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破迷第九讲,易经破迷第八讲

《易经》中,“九为老阳、六为老阴”是怎么来的?

我读过,我从字面理解是这样,九与酒同音.也跟节日有关.九九重阳节是祝贺老年人的日子.老阳当作是太阳将落山.表示生命的终结.后句是正好相反过来.六六大顺.就是好事.就是指青春年华.老阴指太阳正从东方升起,表示将要照亮大地.不就说.生命的开始.从别的方面也可以解释.《苏轼集》有介绍:
今夫《易》之所谓九六者,老阴、老阳之数也。九为老阳而七为少阳,六为老阴而八为少阴。此四数者,天下莫知其所为如此者也。或者以为阳之数极于九,而其次极于七,故七为少而九为老。至于老阴,苟以为以极者而言也,则老阴当十,而少阴当八。今少阴八而老阴反当其下之六,则又为之说曰,阴不可以有加于阳,故抑而处之于下,使阴果不可以有加于阳也,而曷不曰老阴八而少阴六。且夫阴阳之数,此天地之所为也,而圣人岂得与于其间而制其予夺哉。此其尤不可者也。夫阴阳之有老少,此未尝见于他书也,而见于《易》。易之所以或为老或为少者,为夫揲蓍之故也.
故夫说者宜于其揲蓍焉而求之。揲蓍之法,曰,挂一归奇。三揲之余而以四数之,得九而以为老阳,得八而以为少阴,得七而以为少阳,得六而以为老阴。然而阴阳之所以为老少者,不在乎七八九六也,七八九六徒以为识焉耳。
老者,阴阳之纯也。少者,阴阳之杂而不纯者也。阳数皆奇而阴数皆偶,故乾以一为之爻,而坤以二天下之物,以少为主。故乾之子皆二阴,而坤之女皆二阳。老阳老阴者,乾坤是也。少阴少阳者,乾坤之子是也。揲蓍者,其一揲也。少者五而多者九,其二其三少者四而多者八。多少者,奇偶之象也,一爻而三揲蓍,譬如一卦而三爻也。阴阳之老少,于卦见之于爻,而于爻见之于揲。使其果有取于七八九六,则夫此三揲者,区区焉分其多少而各为处,果何以为也?今夫三揲而皆少此,无以异于乾之三爻而皆奇也。三揲而皆多此,无以异于坤之三爻而皆偶也。三揲而少者一,此无以异于震坎艮之一奇而二偶也。三揲而多者一,此无以异于巽离兑之一偶而二奇也。若夫七八九六,此乃取以为识,而非其义之所在,不可以强为之说也
你还可以参考一下下面资料,里面有很多内容,或许能用上:http://www.guoxue.com/sushiyjiu/sswj/sswj_041.htm若从《易经》上讲,通俗地说你可以这样理解:阳数到九就到了顶点,再发展就转化为阴数了,故曰“老阳”。同样,阴数到六也到了顶点,再发展也就转化为阳了,故曰“老阴”。四大规则是宗旨大纲,10大境界是手段套路。坚定目标,对照比较,找到自己 定位,也看到他人所处的位置,回头再看老子易经,清楚明白,一览无遗。老子思想是产品介绍,易经是使用说明。人能不能理智的面对自然?只做对的,避免或者尽量少做错事?迎接挑战规避风险?争强好胜但是和谐共存?打破僵局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勇争上流,急流勇退功成名就淡泊名利,化敌为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天下归一,无我无缺人人平等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按照我的理解,人类社会有四大规则:学规则,守规则,破规则,立规则。历史证明人是宇宙最聪明的生物,一直遵循自然法则,学习进步,弃旧创新,突破前进。人生有10大境界:1对2错3进4退5强6顺7奇8隐9胜10无。女人为阴也可以做到5强6顺境界,超越别人,但是7奇相当于一方霸主,女人能力所限很难做到,8隐为大智若愚境界,能任宰相总理之职,中国至今只有寥寥少数女人可以做到。9胜是君主帝王,中国历史上还没有能征战四方,独立自主打天下的女人。易经是中国人的智慧大成,外国也有女首相女国王,但既分阴阳,中国是世界中心,当然走正道,行王事主阳。所以易经说坤卦用6,就是6顺境界,再往上就超越女性本能,违背天理。男人也只能用9,男人为阳,武力统治,胜者为王,最多也只能做到第九层境界。10无境界自古无人可以做到,除非阴阳合体,就像远古传说的女娲和伏羲是蛇身双头的怪物,优势互补完美无缺。假如人类真的可以做到10无境界,人人平等,资源共享,没有特权没有歧视,人类共同目标就实现了。纯阳纯阴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阴阳本来就是相对而言,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发展的,时间不可能停滞不前,某个特定时期的独特个性也许符合当时的阴阳特性,但是不可能一成不变,老阳中阳少阳也不过的发展过程中的短暂现象。易经是门高深的学问,不能形而上学的理解认识,必须随时随地根据情况变化灵活应用。但事有例外,用九的真实意义告诉我们,始终坚持的阳并不是真正的真理,用九就是为了推翻全阳,群龙无首直接理解,就是一群龙没有首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进一步理解,无首就是没有尽头,一直坚持的全阳也会发生不可预料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阳变阴,同样阴也可以变阳。所以坤卦用六,已经很明白的告诉大家,坤为阴是女性,到了6的层次,已经达到正常标准下的女性顶峰,如果女人达到第七层境界,已经脱离了女性的正常范畴“铁娘子”“女汉子”“女强人”,七层就已经由阴变阳了,所以乾卦用9,坤卦用6就够了,789都是阳的属性,但是9以后还会变化,是变成阴阳合体,还是阴阳互换,古今都没人可以证实,只能等未来的后人去验证求实。在易经里,九是最大的阳数,六是最大的阴数,所以九为老阳\六为老阴
在易经里,有三六九,没有八这种数易用变不用正,用九不用七,七为正阳之数,九则为阳之变数。九字的立义,很明显是以究尽义为坐标的,它直接表达易学极变化的义涵,数极于九(十又返还回一),易穷于变,两者一一相互对应,又构成一终极的象数关联,名与实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同样是象与数的原则,象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就如名与实一般。所以九字的制作,象究尽之形(变易是至为委屈的),正有一种象数回归的意义,因为九为数极。称之为“老阳”
阴变于六,正所谓六为老阴,文而从变者也。与九阳反之,称为“老阴”。
《易乾凿度》云:“垂皇策者牺。”据此诸文,皆是用蓍以求卦。先儒之说,理当然矣。然阳爻称“九”,阴爻称“六”,其说有二:一者《乾》体有三画,《坤》体有六画,阳得兼阴,故其数九,阴不得兼阳,故其数六。二者老阳数九,老阴数六,老阴老阳皆变,《周易》以变者为占,故杜元凯注襄九年《传》遇《艮》之八,及郑康成注《易》,皆称《周易》以变者为占,故称九、称六。所以老阳数九,老阴数六者,以揲蓍之数,九遇揲则得老阳,六遇揲则得老阴,其少阳称七,少阴称八,义亦准此。张氏以为阳数有七有九,阴数有八有六,但七为少阳,八为少阴,质而不变,为爻之本体。九为老阳,六为老阴,文而从变,故为爻之别名。且七既为阳爻,其画已长。今有九之老阳,不可复画为阳,所以重钱,避少阳七数,故称九也。八为阴数而画阴爻,今六为老阴,不可复画阴爻。故交其钱,避八而称六。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曾仕强讲的易经的奥秘一共多少集?

