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藏轮回起点,佛也看不到轮回第一因无始起点
《西游记》第17回好词有哪些?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描写黑风山景色
万壑争流,千崖竞秀。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雨过天连青壁
润,风来松卷翠屏张。山草发,野花开,悬崖峭嶂;薛萝生,佳木丽,
峻岭平岗。不遇幽人,那寻樵子?涧边双鹤饮,石上野猿狂。矗矗堆螺
排黛色,巍巍拥翠弄岚光。
描写蛇精洞府
烟霞渺渺,松柏森森。烟霞渺渺采盈门,松柏森森青绕户。桥踏枯
槎木,峰巅绕薜萝。鸟衔红蕊来云壑,鹿践芳丛上石台。那门前时催花
发,风送花香。临堤绿柳转黄鹏,傍岸夭桃翻粉蝶。虽然旷野不堪夸,
却赛蓬莱山下景。
描写黑熊精外貌装扮
碗子铁盔火漆光,乌金铠甲亮辉煌。
皂罗袍罩风兜袖,黑绿丝绦亸穗长。
手执黑缨枪一杆,足踏乌皮靴一双。
眼幌金睛如掣电,正是山中黑风王。
行者暗笑道:“这厮真个如烧窑的一般,筑煤的无二!想必是在此处刷
炭为生,怎么这等一身乌黑?”
孙悟空向黑熊精自我介绍(带点自夸)
自小神通手段高,随风变化逞英豪。
养性修真熬日月,跳出轮回把命逃。
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
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
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
他说身内有丹药,外边采取枉徒劳。
得传大品天仙诀,若无根本实难熬。
回光内照宁心坐,身中日月坎离交。
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返老还童容易得,超凡入圣路非遥。
三年无漏成仙体,不同俗辈受煎熬。
十洲三岛还游戏,海角天涯转一遭。
活该三百多余岁,不得飞升上九霄。
下海降龙真宝贝,才有金箍棒一条。
花果山前为帅首,水帘洞里聚群妖。
玉皇大帝传宣诏,封我齐天极品高。
几番大闹灵霄殿,数次曾偷王母桃。
天兵十万来降我,层层密密布枪刀。
战退天王归上界,哪吒负痛领兵逃。
显圣真君能变化,老孙硬赌跌平交。
道祖观音同玉帝,南天门上看降妖。
却被老君助一阵,二郎擒我到天曹。
将身绑在降妖柱,即命神兵把首枭。
刀吹锤敲不得坏,又教雷打火来烧。
老孙其实有手段,全然不怕半分毫。
送在老君炉里炼,六丁神火慢煎熬。
日满开炉我跳出,手持铁棒绕天跑。
纵横到处无遮挡,三十三天闹一遭。
我佛如来施法力,五行山压老孙腰。
整整压该五百载,幸逢三藏出唐朝。
吾今皈正西方去,转上雷音见玉毫
你去乾坤四海问一问,我是历代驰名第一妖!”
那怪闻言笑道:“你原来是那闹天宫的弼马温么?”行者最恼的是人叫
他弼马温;听见这一声,心中大怒。骂道:“你这贼怪!偷了袈裟不还,倒
伤老爷!不要走!看棍!”
