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杭州财神庙的月饼,2020杭州财神庙开了吗
秋分的相关知识有哪些_秋分的简介及意义
秋分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的到来预示着秋意渐浓,预示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下面一起来看看秋分的相关知识有哪些吧!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更多秋分相关内容推荐↓↓↓
秋分为什么要吃螃蟹
秋分运动需注意什么
秋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秋分的习俗及养生攻略
秋分小知识
1.秋分祭月习俗由来已久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 中秋节 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 春分 祭日、 夏至 祭地、秋分祭月、 冬至 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2.二十四节气|秋分的由来
秋分,为 中国传统节日 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 白露 早, 寒露 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谚语 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 总结 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算命www.bmfsm.com)
3.秋分的习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杭州祭月风俗略同于北京,但谓祭月为“斋月宫”。“每户瓶兰、香烛、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谓之‘斋月宫’。”民间供小财神,大不盈尺,并设有台阁、几案、盘匝、衣冠、乐器等物,此等物均缩小为寸余,俗称“小摆设”。
在广东祭月时祭拜一位木雕的凤冠霞帔月亮神像。在南方部分地区有以芋头作供品的习俗。 传说 元末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的统治,曾用元朝统治者的头祭月亮,因“元”与“芋”音近,后来人们以“芋”代头。
南昌以往有句老话,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就是说在拜月时,男子是不能参加的,因为古代有“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子是不能给女子下跪的,月宫里的嫦娥是位女子,而且代表阴性,因此在拜月时男子是不能参加的。
2、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失败者虽然多,成功者也不少,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3、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 顺口溜 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
实际上,岭南习俗所谓的“秋汤”也是和现在中医学提倡的秋天滋补是一致的,只不过岭南习俗更加典型,有点土生土长的味道,没有上升到中医学理论的高度罢了。
4、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5、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6、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在春寒季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升阳健脾。但糯米黏滞、难消化,多食容易导致食滞。搭配葱、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汤圆的滞缓效果。
总结:在秋分,人们是会有粘雀子嘴、送秋牛、拜神、吃秋菜等等相关传统习俗的。
秋分节气介绍
今年的秋分节气是9.22—10.7,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各12小时。《春秋繁露》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宋朝时秋分日百官放假。过了秋分“一场秋雨一层寒”的体会更加明显了。养生要注意润秋燥、养脾胃、防秋凉。
平和体质秋分饮食小贴士
适宜:小米、玉米、茼蒿、菠菜、南瓜、莲藕、板栗、土豆、萝卜、苹果、柚子、石榴
