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隆兴寺财神佛像在哪,财神和观音能一起供奉

财神供奉位置在哪

文财神原则上要安放在,清静、整洁、不面向门窗,要朝自己的房间。
文财神下面不能养金鱼、不能有水、对面的墙上不能挂流水的画。因为财见水则散。只要注意这些就行了。
武财神如关老爷,必须面对大门屋外,既可招财,又可镇宅保平安,当可平安是福,财源广进。请注意是面对,而不是神位要正对大门,可把神位安放在入门前左方或前右方的适当位置,摆放时使关老爷面对大门即可
民间流传的财神虽然很多,但大致可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两种。
文财神:文财神有二,分为财帛星君,以及福禄寿三星。财帛星君的外形很富态,是一个面白长髭的长者,身穿锦衣系玉带,左手捧着一只金元宝,右手拿着写上“招财进宝”的卷轴;倘若把福、禄、寿三星摆放在财位内,有这三星拱照,满堂吉庆,撇开风水不谈,单是视觉上及心理上也会觉得十分舒服的。担任文职的,以及受雇打工的人均宜摆放或供奉文财神。
武财神:武财神有二,一是黑口黑面的赵公明,一是红面长髯的关公。赵公明,是一位威风凛凛的猛将,民间相传他能够伏妖降魔,而且又可招财利市,所以北方很多商户均喜欢把它供奉在店铺中。而在南方的商户则大多供奉关公。关公他不但忠勇感人,而且能招财进宝,护财避邪。经商做老板的人,以及当兵当差从事武职的人,则应该摆放或供奉武财神。
文武有别,神佛座向有讲究
摆放文财神以及武财神的方向有异。满面祥和的文财神,不论是财帛星君,或是福禄寿三星均应向着自己屋内,而不应向着屋外。否则便会向屋外送财。至于威风凛凛的武财神则应面向屋外,或是面向大门,这样一方面既可招财入屋,同时又可镇守门户,不让外邪入侵。
正向大门,镇宅守财
神桌是应该正对大门,各位倘若不信,请看天下大小庙宇道观,所有神像均是面向大门,便知此言不谬。家中除了某些神像应该面向大门外,其余的则不需墨守成规;举例来说,“关帝”以及“地主财神”是应该向着大门,其他则不必如此。
“关帝”是武财神,龙眉凤目,手执青龙偃月刀,不单威武非凡,而且正气凛然,令奸妖魔望而却步,故此一般家庭大多奉为镇宅之神。若是正对大门便有看守门户的作用。
“地主财神”,全名“五方五土龙神,前后地主财神”。在中国传统的社会里,“地主财神”供奉在屋内,与供奉在大门外的“门口土地”,一内一外,作为一间屋的守护神。但现在很多大厦均不容许在公众走廊供奉“门口土地”,因此屋内的“地主财神”便要身兼二职,必须面向大门来阻止妖邪人屋肆虐了。
总括而言,拜神主要是人们要求心安理得,倘若行善积福,即使不拜神像,亦可心安理得,妖邪自会退避三舍的。

财神爷的佛像与名称

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终南山下西安周至县赵大村人,又称赵玄坛,“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赵公明是在汉族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汉族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汉族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但本来道教有记载为五方瘟神之一。

当今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该财神像当为武财神,即赵公元帅像。赵公元帅,即赵公明、赵玄坛。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搜神记》和《真诰》等,都有赵公明的神迹,但只是司土下冢中事,或是瘟神。元明之间,赵公明的神迹才有完整的记载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玄朗,字公明,终南山下周至赵代村人。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十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后,变化为九鸟,墬落于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张陵在青城山炼丹时,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後,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三教搜神大全》称其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

元朝、明朝间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赵公明终南山人氏,秦朝时避世在山中,虔诚修道。汉朝张道陵天师在鹤鸣山精修时,收他为徒。且让他骑黑虎,守护丹室。张天师炼丹功成后,分丹与赵公明食之。赵公明神异多能,变化无穷,能够驱雷役电,呼风唤雨,更能为信徒保命解灾,成为道教的重要[1] 护法神!

我想在大连市内四区找进香,请大家告诉我一个正规的,谢谢大家...

