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大将军太岁特点,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
桂林靖江王府太岁怎么确定自己是哪个太岁?
根据出生年月来确定。
1、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 海中金 (1924、1984、2044)
2、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 海中金 (1925、1985、2045)
3、丙寅太岁耿章大将军 炉中火 (1926、1986、2046)
4、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 炉中火 (1927、1987、2047)
5、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 大林木 (1928、1988、2048)
6、已巳太岁郭灿大将军 大林木 (1929、1989、2049)
7、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 路旁土 (1930、1990、2050)
8、辛未太岁李素大将军 路旁土 (1931、1991、2051)
9、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 剑峰金 (1932、1992、2052)
10、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 剑峰金 (1933、1993、2053)
11、甲戍太岁施广大将军 山头火 (1934、1994、2054)
12、乙亥太岁任保大将军 山头火 (1935、1995、2055)
13、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 涧下水 (1936、1996、2056)
14、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 涧下水 (1937、1997、2057)
15、戊寅太岁鲁先大将军 城墙土 (1938、1998、2058)
16、已卯太岁龙仲大将军 城墙土 (1939、1999、2059)
17、庚辰太岁董德大将军 白蜡金 (1940、2000、2060)
18、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 白蜡金 (1881、1941、2001)
19、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 杨柳木 (1882、1942、2002)
20、癸未太岁魏仁大将军 杨柳木 (1883、1943、2003)
21、甲申太岁方章大将军 泉中水 (1884、1944、2004)
22、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 泉中水 (1885、1945、2005)
23、丙戍太岁白敏大将军 屋上土 (1886、1946、2006)
24、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 屋上土 (1887、1947、2007)
25、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 霹雳火 (1888、1948、2008)
26、已丑太岁傅佑大将军 霹雳火 (1889、1949、2009)
27、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 松柏木 (1890、1950、2010)
28、辛卯太岁范宁大将军 松柏木 (1891、1951、2011)
29、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 长流水 (1892、1952、2012)
30、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 长流水 (1893、1953、2013)
31、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 沙中金 (1894、1954、2014)
32、乙未太岁杨仙大将军 沙中金 (1895、1955、2015)
33、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 山下火 (1896、1956、2016)
34、丁酉太岁唐查大将军 山下火 (1897、1957、2017)
35、戊戍太岁姜武大将军 平地木 (1898、1958、2018)
36、已亥太岁谢太大将军 平地木 (1899、1959、2019)
37、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 壁上土 (1900、1960、2020)
38、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 壁上土 (1901、1961、2021)
39、壬寅太岁贺谔大将军 金箔金 (1902、1962、2022)
40、癸卯太岁皮时大将军 金箔金 (1903、1963、2023)
41、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 佛灯火 (1904、1964、2024)
42、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 佛灯火 (1905、1965、2025)
43、丙午太岁文哲大将军 天河水 (1906、1966、2026)
44、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 天河水 (1907、1967、2027)
45、戊申太岁徐浩大将军 大驿土 (1908、1968、2028)
46、已酉太岁程宝大将军 大驿土 (1909、1969、2029)
47、庚戍太岁儿秘大将军 钗钏金 (1910、1970、2030)
48、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 钗钏金 (1911、1971、2031)
49、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 桑松木 (1912、1972、2032)
50、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 桑松木 (1913、1973、2033)
51、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 大溪水 (1914、1974、2034)
52、已卯太岁万清大将军 大溪水 (1915、1975、2035)
53、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 沙中土 (1916、1976、2036)
54、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 沙中土 (1917、1977、2037)
55、戊午太岁黎卿大将军 天上火 (1918、1978、2038)
56、已未太岁傅赏大将军 天上火 (1919、1979、2039)
57、庚申太岁毛梓大将军 石榴木 (1920、1980、2040)
58、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 石榴木 (1921、1981、2041)
59、壬戍太岁洪充大将军 大海水 (1922、1982、2042)
60、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 大海水 (1923、1983、2043)
请问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
传说中的“太岁”、“肉灵芝”,学名“特大型罕见粘菌复合体”。
