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的六道,道教三界六道
道教中的六道是哪六道
道.教中没有六道,但是有五道、六桥。
五道
见《云笈七签》卷十。
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
二道者,神入骨肉形为人.神;
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
四道者,神入薜荔者,饿.鬼名也;
五道者,神入泥黎者,地.狱名也,神有罪过入泥黎中考。
六桥
所谓六桥是指金桥, 银桥, 玉桥, 石桥, 木桥, 竹桥.
第一道是金桥:给在世时修炼过道.法,积有大量功德的人通过。
第二道是银桥:给在世积聚功德、善果、造福社会的人通过,成为担任神.职的地神,如土地等,得享人间香火。
第三道是玉桥:给在世积聚了功德的人经过,转世为有权贵之人,享富贵荣华。
第四道是石桥:给在世功过参半的人经过,投身平民百姓,享小康之福。
第五道是木桥:给在世过多于功的人经过,投身贫穷、病苦、孤寡的下等人。
第六道是竹桥:给伤天害理、恶贯满盈的人经过,分作四种形式投身:一为胎,如牛、狗、猪等;二为卵,如蛇、鸡等;三为虱,即鱼、蟹、虾等;四为化,如蚊、乌蝇、蚂蚁等。
六道是指哪六道呀?
六道是指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六道是欲界众生的栖居地,如果不能证悟成佛,就只能在这六道中轮回。
佛教认为世俗的世界是由所谓六道组成,众生就是在这六道中不断的流转轮回。这六道分别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恶鬼道和地狱道。六道的前三道称为三乐趣、后三道称为三恶趣。
具体内容:
1、天道,天道众生生活的自由自在,长寿而没有烦恼,是六道之首。但是他们迷恋于世俗享乐,当业力耗尽他们的福报,就会堕落到其他五道中去。
2、人道,人道众生的受生方式是胎生,在人的一生当中要受到许多痛苦。
3、阿修罗道,此道中的众生福报极大,寿命很长,与天界众生差别不大,所以又被称为“非天”。但是由于忌妒心重而好战,在与天界开战时,阿修罗往往战败而受到极大的痛苦。
4、畜生道,六道里的畜生道众生散居于天上、地面、地底及水中,畜生们大都愚蠢而且缺乏精密的思考能力,所以它们不可能积累善业。此外,畜生还要忍受寒热和饥渴,在自然界中互相残杀。
5、饿鬼道,在饿鬼道的众生没有食物和饮料,一般都是大肚子和小脑袋的形象,吃食物时,喉咙会有烧灼的感觉。饿鬼所受的苦比六道里的畜生道众生更大,但是其智力足以了解佛法,不像畜生般愚蠢。
6、地狱道,在六道之中,地狱道众生所受之苦最为可怕。地狱道又可细分为八大寒地狱、八大热地狱、近边地狱和孤独地狱四大部分。
三界六道中的六道分别是什么意思
六道又作六趣,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前三者属三善道,后三者属三恶道。
一、天道,众生遍及欲界、色界及无色界等三界。其中在欲界有六欲天,色界有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共有二十八天。
在天界的众生当中,欲界的六天还有男女之别,也有婚姻嫁娶,但是不像人间的男女关系。以满足欲望的方式而言,四大王天、忉利天是以气和合阴阳。
而色界的众生则已经摆脱了对欲望的执着,只是尚未从形体的束缚中解脱。与欲界众生最大的差异,是已经离了淫欲,只有清净微细的形色。
至于无色界的四天,更是超越了物质世界的存在,是厌离物质色想而修四无色定的有情众生死后所生的天界。
二、人道,人分别居住在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庐洲等四洲。
1、四大部洲的叙述,西牛贺洲以多牛、多羊、多珠玉为特点。
2、东胜神洲的特色则是土地极广、极大、极妙,所谓极妙是指土地肥沃。
3、北俱卢洲的人没有肤色、种族优劣之差别,也没有忧悲啼哭,但这里是佛法中视为八难之一的地方,因为这里只有纯物欲的享受,而缺乏崇高的精神生活。
4、南瞻部洲的人,最大的特点,则是有无数的欲望,所以能造种种善、恶业行,但也由于具有思惟能力、惭愧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人类具有忆念、梵行、勇猛心三种特性。
三、阿修罗,众生专指那些具有天人的福德,但因遇到的缘不善,心染污种种不善,造作种种不善业的众生。虽然享有天人福报,但其心因缘受种种染污,造种种不善业,待其天人福报结束后,便会随恶业业力堕入人、畜生、饿鬼、乃至地狱道中。
四、畜生道,畜生道有情对人类而言,虽有可爱不可爱之分,或有所谓有害、有益之别,也因为身上的骨、肉、筋、角、皮、牙、毛、羽被人类视为宝物,而遭捕捉杀害。
五、饿鬼道,饿鬼在饮食上会受到三种障碍。