你们家大庙三月初一开门吗?【具体自己看吧,这都是大连的寺院】
松山寺:佛教寺院,唐朝贞观十一年建,位于今西岗区唐山街2-8号,为金州广宁寺的下院。清乾隆、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曾屡次重修。寺院紧凑精致,有神殿7间,僧居4间,民房16间,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举行庙会。
莲花山寺:市内南石道街,森林动物园北门旁。寺院建筑为古典与现代的结合,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寺院内所有佛像全部采用岫岩碧玉雕琢而成,特别是大雄宝殿三宝佛为国内独一无二的金面玉佛。寺院晨钟暮鼓、梵音嘹亮。
朝阳寺(西郊):位于大连西郊度假村柳树沟内的二级支沟——解家沟内,大北顶山南麓。坐北朝南,翠峰相拥,碧水为伴。朝阳寺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历史上香火鼎盛,原寺文革期间被毁。新庙于1996年建成,现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客堂、斋堂、钟鼓二楼和东西配房组成两进院落。
安山寺:位于甘井子鞍子山村(夏家河子)。安山寺原名大,始建于唐初,四合大院,正殿居中,坐北面南,东西两厢是配殿,四周有院墙环绕。大殿供奉着地藏菩萨,配殿供奉着四大天王。1949年作为封建的产物被拆除。1995年7月重建,改名安山寺,并增建佛教学校,成为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
永兴寺:位于甘井子区营城子镇,建于唐代,1998年重建。占地11000平方米,15座建筑面积为2300平方米,有钟楼、天王殿、观音殿、客堂等。永兴寺东院为永兴观和民俗博物馆。在永兴观院内,有一株树龄1360余年的银杏树。
卧佛寺:位于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前革村蓝天山庄。站在寺院广场上,远眺西侧山峦,恰似一座巨大的天然卧佛,面向蓝天,仰视苍穹,眉睫鼻唇,清晰如塑,口唇开张,妙若如来正在说法。朝霞夕照,交相辉映,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玉佛寺:坐落在甘井子成园温泉山庄内,为近年重修而成,占地2000平方米,中国北方传统佛教建筑形式。玉佛原料为岫岩河墨玉(中国国玉),直径1.2米,重量11.8吨,雕刻加工后佛身净高1.8米,玉佛全高2.8米、重量5.9吨。
寿山寺:坐落在甘井子区小辛寨子西沟南的寿山公园内,有大雄宝殿、天王殿等数座大殿,奉祀着佛陀、菩萨和众神仙。另有吕祖庙和鲁班祠,为两个独立的小院。吕祖庙始建于1909年,文革期间被毁,现在距原址500米处重建。鲁班祠始建于1889年,位于长春路万顺街39号,现迁建于此。当时在大连的土、木、瓦匠们共同修建了祭祀鲁班的祠堂,以此弘扬本土文化。
碧海观(又称胡仙庙或碧海祠):坐落在甘井子区大连湾碧海山庄东面的一座小山上。进到院里,首先看到的是色斑斓,古香古色的聚仙堂,聚仙堂左前方亭子里,垂吊着一挂大钟,右前方亭子里安放着一面大鼓,聚仙堂里有四位佛像:正首是胡三太爷,左边为胡大太爷,右边为胡二太爷。在他们的右下首,坐着他们的家人胡淘气。东西两面墙上的一群仙人,是三位太爷的家眷。
横山寺:位于旅顺口区龙王塘大石洞横山北普陀文化苑内,占地约二万平方米,寺院建筑面积达一万二千平方米,气势恢弘。横山寺始建于汉代,元代鼎盛。至明清两代,曾几度兴衰,后毁于战火。2003年开工重建,至2004年11月份全面竣工。在寺院前方的山坡上,还建有巨大的铜质观音塑像。
永顺庵:位于甘井子岔鞍村北沟山腰上的道教庙宇,又称“北庙”,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20世纪30年代,岔沟会发动募捐,改建成正殿三间大庙,庙中供奉了“女娲娘娘”、“观音菩萨”等五尊泥塑。文革中被毁,后重建并扩建。
真泉寺:也叫镇泉寺,在旅顺中路龙头镇太皇山西沟。坐落于山中,三面环山,以一口真泉闻名,泉水天然冰爽甘甜,沁人心脾。真泉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但毁于元朝末年的战乱中,仅存残碑一块,古柏一株,古井一眼。后人在原址上建起了一座堪称最小的,并已规划重建规模宏大的真泉寺。
正觉讲寺(原名蟠龙寺):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镇沈家村牛心山下,始建於清代雍正年间,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2003年9月奠基重建,2006年9月9日,大雄殿落成暨佛像庆典法会隆重举行。大殿属全木质结构,仿唐建筑,庄严雄伟,气势恢弘。
长春庵:位于旅顺三涧堡(音瀑)镇长春庵村。长春庵始建于公元1580年明朝万历年间,当时为八尺见方的一座小草庵,清朝时扩建,内有天仙圣母,释加佛,观世音等肖像。1991年对长春庵进行修复。长春庵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王观:位于旅顺塔河弯浴场对面的山坡上,里面供奉着龙王、观音和药王。庙是1993年以后修缮和扩建的。从远处看龙王观,更觉得很美。东边有些陡,山下有一小片湖,接着一片很空旷的地。红瓦灰砖,中国典型的建筑,就伫立在这个充满喧嚣的城市的一隅,远远看去真的仿若远离城市的一片净土。
响水观:又称响水寺、韵水寺,是金州大黑山古建筑群中最负盛名的道观。在后土殿右侧,有一深40余米的天然洞穴曰瑶琴洞,洞的深处有泉水自石罅间涌出,在洞内泠泠作响。泉水清澈甘洌,沁人心脾。
朝阳寺(大黑山):位于金州大黑山。因其座落之地山明水秀、景色清幽,故明朝初建寺院时称它为明秀寺,到清朝雍正六年才改称朝阳寺,是一座佛教寺院。1993年重建修复。此地山明水秀,负阴抱阳,即使数九隆冬,仍和暖如春。‘朝阳霁雪’为金州八景之一。
石鼓寺:石鼓寺是位于金州大黑山西麓的名刹,寺境静幽,古树参天,是一个古寺,近年修茸一新,香火健旺。其中一殿供奉唐王李世民,称唐王殿。
观音阁:又名胜水寺,位于金州大黑山东北麓,是大黑山现存最为古老的佛教寺院。胜水寺原为上院和下院两部分,下院是由此24间古建筑组成的四合大院,今已不存。至今保留的上院为明代洪武年间重修,隐于高耸入云的山腰之上,茂密丛生的树林之中。
唐王殿道院:位于金州大黑山
龙王庙(金州西海):位于金州西海岸临海峭崖之上,始建于清代,典雅古朴。每当鱼船离港或远航归来,庙内便香烟袅袅,诵声低吟,不绝于耳。“龙岛归帆”即指此,是金州古八景之一。
真武庙:位于金州区亮甲店镇金顶山村。始建于明代。为纪念抗倭英雄广宁伯辽东总兵官刘江所建庙宇。已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财神庙(玉皇庙):原在金州城西门外瓮城外约三十米处。正殿歇山飞檐,院内古柏森森,景色极幽,十年动乱中被毁。金州古八景之一“兜率晨钟”即指此处,描写的是玉皇庙香烟袅袅、晨钟悠扬时的景色。此庙现在新址是大连市金州区二十里堡鸽子塘村。
永清寺:位于金州大李家镇太山村,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分前后两殿:“灵云殿”和“大雄宝殿”,另有禅房、念佛堂等。院内有康德二年重修碑、同治年间大钟、民国22年新修的钟楼碑等。
正明寺:位于金州大李家镇正明寺村老虎沟,初建于唐贞观六年,后遭自然与人为的破坏,现得到迁复修缮,已建成九大殿,包括天后宫(妈祖庙)。寺院规模宏大,占地五万平方米,面向大海,背靠风景秀丽的扁担山。
金龙观:位于金州大魏家镇西北金龙村。金龙观始建于康熙38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放眼望去,山环水抱,瑞气蔼蔼。有三圣殿、财神殿、龙王殿、火神殿、胡仙堂、蟒仙祠等建筑,院内还有一棵古柏。自号为北武当。
