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可以为别人求财神吗,初一十五请财神好不好
急!听说正月初五可以接财神,请问应该几点钟接?方法是什么样的啊?谢谢大...
接财神的时间应是正月初四子夜(既初五子时),找好当天的财神方位,备好三牲(鸡鱼肉)、糕点干鲜果品、酒茶香烛等物。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
称“接财神”。凡接财神须供有头整鸡与有头全鱼,供鸡有“吉祥”之意,供鱼是图“鱼”与“余”谐音,是个吉利。沐浴更衣后,摆好供品,焚香燃烛,上三柱香行三拜九叩之礼。若家中有供财神位可在家中供
奉(或到财神),可准备香烛、供品与接财神赐福禄补财库疏文、清水盆及个人名片(名片上注明需补财库的人名及职业,将家中需要补财库人员的名片浮住清水盆中,放在香案旁。财神会由天上由香做引导将财富接迎至水盆中。焚香、疏文供坛!请圣,迎接财神降临、赐福赐财、祈求平安吉祥
大年初五还用接财神吗?
当然要了!腊月二十三是主要是祭灶,祭拜灶神,不是拜财神。所以大年初五还是要接财神的。
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神的日子。传说灶神是保佑百姓“五谷丰登,财源广进”的菩萨。所以腊月二十三除了是送灶神的日子,还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小年,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灶神每年都要向玉帝禀报凡间百姓为他上香的情况,百姓为了让他在玉帝面前为自己说好话,就给灶神“好处”,然后灶神就上天了;有的穷人家没有可以“供奉”的,就只好祈祷能够蒙混过关,直接把灶神送上天了。因此,这种穷人家的做法逐渐成为一种习俗,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扩展资料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中国民间“迎财神”的日子哦。从3日晚上到4日凌晨,许多人会通过燃放鞭炮来“迎财神”。
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为何年初五成为了财神的“生日”,主要两个出处:一种说法是宋朝蔡京富有;另外一个说法,则与王元宝有关。王元宝,唐朝开元间人,富可敌国,靠贩运琉璃发家。王元宝的许多生活习惯如正月初五拜财神等对于中国民风民俗有深刻的影响,流传至今。
腊月二十三
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腊月二十三百度百科-正月初五
正月初几拜财神
中国之大各地习俗不一,应入乡随俗。正月初二接财神,
正月初五拜财神!正月初五。
财神节,是中国汉族、土族等地民间祭祀财神的节日。为农历七月廿二,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七月廿二是财帛星君的成道日。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
这一天有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习俗,所以逢年农历正月初五及七月廿二便是祭祀财神爷的日子。中国民间通常以放鞭炮、挂灯笼、烧香、送纸钱等形式以祈来年财源广进。
供俸财神初一敬财神,初五仰财神可以吗?
答案是大年初五拜财神。因为大年初五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破五",是中国民间“迎财神”的好日子。通常在农村地区,家家户户会通过放鞭炮、放烟花的方式来迎接财神的到来。表达了人们的辞旧迎新,告别过去,迎接美好未来的期望与寄托,希望在新的一年可以送走以前的艰难困苦,迎接美好新生活。但是切记不能完全将希望寄予烟花爆竹或者财神爷,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与智慧。
大年初五拜财神的由来
人们可能会在想,大年初五为什么要迎接财神爷,为什么不是大年初四或者其他任何时间。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提到宋朝蔡京富有,另外一个说法则认为这与王元宝有关。王元宝是唐朝开元间人,富可敌国,靠贩运琉璃发家致富。王元宝的许多生活习惯以及大年初五拜财神等等,对于中国民间习俗有着深刻的影响。
接财神是年初几?
