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发迹的名人,晚年成名的名人

大器晚成的名人(盘点大器晚成的牛逼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袁绍谋士崔琰有个叫崔林的堂弟,年轻时默默无闻,连亲朋好友都看不起他,觉得小林子给老崔家丢人了。可崔琰却不这么看,他说:“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我堂弟是厚积薄发,迟早有一天,他会崭露头角!果然,崔林最终当上了大官。

“大器晚成”出自《道德经》,原话是“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字面意思是贵重的器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取得成就的时间往往较晚。每当有朋友接近退休了,仍然一事无成,这个成语常常被用于安慰他们,“老兄啊!我掐指一算,你是大器晚成,再等等吧!”与之相对应的是年少成名,小小年纪,就取得了别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成就,比如霍去病,二十二岁击败匈奴,当上大司马,威震华夏;孙策,二十五岁占领江东,坐断东南;项羽,二十六岁杀入咸阳,自称西楚霸王;李世民,二十七岁扫荡天下,问鼎皇位。他们的年轻、业绩令人羡慕,尤其是大器晚成的,让我们看看有哪些老年得志的历史人物。

秦昭王五十一年,列国征战正酣,日后统国的嬴政当时只有三岁,他万万不会想到,埋葬秦国基业的人物刚刚出生,还是位普通的平民。后人总是会产生错觉,好像刘邦比秦始皇要小很多,两人不是同一个时代的,可事实上刘邦只比嬴政小了三岁而已。两人还见过面,有一次,刘邦去咸阳服徭役,远远看到了秦始皇,他是仰望的,感叹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满满的羡慕之情。秦始皇当然没有注意到刘邦了,他身为皇帝,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刘邦没钱没地位,只是他两千万臣民中很普通一个,根本入不了法眼。

唐朝名将李靖也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在九嵕山脚下的昭陵李靖墓,有两座封土,分别代表着铁山和积石山,这是在贞观十四年,唐太宗下旨为李将军修建坟墓时特别关照的:“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铁山、吐谷浑内积石山形,以旌殊绩”,为了表彰他对东突厥、吐谷浑的赫赫战功。虽然在南征北战中取得了成绩,那都是李靖五十岁以后玩命换来的,当时的五十岁不比现在,已经是晚年了,如果在这个年龄去世,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感觉早。

翻开两唐书的《李靖传》,五十岁之前的篇幅只有几句话,最主要的事迹都是从李渊攻入长安写起,当时李靖已经四十七岁了。尽管早年、中年没有特别重大的业绩,官职也不高,仅仅做到了马邑郡丞。但李靖早早体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他的舅舅隋朝名将韩擒虎,常常称赞外甥:“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能够讨论孙武、吴起兵法的人,只有这位了!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也十分看好李靖,杨素摸着他的床对李靖说:“卿终当坐此!”你以后肯定可以干到我这个位子的!牛弘身为组织部部长,为国家选拔干部,阅人无数,他看中的人,必然不是等闲之辈。

年轻时,李靖曾前往西岳华山,在庙里向神仙咨询自己的前途,问的时候,声音特别大,周围的人全都听见了。可神仙并没有什么指示,无奈之下,李靖只好转身离去。刚走出庙门几百步,突然听见有人在背后喊话:“李仆射好去!”“仆射”是尚书省的长官,跻身宰相之列了。李靖连忙回头,却发现空无一人,不知道是幻觉,还是神仙真给了指示。

李靖有军事才华,缺乏对外征战的机会,隋朝末年的群雄逐鹿,武德、贞观年间的少数民族入侵,为李靖运用平生所学提供了宝贵机会。如果没有萧铣、辅公祏、颉利可汗这些对手,李将军又怎么可能名扬青史?对手重要,居庙堂之高的皇帝同样重要,李靖很早便看出李渊有谋反意图,他决定去江都向隋炀帝举报,可惜兵荒马乱,滞留在长安,最终被李渊抓获。正常情况下,李靖必死无疑,李渊也是这样想的,临刑前,李靖大喊:“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话音刚落,李渊、李世民深受打动,赞赏他的言论,决定释放并为大唐所用。后来征讨萧铣,李靖的部队进展缓慢,李渊秘令硖州都督许绍将其斩首,许绍爱惜李靖才华,向高祖进谏,才免一死。两次经历,无论哪次李渊下定了决心,李靖都得死于非命,更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这也是他的机遇。李靖的身体也非常好,活到了七十九岁,他的弟弟李客师也有长寿基因,活到了九十多岁。正因为持久,他才能熬到天下大乱的时候,才能在凶险艰苦的战场存活。

征讨完吐谷浑,六十四岁的李靖被人告发造反,经过调查取证,此事纯属子虚乌有,但年老的李靖转入幕后,不再驰骋疆场。

同样是六十四岁,张柬之的“春天”才刚刚到来。从出生到花甲之年,史书对他的记载可以用只言片语来形容:“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少涉经史,补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异其才,便以王佐期之。中进士第,始调清源丞。”很小便涉猎经史,当过太学生,中过进士,被令狐德棻评价前途无量,但仕途上并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

张柬之第一次展现才华是在永昌元年,当时朝廷召集了许多贤人到京城考试,老张已经六十四岁了,考了个第一名,被封为监察御史、凤阁舍人,这是他第一个机遇。狄仁杰和姚崇了解张柬之的能力,都向武则天大力推荐,这是第二个机遇。长安年间,女皇向狄仁杰求贤:“安得一奇士用之?”狄仁杰回答说:“张柬之虽老,宰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于是把老张提拔为洛州司马。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再次求贤,狄仁杰说我之前推荐的人都没用到位,明明是当宰相的料,现在只让人家做司马。姚崇也推荐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其人老,惟亟用之。”七十多岁的人了,再不用,恐怕没机会了!

