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时监护发生异常一般不包括哪一项,摩羯座最匹配的男生
监护人员异常情况下的基本救护步骤和现场应急处理步骤
要相信科学,梦而已没什么含义!别迷信千万!
危重病人的护理
危重病人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危重病人
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
2.呕吐
是许多疾病表现在肠胃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症状,它表现 为胃内容物不自主地经口喷涌而出。
3.瞳孔散大
瞳孔直径大于5mm。
4.瞳孔缩小
瞳孔直径小于2mm。
5.精神状态
是指个体的情感反应,即情感在心理或行为上的表现。
6.咽拭子培养
从咽部及扁桃体采取分泌物作细菌培养。
7.胃管洗胃法
是将胃管由鼻腔或口腔插入胃内,特大量溶液灌入或注入胃内以冲洗胃的方法。
8.意识模糊
最轻的意识障碍。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答话间断迟钝,表情淡漠,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
9.
谵妄
意识模糊伴知觉障碍和注意力丧失,表现为语无伦次,幻想、幻听、躁动不安,对刺激反应增强,但多为不正确。
10.昏迷
按程度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表现为随意识运动丧失.对周围事物及声光刺激均无反应,但对强烈刺激可出现痛苦表情,各种反射均存在,生命体征一般无明显改变,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深昏迷表现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各种反应消失,全身肌肉松弛,生命体征改变,大小便失禁,偶有潴留。
二、填空题
1.危重病人需要护理人员给予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
特别的观察;及时的抢救;精心的护理
2.________与______是护理危重病人的关键,_______的复苏、______的吸氧、______的气道吸引、______的洗胃等,都对病人的_____及____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抢救;配合;心肺功能;缺氧病人;窒息病人;服毒病人;预后;转归
3._______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护士必须有广泛的______和训练有素的_______,有目的地使用各种______,有时还需依靠______的帮助来提高观察的
结果。
观察病情;医学知识;观察能力;感觉器官;仪器
4.表情与面容的观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况。
面颊潮红;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双目无神
5.皮肤与粘膜的观察,如皮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无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情况。
弹性;颜色;温度;湿度;出血;皮疹;水肿;黄疽;紫绀
6.姿势与体位的观察,如急性腹痛时,病人________,借以_______。
双腿蜷曲;减轻疼痛
7.呕吐物的观察,一般呕吐物为_______和______,如混有大量胆汁时呈______;
消化液;食物;黄绿色
三、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生命体征的项目是:B
A.体温
B.神态
C.血压
D.脉搏
A.呼吸
2.需要密切观察血压的病情是:D
A.急性感染
B.哮喘
C.腹泻
D.休克
E.恶心、呕吐
3.急性中毒意识清楚病人应从速采用:A
A.口服催吐法
B.漏斗胃管洗胃法
C.注洗器胃管洗胃法
D.电动吸引器洗胃法
E.自动洗胃机洗目法
4.休克病人护理应特别注意:B
A.脉搏
B.血压
C.呼吸
D.瞳孔
E.以上都不是
5.双侧瞳孔扩大见于:B
A.有机磷中毒
B.颅内压增高
C.颅脑膜下血肿
D.吗啡中毒
E.脑疝早期征象
6.所谓患者的一般情况,其中不包括:D
A.发育、营养
B.表情、面容
C.姿势、体位
D.药物反应
E.饮食、睡眠
7.属精神状态的表现是:E
A.面颊潮红
B.面色苍白
C.双目无神
D.呼吸急促
E.忧郁
8.漏斗胃管洗胃法是利用:A
A.虹吸原理
B.正压原理
C.负压原理
D.空吸原理
E.液体静压原理
9.对危重病人的观察内容,下列哪项是次要的? B
A.意识状态改变
B.饮食方面的变化
C.生命体征的变化
D.瞳孔的变化
E.尿量及呕吐物的变化
10.右侧胸膜炎患者采取的体位是:B
A.仰卧位
B.右侧卧位
C.左侧卧位
D.俯卧位
E.半坐卧位
11.患者采取强迫体位是为了: C
