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地形地势,星盘太阳和月亮有一致的吗

想知道:运城市 中国地形特点 在哪?

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黄河金三角经济圈黄金位置,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运城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

运城盆地

运城盆地位于山西省南部,盆地北部为紫金山—峨嵋台地,东、南两侧为中条山环绕,西隔黄河与渭河盆地相望,包括闻喜县、夏县、盐湖区、永济市、临猗县及万荣县、绛县部分地区,测区总面积6140.6km2

一、自然地理条件

1.气候

运城盆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秋季温凉,雨量不均,盛行东南风,冬季雨雪稀少,干燥寒冷,盛行西北风。年平均气温介于11.5~13.8℃,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南暖北凉。区内出现的极端最低气温为-24.6℃(绛县),极端最高气温为42.8℃(盐湖区),无霜期一般在188~203d。

区内年降水量大都在500~580mm之间,分布与盆地形态基本一致,山区一般为550~600mm,盆地内为497~540mm;东北部较大(530~580mm),西北部较小(510~520mm)。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2.19mm,最高值为581.9mm,出现在绛县气象站。沿涑水河一带降雨量相对最小,为497~510mm,等值线封闭圈长轴方向近NEE向,与盆地走向一致。

降水量年内分配均匀,季节变化明显,夏季(6~9月)降水量最多,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5%左右;12月至次年2月降水量最少,占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小于10%。

区内蒸发量在山区较小,小于1750mm;平原区较大,为1800~2020mm;且南部大于北部。盐湖区—永济一带蒸发量最大,为2014~2028mm。

2.水文

区内河流属黄河流域涑水河水系,涑水河为区内干流,全区大小河流近10条,其中河流长度大于50km的有3条,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有5条。涑水河水系主要支流有洮水河、沙渠河、青龙河、姚暹渠和湾湾河,均为间歇性河流,具山地型和夏雨型特征,年径流集中于汛期,含沙量大,其余时间干涸断流。

黄河是山西省与陕西省、河南省的界河,为本区最大的过境河流,在盆地西侧流经长度70余千米。据1950~1998年资料统计,其流量为809.82m3/s,含沙量31.8%,水位379.5m,最大流量21000m3/s(1967年8月11日),最小流量为52.0m3/s(1997年7月2日)。

涑水河发源于绛县陈村峪,自北东向南西流经绛县、闻喜、盐湖、临猗、永济,在永济泓道园以西汇入黄河,流长196km,流域面积5565km2。建有吕庄、上马两座中型水库,几乎拦蓄了上游的全部径流,除汛期外,河道多数地段干涸无水。据永济张留庄水文站1956~2000年观测资料,多年平均流量为0.54m3/s,最大洪峰流量为22.8m3/s(1965年),最小为0。

二、地质、地貌

1.地貌

运城盆地是山西地堑系西南端的一个断陷盆地。盆地南、东、北三面环山,为一半封闭型山间盆地,东西长约110km,南北宽约56km,呈NEE-SWW向狭长簸箕状,西临黄河,与关中盆地隔河相望。

盆地周边:南部、东北部为中条山,山势高峻,主要山峰白石山、唐王山、五老峰、雪花山等高程为1260~1990m,是运城盆地和三门峡盆地的分水岭;中条山北坡陡峻,山麓高程350~550m。北部,自东向西,紫金山、稷王山、孤山、大小嶷山呈岛状隆起,展布于黄土台塬之上,高程1100~1400m,构成汾河与涑水河、浍河与涑水河的分水岭。山前黄土台塬发育,东北有绛县的凤凰塬,西北为峨嵋台地,塬面平坦开阔,微向盆地中心倾斜,塬面高程450~700m,南缘受断层影响,与涑水河平原以陡坎为界。西部栲栳塬,塬面自西北向东南盆地中心倾斜,与冲湖积平原以陡坎为界,高程400m左右。

盆地中部:东北端为鸣条岗,呈NE-SW走向,从闻喜后宫塬向盐湖区北畔南村倾没,长47km,宽5~6km,高程500m左右,比冲湖区平原高60~100m,北陡南缓。西南端为运城冲湖积平原,鸣条岗南、北分别为青龙河与涑水河河谷平原,与运城冲湖积平原相连,总称涑水河冲湖积平原,高程340~450m。中条山前发育串珠状湖沼,有鸭嘴池、硝池、伍姓湖和运城盐湖。

2.构造

运城盆地为新生代断陷盆地,北靠孤山-稷王山-紫金山背斜,南邻中条山背斜。中条山前大断裂和峨嵋台地南缘-紫金山南断裂组成了运城盆地边缘的基本架构,不仅控制着断陷盆地的沉积建造,而且控制着断陷盆地的边界及内部次级构造单元的轮廓。上述两大断裂活动,使地堑内部产生次一级隆起和断陷,隆起形成岗地、低台塬,断陷则构成平原区。

(1)盆地边缘大断裂(FⅠ-1)

此即中条山前断裂带,该断裂带规模、断距较大,属活动断裂,构成盆地东部和南部边界。断裂从永济首阳向东北穿过盐湖区、夏县、闻喜后宫,在蔡村-隘口次级断层与绛县中条山前大断裂相连,为一典型的铲式正断裂。断层总体走向为NEE—NE向,区内长度约180km,由1~2条断层组成,宽800~1000m;倾向NNW—NW;断层倾角上部为60°~70°,断距1000~5000m(据物探资料推测)。

(2)峨嵋台地南缘-紫金山南侧断裂(FⅡ-1)

该断裂是运城盆地北部边缘断裂,为活动正断层,使峨嵋台地持续抬升,将临汾和运城盆地分开。断裂西起临猗东张西侧黄河岸边,向东穿过盐湖区上王庄、闻喜岭-紫金山南侧,总体走向亦为NEE—NE向,延伸长度为130km,三路里—文典一带为峨嵋台地前二级断裂,长度约45km,倾向SSE—SE,倾角55°~45°。断距在闻喜岭较小,为150~500m,其余地段为500~1000m。