宝华寺:位于金州三十里堡宝石村(从大连出发在三十里堡下沈大高速往回走1公里,十字路口左转往里走,过铁路涵洞桥右转顺路前行)。宝华寺正在扩建(2007年6月),有三四座大殿在建,规模宏大。目前正殿为一现代建筑,供奉诸神。院内植物葱翠,石雕烛塔林立。
青云观:位于金州三十里堡小黑山村。庙宇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小黑山西麓山谷中,颇有人间仙境,一方净土的意境。青云观始建于清朝年间,近年翻新。有三霄殿、观音殿、药王殿、灵神殿、胡仙殿等。还有龟驼石碑、挂钟石亭等早年留下的遗迹。观外山坡上有一胡仙洞。从青云观院内看小黑山,可见到双龟送子的天然奇观。
普光寺:位于金州三十里堡庙沟,是近年新建的,尚未完工(2008年02月)。规模宏大。
九莲古寺:位于金州石河镇东沟村。相传唐朝建立,清朝光绪年间翻新。该寺是佛家要寺,管辖范围为北至千山,南至蓬莱,东至黄海,西至熊岳。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附近各地居民来此参加庙会。
佛爷庙:又称青云寺,位于金州石河小黑山,藏于接近主峰顶的悬崖之中,远望只能见其一角,可称得上是深山藏古寺。佛爷庙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庙宇,前墙、侧墙、房盖前半部由花岗岩条石建成,后半部则依石壁凹洞而成,石条间全由米汤和石灰浆粘接,非常坚固。经过数百年风雨侵蚀,人为破坏,庙内古佛像早已不见踪影,现存的佛爷、观音等神像都是近来人们放置的。
武财神庙:又称关帝庙、关老爷庙,原位于金州古城中心,始建于辽代,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毁。为了弘扬历史传统文化,经批准,现迁建关帝庙至金州二十里堡刘家店,于2007年7月7日动工建设。
清泉寺:位于普兰店市星台镇葡萄沟村。建于唐贞观年间,是一个千年古刹,素有“辽南第一寺”之誉。清泉寺虽为佛教寺院,却集佛、道、儒三教为一体,同时还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方面的一些不同之处,尽管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原与北疆时连时断,但中华古文明的历史却渊源不断。现在寺院保持完好,部分残缺处逐渐修复。
报恩寺:位于普兰店市安波镇二龙山南端山腰处,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大雄宝殿居中,两侧为禅房。该寺始建于明代,在清代经过四次修缮。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又几经修缮,焕然一新。远远看去,报恩寺背依雄峰,左右二龙环抱,大气大象,动人心魄。虽建于明代,因经几番修来改去,如今已为清代建筑风格。
玉皇庙:位于普兰店安波温泉度假区内,始建于金代世宗年间,距今天八百多年,历经元、明两代修葺,至清雍正六年又增制营造,逐成规模,有大殿、钟楼、山门、僧房、墙垣等,占地3500平方米,毁于文革时期。1995年重新修复玉皇庙“灵霄玉殿”,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内有玉皇大帝、龙王、托搭李天王等十余尊雕像。
龙山寺:位于普兰店环城森林公园二龙山公园区内,是一座经过复修的古建筑。始建于明代年间。寺中正尊为如来佛,左右为菩萨。佛像皆为泥塑金身,形象端详,栩栩如生。庙宇雕梁画栋,琉璃屋瓦,朱红大柱,金碧辉煌。
关帝庙(普兰店):位于普兰店市南山公园,建于清代。与别的古庙不同,它不是坐北面南,而是坐南向北,高踞南山之上,俯瞰整个普兰店市区。它的建筑格局十分简约,只有一个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式建筑,风格甚为苍朴,亲切如邻家宅院,是不可多得的清式古建筑。庙内因供奉关公,故称关帝庙。
三清观:位于普兰店市城子坦镇,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观内塑有三清老祖,故得名三清观。1994年重修,占地1130平方米,庙宇为20个自然间,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
龙潭寺:又名台山庙,位于普兰店市丰荣街道(原泡子乡北台村五四水库下流),始建于乾隆36年,取名龙王庙。光绪6年重修,取名台山庙。文革期间被毁。2005年重修,并更名为龙潭寺。建有正门、山门、护法殿、天王殿、龙王殿、药王殿、观音殿、放生池、禅院等。
白云山庙:位于普兰店元台镇白云山。白云山庙始建于清朝末期,在等距离弹出的九座龙头式的悬崖峭壁上,建有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神光满堂的三清殿、玉皇殿、观音殿、九圣寺、胡三太爷庙等十余座庙宇。现在,称作“白云观”的白云山庙群,集道教、佛教和儒教于一身,以道教为主。
高明寺:位于普兰店沙包镇广得福的南沟,传说始建于嘉庆年间,文革期间被毁。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四面山峰环绕,草木葱茏。沿山路拾级而上,一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中寺院,就会逐一呈现眼前,错落镶嵌于重峦幽谷之中。殿堂逐级而上,参差错落层层排列。寺院为黄墙,红门,雄伟壮观,高低错落,明暗相间,殿内佛像栩栩如生极为精美。
三官庙:位于普兰店元台镇白云山南麓的南山屯,为道教庙宇。
夹河庙:又称双泉寺(普兰店),位于普兰店夹河庙镇赵炉村王屯东山,占地总面积250公顷。该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归属为道教金辉派,虽屡经战乱,但经历代名士善客的修缮,香火得以延续至今。
望海寺(普兰店):位于普兰店双塔镇九龙山风景区福全村和尚帽山南坡,明正德年间修建,后损毁,现已重建。附近有始建于金代,距今800年的摩崖石刻,也称望海寺摩崖造像。摩崖石刻是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明禅寺:位于普兰店同益乡老帽山脚下,始建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文革期间被毁。现按明清风格规划复建,布局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四层院落。全寺建筑依中轴线依山势次第布置,殿宇重叠,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殿宇之间,曲径回廊,雕梁画栋,飞檐翼角,蔚为壮观。
观音庙:位于普兰元台。
永丰寺:位于瓦房店复州城。据碑文记载,永丰寺始建于辽金,1993年重修,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寺旁有建于辽代的永丰塔。为复州古八景之一,称之为“永丰夕照”。
涌泉寺:位于瓦房店北郊大明山下龙山村,距市区约5公里。该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因建庙的地方有一眼涌流不断的泉眼,泉水甘冽清甜,故当时名为甘泉寺。民国六年改名为涌泉寺,现分佛道两院,是辽南有名的。
文圣寺:位于瓦房店岗店办事处姜洼村,始建于1938年,旧名“文庙”,殿内供奉孔子圣像,毁于浩劫年月。1999年,在一片荒芜的文圣寺旧址开始了恢复重建工作,对旧房屋进行改造修缮,并迎请了新的佛像、孔子像。
抱龙院:位于瓦房店市西郊岗店办事处老皮朴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60年代遭破坏。现重建有观音殿、地藏殿、僧寮、斋堂等。抱龙院为观世音菩萨道场,院内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日,是抱龙院大型庙会活动日。
