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不易是什么意思,周易不易是指
易经的易是什么意思 易经的易是啥意思
1、易经的易含义有三个“变易”、“简易”、“不易”。
2、易是《易经》的简称。多指根据万事万物的变化过程,提炼出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易》是一种宇宙中相对性因果循环。
3、“易”字由日月组成,上面是“日”代表阳,下面的“勿”是月的变异代表阴,合在一起指阴阳更替。
4、《易经》基于河图洛书,历经上古(伏羲先天八卦)、中古(文王后天八卦)和下古(孔子注释)而成书。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谈》中,阐述《易经》有可能存在200万年以上 。《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
变易、简易、不易
《易经》三原则:变易,简易,不易。
一、变易:所谓变易,就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
在时、空中,每一事、每一物、每一个情况、每一个思想都时刻在发生变化。
学《易》先要知道“变”,不仅要知变还要适应变。
这个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世事无常”,“无常”是佛学名词,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无常”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
二、简易:所谓简易就是把复杂的道理予以简化。
《易经》的简易原则是最高的原则,宇宙中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就必有其理,存在就一定有其存在的道理,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智慧够了,就变得很平常,很平凡且非常简单了,“会也不难”也。
《易经》告诉我们宇宙间事物无时不变,但尽管变化法则极其复杂错综,只要我们懂得了原理、原则后,也就非常简单了。
三、不易:宇宙间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也就是说能变化出万物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是永恒存在的。
这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家叫它“上帝”、“神”、“主宰”、“佛”、“菩萨”。哲学家叫它“本体”。科学家叫它“功能”。
不管它叫什么名字,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能变化出万有、万事、万物,但“它”是永远不变的,“万变不离其宗”也。
变易、简易、不易是《易经》的三原则,一定要懂得,方能读懂《易经》。
学《易经》智慧,过简单生活!
请问《易经》中的易有三义作何解释?
1、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2、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3、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即是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永远不变的。
扩展资料:
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
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个规律被称为"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
简易 变易 不易这是对周易里易的一种解释,顺序就是 简易、变易、不易。
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或者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不变的。
我认为,所谓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即阴阳二爻)来概括。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照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可以说出来的东西,就不是恒常的,可以用名去称谓,就不是恒常的名称。照这样解释,道和名都是指称谓、言说或指称。这是道、名的第一层意思。
但是道的本意是道路,当然也可以引伸为人生的道路。人的一生就像在一条道路上行走,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道路。有的人因偶然的机会,两条道路碰在一起;有的虽碰在一起,但随即又分开了;有的走进了羊肠小道,走进了歧路,从此再也碰不到了。道是人走出来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因此所谓“道”,也就是要有一条人人都可以走得通的路。老子提出的“常道”就是要为人生找出一条可以走得通的路。因为我们走的路都不通,表面上我们都在道上行走,但我们都是在可道上行走,都不是常道,因此有的人走到半途就停下了,有的走进了歧路,有的走得很辛苦。在人生道上,我们都会进行种种的活动。每一项活动大抵都会有所成,这有所成也就是名,所谓功名是也。每项活动都是可道,每项做成的活动都是可名。因此“名”不必专指称谓;事实上老子关心的也不是世间所有事物的称谓会否长久的问题。“桌子”作为桌子的名称固然是可名,但这一可名是否常名却不是老子所关心的。名是功名,名份或人间的一切价值。人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一种创造,我们都要实现某种价值。但是当我们自以为创造了很多东西,自以为实现了很多价值,老子却说,你所实现的价值是真的实现了吗?这就叫名可名,非常名。
一般的,我们总认为文明是进步的,社会一定要发展,可道可名的东西都是好的。但是老子偏偏在这里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要我们反省,人门社会的种种真的是属于常道、常名吗?当你自以为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当你提出一项很了不起的学说、观点,老子却冷冷地说,道可道,非道;名可名,非常名。你的所谓事业,你的所谓成就是否真的是常道常名?很显然,老子说这句话,是要我们时时反省,当你以为一件事很重要的时候,那件事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当你以为一件事不很重要的时候,难道它就真的不那么重要吗?当你以为你很有成就的时候,那些成就真的就是成就吗?当你认为自己没有成就的时候,难道你就真的一点成就也没有吗?当我们的社会迅速发展,科技无远弗届的时候,难道这些真的表示我们进步了吗?可是,另一方面,难道不也是表示我们确是进步了吗?……
