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称谓知命,盲派八字断姻缘

古人怎么称呼自己的年龄?

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之年,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


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源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诗——《赠别》。杜牧年轻时曾随丞相牛僧孺在扬州供职,后离开扬州,临行时写了两首七绝给一位女子。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

6、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1、垂髫(tiáo):3、4岁至8、9的儿童。

2、束发:指15岁。

3、弱冠:指20岁。

4、而立:指30岁。

5、不惑:指40岁。

6、知命(半百):指50岁。

7、花甲(耳顺):指60岁。

8、古稀:指70岁。

9、耄耋:指80-90岁。

10、期颐:百岁。

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是因为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1. 垂髫:chuí tiáo

解释: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例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2.束发:shù fà

解释:成童的年龄,15至20岁

例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弱冠:ruò guān

解释:男子20岁称弱冠。

例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4.而立:ér lì

解释: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

例句:《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

5.不惑:bù huò

解释: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例句: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

6.知命:zhī mìng

解释:五十岁的代称。

例句:《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7.花甲:huā jiǎ

解释:指60岁。

例句: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8.古稀:gǔ xī

解释:称人年七十。

例句: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9.耄耋:mào dié

解释:八九十岁。

例句: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10.期颐:qī yí

解释:指百岁之寿的老人。

例句:《聊斋志异·席方平》:“今送汝归,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於愿足乎?”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 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 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 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龄的称谓 知命是多少岁?

知命知命也作知天命、半百、知非,认识天命或命运,五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年龄称谓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

知命之年是多少岁,古称知命之年是指多少岁

五十知天命

知命之年是指五十岁。

1、释义: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2、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释义: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

3、用法:作宾语;指50岁,用于男性

4、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经历知命之年以致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称谓

1、花甲:指60岁。

2、古稀:指70岁。

3、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4、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春秋时期《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5、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战国《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6、耄 :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7、耋:年八十曰耊。

8、耄耋:七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

9、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讲的是孔子最高做到宰相摄政,后来与政敌观点不和,无奈辞官。然后到处奔波他国谋职,结果没有人要他,又或者是他执政观点在当时理想太大过于现实,以致无法实现。孔子直到折腾到了50岁还是没人要他当官。后来自己想想还是找点事做,于是回到梁国整理过去杂七杂八讲的经典语录,这才有了后来论语流传后世。

古代年龄的称谓。

古代年龄称谓,称还在襁褓中的幼儿为孩提;称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为总角;称十三岁的女子为豆蔻;称十五岁的女子为及笄;称成年的女子为结发;称十五岁的男子为志学;称刚成年的男子即二十岁的男子为加冠;称三十岁的人为而立;称四十岁的人为不惑;称五十岁的人为知命,知天命;称六十岁的人为耳顺、花甲之年和还历之年;称七十岁的人为古稀、耋、权围之年;称八十岁的人为耄耋之年;称一百岁的人为期颐之年;称一百零八岁的人为茶寿之年。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三岁
垂髫:三四岁到七八岁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
及笄之年: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
喜寿:七十七岁
伞寿:八十岁
半寿:八十一岁
米寿:八十八岁
白寿:九十九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垂髫:3、4岁至8、9的儿童,束发:指15岁,弱冠:指20岁,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命(半百):指50岁,花甲(耳顺):指60岁,古稀:指70岁,耄耋:指80-90岁,期颐:百岁。“贵庚啊?”,对年纪相仿男女的用语。
“芳龄几何?”,对年轻姑娘的用语。
“高寿几何?”,对高龄老者的用语。
“行冠礼否?”,对男士是否满20岁的用语。
“汲箕否?“,对女孩是否满13岁的用语。

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男子十五岁古代称为束发,女子称为及笄之年。笄是指束发用的簪子。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4.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女子十五岁。

10.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1.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4.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15.知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6.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17.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8.耋(dié):七十至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19.耄(mào):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20.期颐: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有哪些?