A.预防褥疮
B.保证安全
C.减轻痛苦
D.配合治疗
E.减少体力消耗
12.皮肤粘膜常规观察的内容不包括:C
A.弹性
B.颜色
C.感觉
D.温湿度
E.出血点
13.中毒较重的病人洗胃卧位是:C
A.屈膝仰卧位
B.半坐卧位
C.去枕左侧卧位
D.平卧位,头倔向一侧
E.头低脚高位
14.糖尿病昏迷病人呼气中带:C
A.硫化氢味
B.氨味
C.烂苹果昧
D.大蒜味
E.特别臭味
15.短暂的意识丧失称为:D
A.眩晕
B.意识模糊
C.虚脱
D.昏厥
E.昏睡
16.检查表浅感觉的方法是:C
A.用叩诊锤轻叩膝盖部
B.用大头针划拭足底部
C.用棉签轻试皮肤
D.轻捏不同部位的皮肤,比较其反应
E.观察眼球转动程度
17.下列为排泄物的一项是:C
A.粪便
B.尿
C.唾液
D.痰液
E.汗液
18.口服催吐灌洗液的温度是:B
A.20~24℃
B.25~38℃
C.39~42℃
D.43~45℃
E.46~48℃
19.哪项不是一般情况观察内容:A
A.意识状态
B.面部表情
C.皮肤粘膜
D.睡眠饮食
E.姿势体位
20.哪些危重病人的护理诊断与意识障碍无直接关系:C
A.有误吸的危险
B.有受伤的危险
C.焦虑
D.自理缺陷
E.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21.吸痰的操作何项错误:B
A.病人头转向护士一侧
D.先启动吸引器后插管
C.先吸去口、咽喉部分泌物,再深入气管吸引
D.将吸管从深部向上提起,左右旋转吸痰
E.痰液粘稠滴少量生理盐水稀释
22.病区急救室的布局和设备不强调:2
A.靠近医护办公室
B.美化室内环境
C.备齐急救器械
D.准备好各种急救药品
E.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23.有机农药1605中毒时用高锰酸钾洗胃可:D
A.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B.损伤胃粘膜
C.生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
D.生成毒性更强的对氧磷
E.抑制毒物排出体外
24.除哪项外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E
A.意识障碍
B.烦躁不安、谵妄
C.嗜睡
D.昏迷
E.闭目养神
25.检查电动吸引器的方法何项错误:E
A.电源和吸引器电压是否相等
B.吸引器备管连接是否正确
C.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吸力是否正常
D.吸痰管号码是否合适
E.安全瓶内是否加入消毒溶液
26.简易呼吸器挤压一次入肺的空气量为:C
A.100~200ml
B.300~400ml
C.500~1000ml
D.1200~1500ml
E.1800~2000ml
27.轻度缺氧的氧分压值是:D
A.<3.6kPa
B.3.6~4.6kPa
C.4.6~6.6kPa
D.6.6~9.3kPa
E.>9.3kPa
28.氰化物中毒时可用的洗胃液是:D
A.2%碳酸氢钠
B.0.2%活性炭悬液
C.0.1%硫酸铜
D.0.02‰高锰酸钾
E.植物油
29.病人体温升高伴有血压下降常提示有:D
A.高热
B.心源性休克
C.中毒
D.感染性休克
E.出血
30.容量型呼吸器输入压力降低是由于:D
A.痰液堵塞
B.活瓣障碍
C.胸廓扩张受限制
D.管道脱位引起漏气
E.管道折叠
31.昏迷患者眼睑不能闭合应:E
A.按摩眼睑
B.热敷跟部
C.滴眼药水
D.用消毒巾遮盖
E.盖凡士林纱布
32.危重病人的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病变已影响到:D
A.小脑
B.中脑
C.延髓
D.桥脑
E.丘脑
33.漏斗胃管洗胃时,如不能顺利引出胃内灌洗液时可采取:C
A.提高漏斗
B.挤压、移动胃管
C.挤压橡皮球
D.按摩胃区
E.嘱病员作吞咽动作
34.呕吐呈喷射状见于:D
A.幽门梗阻
B.低位性肠梗阻
C.急性胃肠炎
D.颅内压增高
E.食物中毒
35.缺氧时,突出的临床表现是:D
A.皮肤湿冷,尿量减少
B.面包潮红,脉搏洪大
C.辗转反侧,呻吟不止
D.烦躁不安,发绀明显
E.头晕眼花,血压下降
36.某6岁儿童在公园不慎溺水窒息,急救的首要步骤是:C
A.加压给氧
B.挤压简易呼吸器
C.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
D.肌内注射呼吸兴奋剂
E.口对口人工呼吸
37.氧气表上的减压器,可将来自氧气简内的压力减低至:B
A.0.5~1kg/c㎡
B.2~3kg/c㎡
C.4~5kg/c㎡
D.6~7kg/c㎡
E.10kg/c㎡
38.装氧气表前先打开总开关的目的是:C
A.检查筒内是否有氧气
B.测知简内氧气压力
C.清洁气门,保护氧气表
D.估计简内氧气流量
E.了解气体流出是否通畅
39.病人有谵妄状态时,表现为:A
A.语无伦次
B.语言增多
C.易激怒
D.感觉迟钝
E.朦胧状态
40.关于中度缺氧症状的描述,下列哪项不妥:A
A.轻度发绀
B.烦躁不安
C.呼吸困难
D.氧分压在4.6~6.6kPa
E.二氧化碳分压大于9.3kPa以上
四、多选题
1.单侧瞳孔扩大,固定提示:BD