老张的一生,最光辉的事情就是发动神龙政变,把武则天赶下了台,李唐的江山社稷得以恢复。每当提及这段历史,张柬之肯定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他也因此被封为汉阳郡王。一个与皇族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得到王爵,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八十多岁的张柬之抓住了历史机遇,总算取得了重大业绩,一方面,武则天病势沉重,对朝政的控制能力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张易之兄弟与李唐皇室关系恶化,剑拔弩张,政变是解决问题干净利落的手段。但他的行为没有改变武则天的部署,人家本来就是要把皇位还给李家的,老张发动政变只是把结果提前了。

大器晚成的人还有很多,比如姜子牙,七十多岁终于在渭水边“钓”到了周文王,最终辅助周室打败殷商,他本人也分封于齐地。

百里奚七十多岁遇见明主,帮助秦穆公成就霸业。

司马懿七十岁发动高平陵事变,夺取曹魏大权,为司马炎建立西晋奠定基础。他以过人的身体素质,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主公;他以过人的才能,击退诸葛亮,平定公孙渊;最后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趁曹爽谒陵之机发动政变,一举成功。此前与吴、蜀的战争中,虽然也取得过成就,但远远没有高平陵之变那样重大。做了一辈子曹家的下属,总算等到反客为主的一天。

当然,不同人对于“大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范进认为中举就是大器,那张柬之早就成大器了,不存在晚成的问题。本文的标准是直接推动历史进程,并且获得成功,很多人其实具备成大器的能力,只是缺乏相应的资源和机遇。“大器”不是一两个人主观评价出来的,要通过客观、过硬的成绩予以证明。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器晚成,关于名人晚年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姜子牙,60岁才找了一个好工作,在西岐当军师
晋文公 在外流亡19年,登基之时60岁了。老干妈的老总40多岁,50多岁才创业现在美国海外都闻名了。

1、粱灏82岁中状元的事迹被写入“三字经”,激励了无数后人。

粱灏年轻时正好是五代十国中后期,战乱的环境使自幼喜爱读书的粱灏难以专心致志的读书。当粱灏的儿子考中状元后。粱灏自己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为了实现自己年轻时的理想,他仍然刻苦学习,博览群书,早已忘了自己的年龄。

他八十二岁高龄时又参加科举考试,在殿试中,这位老人气宇轩昂,面对宋太宗的提问,对答如流,博得太宗的赞赏,终于独占鏊头,考取状元!

2、肯德基创始人——哈兰·山德士上校(colonel harland sanders)。

1890年出生的上校一生充满着美国式成功的传奇,他年轻时做过各行各业的工作,包括铁路消防员、养路工、保险商、轮胎销售及加油站主等等,最后在餐饮业上找到了事业的归宿。

当上校66岁之际,这位月领105美元的社会保险金的退休老人用自己那1946年出品的福特老车,载着他的十一种香料配方及他的得力助手--压力锅开始上路。

他到印第安州、俄亥俄州及肯塔基州各地的餐厅,将炸鸡的配方及方法出售给有兴趣的餐厅。1952年设立在盐湖城的首家被授权经营的肯德基餐厅建立。

令人惊讶的是,在短短五年内,上校在美国及加拿大已发展有400家的连锁店,这便是世界上餐饮加盟特许经营的开始。同时,上校也受到电视台的关注,由于整日忙于料理,他只有找出唯一一套清洁的、白色的棕榈装,这一打扮自此成为他独一无二的注册商标。

从此以后,人们便将这套西装与肯德基联想在一起;而他的这身白西装,满头白发,及山羊胡子也成为了全国性的象征。

扩展资料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曾在他的一本书里说道: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生活中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但挑战垂青于勇敢的人,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1、不惧挑战,努力拼搏!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2010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张星祺。

“大学时,除了常规课程学习之外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为了取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我积极寻求一些兼职、培训、考证等能让我的大学经历更加丰富充实的实践项目。

在这其中,市场调研无疑是对我以前所学技能的一次全面考察,我和队友一起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难以完成或者从未曾想到过自己会去尝试的艰巨任务。我们曾在3个小时内完成300多份问卷调查,也曾从下午3点熬夜到晚上4点去完善补充调研结果,最终圆满完成调研工作。”

2、勤于思考,严格自律!

西华大学(郫县校区)2010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郑力滔。

“在我看来思考应是一种习惯,在生活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通过思考来发现自己、剖析自己、认识自己、面对自己。

我给了自己‘是学生非学生’的定位,既要出色完成学生应有的学业,也要积极参加学生之外的各种角色锻炼自己,我曾经从事过加工企业工人、统一促销员、企划人员、修车工、经理助理、教师、项目负责人等多个角色。

在统一实习期间我从快消品促销员做到产品推广助理;在项目实践中我组建15人跨校团队针对农夫山泉和华润怡宝的行业格局、渠道体系、服务程序等10余项细分职能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完成调研报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努力永远不晚 成功绝非偶然

陶华碧,老干妈创始人
肯德基创始人

晚年成名的古代诗人有哪些?