秋分之后,昼夜温差较大,时常有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速降,寒凉渐重,加上空气干燥,成为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所以饮食以润燥益气为中心,健脾补肝清肺为要,清润甘酸之品不可少,但要注意调配好寒凉之性。主食粗细粮搭配要比单独吃大米好,可配些健胃清虚热的小米;亦或放些大黄米,健脾胃,补中气,温肺止嗽;亦或吃些玉米,调中开胃,益肺宁心。蔬果方面应顺应天时地利,吃些当季时令的茼蒿、菠菜、南瓜、莲藕、板栗、土豆、萝卜、蘑菇、香菇、小白菜、苹果、柚子、石榴等。另外鲈鱼秋后始肥,肉白如雪,有“西风斜日鲈鱼香”之说,常吃有益脾胃,补肝肾之功,适合用来“贴秋膘”,清蒸最好,避免油炸、烧烤。
另外,今年中秋节正处于秋分节气,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农历八月十五这天食鸭子的习俗,“秋风起,鸭子肥”,此时正是品尝鸭子鲜美味道的大好时令;而且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解水,养胃生津”,是很好的贴秋膘之品。-另外,月饼虽然是中秋节的应景之食,但其甜腻,不宜多吃,也不可用来当早餐、夜宵,对脾胃不利。最好将月饼切割成小块来享用,这样既能享受到各种味道的月饼,又不会增加身体负担。
少吃:辣椒、葱、姜、胡椒、油炸、油腻、苦瓜、莴苣、芦荟、苦菜、啤酒
医学研究表明,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在气温变化无常的秋季,饮食以温、软、淡、素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不吃过冷、过热、过硬、刺激性强的食物。为了减少秋燥症状,不宜多食辣椒、葱、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另外,农历八月宜减苦,苦味的苦瓜、莴苣、芦荟、苦菜、啤酒等要少吃。
忌吃:豆芽、豌豆苗、苜蓿芽、生蒜、肺脏、猪肚、芹菜、生蜜、鸡蛋
《千金方》曰白露、秋分节气:“勿食萌芽(植物的'幼芽,如豆芽、豌豆苗、苜蓿芽等),伤人神胆,喘悸,胁肋气急。勿食生蒜,令人发疽。勿食雉肉(野鸡肉),勿食猪肚,冬成嗽疾。《本草》云:“勿食獐肉,动气。勿食芹菜,恐病瘕,发则似颠,小腹胀。勿食生蜜,勿食鸡子,伤神。”《金匮要略》:“三秋不可食肺。”
平和体质秋分运动小贴士:运动调气调神,避免大汗淋漓
秋分时节,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显得格外清新,特别适合室外运动。而运动又以增强肺脏功能为主,调气调神的 瑜伽 、气功、 太极拳 很适合,能使人体上下气机贯通,改善肺的生理功能,抵御肃杀之气对机体的侵犯。实在没时间运动,多做深呼吸也有益。避免过度剧烈运动,以保护阴精阳气不受损害,否则大汗淋漓,使人津气耗散,必定损害健康。同时要注意天气多变,忽冷忽热,空气干燥的特点,运动时衣服要适时穿脱,多饮水。
平和体质秋分起居小贴士:秋季养收,早卧早起,适当秋冻
北方寒气逐渐南下,秋风瑟瑟,气候逐渐由热转凉,早晚温差较大;南方也进入真正的秋季。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内守,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之阳气,起居调摄不能违背“养收”这一原则。首先睡眠宜早卧早起,顺应阳气之收敛;其次,适当秋冻,上身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有意识的让身体“冻一冻”,能使人体的防御机能得到锻炼和激发,增强御寒能力。当然秋冻要有限度,以自己感觉不太寒冷为准,而且下身最不宜受寒,短裤、短裙、凉鞋此时已不合时宜了。
平和体质秋分情绪小贴士:不悲愁忧伤,收敛神气
秋令内应于肺,情志主忧,对人体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秋季人的情绪不大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尤其是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引起悲伤忧愁的心绪,而悲忧最易伤肺。因此秋季养生要使情绪乐观,享受累累硕果的喜悦,可约上亲友到农家采摘丰收的蔬果,也可登高赏景,饱览奇景,令人心旷神怡。不悲愁忧伤,收敛神气,才能为冬令阳气潜藏做好准备。
平和体质秋分茶饮小贴士:酸梅汤
对付秋燥,离不开水,而酸甜的乌梅汤能更好地补充人体津液,缓解干燥症状。准备乌梅120克,代代花30克,桂花10克;先把2升水煮沸,然后将乌梅放入沸水中,煮开,然后用小火煮一小时,再把乌梅捞出来,放入代代花和桂花,煮上三五分钟,香气出来了再加点冰糖,放温了饮用,建议不要冰镇,温茶水更解渴,又不伤害你的脾胃。
秋分节气的意义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
秋分(autumnal equinox),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秋分节气的由来: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秋分的气候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小结:时光匆匆,多珍惜留在身边的人,不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因为这一生能遇到他们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哦!