易经的奥秘一共15集
1、何为易经
2、何为阴阳
3、何为太极
4、何为八卦
5、八卦成图
6、易有三义
7、善易不卜
8、卦有何用
9、解读乾卦
10、解读坤卦
11、乾坤人生
12、破解命运
13、易经与家庭
14、卦的象数理
15、超越吉凶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EY8m8pTvD6WCWAXySZwNg

提取码:d016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使用各种方法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但是直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宇宙对于人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那么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之前,怎么能够得到破解宇宙的密码呢?《易经》是什么?所有文献都这么记载的,易是群经之首。实际上这句话太客气了,应该是易是群经之始。为什么说《易经》是群经之始呢?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会把《易经》摆在最前面,所以叫群经之首。实际上,它是群经之始,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所以叫做群经之始。所以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一起来探讨。


课程目录:

易经的奥秘_回到原点

易经的奥秘_超越吉凶

易经的奥秘_卦的象数理

易经的奥秘_易经与家庭

易经的奥秘_破解命运

......

《易经的奥秘》一共15集。
http://hi.baidu.com/28gl/blog/item/9fb125e9adfd9d35b90e2dcc.html
曾仕强 易经的奥秘下载视频下载 曾仕强 易经的奥秘下载mp3下载
什么是《易经》?什么是阴阳?什么是太极?什么是八卦?
《易经》还给了我们三把钥匙,这三把钥匙都是什么?
我们又如何才能够读懂《易经》?而懂了《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
现代人又如何利用《易经》的原理来趋吉避凶呢?
且听曾仕强教授娓娓道来,为您解开《易经》的密码,揭开《易经》神秘的面纱……
第一集 何为《易经》
第二集 何为阴阳
第三集 何为太极
第四集 何为八卦
第五集 八卦成图
第六集 易有三义
第七集 善易不卜
第八集 卦有何用
第九集 解读乾卦
第十集 解读坤卦
第十一集 乾坤人生
第十二集 破解命运
第十三集 易经与家庭
第十四集 卦的象数理
第十五集 超越吉凶曾仕强所讲的易经的奥秘一共是15集。
第一集 何为《易经》;
第二集 何为阴阳 ;
第三集 何为太极;
第四集 何为八卦;
第五集 八卦成图;
第六集 易有三义;
第七集 善易不卜;
第八集 卦有何用;
第九集 解读乾卦;
第十集 解读坤卦;
第十一集 乾坤人生;
第十二集 破解命运 ;
第十三集 易经与家庭;
第十四集 卦的象数理;
第十五集 超越吉凶。
希望能帮到您。你好 一共十五集
请参考以下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874458.htm?fr=ala0

易经和周易

周易与易经的区别 不是一回事。易经有三本,周易是传世的一本。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说到这里,我们要有一个概念,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连山》、《归藏》以外,《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1)变易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情况、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由这一点,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变成的色,城隍庙里塑一个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头吐得很长,名“白无常”,而说这个“无常鬼”来了,人就要死亡,这是。实际上“无常”这名词,是一种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是讲原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非变不可,这是原则。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看见人生下来,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无常”。
(2)简易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 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三者不同之处为:
第一,相传出现的时代不同。《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周易》是周朝的《易》。
第二,始卦不同,《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
由于《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所以通常所说的《易经》就是指《周易》

易经和周易的区别? 狭义上说,亥经就是周易,是同一本书。
广义上说,《周易》包括两部分,易经和易传。易经讲的是64卦每一卦的卦辞和爻辞。易传讲的是对每一卦或者是对整体易经的解释和进一步的说明。

《易》和《易经》的区别 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 ,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这三者不同之处为:
第一,这三者始卦不同,《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
第二,这三者相传出现的时代不同。《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周易》是周朝的《易》。
但是由于《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所以通常所说的《易经》就是
