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论疾病,五行学说中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行对应的器官及疾病
以“金、木、水、火、土”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总结出来的一个自然规律,它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分属于五行中其中的一类,并依从着相生相克的发展原理。
百度 一、自然界(大宇宙)相生——滋养、助长
1、水生木:万木靠水来滋养
2、木生火:五行中只有木能着火
3、火生土:火燃烧后变成了灰烬
4、土生金:土壤里蕴藏着矿石和金属
5、金生水:金属熔化变成液体(水)
自然界中万物都会有它的救星,必然也会有它的克星,否则在宇宙中某物就会泛滥成灾或会消声灭绝。下面讲相克:
相克——抑制、减弱
1、水克火:水可以灭火
2、火克金:火可以熔化金属
3、金克木:金属制成的刀或锯可以伐木
4、木克土:树大土松,树大根深
5、土克水:水来土掩
自然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运用到人体这个小宇宙上也能深刻描述人体各器官之间的相关性。
二、人体(小宇宙)
人体各器官怎样归为五行呢?下面列表来说明:先讲五脏、五腑怎样归为五行呢?肾主水,肝主木,心主火,脾主土,肺主金。五脏五腑为了归五行,只讲五腑,因为六腑中的一腑属于“三焦”这个“三焦”已经包含在五腑之中,五脏五腑是相表里的,肾于膀胱相表里,肝胆相照,肝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自然界的五行有相生相克,五脏五腑归为五行同样也会有相生相克,下面讲相生:
1、肾强肝就强。肾功能好,排毒功能就好,减轻了肝的解毒负担,肝自然就强壮。
2、肝强心就强。肝功能好,解毒功能强,血液品质就好,减轻了心的负担,心功能自然强壮。
3、心强胃就强。心功能强壮,供血能力就强,血液循环就好,胃肠的粘膜组织层的血液循环就好,胃肠功能自然强。
4、胃强肺就强。胃功能好,消化吸收就好,脾的运转就正常,大肠的排泄自然就通畅,肺功能自然就强壮。
5、肺强肾就强。肺功能好,大肠排泄功能好,减轻了肾的排毒负担,膀胱运转正常,肾功能自然日益增强。
相克:
1、肾弱心就弱。肾功能差,排毒能力差,血液品质就差,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心功能就会衰弱。
2、心弱肺就弱。心功能差,血液的携氧能力就差,肺的气体交换就差,肺功能自然减弱。
3、肺弱肝就弱。肺功能差,大肠排泄就不通畅,体内存留太多的毒素,增加了肝脏的解毒负担,肝功能就会日益减弱。
4、肝弱胃就弱。肝的解毒功能差,胆汁分泌不正常,影响了食物的分解,胃的消化就会减弱,胃功能自然下降。
5、胃弱肾就弱。脾胃功能差,脾作为人体内垃圾的中转站的能力就会下降,从而增加了肾的排毒负担,肾功能自然会减弱。
从人体各器官之间的相生相克,可以看出,人体内的任何一个器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个器官的强壮,健康会带动其它器官向好的方面转化,反之某一器官机能不足会影响到别的脏器。因此,健康乃是人体内相对成份之间的适当平衡状态,若任何一项机能特别突出或不足,破坏了和谐,便会造成疾病。
1 说明生理功能:
肝:疏通气血,调畅情志(木性生长,升发,喜条达).
心:心阳温煦,血得热则行(火性温热).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土生万物).
肺:肃降(金性清肃收敛).
肾:藏精,主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五脏
肝 东方 风 木 酸 筋 目
心 南方 热 火 苦 脉 舌
脾 中央 湿 土 甘 肉 口
肺 西方 燥 金 辛 皮毛 鼻
肾 北方 寒 水 咸 骨 耳
2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生:木生火: 肝藏血以济心.
火生土: 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运化.
土生金: 脾气散精,上归於肺.
金生水: 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道以助肾水.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2)相克:木克土:肝木条达则疏泄脾的壅滞.
火克金:心火温煦有助肺气宣发.
土克水:脾运水湿可助防肾水泛滥.
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抑肝气过度升发.