一九九二年陕西周至县农民杜战盟首先发现肉灵芝,当时称为“不明生物体”、“怪肉”,为中国内地各媒体所关注。经生物科学家数年历史考证和科学探究,证实“怪肉”是神话史书《山海经》及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视肉”、“聚肉”、“封”、“太岁”、“肉灵芝”,现代医学将其取名为大型粘菌复合体。
肉灵芝,其形如肉体,颜色多样。形状有珊瑚状、肉状脂肪状、牛肝状等,表面光滑洞彻恰如坚冰,分层性明显,肉质细腻,富有弹性,生食其肉感觉如海蛰,在零下十八摄氏度低温下冷冻存放后不失活,肉体在脱离营养液后,置于高温和强光直射下多日不腐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肉灵芝收入“菜部”芫类,称其为“本经上品”,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疗效,久食可轻身不老,延年如神仙。
作为生物体的太岁是确实存在的。古人假定的“太岁”是一个天体,它和岁星(木星)的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相传太岁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在那个方位地下就有一块肉状的东西,它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该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称“在太岁头上动土”。
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中记载“海中有土肉,黑色长五寸,大如小儿臂,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可炙食。”明代田汝成在《西湖志》中称:董表仪拆屋掘土得一块肉,术士云“太岁也”。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听说东方有一种仙药,食用后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在秦王政二十八年,亲自率将东行,寻找仙药,又命山东名医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从山东琅王牙镇至蓬莱,再东渡扶桑,到达瀛州方丈一带,寻找仙药。据考证,秦始皇当年命徐福寻找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就是肉灵芝。
当年李政道博士亲临参观肉灵芝时,曾盛赞此物很有开发价值;有生物学家认为,肉灵芝生物体是大自然遗留的古生物或化石,产生的年代可上溯到白垩纪,是地球上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美国有生物科学家研究后认为,它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祖先,称其为“生物和氏璧”。
内地专家认为肉灵芝为活的生物体,它以细菌、酵母菌、霉孢子等其他微生物为食,纤维素、几丁质、甲壳质等为营养,肌体含百分之五十蛋白质与核酸,以及酵母菌和霉菌等。生物学家李广民教授认为,肉灵芝是可以蠕行的一种很古老的原质生物体,既有原生物的特点,又有真菌及生物的特点。显微观察,可见其具有两根鞭毛结构的游动细胞,并可看到游动细胞鞭毛一端无选择性地摄取食物颗粒。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003/02/others250203g.html
12生肖太岁资料
生肖的由来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反映.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在<陔余丛考>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参见清·赵翼<陔余丛考>).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讲[ 十二肖象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 ."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 .出土竹简的<日书>甲种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 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 .面有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辰.[原文脱漏]盗者男子.青赤色--已.虫也 .盗者长而黑蛇目.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未.马也.盗者长须耳.申.环也.盗者圆面--"
<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载: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 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已.蛇也.申.猴也."
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
[辰为龙.已为蛇.辰.已之位在东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南朝·陈·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其言曰: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这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十分熟悉.
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明确生肖文化的源头在中国.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我们从以上文献中已证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古人为什么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呢?这个问题历来受到学者的关注.做出了种种解释.
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已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产生一种依赖感(如马.羊.牛.鸡.犬等).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产生一种恐 惧感(如虎.蛇).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产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觉等).导致产生对动物的崇拜.十二种生肖动物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纪月的兽历.
原始人的动物崇拜还表现在傩舞等原始舞蹈上.傩大约产生于周代前后.大傩仪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兽.驱傩舞蹈选中十二兽.是原始人对动物崇敬心理的表现.大傩仪式上选中的十二兽(或十二神)是为照应一年十二个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驱除四方疫鬼.照应十二个方位的.对十二个方位的照应当然牵涉到十二支.于是与十二生肖挂钩.在驱傩仪式中的十二属相被派上逢凶化吉的用场.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兽.十二生肖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共同的来源都是原始动物崇拜.