指《周易》。

周易或易经是儒家学说还是道家的学说? 《周易》名列五经之首,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华建筑、音乐、医学、纪年等等,无不海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 于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D)、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周易》的起源为河图、洛书。传说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依此制定出八卦。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后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露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辛免于难。
周易的周指周文王,易是变化的意思,按照古书记载,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春秋时代,《周易》作为占筮书流行,不断有人对它进行解释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战国时期,便出现了《易传》七种十篇,称为十翼。后来《易传》被编入《易经》,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式和方法上,好象是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周易》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易经和佛经的区别是什么? 易经与佛学比较
作者:李守力
天地未分,阴阳未判,混沌一体是为太极。太极生两仪,轻清上浮者为天,混浊下凝者为地,自此始有阴阳,定天地,名日月,分昼夜,辩男女。两仪生四象――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而后有年分四季,位有四方。四象生八卦而定天地宇宙大道,八卦继而演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揭示宇宙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
《山海经》云: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三易之中《连山》《归藏》失传,后人见到的只是现在的易经《周易》。
可见,易经已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它所揭示的天地之道,做人之道,吉凶悔吝之理,事物发展的无定性之法,无一不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理。故而当今学术界评《周易》为中国人民古老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始宝藏。孔子学易作《十翼》,五十知天命而创儒家学说;老子读《周易》心有所得著五千言《道德经》,始有道家理论而成为道教鼻祖。
严格地讲,《道藏》经典及儒家“四书五经”之精髓,是道教鼻祖老子与至圣先师孔子学习易经心性彻悟后所写出的心得报告。考证中国文化史,唐代以前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以儒道两家为主流的,凡帝王们的治国盛世,无一不是外示儒术,内用黄老。
而佛学自纪元初期从印度传入中土以来,经历代高僧贤哲的解悟行证,至唐宋时期发展到我国佛学史上的最高峰,由原来的道儒两教成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局面。佛学虽由释迦牟尼创建于印度,可到了唐宋时期,具有中国浓厚品味的佛学文化已经形成,佛法在中国已形成了宠大而完整的佛学体系――中国佛学。
迄今中国佛学已成为世界各国佛学文化的向导,要修学佛法,若不流览中华佛学经典,即不能展现佛法之原貌。佛学发展到今天,随着儒释道三教的相互交融,佛学自然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若不研究佛学,要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取得造诣是不可能的。
我们从儒、释、道三教的基本教义来看:儒家是偏重于入世的,佛家是偏重于出世的,而道家是既讲积极入世,又讲出世养生。南怀瑾先生把三教比做三店,佛家象百货店样样具全,进去一游必有所得;道家象药店,有病非去不可;儒家象粮店,是必须要去的,实在有其一定道理。
然而,其三教是如何融汇一处,密不可分,从而领导中国文化向前发展呢?我们知道,道儒两家起源于《易》,其核心内容及主体精神皆是《易》之精华,所以要探讨佛教与道、儒两教内在的联系就必须从《佛学》与《周易》谈起。
太极乃一,是宇宙万物究竟之本源,是形而上的道体与形而下物理世界的和合,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故老子名之曰“道”,孔子名之曰“仁”,释迦名之曰“佛”。
在修学行证上,儒家修学的最高境界为圣,次者为贤;道家的最高境界为神,次者为仙;佛家的最高境界为佛,为如来,次者为菩萨。可见三教修学的最高境界在儒为圣贤,在道为神仙,在释为佛菩萨。
儒家讲唯精惟一,道家讲抱朴守一,佛家讲万法归一。而所谓儒家的圣、道家的神、释家的佛,即都是把握了宇宙究竟的本源,认识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亦即《周易》中之太极,亦即“道”,亦即“仁”,亦即“佛”,亦即“一”。
一即太极,太极即一。然而,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与佛学中哪些内容相连相通呢?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本意是让芸芸众生破迷开悟,明性见性,通过修学佛法,增长智慧,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断除人们的各种痛苦烦恼,净化心灵,使人们的精神意识升华到清净快乐美好的境界。所以,原始的佛教并非,它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而教育的根本方法是首先明心,次地见性,继而成佛。以性为体,以心为用,证悟后可达到心性一......>>