龙华宫:位于瓦房店市北部得利寺镇龙潭山上。龙潭山海拔425.3米,分南北两峰,挺拔对峙,风光秀丽。龙华宫建于清乾隆年间(1994年重修),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由上下庙组成,是辽南地区道教活动中心。
望海寺(瓦房店):位于瓦房店市泡崖乡将屯村。
宝林寺:位于瓦房店市驼山乡西屏山上。该寺始建于唐代,曾与复州永丰寺东西呼应,为辽南八大寺之一。文革期间被毁。2004年经大连市局批准复建,现正在建设中(2008年5月)。
龙王庙(瓦房店李官):位于瓦房李官。寺院倩巧玲珑,重重叠叠,依山而建。寺院东西两侧分别建有钟楼和鼓楼,庙内建有五重大殿,殿堂里边在不同位置上雕绘着99999条神龙图案,前后供奉着威武神圣的龙王,整座庙宇古色古香,气势恢弘。龙王庙始建于明末清初,于文革时被毁坏,现龙王庙是在原址上重新翻建的。
得利寺:位于瓦房店市得利寺镇西里村和尚屯龙虎山南麓,始建于唐盛时期。该寺文革期间被毁。1990得以修复,融释儒道三教于一体。占地面积约5600平方米,建有大雄宝殿,娘娘殿,药师殿,寮房等建筑。处于群山环绕之中,站在院里,抬头正对龙山的龙头,后面则是虎山把门。庙前最早的驮碑神兽已残破。庙西有一狐仙洞,多年的香火已把洞熏黑。
万安寺:位于瓦房店市万家岭镇邢屯村尖山沟,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约1.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建有大雄宝殿,念佛堂,斋堂,大雄宝殿内供奉3.5米高的释迦牟尼佛像,药师佛像,阿弥陀佛像,四角供奉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四大菩萨像,两侧供奉十八罗汉像。每年四月初八为庙会。
三堂宫:位于瓦房店市长兴岛
观音寺:位于瓦房店市长兴岛海上村,始建于明朝末年。各朝代都曾重建,文革期间被毁。1995年重建,已建成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地藏殿等。
福泉寺:位于瓦房店市松树水库土门岭。
朝阳寺(瓦房店):位于瓦房店市太阳办事处榆树房村的东屏山南麓。
观海寺:瓦房店仙浴湾观海寺,原名西永丰寺,又名释迦矛庵,俗称罗汉庙。寺院原址位于仙浴湾胜利乡王海村梁屯北山,历史上的西永丰寺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的占地面积大约1200平方米,是辽南地区较为著名的寺院。1992年在距离原寺400处辟地重建,并易名观海寺。新寺占地1万2千平方米,大雄宝殿、地藏殿、山门、钟鼓楼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云栖禅寺:位于瓦房店市谢屯镇曹屯,原名观音阁。该寺始建于清道光四十年,占地约两工顷,顺山势而建,依地形而造,由黑砖,花岗岩雕凿而成。举目望去,飞檐凌空,怪兽伏脊,雕梁画栋,金壁辉煌,文革期间被毁。2002年修复,建有观音殿,僧寮,斋堂等。
圣人寺:位于瓦房店市太阳乡罗沟村。
灵池庵:位于瓦房店市尹屯四道沟。
法华寺:位于庄河城山镇。法华寺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系佛教寺院。寺院后面的三棵粗大的银杏树那里,尚存有一块明代古碑,碑文虽已经模糊,但仍有重要价值。现在这里均为女性佛教徒,人们称她们为“二僧”。法华寺下院正殿供奉着三尊菩萨,其中正中的是准提菩萨坐像,就是千手观音,有四十八臂,各有所持。
五老宫:位于庄河城山镇。五老宫建于民国初期,系道教庙宇,主奉金、木、水、火、土五行。庙宇建筑雄伟,雕梁画柱。宫前巨大的花岗岩楼牌上书“紫气东来”。
龙凤寺:位于庄河市光明山乡松林村。龙凤寺始建于清道光十三年,座落于山峰南麓,群山环抱,绿树相拥。
普化寺:位于庄河市青堆子镇镇西村。早在唐代时,在此修建了石庙。唐贞观六年,这里建起了大雄宝殿五间,前殿三间,两侧配殿三间,加上东西廊,伙房,关公殿共计二十六间。所塑佛像,精巧传神,改名为“普化寺”。以后,历代都有维修,立有名家碑刻十二块,记述详细。乾隆八年,建普化寺分殿——天后宫,内供海神娘娘。
仙人洞庙(上庙):仙人洞庙位于庄河仙人洞镇冰峪沟景区内,分为上庙和下庙。上庙也称般若洞,始建于天元二十年(公元1397年),三间大佛殿,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东间是宝幢王佛,西间是弥勒尊佛。两侧是十八罗汉。东厢房三间,是禅堂。门东修了一座钟楼,门西台上修了一座望海楼。
仙人洞庙(下庙):下庙也称圣水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上院长12米,两大殿。下院东西各有廊房5间,两边各有门楼1栋。院内建了一处碑林院,汇集了历代重修庙宇的石碑和为历代贞妇烈女所立的贞节碑数十座。
望海寺(庄河):位于庄河市明阳镇明阳山中。该寺始建何时无法考证,但是据史料记载,望海寺于明朝万历年间进行修复,明末清初再次修复,方圆五百里田亩皆是庙产,文革时期被毁。寺院内现存有清朝复修时遗留下的石碑和寺院的前墙,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有念佛堂,海神娘娘殿,云水堂,寮房。
海峰寺:落于庄河市石城乡东升村,始建于明天启七年(公元1636年),有前后殿各五间,火池一处,石碑二幢,是当地渔民及过往船只祈福祭祀的,是石城及庄河沿海重要的祭祀场所,香火曾盛极一时,后毁于文化大革命。现已完成大雄宝殿和天后宫两座建筑恢复。
双泉寺(庄河):位于庄河市大营镇得胜村,村东南横卧着翠绿的青龙山,清澈的英那河在山边缓缓流过,历史悠久的双泉寺就坐落在青龙山下的两道清泉旁。双泉寺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1516年),尚存的一块刻有年号的残碑上可以见证。 “文革”期间遭到破坏,1998年重建。
朝阳观:又称千佛洞,位于庄河天门山景区内,始建于辽金时代,距今有千余年历史,据传洞中曾有佛像千尊,故称“千佛洞”,是辽南最古老的洞穴。
红崖晓寺:位于庄河昌盛街道,始建于明万历35年。原建的寺院只是供奉东海龙王李老爷一间小祠堂,后又演变为小。文革期间遭彻底破坏,1993年重建并扩大了规模。由方丈性妙大和尚改名为“红崖晓寺”。有大雄宝殿、阿弥陀佛殿、弥勒殿、护法龙王李老爷殿、护法九神殿等。
兴隆寺:又名关帝圣祠,坐落于庄河城北1公里处。始建于明朝崇祯四年(1631年)。始建时只有大殿三间,后经多次扩建。1947年土改运动时被部分拆除、占用。1992年将占用的房产归还,成立了兴隆寺念佛堂。2004年12月,经大连市文管办批准恢复重建。寺院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关帝台。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四月初八、五月十三、七月十五法会日。
马祖庙:位于长海县广鹿乡,建于明代,1993年重修。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宫:位于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四块石村傅家沟后山半拉山处,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院。前院有观音殿、关帝殿、八仙殿、药王殿和龙王殿。中院有娘娘殿。后院有三清殿、三皇殿和三星殿。藏经阁位于三元宫最高处,极目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石家庄市区哪里的比较,告诉详细地址,怎么去?谢谢了。

