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在五行之中的人,如何不在五行中
古人讲“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哪“三界”?
三界是梵语,指欲界,包含食、色、眠等欲望。色界,在欲界之上,认为众生都是由色相所化,没有欲望。无色界,没有任何物质,四大皆空。人界、天界、地狱界。因为这是中国神话的基础体系,人界,不是人类居住的地方;天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地狱界是鬼怪和死人居住的地方。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洒脱的人生,但是大多数人都困在红尘中,每天做着生活琐事,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所需。
我们每天为房子、事业奔波,慢慢迷失在物欲横流的红尘之中。希望大家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随波逐流。
俗语“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说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意思就是超脱人生、不入世俗。
这里边的“三界”是佛教中的寓意,所谓的三界指的是
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泛指世人所追求的物质生活。
试问有谁能逃离这“三界”呢?
“不在五行中”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
“五行”各自有其特征,相互生成又相辅相成,五行构成了世间万物的变化。
所谓“不在五行中”,指的就是超出了凡人的思想境界,并且不受世俗的约束。
一、超出三界外
“三界”指的是众生所居住的世界。
想要脱离人间是是非非,只有超出这三界才算真正的超越自我,将世间的一切烦恼诸垢皆已净尽。但是很多人无法放下前尘往事,只有心中有人间大爱,才能“超出三界”,但这种境界却很少有人能达到。
首先我们来看“欲界”,人生在世,人的欲望有四种,主要包括情欲、色欲、食欲和淫欲。
人们生活在这心里缤纷的世界里,自然会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有光明也有阴暗。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和追求,人生在世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无欲无求。
万物有阴阳之分、人有男女之别,生活中的喜怒哀愁,每日太阳东升西落、昼夜更替,都属于我们所说的“欲界”,也就是万物生灵所生活的地方。
人生在世总有欲望和情感所依,“欲界”中包含有形的物质生活。
三界中的“色界”代表众生,也指的是人间的七情六欲。
色界就是色所属的世界,色界位于欲界的上方,远离色界就是远离食色之欲,此界众生没有男女之别、没有饮食之欲,都是净色的化身。作为古人幻想的一个世界,这里边没有女子,因此便没有了色欲。
其中 “无色界”是人生更高一层的追求,“无色界”追求精神世界的更高境界。
只有功德圆满的人才能够飞至九重天,从人生都变成神仙,“无色界”是指神仙或者圣人生活的地方,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天堂。
人要真正达到“超出三界外”,远离六道轮回、脱离世间苦海,只有多做善事、广积善德,才能脱离欲界和色界,无色界这是思想意识的更高境界,只有斩断了人间情欲、淫欲,有了道德修为才能够得到。
二、不在五行中
“五行”从理论上来说,是一种道教哲学。
当古人的描绘出世间运动的事物转化关系,就形成了金、木、水、火、土。也就是说这五行组成了世间万物,因此“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世间万物相生相克的理论。
指构造物质世界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随着这五种元素的发展变化,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宇宙时间万物轮回,影响到人的是命运。
《尚书》中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这就是世间万物相生相克的关系。世间万物在五行之中运化循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互之间有生成有克制的联系,才组成了世间万物的运动变化,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空间。
古人看来,如果想要实现真正的自由,就要做到“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只要不受世间事物所约束,不管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人的心灵获得最大的自由。
俗语“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中的“超出三界外”,是指超出生死轮回;“不在五行中”指的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受到物质的影响。这句俗语是指心灵和身体上的最大自由,不受世俗事物的约束和污染。
结 语
人生在世想要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不可能毫无牵绊。