(3)蔡村-隘口断裂(FⅢ-1)

自闻喜蔡村穿过焦山西侧黄芦庄,向西北伸入侯马隘口,走向近NW,延伸长度20km,倾向近SW,东北侧为上升盘,推测断距为100~300m。断层上升盘,黄芦庄东侧焦山一带有寒武系鲕状灰岩出露,焦山西侧坡脚下则有焦山泉水出露;西北段阜底-隘口断裂属紫金山西侧古汾河地堑东侧断裂。

(4)文典-卫家庄断裂(FⅢ-2)

断裂是紫金山西侧古汾河地堑西侧断裂,南起闻喜文典,经礼元西侧,向北伸入侯马至卫家庄,全长约13km,走向亦为近NW向,西盘上升,推测断距为100~150m。

(5)沙渠河断裂(FⅢ-3)

该断裂自东南店头堡向西北伸至柴庄,两端分别与鸣条岗两侧断裂相交,延伸长7km,走向NW,倾向NE,东盘下降,推测断距为50m左右。断层东、西两侧下更新统上部地层不连续,东侧为较厚层冲洪相砂砾卵石,西侧为以薄层湖积为主的中细砂。

(6)鸣条岗两侧断裂(FⅢ-4,5,6)

物探资料反映鸣条岗两侧基底存在断裂,断裂走向NE,倾向凹陷一侧。西北侧为王范-侯村断裂(FⅢ-4),全长近50km;东南侧为陶村-埝掌断裂(FⅢ-5),全长约30km。推测两侧断距均为150~200m,活动幅度由NE向SW降低。

(7)栲栳塬断裂(FⅢ-7)

位于永济、临猗的栲栳塬东南侧,走向NE,倾向SE,东南盘下降,推测断距30~50m,从蒲州向NE延伸至白堂,与峨嵋台地前缘断层相接。

(8)黄河谷地东侧断裂(FⅢ-8)

断裂沿黄河谷地东侧孙吉镇西穿过蒲州镇,延伸至中条山西南端,走向NNE,长度近65km,倾向NWW,推测断距100~830m,南、北两段断距较大。沿断裂有7处泉水出露,呈NE20°线状分布。见图3-4-1。

3.地层

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岩系组成中条山脉主体,古生代地层展布于中条山西南段和东北侧局部地段、紫金山东侧及稷王山一带。新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涑水盆地、峨嵋台地及黄河阶地区。

(1)古近系

区内仅出露始新统至渐新统,为平陆群大安组(E2-3Pd),分布于永济市首阳咸水沟一带,岩性以紫红色泥岩和灰白色砂岩为主,有底砾岩为标志层,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108m,在峨嵋台地缺失。

(2)新近系

中新统(N1):仅在永济市首阳一带零星出露,为一套钙质胶结浅灰色砾岩,厚18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在临猗白堂埋深1005.94m,厚306.75m,未见底,岩性以棕黄色砂质泥岩为主夹较多砾石层,上部夹灰质泥岩与灰质粉砂岩,在峨嵋台地缺失。

图3-4-1 运城断陷盆地地质构造略图(据廉辉民等,2005)

上新统(N2):分布于运城盆地深部及盆地边缘地带,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下部为灰黄—灰褐色砂层、砂砾或砾石层,棕黄—棕红色或紫褐色粘土、粉砂质粘土互层(局部含石膏晶体),具水平层理,常见多层厚度不等的灰绿色粉砂、粘土层;上部以深红色或深棕红色粘土及少量粉砂质粘土为主,近山前夹砂砾石透镜体,局部含星散状或层状钙结核。在盆地中心,夹粉细砂层,局部含石膏晶体。揭露厚度0~860m。

在峨嵋台塬区,上新统下部为灰褐、棕红色泥砾岩、泥岩夹灰黄、灰白色砂砾岩等,上部多为砖红色粘土,有时为棕褐、褐红、猪肝色粘土。该层底板埋深210~455m,厚8~214m。

(3)第四系

本区第四系广泛分布,盆地中心堆积最厚,可达690m以上,成因类型多样,岩性复杂,出露齐全。冲积物、湖积物沿河流两岸呈条带状展布,而洪积、洪坡积物则多分布在盆地四周及低山区、山前倾斜平原、黄土丘陵及黄土台塬区。见图3-4-2。

下更新统(Q1):广泛分布于运城盆地之中,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底板埋深300~600m,揭露厚度144~495m。岩性相变明显,盆地边缘沉积以洪积相为主,岩性为棕黄、灰黄色亚砂土、亚粘土夹含土砂砾卵石地层;盆地中部,沉积以湖积相为主,河流相次之,岩性为灰绿、灰黑、褐黄、瓦蓝色粘土、亚粘土夹砂层(局部含小砾石)。整个地层下粗上细,胶结程度不一。

图3-4-2 涑水盆地剖面示意图(据廉辉民等,2005)

中更新统(Q2):盆地中广泛分布,出露在盆地边缘的冲沟内。盆地边缘为洪积、冲洪积相的含土砂砾卵石夹红黄、灰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盆地中部,以湖相为主,河流相沉积主要为褐黄色、砖灰色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薄层亚砂土互层夹砂层;下部颗粒稍粗,局部含石膏、蚌壳碎片和钙质结核。盐湖北岸,自南向北,含石膏砂层由厚变薄、由粗变细,含易溶盐总量由高变低。台塬、丘陵沟壑区,多为洪积、坡洪积相的褐黄、红黄色亚砂土、亚粘土,含钙质结核夹数层褐色或棕红色古土壤层(属离石黄土),底部为薄层砂,局部含砾卵石,一般厚120~220m。在峨嵋台塬、台塬前缘及紫金山南侧丘陵沟壑区,以坡洪积相为主,局部为河湖相沉积(隘口—礼元一带),下部以灰黄、褐黄色为主,上部为以红黄色为主的亚砂土、亚粘土,含钙质结核,夹数层褐色或棕红色古土壤层(属离石黄土),底部一般为薄层细粉砂、细中砂。山前局部低凹地段含卵砾石。