翻开《道德经》劈头就是这一句,老子并不是要否定我们所做的一切活动,而是要让世人有所警醒:一切可道可名都不是真正恒久存在的。在这可道可名之外,还有一层不可道不可名但真正恒久存在的大道。老子要提醒我们注意这真正恒久存在的大道,不要被你眼前的可道可名所蒙蔽。那么这不可道不可名的常道是什么呢?在整本《道德经》内,老子至始至终都没有告诉我们,因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老子也把这真正的大道说出来,那就不是真正的常道了。即使用“道”这个名称,老子也只是说这是勉强为之(强字之曰道),请大家不要太执着于“道”这个名称。既然老子没有告诉我们道是什么,那么《道德经》五千言都说了些什么呢?其实,老子一方面有所言,另一方面却也无所言,在言与不言不间,老子就将那恒常不变的大道向我们透露了出来。我们再继续看下去。
老子虽然没有向我们解释“道”是什么,但是却接着提出“无”和“有”,要我们从“无”、“有”去体会道。首先,老子把我们注意力引到了天地万物。他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始是根源,天地本就是无,就是说天地之初开,本没有什么东西去推动,天地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天地虽然不去推动万事万物的形成,但万物却在天地中形成了,这就是“有,名万物之母”。“有”是对万物的总称(母),也就是万物都存在了。因此天地的“无”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永远是虚无,也不会生出万物。正因为天地的“无”才有了“有”。
“故常无,欲以观其;常有,欲以观其徼”。天地能够化生万物,成就万物,就在于“无”。因为“无”,故有无穷的妙用。但是这无穷的妙用还要具体落实到万物。一落实到具体的物,则物物皆有各自之特性,此即“徼”,我们就是通过“有”来观照每一物的特性。这句话落实到具体的人生修养,就是说我们不要自己限定了自己,不要只从自己的观点去观看他人,观看万物。我们首先要“无”掉自己,没有了自己,才可就每一物的特性而欣赏之,观照之。这就是用“有”来观其徼。苏辙《老子解》在注这一句的时候说:“圣人体道以为天下用,入于众有而‘常无’,将以观其妙也。体其至无而‘常有’,将以观其徼也。”所谓“入于众有而常无”就是说不滞于物,不被每一事物牵引拖累;“体其至无而常有”,就是说不泥于道,不会永远处于“无”,因为永远处于“无”就成了空虚的了,道的“无”还要进一步创生万物。
因此本章第一句是提出一大道,当然老子没有正面说我的大道是什么,他只是说我的道是不可道、不可名的。然后第二句指出道的特点,即道通过“无”“有”化生万物。第三句则是落实到人的修养层面来讲。最后第四句则是作一总结。
两者,是指“无”和“有”,“同出而异名”,名称虽不相同,但都是从道而来,也就是说都是属于“道”,道既是“无”,也是“有”,道之“无”产生万物,道之“有”成就万物。从道的观点看,万物都是玄同混一,根本没有分别,这就是道的奥妙深远。只是我们能体会到道的奥妙幽远,也就是进入了众妙之,即进入了一无边广大的天地。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1105/21/347738_8464885.shtml
《易经》的三大原则是变易,不易,简易。
天地之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世间万物,时时刻刻处在变化之中,但是任何事物的本质东西不会变,这就是变易。
变易是万事万物一阴一阳变化的自然表象,坚持变易需要我们敏锐地知变应变。
一个人生下来从婴儿到少儿、青壮年、老年,时时刻刻每一天都在变,只是有的变化你看不清楚。如果一个人你一个月不见,见面后会发现瘦了好多,这就是变。
太阳也在变,上午温暖,中午大热,下午凉爽。月亮也在变,十五的月亮十六最圆,三十初一的月亮是月牙,但太阳还是太阳,月亮还是月亮。
人不管从小到大到老怎么变,这个人还是你,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小麦变不成玉米,玉米变不成水稻,本质的东西不会变,但都会经历发芽、长苗、抽穗的状态,这就是变。
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 “无常”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 ,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
世间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可是却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它就是事物变化背后永恒不变的基本规律,是事物本来特性,这就是不易。
变易中自有不变之理,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太阳永远东升西落,母鸡会下蛋公鸡不会,这是不变的。《易经》的基本道理和一切事物的属性是不变的,这就是不易。
“不易”是《易经》的称呼,道家称它为“道”,佛家称它为“如来”,禅宗称它为“自性”、“本来面目”,哲学家叫它是“本质”、“规律”,科学家叫它是“功能”。
世间万事万物,有其事必有其理。 大道至简,无论多复杂的事物,当我们了解了它的奥妙以后,就觉得其简单而又平易,这就叫简易。
知道简易,就明白了简化才是正道;知道变易,便知万事无常,唯变化常;知道不易,才会去追寻真理,按真理办事。
简易是“以简驭繁”,变易是现象,不易是法则。
简易就是有智慧区别哪些是“不可以改变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把那些“可以改变的事”认认真真做好,并有勇气进行思维和行动创新。
同时要认识和尊重宇宙大自然的规律,有胸怀接受“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些“不能改变的事”。
世间万事万物其道简易,其形变易,其规律不易。
我们要用简易的思维模式,选择和掌握不易的规律,以适应时代变易的需要。
易经是简单容易之经,不懂的人才把它变复杂!
《易经》学中什么是“简易”,“不易”
宇宙天体、日月星都在发生变化,这就是宇宙自然及人事的变化都是往返循环、井然有易”。正是因为我们掌而可以预知人类社舍、握,这就是“简易”。解释世间万物的三大原则辰、自然万物、社会人群,所有这一切,无不时时刻刻变易”。虽然宇宙大自然,一切都在瞬息万变,但是,却又具有一定的规律,自然界的变化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序、有章可循的,人的命运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不变易”、“不易”和“简易”,掌握了“不易”,所以,才能透析天地宇宙的整体规律,从自然万物的动向,使人类可以对自己的命运进行规范和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