民族学家刘尧汉先生认为十二生肖与彝族[十二兽"纪日及[十月历"法有关.居住于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有以十二兽纪日的历法.他们以十二种动物纪日.今日为鼠日.明日为牛日.以此类推三轮为一个月.计三十六天.一个月三十六天.一年便为十个月.这就是后来的[十月历"法.刘尧汉先生认为以十二属相纪日的十月历法产生于夏禹时代.(参见刘尧汉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与原始的图腾崇拜有关.汉族十二生肖是受[十月历法"的影响.彝族十二兽历后来发展为十二生肖.
讲生肖的渊源.必然要将生肖与天干地支联系在一起.近代在安阳殷墟出土的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干支表.说明在殷商时代干支纪日已娴熟自如.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支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它作为充当时间单位的标号.一方面扩大了.用于纪年,一方面缩小了.用于纪时(一日的十二个时辰).根据历史记载及研究证明.生肖是继[干支纪年法"创立后才出现的 .十二种动物是对十二地支的一一对应.以动物作地支标志.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属的动物.由此以十二种动物用来纪年.纪日和计算每一个人的属相.从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很久以来有学者发现十二支的古字里隐含着生肖的信息.他们将十二支与十二生肖古字相比较.发现十二支的古字形与十二种动物有一些联系.细致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确有大同小异之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即讲到[已"字为蛇的象形.同样的还有[亥".[豕".近人还考证甲骨文.金文中地支字与生肖字有相近之处.令人猜想.十二支是否就是十二生肖动物的象形字.由于十二支子丑寅卯容易记混.民间便用十二种动物代替.以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成为纪年的符号系统.虽然以上猜想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细想一下便可以作出判断.十二支不可能是十二种动物的象形字.因为前面已经讲到十二支在殷商时已娴熟使用.而生肖是春秋时期才产生的.二者是不同源的.倘若在造字之时.地支便与生肖有关的话.生肖岂不是与地支同时产生了吗 ?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生肖的产生晚于十二地支.但与十二地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肖是对十二地支的附会.至于选择了十二种动物作为代替十二地支的符号.又源于古人的动物崇拜心理.
2.生肖的选择与排列
汉族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与汉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接近的.是可以猜测的.在十二种生肖动物.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因此这六畜成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第二类是野生动物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与人的日常.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它们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为人们所敬畏的介入人类生活的.如虎.蛇,也有为人们所厌恶.忌讳.却依赖人类生存的鼠类,更有人们所喜爱的.如兔.猴.第三类是中国人传统的象征性的吉祥物--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集许多动物的特性于一体的[人造物".是人们想象中的[灵物".龙代表富贵吉祥.是最具象征色的吉祥动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龙的位置.
从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动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义.人们所选择的动物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并带有一定意义.
那么这十二种动物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呢?前面说到.生肖产生于远古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的氛围之中.人们仅是用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为什么选择这十二种动物.谁先谁后.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并没有定论.由于生肖是产生于远古的古老文化.因时间的久远人们已将排列的初衷丢失了.今人的传说故事等只是对它的附会.只能依赖于传说和想象.关于生肖排列问题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解释.
一是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生肖排列.汉族民间故事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传说故事虽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 .但它却体现了人们希望对十二生肖的选择做出解释的愿望.
二是中国古代学者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黑天苟地.混沌一片.鼠.时近夜半之际出来活动.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鼠咬天开".所以子属鼠.天开之后.接着要辟地.[地辟于丑".牛耕田.该是辟地之物.所以以丑属牛.寅时是人出生之时.有生必有死.置人于死地莫过于猛虎.寅.又有敬畏之义.所以寅属虎. 卯时.为日出之象.太阳本应离卦.离卦象火.内中所含阴爻.为太阳即月亮之精玉 兔.这样.卯便属兔了.辰.三月的卦象.此时正值群龙行雨的时节.辰自然就属了龙.已 .四月的卦象.值此之时.春草茂盛.正是蛇的好日子.如鱼儿得水一般.另外.已时为上午.这时候蛇正归洞.因此.已属蛇.午.下午之时.阳气达到极端.阴气正在萌生.马这种动物.驰骋奔跑.四蹄腾空.但又不时踏地.腾空为阳.踏地为阴.马在阴阳之间跃进. 所以成了午的属相.羊.午后吃草为最佳时辰.容易上膘.此时为未时.故未属羊.未之后申时.是日近西山猿猴啼的时辰.并且猴子喜欢在此时伸臂跳跃.故而猴配申.酉为月亮出 现之时.月亮属水.应着坎卦.坎卦.其上下阴爻.而中间的阳爻代表太阳金乌之精.因 此.酉属鸡.夜幕降临.是为戌时.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与之结为戌狗.接着亥时到. 天地间又浸入混沌一片的状态.如同果实包裹着果核那样.亥时夜里覆盖着世间万物.猪是只知道吃的混混沌沌的生物.故此猪成了亥的属相.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持此观点.