秋分的相关知识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秋分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介绍
★ 秋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简介
★ 秋分后的下一个节气是什么
★ 秋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 秋分节气的含义及寓意
★ 二十四节气秋分代表什么
★ 2021秋分节气小知识
★ 秋分节气简介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m.bhcbp.com/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镇江人有什么风俗
1、镇江美食有“三鱼、三怪”之称。“三鱼”即“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三怪”则为肴肉、香醋、锅盖面,以“镇江三怪”最为出名,有俗语;“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
2、镇江话,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方言。古代,以长江为自然分界线,镇江也属于吴语区域。现代的镇江话却与毗邻的丹阳迥异,而与扬州仅有微殊。镇江话方言属性变化的原因大致有、经济、自然地理与交通几个方面。
3、十二红,镇江端午节要吃十二红,十二红是四碗八碟之宴,“四碗”:红烧黄鱼,红烧趴蹄,红烧牛肉,红烧鸡块;“八碟':咸蛋、香肠、花萝卜、熏鱼、炒苋菜、炒猪肝、炒河虾,脆炒鳝丝。
4、中秋节,家家要团圆,炕饼子,吃月饼。 入晚,供桌上摆放老菱、全藕、石榴、月饼,点宝塔斗香,焚香拜月。
5、下元节,上坟、祭祖、送寒衣,吃红豆糯米饭、菠菜豆腐汤。民谣:红豆饭、豆腐汤,老奶奶吃了上火箱。意思是此时已到烘火季节了。20腊八 每年腊月初八,金山寺、焦山定慧寺必用大锅,选上好的芋头、花生米、红枣、白果、栗子、青菜、豆腐、胡萝卜等煮粥,馈赠善男信女。
镇江的风土习俗:
1、端午节时镇江人吃棕子还要食“十二红”
“十二红”其实是一个统称,不一定要凑足十二样,但有“几红”必不可少:
(1)炒苋菜——镇江民谚“五月紫苋鲜,端午来尝新”,炒熟的苋菜,汤呈红色,加上大蒜瓣,红白相间,清香四溢。
(2)煮黄鱼——镇江民谚“端午黄鱼最称美,风味胜过鱼回鱼鲜”,鱼肉滑润,嫩白细腻,吃在嘴里别有滋味。
(3)咸鸭蛋——镇江儿歌“巴巴掌打到五月五,粽子咸蛋过端午”,端午的咸鸭蛋,新腌不久,蛋白如玉,蛋黄油润,淡淡咸味,鲜美可口。
2、端午节饮用雄黄酒
饮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间, 以法诸毒。起源于镇江《白蛇传》,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
以往的雄黄酒,现在在镇江应演变为镇江的恒顺老酒。
3、正月“上金山,拾金子”
老镇江有“上金山,拾金子”的说法,沿着西津渡那条充满辙印的古街,骑驴上金山,自然别有一番趣味。据传,旧时也有到云台山财神庙进香的习俗。此外,满大街还能看到“迎财神”的民俗表演。
4、新年头一天吃红枣茶和汤圆
正月初一,很多镇江人习惯早餐时吃红枣茶和煮汤圆,即取“早发”“元通”的意思。汤圆一般是用糯米粉搓而成,馅心有脂油白糖、枣泥、豆沙、菜肉,等等。年初一至初二,一般不煮生食,而是吃隔夜饭,取“隔年陈”之意。
5、祭拜先祖
祭祖即民间说的“上坟”。镇江有“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的说法,意思是清明上坟扫墓要越早越好。清明人们要到过世的亲人的坟头上填土、压纸、焚香、烧纸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雄黄酒 (中药药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祭祖 (中华民族传统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接财神 (中国民间习俗)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地处江苏省南部,江山秀美,物产丰富,古迹众多,气候宜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江南水韵城市的起点。美丽富饶风景迷人的镇江,旧时曾有朱方、谷阳、京口、润州等名,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二千年前秦汉开始建县,孙权几代在此称雄江东,与蜀、魏形成三国鼎立的历史局面,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东吴时期的文化中心。