悟空与妖怪打斗场景
如意棒,黑缨枪,二人洞口逞刚强。分心劈脸刺,着臂照头伤。这
个横丢阴棍手,那个直拈急三枪。白虎爬山来探爪,黄龙卧道 转身
忙。喷雾,吐毫光,两个妖仙不可量:一个是修正齐天圣,一个是成
精黑大王。这场山里相争处,只为袈裟各不良。
描写黑熊精洞府
行者进了前门,但见那天井中,松篁交翠,桃李争妍,丛丛花发,簇簇
兰香,却也是个洞天之处。又见那二门上有一联对子,写着:“静隐深山无
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
行者暗道:“这厮也是个脱垢离尘,知命的怪物。”
表现了悟空与黑熊精惺惺相惜
悟空没有拿回袈裟,与黑熊精约好再打,回去休息时夜晚景色:
此时夜静,
但见:
银河现影,玉字无尘。满天星灿烂,一水浪收痕。万籁声宁,千山
鸟绝。溪边渔火息,塔上佛灯昏。昨夜阇黎钟鼓响,今宵一遍哭声闻。
悟空向菩萨求救时南海景色
须臾间,到了南海。停云观看,但见那:
汪洋海远,水势连天。祥光笼宇宙,瑞气照山川。千层雪浪吼青
霄,万迭烟波滔白昼。水飞四野,浪滚周遭。水飞四野振轰雷,浪滚周
遭鸣霹雳。休言水势,且看中间。五色朦胧宝迭山,红黄紫皂绿和蓝。
才见观音真胜境,试看南海落伽山。好去处!山峰高耸,顶透虚空。中
间有千样奇花,百般瑞草。风摇宝树,日映金莲。观音殿瓦盖琉璃,潮
音洞门铺玳瑁。绿杨影里语鹦哥,紫竹林中啼孔雀。罗纹石上,护法威
严;玛瑙滩前,木叉雄壮。
菩萨与悟空来到黑熊精的洞口:
径到妖洞 门口,看时,果然是:
崖深岫险,云生岭上;柏苍松翠,风飒林间。崖深岫险,果是娇邪
出没人烟少;柏苍松翠,也可仙真修隐道情多。山有涧,涧有泉,潺潺
流水咽呜琴,便堪洗耳;崖有鹿,林有鹤,幽幽仙籁动闲岑,亦可赏
心。这是妖仙有分降菩提,弘誓无边垂恻隐。
菩萨看了,心中暗喜道:“这孽畜占了这座山洞,却是也有些道分。”因此
心中已此有个慈悲。
为下文菩萨收黑熊精做铺垫。
走到洞口,只见守洞小妖,都有些认得道:“凌虚仙长来了。”一边传
报,一边接引。那妖早已迎出二门道:“凌虚,有劳仙驾珍顾,蓬荜有
辉。”菩萨道:“小道敬献一粒仙丹,敢称千寿。”他二人拜毕,方才坐
定,又叙起他昨日之事。菩萨不答,连忙拿丹盘道:“大王,且见小道鄙
意。”觑定一粒大的,推与那妖道:“愿大王千寿!那妖亦推一粒,递与菩
萨道:“愿与凌虚子同之。”让毕,那妖才待要咽,那药顺口儿一直滚下,
现了本相,理起四平,那妖滚倒在地。菩萨现相,问妖取了佛衣。行者早已
从鼻孔中出去。菩萨又怕那妖无礼,却把一个箍儿,丢在那妖头上。那妖起
来,提枪要刺,行者、菩萨早已起在空中,菩萨将真言念起。那怪依旧头
疼,丢了枪,满地乱滚。半空里笑倒个美猴王,平地下滚坏个黑熊怪。
菩萨道:“孽畜!你如今可皈依么?”那怪满口道:“心愿皈依,只望
饶命!”行者道:“恐耽搁了工夫。”意欲就打。菩萨急止住道:“休伤他
命。我有用他处哩。”行者道:“这样怪物,不打死他,反留他在何处用
哩?”菩萨道:“我那落伽山后,无人看管,我要带他去做个守山大神。”
行者笑道:“诚然是个救苦慈尊,一灵不损。若是老孙有这样,就念上
他娘千遍!这回儿就有许多黑熊,都教他了帐!”却说那怪苏醒多时,公道
难禁疼痛,只得跪在地下哀告道:“但饶性命,愿皈正果!”菩萨方坠落祥
光,又与他摩顶受戒,教他执了长枪,跟随左右。那黑熊才一片野心今日
定,无穷顽性此时收。
本章最精部分,黑熊精像悟空一样也被下了套。
结果描述
菩萨亦带了熊罴,径回大海。有诗
为证。诗曰:
祥光霭霭凝金像,万道缤纷实可夸。
普济世人垂悯恤,遍观法界莲。
今来多为传经意,此去原无落点暇。
降怪成真归大海,空门复得锦袈裟。
起点中文网,在哪里可以看到自己写的小说被收藏的记录啊。
首先,进入作者专区,再选择管理作品,这样就可以看到你收藏数目了。
别人的看排行榜中的收藏榜吧。
还有提醒一下正在写小说和想写小说的朋友,如果这书能签约的话,先百度一下合同的问题,特别版权问题。
起点白金作家有哪些?