2、束发:指15岁。
3、弱冠:指20岁。
4、而立:指30岁。
5、不惑:指40岁。
6、知命(半百):指50岁。
7、花甲(耳顺):指60岁。
8、古稀:指70岁。
9、耄耋:指80-90岁。
10、期颐:百岁。
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是因为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编辑于 2020-07-09
查看全部26个回答
蓝月至尊版下载-正版入口
根据文中提到的称谓为您推荐
和PC端一模一样的蓝月至尊版下载,巨星代言,自由交易。让更多老玩家重温经典,再续传奇;今日登录输入礼包码6个6,8个8,限时领取海量礼包;
wzcq.gaore.com广告
1条评论
热心网友4
谢谢你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有什么典故来历?
古代对于人们年龄的称谓有很多种,而且每一种称谓都有其来历和典故,说起来如数家珍,让人不得不叹服中华文化的博大和源远流长。现代人们对此了解得太少了,以至于每当听到这些对年龄的传统称谓时,很多人都如同坠入云里雾里,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这些年龄称谓。 汤饼之期和赤子、襁褓“汤饼之期”指的是刚刚出生三天的婴儿,在这一天,婴儿的父母会设宴招待亲友,在古时候也称作“汤饼宴”或者“汤饼会”,在现代的南方一些地区则称为“三朝酒”;赤子和襁褓都是指还没有满一岁的婴儿,这时候的孩子太小,平时都是光着身子用襁褓包着的,所以称为“赤子”、“襁褓”。 初度、牙牙、孩提初度是指刚满一周岁的孩子,后来初度也包含了“生日”的意思,比如50岁被称为50初度;牙牙则是“牙牙学语”的意思,也是指一岁的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已经开始学着说话了;孩提是两三岁的小孩子,这时候他们已经学会走路,并且逐渐学会说很多话了,只是这时候还比较天真,处在孩提时代。 总角、垂髫总角是指人从幼童成长到少年这段时期,大约在七八岁到十三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经常把头发扎成两个冲天小辫,一左一右,就像两只牛角一样,所以被称为总角;垂髫是说古时候的孩子还没有戴帽子,头发经常是下垂状态的,所以被称为“垂髫”。 豆蔻、束发豆蔻是一种在初夏时节开花的美好植物,那时还没有到盛夏,所以“豆蔻”在古代被用来形容女孩子13岁到16岁这段最美好的年龄,“豆蔻年华”这个词语就是这样来的;束发是指古代男孩子到了15岁的时候,就要把头发束扎好盘在头顶上,这算是到了一个年龄段,作为男孩子15岁以后就要学习技艺。
30赞·122,119浏览2020-08-24
用古代称谓表示年龄?
403赞·5,417浏览2019-03-18
古代年龄称谓填年龄,垂髫――(),束发――(),弱冠――(),知命――(),耄耋――(),期颐()
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 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知命:50岁。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耄耋:八九十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颐: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知,不惑;五十曰知天之命;六十曰耳顺之年;七十曰古来稀有;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1赞·299浏览2016-02-20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都表示
垂髫:chuí tiáo 解释: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例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2.束发:shù fà 解释:成童的年龄,15至20岁 例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弱冠:ruò guān 解释:男子20岁称弱冠。 例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4.而立:ér lì 解释: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 例句:《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 5.不惑:bù huò 解释: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例句: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 6.知命:zhī mìng 解释:五十岁的代称。 例句:《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7.花甲:huā jiǎ 解释:指60岁。 例句: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8.古稀:gǔ xī 解释:称人年七十。 例句: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9.耄耋:mào dié 解释:八九十岁。 例句: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10.期颐:qī yí 解释:指百岁之寿的老人。 例句:《聊斋志异·席方平》:“今送汝归,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於愿足乎?”
38赞·333浏览2019-10-08
古代关于年龄的称呼
古代年龄称呼有:汤饼、初度、生小、总角、垂髫、始龀、教数、外傅、束发、舞勺、及笄、舞象、待年、弱冠、而立、不惑、强壮、艾、花甲(耳顺)、古稀、皓首、耄耋、黄发、鲐背、期颐。 1、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2、初度:周岁。 3、生小:幼年。 4、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5、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7、教数:9岁。 8、外傅:10岁,出外就学。 9、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10、舞勺:13岁。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11、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2、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1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14、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 15、而立:指30岁。 16、不惑:指40岁。” 17、强壮:指四十。 18、艾:指50岁。 19、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20、古稀:指70岁。 21、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22、耄耋:指八九十岁。 23、黄发:指长寿老人。 24、鲐背:指长寿老人。 25、期颐:指百岁。 扩展资料: 称谓来历: 1、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2、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3、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4、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5、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6、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7、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22赞·5,569浏览2019-07-12
靳东的戏路是不是太窄?
靳东自《伪装者》爆红之后,所接的角色类型也都大径相同,被深深冠有“老干部”的标签,只能说“成也萧何败
38条回答·1,328人在看
蛀牙真的是因为牙齿“生虫子”吗?平时该如何防止蛀牙啊?
正常情况下确实是这样的,由于我们牙齿当中的残余食物和细菌结合会产生一些蛀虫,蛀虫非常小,只有通过显微
45条回答·1,723人在看
应该先用防晒霜还是先用隔离霜
妙技生活
优质视频达人
关注
619,732播放
如懿封后是不是她命运悲惨的开始?
《如懿传》不知不觉已经播到50集了,如懿也如愿坐上了皇后的宝座,终于能够像她姑妈告诉她的那样,和皇帝
28条回答·3,003人在看
杨幂刘恺威离婚对两人事业会不会有影响?
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影响分为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这个新闻爆出来其实影响的好与坏哪个多一点,还真是不太
98条回答·4,838人在看
满清皇室规定,妃子过50不能侍寝,为何康熙却特立独行?
满清皇室有这个规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过了五十岁得嫔妃已经不能生孩子了,但是一国之君需要繁衍子嗣。君主
7条回答·566人在看
女孩子适合做的轻松点的职业有哪些
现在养宠物的小主越来越多,宠物相关的行业已经进入一个飞速的发展期,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前景非常好,
68条回答·1,772人在看
经常睡到凌晨三、四点醒了,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是怎么回事?
因为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都是很大的。所以说,很多人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的状况,这都是比较常见的。如
21条回答·4,685人在看
《伪装者》评价怎么样?为什么那么火?
观众司空见惯的战争戏是战火连天,是狂杀鬼子,《伪装者》却鲜少直面血淋淋的战争场面,而从小处切入,在生
19条回答·1,974人在看
在没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什么时候可以自动离职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以未缴纳社保,拖欠工资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限制人身自
90条回答·5,357人在看
正在加载

