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卜辞卦辞,易经八卦卦辞
《易经》和《易传》有什么区别?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有时成为《易经》或《古经》,是在专门从事卜筮的巫史们长期经验和记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传》是战国时人对《经》的解释说明,又称《易传》。《易经》部分分六十四卦,《易传》分为七种十篇,汉代学者称之为“十翼”,“翼”即副翼经文之意。
其中,《易传》是《周易》的组成部分。对《经》而言,故曰《传》。亦称《十翼》。包括《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史记》称《易大传》。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书《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旧传 孔子 所作,不足信。大抵是 战国 末朞或 秦 汉 之间的作品。
易经占卜的方法,详细~
占卜方法颇多,多以易自居。然真正使用《周易》(也叫做《易经》)这本书来占卜的方法,现在使用并不广泛。
第一步:取蓍草五十根;
第二步:从五十根蓍草中取出一根,占筮过程中始终不用,以象征天地未开之前的太极。然后,将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成两份,左手持的这份象征天,右手持的这份象征地。
第三步:先从右手的蓍草中抽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人。然后以四根为一组,先数左手的那一份,再数右手的那一份,以象征四季。
第四步:小指中的一根与左右手数余下的根数,合起来要么是五,要么是九。以上是第一变。
第五步:将第一次余下的九或五根除开,再用四十或四十四根蓍草合在一起,同样随意分成两份,同样分握其左右手,同样由右手取出一根夹在左手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然后同样先左后右四根四根地数,左右手余下的加上小指的一根,合起来必定是八或四。这是第二变。
第六步:三变是将二变余下的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再合在一起,如法炮制,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操作,最后的合数,必定是八或四。去掉三变的余数,剩下的蓍草(竹签)或者为三十六根,或者为三十二根,或者为二十八根,或者为二十四根,再以四除之,一爻遂定。
36÷4=9(为老阳,画作X)
32÷4=8(为少阴,画作、、)
28÷4=7(为少阳,画作、)
24÷4=6(为老阴,画作O)
老阴、老阳可能变化,称之为“动爻”,少阴、少阳不变化,称之为“静爻”。
第七步:三变得到第一爻,同样的方法同样操作五次,即可得出另外五爻,经过十八变,就得一卦。 第八步然后到周易书中找相关爻辞卦辞分析
《易经》讲的到底是什么?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麻烦采纳,谢谢!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是《易经》包含了《周易》,涵盖面更广阔。
《易经》它并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它分为《连山》、《归藏》、《周易》三部分。所以《周易》只是《易经》中的一部分。
狭义的《易经》,也就是《周易》中的《经》,就是简单的卦辞、卜辞,占卜之术,像教科书一样,言简意赅;而《传》则是包含很多的历史哲学和思辨,它让《易经》不再简简单单就是占卜算命之术的工具书。
读《易经》的意义:
读《易经》,并不是要去盲目相信风水,更不是教人盲目的相信算命,而是开启自己真实的智慧,形成自己的人格,或者说,是为了能够在为人处事方面做到权衡利弊,扬长避短。而这正是学习《易经》的意义。
《周易》的价值在义理,《周易》的魅力在于其开放性、包容性,在于占筮方面的神秘性。
周易的卦辞爻辞是什么意思
卦辞 [guà cí],说明《周易》卦义的文辞。一般认为是卜筮者的记录,与甲骨文辞同类。“卦辞是对易经全卦的断语。”
爻辞 [yáo cí],《易经》中六十四卦每卦爻题下所系文辞。爻序号后面的话就是“爻辞”。《易经》六十四卦每卦有六个爻,每个爻都有一段爻辞,共六段爻辞。爻辞是对各爻下的断语。”
易经中的彖辞、象辞、爻辞各指什么
彖辞,彖辞是《易经》中论卦义的文字,也叫“卦辞”。
象辞,乃是周文王引用商代《坤乾易》(象辞易)做为佐证的部分辞句。
爻辞,《易经》中六十四卦每卦爻题下所系文辞。爻 辞是组成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
扩展资料: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周代的易书《周易》,并称为“三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