正月初四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一一一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接财神一般是在大年初五。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五路财神即东路招财神、西路进宝神、南路利市神、北路纳珍神和中路玄坦神。
兄弟五人成为财神后分别掌管着东西南北中五条财路,而财货的流通都要从这五条路上通行,因此五路财神尤其被商家所看重。
扩展资料:
由于初五日是五路财神的诞辰,为征利市,人们要提前在初四就迎接,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因此叫“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凡是接财神,必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讨个吉利。把财神接回了家,人们就不能再呆在家中吃喝玩乐,而让财神爷无事可做。
通常是正月初四迎接财神,一些地区也有正月初五迎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日期。有的地区在初四欢迎财神,有的地区在初五欢迎财神。初四是财神的生日。因此,初四可以迎财神,而初五可以破五。有一个传统,派遣穷人的上帝和欢迎财神。因此,初五也可以迎财神。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和日期。你可以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来做。
在中国神话中,正月初四是女娲创造神话中的“羊日”,这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日子。因此,农历正月初四有迎娶灶神和财神的习俗。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在一些地区,也有农历正月初五见财神,经商的人都会有这个传统。农历五日迎接财神的准备工作要提前一天开始,即农历正月初四。初四(23:00)午夜一到,可以在香桌上摆上事先准备好的祭品、糕点、水果、香烛等祭品,然后敲锣打鼓,点燃香烛进行礼拜。除了一些新鲜的果蔬、甜点和小吃外,人们认为在接财神的时候还有羊头和鲤鱼,因为羊头的意思是“吉祥”,而鲤鱼头的意思是“鱼”,“余”是谐音,意思更吉祥。
迎财神是初几?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民间“迎财神”的日子。民间传说的财神即五路财神或五显财神,五路指东西南北中,为出门五路。传说他们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
农历正月初五“迎财神”的习俗,盛行于明清民国,迄今犹流传民间。接的这位“财神”多指赵公明。因其麾下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员小神供其使唤调遣。传说中,赵公明常懒而散淡,一年中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龙虎玄坛一次,而且是随意,不定去往哪一家。
所以在旧时人家都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焚香献牲,抢在前头迎接他。旧时,一般商店除夕做完生意便放年假,至初五接过财神,才开门营业,称为开头盘。
初五。
大年初五,是传统迎财神的日子。迎的财神是:
1、文财神:比干、李诡祖:比干是帝辛的叔叔,也称王叔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辅佐殷商两代帝王,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李诡祖北魏时期担任过曲梁县令,官声极好,深得百姓爱戴,五代后唐时期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
2、武财神:赵公明、关羽:一般商家都供奉武财神赵公明,以使自己在商业竞争中“宜利和合”而取胜;也有供奉武财神关羽,关公,取其“以义为利”,即“义”达而“利”赢的信仰;
民间习俗讲究:初一到初五不倒垃圾,能够聚财,否则就倒了“福气”。然而,垃圾堆多了,毕竟影响卫生,所以到了初五要倒出去,这叫“送穷”。
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一一一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 “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大年初一怎样接财神 一年之计在于春,很多人都喜欢在大年初一接财神,以前的屋村,很多小童用红纸写上"财神" 两字,在年三十至年初一夜,逐家逐户送财神,而家家户户用手接之为接财神,接财神后自己封一利是给小孩,不过,本篇说的接财神并非这样,而是中国习俗所兴的接财神,而接财神属于祈福的一项。 接财神通常在年初一进行的,一般人会向当天设坛拜祭,然后再查通胜,看财神在何方及宜在那个时辰进行。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一一一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 说法一: 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说法二: "财神"何许人也?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道教供奉的财神,也是赵公明。根据道教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所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这位赵公元帅职掌除瘟翦虐,驱病禳灾。凡有冤抑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之获利。他原先的职分并不是专职的财神,但能使人获利,别无他人可以代替,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过去,财神还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所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可发。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 "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农历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盛行于明清民国,迄今犹流传民间,唯"财神"即所谓赵公元帅,据说早在殷商时代已修道成仙。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他跑下终南山管闲事,站在商纣一边对抗义师,不幸阵亡,一道游魂被敕封为专管迎福纳祥的真神,麾下有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员小神供其使唤调遣。沾光于这套招财进宝的班底,赵公元帅便成了盼望发财者崇仰祀奉的对象。