上更新统(Q3):广泛分布于整个涑水盆地。在涑水河谷平原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底部为透镜状的砂砾石或砂层,中、上部为浅黄色亚粘土、亚砂土。盐湖一带为湖相沉积物,底部有粉细砂,中、上部主要为灰黑、灰色淤泥质亚粘土,富含石盐、白钠镁矾、芒硝等盐类矿产。在平原区的其余地段,则以黄色亚粘土、亚砂土为主,局部底部有薄层砂。底板埋深30~65m,厚20~40m。

全新统(Q4):主要为近代河流、湖沼相及坡洪积相沉积。盆地中部涑水平原区,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具二元结构,下部为浅黄色中粗砂、砂砾石和浅黄色细粉砂;上部为浅黄色亚砂土,局部夹薄层砂。在盐湖一带为湖沼沉积物,底部为浅黄色亚砂土、细砂、灰黑色粘土,中、上部为淤泥质灰黑色亚粘土,富含盐类,局部含石膏晶体;在三娄寺—永济一带的平原区,以浅黄色亚粘土、亚砂土为主。厚度一般为10~20m。

山前倾斜平原区,仍以洪积、坡积相堆积为主,岩性以亚砂土为主,含少量小砾石,在山前较大峪口处,其冲洪积物切入上更新统的洪积扇中,岩性为含土砂砾卵石。厚度一般为5~15m。

综上所述,运城盆地第四系,山前以洪积相为主,盆地中心以河湖相沉积为主,丘陵地带以黄土沉积为主,台塬区为湖积相-洪积相的沉积;从盆地边缘到中心,下更新统灰绿色地层由薄变厚,层数由少变多,含石膏、盐类成分由低变高;各时代地层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具有下粗上细的沉积规律。

三、盆地发展史

中生代燕山期强烈的区域构造运动,奠定了山西陆台以NNE向为主、雁行排列的构造单元基础架构。

古近纪,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燕山期压性、逆冲断裂构造转换为张性正断裂,盆地西南部盐湖区—永济一带的断块,沿中条山前断裂带及峨嵋台地南缘断裂大幅陷落,接受了以泥岩、砂岩为主夹泥灰岩、砂砾岩等的湖相沉积。

古近纪末至新近纪初,区域构造运动强烈,区内发生强烈的剪切拉张作用,运城盆地整体大幅度沉陷,其中盆地中部幅度最大。

新近纪早期,盆地湖泊范围扩大,运城古湖与侯马古湖连成一片。盆地边缘接受粗粒沉积。峨嵋台地开始抬升,河湖相沉积厚度比南、北两侧要薄。

新近纪中新世时期,中条山、紫金山-稷王-孤山隆起持续抬升,盆地西南部盐湖区—永济一带的断块陷落幅度变小,沉陷速度减缓,湖盆面积相对缩小,隆起带古近系遭剥蚀,在盐湖区—永济一带的凹陷区继续接受了中新世以棕红、棕黄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砂岩和砾石的湖相沉积。

新近纪晚期,气候向干冷方向发展,湖泊范围缩小,湖水咸化,厚层红色粘土中含石膏等盐类矿物,峨嵋台地缓慢抬升并沉积了薄层红粘土。

早更新世早期,中条山山前断裂构造活动强烈,将中条山和上新世的山前高台地连在一起抬升,而运城盆地连同峨嵋台地则大幅度沉降,全盆地被湖水淹没;盆地内沉积了以灰绿、灰黑色为主的粘土、粉砂粘土湖相地层;在盐湖—永济凹陷区沉积最厚,往东北部渐薄,峨嵋台地最薄。

早更新世中、晚期,峨嵋台地持续抬升,仅在高水位时期暂被湖水淹没,运城古湖与侯马古湖通过河流相连,台地上分布有3条主要的河流相沉积带,由北向南穿越峨嵋台地汇入运城古湖;在盆地中部,自下而上,可分为中细砂夹灰褐、瓦蓝色粘土、亚砂土-亚粘土、亚砂土夹薄层砂-粘土的沉积地层,在盐湖区—永济凹陷中心则出现盐类沉积。

中更新世早期,中条山地区进一步抬升,台地前缘断层活动使峨嵋台地隆升,只有隘口—礼元一线的古河道继续沟通台地两侧的湖盆;运城盆地内部河流分布与早更新世末期相近,堆积了一套河湖相沉积物。

中更新世中期,运城古湖发生一次短期的扩张,随后又迅速缩小。鸣条岗地区再次强烈抬升,使隘口—礼元一线的古河道南迁,从沙流村一带流过鸣条岗地注入运城古湖。

中更新世晚期,峨嵋台地大幅度抬升,形成台地,运城盆地与汾河流域分离;涑水河形成,沿袭古汾河河谷注入运城湖泊。这一时期,气候变得干冷,冲洪积的规模减小,湖泊萎缩,代之以风积黄土(离石黄土)大范围沉积。

晚更新世,气候干旱,盆地周边持续抬升,运城古湖的面积急剧缩小,湖相地层主要集中在中条山前的现代湖泊区,形成以灰绿色为主、具水平层理的粉砂粘土层,蒸发浓缩作用强烈,盐类沉积广泛;涑水河沿袭古汾河部分古道绕过鸣条岗地区向西迁移;中条山前洪积扇发育,平原区冲积相地层广泛堆积,其他地区则接受马兰黄土堆积。

