的解释:魂——旧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虽然人们常把魂魄连在一起来形容灵魂,但事实上,这两个词的用意显然是有着较大差别的:其一魂必须是离开生命体的,能独立存在的。魄却必须依附于生命体才能存在的,魄不能独立,否则就不能称之为魄了;其二魂与魄都指一种精神,看似是二者的相同之处,但是“精神”一词的含义实在太广了,细分下来,即可发现魂与魄所指之“精神”实是不同的。魂更多所指的是灵魂,除人们常认为的死后离开人体的“物质”为灵魂之外,还常说的,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里的“魂”更多的是指思想、道德。魂在字典中还有一种解释——事物的最精粹、最主要的部分。如“民族之魂”“舞之魂”“黄河魂”等,这里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凝聚,一种精神,一种抽象的生命。而魄在字典中的另一解释——精神、精力。组词有气魄、魄力、体魄健全。这个“魄”更侧重的不是精神,而是精力。天地易人认为,魄真正所指的是气;是人体内循环之气;是相对于阴间来说之阳气;是经络间通行之气;是气功中所讲的人之元气;是大道之气。《黄帝内经》中阴阳五行与五脏六腑配置表中,魄与五脏中的肺、五官中的鼻相对应,而肺与鼻恰恰又都是与呼吸有关,与气有关;且《黄帝内经》中又云“肺中藏魄”,所以断魄为气之论是有根据的。其三从以上两点来推理,在人死后,魂是要飞走的,离开人的肉体;而魄是随着人的死亡而无所依附,无所运行,便散掉了;所以有“魂飞魄散”、“魂不附体”这样的成语,却没有说成“魂散魄飞”的。其四万物皆有阴阳之分,那么魂与魄到底哪个是阴?哪个是阳呢?人们常说“阴魂不散”,魂自然应为阴了,没听谁说“阳魂不散”的。而魄,没有说做阴魄的,人死了,常说成是阳魄散了,回天乏力了,魄为阳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但魂与魄的都不能离开生命体,无论是人,还是兽,还是植物,都是生命体,离开生命体就意味着死亡。魄的阴阳属性应是与生命体的阴阳属性是一致的,如男性属阳,则其魄则为阳,女性则为阴。这就是为什么看手相时,要男看左手,女看右;排八字的大运时,则要男性阳顺阴逆,女性阴顺阳逆,这不过都是在顺“魄”之性罢了。魂的阴阳属性则恰与生命体的相反,如男性属阳,则魂为阴,女性属阴,则魂为阳。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为了能够更加直观的说明阴与阳,现分别以正、负电荷来代表,正电荷代表阳,负电荷代表阴。按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和阴阳五行原理可推: 阳体,也就是阳性生命体,相当于太极,而阳魄与阴魂,就相当于阴(阴魂)阳(阳魄)二仪。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样男女本身的阴阳状态才得以平衡。当人的肉体衰老,而至死亡时, 魂就会脱离肉体进入另一类空间(常说的阴间),要想进入这个空间,则必须有一种间接性的“物质”来接引这个魂,而这个“物质”就是无常。这时,黑白无常的功能就开始起作用了。黑无常是阴性的代表,白无常是阳性的代表,而人的灵魂是分阴阳的,人的灵魂在脱离肉体之时,男性的阴魂(负电荷),由白无常带有的阳性(正电荷)将其吸引、捕捉;女性的阳魂(正电荷),由黑无常带有的阴性(负电荷)将其吸引、捕捉。无常将魂固定到自己身上的作用原理就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传说中的鬼见了黑白无常,即无法行动,实际上就是被一种极强的力吸引住了。如果无常只有一种中性结构,那么无论灵魂具有何种特性,其阴阳性如何,都不能与无常发生作用,就不能被无常吸附、捕捉。所以无常必须具有阴阳两种属性,也就是具有黑、白之分。为什么人死后必须要有黑白无常同时来接引呢?如男性的阴魂由白无常吸引,黑无常显然是无用武之地的,白无常独自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何还要二人同时来去呢?前文只讲了魂与无常之间的作用关系,却没有讲魄。众所周知,魂飞魄散则为人死,魂要飞,魄要散,实际上是在讲魂与魄都离开了人体。魂要飞就是被无常吸引,捕捉。而魄要散,就是“魄”不再聚集于体内,被外力抽走、吸走,而解散了“魄”之形体。