河北省石家庄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临济寺、隆兴寺、柏林寺、谛音寺、毗卢寺等22座饮誉古今,驰名中外。临济寺是临济禅宗的发祥地,义玄禅师倡导之临济禅风风靡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柏林寺是中国最古老的观音道场,日本神僧奉其为祖庭,每年组团前来参拜,史载,高僧玄藏曾在柏林寺和谛音寺进学,后去西天取经。每年的谛音寺水陆会规模宏大,吸引了大批中外信徒和游客。
毗卢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郊上京村,是中国佛教临济宗的一座古老庙宇,以保存有精美的古代壁画而闻名。据史书记载,该寺建于公元八世纪的唐朝天宝年间,此后曾多次重修。现仅存释迦殿(前殿)和毗庐殿(后殿)。 毗庐寺壁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技术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对研究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古代美术和传统绘画艺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古代壁画遗存中的宝贵珍品。
隆兴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内,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木,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这是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代遗物。
柏林禅寺:位于河北省赵县县城东南角的柏林禅寺始建于东汉未年(公元三世纪前后),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以古观音院而知名,宋代称为永安院,金代叫柏林禅院;至元朝,在一份皇帝给寺院的圣旨中,"柏林禅寺"这一名称才开始出现,那时候寺院柏树成林,所以有"柏林"一名。 从现存有限的碑文中可以看出,柏林寺在古代一直是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有一块金代的石碑"大金沃州柏林禅院三千邑众碑"记载了有三千多在家信徒出资参予的一次塑造佛像的活动,其中也有一些小寺院。元代初年,有三朝皇帝颁旨诏令地方军政保护这一佛教圣地,免征其赋税,而现在仍巍峨耸立的赵州塔也是元代在皇帝的恩准下修建的,上面并刻有元文宗给赵州禅师的封号。明、清两代,中央管理赵州佛教事务的衙门--僧正司都设在柏林寺。有时候柏林寺的住持同时又兼任僧正司的僧正--一种八品的朝廷命官。
赵云庙: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正定)人,三国名将,历史上的常胜将军。为宏扬民族文化,重现赵子龙雄姿,正定县旅游局在原道光年间遗址上重建的赵云庙已于97年4月13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其格局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组成,新庙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连成一片、相得益彰。赵云庙的落成开放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
万寿寺:全称万寿掸寺,位于平山县三汲乡东林山西麓,距石家庄市西北约30公里。始建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相传唐太子天寿,因不满封建礼教和统治,厌恶宫廷中的沉闷生活,出游至此,创建万寿寺,并在此落发为僧,号“园泽”。寺内原建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龙华阁、藏经阁、玉皇堂、伽篮殿、经堂、火神庙、山神庙及僧人宅第等,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巍峨壮观,每年三月,远近香客纷杏而至,热闹非凡。唐末毁于战火,宋时重修,元、明、清曾多次修缮,请末又毁。今尚存有墓塔群,系宋、明、清三代安葬历届主持高僧所建,原有墓塔23座,现存13座。各墓塔均为砖石结构,其中安葬唐天寿太子圆泽的墓塔通高6.5米,底周8米,为诸塔中最大的一座。八角,正面辟拱券门,其余各面辟方形方格直棂盲窗2个,搪下为四铺作单翘斗拱,搪上为仰莲宝葫芦塔刹,浑厚稳健。整个墓塔群设计讲究,造形美观,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建筑造型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存有“明阳柏”、“重修碑”、”望京楼”、“玉龙池”及山上奇景“试心石”、“担子眼”、“物象石群”等景观。
谛音寺:据文献载,唐玄奘大师入选前曾在这里参学。明清时期,该寺几经重修。近年重建。谛音寺整体建筑及布局及配套功能匠心独具,整个建筑分为:玉佛殿、天王殿、侧殿、藏经殿、九龙壁、钟楼、客房、写字楼、功德林素斋、佛乐堂、药浴、法物流通处、菩提心杂志社等。谛音寺玉佛殿内供奉着3.5米高的缅甸玉佛,雕刻精细,洁白无瑕,栩栩如生,整个玉佛殿顶部绘蓝天白云衬托出佛祖说法和三十三云集听法图。天王殿正面供奉着大肚弥勒,背后立韦驮菩萨护法,两旁有四大天王,天王背面是六尊不同姿态的观音显对像。 密坛坛城是谛音寺内进行密宗仪式活动的场所。坛城内供有释迦牟尼佛的心脏舍利子,用于密传、灌顶和重要法式活动。五方文殊殿是由五明佛学院的晋美彭措法王提议并设计而建的,将五台山的五个台的文殊像集为一体供于内,故名“五方”。古佛殿内供奉着谛音寺原址(隋唐时期)出土的三尊玉佛。
真迹禅林 裕华路 友谊大街附近. 可以去虚云禅寺,那也是河北省佛教协会所在地。在三环里,植物园路边,大郭镇于底村内。旅游1路设有站牌.徐云禅寺!石家庄新华区旅游一能去!很!赵县的柏林禅寺,相当准。从南焦坐到赵县下车走50米即到。我同学在那里许愿都很的释延弘1979年出生于吉林省长白山脚下安图县,1999年四月初八于山东淄博市普照寺礼天台宗大德上能下禅老和尚剃发染衣。
2002年于青岛湛山寺亲近明哲老和尚,先后在少林寺、五台山显通寺、灵隐寺、阿育王寺、法门寺佛学院参学,2013年在少林寺亲近上永下信大和尚并增受三坛大戒。
之后在普陀山慧济禅寺参学。2016年行脚至河北灵寿县,因缘具足,感于灵光寺周边村委及善男信女的迎请,发心在古寺遗址上重建灵光寺……
石家庄市灵寿县南营乡团泊口村灵光寺