牵绊让人有了喜怒哀乐、有了七情六欲,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就会看到自己曾经精的人生。“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是人们思想意识里的一种向往。
古人讲“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哪“三界”?老祖宗的智慧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什么意思?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道教术语。
意思是,认为在“三界”和“五行”这个范围里虽然也可以超脱生死,但是有约束,不如意的,跳出三界五行就是要脱离这个范围,不受这个范围约束,最终超凌三界,逍遥太清境,就是真正的自由自在,长生不老。
扩展资料
三界五行:
(一)、三界
(1)、欲界
是指有各种欲望和情感的众生居住的地方。
(2)、色界
是指各种欲望情感都已淡化,但还是需要依靠物质(色,指各种有形物质,包括自己的身体)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
(3)、无色界
是指各种欲望情感都已消除,已经不靠任何物质生存的众生居住的地方。
此三界众生,欲界和色界众生多由积善之功得生此二界,无色界众生则需要断除淫欲和一定的静定修持才能够得生。色界比欲界寿命福报长久,无色界比色界寿命福报长久,但是福尽寿终,依旧落入轮回,沉沦苦海。
(二)、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广泛地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水、木、火、土。
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而道家讲死后有鬼,但不一定有六道轮回(道家的轮回是后来加上去的),所以只要不死,或者死了但鬼灵不散,就算跳出来了。
说不在五行中,就是讲不再受五行运化主宰,尚书“水曰润下,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就是说万物在五行运化中循环,水润木生火至顶,土得这一循环,到金由生转死,复成另一循环之滋养,即再成水润。成仙了就不再受五行运化制约,不再有寿元耗尽身体被灭的限制而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太清 (道教术语)
百度百科-三界五行
1508
评论(19)
分享
举报
白羊小星语
2020-09-18 · TA获得超过3265个赞
关注
一、 无色界
首先这个三件其中一件就是无色界,它是共4天是没有任何的颜色的,并且也是没有任何的杂质。什么都没有,没有身体,没有宫殿,没有国土。那么只有心事,终于神庙之禅定,那么此界众生就必须要了此界众生必须要了知心意识当体即空,非住心、非非住心,不即不离,见达自性则当下即可出离无色天界。
二、 欲界
遇见也就说的是人畜所居的四大洲,那么它就包括了地狱。有饮食的食欲,男女的信誉,财色名誉。就是我们人类的这个世界里,包括地狱畜牲恶鬼等,如果想要解脱出来的话,就必须要把这些意念全部断掉,我们才可以逃出遇见,但是这个真的是特别难了,除非是出家人才可以逃出。
三、 色戒
色戒就是天无以食之欲无男女之欲,无男女之别也就是说没有情欲没有性欲,实际上这个对于女人来说还好说,对于男人来说真的是特别难的,所以说如果想要逃出紫戒的话,就必须要把这一戒戒掉才可以,目前来说只有和尚好像才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说七情六欲对于人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不是说想戒掉就可以戒掉的。
如果想要开心的话,那么就需要把情欲戒掉,把色欲也戒掉,那么近期流域全部戒掉之后,那么人就是特别开心的,因为是无欲无求就是极端的快乐,因为是没有任何杂念的。这样的话人也就是快乐的。
跳出三界外:不受人、神、魔界等界限的约束; 不在五行中:不被金、木、水、火、土等元素变化的制约。 意思是在脱离“三界”和“五行”这个范围,不受这个范围约束,最终超凌三界,逍遥太清境,就是真正的自由自在,长生不老。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句佛教偈言原指超出生死轮回,不受凡世俗物所限。
三界是生命的分类,五行是物质的构成。跳出三界,就是不属任意生命,故而无人可以管辖,也不会去管别人,自然也免受轮回之苦。不在五行,就是不由任何物质构成的一种虚空状态。综合起来看,就是无论从精神和物质都已经超脱了的状态。
然而,无论是人还是神,都不可能完全摆脱自己的精神和物质属性,因此,这种表态,往往是装清高,踢皮球的一种姿态。
五行相生,相克。空无也不生不克,同时也不灭。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具体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
《俗语佛源》解释,“超出三界外”是超出生死轮回,“不在五行中”则是不受物质的障碍。至于俗语“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则指超凡脱俗,不受世俗的污染和拘束。就是人活着 自由自在 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影响和约束的一种生活体验那种状态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那是种形而上的状态。就象黑洞,你试试描述描述黑洞里的状态。黑洞里根本没有状态,连没有也没有,您怎么描述!?或者说:请您谈谈兔子的角是什么样?兔子根本就没角,您怎么谈?更不用说时间了,那种状态下哪来的时间?