水克火:肾水滋润以制约心火.
2)根据相克规律
(1)确定治则:
抑强:用於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
木旺乘土:治宜疏肝.
土壅木郁(土气太过侮木):治宜运脾.
扶弱:用於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土虚木乘(贼):脾胃太虚,引起肝脾不和.
土虚水侮:脾胃太虚,引起肾水反克.
(2)确定治法:
抑木平土:即疏肝健脾,用於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
培土制水:用於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水肿胀满.
佐金平木:用於肺虚无力制肝而肝旺者.
泻南补北:即泻心火,补肾水.用於肾阴不足,心火偏旺.
精神疗法:
怒伤肝,悲(肺金)胜怒;
喜伤心,恐(肾水)胜喜;
思伤脾,怒(肝木)胜思;
忧伤肺,喜(心火)胜忧;
恐伤肾,思(脾土)胜恐.
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所以入春就可以着手养肝了,肝主开发疏泄的作用,不仅管理着情志,更有藏血的功能,如果长期情志不畅,造成气机淤滞且不及时调整的话,一系列的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如果肝气不舒,人的周身气血运行便会紊乱,女性就会变得暴躁易怒,胸胁疼痛,而且还带有月经失调、月经量少、经期间出血、出行晕眩、经期难以入眠等。
●肝脏是身体重要的排毒器官,肠胃所吸收的有毒物质,都要在肝脏经过解毒程序变为无毒物质,再经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肝脏长期超负荷工作,太多的身体毒素无法及时排解出去,反映到女人的面子上就是脸色暗哑、色素沉淀。
●肝脏的主要功能是代谢,代谢功能出现异常,则会造成四肢乏力,懒言少动,即使吃的不多也会止不住地发胖,造成恶性循环,抒发肝气最忌讳生气。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思维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称之为肝气郁结。
我们说肝主怒,大怒则伤肝。很多女性在这方面都有这样的体会,尤其是30多岁的女性,月经要来的时候见谁烦谁,动不动就生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女性以血为主,每一次来月经的前一周血下行,气上浮。血下行了,气有余便是火,所以女性就容易烦躁。如果本来脾气很好的女性,后来特别容易发怒,那就要好好调理肝了。
身体同样也能体现五行。各种体质的人调养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那么,先来看看你的体质属于五行中哪一种元素吧!要记住,绝对的五行人比较少,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说法,大多数人可能具有两种五行体质特点:
金型人自画像
1 体型比较瘦小,宽额头,很有将相风度,长方脸,嘴唇很薄。
2 面色白净,尤其生气的时候,更显惨白。
3 说话声音清脆而且响亮,能说会道。
4 走路矫健,轻快活泼。
5 既不外向,也不内向,但是自尊心很强,性格刚健。
金型人体质偏燥,容易伤津,所以,要多吃润燥生津之品,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功效,味甘性平,可以润肺健脾、消心安神、补中益气,有养五脏之功。
做法:百合、大枣、银耳各准备4克用水泡软(提前半个小时就差不多啦)。泡软的银耳,要过一下开水,记住,一定要马上捞出来,放入冷水中继续泡。准备期间,可以把莲子先煮起来,至半熟后,再放入百合、红枣加水同煮。等锅中3种材料均煮烂后,放入银耳,加糖调味,放凉了之后就可以吃了。
