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和占卜的关系,老黄历占卜吉日
一些人在占卜时经常将所上的香作为依据,这是为什么呢?
占卜是由外界事物的动向和变化向非人的灵体探询想要知道的事物。烧香拜佛算是一种庄重的典礼,以是一定要标准姿态举措,用本人忠诚的恭顺心去面临佛祖,烧香各个步奏都要庄重、崇高。人的心要静下来,承受佛的浸礼。
以百科的角度看占卜,因原始民族对于事物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借由自然界的征兆来指示行动。但自然征兆并不常见,必须以人为的方式加以考验,占卜的方法便随之应运而生。
之后,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占卜与祭祀、交织在一起。例如祭天仪式,皇帝在特定的日子,向天祈福,祈祷未来一年风调雨顺。也对来年进行了占卜,看凶吉与否。
皇室中也设立太史监/司天监/太史局/钦天监(历代不同的名称),掌观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
烧香拜佛算是一种庄重的典礼,以是一定要标准姿态举措,用本人忠诚的恭顺心去面临佛祖,烧香各个步奏都要庄重、崇高。人的心要静下来,承受佛的浸礼。
其次,当我们点香时,不可自己先嗅,不然供香不但没有功德,反而会遭感不能辨别香臭的果报。然后,烧香时更要将口紧闭起来,否则也会感到没有信用的果报。不管你说什么话,人家都不会相信你!烧香还没有得到好处,反而有了罪过。注意用左手举香,因为大部分人的右手举刀杀生,左手相对要和平。
之后敬在一个炉中即可,经过佛堂时,要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不能低于下身,闭眼许出心中的愿望,拜三 下。烧香,三支即可,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殿只需要参拜即可。
祭祀是什么?
祭祀,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高地位,尤其是古代中国。所谓“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品的选择是祭祀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孝经》疏曰:“祭者,际也,人神相接,故曰际也;礼者,似也,谓祀者似将见先人也。”而祭品是实现“人神相通”的重要道具。
古代祭祀中,动物类的祭品统称“牺牲”。“牺”指动物的毛色纯,“牲”指动物的完整无缺。“三牲”特指由牛、羊、豕(猪)这三种“牺牲”组成的祭品,往往用在祭祀天地和祖先等比较庄严隆重的祭典中。由于在祭祀之前,必须将牲畜在栏圈中畜养一段时间,所以经过畜养的“三牲”称为“牢”。春秋以后,牛、羊、豕三牲兼用称“太牢”(也叫大牢),是最高等级的祭献;仅用羊、豕二牲称“少牢’(也叫小牢);牛羊豕中单独用一牲称“特”。
祭祀用的“三牲”必须通过严格的占卜挑选和精心的饲养,在有些特别重大的祭典中,祭牲在祭祀前三个月就要在栏圈内专门喂养,而且非常讲究“牺牲”的毛色纯正和身体完整。《春秋·宣公三年》载:“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春秋·成公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牛角,乃免牛。”“郊”就是“祭天”,文中的意思就是说,祭天用的牛,必须经过占卜来确定,如果在圈养的过程中,哪怕是牛角和牛口有了小伤,也要“改卜”更换,如果更换的牛死了或又伤了,则宁愿“不郊”,也不敢用有瑕疵的牛来祭祀。被挑选出来圈养的“三牲”,由于它们是用来供祖先和天地享用的,所以其地位非常高。平时必被穿上绣有图集的“衣服”,《史记·老庄列传》载:“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同时古籍中“君式齐牛”、“国君下齐牛”等记载,说明即使国君见到它们,也要对其致敬。由此可见,古人对于天、地、祖先怀有怎样的崇敬之情。
古代中国严格的等级制度,也显现在祭祀活动中。具体到祭品,则表现在对“牺牲”的选用和“分胙”上。根据周代礼仪,帝王、诸侯致祭宗庙,牛、羊、豕全备,用“太牢”,卿大夫致祭宗庙,用“少牢”,不得僭越。《礼器》上也说,大夫以上祭祀用“太牢”叫做“礼”,士祭祀用“太牢”就是“无礼”,这叫做“攘”。同时,应该有的礼数没有达到也不行,齐国的晏仲平祭祀自己的祖先,做祭品的猪腿小到了盖不住豆,穿着洗过的旧衣服参加朝会,君子说他太小气,称之为“隘”。“胙”指的是祭品中的祭肉,“分胙”就是分食祭肉。古人认为,祭祀用的“牺牲”可以通神,神灵和祖先享用之后,会把福祉寄寓在牲体之中。分食这些牲体,就会得到祖先和神灵的保佑。“分胙”由主祭者来掌握,既要求平均,又要根据等级尊卑确定受“胙”的次序和享用的部位。
在具体的祭祀中,不同朝代对祭牲的毛色和部位有不同的喜好。《礼记·明堂位》云:“夏后氏牲尚黑,殷白牡。夏后氏祭心,殷祭肝。”说明夏朝祭祀喜欢用黑色的祭牲,且爱用动物的心;商朝祭祀喜欢白色的公牛,且爱用动物的肝。而在周代天子祭天时,祭牲用骍,即黄赤色的牛。献牲时,天子要亲自牵牲。进入庙门,把牲系在石碑上。卿大夫坦开衣服宰牛,先取牛毛,以耳部的毛为好。再以鸾刀剖开牛腹,取出血和肠子间的脂肪,然后退下。等到生肉和熟肉都献上之后,天子才退下,以示对天的恭敬。同时,在不同的祭典中,对祭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比如,祭地时要把赤色小牛埋在坛下,祭四时之神时要把羊、豕埋在泰昭坛下等等。此外,对祭牲的生熟也非常讲究,一般来说,祭天用牲血,祭自然之神用生肉,祭祖先则用熟肉。但祭祀初祖则要用生肉,因为初祖生活在上古,而上古不熟食。
“三献”之礼,即三次进酒的意思,分为初献爵、亚献爵和终献爵。“三献”之礼是一项非常隆重的仪式。仪式开始前,要击鼓奏乐,主祭者要将手净、擦干。然后行初献爵礼,要在供桌上摆放筷子、盏碟等餐具。众人行三跪九叩之礼。叩首复位后,要读祝文。清代礼部颁发全国统一的《祝文》是:“维神迹著两垣,枢环北极。六匡丽曜,协昌运之光华;累代垂灵,为人文之主宰。扶正久彰夫感召,荐馨宜致其尊崇。兹届仲春、秋,用昭时祭。尚其歆格,鉴此精虔。尚飨!”读完祝文后,行亚献爵礼,上羹饭与肉等食物。众人再三跪九叩。终献爵时,上菜蔬、果品等时令食品。众人第三次行三跪九叩之礼。每次进献都要上香。三献完毕后,大家分食供品。
古代遇事为什么要占卜
古代的占卜是用来干嘛的
巫师,,占卜师,祭司的区别
巫师研究 诅咒一类的
主攻击
占卜师 预测
祭祀 神的侍者
老黄历看日子和易经看日子有什么不同?