周易和易经是一本书吗? 很多人认为易经就是周易,其实易经不等于周易。
如果按形成的时间顺序来看,先有连山易,然后是归藏易,最后是周易。
连山易,开头的第一卦是艮。艮为山,这也说明了远古时期,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远离洪水、野兽之害,所以选择生活在高处,因此,连山易体现了远古时期人对山的崇拜。
归藏易,是以坤卦开头。坤代表收藏,远古的人们,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产品开始有了剩余,所以需要收藏,因此这个时候产生的归藏易。
目前连山锭归藏易已失传,传说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烧了。
周易的成书时间应该在商末,周易,以乾卦为第一卦,以未济卦为最后一卦,未济是未完结,周而复始,周流不息的意思。
所以,易经包括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由于前二部已失传,所以一般情况下,易经就指周易了

周易和易经有什么区别? 不是同一本书,
易经分为,《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前两种失传户,现在通常说易经,就是指《周易》。这个回答基本正确
如果我要专门研究占卜八卦之类的,是看周易还是易经? 先看周易,但是估计一开始你看也看不明白,如果想学占卜,主要看你想学哪一方面的,是六爻还是梅花,还是八字,建议先看看梅花,然后六爻,期间可以看看周易这本书,当然周易也不是一看就能看懂的,最少也要50遍以上吧!

周易和易经 他们有什么区别没有? 易经是有三本的,周易只是其中一本。 易经分: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易经和周易有什么区别?哪个内容更丰富? 《易经》出自西周,后来孔子为它做了注解,孔子的注解称为《易传》,后世为方便研究《易经》,把《哗经》、《易传》合录为一本,就是《周易》了。
不过想提醒这位兄弟,《易经》不是玄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易经》原本不是为占卜而设计,只不过后来的术士,在占卜中引用了《易经》的架构而已。

《易经》第八卦比 水地比 坎上下坤 问姻缘 怎么解

主卦水地比,水在地上聚集,直读为心中有险,内在的阻碍在你的心里啊。。互卦山地剥,剥落,提示你放下以前的不愉快,你看,本是阻塞的山地剥变为全通的坤卦,提示你只有这样,以后感情的路才会是顺利的。再看看外因。虽然互变都与体卦比和,但全卦阴盛阳衰,说明你在这件事上很不主动,而且目前你周围并没有合适的人选,或者,都是你看不上的。

《易经》第八卦 比 水地比 坎上下坤 算事业,懂的来~重要的事情,大家帮...

你的上六、六四爻变上九、九四爻,其象有破财,看像是找了个女朋友变心,朋友借钱不还!父母老责备。不过外出工作,好!要一个人帮你出谋划策,才能事业成功!你的事业还可以,必须向水一样,长期坚持,才能蒸蒸日上!(本卦是比和卦,变卦是体卦生用卦是个好卦,不错!)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