晚年成名的古诗人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杜甫:杜甫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他在中年时期并没有获得太多的成功,但在晚年时期,他的诗歌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白居易:白居易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家,他的诗歌以细腻的描写和浪漫的情感而著称。他在中年时期曾被贬官,但在晚年时期,他的诗歌逐渐走红,并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一位巨匠。
苏轼:苏轼是宋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自由、清新自然而著称。他的晚年生活并不顺遂,曾多次被贬谪,但他的诗歌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辛弃疾:辛弃疾是宋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军事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富有感情和创新精神而著称。他的晚年生活也充满波折和坎坷,但他的诗歌却逐渐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大器晚成的戎帅诗人——高适
  文人多柔弱,是因为长期与文字为伍的职业习惯,将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思考和写作,长此以往,体力明显不如脑力。但诗人高适不然,他的肋下,有一柄长剑,可以一手持剑,拒敌于千里之外;一手作文,作诗于塞下军前。
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
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高适《送兵到蓟北》
  按照时下的写作分类,高适应该算是军旅题材作家中的佼佼者。实际上,高适留下来的边塞诗,仅占其诗作总数的二十分之一还不到,不过,一生中能有这样的战场经历,加之他的戎马生涯,被肯定为边塞诗人也就无可非议。唐朝诗人中,高适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诗人,他不仅获得了传统诗人梦寐以求的仕途高官,成为掌兵一方的封疆大吏,位至封侯。更重要的是,他以其裹挟风雷、气吞万里的磅礴气势,成为边塞诗派的一座创作高峰,遗风所及,啸响千年。
  对于许多有抱负的读书人来说,少年家贫是件十分无奈的事情。高适的少年时代,家境并不如人意,他的父亲虽然“位终韶州长史”,因为种种原因,还是出现了“家贫”、“少落魄”这样的记载,显然家庭没有能够给予他更多的经济支持。大约唯有读书、习武两件事,不曾荒废。剑术练得好一点,文章也要渐有长进,这是那个时代许多孩子每日要做的功课。
  二十岁时,仅有一柄长剑、胸怀王霸大略的高适,怀着飞天之梦,来到长安。但求仕无门。此后便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希望报效国家,可是连这样的愿望,也未能够实现。他所要忍受的是,是没有职业的而由此带来的窘迫生活。一贫数十载,他只得在游历中过着“混迹渔樵”的流浪生活,甚至“以求丐取给”。在这期间,令他难忘的事,大约只有两桩,一桩是和后来名传扬天下的李白、杜甫等人饮酒游猎,怀古赋诗。还有一桩,便是终年寄人篱下、刻骨难忘的贫穷困扰。
  几十年的江湖行走,高适也曾拜访过无数官者、名人,始终没有得到高看,不过写作的名气也渐渐有了。一直等到五十岁,高适的才能终于被张九龄的弟弟,时任宋州刺史的张九皋发现,“深奇之”,立即荐举做了封丘尉这样的一个九品小官。
  五十岁,已是天近黄昏人近老的光景,为生计所谋,他还是高高兴兴地上任去了。不过很快,天马行空、志存高远的他就不适应了,对于“拜迎长官”、 “鞭挞黎庶”这样的职位,高适似乎并不感兴趣,甚至觉得很不得志,终于在一次酒后,下定了决心,飘然弃官而去。他像一柄尘封万年的古剑,耐心地等待着,酝酿着长剑出鞘、震烁古今的辉煌一瞬。
  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两年,他背负着那柄长剑,来到了大将军哥舒翰的帐下,正式投笔从戎。
  安史之乱,征战连年,兵刃相见,血流成河,几乎击碎了所有诗人的清梦。此时的杜甫,正困守长安,斥责战争。此时的李白,人在江湖,沽酒求醉。正是这场保家卫国的平乱之战,以及直接深入前线的军事体验,点燃了高适全部的才华。
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
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
奇兵邀转战,边弩绝归奔。
  泉喷诸戎血,风驱老虏魂。…… ——高适《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
  哥舒翰对高适很看重,曾经在收复黄河九曲之地之后入朝,“盛称之于上前”,那么高适的才能,不止是在战斗中写几篇赞诗,而是频频献计,参与出谋划策了。他已经不是战争的观望者,而且成了战争的助阵者。
  安禄山的虎狼之师来势凶猛。潼关一役,被朝廷深深倚重的哥舒翰不幸战败。兵败之后,高适挺身而出,诣阙献计,慷慨陈辞,坦陈时事。他说,哥舒翰大病缠身,监军诸将不恤军务,战士们的粮饷又被克扣,怎么能打胜仗呢?并建议长策远图,任人唯贤。这一番话,使唐玄宗茅塞顿开,龙颜大悦,并封高适为谏议大夫。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突发奇想,欲以诸王分镇各地,高适进谏认为不可。后来终至永王李璘起兵,欲据扬州。继位的唐肃宗闻听高适论谏有素,便召来寻计问策。高适陈述江东利害,认为永王必败。遂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奉命讨逆,率兵将至,永王兵败的消息已经传来,印证了高适的战事分析。
  高适的一腔热血,被朝廷赏识。在谏议大夫的职位上,他敢说敢言,弄得“权幸惮之”。敢讲真话,为民请愿,却惹恼了一个大宦官——李辅国。李太监这个人,是大唐王朝中专权甚凶的一个,他曾经跟随高力士当仆役,最后当权时却将自己的师傅贬谪出京,就连宰相对他都要执子弟之孔,他拥立唐代宗后,更是不可一世,有一次当面对自己的主子说:“大家(指皇帝)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高适的谏言,有些显然得罪了李辅国,对付高适,李辅国也不用费神,只需多进几次谗言,高适就除官左迁了。就像武侠里的打斗,君子对付小人,按照套数,一招一式,希望以武功制胜;而小人对付君子,歪门斜道,不择手段,最厉害的一招,就是到处煸风点火,恶人先告状,往往“赢”得很容易。面对这样道貌岸然的奸佞高手,高适只能发出“小人胡不仁,谗我成死灰”的哀鸣愤激之语。
  不过战乱仍在,所以高适还要出来。再后来,他平息了梓州的判乱。所到镇守之处,“为政宽简,吏民便之”。 因为功勋卓著,被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又进封为渤海县侯。
  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适以诗人为戎帅,险难之际,名节不亏,君子哉!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
  高适的成功,在文人圈子里,被认为是一个奇迹。与他同时代的墨客骚人,几乎没有人能有这样显赫的地位。他的好朋友王之涣、王昌龄,只是做到县尉而已,李白曾经得意一时,但到最后却沦为“罪人”;杜甫一生抑郁寡欢,在战争面前奔走逃亡,妻离子散。而且,唐玄宗对高适不仅予以重用,还“深嘉之”,在一道圣旨里说:“侍御史高适,立节贞竣,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瞻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真正是荣耀之至。
  十年磨一剑。高适用十年的时间,施展着他横溢的才能,像一只鹤,轻盈地展开羽翼,一飞冲天。在跨马长征、安边定远的漫漫征程中,在军务闲暇之余,他也有满腔的诗情,融于笔端。但高适的作品,完全不同于风花雪月的无病呻吟,不同于推杯换盏的狂浪之作,不同于迎来送往的长亭离别。在他的笔下,诗歌是一声淋漓的呐喊,是一阵呼啸的山风,是一种骨质的阳刚。看吧,“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一支征战的大军整装待发了!“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一场战争即将来临!“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战斗已经打响了!“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战斗正打得难解难分!“泉涌诸戎血,风驱死虏魂。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战士们奋勇杀敌,终于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作为带兵打仗的诗人,高适的诗,是驰骋沙场的急就诗,血泪交加的烽火诗。夜读其诗,耳畔隐隐会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厮杀声……
  “物性各自得,我心在渔樵”,偶然的事件,偶然的求职,改变了高适的一生。年轻时的他,也想藏身于山水之间,赋诗于烟雨舟辑之上,但是,历史的选择,常常是不可由人自主的。在担任淮南节度使,奉命征讨永王李璘时,高适作过一篇《未过淮先与将校书》,作为一个军事首领,他事先考虑了对敌斗争中的心理障碍,于是移檄将校,要求摒弃私人感情,断绝个人恩义,服从国家利益。
  他又何尝不知,他的好朋友李白,此时尚在叛乱的永王军中为官,两军交战,总会要相遇的吧,他此时是一个将军,诗人与好友,只能置于一旁。当日的携手同游,将如何面对?他的矛盾,大约是埋在心中的罢。对于国家的负责态度,使得他逾越了个人的情感追求,上升到了“义而知变”的理智境地。
  高适的身边,一定少不了一把剑,长年悬于腰间,挂于帐下。那种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的兵器,是兵器中的君子,飘逸从容。他的诗作中有多处提到剑。如“二十解书剑”,“孤剑通万里”,“岂知书剑老风尘”,“击剑酣歌当此时”,“抚剑悲风对秋草”……剑为何名,不得而知,也许正是这柄剑,浓缩了将军才子——高适——毕生的追求、全部的理想和才情。