三是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 .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第一.其后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 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 ,狗.五趾(奇),猪.四趾(偶).持这种说法的是宋人洪巽.明代学者郎瑛在其基础上进行 了归类.在其所著的<七修类稿·十二生肖>中提出[地支在下".因此别阴阳当看足趾数目.鼠前是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子时的前半部分为昨夜之阴.后半部 分为今日之阳.正好用鼠来象征子.牛.羊.猪蹄分.鸡四爪.再加上兔缺唇且四爪.蛇舌分.六者均应合偶数.属阴.占了六项地支.虎五爪.猴.狗也五爪.马蹄圆而不分.六者均为奇数.属阳.连同属阳的鼠.占了另外六项地支.郎瑛的归类法.是借洪巽的分类法. 二者大同小异.
以上三种解释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生肖的排列.民间有关生肖动物排列的传说故事非常丰富.这些传说故事的流传一方面丰富了生肖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生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十二种生肖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将其纳入中国人五行信仰的观念之中.目的是将属相与人生仪礼相关连.将阴阳.五行与生肖对应起来.从而解释其它有关的人生文化现象.
3.中国人的生肖信仰
生肖本是用于纪年的一套符号.是古代天文历法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了普遍被人们认同的生肖历法.中国古代哲学观是[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宇宙之本".认为阴阳五行决定了世间万物的生存与发展.他们认为.日月是阴阳之源.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万物之本.合为七曜[ZW(]日.月.星称为曜.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为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主宰一切.而十二生肖分置于天.以纪十二辰.以七曜统之.因此十二生肖便被阴阳五行观念所浸染.成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
自生肖观念在民间出现以后.它随着算命术的盛行在民间流传不衰.民间迷信认为.五行中的每一种要素都是相互制约的.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大影响.人们可以利用不同的五行要素来协调.使自已的生活及所从事的工作能顺心如意.民间把生肖动物列为阴阳两类.与五行相对应.从而生成一套生肖决定命运的算命术.同时民间还认为生肖属相与人的性格也有着某种关系.即使同一属相的人.由于出生的时辰不同.性格.命运也会各异.. 生肖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本命年的观念.汉民族的本命年是按照十二生肖循环往复推出来的.它与十二生肖紧密相连.一个人出生的那年是农历什么年.那么以后每到这一属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于十二生肖的循环往复.每过12年.人们就要遇到自已的本命年.这样依次推出.人生本命年为12岁.24岁.36岁.48岁.60岁--.民间认为本命年为凶年.需要趋吉避凶.消灾免祸.汉族北方各地每到本命年时.不论大人小孩都要买红腰带系上.称为[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 这种习俗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每逢春节.市场上到处有出售[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这样便可禳解灾祸.化凶为吉.我国许多民族都很重视老人的60岁生日.称为[花甲".花甲为一生中第6个本命年.也是干支纪年的一个轮回.须好好庆祝.以此寄托人们企求长寿.健康.吉祥的愿望.