而散魄,还得靠无常才行。其原理仍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阳魄(正电荷)遇到黑无常(负电荷)则会相吸, “魄”被从人体中吸走、抽走,终至魄散人亡。同理,阴魄则要遇白无常才能散魄。也就是说:对于男性来说,白无常吸其阴魂,黑无常散其阳魄;对于女性来说,黑无常吸其阳魂,白无常散其阴魄。所以必须要黑白无常同时来接引才行。不要怕黑白无常,被他们接引并不是一件坏事,说明你还没有成为传说中的孤魂野鬼。如果人多行善事,黑白无常接引时就会有仙乐、莲花和跳出轮回的极乐。但能够达到这种层次的比率毕竟太低。但这并不能阻碍人们的向往,相反为之而努力的却越来越多。懂中文的人,一看到“无常”这个词,自然首先想到,这是一个形容词,是变幻不定的意思,“人生无常”,是说人生的际遇,变幻不定,难以预测。很早就用了这个形容词的是庄子与荀子:“趋舍无定,谓之无常。”中国的民间传说,不论是源于佛家,或是源于道教的,久而久之,都自成一个系统。所有的故事,都在这个华夏系统之中发生,例如十殿阎王、四海龙王等等,都有一种凡间的约定俗成的力量,创作故事的人,若是离开了这个范围,就很难流行,不为大众接受。在民俗传说中,无常是鬼,所以也称无常鬼。而无常有两位,一位是黑无常,一位是白无常。民俗传说中,这两位无常鬼先生的造型,也是固定了的。白无常先生面白如粉,穿白衣服,戴白色的高帽,高帽之上,写著四个字:“一见生财”。手持白色哭丧棒,全身都是白色,只有间或吐出来的长舌头是鲜红色的──这种造型,形容起来,相当诡异恐怖,但只要是中国人,一见造型,就会认识:这是白无常先生。至于黑无常先生,一切和白无常相反,都是黑色的。高帽上的四个字是“天下太平”,但身材矮胖。两位无常的性格,从他们的脸型上来看,就有显著的不同:黑无常哭丧著脸,看来十分悲苦;而白无常则现出十分诡异的笑容,不知是甚么意思。可以把他们两个分为,一个是摆明了要拘魂,一个则可能设计陷阱,使人中计而失去生命。黑白无常的责任是负责拘魂,也就是夺取活人的生命,使之变成死人,而把人的灵魂,带到阴间去,听候处理。这又是一连串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环:人死了之后,灵魂到了阴间,十殿阎王根据该人在阳间的行为善恶而作审判。其中有一定的程序,例如灵魂在过奈何桥的时候,一定要喝孟婆汤,把生前的记忆全都洗清,不能带到下一生(所以我们人人都不能记得前生的事),等等。黑无常和白无常,都在阎王殿上当差,其职务有点类似古代官衙中的衙役。黑白无常的同事,还有牛头、马面,都是衙役捕快这一类的角色。至于判官,则是衙门中的师爷──阴间审定灵魂的所在,和阳世间的官衙,十分相似,自然是创造者,根据阳世间的情形来设想的。黑无常和白无常,要拘魂的时候,也不是乱来的,他们自己没有决定权,而只接受命令。命令来自阎王,阎王有一本“生死簿”,记著所有人的姓名和寿元,某某人,该四十一岁寿终,到了该他寿终的这一刻,就会派黑白无常出动,一阵阴风过处,某某人的魂被拘走,某某人就在阳世消失了!黑白无常只是奉命行事,这其中就有相当程度的想像,如果黑白无常奉命去拘魂的人,是他们十分喜爱的人,他们该怎么办呢?当然只好执行命令,不得违抗。如果黑白无常十分痛恨某个人,希望他在阳世消失,他们也无权自行决定,必须听从阎王的命令。阎王才是绝对的权威:“阎王注定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同样的,阎王若是注定一个人不死,也就没有甚么人可以令这个人死,生死大权的掌握者是阎王。黑白无常看来虽然十分有权,但是实际上,他们只不过是生和死的执行者,可以想像,在很多情形之下,大有身不由主的情形存在──那是任何执行者无可避免的事。
梦溪笔谈 二十四卷 《指南针》译文
方家用磁石磨成针(的形状针头锋利),于是可以指向南方,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手中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独好的茧丝一缕,用芥菜的种子蘸蜡(抹在上面),系在针的中间(位置),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则针常常指向南方. 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 余家(的方法)指南,指北的都有.