或谓其性懒而散淡,一年中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龙虎玄坛一次,而且是随意 ,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焚香献牲,抑在前头迎接他。不过也有人打听到这位尊神在生日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因此并不去轧初五的闹猛,而是改在"财神诞日"悄悄备办盛祭,指望他从后门溜进来享用。我们现在常能看到一些商家食肆在铺面店堂里置有或大或小的"财神龛",平日电子香烛火高低明灭,忽于此日悄悄地摆上了四菜一汤,便是已经掌握信息的明证了。 财神只有一个,加上四员下属也只凑成了一个巴掌之数,想发财的人却有那么多,供不应求是明摆的,于是便有人主动出头,平衡供需矛盾,由此导致出一幅新的风俗画--"送财神"每逢初五之日,贫民乞丐三五结伙,戴起面具,扮成财神班底,号称"送财神",也叫"跳财神"。主人例须当场送上钱币酬谢,否则便在你家门口或店铺前闹个不停,徒惹围观者哂笑,倒不如破费一点,快把这班"活财神"送走完事。穷光蛋扮活财神,抢财神变送财神,这出充满讽刺意味的街头闹剧,倒也稀里糊涂的迎财神习俗增添了不少额外的情趣。近年来结伙跳跃的"送财神"景象已经不见,起而代之的是单独行动--不声不响走到门前,拿张背面有不干胶的红纸财神像往门板上一贴,随即伸手讨钱,正见得时进俗易、推陈出新哩。 据说,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神娘娘陪伴。后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饭的叫花子穷得无路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祈求财 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花子,心想连香烛都舍了得点,还来求财?天下那么多穷叫花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愁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化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花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民间还传说,财神即为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时东西南北中耳。"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行神。迎财神是初五。
正月初五,是中国民间“迎财神”的日子。按照习俗,这一天要登高捡柴,因为“柴”与“财”谐音,“捡柴”即“捡财”。民间一直流传着“空手出门,抱柴归家”的说法。
迎财神、登高、烧香祈福、抱财(柴)等风俗,无一不彰显着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增添了年味与喜气,传承着情感与希冀。
扩展资料:
春节习俗
严格来说,“过年”其实是个时间段。从小年开始,一首“过年谣”就把到除夕要做的事情安排好了:扫房、沐浴、准备食物……忙忙碌碌迎接新年。
迎接新年的第一个重头戏,大概要数除夕,又叫“年三十儿”“年三十夜”。《说文解字》里讲,“夕,太阳下山”,字意可以引申为夜晚,除则是易和交替的意思,连起来就有了“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寓意。
这一天,人们要张贴年画、春联和福字,有的还要贴上窗花。图案一般都很喜庆,有吉祥如意的福禄寿喜,有花开富贵的牡丹,还不乏当年的生肖,比如己亥年贴上可爱的小猪造型剪纸,便是十分应景了。
年夜饭是除夕夜最热闹愉快的时刻。各种美味佳肴在年前早已备好,北方还必须得吃一顿排场隆重的饺子,配上腊八醋和腊八蒜,色味双绝;南方要吃年糕或米饭……水饺外形像“元宝”,年糕谐音“年高”,都是团圆如意的好兆头。
吃罢年夜饭,照例需要守岁。大人围桌闲坐,孩子们提着灯笼跑出屋外,把铺在院里或路边的芝麻秸踩得声声作响,这叫“踩岁”,借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寓意,期待一年更比一年好。
老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守岁到零点,爆竹声中一岁除,旧的一年就算热热闹闹地被送走了,又一年的岁月凝固为生命中的记忆。
初一到初七 每天都有讲究
吃过年夜饭,也接回了灶王爷,踩着一地鞭炮纸屑残渣,正月初一照例是要去给各家各户的亲戚们“拜年”。人们穿起新衣,预备好茶点糖果,款待客人。
丰子恺在《过年》写道,“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严格来讲,在旧日民俗中,从初一到初七,每天做什么都有讲究,有起伏、结尾、过渡,颇有节奏感。
民俗学专家王娟关注过这一情况。她说,大年初一的时候,人们会画鸡、 吃“五辛盘”、吞鸡子等等,不一而足。
“画鸡”是旧时礼俗。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鸡、狗、猪、羊、牛、马,积累经验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这七天分别被称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画鸡贴于门上,以示谨始。
五辛盘更有意思:在正月初一这一天,要用葱韭等五种味道辛辣的菜蔬置于盘中供食,取迎新之意,也顺应了春天即将到来,万物生发的自然规律。
初二到初六,几乎都是新年休息、玩乐的时光。且不说庙会上的食品和玩具,单是各式各样的表演就能让孩子们看花了眼。
“人日”则比较重要,需要祭祀人文始祖炎黄二帝。有的地方,会拿纸剪一个小人,贴在卧室帐子上。再讲究一些,就煮“七菜羹”(又名“七羹”)吃,据说在随后的日子能够诸事顺遂。
不过,有趣的是,在初一到初七的时间段里,民俗里单单出现了一个“破五”,也就是正月初五。
古代社会,物质生活不够丰富,忙碌一年到头,也未必人人都能过一个圆满如意的春节。然而新年又总要有点盼头,所以,老百姓规定了许多年俗禁忌,希望一年有个好的开始。
比如,要说好话、不能骂孩子,尤其初一当天更是如此,否则会给孩子带来一年的坏运气;也不能在初一早晨催人起床,认为这会让对方整年都会被人催促着做事。
当然更不能打碎东西。万一有个不小心,要赶紧说上一句“岁岁(碎碎)平安”,把霉运带走。初一到初五,还不能把垃圾扫出门外,否则会把福气带走。
整个年节都这么过日子,显然不太现实。所以,民俗里很快出现了“破五”,规定此日一到,农历新年前些天的禁忌皆可打破。
“破五”也要过得很有仪式感:“送穷”、迎接财神。人们清晨早早起床,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要边放边往门外走,表示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赶出去。
《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日,则王妃贵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而诸商亦渐次开张贸易矣”。
所以,“破五”一到,也就意味着过年活动的第一阶段基本结束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年初五到都江堰迎财神 过年有福利,财神给你派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