一个人证悟到这种状态,如果这个人还有身体,他表现的是什么样?还是这个样,一样的拉屎放屁,吃饭睡觉,外面看起来一样有喜怒哀乐,一样感受因果报应。甚至少数人因为愿力或因果的原因示现为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的恶徒。人到这个状态就变成了一个真正普通的人,变成了一个真实的人,更有人性。
修行成功就变的身披五云霞,整天飞来飞去,那是神经病。修行成功就跟石头一样没了喜怒哀乐,那山上的石头岂不都是佛?这都是普通人臆想出来的。
您这个问题如果想解答,几百万字也解释不清。如果想简单,四个字就能解释:颠倒错乱。就象佛经里有个故事,有个人照镜子,因为眼花,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头没有了。从此这个人就疯了,到处找头。头根本就没丢,但是这个人执着的认为头丢了。您就算给他解释,永远也解释不清,他就这么执着。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最好直接阅读佛经寻找答案。你说的是孙悟空的状态吗?很明显这是孙悟空的日常口头用语。三界指天地人三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孙悟空说这句话的时候指的是不归天上,地下,人间管。是独立于三界之外的存在。所以在《西游记》的设定之中,它是西方佛祖选定的取经人。
什么人不在五行之中
五行之外的人
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本领和悟空不相上下
传说中的僵尸,不在五行,三界之内内华敏而外需,脚步瞒煽,口不能言,而不能听,目不能视,眼不能见,鼻不能闻,但可思,可想,可见者,皆不入五行。
历史上或神话里有谁是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
有很多这里例举五位:鸿钧老祖、太上老君、通天教主、元始天尊、杨戬、孙悟空
1、鸿钧老祖
鸿钧道人是明代小说《封神演义》的角色之一,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和天上老君都是他的徒弟,连盘古开天都要问过他,他同意之后才能开天,正所谓:“先有鸿钧后有天”。
2、太上老君
是老子的原型,是公认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他的实力非常的强,上古时期的几位皇帝都是太上老君爱徒。
3、通天教主
截教教主,最后生成了万劫不灭的身体,而且法力无边,到达了相当高的境界,法力要略高于元始天尊。
4、元始天尊
全称“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无上帝”,又名“玉清紫虚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玉清元始天尊“道场位于昆仑玉清境,元始天尊是阐教教主。
5、杨戬
全称英烈昭惠清源妙道敷泽兴济二郎显圣真君,二郎神。师从玉鼎,通晓八九玄功,阙庭有第三只眼睛(天眼),可辨别妖魔鬼怪,手持三尖两刃刀,武功绝伦,座下有神犬哮天犬,逆天鹰。
6、孙悟空
别名齐天大圣,美猴王,是《西游记》中的人物,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
真正达到不在三界外,超出五行中的境界,除了能够超脱生死轮回外,还需要达到心志成熟,无嗔无念;不滞于物,无克无生。从西游记原著来看,到达这个境界的,非大神通大智慧不能为,也仅仅只有佛祖、道祖等寥寥数人而已(就算是这些人,真的就能无嗔无念吗?),孙悟空的修为,还差的太远。那可多了,好多大神都是啊,比如孙悟空……佛陀,菩萨和罗汉。佛、菩萨、缘觉、声闻,已证解脱圣果,永离生死,不复往返六道,是出世间的四种圣人。
佛是世、出世间,最究竟圆满的圣者,度众功行圆满,达到自觉、觉他、觉满,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是出世圣人中最高的境界。菩萨为“菩提萨埵”之简称,意为“觉有情”,谓既能自觉,又能觉悟一切有情。菩萨发大慈悲心,除了转化自己的烦恼,并广修六度万行,以自利利他之行,逐渐圆满一切功德。缘觉又称“辟支佛”,分为二种:一种是生于佛世,闻佛说十二因缘,修证成道,称为“缘觉”;另一种是生于无佛之世,由前世的善根,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观自心、外境的变迁而悟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证到缘觉果,称为“独觉”。声闻修习观音法而得证圣果。声闻极果为阿罗汉,罗汉含有三义:一、杀贼义,谓杀尽烦恼贼。二、应供义,谓已断尽三界诸惑,道高德重,堪受人天供养。三、不生义,谓已出三界,不再受分段生死。
四圣法界的众生,已断烦恼,了生死,跳出三界,不受六道轮回,超凡拔俗,所以称之为圣。虽然佛、菩萨、缘觉、声闻,修证的程度有高低的不等,但他们超出三界,不受轮回生死的痛苦相同,所以总名四圣法界。