《子平真诠》中二、论阴阳生死(附论日主强弱),如何解释?
干动而不息,支静而有常。以每干流行于十二支之月,而生旺墓绝分焉。
就是忽悠注:天干喜动,地支喜静。天干对照十二月,而衍化出十二长生诀。在这里摘录一下,滴天髓、子平真诠根本区别在于,滴天髓不完全认可阴阳十二长生诀,是以理气为基础而论命。而子平真诠是完全认可阴阳学说十二长生诀,并且以此为基础,从而奠定其论命之根本思想。
滴天髓论干支摘录如下:
阴阳顺逆之说,《洛书》流行之用,其理信有之也,其法不可执一。
原注:阴生阳死,阳顺阴逆,此理出于《洛书》。五行流行之用,固信有之,然甲木死午,午为泄气之地,理固然也,而乙木死亥,亥中有壬水,乃其嫡母,何为死哉?凡此皆详其干支轻重之机,母子相依之势,阴阳消息之理,而论吉凶可也。若专执生死败绝之说,推断多误矣。
任氏曰:阴阳顺逆之说,其理出《洛书》,流行之用,不过阳主聚,以进为退,阴主散,以退为进。若论命理,则不专以顺逆为凭,须观日主之衰旺,察生时之浅深,究四柱之用神,以论吉凶,则了然矣。至于长生沐浴等名,乃假借形容之辞也。长生者,犹人之初生也;沐浴者,犹人之初生而沐浴以去垢也;冠带者,形气渐长,犹人年长而冠带也;临官者,由长而旺,犹人之可以出仕也;帝旺者,壮盛之极,犹人之辅帝而大有为也;衰者,盛极而衰,物之初变也;病者,衰之甚也;死者,气之尽而无余也;墓者,造化有收藏,犹人之埋于土也;绝者,前之气绝而后将续也;胎者,后之气续而结胎也;养者,如人之养母腹也,自是而复长生,循环无端矣。人之日主不必生逢禄旺,即月令休囚,而年日时中,得长生禄旺,便不为弱,就使逢库,亦为有根。时说谓投墓而必冲者,俗书之谬也。古法只有四长生,从无子、午、卯、酉为阴长生之说。水生木,申为天关,亥为天门,天一生水,即生生不息,故木皆生在亥。木死午为火旺之地,木至午发泄已尽,故木皆死在午。言木而余可类推矣。夫五阳育于生方,盛于本方,弊于泄方,尽于克方,于理为顺;五阴生于泄方,死于生方,于理为背。即曲为之说,而子午之地,终无产金产木之道;寅亥之地,终无灭火灭木之道。古人取格,丁遇酉以财论,乙遇午、己遇酉、辛遇子、癸遇卯,以食神泄气论,俱不以生论。乙遇亥、癸遇申以印论,倶不以死论。即己遇寅岁之丙火,辛遇巳藏之戊土,亦以印论,不以死论。由此观之,阴阳同生同死可知也,若执定阴阳顺逆,而以阳生阴死,阴生阳死论命,则大谬矣。故《知命章》中“顺逆之机须理会”,正为此也。