道教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创始于东汉时期.流传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以阴阳五行为其核心教义.在阴阳五行观念的作用下.道教与天干.地支.十二生肖等产生了天然的亲近关系.北京著名的道观白云观中有元辰殿.元辰殿又名[六十甲子殿".为信徒向本命元辰之神祈福的殿堂.本人出生年称为本命元辰.旧时习俗礼拜本命元辰之星宿神 .祈求吉祥如意.名为[顺星".元辰殿即是礼拜本命元辰星宿神的地方.殿内现存有六十甲子神像.他们分别为: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丙寅太岁耿章大将军.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已巳太岁郭灿大将军.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辛未太岁李素大将军.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甲戍太岁施广大将军.乙亥太岁任保大将军.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戊寅太岁鲁先大将军.已卯太岁龙仲大将军.庚辰太岁董德大将军.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癸 未太岁魏仁大将军.甲申太岁方章大将军.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丙戍太岁白敏大将军.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已丑太岁傅佑大将军.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辛卯太岁范宁大将军.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乙未太岁杨仙大将军.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丁酉太岁唐查大将军.戊戍太岁姜武大将军.已亥太岁谢太大将军.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壬寅太岁贺谔大将军.癸 卯太岁皮时大将军.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丙午太岁文哲大将军.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戊申太岁徐浩大将军.已酉太岁程宝大将军.庚戍太岁儿秘大将军.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已 卯太岁万清大将军.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戊午太岁黎卿大将军.已未太岁傅赏将军.庚申太岁毛梓大将军.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壬戍太岁洪充大将军.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以甲子年为首.六十年内不同年份出生的人
桂林靖江王府太岁怎么确定自己是哪个太岁
根据你的出生那年来确定。
1、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 海中金 (…、1924、1984、2044、…)
2、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 海中金 (…、1925、1985、2045、…)
3、丙寅太岁耿章大将军 炉中火 (…、1926、1986、2046、…)
4、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 炉中火 (…、1927、1987、2047、…)
5、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 大林木 (…、1928、1988、2048、…)
6、已巳太岁郭灿大将军 大林木 (…、1929、1989、2049、…)
7、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 路旁土 (…、1930、1990、2050、…)
8、辛未太岁李素大将军 路旁土 (…、1931、1991、2051、…)
9、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 剑峰金 (…、1932、1992、2052、…)
10、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 剑峰金 (…、1933、1993、2053、…)
11、甲戍太岁施广大将军 山头火 (…、1934、1994、2054、…)
12、乙亥太岁任保大将军 山头火 (…、1935、1995、2055、…)
13、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 涧下水 (…、1936、1996、2056、…)
14、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 涧下水 (…、1937、1997、2057、…)
15、戊寅太岁鲁先大将军 城墙土 (…、1938、1998、2058、…)
16、已卯太岁龙仲大将军 城墙土 (…、1939、1999、2059、…)
17、庚辰太岁董德大将军 白蜡金 (…、1940、2000、2060、…)
18、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 白蜡金 (…、1881、1941、2001、…)
19、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 杨柳木 (…、1882、1942、2002、…)