佛法界无大无小,非去非来(佛的法身尽虚空、遍法界,无在无不在)。佛是所有法界众生中最究竟圆满的圣者,度众功行圆满,达到自觉、觉他、觉满,能利益一切众生,是出世圣人中最高的境界,如燃灯王佛、慈严德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等。佛具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种大乐、十八大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三学、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法界为体(入一切时间和空间),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智慧无边、遍知一切……
大乘等觉菩萨位, 如: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等。是只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的菩萨位(古佛倒驾慈航的不计)。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可化身无数及各种形类(人世中亦有其化身,或为人王或为高僧)。
大乘十地菩萨位(人世中有其乘愿转世而来者):一者欢喜地(如:龙树菩萨):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二者离垢地,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三者发光地,净极明生,名发光地。四者焰慧地,明极觉满,名焰慧地。五者极难胜地,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六者现前地,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七者远行地,尽真如际,名远行地。八者不动地,一真如心,名不动地。九者善慧地,发真如用,名善慧地。十者法云地,慈阴妙云,覆涅盘海,名法云地。(在菩萨法界中,以上属于圣位。)
大乘十回向菩萨位:十者等法界无量回向,性海圆成,心等法界,含摄周遍,量等虚空,名等法界无量回向。九者无缚无著解脱回向,诸法本空,心无缚著,于根尘中,得大解脱,名无缚无著解脱回向。 八者真如相回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缘生无性,体即真如,名真如相回向。七者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十方众生,皆我性具,本际平等,无有高下,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六者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于诸佛地,起万行因,依因趣果,取涅盘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五者无尽功德藏回向,一切世界,过恒河沙佛,自性功德,重重无尽,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四者至一切处回向,觉智周圆,无所不遍,名至一切处回向。 三者等一切佛回向,本觉之理,湛然常住,能觉之智,齐于诸佛,名等一切佛回向。 二者不坏回向,正显中道,归趣本觉,回入法身,无能坏者,名不坏回向。一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化度众生,离众生相,回无为心,向涅盘道,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大乘十行菩萨位:十真实行,圆融德相,清净无漏,真无为性,妙契真实,名真实行。 九善法行,妙观慧中,显圆融德,能入诸佛法轨中,名善法行。八尊重行,缘般若故,成无著行,故六度中,特尊般若,名尊重行。七无著行,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于一尘中,现十方界,尘界交现,不相留碍,名无著行。六善现行,既离痴乱,则能现诸相,同异圆融,名善现行。 五无痴乱行,了达法门,悉无错误,名离痴乱行。四无尽行,三际十方,化身无尽,名无尽行。 三无嗔恨行,等视众生,不见其过,名无嗔恨行。二饶益行,饶利众生,使得法利,名饶益行。一欢喜,随顺众生,随喜功德,名欢喜行。
大乘十住菩萨位:十灌顶住,菩萨既为佛子,佛以智水灌顶,藉表成人,名灌顶住。 九 法王子住,长养圣胎,绍隆佛种,堪作法王之子,名法王子住。 八童真住,佛之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如童真之可贵,名童真住。七不退住,身心增长,无有退缺,名不退住。 六正心住,心念同佛,惟得其正,名正心住。 五方便具足住,自利利他,方便具足,名方便具足住。四生贵,冥契妙理,行与佛同,气分感通,成如来种,名生贵住。三修行住,心所涉知,俱得明了,遍修诸行,皆无留碍,名修行住。 二 治地住,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则一切皆治,名治地住。 一发心住,以真方便,假十信之用,圆成一心,名发心住。(按华严,以上十住十行十回向为贤位)