阳主聚,以进为进,故主顺。阴主散,以退为进,故主逆。此长生沐浴等项,所以有阳顺阴逆之殊也。四时之运,成功者去,待用者进。故每干流行于十二支之月,而生旺墓绝又有一定。阳之所生,即阴之所死,彼此互换,自然之运也。即以甲乙论,甲为木之阳,天之生气,流行于万木者,是故生于亥,而死于午。乙为木之阴,木之枝枝叶叶,受天之生气者,是故生于午而死于亥。夫木当亥月,正枝叶剥落之候,而甲何以生?不知甲为木之生气,外虽落而内之生气已收藏饱足,可以为来春发泄之机,此所以生于亥也。木当午月,正枝叶繁盛之候,而甲何以死?不知外虽繁盛,而内之生气发泄已尽,此所以死于午也。乙木反是,午月枝叶繁盛,即为之生。亥月枝叶剥落,即为之死。以质而论,自与气殊也。甲乙为例,余皆可推。
就是忽悠注:这里重点突出沈孝瞻先生是认可八长生之概念。这个直接关系到后面日主旺衰体系。
支有十二月,故每干自长生至胎养,亦分十二位。气之由盛而衰,衰而复盛,逐节细分,遂成十二。而长生沐浴等名,则假借形容之词也。长生,犹人之初生也。沐浴,犹人既生之后,沐浴以去垢也,如果核既茁,则苗端之青壳去之也。冠带,犹人年长而冠带也。临官,犹人既长而壮,可以出仕也。帝旺,犹人壮盛之极,可以出辅帝王,而大有为也。衰,盛极而衰,物之初变也。病,衰之甚也。死,则气尽而无余也。墓者,造化收藏,犹物之埋于土也。绝者,前气已绝,而后气将续也。胎者,后之气续,而结聚成胎也。养者,如人之养胎于母腹也,自是而复长生,循环无穷矣。
就是忽悠注:简介十二长生诀。
人之日主,不必生逢禄旺,即遇月令休囚,若年日时中得长生禄旺,便为不弱。就使逢库,亦为有根。时说谓库必须冲,则谬矣。但阳长生有力,阴长生不甚得力,而亦不弱,若逢库则阳为有根,而阴则无用。盖阳大则阴小,阳可兼阴,阴不能兼阳,自然之理也。
就是忽悠注:初步论及日主强弱的识别方法。1、生月为禄旺,即是日主强。2、如果生月休囚,如甲生申酉月,地支尚有长生、禄、旺其一,便为不弱。3、如果得库,也可以算有根,但这个有根,仅仅是阳天干算有根。“有根无根”之说在后面会有详细的介绍。4、甲得亥为有力,乙得亥则不甚得力,但也不弱。
很多朋友对此有误解,成格和有根之间的误解,成格是需要天透地藏,这没有错,如甲天干,地支有亥寅任何一个字,都可以论之为格局。如甲木为相神,见卯则论之为强根,见未则论之为有根。根和格局是两码事。根和天透地藏也是两码事。
我的观点:辰为水土库;戌为火库;丑为金库;未为木库。阳干喜之;辰为木墓,戌为金墓,丑为水土墓,未为火木,阴干喜之。
这一段必须熟练掌握,另外要联合第五章一起思考,否则无法论及日主强弱、格局强弱、相神强弱,这就是很麻烦的事情了。
传说中的黑白无常是掌管什么的呀?他们有什么故事吗!