长江与运河在镇江交汇,大江横陈,群峰环抱,地势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镇江又是南北文化的交融处,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塑造衍生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镇江别具区域性的民俗文化,养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镇江人,镇江人又继承和发扬着这方的文化,这方的历史,使镇江的民风民俗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民风民俗每年的正月初一,镇江民间有“秤江水”的习俗,《至顺镇江志》风俗篇中介绍:“京口江中沙田户,每岁旦,收一瓿以秤水。水重,则江水大,水轻,则江水小。岁岁不差。”这种风俗,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就有部分展示。
正月初五财神日,有“骑驴上金山”的风俗,俗称“拾金子”寓意幸福发财之说。“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的元宵灯会,也吸引着许多民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如今这一习俗还在镇江有所保留。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有观赛龙舟的习惯。明代张岱曾拿镇江的龙舟赛事与南京、杭州、无锡等地做过比较认为:“西湖竞渡,以看竞渡之人胜,无锡、苏州亦然,秦淮有灯船、龙船,不瓜洲相比,而看龙舟亦无金山寺比。”可见金山竞渡早已名震四方。
端午节时镇江人吃棕子还要食“十二红”,孩子们要穿老虎衣,挂老虎肚兜,系“长命缕”等之物件,而这些习俗,又都与起源于镇江《白蛇传》有关。
黄明时节上chui山,每年的清明节前,上万人爬上chui山登高远眺的场面十分壮观。
民居古迹镇江的民居古建筑众多,保存完好的多集中在大西路、京畿岭一带,尤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而闻名天下的西津古渡最具价值,这里聚集了从六朝到唐、宋,从元代到明、清的古西津渡口遗迹,石塔、观音洞、救生会等等,沿街两旁,晚清时代繁华的店铺依稀可见,五十三坡旁的街道店面多为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棂,下层铺子上层居人,这些极具区域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群,无不展示着镇江人的勤劳智慧。
文学典故民间故事是老百姓创作的口头文学财富,伴随着人民生活,深刻地反映与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和美好愿望。镇江的山山水水,亭阁楼台,池泉峰塔,每一草每一木都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
镇江很多的历史名人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美丽动人的文化传说:水漫金山的民间传说,南朝梁武帝刘裕的“寄奴居”的传奇故事,三国时期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传说,在天下第一江山的北固山宋朝的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豪气咏怀,金山寺韩世忠、梁红玉击鼓战金兵的历史传记等,岳飞、李白、苏东坡、郑板桥、乾隆、康熙、米芾、王羲之等等也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名篇和手迹墨宝。
镇江历代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北宋时期沈括在市区梦溪园巷写就了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南朝文学家刘邈编著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文心雕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在镇江市区的登云山完成了她的《大地三部曲》。昭明太子的《昭明文选》也是在镇江的南山完成的。