年龄的古代称谓

年龄的古代称谓如下:

1、孩提: 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4、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束发:男子十五岁要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

6、及笄: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

7、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8、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9、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0、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11、花甲、耳顺:六十岁。

12、古稀:七十岁。

13、中寿:八十岁。

14、耄耋:八九十岁。

15、期颐:一百岁。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1、垂髫(tiáo):3、4岁至8、9的儿童。

2、束发:指15岁。

3、弱冠:指20岁。

4、而立:指30岁。

5、不惑:指40岁。

6、知命(半百):指50岁。

7、花甲(耳顺):指60岁。

8、古稀:指70岁。

9、耄耋:指80-90岁。

10、期颐:百岁。

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是因为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2、束发:指15岁。
3、弱冠:指20岁。
4、而立:指30岁。
5、不惑:指40岁。
6、知命(半百):指50岁。
7、花甲(耳顺):指60岁。
8、古稀:指70岁。
9、耄耋:指80-90岁。
10、期颐:百岁。
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是因为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编辑于 2020-07-09
查看全部26个回答
蓝月至尊版下载-正版入口
根据文中提到的称谓为您推荐
和PC端一模一样的蓝月至尊版下载,巨星代言,自由交易。让更多老玩家重温经典,再续传奇;今日登录输入礼包码6个6,8个8,限时领取海量礼包;
wzcq.gaore.com广告
1条评论
热心网友4
谢谢你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有什么典故来历?
古代对于人们年龄的称谓有很多种,而且每一种称谓都有其来历和典故,说起来如数家珍,让人不得不叹服中华文化的博大和源远流长。现代人们对此了解得太少了,以至于每当听到这些对年龄的传统称谓时,很多人都如同坠入云里雾里,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这些年龄称谓。 汤饼之期和赤子、襁褓“汤饼之期”指的是刚刚出生三天的婴儿,在这一天,婴儿的父母会设宴招待亲友,在古时候也称作“汤饼宴”或者“汤饼会”,在现代的南方一些地区则称为“三朝酒”;赤子和襁褓都是指还没有满一岁的婴儿,这时候的孩子太小,平时都是光着身子用襁褓包着的,所以称为“赤子”、“襁褓”。 初度、牙牙、孩提初度是指刚满一周岁的孩子,后来初度也包含了“生日”的意思,比如50岁被称为50初度;牙牙则是“牙牙学语”的意思,也是指一岁的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已经开始学着说话了;孩提是两三岁的小孩子,这时候他们已经学会走路,并且逐渐学会说很多话了,只是这时候还比较天真,处在孩提时代。 总角、垂髫总角是指人从幼童成长到少年这段时期,大约在七八岁到十三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经常把头发扎成两个冲天小辫,一左一右,就像两只牛角一样,所以被称为总角;垂髫是说古时候的孩子还没有戴帽子,头发经常是下垂状态的,所以被称为“垂髫”。 豆蔻、束发豆蔻是一种在初夏时节开花的美好植物,那时还没有到盛夏,所以“豆蔻”在古代被用来形容女孩子13岁到16岁这段最美好的年龄,“豆蔻年华”这个词语就是这样来的;束发是指古代男孩子到了15岁的时候,就要把头发束扎好盘在头顶上,这算是到了一个年龄段,作为男孩子15岁以后就要学习技艺。
30赞·122,119浏览2020-08-24
用古代称谓表示年龄?
403赞·5,417浏览2019-03-18
古代年龄称谓填年龄,垂髫――(),束发――(),弱冠――(),知命――(),耄耋――(),期颐()
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 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知命:50岁。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耄耋:八九十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颐: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知,不惑;五十曰知天之命;六十曰耳顺之年;七十曰古来稀有;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1赞·299浏览2016-02-20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都表示