1、外障:此类饿鬼因为常受饥渴,所以发乱面黑,形容枯槁,唇口干焦,只能以舌舐口,虽然四处奔走求食,所见的池水却都变成脓血而不能饮用。
2、内障:此类饿鬼咽细如针,口大如炬,腹鼓如山,然而即使得到食物,却因喉细而不能吞咽。
3、无障:此类饿鬼饮食虽没有障碍,但是不论所受食物为何,皆会燃烧成火,仍受饥渴大苦。
六、地狱道,可分四大类:
1、八大地狱:八大地狱是此道的最根本,到处充满火焰,所以也叫做八热地狱,最底层就是令人闻之丧胆的阿鼻地狱,亦即无间地狱。
2、游增地狱:八热地狱的每一热地狱都有四门,每门又有四小地狱,总共一百二十八地狱。
3、八寒地狱:极为寒冷,此处众生经常因寒冷而悲号,身体也为之冻得变色。
4、孤独地狱:这是在人间的山间,江边等,过着孤独,可说是人间地狱。
道的真实情形甚深不可言说,佛通过种种譬喻让大众对六道的各种乐、苦有一个直观感受,为如何能够离苦得乐指引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道
道教中的六道绝命是哪个教派门的
道教中的六道绝命是道教派门的。
两派六道中的两派指的是阴癸派和花间派。六道则是圣极宗(又称天邪道)、灭情道、真传、补天阁、天莲宗和魔相宗。(《边荒传说》中还有一神秘门派,可能随门主身死而消亡。)其中真传又分为道祖真传和老君庙。
圣门来源于四大奇书中的《天魔策》,后因遭到压迫,弟子携各卷逃散才演变出两派六道的分别。道教中的三界六道和佛教中的三界六道有什么区别。道教所说的“三界”是指天、地、人三界,指的是整个世界或是宇宙范围。在佛教术语中指众生所。
什么是婆罗门教,有没有六道轮回
婆罗门教(Brahmanism)是印度古代,现在流行的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因崇拜梵天及有婆罗门种姓担任祭司而得名,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等级森严,把人分为4种姓氏: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最高的)教士和学者。刹帝利:(下个)贵族和战士。吠舍;(下位)农夫和客商。首陀罗:(最低的)农奴和奴隶。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4世纪是婆罗门教的鼎盛时期,公元4世纪以后,由于佛教和耆那教的发展,婆罗门教开始衰弱。公元8、9世纪,婆罗门教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义,结合印度民间的信仰,经商羯罗改革,逐渐发展成为印度教。印度教与婆罗门教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教义基本相同,都信奉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主张善恶有报,人生轮回,轮回的形态取决于现世的行为,只有达到“梵我同一”方可获得解脱,修成正果。因此,印度教也称为“新婆罗门教”,前期婆罗门教则称为“古婆罗门教”。
轮回理论是古印度文化的基本理论之一,其本源来自婆罗门教。后来佛教将众生世间的生灭流转变化,按其欲念和色欲存在的程度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统称为三界。欲界又称为苦界,或苦海。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又可分为“六道”。
六道轮回图
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间道;三、 修罗道;四、 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
传说,当最高灵魂醒着时,世界是活动的;当他躺下时,世界就平静下来;当他要睡时,万物就消失融化于最高灵魂之中。最高灵魂就是通过睡和醒,永无休止的让万物生生灭灭。
佛教传入后认为地狱是六道轮回中最劣最苦的,民间认识的“重狱”便是“十八层地狱”,
所谓六道轮回: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道教的神仙以及佛菩萨、罗汉 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
因果报应
婆罗门教称
因果报应:
善业是清净法,不善业是染污法。以善恶诸业为因,能招致善恶不同的果报,是为业果。作为业果的表现形式,世俗世界的一切万法,都是依于善恶二业而显现出来的,依业而生,依业流转。所以,众生行善则得善报,行恶则得恶报。而得到了善恶果报的众生,又会在新的生命活动中造作新的身、语、意业,招致新的果报,故使凡未解脱的一切众生,都会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中循环往复,这就是婆罗门教所说的轮回。