四大名著中《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故事里也把镇江的风俗民情传播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四大民间传说的《白蛇传》中的故事也是发生在以镇江为主的江浙一带,另外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近的《华山畿》,就是讲述发生在丹徒东乡的一则感人的爱情故事:南朝乐府的《华山畿》歌中唱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苦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明代朝鲜诗人金宗直听到这则故事,流着泪动情地赋写《华山畿》一首:“冢上青青连理枝,行人争唱华山畿。野裳花发与寒食,风度春魂化蝶飞。”为镇江的民间增添了许多迷人的传说。
民间饮食各地都有奇异风味的美味佳肴,镇江也不例外。如三怪:“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三鱼”:红烧刀鱼、清蒸鲥鱼、白汁鲴鱼;“一开窗,二吸汤,三喝光” 吃法独特的“蟹黄汤包”;另外镇江的“东乡羊肉”、“葛村狗肉”、“大路长鱼汤”“扬中秧草烧河豚”“江岛三芽菜”等也是久负盛名的风味名吃。
民间艺术丹徒上党的田间民歌号子、三山的南乡服饰等具有鲜明吴文化遗风的地方特色。另外丹阳的“河蚌舞”、|“秧歌灯”极负盛名。丹徒东乡的“双推手”、“唱麒麟”也各具特色;扬中的花灯唱凤凰别具一格,句容的“火灯舞”、“火流星”也都是民间一绝。
镇江的剪纸、雕刻、正则绣、竹帘画、华山泥叫叫等民间手工艺术在国家比赛中曾屡屡夺魁,吸引着各地的民俗爱好者来此追踪寻艺。
镇江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且具有奇特的个性和魅力,也是古城镇江深厚的文化历史宝藏。
商家请财神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我国传统民间观念中,认为财神是掌管天下财富的神,倘若得到他的保佑,便可以财源广进,生意兴隆。尤其做生意,很多都喜爱供奉财神。而有些人更是朝夕上香供奉,所以请财神、拜财神都是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对于经商的人来讲,我国南方喜欢供奉关圣帝君,北方较多供奉赵公明。实际上,财神在民间还有很多,如招财童子、善财童子等。
安奉财神须用罗盘测出财位,找一个财星到位的吉日吉时安奉到财位,而且摆放文财神以及武财神的方向有异。
满面祥和的文财神,不论是财帛星君,或是福禄寿三星均应向着自己屋内,而不应向着屋外。至于威风凛凛的武财神则应面向屋外,或是面向大门,这样一方面既可招财入屋,同时又可镇守门户,不让外邪入侵。
财神像的大小应该和屋宅的大小匹配。财神一定要是金身,必须要求财神全身整体一块塑造;忌拼凑而成或裂痕。神龛一定坚实庄严,要在上面贴上"安龛大吉"、"招财进宝"、"佛光普照"的字样。香炉要用铜炉,还有准备一对烛台。
"请财神"是一种民间信仰,是商家用来祈求来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聚宝财源鸿运来,福旺财旺运气旺。
在我国清代顾禄的《请嘉录》中记载,每年正月初五,商家都要搞迎五路财神的活动。这天天刚放亮,城乡四处都可听到一阵阵鞭炮声。为了抢先接到财神,商家多是初四晚举行迎神仪式,准备好果品、糕点及猪头等祭祀用品。
各商家五更早起,摆好香案,供奉三牲,点香燃烛。然后敞开大门,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在一片热闹声中,店主身着长袍马褂,手执神香,先拜天地,再拜财神堂,就算把财神从外面接来了。最后,烧香、洒酒,并和店员吃夜点、取吉利。这种迎接五路财神的活动,俗称"接路头"。
请财神这一天,所有的经商业户,都要大放鞭炮,大宴宾朋,感谢财神的到来,感谢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大吉大利、开开心心、欢欢喜喜,所有美好的语言一起开放。
鞭炮自清晨开始,一直延续到午后。中午宴宾朋,晚上亲人聚,热热闹闹一整天。祭祀时,红烛高烧,鞭炮齐鸣,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
我国广州商家多数信奉关帝神,将关帝奉为财神。在店铺的正堂上供奉关圣帝像,在像的上方一般都配有横批"乾坤正气"4字,店家将其借用来讲正气,讲正义,童叟无欺。两侧对联多为"财源广进"、"四季平安"之类。
茶楼业,更奉关帝为本行业守护神。店铺的门楣上,一般都安挂上一面镜子或悬上一块画有"八卦"图的牌子以迎福消灾。饮食业通常要在门前的墙脚安上地神位或门脚神位,每月逢初二、十六祭祃,每遇关帝生日和土地生日,店主均要备办三牲、酒荤予以祭拜。
祭祃俗称"做祃",即祭祀。广州商家非常重视祭祃,清末民国期间此风极盛。逢初二、十六为"祃期"。祭过关财神或土地神之后,店主要加些肉菜和酒水,与员工同餐共饮。正月初二开年称"头祃",腊月十六为"神祃"。
年初一清早,在广州的大街小巷的商店门前,一个接一个的乞丐、穷老头子或贫家的孩子们,用红纸片写上"财神"二字,高声叫喊"财神到!"