20、癸未太岁魏仁大将军 杨柳木 (…、1883、1943、2003、…)
21、甲申太岁方章大将军 泉中水 (…、1884、1944、2004、…)
22、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 泉中水 (…、1885、1945、2005、…)
23、丙戍太岁白敏大将军 屋上土 (…、1886、1946、2006、…)
24、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 屋上土 (…、1887、1947、2007、…)
25、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 霹雳火 (…、1888、1948、2008、…)
26、已丑太岁傅佑大将军 霹雳火 (…、1889、1949、2009、…)
27、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 松柏木 (…、1890、1950、2010、…)
28、辛卯太岁范宁大将军 松柏木 (…、1891、1951、2011、…)
29、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 长流水 (…、1892、1952、2012、…)
30、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 长流水 (…、1893、1953、2013、…)
31、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 沙中金 (…、1894、1954、2014、…)
32、乙未太岁杨仙大将军 沙中金 (…、1895、1955、2015、…)
33、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 山下火 (…、1896、1956、2016、…)
34、丁酉太岁唐查大将军 山下火 (…、1897、1957、2017、…)
35、戊戍太岁姜武大将军 平地木 (…、1898、1958、2018、…)
36、已亥太岁谢太大将军 平地木 (…、1899、1959、2019、…)
37、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 壁上土 (…、1900、1960、2020、…)
38、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 壁上土 (…、1901、1961、2021、…)
39、壬寅太岁贺谔大将军 金箔金 (…、1902、1962、2022、…)
40、癸卯太岁皮时大将军 金箔金 (…、1903、1963、2023、…)
41、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 佛灯火 (…、1904、1964、2024、…)
42、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 佛灯火 (…、1905、1965、2025、…)
43、丙午太岁文哲大将军 天河水 (…、1906、1966、2026、…)
44、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 天河水 (…、1907、1967、2027、…)
45、戊申太岁徐浩大将军 大驿土 (…、1908、1968、2028、…)
46、已酉太岁程宝大将军 大驿土 (…、1909、1969、2029、…)
47、庚戍太岁儿秘大将军 钗钏金 (…、1910、1970、2030、…)
48、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 钗钏金 (…、1911、1971、2031、…)
49、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 桑松木 (…、1912、1972、2032、…)
50、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 桑松木 (…、1913、1973、2033、…)
51、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 大溪水 (…、1914、1974、2034、…)
52、已卯太岁万清大将军 大溪水 (…、1915、1975、2035、…)
53、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 沙中土 (…、1916、1976、2036、…)
54、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 沙中土 (…、1917、1977、2037、…)
55、戊午太岁黎卿大将军 天上火 (…、1918、1978、2038、…)
56、已未太岁傅赏大将军 天上火 (…、1919、1979、2039、…)
57、庚申太岁毛梓大将军 石榴木 (…、1920、1980、2040、…)
58、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 石榴木 (…、1921、1981、2041、…)
59、壬戍太岁洪充大将军 大海水 (…、1922、1982、2042、…)
60、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 大海水 (…、1923、1983、2043、…)
道教: 正确的值年太岁名字 - 沈兴或耿章