全新世,盆地与边缘山地的地形差异扩大,中条山前较大沟谷口继续发育规模较小的洪积扇,并嵌入晚更新世的洪积扇中;盆地内湖泊进一步缩小,沿安邑—永济一线,几个小湖呈串珠状分布,自东向西,分别为苦池、盐池、硝池、伍姓湖,其中以盐池规模较大。

四、含水系统结构特征

运城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型盆地,含水系统结构受地质构造和古沉积环境控制。早、中更新世,运城盆地与临汾盆地相通,为一巨大的湖盆,沉积了巨厚的河湖相沉积。早更新世晚期,两个盆地才相互独立,新构造运动使运城盆地内出现峨嵋台地、栲栳塬、黄土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和冲湖积平原等地貌单元。这些地貌单元上部大都有马兰黄土覆盖,下部地层为早、中更新世河湖相沉积,构成承压含水岩组。

峨嵋台地,高出河床100~300m,台地属宽缓的背斜,轴部为变质岩、寒武纪石灰岩及岩浆岩,为运城盆地与临汾盆地的分水岭;上部为黄土覆盖,下更新统含水层底板埋深252~320m,从盆地边缘向台地前缘变浅。含水层地下水埋深为82~234m,单层厚1.5~31m,多为10m左右,共2~8层,总厚12.3~78m。见图3-4-3。

图3-4-3 峨嵋台地剖面示意图(据廉辉民等,2005)

栲栳塬,顶部为马兰黄土,中更新统含水组底板埋深142~165m,以中细砂为主,部分为粗砂,砂层总厚46~100m,一般为50~80m,由西到东、从北至南逐渐增厚。地下水位埋深为28.0~58.0m,含水层为1~3层,单层厚度薄者为5.0m,厚者超过40m,一般为20m左右。下更新统含水岩组,以中细砂、细砂为主,部分为粗砂、粉细砂,底板埋深475~497m,单层厚3.0~27.0m,有13~18层。见图3-4-4。

图3-4-4 栲栳塬剖面示意图(据廉辉民等,2005)

总的来说,运城盆地内早、中更新世河湖相沉积广为分布,构成重要的承压含水岩组。

五、地下水系统

1.基岩裂隙含水系统

主要分布在中条山和稷王山、孤山一带,出露地层为太古宇涑水杂岩,元古宇中条群变质岩系,新元古界长城系大理岩、石英岩和花岗闪长岩等。在中条山西南段,风化壳深度一般为30~40m,地下水径流模数为3.66L/s·km2,单泉流量一般为0.3~1.0L/s;稷王山、孤山及中条山区,地下水径流模数为1.25L/s·km2。含水介质透水性极弱,水量贫乏。

2.岩溶含水系统

分布在中条山、紫金山、稷王山等地。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多以单斜构造上覆于前古生代变质岩系之上。含水层为寒武系中统灰岩、鲕状灰岩、白云岩,寒武系上统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奥陶系下统灰岩、白云质灰岩、燧石白云岩、白云岩,裂隙溶洞较发育,单井涌水量为1.9~3.2m3/h·m,为中等富水。中条山中段,含水层为前寒武系大理岩,地表常见岩溶现象,溶洞大者在0.1~2m之间,断层裂隙发育,含水介质透水性中等,单井涌水量为0.15~2.9m3/h·m,为中等富水。中条山的西南段及中段,含水层为前寒武系的白云岩、硅质灰岩及大理岩,地表裂隙及岩溶比较发育,泉水流量一般为0.1~1.83L/s,含水介质透水性极弱,水量贫乏。

3.第四系孔隙含水系统

(1)潜水-微承压水

盆地浅层含水岩组由全新统、上更新统组成,主要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冲湖积平原、黄河阶地,呈东窄西宽的狭长条带状,由1~3层含水层组成。山前、河谷及黄河阶地,岩性由砂砾石、中粗砂组成,至下游洪积扇边缘或冲湖积平原区变为粉细砂,局部为中砂。含水岩组底板埋深为20~55m不等,一般为25~40m。含水层总厚度一般为6~20m,个别可超过30m。含水岩组底板埋深、含水层厚度变化很有规律,从河谷上游至下游,两侧至中心,底板埋深增大,含水层厚度增大。

黄河低阶地区,青龙河河谷区以及涑水河谷的中部,冯村至庙上一带为强富水区,单位涌水量为10~30m3/h·m;黄河低阶地后缘,中条山前倾斜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涑水河谷上游以及冲湖积平原区为中等富水区,单位涌水量为5~10m3/h·m;其他广大地区为弱富水区,单位涌水量小于5m3/h·m。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山前倾斜平原的个别地区及涑水河中游地下水位埋深均大于30m。

(2)承压水

除基岩山区外,承压水分布遍及整个盆地。含水层为中更新统(Q2)及下更新统(Q1)上段冲洪积、冲湖积地层。顶板埋深一般为40~190m,底板埋深一般为160~250m,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大,为3~12m。自盆地边缘向盆地中部,含水层底板埋深及厚度分别加深、增厚,含水层粒径有逐渐变细的趋势,由砂砾石变为粉细砂。峨嵋台塬比其他黄土丘陵含水岩组底板埋深大、砂层厚。盆地南部、中部以及沿涑水河谷两侧富水性强,单位涌水量一般为5~10m3/h·m,个别地方单位涌水量达10~30m3/h·m;其他大部分地区富水性中等,单位涌水量为1~5m3/h·m。在峨嵋台塬北部以及紫金山前富水性较差,单位涌水量小于1m3/h·m。水位埋深,在中条山山前以及涑水河谷上游相对较浅,一般小于50m;峨嵋台地的水位埋深较深,一般大于100m;其他广大地区的水位埋深一般为50~100m。