什么是无常?无常是指从阴间派来的,来接阴阳间死去之人的使者。
无常为什么要分黑无常、白无常?而不分成黄无常、紫无常?1黑、白无常并不是因为肤色或衣着颜色的不同,而称之为白无常、黑无常的。黑白无常只是一种阴阳属性的表示,“黑”与“白”代表的是一阴一阳,也就是说,黑无常代表的是阴性体,白无常代表的是阳性体。这也是同太极图中阴阳鱼的黑白(以黑代表阴,白代表阳,)颜色的对比画法相符合。可见“无常”之说也是离不开太极图的,“无常”的理论基础便是阴阳学说。2从古至今,太极图的颜色都是黑白两色,没有黄、紫等其他颜色的表示方法,所以人们形容事物时,也就不可能背离阴阳学说,而把无常形容成黄无常、紫无常什么的。
为什么不能只有一个无常?而必须是黑白二位?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魂?什么是魄?按字典中的解释:魂——旧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虽然人们常把魂魄连在一起来形容灵魂,但事实上,这两个词的用意显然是有着较大差别的。 其一:魂必须是离开生命体的,能独立存在的。魄却必须依附于生命体才能存在的,魄不能独立,否则就不能称之为魄了。
其二:魂与魄都指一种精神,看似是二者的相同之处,但是“精神”一词的含义实在太广了,细分下来,即可发现魂与魄所指之“精神”实是不同的。魂更多所指的是灵魂,除人们常认为的死后离开人体的“物质”为灵魂之外,还常说的,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里的“魂”更多的是指思想、道德。魂在字典中还有一种解释——事物的最精粹、最主要的部分。如“民族之魂”“舞之魂”“黄河魂”等,这里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凝聚,一种精神,一种抽象的生命。而魄在字典中的另一解释——精神、精力。组词有气魄、魄力、体魄健全。这个“魄”更侧重的不是精神,而是精力。天地易人认为,魄真正所指的是气;是人体内循环之气;是相对于阴间来说之阳气;是经络间通行之气;是气功中所讲的人之元气;是大道之气。《黄帝内经》中阴阳五行与五脏六腑配置表中,魄与五脏中的肺、五官中的鼻相对应,而肺与鼻恰恰又都是与呼吸有关,与气有关。且《黄帝内经》中又云“肺中藏魄”。所以断魄为气之论是有根据的。 其三:从以上两点来推理,
在人死后,魂是要飞走的,离开人的肉体;而魄是随着人的死亡而无所依附,无所运行,便散掉了;所以有“魂飞魄散”、“魂不附体”这样的成语,却没有说成“魂散魄飞”的。
其四:万物皆有阴阳之分,那么魂与魄到底哪个是阴?哪个是阳呢?人们常说“阴魂不散”,魂自然应为阴了,没听谁说“阳魂不散”的。而魄,没有说做阴魄的,人死了,常说成是阳魄散了,回天乏力了,魄为阳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乍看之下,似乎很有道理,而事实上,确非如此!魂与魄是无法在独立、单一的状态下论断是阴,还是阳的。因为魂与魄的最初存在都不能离开生命体,无论是人,还是兽,还是植物,都是生命体,离开生命体而去单独论魂与魄,是阴是阳,绝对是错误的。
魄的阴阳属性应是与生命体的阴阳属性是一致的,如男性属阳,则其魄则为阳,女性则为阴。这就是为什么看手相时,要男看左手,女看右;排八字的大运时,则要男性阳顺阴逆,女性阴顺阳逆,这不过都是在顺“魄”之性罢了。魂的阴阳属性则恰与生命体的相反,如男性属阳,则魂为阴,女性属阴,则魂为阳。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为了能够更加直观的说明阴与阳,现分别以正、负电荷来代表,正电荷代表阳,负电荷代表阴。按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和阴阳五行原理可推:
男性: 阳体=阳魄+阴魂
女性: 阴体=阴魄+阳魂
阳体,也就是阳性生命体,相当于太极,而阳魄与阴魂,就相当于阴(阴魂)阳(阳魄)二仪。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样男女本身的阴阳状态才得以平衡。当人的肉体衰老,而至死亡时, 魂就会脱离肉体进入另一类空间(常说的阴间),要想进入这个空间,则必须有一种间接性的“物质”来接引这个魂,而这个“物质”就是无常。这时,黑白无常的功能就开始起作用了。黑无常是阴性的代表,白无常是阳性的代表,而人的灵魂是分阴阳的,人的灵魂在脱离肉体之时,男性的阴魂(负电荷),由白无常带有的阳性(正电荷)将其吸引、捕捉;女性的阳魂(正电荷),由黑无常带有的阴性(负电荷)将其吸引、捕捉。无常将魂固定到自己身上的作用原理就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传说中的鬼见了黑白无常,即无法行动,实际上就是被一种极强的力吸引住了。