●要注意: 百合一定要将鳞片剥下,撕去外层薄膜,洗净后在沸水中浸泡一下,这样可以除去苦涩味。百合并不适合所有人,它性寒,比较黏腻,那些老是感觉肚子发凉、稍微吃一些凉东西就拉肚子、喜欢喝热水吃热饭的人还是少吃为好。
●随身零食——红枣: 红枣不仅是一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食品,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性温、味甘,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生津液、解药毒、缓和药性的功效。红枣虽好,但吃多了会胀气,因此每天吃20枚左右即可。舌苔厚腻、发黄的人不宜食用。
●功效: 眼睛与心、肝、肾的关系密切,与颈项、脑有着直接的联系。恰当的闭目养神,在使眼睛得到休息的同时,还能够使五脏六腑的精气得到休整,有养肝血和养五脏的功效,可以祛除疲劳,改善焦虑状态,增加大脑的血供。
●做到位: 找一个安静的场所,周身放松,闭目独坐。体力欠佳的话,也可采取平卧位,全身放松,调匀呼吸,把所有的思虑暂时放下,专心养神。少则三五分钟,多则一二十分钟甚至更长。
木型人自画像
1 身材细瘦,上宽下窄,脸面长,手指也长。
2 面色发青,给人一种严肃之感。生气发怒时,可以看到青筋暴露。
3 声直而短。
4 走路时喜欢抬高脚步。
5 好动,性急,敏捷能干,思维灵敏,善于外交,但比较多疑,敏感。
●护肝中药:山药有健脾益气、滋肺养胃、补肾固精、滋养等功效,尤其适合春季食用,一则能健脾益气,防止春天肝气旺伤脾;二则能补肾益精,使人体元阳之气充沛,增强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
做法:先将15克蘑菇洗净,用热水泡至变软,泡菇水留下备用。同时将300克山药和100克芹菜切成小片。油热后,依序加入蘑菇、山药、芹菜炒熟,接着倒入泡菇水,待汤汁略收干后,加入适量淀粉勾芡,再加入一点酱油或少许盐调味就大功告成了!
●要注意:山药皮容易导致皮肤过敏,所以最好削皮,削完后马上多洗几遍手。新鲜山药切开时会有黏液,极易滑刀伤手,可以先用清水加少许醋洗。山药切片后需立即浸泡在盐水中,以防止氧化发黑。
●随身零食——葡萄干: 葡萄干性平、味甘酸,有益气、补血的作用,可养肝血,适 合晕眩的人吃。春天易头晕的人,通常气血不足,而且葡萄干富含铁质,对女性来说是造血所需。不过葡萄干糖分较高,所以怕胖、糖尿病患者、容易拉肚子的人要少吃,建议1天不要吃超过半个手掌的量。
●这样做:点按肝俞。 肩胛骨下角正对着的是第7胸椎,向下两层,即第9胸椎,第9胸椎棘突两边1.5寸的位置,就是肝俞穴的位置。
●功效:肝俞,有疏肝养血之功,主治肝脏病变,因肝“开窍于目”,故取肝俞可以养肝明目,又因“肝在体为筋”,还可以治筋脉挛急病。长期点按肝俞可使身体健壮,睡眠改善,眼睛明亮,并且可使贫血症状得以改善,是防病保健的有效穴。
●做到位:找到肝俞穴,用两个手指用力点按5-10分钟,如果有压痛感或者穴位处皮下有硬结,则须稍加用力,直到痛感或者硬结消失为止。如果自己操作觉得不方便,那就找个伙伴,两个人相互帮助吧!
水型人自画像
1 身材较胖,双下巴,眉毛粗,眼睛大。
2 面色发黑,生气时更显乌黑。
3 说话声音慢、长而低沉。
4 走路迟缓,喜欢两脚拖地。
5 性格内向,心机比较深。
●护肝中药:水型人易受寒,导致骨节冷痛,所以就要多吃一些温热散寒的食品,砂仁性温,能够温胃散寒,健脾止泻,与补气血、补肾药同用,还能缓解妊娠呕吐、胎动不安。
做法:将500克猪肚用盐、清水反复漂洗干净,并放入开水中除去膻味,刮除白膜,备用。准备10克砂仁洗净,打碎,放入猪肚内。接下来起油锅,用生姜片爆香猪肚,加适量水用文火焖,别忘了加适量花椒、胡椒粉、葱花、料酒调一下味道。焖一会儿,觉得熟了,用湿淀粉勾芡,起锅。取出猪肚,去掉里面的砂仁,切条盛盘。
●要注意:阴虚内热表现为两颧潮红,盗汗,口燥咽干,小便黄赤,舌红少苔,这类人须少用砂仁。