A.颅内压增高
D.同侧硬脑膜外血肿
C.有机磷中毒
D.钩回疝
E.阿托品中毒
2.护土在抢救工作中应做到:BCDE
A.指定抢救负责人,成立抢救小组
B.参与制订抢救方案
C.制定抢救护理计划
D.做好抢救记录
E.做好交班工作
3.采取被动体位见于:AB
A.意识丧失者
B.极度虚弱者
C.急性胸膜炎
D.哮喘持续状态
E.胆道蛔虫症
4.洗胃的禁忌证为:ABDE
A.食道阻塞
B.食道静脉曲张
C.昏迷
D.胃癌
E.十二指肠溃疡
5.人工呼吸机的作用是:ABD
A.为病人提供足够的通气量
B.供应足够的氧气
C.供应足够的空气
D.利用二氧化碳排出
E.供应高压氧
6.观察病情贯穿在下列哪些护理过程中:ABCE
A.晨间护理了解饮食和睡眠状况
B.定时测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C.与病人交谈,了解心理状态
D.治疗前做好三查七对
E.用药后注意药物反应
7.保持昏迷病人呼吸道通畅的关键是:AC
A.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B.更换体位
C.仰卧时头应侧向一边
D.注意观察病人有无缺氧
E.观察病人有无点头呼吸
8.判断营养状况的指标是:BCD
A.体重、身高
B.毛发光泽和疏密
C.皮肤润泽和弹性
D.皮下脂肪
E.身体各部分的对称性
9.使用人工呼吸器时为了促进排痰应按时给病人:ABC
A.翻身
B.吸痰
C.拍背
D.针灸
E.放出套囊内气体
10.为病人进行肢体被动运动的目的是:ABCD
A.防止肌肉萎缩
D.防止关节强硬
C.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D.增加肌张力
E.预防坠积性肺炎
11.吸痰应注意:ABCDE
A.检查电压、管道连接和 吸引性能
D.贮液瓶内吸出波及时倾倒
C.连续使用电动吸引器不超过2h
D.为小儿吸痰负压不宜超过39.9kPa
E.吸痰管每次吸后更换
12.手术后病人的观察重点是:ABD
A.伤口情况
B.血压
C.疼痛
D.出血
E.输液反应
13.危重患者由于护理不当可诱发:ABCDE
A.下肢静脉血栓
B.褥疮
C.泌尿道感染
D.坠积性肺炎
E.吸人性肺炎
14.氧气吸人的适应证是:ABCD
A.分娩时产程过长
B.颅脑损伤
C.安眠药中毒
D.哮喘
E.急性胃炎
15.提示重度缺氧的临床表现是:ABD
A.显著发绀
B.三凹征明显
C.烦躁不安
D.昏迷
E.恶心、呕吐
五、简答题
1.观察病情应从哪些方面进行?
观察病情从以下方面进行:
⑦生命体征;②神志变化;③瞳孔变化;④药物反应;③一船情况:如营养和发育,表情和面容、姿势和体征、皮肤粘膜、排泄、呕吐物、饮食和睡眠等;⑥精神状态。
2.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同时并存时,如何给氧?为什么?
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同时并存时,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因为慢性缺氧患者.由于长期二氧化碳分压高,其呼吸主要依靠缺氧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并沿神经上传至呼吸中枢,反射性地使呼吸运动增强,若高浓度给氧,则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因而导致呼吸抑制,
使二氧化碳滞留更为严重,可发生二氧化碳麻醉,甚至呼吸停止。
3.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①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做好详细记录;②加强临床护理。做好眼的保护,眼险不能闭合的病员,由于少瞬眼,角膜可因干燥而易发生溃疡,同时伴发结膜炎,应涂红霉素眼药膏或盖凡士林纱布以保护角膜。做好口腔护理,使口腔保持清洁,并可增进病员的食欲。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经常变换卧位。清醒者应鼓励定时作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病情许可时,可为病员作肢体被动运动。以预防持疮、坠积性肺炎、肌腱、韧带退化和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形成;③保持呼吸道通畅;④注意大小便情况。如发生尿潴留或便秘者,可帮助诱导病员排尿排便并按医嘱给予导尿和灌肠;⑤注意安全。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的病员要用保护具以防
止摔伤。牙关紧闭抽搐的病员应防止咬伤舌头;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出现呼吸和心脏骤停,除立即叫人通知医生外.护士应及时采取人工呼吸或胸外按压等措施;⑦保持导管和引流管的通畅;⑧做好心理护理。和蔼亲切,鼓励和安慰病员,了解病员对治疗护理、饮食、生活的要求,尽力解除病员的痛苦。
4.当病人痰液粘稠难以咳出时,应如何处理?