六道分界
一般指天人是六道中的上乘小善果,但只要在六道轮回中扮演的角色,可以都说是凡夫,生死流传,不能出离,如同漫漫的长夜,虽然天人是六道中的最高地位者,但还是要受轮回。一般言宇宙,是指有形世间,这有形世间为无名烦恼所包围,所以世间为五浊恶世。在六道轮回之中,六道又分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是六道凡夫所依止的居所,凡在三界内,都要接受轮回,这因此佛经说三界犹如一座火宅,火宅也就是比喻三界之中,受生死烦恼无名之火所烧。
据经典所指出,行十不善业因缘故,要堕落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行十善业道因缘故,则生天界及人界。所谓天界就是“神界”,乃是正直福德的灵魂所居之境界,此境界虽然享福,但是福报总有享受完的时候,就是修善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此天是三界最高天,但一堕落,仍然要轮回的。
至于阿修罗境界,就是精灵世界,停留在精灵世界的灵魂,固然生前也修善业,但,走了一步邪路,所以不能称为“正神”,只能称为“邪神”或“邪鬼”了,阿修罗境界的环境是最复杂,“邪神”亦有神通力,故作祟人间者,以此类为最多。 故人若有“正气”,邪气不能生。人若有邪念,“邪气”乘隙而入。因此,所谓“走火入魔”就是人先有邪念,邪气乘隙而入者也。
六道轮回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
因果报应之二
离苦,所求不得苦,五阴盛苦。如此,六道轮回可以说苦多于乐,所以人生是苦海也。依解脱道论来说:“戒定慧,是解脱之道,守戒的人,是威仪的意义,也是行善之本。修定的人,他的心不散乱。而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先知先觉。所谓解脱,就是离开束缚的意思,用戒为初善,定是中善,慧为后善,如此产生禅定力求灭苦,最后才得解脱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有二项是有形的,即是“人道”和“畜生道”。 六道轮回有四项是无形的,即是“天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 有形的称为“有器”,无形的称为“无器”。
教中虽然有“因果报应”的理论,但更正规的提法是“因缘果报”,那么“缘”是什么意思呢?佛教中“缘”的内容及其简单,简单地说就是“条件”。比方说:蛋可以孵成鸡,但是孵成鸡需要一定的温度,这个一定的温度就是“缘”。虽然蛋可以孵鸡(因果条件具备),但是,不具备一定的温度(缘),蛋是不会成鸡的。
因此,佛教中叫人“修行”,脱离六道轮回,就是从“缘”字上下手,不令多生累劫造得恶因变成恶果;而让多生累劫造得善因,尽快成熟,变成善果。从而离苦得乐,脱离六道轮回。
缘,不过是讲事与事之间的联系分别化,很容易造成事物发展的不良性,因为,同样的一件事,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遭遇,这不仅仅是事物条件造成的,还有社会环境影响,毕竟,在宏观上来讲,好与坏的定义都是人定的,而不是自然规律。婆罗门教是古代印度,现今已被改良后的印度教所取代,古婆罗门教信奉万物有灵思想,信奉婆罗门至上(种姓制度),吠陀天启及祭祀万能三大纲领,在生命存在形式上相信轮回,认为人类在恪守职责的前提下会永远经历生老病死的轮回,但没有提出六道轮回,只是模糊的提出在贪婪,暴食等恶行影响下,轮回会转入动物,或植物形式,古婆罗门教崇尚哲学思辨,留下非常多的哲学论著,主要的称为奥义书,这些奥义书的哲学思想是佛教产生的源泉,佛教在古婆罗门教零散的哲学流派基础上提纯,完整化,系统化,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佛教思想。
道教也有六道轮回吗
是的。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传统的道教已经有了地狱、鬼道、人道、畜生等轮回的概念,但对于天道,也就是神仙,认为寿与天齐,与佛教是不一致的。也没有六道这样明确的概念。后来宋金时期之后,三教开始融合,相互学习借鉴,六道的概念在道教也出现了。
阿弥陀佛
道教也讲六道轮回,儒家也讲因果报应和轮回,只是没细说
六道轮回最早是婆罗门教说的,比佛教早八千多年就说了。因为他们也修世间的禅定
只要修禅定成就,就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看到六道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