十位晚年成名的古代诗人:
十、苏洵
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
仁宗嘉佑元年,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52岁),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九、齐白石
这位在近代中国画坛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师也是起步晚,基础差。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这个时候所有人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代大师,获得一连串的荣誉。
齐白石什么时候可以称的上“成”字不太好说,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岁后开始大胆突破自己,转变画风后才从此声名大振。
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谢世。卒年95岁。
八、勾践
勾践23岁就继承王位,刚继位不久就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可谓是志得意满,但此时的勾践当然还算上“成”。因为强大的吴国正在发奋血耻,一场灭顶之灾随即就降临到了这位年轻的君王和他的国家。
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勾践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亲去吴国臣事夫差入质于吴,抵达吴都,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服犊鼻、著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顺,养马,夫人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
勾践七年(30岁)归越,归国后,为了激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睡觉时不铺褥子而铺上柴草。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这就是“卧薪尝胆”典故的由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勾践乘吴国争霸中原国内空虚加上国内天灾大败吴国。勾践二十四年(47岁),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吴亡。随后,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归附,并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与齐、晋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古代励志故事——“有志者,事竞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七、刘邦
刘邦应该算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除了运气出奇的好,我觉得他也有自己过人之处。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此时的刘邦已是47岁的“高龄”了。47岁在今天想创一番事业也觉得自己老了,在2000多年前47岁的人可能相当于今天67岁的人。何况还是从一个县里小小的干部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差距。
刘邦的革命事业进展非常迅猛。公元前206(仅仅3年时间)年十月刘邦便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灭亡。入关后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刘邦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卑辞言好。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革命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当年二月(55岁),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一般说“从奴隶到将军”表示一个人的飞跃,而刘邦8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亭长到皇帝”的跳跃,更牛。
六、屈原
其实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适,但我认为屈原在文学上成就的顶峰确实是比较晚的时候。这于他一身坎坷的经历是有关的。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可能在文学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坛遭到排挤,被放逐后伟大的《离骚》才横空而出。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62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理想。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了实现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
屈原还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他三位为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拉伯雷、英国的莎士比亚)之一。
五、慕容垂
慕容垂从小就勇冠三军,深受父亲慕容皝的喜爱。后来却被太傅慕容评逼走,在在付坚麾下忍辱负重几十载,直到须发皆白才重新收拾了燕家天下,也可以算是大器晚成。
慕容垂为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暐之叔。甚得慕容皝宠爱,后来得到慕容恪赏识,曾为前锋都督,前燕吴王。369年晋将桓温率军攻前燕,在枋头撤退,慕容垂以三万骑追到襄邑(今河南睢县),大败晋军。后被太傅慕容评逼走,携妻子投降前秦。淝水之战中进攻被委派进攻襄阳,暗中保存实力,在前秦败后叛变,慕容垂纠合鲜卑、乌桓,建立后燕,率军二十万攻邺励志故事,一年后夺据邺城。
386(60岁)年称帝,定都中山(河北定州市)。393(67岁)年消灭慕容泓的西燕政权。因扣留北魏王拓跋圭弟弟,与本是藩属的北魏关系恶化。395(69岁)年太子慕容宝征北魏,于参合陂之役大败,隔年慕容垂反击,但病死于亲中。
四、黄忠
黄忠在三国里亮相的时间较晚,成名也很晚,但我想年轻时可能有点小名气,但确实老了之后跟着刘备后才出名的,特别是定军山一战,斩掉名将夏侯渊威震天下,后来能被刘备封为后将军也可能和这一战有很大的关系。
黄忠年轻时一直为荆州刘表效力,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与刘表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攸县(今湖南株州攸县,即虎纹老家)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临时任命他为裨将军,任驻守原地,归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公元209年,刘备攻打荆州各郡,占领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等地,黄忠投降刘备。公元211年(64岁)黄忠跟随刘备入川,征战益州,表现突出,勇冠三军。平定益州后刘备封其为讨虏将军。公元219年(72岁),刘备进击汉中定军山,黄忠一战斩杀魏国身经百战的守将夏侯渊,曹军惨败,黄忠自此声名大震。后黄忠升为征西将军。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重用黄忠为后将军,公元220年,黄忠病逝,享年73岁追谥为刚侯。
三、晋文公
为了避难,43岁的晋文公开始过着流亡的生活,可以说是颠簸流离,尝尽了苦难。这位在外辗转19年才得以回国,随即称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充满了励志传奇故事。
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开始了流亡生活。前636年(62岁)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在外漂泊19年的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先后投奔了齐、曹、楚、秦等国,有的国君对他礼遇有嘉,有的却是冷言冷语。在曹国的时候,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果体,(一个国君也居然喜欢看希奇。)前633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前632(65岁)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成为霸主。前628年(69岁)冬天,晋文公逝世。
二、吴承恩
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各位年龄偏大,在学术、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虑来写励志故事小说,说不定也写成一代大师。
一、姜尚
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这样的运气。当然自己的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举兵伐纣,在牧野大获全胜。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市临淄北)。
中国励志故事有句老话“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夸张了。不过我记得在那里看过,说姜尚72岁被拜为国师,可信度就高些。无论是八十遇文王,还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励我们每一个人。