大乘十信菩萨位:十愿心,遍游十方,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得满足,名曰愿心。九戒心。安住净戒,心光常凝,名曰戒心。 八回向心,以保持修道力故,与佛光相交格,名回向心。七护法心,进趣功纯,保持不失,与十方如来,气分相接,名护法心。 六不退心,定发光明,进修无懈,深入自性,名不退心。 五定心,百杂粉碎,心体湛然,名曰定心。 四慧,心纯行勤,智慧自生,名曰慧心。三精进心,不杂曰精,不退曰进,进趣真净,名精进心。二念心,虽在无数劫中,舍身受身,此现前一念,决定不忘,名曰念心。一信,心与理合,确切不移,灭一切妄想,名曰信心。(十信位属于凡位。从十信菩萨开始,成佛总共要攀登52个阶梯。不过,经常有越级上升者,比如,观世音菩萨在初地的时候,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说大悲咒,由初地一下证到八地的果位)
中乘辟支佛: 缘觉,独觉。于佛世听佛说十二因缘之理而悟道者,名为缘觉;生于无佛之世,观诸法生灭因缘而自行悟道者,名为独觉。
小乘四果: 四果阿罗汉(无生、化城涅磐。如:大目犍连、舍利弗、济公……有的是古佛示现),断尽三界八十八使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并色无色界八地七十二品思惑。三果阿那含(不来),断尽三界八十八使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二果斯陀含(一往来),断尽三界八十八使见惑,及欲界思惑前六品。初果须沱洹(七往来),断尽三界八十八使见惑。
“三界”一为欲界,二为色界,三为无色界,三界在人身中,炼精者可超欲界,炼炁者可超色界,炼神者可超无色界。
欲界包括六欲天、人间和地狱;色界包括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包括四空天。三界是众生生死轮回的处所,充满痛苦烦恼,被喻为“火宅”。
“五行”原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构造物质世界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不但有各自的本质特征,而且相互之间有生成、克制等联系,从而构成了万物及其运动变化。
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圣行是指菩萨修习戒定慧三业;梵行是指菩萨以清净心去运用慈悲,为众生拔苦与乐;天行之天是天然之理的意思,菩萨顺着天然之理,而成妙行,叫做天行;婴儿行之婴儿是譬喻人天小乘,菩萨以慈悲之心,示现人天小乘之行,叫做婴儿行;病行是菩萨为度众生,以大慈悲心与一切众生同受烦恼与病苦。
据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写的《俗语佛源》解释,“超出三界外”就是超出生死轮回,“不在五行中”就是不受物质的障碍。
三界之外,再无第四界;一切凡夫,一切圣贤,以“空间区域”而论:必定住于三界之中;而以能否不再受生死而言:则凡夫在三界中,圣贤不在三界中。
阿罗汉,辟支佛住于涅磐,因涅磐境界,五蕴十八界断尽;唯余“不生不灭”“远离见闻觉知”的“真心”住于涅磐;因而,此二圣必定不知“我住涅磐”(如刀不自割,真心不能了知有我,本具“无我性”)。而真心无有形相,犹如虚空,故无三界可住。
其次,未得解脱者,方住于三界生死轮回;阿罗汉,辟支佛已得解脱,不受生死,因而不可说为:“阿罗汉,辟支佛住于三界”。因为“三界”之名,意指轮回生死。
菩萨,佛,在触证真心之时,同时成就“解脱道”;因而也如上面所说的“二乘圣者”一样,可以不再轮回生死;因而也不能说:“菩萨,佛属于六道众生”。
然而,大乘圣者,在因地时都发过:“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因而,菩萨不惧生死,入泥入水,生于三界之中,度生不止;八地以上的大菩萨及诸佛,则能以应化报身,分身百千亿,于不同的世界示现五蕴身,以“随类度生”。
简言之:以“空间区域”而论;一切有情皆住于三界;以所证境界而言,四圣不在三界之内,不再受生死;唯因度生之大愿故,乃生六道之中。
另:比如西方极乐世界,凡往生者;以其可以出离轮回之故,名为“横超三界”。而此净土,因“国中天人”(《无量寿经》原文)有“金色身”,应当属“色界天”,还是在三界之中。并未在“第四界”。封神榜:鸿钧老祖,住99重天外天。三教都是他掌。
在《西游记》中,牛头马面来勾孙悟空的魂魄时,孙悟空说:“我已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呢?