垂髫:chuí tiáo 解释: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例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2.束发:shù fà 解释:成童的年龄,15至20岁 例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弱冠:ruò guān 解释:男子20岁称弱冠。 例句: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4.而立:ér lì 解释: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 例句:《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 5.不惑:bù huò 解释: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例句: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 6.知命:zhī mìng 解释:五十岁的代称。 例句:《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7.花甲:huā jiǎ 解释:指60岁。 例句: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8.古稀:gǔ xī 解释:称人年七十。 例句: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9.耄耋:mào dié 解释:八九十岁。 例句: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10.期颐:qī yí 解释:指百岁之寿的老人。 例句:《聊斋志异·席方平》:“今送汝归,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於愿足乎?”
38赞·333浏览2019-10-08
古代关于年龄的称呼
古代年龄称呼有:汤饼、初度、生小、总角、垂髫、始龀、教数、外傅、束发、舞勺、及笄、舞象、待年、弱冠、而立、不惑、强壮、艾、花甲(耳顺)、古稀、皓首、耄耋、黄发、鲐背、期颐。 1、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2、初度:周岁。 3、生小:幼年。 4、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5、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7、教数:9岁。 8、外傅:10岁,出外就学。 9、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10、舞勺:13岁。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11、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2、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1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14、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 15、而立:指30岁。 16、不惑:指40岁。” 17、强壮:指四十。 18、艾:指50岁。 19、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20、古稀:指70岁。 21、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22、耄耋:指八九十岁。 23、黄发:指长寿老人。 24、鲐背:指长寿老人。 25、期颐:指百岁。 扩展资料: 称谓来历: 1、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2、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3、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4、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5、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6、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7、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22赞·5,569浏览2019-07-12
靳东的戏路是不是太窄?
靳东自《伪装者》爆红之后,所接的角色类型也都大径相同,被深深冠有“老干部”的标签,只能说“成也萧何败
38条回答·1,328人在看
蛀牙真的是因为牙齿“生虫子”吗?平时该如何防止蛀牙啊?
正常情况下确实是这样的,由于我们牙齿当中的残余食物和细菌结合会产生一些蛀虫,蛀虫非常小,只有通过显微
45条回答·1,723人在看
应该先用防晒霜还是先用隔离霜
妙技生活
优质视频达人
关注
619,732播放
如懿封后是不是她命运悲惨的开始?
《如懿传》不知不觉已经播到50集了,如懿也如愿坐上了皇后的宝座,终于能够像她姑妈告诉她的那样,和皇帝
28条回答·3,003人在看
杨幂刘恺威离婚对两人事业会不会有影响?
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影响分为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这个新闻爆出来其实影响的好与坏哪个多一点,还真是不太
98条回答·4,838人在看
满清皇室规定,妃子过50不能侍寝,为何康熙却特立独行?
满清皇室有这个规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过了五十岁得嫔妃已经不能生孩子了,但是一国之君需要繁衍子嗣。君主
7条回答·566人在看
女孩子适合做的轻松点的职业有哪些
现在养宠物的小主越来越多,宠物相关的行业已经进入一个飞速的发展期,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前景非常好,
68条回答·1,772人在看
经常睡到凌晨三、四点醒了,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是怎么回事?
因为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都是很大的。所以说,很多人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的状况,这都是比较常见的。如
21条回答·4,685人在看
《伪装者》评价怎么样?为什么那么火?
观众司空见惯的战争戏是战火连天,是狂杀鬼子,《伪装者》却鲜少直面血淋淋的战争场面,而从小处切入,在生
19条回答·1,974人在看
在没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什么时候可以自动离职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以未缴纳社保,拖欠工资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限制人身自
90条回答·5,357人在看
正在加载