佛国胜境,华北巨刹—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 历史 悠久,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自北魏至清末1500多年间,是郡、州、路、府治所。正定城内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十处,密集程度在全国县城中首屈一指。


正定和很多北方小城比,格外干净整洁,还点缀着许多绿地和花园,这应该是近年规划妥善的功劳。作为京畿重地的河北,确实需要这样一座优美的古城作为名片。本来想一篇文章介绍正定各个景点,但发现那样过于草率,也背离写作的初衷,所以先详细介绍隆兴寺,下一篇再介绍城中四塔和绘满壁画的毗卢寺。


古寺千年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隋称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赵匡胤敕令于龙兴寺铸大悲菩萨金身,并盖大悲宝阁。开宝四年兴工,至八年落成,并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宋代建筑群。



寺院于元、明、清又经历扩建和重修,并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西侧增建帝王行宫,形成东为僧舍,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寺院达到鼎盛时期。


至清末,西路的行宫被天主教会侵占(现华北大学旧址),中、东两路建筑也是殿阁倾颓。至梁思成初访正定的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大悲阁已经损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修葺后依旧美轮美奂,还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


1961年,隆兴寺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幸运地逃过文革劫难。


艺臻极品 — 摩尼殿


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主体建筑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建筑长33.32米,宽27.08米,总面积约为1400平方米。大殿属抬梁式木结构,四面殿身正中各有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成十字形。




摩尼殿正门处摆放着一件北宋佛钵,外侧钵身阳刻药师佛及十二药叉大将图像。佛像和护法共用一个莲花台。介绍牌写这是石香炉,但此钵更可能是药师钵。修药师法时,将此钵盛满净水,供于药师佛像前或者药师坛城之中,持咒修法。此后,钵中之水被当作吉祥的象征分予信众。



摩尼殿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殿里的几十根木柱都是从宋代保存至今,绝无替换痕迹。四面抱厦有门窗,仅有栱眼壁略通光线,故殿内采光欠佳。当然,这种昏暗也营造了神圣幽深的氛围,让人不敢高声言语。





梁思成曾四次探访摩尼殿,可见这栋建筑的重要性:


第一次考察摩尼殿在1933年4月,时任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的梁思成,慕名来到正定,他对隆兴寺摩尼殿十字形平面建筑格局、四面各出一歇山式抱厦惊叹不已,称“只在宋画里见过”;“与《营造法式》完全相同的斗拱,和许多许多精美的构造,使我们高兴到发狂”。


梁思成1933年绘制的摩尼殿结构草图


第二次考察在同年11月,他携林徽因一同详细地校正了旧时图物,并做了细致测量,称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而在中国建筑里也是别开生面”。在以后的著述和教学中,梁先生将摩尼殿作为实物中罕见珍例,列入《历代木构殿堂外观演变图》,使这一生动典范永载建筑史。


梁思成绘历代木构殿堂外观演变图,右上角为摩尼殿。


第三次考察是在1952年,出任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主任的梁思成,专门利用暑假带学生来到正定,不顾酷暑,历时一个多月,绘制摩尼殿整个建筑结构。


第四次探访是在1963年,由于摩尼殿的建筑年代, 历史 文献均无记载,梁思成根据建筑形制反复深思后提出,摩尼殿可能建于宋仁宗年间1050年左右。梁当时的判断与落架大修时发现的多处墨书题记正相吻合——摩尼殿始建于公元1052年。


摩尼殿集多种艺术于一身。殿内佛坛上,供奉五尊金装塑佛像。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坐像,庄严凝重,睿智脱俗。左侧站立弟子迦叶,双手抱拳,老诚持重。右侧站立弟子阿难,双手合十,聪慧虔诚,显示了宋代匠师的高超技艺。




殿内各壁还满布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壁画原面积应为388.64平方米,现存335.06平方米,多为明代绘制,色绚丽,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堪称上乘之作。



1977年至1980年,摩尼殿进行了落架大修。随着大殿墙体的拆除、重砌,檐墙墙体内壁的壁画也经历了揭取、修复和原位归安。


揭取时,在事先测量设计和尽量不损坏画面的前提下,将壁画分为65块。现摩尼殿抱厦及檐墙所存壁画仍可见锯割及修复的痕迹。



倒座观音


殿内最震撼人心的是内槽背壁后的五悬山,其中的倒坐观音被鲁迅称为“东方美神”。在北京鲁迅故居内的书案上,也陈列着一张鲁迅在山本照相馆购买的倒坐观音照片。


有资料写此像重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依据是摩尼殿内一段碑文。但正定文保所认为其是宋代原塑,只是在后世修补残损的过程中,改变了不少。无论如何,这尊雕塑还是保留了宋代韵味。



倒座观音塑像高3.4米,比例匀称,姿态优雅端庄,具有温文的女性风姿。她一改以往端坐莲台,手持净瓶的形象,闲逸自若踞坐悬山正中。她左足踏莲,右腿踞起,两手抱膝,身体稍向前倾斜,右手绕膝轻抚左手腕部。这尊观音体现了佛教的人性化,尤其是修之前,眼神微微向下,恰与礼佛者仰视时形成感情上的交流。



观音表情的变化在解放前似乎就已经发生,在1940年左右拍摄的旧照中,观音塑像已经被改变了眉目,眼神不再低垂。菩萨睁眼,或许是苦难时期民众的心理诉求?



和40年左右的旧照对比,我发现观音踏足的莲花已被魔改。原塑花型饱满硕大,有自然主义的生气,但被改后莲花则僵硬扁平。裤腿部分也能反映工匠技术的优劣,原本柔顺的织物轮廓,变成了一滩黄泥。古典之美的消亡,看细节就知道了。


平日里,五悬山不让游客拍照,旁边还有专人看守。但我去的时候,恰逢一个纪录片剧组(听说是冬奥会宣传)在拍摄,旁边甚至还架上了两个LED灯。我感觉自己实在是太幸运了,当天拍照仿佛拿了许可证,体验极佳。






转轮藏阁


转轮藏阁建于北宋,高二层,面阔3间,进深6架椽(3间),歇山顶。转轮藏殿不仅本身就是一座结构被梁思成先生赞不绝口的珍稀北宋楼阁式建筑,更难得的是殿内还保留了北宋的转轮藏。



梁思成所绘的转轮藏阁平面及断面图


“转轮藏是一个中有立轴的八角形旋转书架,为此类构造中一个罕见的实例。它的外形如一座重檐亭子,建筑构件的处理极为精致。下檐八角形,上檐圆形,两檐都采用了复杂的斗拱。由于这项小木作严格遵循了《营造法式》中的规定,所以是宋代构造的一个极有价值的实例。”

——《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转轮藏中设有经屉,可以存放佛经,推之可转动。取佛教“法轮常转,自动不息”之意,喻佛法犹如轮子辗转相传,永不停息。佛教中亦有推其旋转与诵读经文同功之说。这种建筑形制国内保存下来的甚少,隆兴寺转轮藏阁内的宋代转轮藏,为中国现存最早。




转轮藏中设有经屉,可以存放佛经,推之可转动。取佛教“法轮常转,自动不息”之意,喻佛法犹如轮子辗转相传,永不停息。佛教中亦有推其旋转与诵读经文同功之说。这种建筑形制国内保存下来的甚少,隆兴寺转轮藏阁内的宋代转轮藏,为中国现存最早。




从日本学者关野贞在20世纪初考察隆兴寺所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当时转轮藏的保存得还是相对完好的,而10年后,梁思成考察隆兴寺时,转轮藏柱子的缠龙、勾栏都已经不知所踪。动荡年代,凡是能移动的珍宝古董皆如鱼肉,留下骨架已经是刀下留情。