(3)深部承压水

深部承压水分布遍及整个盆地。含水岩组为下更新统(Q1)冲洪积、冲湖积及新近系(N)上段地层。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分布规律与上覆含水岩组基本一致。砂层厚度从北东向南西、从北至南逐渐增厚,粒径变细。中条山山前局部地段洪积扇发育,砂层厚度也较大,至湖盆边缘厚度减薄。含水岩组底板埋深为230~500m,含水层以粉细砂为主,湖盆边缘略粗,为中细砂,局部有薄层粗砂。

六、水化学特征

运城盆地内地貌和水文地质单元呈NE向展布,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中间为涑水河冲积平原,南部中条山北麓前缘为湖积平原,并有盐湖发育。盆地内水化学分带明显受地貌和水文地质结构控制。

1.潜水-微承压水

盆地北缘冲洪积平原潜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型,分布在盆地北部的鸣条岗两侧,呈NE走向;中部冲湖积平原为HCO3·SO4型、HCO3·Cl型和SO4·HCO3型;南部湖积平原为SO4·Cl型和Cl·SO4型。地下水自上游山前倾斜平原向冲湖积平原径流,最后汇集于盐湖,水质类型由HCO3型→HCO3·SO4型→HCO3·Cl型→SO4·Cl型→Cl·SO4型,矿化度逐渐增高,一般从0.25g/L增至10g/L,盐湖一带大于10g/L,水化学分带明显,呈带状分布。

2.承压水

与潜水相似,水化学类型分带明显。从山前倾斜平原→涑水河冲积平原→冲湖积平原→盐湖,沿地下水径流方向,水质逐渐变差,水化学类型变化规律为HCO型→HCO3·SO4型→SO4·HCO3型→SO4·Cl型-Cl·SO4型,矿化度逐渐增高,从0.2g/L增至5.1g/L以上。HCO3型水分布面积较潜水广。在垂直方向,承压水水质较潜水好,矿化度略低。

七、地下水循环

1.基岩裂隙含水系统

地下水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入渗,个别地区也接受地表水的入渗补给,径流途径很短,沿沟谷底部多以泉的形式排泄。

2.岩溶含水系统

主要分为稷王山、中条山和紫金山3个补、径、排岩溶水系统。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是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以稷王山为中心岩溶水向西北、西南方向径流,另一部分通过稷王山西侧导水断裂向南径流。吴王泉是稷王山岩溶地下水由北东向南西径流的主要排泄点。中条山和紫金山岩溶水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向盆地深部径流。岩溶水主要排泄方式是泉排,另人工开采和侧向径流也是岩溶水主要的排泄方式。

3.第四系孔隙水系统

(1)潜水-微承压水

潜水-微承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及侧向补给和地表水渗漏、灌溉水回渗补给。

鸣条岗北东,地下水由凤凰塬、峨嵋台塬、鸣条岗分别向涑水河、沙渠河、青龙河谷径流。鸣条岗以南,大部分浅层地下水以片流形式从四周向盐湖径流,并汇入盐湖。潜水-微承压水主要以蒸发和人工开采方式排泄。

(2)承压水

承压水在峨嵋台塬、栲栳塬、凤凰塬、鸣条岗、黄土丘陵区等地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灌溉回渗补给。峨嵋台塬地,有许多切穿第四系的断裂,它们与基底构造线一致或相近,地表裂缝宽度为40~300mm不等,长几十米至数百米。雨季,地表片流沿地裂缝很快漏失,直接补给深部承压水。

承压水,自峨嵋台塬、凤凰塬、栲栳塬、中条山山前倾斜平原向冲湖积平原区域降落漏斗中心径流。主要排泄途径是开采,仅在峨嵋台塬和栲栳塬西部有少量地下水向黄河排泄。

八、地下水资源

运城盆地多年平均补给资源量为4.828×108m3/a。其中,多年平均大气降水补给量为3.367×108m3,地表水的渗漏补给量(包括河流、渠道、田间渗漏)为0.327×108m3/a,侧向补给量为1.1342×108m3/a。

枯水年(P=75%),总补给资源量为4.265×108m3/a,其中大气降水补给量为2.804×108m3/a。

运城市有几个区几个县

; 运城市是山西省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辖一个市辖区和十个县,代管两个县级市。其市辖区为盐湖区,十个县分别是绛县、夏县、新绛县、稷山县、芮城县、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垣曲县和平陆县。两个代管县级市为永济市和河津市。
运城市的地理环境

运城地形比较复杂,相对高差明显,具有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主要有中条山、吕梁山、稷王山和孤峰山四大山脉。
运城全年受季风活动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年际变化大,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受地形及气候因素的影响,降水量区域分布也不均匀。
运城属黄河流域,过境河流有黄河、汾河。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制约,区内河流具有山地型和夏雨型的双重特征。

为什么运城地区夏季很热,比太原高7-8度!

1.首先纬度是一个影响,运城较太原靠南,太阳辐射大。
2。还有就是地势,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运城的海拔低于太原,所以较热。
夏季盛行东南风,运城东南部山脉低缓,湿热东南风更易深入;太原东部有高大太行山阻挡。所以夏季运城气候较太原热。
3.运城南部紧挨秦岭,偏南风的背风处,地理学上有焚风效应。焚风现象是由于湿空气越过山脉,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时增温,使气团变得又干又热。所以运城较太原热。
(以上是个人见解,供参考)

运城在哪里

运城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

运城地形比较复杂,相对高差明显,最高峰为垣曲境内的舜王坪,海拔2321.8米;最低处为垣曲县境内的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180米。

运城具有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58.2%,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41.8%。主要有中条山、吕梁山、稷王山、孤峰山4大山脉,面积267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9.1%。

运城境内有山西最大淡水湖——伍姓湖以及硝池、汤里滩、鸭子池、北门滩等天然湖泊,并建有上马水库和苦池水库。运城属黄河流域,过境河流有黄河、汾河,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条,汛期为每年6至9月。