起点白金作家:
跳舞 ,唐家三少 , 月关 ,撒冷 ,流浪的蛤蟆 , 我吃西红柿 ,天使奥斯卡 , 静官 , 众生, 鹅考 , 任怨 , 傲无常 , 断刃天涯, 黯然销魂, 天上人间 ,骷髅精灵
ps:烽火戏诸侯 方想 血红 梦入神机 柳下挥 更俗 这些本来也是起点的白金作家 后来都去纵横文学了 现在不在起点了。
佛告诉我们生命是轮回的!我想知道无数劫前我生命的起点在哪里,我曾经...
佛陀对人类来龙去脉的惊世预言
1。人类的起源
《起世经》最后一品是《最胜品》,又称《天地成品》,精的描述了人类的由来。
佛教认为,人类最初是从光音天来的。因他们一念贪心起,品尝了地球上的“地肥”<1>,身体中地大的成分增加,因贪吃过甚,结果身体沉重得无法飞翔,只好在地球上居住下来,即成为人类的祖先。这就是佛教中关于人类的起源。
在《世纪经》中,佛陀首先说明光音天上的生命状况:“诸比丘,世间转已,如是成时,诸众生等,多得生于光音天上,是诸众生,生彼天时,身心欢愉,喜悦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胜色,年寿长远,安乐而往。”
接着说明地球形成之后,空无一物,光音天人开始下凡到地球的状况:“诸比丘,尔时世间转坏已成,空无有物,诸梵宫中,未有众生。光音天上,福业尽者,乃复下生梵宫殿中,不从胎生,忽然化出,此初梵天名娑诃波帝。”
娑诃波帝即为“世界主”,意为地球第一人,他不是从母胎降生,而是因缘聚合,变化而降生。尔后下凡到地球的光音天人更多了:“尔时,复有诸余众生,福寿尽者,从光音天,舍身命已,安于此生,身形端正,喜悦住持,以为饮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腾空而行,身色最胜,即于其间,长久住持,彼诸众生于是住时。无有男女。无有良贱。唯有此名。名曰众生众生也。”
这些降生地球的天人,身材高大,相貌端正,身体焕发出自然夺目的光明,不须吃食即能维持生命,其生命的能源来自自生的喜悦。因有神通力,他们不需要宇宙飞船就能自在飞行,并且寿命长久。这些从天而降的人,没有男女性别的差异,也没有种族、贵贱、贫富之分,人人平等,名为众生。当时的社会,犹如后世所寻求、企盼的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
不过,好景不长。不久,地球上长出“地肥”,从此改变了早期地球人的一切: “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譬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如是如是。复于后时,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渐如钻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犹如上蜜。”“尔时众生其中忽有性贪嗜者,作如是念:我今亦可以指取此,试复尝之,令我得知,此是何物?”
“时彼众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深齐一节,沾取地味,吮而尝之,尝已意喜。如是一沾一吮,乃至再三,即生贪者,次以手抄,渐渐手掬,后遂多掬,恣意食之。”“时彼众生,如是抄掬,恣意食时,复有无量其余诸人,见彼众生如是食噉,亦即相学,竞取而食。”“诸比丘,彼诸众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渐渐涩恶,皮肤变厚,颜色暗浊,形貌致异,无复光明,亦更不能飞腾虚空,以地肥故,神通灭没。”
以上引述描写地球形成之初,尚无生物。最早的地球生命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当时他们有神通,可是当吃了地上的物质之后,便整个改变,神通消失,变成难看的原始地球人。天人本来具有的与神沟通的能力,后因食用地肥之故,此能力渐渐消失,成为不能飞腾虚空的上古原始地球人。