大器晚成的名人例子有哪些?

大器晚成的名人例子有刘强东,马云,姜子牙等人。

历史上的姜子牙直到暮年之后,才开始辅佐周文王,这时候的他开始建功立业。大部分人印象中的姜子牙是存在于封神演义中,不过这只是小说,不可当作是正史看待。小说中的姜子牙同样是暮年之后开始出山。

大器晚成故事推荐

汉高祖刘邦更是一位尽人皆知的历史人物。刘邦开创了四百年的大汉基业。早在秦朝时期,刘邦就是一位亭长,说白了这个官职太小了,根本不值一提。秦朝末年,刘邦参加了起义军,这时候的刘邦开始建功立业,等到汉朝建立,刘邦已经55岁了。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也是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人物。此人与屈原一样,都是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能够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绝不是件容易事。

年少的苏洵不好学,直到“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从25岁之后,才开始学习。直到57岁的时候,苏洵才受到了欧阳修的重视,从这之后,苏洵名声大震。

越王勾践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勾践卧薪尝胆,其次忍辱负重。最终在谋士范蠡和文种的帮助下复国,勾践也是大器晚成的一位代表人物。

其次还有重耳。为了避难,43岁的晋文公开始过着流亡的生活,与刘备有几分相似。

62岁的时候,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随后的晋国成为了春秋霸主之一。65岁的时候晋文公率军打败了楚军,这时候的晋文公成为了春秋霸主。此时的重耳已经65岁了,放到现如今已经是要退休的年龄了。

1、辅佐周朝的姜太公 。

姜子牙出生贫寒,年轻时宰牛卖肉,也做过卖酒生意。他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治国之道,无一不通,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可是一直到了70多岁,他还是无所作为,怀才不遇。72岁才获得一展抱负的机会,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壮举。这个记录历史上没有人能打破。

2、晋文公重耳。

在曹国的时候,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 62岁的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

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成为霸主。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一生主要成就包括强大晋国、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勤王败楚、称霸春秋。

简介

姜子牙,亦作姜尚。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夏、商两代,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是处,闲居在家。

有没有历史名人很大年纪才有成就的例子?(比如姜子牙和肯德基创始人...