风景名胜:

运城市文物旅游景点1600余处,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最多的地级市;省级57处;市级31处。旅游线路以寻根祭祖游、黄河风情游、德孝文化和善文化为主。

运城盐湖与美国犹他州澳格丁盐湖、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楚克盐湖并称为“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是华人祖先开发最早的盐湖。据《河东盐法备览》记载,五千多年前就在运城盐湖发现并食用盐,这是“中华民族利用山泽之利的一个伟大创举”。

运城盐湖东西长,南北窄,四周高,中间低,形似“古元宝”状。南倚中条,北靠峨嵋,东临夏县,西接解州,总面积132平方千米。

虞舜曾在盐湖之畔的卧云岗,手抚五弦琴,唱吟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歌谣《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运城盐湖被田汉先生赞为“千古中条一池雪”。

运城是哪个省的城市 运城的气候情况

运城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运城简称“运”,因“盐运之城”而得名,又有河东、凤凰城等别称,全市总面积14182平方千米,全市下辖1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0个县。想要继续了解运城是哪个省的城市的读者可以继续往下阅读。

运城的具体介绍


1、运城位于山西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毗邻,西、南分别与陕西渭南、河南三门峡隔黄河相望。

2、运城地形比较复杂,相对高差明显,最高峰为垣曲境内的舜王坪,海拔2321.8米,最低处为垣曲县境内的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180米。

3、运城具有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58.2%,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41.8%。

4、运城属黄河流域,过境河流有黄河、汾河,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条。

运城市是哪个省

运城市是山西省。

运城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尧初都蒲坂,后迁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中国首个奴隶制社会,夏也是在这里诞生。

运城市垣曲县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把人类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芮城县的西侯渡文化遗址,是考古界发现的人类最早用火的实证。诞生了春秋商人猗顿、东汉末年名将关羽、初唐诗人王勃、中唐文人柳宗元、史学大家司马光,闻喜裴氏家族曾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

运城市地理环境

运城地形比较复杂,相对高差明显,最高峰为垣曲境内的舜王坪,海拔2321.8米。最低处为垣曲县境内的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180米。运城具有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58.2%,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41.8%。

主要有中条山、吕梁山、稷王山、孤峰山4大山脉,面积267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9.1%。运城全年受季风活动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干冷气流控制,盛行西北季风,气候特点为寒冷、干燥。夏季受太平洋暖湿气流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降雨集中且多暴雨和雷阵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运城市

山西运城的资料(行政区域、人数)

概况
【位置面积】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黄河中游,北起吕梁山南麓与临汾市接壤;东界中条山与晋城市辖区毗邻;西、南隔黄河分别与陕西、河南相望。总面积14106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总人口486万人(2003年)。
【地形气候】
【驻地邮编】
市人民驻盐湖区。邮编:044000。行政区划代码:140800。区号:0359。拼音:Yuncheng Shi。
行政区划
2005年,运城市辖1个市辖区(盐湖)、10个县(临猗、万荣、闻喜、稷山、新绛、绛县、垣曲、夏县、平陆、芮城),代管2个县级市(永济、河津)。
运城市 面积14106平方千米,人口486万(2003年)。
盐湖区 面积1237平方千米,人口62万。邮政编码044300。区人民驻府东街。
永济市 面积1221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044500。市人民驻城东街道。
河津市 面积 593平方千米,人口36万。邮政编码043300。市人民驻城区街道。
芮城县 面积1161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044600。县人民驻古魏镇。
临猗县 面积1350平方千米,人口53万。邮政编码044100。县人民驻猗氏镇。
万荣县 面积1037平方千米,人口42万。邮政编码044200。县人民驻解店镇。
新绛县 面积 600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043100。县人民驻龙兴镇。
稷山县 面积 680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043200。县人民驻稷峰镇。
闻喜县 面积1160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043800。县人民驻桐城镇。
夏 县 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044400。县人民驻瑶峰镇。
绛 县 面积 968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043600。县人民驻古绛镇。
平陆县 面积1151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044300。县人民驻圣人涧镇。
垣曲县 面积1620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043700。县人民驻新城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历史沿革
运城地区,古称河东,战国时属魏,秦汉至两晋为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夏县北)。北魏时属东雍州、鲜州和陕州的范围。隋代属河东郡,治所在蒲坂。唐代属河中府和绛州。北宋时属河中府绛州、解州和陕州。明属平阳府的一部分。民国初属河东道的一部分,1949年改为晋南行政公署,辖新绛分区一部分和运城地区。1950年设运城专区。1954年与临汾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又恢复运城分区。
运城专区、运城地区 1949年设运城专区,专署驻运城镇。辖安邑、万泉(驻解店)、河津、稷山、新绛、闻喜、绛县、垣曲、夏县、平陆(驻圣人涧)、解县、芮城、虞乡、永济(驻赵伊镇)、临晋、猗氏、荣河等17县及运城镇。 1954年将万泉、荣河2县合并,改为万荣县(驻原万泉县解店);解县、虞乡2县合并,改为解虞县(驻原解县城);临晋、猗氏2县合并,改为临猗县(驻原猗氏县城)。后撤销运城专区,并入晋南专区。 1970年设立运城地区,地区驻运城县。原属晋南专区的运城(驻运城镇)、新绛、绛县、稷山、万荣、永济(驻赵伊镇)、夏县、闻喜、平陆(驻圣人涧)、垣曲(驻刘张镇)、芮城、河津、临猗等13县划归运城地区。(摘自:《中华人民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年,运城地区辖3市10县,计66镇138乡7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公署驻运城市。
2000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1)撤销运城地区和县级运城市,设立地级运城市。市人民驻新设立的盐湖区。(2)运城市设立盐湖区,以原县级运城市的行政区域为盐湖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驻府东街。(3)运城市辖原运城地区的闻喜县、新绛县、平陆县、垣曲县、绛县、稷山县、芮城县、夏县、万荣县、临猗县和新设立的盐湖区。原运城地区的河津市和永济市由山西省直辖。10月,正式撤地设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按当时行政区划):运城市 4812361 盐湖区 604381 临猗县 536518 万荣县 425598 闻喜县 377572 稷山县 324812 新绛县 312063 绛县 264708 垣曲县 219371 夏县 342870 平陆县 241879 芮城县 372773 永济市 421244 河津市 368572
?年,辖146个乡镇(街道),3338个行政村,总人口488万。
2001年,运城市共辖1区2市10县、79镇54乡13个街道办事处、3338个村委会。1区为盐湖区,2市为永济市、河津市,10个县分别是临猗县、平陆县、芮城县、垣曲县、新绛县、夏县、万荣县、绛县、闻喜县、稷山县。其中,盐湖区辖7个镇6个乡8个办事处,永济市辖6个镇1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河津市辖2个镇5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临猗县辖3个区13个乡,万荣县辖4个镇10个乡,稷山县辖辖6个乡1个社区办,新绛县辖7个镇1个乡6个城镇居民区,绛县辖10个乡镇1个办事处,垣曲县辖11个乡镇,闻喜县辖13个乡镇1个办事处,夏县辖6个镇5个乡,平陆县辖6个镇4个乡,芮城县辖6个镇3个乡。
http://www.xzqh.org/quhua/14sx/08yuncheng.htm
这里非常详细