在《天地成品》最后,也就是《起世经》最后,佛陀用很大篇幅细说地球人演化的经过:“诸比丘,劫初众生,食地味时,多所资益,久住于世。而彼诸人,若多食者,颜色即劣;若少食者,光明便胜。……地味便没,续生地皮,色味具足…… 彼诸众生,皆共聚集……食于地皮,亦久住世,多食色粗,少食形胜……地皮复没,便生林蔓,形色成就,香味具足……割之汁流,犹如淳蜜……林蔓已没,有粳米出,不耕不种,自然而生,无芒无桧,米粒清净,香味具足。”
以上详述地球表面的变化,以及地球人吃食的演化。但在吃了粳米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地球人知“爱欲”。
这种与西方《圣经》中描述亚当、夏娃吃了苹果之后,知男女之别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彼时众生,食是米已,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浓血泉脉流皮,及男女根相貌彰显,根相既生,染心即起,以有染故,数相视瞻,既数相看,遂生爱欲,以爱欲故,便于屏处,行非梵行不净欲法(男女之欲)。”
这一段很详细的点出食用粳米之前及之后的差异。在食粳米之前,甚至食地味之前,从光音天来的生命,可以飞翔在地球上空,那是上古人类仍具有超能力的时代,而且生命的能量场仍较高。之后地球人随年代随饮食而退化,到吃了粳米之后,进入了有男女之别的时代,身体更有了皮肉筋骨,退化到只能行走地面上。更麻烦的是,犹如夏娃与亚当受蛇的影响吃了“果”一样,进食后,光音天人不仅有了男女不同的身体,并且有了男女情欲。他们彼此观看后,便有人心生爱欲,并到屏静无人处,行男女之欲。由此产生了人类的最大堕落。
但在当时而言,行男女之欲的仅是一部分人,而许多人由于天人的高尚清净的习气尚存,还不能接受这种堕落行为,不禁纷纷指责这些偷吃禁果的“先驱者”。这时行欲之人(男)心生惭愧,便得“波帝”之名。“波帝”是堕落之义,堕即成丈夫、夫主。
其后,同行欲者之妇人送饭食来,以共进食,而诸波帝(丈夫)以堕于诸恶法之故,羞恼不快,见彼妇人,即言:“汝有堕也!汝有堕也!”遂立名为‘婆梨耶’。婆梨耶,乃“饭食”之意,即是“妇”之意。这时,人类第一次产生了“夫妻”称谓。
如《起世经卷第十》云:“诸余众生,未行此者,见已告言:咄!汝众生所作甚恶,云何如此?时彼众生,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便得如是波帝 (丈夫)名字。时彼众生,以堕如是诸恶法故。同行欲者(行欲之女人)将饭食来,共饷遗之。语彼女言:汝有堕也!汝有堕也!因此,立名为婆梨耶(妇)。”
尚未行男女之欲的优秀人类,为阻止此类行为发生,决定将堕落男女驱赶出击,被驱赶者开始试图返回,但均被拒绝。后来,被驱赶者便干脆建立了家庭,人类的婚姻家庭和私有制由此产生。
如同经云:“先旧下生诸胜人等,见于世间夫妻事出,心生恶贱,左手捉取,右手推之,令离其处。时彼夫妻,或复二月,或复三月,去已还来。即以杖木土块、瓦石而打掷之,作如是言:汝善隐藏!汝善隐藏!是故今者诸女嫁时,或掷诸花,或掷金银衣服罗阇(罗阇梵语即是熬稻谷为花者)。作如是咒愿之言:愿汝新妇,安隐快乐。诸比丘:如是次第,往昔众人,用之为恶,今时诸人亦如是作,用之为好。以是因缘,诸众生等,于世法中,行于恶行。如是次第,乃至起作种种舍宅,为彼恶业,作覆藏故。”“时彼众生,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
此种退化可以视为上古人类的堕落。
这时光音天的天人由于福报、寿命享尽,纷纷投生于地球,所有殊胜神通,出生全无;并且由于入胎的缘故,生来就带有了贪欲的习气。这样,人类不仅数量大增,而且贪爱染欲成了社会风气。如经云:“有余众生,福命业尽,从光音天,舍身来下,于母腹中,受胎生身,以此因缘,世人渐多,非法渐增。”