●随身零食——龙眼干: 龙眼干性温味甘,可入脾养血,脾胃养足了,肝血、肝气也较足,晚上睡不好、易头晕的人也可多吃。不过常口干舌燥、易上火、体质较燥热的人则要少吃。此外,龙眼性热,孕妇也应该尽量少吃,以免流产。建议1天不要吃超过半个手掌的量。
●这样做:按摩期门。 乳头的位置正好是在第4肋间隙,期门则正好是向下两肋,是第6肋间隙,正对着乳头这个地方,左右两侧各有一个。
●功效:期门穴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按摩的时候,坐着或者仰躺着都可以,手放在期门穴的位置上,吸气,用手指缓缓按摩期门穴,按摩3?5秒钟之后吐气,吐气时放手,吸气时再刺激穴道,反复吸、吐的动作,并配合手的动作收放。
●做到位:为避免找错位置,中间三个指头并起来,以加大按摩面积。力道大小依个人承受程度而定,要有酸麻的感觉才会见效。
土型人自画像
1 体貌敦厚,肌肉结实,身材短,脖子短,手指短,比较笨拙。
2 面色发黄,生闷气时,愈现枯黄。
3 声音憨厚低沉。
4 走路时,脚步沉重踏实。
5 性格偏内向,宽容厚道、勤垦忠厚,对新鲜事物欠敏感。
●护肝中药:土型人湿重,易出现水肿、食少,那就要常吃健脾利湿之品,茯苓除了能宁心安神,益脾补肾,渗湿利水。还有美容的功效,能使我们的皮肤、毛发变得更加滋润。
做法:做慈姑肉片之前,先要做好准备工作:240克慈姑,洗净之后切成片,瘦猪肉也准备240克,切成片放入沸水内,5分钟后,取起用水冲净,还有10克蜜枣、15克茯苓,也都洗净备用。在汤煲内加入3?4碗水,大火烧开,将所有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待水开之后,转小火煲上两个小时,放点姜和盐调味就可以了。
●要注意:肝肾阴虚者最好不要服用,茯苓不能与茶同用,也不能用铁的容器泡药。另外茯苓忌与醋及一切酸性食物同时食用。
●随身零食——龟苓膏: 龟苓膏可以止瘙痒,去暗疮、养颜提神。所用为土茯苓,其性温和,不凉不燥,具有清热去湿,促进血液化生、促进伤口愈合、止瘙痒,去暗疮,润肠通便,滋阴补肾等功效,因而备受人们喜爱。
●功效:从生活的意义上来说,叹息无疑是消极、悲观的表现。但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叹息一下,其实对健康是有很多好处哦!叹息时,吐音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吐“嘘”字养肝,吐“呵”字强心,吐“呼”字健脾,吐“泗”字清肺,吐“吹”字养肾。叹息法养肝方便,可以调和脏腑,疏肝理气,几声之后,呼吸和心跳减慢,心理紧张状况也会暂时得到改善。叹息时全身放松,先深呼吸后,再尽量呼气,在呼气时发出“嘘”音,并尽力瞪目,重复10次。
●做到位:要注意吸气应顺其自然,口型、吐音、动作要积极配合。
火型人自画像
1 体型如新生的一盆火,上尖下窄,中间宽,面部圆盈,单眼皮。
2 面色红赤,容易激动,生气时,脸红脖子粗的。
3 声音尖细而且高。
4 走路时脚步轻,急而快。
●护肝中药:火型人要多保养心脏,因火气通于心,最易伤害心脏。而按照中医五行理论,木生火,所以如果心脏有病的话就会出现“子病及母”,所以要多养心安神,常吃养心阴清心火的食品,才能使肝的功能保持得更好。麦冬可以算得上“土中金”了,它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除烦,不仅可以抗疲劳,养神提高精力,对发热、心烦、口渴、咽干、大便干燥等症状皆有疗效。
做法:事先准备麦冬30克,粳米100克洗净。将麦冬放在沙锅内,加适量水上火煎出汁,取汁待用。锅内加水,烧沸,加入洗过的粳米煮粥,煮至半熟后,加入麦冬汁和冰糖,再转小火慢慢煮,熟了就可以吃了。
●要注意:麦冬味甘、性微寒,较适合阴虚者食用,而脾胃虚寒、阳虚的人如吃了麦冬,可能出现胃部不适、口干多饮、不喜进食、大便干结等病症。
●随身零食——梨: 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不但有营养作用,还有保肝、助消化、促进食欲的作用。肝火大的人经常食梨,能降血压,使头晕目眩等症状改善。但因为其性寒,吃得太多会损害阳气,一天一两个就够了,别贪吃啊!