老黄历看日子简单直接,上面会直接记录当日喜忌以及是否为黄道吉日。
易经看日子则要通过本人八字以及个人喜忌具体分析,有时候还要通过占卜来看具体时辰吉凶,是比较复杂和更精准的。
老黄历中的黄道吉日是怎样算出来的
“黄道吉日”一词在中华民俗文化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在民间生活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结婚、殡葬、祭祀、入伙、商务合作、建房动土、出差旅游等等,都要查找“黄道吉日”来使自己办事顺利,特别是在现今中华传统文化复苏的时期,这个“黄道吉日”的成语又热起来了,身体力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但是因为历史原因,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出现了断层,以致很多现代人并不明白“黄道吉日”的由来,因此出现了盲目追求者,将其奉若经典:片面批评者视其为洪水猛兽。等社会怪象。
那么,究竟什么是“黄道吉日”呢?“黄道”本是古代天文学的一个名词,黄道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行轨道。其天文理论起源于古巴比伦,后传入古希腊,公历纪元左右从希腊传入印度,在隋唐时期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了中国。而当时中国天文历法已经有了发展成熟的二十八宿星象体系,因此黄道十二宫传入之后,对中国传统天文学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直到明朝末,基督教传教士把大量西方天文学介绍进中国,黄道十二宫才逐渐被广泛应用。
正好黄道十二宫星座分部的位置,和中国的太阳历,(夏历,也是民间所说的阴历,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宿的分布是一样,也正是这个相同,黄道十二宫才融入了中国的天文学之中。而中国天文星象学体系的形成,本身就是建立在古代占星术理论上的,所以黄道十二宫的概念也就顺理成章的为占星术所用了。他不单只为占星术所用,同时也为农耕,气象预测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其实“黄道吉日”在很大的意义上是从气象预测上来解释的,试想一下,当结婚、殡葬、商务合作、建房动土、出差旅游等活动进行时,风雨雷电,甚至自然灾害的发生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我想没有任何人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情吧。
“吉日”一词,也并非带有迷信的含义,他是代表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一种愿景,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至于《老皇历》上所指导的看病、做衣服,甚至连洗澡、理发都要找好日子,那就大可不必遵循了。因为那已是过去式了, 在传统文化中也确实有一些糟粕,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时候, 应该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毛主席语录)。而“黄道吉日”正是中西合璧的范例。
所以“黄道吉日”也并不是某种意识形态下的坏事, 例如: 九运会什么时候开幕?什么时候闭幕?广东的九运会筹备委员会就为这事颇费了一番心思。经精心研究,征求多方意见,终于选定了两个“黄道吉日”; 开幕式为2001年11月11日,闭幕式为2001年11月25日; 什么?堂堂的全国运动会居然也这样,未免太儿戏了吧?先别忙下定论,请先看下面的例子:
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也曾由于台风登陆而临时把开幕式往后推迟了两天。
无独有偶,1987年11月20日,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的开幕式上,欢庆的会场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原本欢庆祥和热烈的气氛或多或少被这场不识时务的大雨破坏了。
2000年2月20上午,国际马拉松比赛在低温和潮湿的天气下开赛。运动员均感力不从心,有10名运动员在途中向临时救护站求助。有5人冲过终点后出现半昏迷状态,其中一人出现全身抽搐症状。想想看,如果九运会是在雨中进行,无疑是个相当的大遗憾。有鉴于此,气象专家们为九运会黄道吉日的选取提供了科学的意见。经了解,气象专家分析了1951-1999年49年间的气象变化,从而定下九运会的具体时间。
中国古代的人们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方能成其大事。用现代科学的观点解释,也有一定道理。其中“天时”一说,很大程度上包括气象条件在内。
在此也希望某些文化学者, 在面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碰撞时,要多一点博学睿智者的包容, 少一点尖酸文人的刻薄。请不要忘记, 消灭一个种族, 最恶毒的办法就是, 抹杀掉他的历史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