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丙寅太岁耿章大将军、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已巳太岁郭灿大将军、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辛未太岁李素大将军、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甲戍太岁施广大将军、乙亥太岁任保大将军、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戊寅太岁鲁先大将军、已卯太岁龙仲大将军、庚辰太岁董德大将军、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癸未太岁魏仁大将军、甲申太岁方章大将军、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丙戍太岁白敏大将军、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已丑太岁傅佑大将军、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辛卯太岁范宁大将军、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乙未太岁杨仙大将军、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丁酉太岁唐查大将军、戊戍太岁姜武大将军、已亥太岁谢太大将军、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壬寅太岁贺谔大将军、癸卯太岁皮时大将军、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丙午太岁文哲大将军、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戊申太岁徐浩大将军、已酉太岁程宝大将军、庚戍太岁儿秘大将军、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已卯太岁万清大将军、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戊午太岁黎卿大将军、已未太岁傅赏将军、庚申太岁毛梓大将军、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壬戍太岁洪充大将军、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以甲子年为首,六十年内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已的本命神。
什么是六丁六甲
六丁六甲是道教传说中的一种护法神将。
简介
道教神名。 六丁六甲与四值功曹、二十八宿、三十六天将、七十二地煞等同为道教的护法神将,经常在禳灾中被道士召请,厉行风雷,制伏鬼神。六丁为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是为阴神。六甲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为阳神。据说六丁六甲为天帝役使,能“行风雷,制鬼神”。道士可用符箓召请之。
六丁六甲为六丁神和六甲神的合称,其神十二位,道经中说他们最初是真武大帝的部将,《重修搜神记》载:元始命玉皇上帝阵诏,喝玄武披发跣足,金甲玄袍,皂纛玄旗,统领丁甲。丁甲之名来源于天干地支,丁神六位: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甲神六位为:甲子、甲戌、甲申、申午、甲辰、甲寅。丁神六位支为阴,盖为女神,甲神六位支为阳,盖为男神。《续文献通考》:“丁卯等六丁,阴神玉女也。甲子等六甲,阳神玉男也。
六丁六甲的来源
六丁六甲为六丁神和六甲神的合称,其神十二位,道经中说他们最初是真武大帝的部将,《重修搜神记》载:元始命玉皇上帝阵诏,喝玄武披发跣足,金甲玄袍,皂纛玄旗,统领丁甲。丁甲之名来源于天干地支,丁神六位: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甲神六位为:甲子、甲戌、甲申、申午、甲辰、甲寅。丁神六位支为阴,盖为女神,甲神六位支为阳,盖为男神。《续文献通考》:“丁卯等六丁,阴神玉女也。甲子等六甲,阳神玉男也。
六丁六甲神位虽小,但在道教中却非常重要,经常被道士所役使。《后汉书·梁节王传》记载,汉代方士已经有役使六丁六甲的方法,先行斋醮,然后召六丁神,“可使致远方物,乃知吉凶也”。梁节王曾用这种方法来“占梦”。《后汉书·梁节王畅传》:“性聪惠,然少贵骄,颇不遵法度。归国后,数有恶梦,从 六丁六甲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善占梦,橱数使卡筮。”注曰:“六丁,谓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甸中,则丁卯为神;甲寅甸中,则丁巳为神之类也。”唐韩愈《调张籍》诗曰:“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阴阳翕辟,万二千物具而有神焉。主之者,六甲也……六甲者,一切之纲纪也。”
南宋王契真编《上精灵宝大法》卷二:丁丑延我寿、丁亥拘我魂、丁酉制我魄、丁未却我灾、丁巳度我危、丁卯度我厄;甲子护我身、甲成保我形、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甲辰镇我灵、甲寅育我真。如今《道藏》中存有《灵宝六丁秘法》和《上清之甲祈祷秘法》,且《灵宝六丁秘法·后序》中称六丁“能长能短,能有能无”。道教还有一种六甲符箓,用来“驱恶驱耶”。《云笈七羲》卷十四称:“若辟除恶神者,书六甲、六丁等持行,并呼甲寅,神鬼皆散走。”后来此就演变成六丁六甲神。
相关书籍
《隋书·经籍志三》中的《六甲贯胎书》。谓妇女身怀胎儿。传说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个甲日,是上天创造万物的日子,也是妇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故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这种说法也不能排除其正确性。
出处:《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