这时地球人愈来愈多,以前先民不用耕种,土地自然出生粳米,不用烧煮即可食用,并且随采随生。但由于夫妻家庭的出现,人心开始贪婪,不少人开始贮藏粮食,粳米便不再随采随生,而是必须耕种,才能渐次长大,成熟后方可收获食用。人类必须付出较多的劳动才能生存下来。
如《起世经卷第十》云:“诸旧胜人,先生世间,彼诸众生染馀福力故,不须耕种而有粳米,自然出生。若有须者,日初分取,于日后分寻复还生。日后分取,日初还生,成熟无异。若未取者,依旧常在。后时众生,福渐薄故。……於是稻谷便有分段,丛聚而生。”
2、四大部洲的男女婚恋
四大部洲的男女情爱状况,如经云:“南瞻部洲人、西牛货洲人、东胜神洲人,悉有男女婚嫁之法。北俱卢洲人,无我我所,树枯若垂,男女便合,无复婚嫁。”
佛经提到这四大洲人的寿命不同:“南瞻部洲人,寿命百年,中有夭逝。西牛货洲人,寿命二百,亦有夭逝。东胜神洲人,寿命三百,亦有中夭。北俱卢洲人,定寿千年,无有夭殇。”
(1)、南赡部洲:我们人类的生活范围属南赡部洲(地球),南赡部洲又名阎浮提。
生活于此洲的人类虽然在生态环境、福报、寿命等方面,不及其它三洲;但我们人类所特具的“勇猛”、“忆念”、“梵行”三种特性,则优胜于其它三洲及诸天界。这也是为什么佛陀降生于此世界(南赡部洲)的缘故。如《世记经》言:“阎浮提人有三事胜。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
南瞻部洲(地球人类)的情爱婚姻如前已述故从略。
(2)、北俱卢洲(又名郁单曰):在男女交往上最为自由和开放,完全没有家庭、私有制观念;故不用结婚,男女交往后则各走各的路,甚至生育的儿女也不自己抚养,而是放置于十字街头,由路人养育,生长成人后也归于大众,是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
如经云:“郁单曰人若于女人生染着,随心所爱,回目观视,彼女知情,即来随逐,其人行至于树下,所将之女,若是此人母姨姊妹亲戚类者,树枝如本, 不为下垂,其叶应时萎黄枯落,不相覆苫,不出华果,亦不为出床敷卧具。若非母姨姊妹等者,树即低枝,垂条覆荫,枝叶成郁,华果鲜荣,亦为彼人出百千种床敷卧具,便共相入于树下,随意所为,欢娱受乐。”
这是描述男女情爱状况。当时可以随心所爱,而树枝会分辨有否有血缘、亲族关系,若没有亲族关系,就低垂枝叶遮蔽外界视线,并铺出床具来。其中也描述四大部洲的人类交合状况、婚嫁之法,以及当时人生育、养育状况:“若行欲时,二根相到(男女生殖器官相合),流出不净。”“郁单曰人,住于母胎,唯经七日,至第八日,即便产生。其母产讫,随所生子,若男若女,皆置于四衢道中,舍之而去。于彼道上,东南西北,行人往来,见此男女,心生怜念,为养育故,各以手指内其口中,于彼指端,自然流出上好甘乳,饮彼男女,令得全活。如是饮乳,经于七日,彼诸男女还自成就一类身,与彼旧人形量无异。”
北俱卢洲小孩生育七天后,即长大成人,但也不会回家。男女同类各聚一处,不置设家庭,也不蓄有私有财产。由业力福报相同,故人人皆健康长寿,没有疾病,寿命千年后,无疾而终。死后也不用火化土葬,天空中自然有大鸟来将尸体叼走,不用担心环境污染。能够投生到此地的人,必须前生修十善行。
如经云:“其儿长成与彼人等,男向男众,女向女众。彼人命终,不相哭泣,庄严死尸,置四衢道,舍之而去。有鸟名忧慰禅伽,接彼死尸置于他方。又其土人,大小便时,地即为开,便利讫已,地还自合。其土人民无所系恋,亦无畜积。寿命常定,死尽生天。彼人何故寿命常定?其人前世修十善行。身坏命终,生郁单曰,寿命千岁,不增不减。”
(3)、西牛货洲人、东胜神洲人:都有男女婚嫁,与我们世界婚姻家庭大致相同,但生存环境、福报、寿命均优于地球人类。而略次于北俱卢洲。
3、人类的最终消亡
“一切行无常,变易朽坏,不可恃怙。”凡有生必有死,没有恒久不变的事物,人类发展到一定时期,因欲望引发争斗乃至战争,最后由盛而衰。
最初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寿命也长(活八万四千岁),身量也高(八百四十丈高),福报也大,地面上都是七宝,没有高低不平,饮食衣服卧具等都是自然而至,一点力不用费。后来因为人们的“分别”“执取”心重,渐渐由蜜酥妙味;而变为粗质的五谷杂粮。