商家听得喊声便立刻开门,接过财神纸片后,施给对方一角几分作为利市,送财神的人,接过利市后一个鞠躬并道声"恭喜发财"便转身离去。这时,没有一户商家听到"财神到"的喊声而不开门接纳财神的。
广州商家有的在年初四,有的在年初五开门营业。开业那天清晨,店家主人早早起来备好三牲祭拜财神,默祷神明保佑平安和发财,烧过纸钱宝烛之后,打开店门,燃放鞭炮。当第一个顾客入店购物时,店主认为财神到了,特别高兴,热情接待。第一个入店的顾客,无论如何都要成交一项买卖,否则店主会非常丧气,认为开年不利,今年会行倒霉运。
赣南客家人有客家商业习俗相传。赣南客家商贾人亦信奉赵公明元帅,凡是商号皆立财神赵公明神位,以求生意兴隆而早晚敬奉。
浙江宁波商民的信仰和民俗崇拜主要为财神和行业神,旁及吉祥物鲤鱼。宁波商民多在店堂内设财神堂,供奉武财神。平日清香净茶,初一、月半供素食,端午供粽子,中秋供月饼,除夕在财神堂两边挂纸元宝,并在钱箱、橱柜、仓缸内各放一个年糕做的元宝,再在外面贴上红纸斗方,上写"招财进宝"、"一本万利"、"黄金万两"、"大吉大利"等吉祥字符。多数商店春节休假至正月初五"财神日"开市,是日店主五更即起,隆重祀神,称"接财神"。
北京哪里有财神庙
北京财神庙有两个,心诚则灵:
1、五显财神庙
五显财神庙始建于明朝,位于莲花池附近,俗称为五哥庙,供奉了五位结拜兄弟。春节时到五显财神庙祈福借元宝是很多老北京人的重要活动。
五显财神庙庙会从年初二开始,人们纷纷赶到财神庙去烧头柱香,企盼来年发财进宝。敬香结束后,还要从财神庙里请一些写“福”、“寿”字样的红绒花和剪金纸花、金元宝等回家,这也就是把“福”请回家了。
2、黄瓦财神庙
黄瓦财神庙,位于北京的北锣鼓巷南口东侧。现仅存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财神庙为道教庙宇,财神有文武之分,文为比干,武为赵公明。
五显财神庙庙会的碑文拓片
乾隆年间老北京《五显财神庙》的碑文拓片,它是乾隆五十一年重修此庙时记载了《五显财神庙》的由来和修复建造《五显财神庙》的始末以及当时那个年代信奉者的虔诚和“此财神庙”的,但这座《五显财神庙》于一九八七年因占地修建立交桥时被拆掉了,当时被把《五显财神庙》的碑文给拓了下来,拓下碑文后的这个“碑”也已不存在了,现存于世的只有两棵百年的古树,而今只有这个--“碑文拓片”是唯一的绝世今存的见证了!
据考证这座久负盛名的《五显财神庙》自元朝末期就已具规模了,距今已有近七百年的历史背景了,明、清两朝屡次重修得以保护留存到一九五七年,文革期间改为小学校使用至一九八六年。它历经沧桑几百年,那时的香火非常旺盛直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当时信奉和求拜上香的人拥挤不堪,乃至上香求财者只好把香火放在此庙的山门外......这座《五显财神庙》当时在京城是已是:天下第一;赫赫有名,香火很浓;财神;小时候听老人们称:“南有金山寺;北有财神庙”之说。
这幅“碑文拓片”的确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和供奉之,是供奉者和对“请”财神爷的虔诚者的极为珍贵的“奉供”。据说此庙前牌楼上《五显财神庙》的五个金字是乾隆皇帝的御笔,且此“碑文拓片”的文笔也很好,在乾隆年间一般人是没有资格所撰写的,起码也要是翰林院的学士所作,碑文的“行楷”字体也是值得今人所赞赏的,再加上从内在“财神”的寓意上讲都是当今有实力的企业家和信奉者所求之不得的;也是信奉者“供奉”的天下第一;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