婚姻宫相害

婚姻宫里的相害相刑是什么意思?详细点。。。。谢谢 男女依据宅命两相配合,上应天星,分为八类婚姻,即延年、生气、天医、伏位、六煞、五鬼、祸害、绝命。
何谓刑
1、 刑的本质其实也就是生克的意思,只是由于地支相刑,很多是本气相刑,那么简单的比喻容易窝里斗,彼此不和.
2、地支相刑并非就是凶,也主有吉有凶的信息。如“君子不刑定不发,小人到此多为灾”很多人误解,为什么是君子不刑定不发,实际的理解应该是君子逢刑,君子在古代为有道德高尚的人,也主有地位的人,君子逢刑,如一个官,给予的权利,这个人能有道德,能有地位,那么反而能发达,因为能有道德,法律在约束,但是小人主什么呢?小人是指言而无信,不择手段,没有道德观念,所以如逢刑,反而为灾,如一个人没有好的品质,逢刑就容易有灾。
二、 地支相刑有几种情况
1、 子卯相刑为无礼之刑。
2、 寅巳申三刑无恩之刑。
3、 丑戍未三刑持势之刑。
4、 辰见辰,酉见酉,午见午,亥见亥,为自刑。
三、 地支相刑的含义是什么
1、子刑卯卯刑子,无礼之刑,无礼之刑,多主行事不合礼仪,不符合社会公论期待。为喜多主为人威严,性格豪爽,为忌多主性格急躁,有始无终,容易有疾病,因为子卯为桃花,所以在婚姻宫多主感情婚姻不顺,或者自己身体不好,也主妻子身体不好,在子女宫,多主子女不佳,女命容易流产等信息。
2、寅刑已巳刑申申刑寅为无恩之刑,无恩之刑,多主为人较不知感恩,较为无情无义,甚至恩将仇报。为喜多主为人稳重,能得权利职务,为忌多主为人薄情,卑鄙,不择手段,容易有官非,牢狱,意外是受伤疾病的信息,女命多主婚姻不顺。
3、未刑丑丑刑戍戌刑未为持势之刑,持势之刑,喜欢仗势欺人,狗眼看人低,狐假虎威。为喜多主为人敦厚,不善言语,但是有威信,为忌多主为人固执,容易内心不平静,内向,容易有暗疾,女命多主婚姻不佳。
4、辰见辰、午见午、酉见酉、亥见亥为自刑之刑,自刑之刑,多主自己内心的痛苦挣扎,情绪不稳定。为喜多主为人能力发挥好,容易有创新,变革,能得贵人帮助,为忌多主容易冷酷无情,自作聪明,自寻烦恼,也主身体容易有伤疤,或者意外死亡,女命多主孤独,不利婚姻。
四、 地支之刑的用法含义。
1、子卯相刑,子卯相刑为无礼之刑、并非就是子水生卯木,卯木旺相,而是看子水和卯木的力量对比,一般的情况一个子水,一个卯木为相生,不论相刑,除非一个在月令,五行气势在这方,那么主多另一个五行损伤才论相刑,其他的以两个卯木,或者以上刑一个子水为相刑,简单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子水是生卯木的,但是由于卯木太过,子水为母,那么我们比喻为一个母亲生的子女太多,那么母亲自己一生辛苦,劳碌的一生,如是两个子水刑一个卯木,那么比如为一个小孩由于过多的长辈照顾,变成的溺爱了。在五行上表现为一个子水被两个卯木或者更多的泄气,是指子水耗身太过为损伤,反过来,如是两个子水或者更的子水生卯木,就是卯木泄不了子水之气,容易水旺木漂的意思。
如,乾,甲寅,丙子,丙戍,辛卯,子卯相刑,但是这里不论刑,虽然子水在月令旺相,但是子水被寅木化泄,戍土克制,双方的力量并非很悬殊,所以只是论相生而已。
如、乾造,甲子,丁卯,乙卯,丙戍,卯木当令,甲乙木透干,两卯刑一个子水,子水被泄气太过,子水无金生,所以命局生旺无疑,此造子水为印,在年柱,所以主长辈不利,容易有意外病灾夭亡之人。

两人婚姻宫丑午相害能结婚吗? 这事呢,因人而异,信则有,不信则无!我和我老婆和你差不多的情况,可我们依然结婚了!