按诸经论所说,人寿起初以八万四千年为本位,过一百年减一岁,(人身量亦减短一寸)一千年减十岁,万年减一百岁,如是次第往下减,将来减到人寿三十岁时,人身量剩二尺多高,到那时人类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丧失殆尽,福报享尽,连粗质的五谷杂粮也开始渐渐没有了,五味也隐没或变味了。普通应用物资、珍宝、好的房廊屋舍等,也渐渐破坏没有了。只有以稊稗充饥,为食中第一;以发褐遮体,为衣中第一;以铁为至宝,为庄严中第一。没有好饮食,便相煎人皮朽骨为宴会。偶尔得到一粒麦谷等,如获摩尼宝珠一样,藏在箱子里,严加守护,恐人偷去。如是经七年七月七日大旱无雨,井河悉皆涸竭。由于饥荒缘故,把人们饿死百分之九十九,这时大家相共起了下品的厌离心,(想离苦得乐)这样经一千年慢慢度过,由三十岁减至二十岁时,身形由三尺减至二尺高,把原来那一念下品的厌离心又失掉了。这时继之而来的便是瘟疫灾病,比现在非典型肺炎(沙斯)、霍乱症还厉害百倍。得病即死,亦无医药相救。
如是经七个月零七天,在上次饥馑劫中所剩下来的那一分人数,在这次瘟疫劫中,又死了99%。这时早已没有国王,没有文化,也没有什么军政领袖。国土空废,城镇败坏,只有一些小的村庄,洒洒落落的相去很远。
灾病劫过后,人们相共又生起一念中品的厌离心,(思离苦得乐的心比前增加)如是慢慢经过一千年,人寿减到十岁时,身形才一尺高,生下来五个月就结婚,十岁人为上寿。普通活七八岁的,五六岁的,三四岁的不等。到这时原来那一念中品厌离心又失掉了,惟有行十恶法者为人所敬。这时刀兵劫降临,人心残忍到极点!无论父母妻子,兄弟眷属等,互有杀害心。因业力所感,随便拿起一件什么东西来,都成了杀人利器,所谓草木皆兵。这样无论男女,如邪魔附体一般,以为自己不杀人,便被人所杀。于是见人必杀,逢人必砍,如是互杀互砍,经过七日七夜(是谓刀兵劫末)。在这时,也有心里怀“惭愧”心的,不欲杀人,但又恐被人所杀,于是隐于山野。
经过上面所说的饥馑、瘟疫、刀兵、三种灾劫之后,世界上所剩下的,统起来也不过一万多人了。走起路来个月二十天遇不到一个人,原先隐在山野的那些人,因他尚有一念‘惭愧’心,护法善神护持他,从山野出来之后,遇到人便相抱痛哭,互相亲爱,视如亲友。大家同起了上品厌离心,希望从此永远离苦得乐。
这时大家的共同心思,都认为过去是由于不善心、杀心,致令亲族人类残杀殆尽;今后宁可共行善法,先离杀业,离杀业已,十岁生子,渐渐增至二十岁,身量也由一尺增至二尺。既知行善止杀可以得好报,增寿命,于是再进而离不与取的盗业,离邪淫业,离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离贪、嗔、痴、三毒,祛十恶 法,行十善法。这时人们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渐渐增长起来,寿命也由一百年增一岁,千年增十岁,以此类推。由十岁起,过一百年增一岁,身量增一寸,经过八百四十万年,增到八万四千岁为止,身量高八百四十丈。
这时地面平正,衣食丰足,七宝、五味、种种出现,人们也知道孝顺父母,恭敬沙门(出家修行者)。从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八万岁时,弥勒菩萨始出世,龙华三会说法,度释迦佛灭后遗法种福之人,然后再化同缘。
释迦牟尼佛是在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已2533年了。到了佛法将灭尽时,佛为哀愍众生,特留《无量寿经》多住世一百年,众生有听到此经,看到此经的,能至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的,皆可得度。过此百年,佛法灭尽,再也没有佛经文字了。
佛为什么不能解释第一因的问题?
1.我们证空后还还会不会恢复妄想?
不会的,就像木烧成灰,会还能变成木吗?