慈氏阁


慈氏阁与转轮藏殿对称,外观极为相似,高二层,面阔3间,进深6架椽(3间),歇山顶,也为隆兴寺内仅存的三座宋代建筑之一。




慈氏阁檐柱采用了“永定柱”造法,即在檐柱外附一柱,以增强支撑力。这种做法在唐以前使用较多,宋代逐渐被淘汰了,而慈氏阁的永定柱是仅存的实例。


梁思成绘制的慈氏阁平面及断面图


慈氏阁内弥勒菩萨雕像身躯伟岸,双足开立於两朵青莲上,高7.3米,相传是用五台山的一根独木雕刻而成。虽不及承德普宁寺的木质观音菩萨和北京雍和宫弥勒木像大,但雕制时间却比二者早了六百多年。





大悲阁


大悲阁为隆兴寺主体建筑,始建于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现存大悲阁为1997年至1999年依照宋代《营造法式》重修,高33米,是继西藏布达拉宫后我国修缮的最大单体建筑。




自清朝末叶后,失修,至民国初年,楼阁上部坍塌,铜铸大佛无以遮羞,任凭风吹雨淋。



1933年,寺院住持纯三采取权宜之计,在阁内古须弥座上砌起了一个十丈多高的佛龛以保护佛像。



1944年,在民国的援助下,大悲阁落架重修,但受当时条件限制,重修后的大悲阁不仅平面缩小三分之一,还拆毁了两侧楼阁,造成了一处国宝的覆灭。


消失的壁塑


大悲阁内东、西、北壁本皆为佛教题材壁塑。北壁满塑一尺高的小佛像,东、西皆分为三区,壁塑佛、菩萨、罗汉、天王和山水、塔阁等。20世纪20 30年代,东墙壁塑保存尚好,其中尤以南始第一区保存完整。


此行以下引用 历史 图片皆出自《中国文化史迹》,常盘大定、关野贞合著。



梁思成认为大悲阁壁塑在美术史上虽不及唐代杨惠之的壁塑,但“宋塑壁遗物以正定龙兴寺为重要”。他对这些壁塑的命运倍感担忧:“这些塑壁的前途的确是我们不宜忽略的一件要事。” 遗憾的是,梁先生的担心最终变成了事实,1944年大悲阁落架重修时,未对这一堂不可多得的壁塑进行保护,致使其毁坏无遗。



除上述整面壁塑外,大悲阁内槽东扇面墙外壁山石状墙面之一隅,浮塑一尊饰火焰纹头光的观音菩萨半结跏像,在的山石中十分引人注目。观音盘右腿,左腿下垂,自然闲适地坐于莲座上。其面相端严,双目俯视,整体比例适度,塑工精良,被视为宋代雕塑之杰作,同样不存。



古代最大铜佛


所幸大佛寺中大佛犹在,大悲阁内供奉千手千眼观音,系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敕令铸造,高19.2米,立于2.2米高的须弥石台上,是中国最高的古代铜造像。当时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续接的方法,共分了7段才将整座大佛铸造完工。为造此像,赵匡胤从开封国库中调拨了120吨铜,相当于北宋一年铜产量的十分之一。




像下须弥座同样不容忽视,甚至在当时比大佛更得梁思成的赞赏。石雕皆为北宋原作,金刚力士、歌舞伎乐、妙音鸟等形象环绕,异纷呈。



为显示力士雄健有力的特点和所承之物的沉重程度,他们被刻画为身躯被压弯的形象,双臂支撑在双腿上,肩、臂肌肉突起,神情威猛。






大悲阁后还有一棵古槐树,距今已生存了一千三百余年,为正定古树中最长者,因此又叫寿槐。槐树主干高约25米,胸径接近3米,虽经历了漫长岁月,依然枝繁叶茂。



隋碑与明佛


隆兴寺内龙藏寺碑被誉为隋碑之冠,隋代楷书之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龙藏寺碑通高3.15米,宽0.90米,厚0.29米。碑文楷书30行,行50字,共1500余字。碑为龟趺,碑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




毗卢殿原是正定八大寺之一崇因寺的主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重檐歇山顶,覆以青瓦,绿琉璃瓦剪边。1959年因寺院残破,为便于保护将其迁建于隆兴寺内。


毗卢殿内供奉有明铸铜质毗卢佛像。“毗卢”是梵文,意为“光明遍照”。这尊毗卢佛高6.72米,整体似塔形,石须座上的铜象由三层莲座、三层佛象摞置而成。三层莲座周身铸刻1000尊形态各异的小佛,每层莲座之上端坐四尊头戴五佛冠的毗卢佛,通体共有佛象1072尊,构思奇特,造型优美,人称“千佛墩”,为国内珍品。





文物疗养院


的主体建筑之外,还有大片区域用作文物的保存,很多石像、石碑也从周边迁移至龙腾苑。堆放文物的方式产生了废墟遗址的效果,更显得世事无常,令人感叹。





龙腾苑内有57尊石造像摆在一起,分为台座上和平地上两部分,台座上三尊站立佛像并非正定文物,而是元氏县开元寺遗物,1965年迁址此处。佛像为汉白玉雕刻,主尊为释迦牟尼佛。须弥座上饰供养人、双狮、神王等,内容丰富,刻工精良。两侧的二比丘为明代所刻。




54尊坐像上的铭文显示他们的铸造时间为明万历七年至十二年(公元1579-1584年),捐造者多为地方信士,原安放于隆兴寺大觉六师殿,民国初年殿毁,石像移存于此。这些石造像均被人为捣毁了头颅,往好处想,“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大概如此。





我去过的中,属隆兴寺艺术品味最高, 历史 氛围最浓,参观时我甚至产生了一些失落——中国这样完好的唐宋辽金寺院过于珍贵。虽然之间没什么好比的,但还是预感自己在看到比例失调的仿古建筑,僵硬粗糙的现代佛像时,会发出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的感叹。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是中华文化的巅峰。之后历朝历代,人性被逐步禁锢,艺术走向僵化和保守。唐风宋韵,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它们时间久远,更在于其中蕴含这个民族被遗忘、被压抑的天性。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