夫妻生肖相害怎么办,如何化解 在男女婚配当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生肖不合,另一个是八字不合。生肖不和比较好理解,但八字不合就比较难以理解了。 所谓生肖不和,是指婚配双方的属相,存在相冲、相害、相刑、相克、或比劫等情况。由于其类型不同,故不和的程度也有差异。相冲是指两个属相互相冲击,主要有六对相冲的不吉组合:子鼠与午马相冲、丑牛与未羊相冲、寅虎与申猴相冲、卯兔与酉鸡相冲、辰龙与戌狗相冲、巳蛇与亥猪相冲。相害是指两个属相相互伤害,有时也可称为穿害,主要有六对相害的不吉组合:子鼠与未羊相害、丑牛与午马相害、寅虎与巳蛇相害、卯兔与辰龙相害、酉鸡与戌狗相害、申猴与亥猪相害。相刑原本是指三种类型的属相之间互相刑伤,有时即使构不成三型的组合,但组成三型的两个属相之间,也存在互刑的情况: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为无恩之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为恃势之刑。子刑卯,卯刑子,为无理之刑。辰、午、酉、亥,为自刑之刑。相克是指两个生肖相互或单一克制,比如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等,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存在,而且很多都已经包括在冲害刑中,加之相克的力度与危机也不大,故没有必要专门考虑。而有一种情况,就需要用心去考虑了。这就是比劫婚配。所谓比劫婚配,即是指同属相者的婚配,比如鼠与鼠,马与马,牛与牛,羊与羊……等等。比劫本是同性五行,也即同类生肖,原本相助而不相克的,但为何还要考虑呢?这是因为,这种婚配的气场,因为过于相近相似,虽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但同时也会产生同性相斥的作用力,故也是犯了婚配中的大忌:比劫煞,也是不利婚情感情的。这也不一定。因为生肖只是生辰八字中的一个字,即年支,它代表婚配的根基。一对婚姻的好坏,根基固然是相当重要的,即如一棵小树一样,如果根基不好,就可以影响到它的生长。不过根基也是可以随着小树的生长而变化的,而且有时候也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在婚配之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婚姻宫与其它方面的综合因素,婚宫也可称为配偶宫,这个婚宫就是日支。所以有时候尽管生肖不合,但如果婚宫相合,或其它柱相合,或用神、忌神相宜,或大运流年相合,也还是能够抵消或减轻生肖不合的危害,是可以在一起相处的。故比较来看,生肖不合,其危害力占50%弱,而婚宫与其它方面不合,则占50%强。故只是生肖不合,可以断定婚姻不幸福,还是有点误断,不能完全断定不能婚配。故生肖不合,只是表示婚配的双方,所秉承的两个出生年份的大气场的不融洽,因而是概括性的,是广泛的,而不是具体的,更不是绝对的,只是表示了这类婚配不够幸福,而不能因为生肖不合,而简单判定两人不能婚配。所以如果生肖不合,只表示婚配的根基不好,婚恋过程并不一定顺利与幸福。有些不合,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调整努力,来减轻或化解的。严格来讲,生肖婚配不幸,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完全化解掉的。但却是可以适度调整与改善,而使之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调整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尽量回避。事先预防,防患于未然,这是最明智的方法。在恋爱找对象时,如果发现属于冲、害、刑或比劫的情况,应尽可能回避一下,否则恋爱或成婚以后,因为生肖气场不同,会给双方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冲突,而影响两人感情,或导致两人分手或离婚。二是通关中和。中和的原则,实际上就是在两种不合的生肖之间,再搭上一个桥梁,使之通顺。比如子午相冲,木可通关,木即能泄水,又能生火,使两种冲力相互消停,故可以生个属虎的孩子,或佩戴摆放虎形的生肖饰品,还可养植一些花木植物,来化解冲克。其它不合的生肖,也可以根据其相互冲、害、刑的不同的五行属性,采用这......>>

夫妻日支夫妻宫相害什么意思 嗯,这是八字或者紫微斗数里的一个专业术语,按它的理论,不用去相信这些,日子都是人自己过出来的,如果算算就能算出来好坏的话,人还用奋斗吗?

夫妻星夫妻宫子末相害会如何婚姻很严重吗 10分 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不要去相信这些不靠谱的玩意,如果算算就能算出好坏来,世上还会有离婚这回事吗?

夫妻宫相害相刑相冲哪个最严重 你永远都生活在别人地下,好好的来说这个,说明你是非常的一个,说白了你是一个无能的人,算命的说你某某年会发大财,你就听他的什么不用做就等吧!!!这么的一个 *** 都有

身弱而不从,夫妻宫相害什么意思? 男的那方面不行 力不从心 夫妻俩直接影响到对方 早晚会出问题 有害无益

八字婚姻宫犯害是什么意思 相害为受害、被害,有相克之意。相害当然不好,但还要看有制无制,有制则更好,无制则不利,具体需要看八字组合

夫妻宫与兄弟姐妹宫相害是什么意思 50分 夫妻宫与兄弟姐妹宫相害是:夫妻宫相害兄弟姐妹宫,夫妻兄弟姐妹不合会很难沟通。满意请采纳

怎样化解两人的生肖相害夫妻宫相害 人感觉 ,如果你们相害,你们需要很谨慎的压制下自己的处性。
必要的时候适当收敛自己的放纵。

杂气七杀格女命可以帮忙分析一下吗?

夫宫伤官,夫妻宫子未相害,感情上不顺利。脾气不好,性急心狠,心高气傲,心理压力大,性格时常矛盾。伤官被印制,又制不住有两个方面:一,自己的言行容易被打压,尤其是父母长辈。二,容易因为性格造成问题,工作、生活中颇多烦恼。夫妻宫是有子未穿,但是还有戌子暗合,总之不太顺畅。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