古人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都有一些特定的称谓,比如经常听说的“豆蔻年华”中的豆蔻就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时候,当然,除了豆蔻之外,指代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也很多,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从出生开始的婴儿时期,一是三朝,指出声三日领受各方贺喜,其中男孩称为弄璋之喜,这里璋代表美玉,女孩则称之为弄瓦之喜,瓦代表的则是纺织用的器具。二是满月,常见习俗是剃胎发,并将其做成毛笔。三是百日,在医疗不发达的古代,孩子活过百天存活率会大大提高,在百日会给小孩做百家锁,也称长命锁。四是周岁,俗称抓周,预测小孩命运。

其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称谓,大致如下:

垂髫(tiao)指的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指的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指的是十三四岁的女孩子;

束发则是指男子十五岁; 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岁;而立则是指三十岁;不惑是指四十岁;知名——五十岁; 花甲指的是六十岁;古稀指的是七十岁;耄耋(die)指的是八九十岁; 期颐专指一百岁。

最后,除了以上称呼之外,关于年龄还会有其它的别称。比如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另外,古代成年礼特别重要,其中男子的成年礼在古代指男子冠礼、女子成年礼则被称之为女子笄(ji)礼。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

知命是指多少岁?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10岁以下――黄口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頣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中寿八十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28023.html 知命也作知天命、半百、知非, 认识天命或命运, 五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