很大年纪才有成就的历史名人有:

1、吴承恩: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得以正式创作《西游记》。

为编著《西游记》,吴承恩远涉名山大川,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素材。吴承恩曾经写过著名诗篇《二郎搜山图歌》。

2、齐白石:

1889年,齐白石二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得胡沁园帮助,脱离木工生活,专习绘画,为人作肖像养家。

1894年,已经三十岁的齐白石与王仲言等七人结龙山诗社,被推选为社长。后与黎松庵等结罗山诗社,一起吟诗、作画、摹刻金石。

2、诸葛亮: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已经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四十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4、刘邦:

刘邦建国称帝时已过半百,步入晚年变得日益猜忌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特别是那些异姓王们。结果臧荼、张敖、韩王信、彭越、韩信、英布等先后被废杀。

英布还起兵反了,刘邦抱病亲征才平了他。之后其封国则转入刘氏子孙手中。只有吴芮的长沙国幸免。

5、姜子牙:

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_溪,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承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白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子牙

大器晚成的名人有哪些?

姜子牙,都古稀了,才被挖掘。
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已经四十多了。
巴菲特,五十才开始发迹。姜子牙,刘邦,苏洵雷佳音,靳东,刘奕君都算大器晚成吧,都是年龄偏大一点才突然有名的。

有哪些名人是晚年得志的?

晋文公,刘邦。姜尚,苏洵粱灏
粱灏82岁中状元的事迹被写入“三字经”,激励了无数后人。
“若粱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
粱灏年轻时正好是五代十国中后期.战乱的环境使自幼喜爱读书的粱灏难以专心致志的读书.当粱灏的儿子考中状元后,粱灏自己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为了实现自己年轻时的理想,他仍然刻苦学习,博览群书,早已忘了自己的年龄.
他八十二岁高龄时又参加科举考试,在殿试中,这位老人气宇轩昂,面对宋太宗的提问,对答如流,博得太宗的赞赏,终于独占鏊头,考取状元!

大器晚成的古代名人

辅佐周朝的姜太公

要说历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姜太公第一位是实至名归的。姜子牙72岁时,遇到周文王姬昌。姬昌与姜子牙交谈之后,发现姜子牙是一个奇才。后来,姜子牙辅周灭商,助周武王一统天下,并且还辅助周武王成功开创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姜子牙出生贫寒,年轻时宰牛卖肉,也做过卖酒生意。他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治国之道,无一不通,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可是一直到了70多岁,他还是无所作为,怀才不遇。72岁才获得一展抱负的机会,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壮举。这个记录历史上没有人能打破。

晋文公重耳

虽然出身皇族,晋文公重耳的生活可谓是颠沛流离,尝尽了苦难。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开始了流亡生活。在他流亡的时候只有一个忠臣介子推一直跟他到最后。在他快被饿死的时候,介子推甚至割下自己的肉来给晋文公充饥。这位皇族公子先后投奔了齐、曹、楚、秦等国,有的国君对他是冷言冷语。在曹国的时候,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裸体。 62岁的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成为霸主。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一生主要成就包括强大晋国、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勤王败楚、称霸春秋。这位在外辗转19年才得以回国,随即称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

唐朝大将郭子仪

这样的一位英雄,前半生却一直默默无闻,53岁才升任从三品上的左武卫大将军,这样的经历实在是太普通了。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时一年他已经58岁了。他挽救了李唐社稷,大器晚成,正是时候。待他平定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时,已经66岁了,这时吐蕃又趁机攻入长安,但听说他正调集军队靠近长安,吐蕃立即撤离,他68岁时吐蕃、回纥入寇,又是他说服回纥兵联合击败了吐蕃。是李唐社稷延续一百多年的首功之臣

汉高祖刘邦

刘邦出身农家,秦朝时担任沛县泗水亭长的小吏,在陈胜起义后不久,刘邦也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拿下县城,被沛县父老推举为沛公。那一年他已经48岁了,51岁的刘邦成为汉王;56岁的刘邦成为大汉帝国皇帝。

楼上的错了,是苏轼他老爹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的
还有姜子牙,70岁登坛拜相

1、姜尚。

他直到将近八十岁才遇到周文王,才被周文王看重,才开始施展他的抱负。姜尚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继续辅佐周国朝政。

2、黄忠。

黄忠在三国里亮相的时间较晚,成名也很晚,他年轻时可能有点小名气,但确实老了之后跟着刘备后才出名的,特别是定军山一战,斩掉名将夏侯渊威震天下,后来能被刘备封为后将军也可能和这一战有很大的关系。

3、苏洵。

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

大器晚成的名人(盘点大器晚成的牛逼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袁绍谋士崔琰有个叫崔林的堂弟,年轻时默默无闻,连亲朋好友都看不起他,觉得小林子给老崔家丢人了。可崔琰却不这么看,他说:“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我堂弟是厚积薄发,迟早有一天,他会崭露头角!果然,崔林最终当上了大官。