如果无常只有一种中性结构,那么无论灵魂具有何种特性,其阴阳性如何,都不能与无常发生作用,就不能被无常吸附、捕捉。所以无常必须具有阴阳两种属性,也就是具有黑、白之分。
为什么人死后必须要有黑白无常同时来接引呢?如男性的阴魂由白无常吸引,黑无常显然是无用武之地的,白无常独自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何还要二人同时来去呢?前文只讲了魂与无常之间的作用关系,却没有讲魄。众所周知,魂飞魄散则为人死,魂要飞,魄要散,实际上是在讲魂与魄都离开了人体。魂要飞就是被无常吸引,捕捉。而魄要散,就是“魄”不再聚集于体内,被外力抽走、吸走,而解散了“魄”之形体。而散魄,还得靠无常才行。其原理仍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阳魄(正电荷)遇到黑无常(负电荷)则会相吸, “魄”被从人体中吸走、抽走,终至魄散人亡。同理,阴魄则要遇白无常才能散魄。也就是说:
对于男性来说,白无常吸其阴魂,黑无常散其阳魄;
对于女性来说,黑无常吸其阳魂,白无常散其阴魄。
所以必须要黑白无常同时来接引才行。
不要怕黑白无常,被他们接引并不是一件坏事,说明你还在相对较为高级的轮回当中,没有成为传说中的孤魂野鬼。
当然,人们还是不愿意被黑白无常接引的。更多的人期望的是佛祖的接引,仙乐、莲花和跳出轮回的极乐。但能够达到这种层次的比率毕竟太低。但这并不能阻碍人们的向往,相反为之而努力的却越来越多。
属虎几月好
属虎的
根据古代算命术中的说法。
属虎(寅)与猪(亥),是(寅亥)相合,是为(),
属虎(寅)与马(午)、狗(戌)相合,是为(寅午戌)三合。
所以属虎的是在农历5月(午月)、9月(戌月)、10月(亥月),这三个月出生的是最好。
生肖属虎几月份出生好?
中国最早的塔———普彤塔
河北省南宫市有座举世闻名的佛塔———普彤塔 ,它坐落在南宫市普彤寺内,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落成,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还早建一年。
据《后汉书》记载:“世传明帝夜寐南宫,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谴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高僧传》卷一记载:“明帝刘庄永平中,谴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西域天竺寻求佛法。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摄摩腾、竺法兰,邀二人来中国……”相传,建佛塔选址南宫城内,是因汉明帝刘庄随其父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曾在南宫驻跸并在大风亭下,对灶燎衣、吃饭歇息。刘秀言此地是风水宝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回洛阳途中,明帝刘庄命其在南宫大风亭附近修建佛塔。
此塔为八角实心砖塔,共9级,塔高33米,底层直径5米,塔身每级出檐,檐下翘置斗拱。塔的须弥座正南面,有一门洞,直至塔心,塔心下有一砖井,砖井东、西、北三面之上分坐石佛3尊,这种佛龛营造方式,实属罕见。在风雨剥蚀的漫长岁月中,普彤塔经过魏(三国)、唐、宋等各朝的重修、维修。明嘉靖十五年维修时筹集资金甚多,动工规模较大,按明代建筑风格修塔一新。1966年邢台地震,塔顶震掉铜佛3尊,均为红铜质菩萨像,最大的一尊是观音菩萨,高41厘米,重8.25公斤,观音菩萨安详地坐于“海天佛国”(东海小岛普陀山)海岸,手扶佛经、口念经语、衣着佛珠、一足蹬着海岸,足下蹬莲,一足伸向海水,水中生莲一株,海水波涛滚滚,上浮海马、鱼、海螺等海生动物和佛经、元宝等物,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庄严形象栩栩如生。背部刻有铭文:“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摩腾建竺法兰大耳三藏公至太和四年正月初五日海和尚重修至嘉靖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重建……”
塔名取“普彤”二字源自于佛经《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解释:“普以周普为义”。佛学“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彤”为朱色。东汉时,娘娘住的皇宫涂朱色,叫“彤庭”,因为塔后普彤寺内供奉着菩萨,塔身及寺均为朱色,故取“彤”字,所以塔取名“普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