●这样做:按揉膻中。膻中穴位于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功效:膻中穴可恢复气的正常运动状态,消除不良情绪对人体气机的影响。我们可以将掌根置于胸前膻中穴的位置,稍用力按下,轻轻揉动5?10分钟,有助于人体气机运行通畅,缓解胸闷气短症状。除了用掌根按揉之外,还可以双手合十,将双掌大鱼际置于膻中穴上,上下擦动,以胸部局部发热发胀为度。
●做到位:在中医的针灸经络理论里面,手太阴肺经的循环是经过手的大鱼际而到达大拇指的。所以我们在做此动作的同时,还相当于揉按了大鱼际,刺激、调整了肺的功能,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宽胸理气,纾解我们胸闷、气短等症状。
八字论疾病
八字论疾病,无论身强、身弱,只要八字中某一五行过旺或过弱,就属于命中之病。
过旺的五行原则上不能受生,受生就会有疾病发生。过弱的五行原则上不能受制,一旦受制就有疾病发生。而弱极的五行,原则上既不能受生,也不能受克,生与制都会有疾病发生。八字中没有的五行,岁运出现也可能会出现代表此五行的疾病。
八字中金过旺或过弱,大多会有肺和呼吸系统方面及筋骨、大肠方面的病。
八字中木过旺或过弱,大多会有肝胆方面的疾病。
八字中水过旺或过弱,大多会有肾、膀胱、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方面的病。
八字中火过旺或过弱,大多会有心脏、血液、眼睛、小肠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病。
八字中土过旺或过弱,大多会有脾胃、肠胃方面的病。
《阴阳五行论疾病》
黄帝是高明的问者,岐伯是高明的答者。
问的高明,是因为透过现象问的是疾病的本质: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大小,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黄帝问的是,黄帝道:人之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及天地二气的相合,从经纬上来讲,可以分为九野;从气候上来讲,可以分为四时。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这些都是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变化更是不可胜数,比如根据患者微细呵欠及呻吟,就能够判断出疾病的虚实变化来。请问运用什么方法,能够提纲挈领来加以认识和处理呢?
岐伯答得也同样高明:“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就是说,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这种变化,万物都是一样的,不胜枚举。
中医五行学的应用
依靠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均有其五行归属,据此,可以综合判断患者的疾病。比如,患者面色发青,喜食酸食,脉弦,则可诊为肝病;面色红,口中苦,脉洪大,可诊断为心火旺。又如,痉挛拘急抽风,根据五行归类属木病,从人体脏腑来看,可诊断为肝病;全身水肿,小便不利,五行归类属水病,而病位可定为肾。
根据五行学说,治疗疾病时不仅要考虑发生病变的脏腑本身,还应根据脏腑之间的生克关系,控制疾病的传变。正如《难经》所论述的:“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当先实脾。”
中医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提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
1. 补母,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在针灸疗法中,凡是虚证,可以补其所属的母经或母穴,如治疗肝虚证时,选取肾经合穴阴谷。此即虚则补其母,补母则子安。
2. 泻子,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在针灸疗法中,凡是实证,可泻其所属的子经或子穴。如肝实证可取心经荥穴少府,或本经荧穴行间治疗。此即实则泻其子,泻子则母安。
根据母子相生的关系,提出以下治疗原则:
1.滋水涵木法,即滋养肾(水)阴以养肝(木)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导致的肝阴不足之证。
2.益火补土法,即温肾阳(火)以补脾(土)阳的方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导致的脾阳不振之证。在五脏配属五行中,火指心,但自命门学说兴起,对机体的温煦多指为命门之火的作用,即肾阳的作用。
3.金水相生法,即滋养肺(金)肾(水)阴虚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
4.培土生金法,即补脾(土)益气而达到补益肺(金)气的方法,适用于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而致肺虚脾弱之证。
中医根据五行相克规律,创建了以下治疗原则:
1.培土制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土和水,指脾肾两脏,培土制水,指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以治疗水湿停聚为病,又称温肾健脾法。若肾阳虚不能温脾阳,则肾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湿不化,治当以温肾为主,兼顾健脾。
2.抑木扶土法,适用于肝的疏泄太过,木旺乘土之证。木和土,乃肝脾两脏。抑木扶土,即疏肝健脾以治疗肝旺脾虚,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
3.泻南补北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
4.佐金平木法,适用于肺失清肃,肝火偏盛之证。金和木,乃肺肝两脏。佐金平木,即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又称清肺泻肝法。
五行的现实应用非常广泛,掌握应用规律,可全面提升个人能量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中医五行学说方面的知识
提起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中医学说有哪些内容?另外,还有人想问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中医基础理论txt有吗?包含气一元论学说五行学…,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医五行学说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您好!中医五行学说是在[五材]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以五种物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协调平衡的。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也是我国古代唯物辨证观的主要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的缺陷。
中医基础理论txt有吗?包含气一元论学说五行学…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中医所说的五行实际上是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生相克以对应的脏腑!
经络就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主要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中医学说有哪些内容?
中医学是我国古代科技领域的杰出成就,它由我国独创,产生于我国古代,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代表。中医学对人类文明和进步带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试题。
