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第四卦蒙卦的白话注解,周易六十四卦爻辞详解

蒙卦的白话解析

蒙:亨,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再参■①,■即不吉。利贞。
【白话】筮占得蒙卦,办事亨通,不是我求助于蒙昧的儿童,而是儿童求助于我。筮占的规则:只筮占一次就吉善,再三筮占就是亵渎神灵,亵渎神灵就不吉善。懂得这些规则就利于贞问。
【注释】①再参■:再三筮占则亵渎神灵。参:通三。■:借为渎,亵渎。
【讲解】蒙卦下卦习赣卦,上卦根卦,呈山水蒙之象。根宫第五卦,帛书第十三卦。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①桎梏,已往閵。
【白话】筮得蒙卦,占得初六,废除蒙昧,利于使用刑人,打开他们的枷锁,将他们放回原地,仍然很难。
【注释】①说:借为脱。
【讲解】废蒙,通行本作发蒙,解为启发蒙昧。
九二:枹①蒙,吉;入妇②,吉;子克家。
【白话】筮得蒙卦,占得九二,保护蒙昧的儿童,吉善;娶媳妇,吉善;儿子能够建立起美满的家庭。
【注释】①枹:通包,引申为保护。②人妇:纳妇,娶媳妇。
【讲解】九二有刚中的品德而应于六五,所以爻辞吉善。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无攸利。
【白话】筮得蒙卦,占得六三,不能用来娶媳妇,见到金夫没有礼貌,没有好处。
六四:困蒙,閵①。
【白话】筮得蒙卦,占得六四,困于蒙昧,则有艰难。
【注释】①閵:难。
【讲解】六四居于阴位,比于阴爻,应于阴爻,困难重重。
六五:童蒙①,吉。
【白话】筮得蒙卦,占得六五,其象为“童蒙”,其占为“吉”。
【注释】①童蒙:幼稚蒙昧的儿童。
【讲解】六五阴柔得中居尊位,下应于九二,童蒙纯洁,所以吉善。
尚九:击蒙,不利为寇,利所①寇。
【白话】筮得蒙卦,占得尚九,打击愚昧,不利于组织抢劫,利于抵御抢劫。
【注释】①所:通行本作“御”。所,处也。
【讲解】蒙卦涉及到两种教育方法,一种是严格的教育方法,一种是宽容的教育方法。严则击蒙,用刑;宽则包蒙、发蒙,用脱桎梏。刚柔相济,宽严并行。

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是什么意思

第四卦:《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白话】《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利于守正道。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6806259.html?si=9

易经64卦第四卦蒙卦的意义是什么

第四卦是山水蒙卦
山水蒙卦是讲启蒙和教育方面的
教育要因材施教,启发学习,让主动学习,让对学习感兴趣,方是吉利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

易经的卦 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求解卦 《易经》第六十一卦 中孚 风泽中孚 巽上兑下 问工作 谢谢...

可能你的挂都已经应了,我随便说,你求的事情应该不成,就是那种看起来好像有希望,结果却不成的那种,
卦象是中孚卦,这个挂主要应在诚信立身,但是你是游魂卦,看起来本来就是下下的卦象,还是游魂,就更加不好了,问事问人都不太好,游魂卦的大意就是回光返照的意思,不过也有死里逃生的意思。总之事情不会顺利。
如果你是求职,问工作,记得诚信就好,个人的资料和问题,不要做过多修饰。诚信立身。随缘吧。

周易中的64卦的具体解释(不要文言)

《易经》概述
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作者简介:周文王
中国商末西方诸侯之长 。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古公亶父死,季历继位,后又传位于昌。昌即位后,礼贤下士,周国势日强。昌和九侯(或作鬼侯)、鄂侯(或作邘侯)一起,任商代三公。商王纣杀九侯、鄂侯,昌不满,为崇侯虎所谮,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得释后,昌向商献洛西之地,请除炮烙酷刑,得任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当时商王朝内部矛盾剧增,政事日非,诸侯逐渐归附于周。西伯昌曾使虞(在今山西平陆北.)、芮(在今陕西大荔南)两国争讼和解,提高了威望。他在位时曾多次用兵,先伐犬戎获胜,继因密须(在今甘肃灵台西南)侵犯阮(今甘肃泾川东南)、共(今甘肃泾川北)一带,出兵灭密须,使周的西北方得到巩固。随后又向东发展,战胜黎(或作耆、饥)国,引起商贤臣祖伊的恐慌,告纣,但纣未加警惕。不久,周又伐邘(在今河南沁阳西北),逼近商王畿边境。最后,攻克崇国(在今陕西长安西北),并在其地修建新都丰。西伯昌自岐邑迁都于丰,后卒于程(今陕西咸阳东北),葬在毕(今陕西咸阳东北),相传在位50年。西伯昌晚年,周的已非常强盛,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终身没有称王。其子武王伐商后,始追称他为文王。古书记载文王在被囚羑里时,因困于忧思,“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