“大器晚成”出自《道德经》,原话是“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字面意思是贵重的器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取得成就的时间往往较晚。每当有朋友接近退休了,仍然一事无成,这个成语常常被用于安慰他们,“老兄啊!我掐指一算,你是大器晚成,再等等吧!”与之相对应的是年少成名,小小年纪,就取得了别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成就,比如霍去病,二十二岁击败匈奴,当上大司马,威震华夏;孙策,二十五岁占领江东,坐断东南;项羽,二十六岁杀入咸阳,自称西楚霸王;李世民,二十七岁扫荡天下,问鼎皇位。他们的年轻、业绩令人羡慕,尤其是大器晚成的,让我们看看有哪些老年得志的历史人物。

秦昭王五十一年,列国征战正酣,日后统国的嬴政当时只有三岁,他万万不会想到,埋葬秦国基业的人物刚刚出生,还是位普通的平民。后人总是会产生错觉,好像刘邦比秦始皇要小很多,两人不是同一个时代的,可事实上刘邦只比嬴政小了三岁而已。两人还见过面,有一次,刘邦去咸阳服徭役,远远看到了秦始皇,他是仰望的,感叹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满满的羡慕之情。秦始皇当然没有注意到刘邦了,他身为皇帝,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刘邦没钱没地位,只是他两千万臣民中很普通一个,根本入不了法眼。

唐朝名将李靖也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在九嵕山脚下的昭陵李靖墓,有两座封土,分别代表着铁山和积石山,这是在贞观十四年,唐太宗下旨为李将军修建坟墓时特别关照的:“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铁山、吐谷浑内积石山形,以旌殊绩”,为了表彰他对东突厥、吐谷浑的赫赫战功。虽然在南征北战中取得了成绩,那都是李靖五十岁以后玩命换来的,当时的五十岁不比现在,已经是晚年了,如果在这个年龄去世,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感觉早。

翻开两唐书的《李靖传》,五十岁之前的篇幅只有几句话,最主要的事迹都是从李渊攻入长安写起,当时李靖已经四十七岁了。尽管早年、中年没有特别重大的业绩,官职也不高,仅仅做到了马邑郡丞。但李靖早早体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他的舅舅隋朝名将韩擒虎,常常称赞外甥:“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能够讨论孙武、吴起兵法的人,只有这位了!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也十分看好李靖,杨素摸着他的床对李靖说:“卿终当坐此!”你以后肯定可以干到我这个位子的!牛弘身为组织部部长,为国家选拔干部,阅人无数,他看中的人,必然不是等闲之辈。

年轻时,李靖曾前往西岳华山,在庙里向神仙咨询自己的前途,问的时候,声音特别大,周围的人全都听见了。可神仙并没有什么指示,无奈之下,李靖只好转身离去。刚走出庙门几百步,突然听见有人在背后喊话:“李仆射好去!”“仆射”是尚书省的长官,跻身宰相之列了。李靖连忙回头,却发现空无一人,不知道是幻觉,还是神仙真给了指示。

李靖有军事才华,缺乏对外征战的机会,隋朝末年的群雄逐鹿,武德、贞观年间的少数民族入侵,为李靖运用平生所学提供了宝贵机会。如果没有萧铣、辅公祏、颉利可汗这些对手,李将军又怎么可能名扬青史?对手重要,居庙堂之高的皇帝同样重要,李靖很早便看出李渊有谋反意图,他决定去江都向隋炀帝举报,可惜兵荒马乱,滞留在长安,最终被李渊抓获。正常情况下,李靖必死无疑,李渊也是这样想的,临刑前,李靖大喊:“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话音刚落,李渊、李世民深受打动,赞赏他的言论,决定释放并为大唐所用。后来征讨萧铣,李靖的部队进展缓慢,李渊秘令硖州都督许绍将其斩首,许绍爱惜李靖才华,向高祖进谏,才免一死。两次经历,无论哪次李渊下定了决心,李靖都得死于非命,更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这也是他的机遇。李靖的身体也非常好,活到了七十九岁,他的弟弟李客师也有长寿基因,活到了九十多岁。正因为持久,他才能熬到天下大乱的时候,才能在凶险艰苦的战场存活。

征讨完吐谷浑,六十四岁的李靖被人告发造反,经过调查取证,此事纯属子虚乌有,但年老的李靖转入幕后,不再驰骋疆场。

同样是六十四岁,张柬之的“春天”才刚刚到来。从出生到花甲之年,史书对他的记载可以用只言片语来形容:“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少涉经史,补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异其才,便以王佐期之。中进士第,始调清源丞。”很小便涉猎经史,当过太学生,中过进士,被令狐德棻评价前途无量,但仕途上并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

张柬之第一次展现才华是在永昌元年,当时朝廷召集了许多贤人到京城考试,老张已经六十四岁了,考了个第一名,被封为监察御史、凤阁舍人,这是他第一个机遇。狄仁杰和姚崇了解张柬之的能力,都向武则天大力推荐,这是第二个机遇。长安年间,女皇向狄仁杰求贤:“安得一奇士用之?”狄仁杰回答说:“张柬之虽老,宰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于是把老张提拔为洛州司马。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再次求贤,狄仁杰说我之前推荐的人都没用到位,明明是当宰相的料,现在只让人家做司马。姚崇也推荐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其人老,惟亟用之。”七十多岁的人了,再不用,恐怕没机会了!