如痰液粘稠难以咳出时,可轻叩患者胸背部.通过振动使痰吸出;用化痰药物(糜蛋白酶)或生理盐水缓慢气道滴入或蒸气吸人、雾化吸人使痰液稀释便于吸出。
5.一病人不慎误服农药敌百虫100ml,请问应选择何种溶液进行洗胃?洗胃时每次灌入液量是多少?为什么?
应选择1%盐水或清水洗胃,1:15000~1:20000高锰酸钾洗胃。洗胃时每次灌入液量为300~500ml。如灌入过多,可由口鼻腔内涌出,有引起窒息的危险,以及发生急性胃扩张的可能。若突然胃扩张,易兴奋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心跳骤停。灌入量太多,还可使胃内压升高,促使毒物进入肠道,增加毒物吸收。
6.如何用简易呼吸器抢救呼吸停止的病人?
应用简易呼吸器抢救时,先清除病人上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使病人头后仰,托起下颌,扣紧面罩,挤压呼吸囊.空气由气囊进入肺部;放松时,肺部气体经活瓣排出,一次挤压可有500~1000ml空气入肺。以16~20ml/min的速度,反复而有规律地进行,通气效果良好。
7.试述电动吸引器吸痰的原理?
接通电源后,马达带动煽心轮,从吸气孔吸出瓶内空气,并由排气孔排出,这样不断地循环转动,使瓶内产生负压,将痰液吸出。
患者安全转运的六大危险因素
患者安全转运的六大危险因素:
(1)优先运送伤情严重但救治及时可以存活的伤员。如何做好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与急救。
(2)运送途中应不间断地实施维持生命的救护,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给氧、输液等。危重症患者的护理PPT。
(3)运送伤员要注意正确体位。
(4)保持创面清洁,尽量减少感染机会。
(5)注意骨折的固定和伤肢的血运情况。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依病情变化进行处理。
安全转运前的考虑因素:
(1)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转运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可能的风险、途中转运的实施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未征得患者和家属充分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不能强行执行转运。
(2)人员组成外出检查时必须由医护人员的陪同,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均应具有丰富的转运临床经验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业务和心理素质,随时保持应急状态。
(3)器械准备对高风险的病例,转运时应根据病情需要配备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充电量足)、简易呼吸器或便携式呼吸机(充电量足)、急救药品、氧气等抢救物品。
院外急救转运中的监护和护理包括哪些
院外急救转运中的监护和护理包括:
病人的基础情况,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其他影响因素,各种导管的护理
对清醒病人:a通知即将进行的转运b评估病人的焦虑及疼痛程度c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物
对烦躁以及不合作的病人:a评估病人的烦躁程度,根据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b评估病人肢体运动情况,适当给予约束
对昏迷病人: a评估神智、瞳孔、生命体征、肢体运动情况、预防颅内压增高b观察有无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1.3 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l.3.1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1.3.2 重大环境事件(Ⅱ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1.3.3 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l.3.4 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以下各类事件应急响应,核事故的应急响应遵照国家核应急协调委有关规定执行:1.4.1 超出事件发生地省(区、市)人民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的应对工作; 1.4.2 跨省(区、市)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1.4.3 国务院或者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需要协调、指导的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次生、衍生的环境事件.l.5 工作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污染、放射性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充分发挥地方人民职能作用,坚持属地为主,实行分级响应.(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充分利用现有专业环境应急救援力量,整合环境监测网络,引导、鼓励实现一专多能,发挥经过专门培训的环境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
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坚持人员救助优先。制订现场处置方案应当优先考虑受突发事件危害人员的救助,在实施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受突发事件危害人员的生命安全,并注意保障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2、预防为主原则:预防是整个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阶段。人们在对公共危机进行认真、全面和深刻研究发现,要战胜危机就必须把应对危机重点转到事前的主动防范,要在危机爆发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制度准备、物资准备和技术准备。在危机爆发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从容应对,避免危机扩大,防止危机升级和失控,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无数案例也已充分证明,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的转变是一次成功经验,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公共应急管理能力;
3、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原则:在应急法制建设中,我们特别强调危机预防和应急准备的重要性,坚决贯彻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方针。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四条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第六条 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第七条 县级人民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报告。上级人民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八条 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设立由本级人民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上级人民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指导、协助下级人民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第九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条 有关人民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