范例: 偏偏媳妇~,好容易逃至海外,生下红蕖孙女,就在此处敷衍度日。(清·李汝珍《镜花缘》 镜花缘第十回)
而在《三寸图合》和《老君六甲符图》中记载的名字又与《真武本传》中不同,他们是:
甲子神将王文卿、甲寅神将明文章,
甲辰神将孟非卿、甲申神将扈文长,
甲午神将书玉卿、甲戌神将展子江,
丁丑神将赵子任、丁卯神将司马卿,
丁巳神将崔石卿、丁未神将石叔通,
丁酉神将臧文公、丁亥神将张文通。
《真武本传》记载,六甲神将的名讳是:
甲子水将李文思、甲寅木将李守迁。
甲辰风将李守进、甲申金将李守全,
甲午火将李守左、甲戌土将李守通。
六丁六甲词语解释
六丁为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是为阴神。六甲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为阳神。
六丁
(阴神玉女)
●丁卯神司马卿
●丁已神崔巨卿
●丁未神石叔通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张文通
●丁丑神赵子玉
六丁六甲丁卯神司马卿是《西游记》中的阴神之一。
六甲
(阳神玉男):
●甲子神王文卿
●甲戌神展子江
●甲申神扈文长
●甲午神卫玉卿
●甲辰神孟非卿
●甲寅神明文章
道教称若心存六丁玉女,意注六丁神符,即可令房宅清洁,五毒不近,灾难不生,又可求仙得仙,求官得官,万事如意。道士斋醮作法时,常用符箓召请他们“祈禳驱鬼”,在道教宫观中,他们被置于真武大帝的两旁,作为恃卫之神。
成语中的六甲
成语中的身怀六甲指妇女怀孕。“身怀六甲”通俗来讲,“古称女子怀孕。传说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个甲日,是上天创造万物的日子,也是妇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故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这是一些词典中对于“身怀六甲”通俗的解释。
具体解释
要详细地来解释这个词,确实很复杂。因为很少有人能搞明白天干地支不断演变的过程。
甲 甲 甲 甲 甲 甲
寅 辰 午 申 戌 子
乙 乙 乙 乙 乙 乙
卯 巳 未 酉 亥 丑
丙 丙 丙 丙 丙 丙
辰 午 申 戌 子 寅
丁 丁 丁 丁 丁 丁
巳 未 酉 亥 丑 卯
戊 戊 戊 戊 戊 戊
戊 申 戌 子 寅 辰
己 己 己 己 己 己
未 酉 亥 丑 卯 巳
庚 庚 庚 庚 庚 庚
申 戌 子 寅 辰 午
辛 辛 辛 辛 辛 辛
酉 亥 丑 卯 巳 未
壬 壬 壬 壬 壬 壬
戌 子 寅 辰 午 申
癸 癸 癸 癸 癸 癸
亥 丑 卯 巳 未 酉
有人做出这样的解释,其中“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分别领起一竖行,称为“六甲”,这是一个时间观念。上面强调了一个五、六为变化之道的思想。在甲骨的刻辞中,前五甲所领竖行中,皆有子日,唯独第六甲“甲寅”不含子日,所以《汉书》说:“日有六甲,辰有五子”,这样就合于五六为变的趋势了。变化带来的是化生,古代传说天帝造物,也当依循此理,所以六甲所代表的是一种演化趋势。
“六甲”源自天干地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从表中可见,每一个天干都有六种配合,称为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六庚、六辛、六 天干地支壬、六癸。
“甲”属木属阳,为阳木。
“六丁六甲”:
六丁为阴神,“六甲”为阳神。六丁六甲放在一起,刚好是阴一半,阳一半
六丁为阴神玉女、丁卯神司马卿、丁已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张文通、丁丑神赵子玉。六甲为阳神玉男、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习俗演化
“身怀六甲”可能是房中术和道教发展起来以后,人们求子说的祝福之语,类似中国人观念中常有的“生个男娃”或“生儿子”好传宗接代之类,希望怀个男婴。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语言的演变,这类“专指”就慢慢演变成“泛指”,怀孕也就通称为“身怀六甲”了。
六丁六甲的名讳
关于六丁六甲的名讳,《上清六甲祈祷秘法》称六丁神名为:丁卯神名文伯字仁高,丁丑神名文公字仁贤(贵),丁亥神名仁(文)通字仁和,丁酉神名文卿字仁修,丁未神名升通字仁恭,丁巳神名庭卿字仁敬,六甲神名为:甲子神字青公名元德,甲成神字林齐名虚逸,甲申神字权衡名节略,甲午神字子卿名潺仁,甲辰神字兖昌名通元,甲寅神字子靡名化石。
《黄帝太一八门入式诀》中还有六丁将军:丁卯天雷上将孔昌阿明,丁丑龙雷上将王昭阿高,丁亥神雷上将何挂阿平,丁酉地雷上将崔茂阿申,丁未水雷上将高恒阿隆,丁巳烈雷上将徐向阿虔。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六甲神名为:“ 甲子水将李文思,甲成土将李宗通,甲申金将李守全,甲午火将李守左,甲辰风将李守进,甲寅木将李守迁。”又《清微元降大法》卷一六称六甲神名 六丁六甲为:甲子鸣雷大将军管拱辰,甲成兴雷大将军康复,甲申烈火雷大将军王延,甲午追雷大将军张愿,甲辰策雷大将军许计昌,甲寅运雷大将军区喆。
然最为一般的说法还是《老君六甲符图》与《三才图会》中所说,其六丁神为:丁卯神司马卿,丁丑神赵子任(玉),丁亥神张文通,丁酉神臧文公,丁未神石叔通,丁巳神崔石(巨)卿,六甲神为:甲子神王文卿,甲成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上(韦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道教称若心存六丁玉女,意注六丁神符,即可令房宅清洁,五毒不近,灾难不生,又可求仙得仙,求官得官,万事如意。道士斋醮作法时,常用符箓召请他们“祈禳驱鬼”,在道教宫观中,他们被置于真武大帝的两旁,作为恃卫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