古代独创的医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独特的理论体系,卓有成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还有在外科、免疫、养生保健及专业著作方面的成就,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中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
中医药学体系是以我国古代盛行的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其间的关系,并将生理、病理、诊断、用药、治疗、预防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观念和独特的理论,作为医药学的基础。
这一学说的内容包括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基础的生理、病理学;以望、闻、问、切“四诊”进行诊断,以、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进行归纳治疗的一整套临床诊断和辨证施治的治疗学。脏腑与解剖的相同之处。
以寒、热、温、凉“四气”和酸、甘、苦、辛、咸“五味”来概括药物性能的药物学。中医基础理论顺口溜。
以“君臣佐使”、“七情和合”进行药物配伍的方剂学;以经络、腧穴学说为主要内容的针灸治疗学。
此外还有推拿、、导引等独特的治疗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生命中总有几个日子最珍惜,心底里总有几个朋友难忘记。从细雨飘洒的春天,到瑞雪纷飞的冬季。虽不能时时相聚,却常常在心中想起。遥祝天天快乐!常用中医术语大全。
五行学说是什么?要详细!别说只是金木水火土!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中医的基本概念。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中医五行基础知识。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五行学说的缺陷。
①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②推演法。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③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现将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列简表如下。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的生理功能。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中医基础知识讲解。
3.五行的生克乘侮
(1)相生与相克。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在五行学说中认为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对人体生理来说,也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才能使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使人体维持生理平衡,故说“制则生化”。中医理论与五行学说。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学说各自的缺陷。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所以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五行学说与中医学。
“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木,故“我生”者为土。这样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即是“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再以火为例,由于火克金,故“我克”者为金;由于本克火,故“克我”者为水。
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其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如环无端,才能生化不息,并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2)相乘与相侮。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正常的生克关系遭遇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过度克制反应。
当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克制太过,被克的“一行”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例如: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称为“木乘土”。另一方面,也可由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虚弱,因而对它“克我”“一行”的相克就显得相对的增强,而其本身就更衰弱。例如:木本不过于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范围。但由于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即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称反克。例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特别强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即反克),称作“木侮金”,或是发生反侮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虚弱,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称作“金虚木侮”。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首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后者则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其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以同时发生相乘。如: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又可以受到火乘。就学说的缺陷。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中医药学基础五行学说。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中医汤头歌诀顺口溜。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五行学说问题。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中医基础五行学说。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中国网http://www..com/s?wd=%B5%C0%BD%CC
你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以上就是与中医五行学说方面的知识相关内容,是关于中医学说有哪些内容?的分享。看完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