这个讲解在楞严经中有极好的解释。有空看看。
2.这个问题很大,用专业的话来说。
晦昧即无明,黑暗。无明便看不见,故等于空。因无明黑暗,就将灵明洞彻之真空,变为冥顽晦昧之虚空。在这顽空晦昧中,再依无明之力,转本有智光,为能见之妄见。这就是瞪以发劳;和黑境结在一起,就生出四大之色。
色既结暗而成四大之色。妄想即识心,从妄想的识心参杂妄色,就造成五蕴之色身,亦即名色。这是十二因缘的道理。
聚集种种因缘,而从眼、耳、鼻、舌、身、意进入。因六尘影子,便生出分别计度之心,造成内心摇动不息,趣外即触。趣走向外边去,各处驰跑,妄想心可以各处奔跑,触亦可以各处奔跑。没有真正智慧,就迷乱地向外乱跑,不辨东西南北,终日昏昏扰扰,把元妙真心,宝明妙性都失去了,反而不明白。把不光明作为自己的心性,亦即认识心为真心。
第一种执迷不悟,就是坚决认定真心在色身之内,一般人最大错误,便是错认心在身里面。那么,不在身里面,是否在身外边呢?也不是的,而是我们都在真心里面。
----这是宣化上人楞严经浅释 对你问题的解释
很难,因为你的问题太深,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你的问题早都写在经书里
阿弥陀佛
为什么佛教看不见轮回却相信轮回?
你看不见时间,怎么还相信有时间的存在?
你看见了你爸爸,你相信你有爸爸。
你看见了你爷爷,你相信你有爷爷。
你看见过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吗?那你爷爷的爷爷有爷爷吗?
我们一两岁的时候发生的事,现在已经记不得了。可是我们能否认它发生了吗?不能。既然一两岁的事你都记不得了,又如何能轻松记住前一世甚至更久远的事呢?
……
你看不见不表示别人也看不见,有宿命通就能看见。
在佛教里相信一件事情,可以通过三个方面
现量(亲身的实证),比如看到,听到,包括楼主说的记忆
比量(逻辑的判断),虽然没看到,可以通过思考得初,比如看到烟就知道肯定火
圣言量(他人的宣说),虽然没看到也推断不出,但是可以从别人的告知中得出,欲知上山路,须问过来人
(补充下,这个说法是不了义的,但是作为凡夫可以暂时这么理解)
第一,古往今来确实有很多人生来就带着前世的记忆,通过分析、考证,他们的记忆也被证明是真实的,目前“轮回学”的研究已经有其大体系统。这是证据之一。
第二,通过禅修可以开发人体的很多潜能,其中的天眼通、宿命通都可以让人现量见到(姑且用“见到”这个词吧)前世或后世的存在,这个不但是佛教,道教、印度教等提倡禅修的都认可,从一些讲修法的书和修行人的传记来看,这是属实的。因为但凡好的修行人都是守戒的,不论哪个,通常都会把妄语列为首要的几大戒律之一,如果这个修行人没有见到前后世,却在书里写自己见到,那么就已经破戒,后果极其严重——连我一个很差劲的徒都不会这样做,大修行人就更加不可能说谎了。
第三,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没有以上这样的特殊能力,要怎么证明轮回的存在呢?那就要通过推理了。推理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心存在→心和肉体非为一体,故不随肉体灭而灭→轮回的因俱全,故心一定轮回。其中要用到很多论据,往往又涉及到大量辩难,在这里难以一一介绍,有兴趣者可以看《释量论》。
这颗心的本质包罗万有、不受限制,确实和物质完全两码事,是不可能随着肉体灭亡的,不灭亡它到哪里去呢?一定还要以另一种形式存在,而我们最习惯的形式,就是依附于肉身,因此凭着这个习气去存在下去,就没有其他选择了。再进一步,我们从微观上来看轮回,就知道:并不是你死了投胎这才叫轮回,当下你的心就无时不在轮回着——上一秒沉浸在崇高伟大的情怀里,就等于身在天堂,下一秒想着自己做过的坏事惊恐无已,那就等于身在地狱;想想看吧,只要心存在,只要我们的心还在这样地摇摆不定,有什么理由不轮回呢?一定轮回!
藏传佛教也有类似的讲法:
真相的获得第一种称之为:现前分(即肉眼所见能够直接获得的真相)
第二种:细微隐蔽分(即肉眼无法看见,但配合逻辑推论可以获得的真相)
佛陀还特别说过一种叫做:极细微隐蔽分的真相,就是肉眼也看不到,逻辑也无法获得,但确实存在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