老张的一生,最光辉的事情就是发动神龙政变,把武则天赶下了台,李唐的江山社稷得以恢复。每当提及这段历史,张柬之肯定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他也因此被封为汉阳郡王。一个与皇族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得到王爵,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八十多岁的张柬之抓住了历史机遇,总算取得了重大业绩,一方面,武则天病势沉重,对朝政的控制能力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张易之兄弟与李唐皇室关系恶化,剑拔弩张,政变是解决问题干净利落的手段。但他的行为没有改变武则天的部署,人家本来就是要把皇位还给李家的,老张发动政变只是把结果提前了。

大器晚成的人还有很多,比如姜子牙,七十多岁终于在渭水边“钓”到了周文王,最终辅助周室打败殷商,他本人也分封于齐地。

百里奚七十多岁遇见明主,帮助秦穆公成就霸业。

司马懿七十岁发动高平陵事变,夺取曹魏大权,为司马炎建立西晋奠定基础。他以过人的身体素质,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主公;他以过人的才能,击退诸葛亮,平定公孙渊;最后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趁曹爽谒陵之机发动政变,一举成功。此前与吴、蜀的战争中,虽然也取得过成就,但远远没有高平陵之变那样重大。做了一辈子曹家的下属,总算等到反客为主的一天。

当然,不同人对于“大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范进认为中举就是大器,那张柬之早就成大器了,不存在晚成的问题。本文的标准是直接推动历史进程,并且获得成功,很多人其实具备成大器的能力,只是缺乏相应的资源和机遇。“大器”不是一两个人主观评价出来的,要通过客观、过硬的成绩予以证明。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器晚成,关于名人晚年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老干妈的老总40多岁,50多岁才创业现在美国海外都闻名了。陶华碧,老干妈创始人
肯德基创始人黄忠60岁跟刘备混,姜子牙80岁为丞相,孙悟空500岁西天取经,白素贞1000多岁才谈恋爱。姜子牙81岁当宰相;里根68岁当美国总统

1、粱灏82岁中状元的事迹被写入“三字经”,激励了无数后人。

粱灏年轻时正好是五代十国中后期,战乱的环境使自幼喜爱读书的粱灏难以专心致志的读书。当粱灏的儿子考中状元后。粱灏自己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为了实现自己年轻时的理想,他仍然刻苦学习,博览群书,早已忘了自己的年龄。

他八十二岁高龄时又参加科举考试,在殿试中,这位老人气宇轩昂,面对宋太宗的提问,对答如流,博得太宗的赞赏,终于独占鏊头,考取状元!

2、肯德基创始人——哈兰·山德士上校(colonel harland sanders)。

1890年出生的上校一生充满着美国式成功的传奇,他年轻时做过各行各业的工作,包括铁路消防员、养路工、保险商、轮胎销售及加油站主等等,最后在餐饮业上找到了事业的归宿。

当上校66岁之际,这位月领105美元的社会保险金的退休老人用自己那1946年出品的福特老车,载着他的十一种香料配方及他的得力助手--压力锅开始上路。

他到印第安州、俄亥俄州及肯塔基州各地的餐厅,将炸鸡的配方及方法出售给有兴趣的餐厅。1952年设立在盐湖城的首家被授权经营的肯德基餐厅建立。

令人惊讶的是,在短短五年内,上校在美国及加拿大已发展有400家的连锁店,这便是世界上餐饮加盟特许经营的开始。同时,上校也受到电视台的关注,由于整日忙于料理,他只有找出唯一一套清洁的、白色的棕榈装,这一打扮自此成为他独一无二的注册商标。

从此以后,人们便将这套西装与肯德基联想在一起;而他的这身白西装,满头白发,及山羊胡子也成为了全国性的象征。

扩展资料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曾在他的一本书里说道: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生活中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但挑战垂青于勇敢的人,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1、不惧挑战,努力拼搏!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2010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张星祺。

“大学时,除了常规课程学习之外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为了取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我积极寻求一些兼职、培训、考证等能让我的大学经历更加丰富充实的实践项目。

在这其中,市场调研无疑是对我以前所学技能的一次全面考察,我和队友一起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难以完成或者从未曾想到过自己会去尝试的艰巨任务。我们曾在3个小时内完成300多份问卷调查,也曾从下午3点熬夜到晚上4点去完善补充调研结果,最终圆满完成调研工作。”

2、勤于思考,严格自律!

西华大学(郫县校区)2010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郑力滔。

“在我看来思考应是一种习惯,在生活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通过思考来发现自己、剖析自己、认识自己、面对自己。

我给了自己‘是学生非学生’的定位,既要出色完成学生应有的学业,也要积极参加学生之外的各种角色锻炼自己,我曾经从事过加工企业工人、统一促销员、企划人员、修车工、经理助理、教师、项目负责人等多个角色。

在统一实习期间我从快消品促销员做到产品推广助理;在项目实践中我组建15人跨校团队针对农夫山泉和华润怡宝的行业格局、渠道体系、服务程序等10余项细分职能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完成调研报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努力永远不晚 成功绝非偶然

姜子牙,60岁才找了一个好工作,在西岐当军师
晋文公 在外流亡19年,登基之时60岁了。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