大家在看剧《西游记》时,你是否还记得有一片段是阴曹地府特使领命抓捕悟空,如果按生死薄上记述,悟空三百四十二岁的寿元散尽。但悟空就说那么一句话:“我老冯跳出三界以外,不在五行之中,不再伏他所管,如何若隐若现,又敢来勾我?”原先孙悟空学得了永生不死之道术,早就不会受到使用寿命限制了,可以说永生不死了。三界,这一是信仰专业术语。例如道士的“三界”是指天、地、人三界,是整个宇宙的范畴。
道士将宇宙区划为三十六重天,大概分成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没有颜色界四天、四大梵天、三清天宇小罗天,在其中的二十八重天是属于三界的。道士所说的“三界”:第一欲界、第二色界、第三没有颜色界,并强调“此三界以上,飞空当中,恶魔歌音,音参洞章”。欲界,指举动心念全是贪婪,彻底以自己的个人利益为保守主义的苍生居住的地方;色界比欲界高一界。
“五行”是中国古代人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它普遍使用于哲学思想、中医学、风水堪舆、八字命理、相学和占卦等层面,归纳用语言表达能力,便是“金、木、水、火、土”。这五要素的兴衰,是自然变化的规律性,使宇宙万物循环系统万分,能干扰到人的运气。“三界”和“五行”全是劝人方,全是在提示大家应当依照“三界”和“五行”的运转规律性,严于律己。
仅有这样才能变成优秀的优秀人才,有好的人生,事业有成发横财,平安无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也是自由的真谛,彻底超凡脱俗了。心里不求回报天地阔,人是有私的,因此真真正正跳岀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人非常少。三界,有些人说是天地人三界,有说成天之冥三界,佛教所说三界为欲界、色界,没有颜色界;五行,主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状态,意味着天地万物。
这说明你并不受任何的约束,你不是人也不是神,更不是妖物,雨雪在哪里你就在哪里。这个就是如果你跳出了鬼天魔三界之外,就不会在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之中了,其实也就是超乎意外的存在了。意思意思说一个物品它并不属于三界的东西,三界是天界,还有人间以及魔界,而且也不属于五行,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比如风就是这样的东西。“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五行什么意思?不看真不知道
我们在看电视剧《西游记》时,还记得有一片段是地府使者奉命捉拿孙悟空,要是按生死簿上记载,孙悟空三百四十二岁的阳寿已尽。但孙悟空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老孙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原来悟空学得了长生不老之道法,早已不受寿命限制了,可谓长生不老了。
那么,问题来了,三界、五行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对这些知识还不知道的,今天就共同学习,看自己能不能也跳出三界,不在五行。
一、三界,五行的不同说法
1、三界,最初是术语。比如道家的“三界”是指天、地、人三界,是整个宇宙的范围。
道教将宇宙空间划分为三十六重天,大致分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和大罗天,其中的二十八重天是属于三界的。
道教所谓的“三界”:第一欲界、第二色界、第三无色界,并指出“此三界之上,飞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参洞章”。
欲界,指举心动念都是贪欲,完全以自己的私利为本位的众生居住的地方;色界比欲界高一界,
《度人经集注》说:“六欲总净,超出欲界,上进一天,即登色界”;无色界,就是从有形有质上升到无形无质的境界。
但在佛教术语中指“三界”就是众生居住的地方,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或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解脱之道。
2、五行
五行的说法也有不少,主要有三种说法:
1.布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进行、止观行。
2.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
3、还有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道教的一种物质观。主要应用在哲学、中医学及占卜上。
金、木、水、火、土,这五行被古人认为自然界是由这五种要素所组成的,自然的变化都是随着这五个要素之间此消彼长而盛衰的。这五行不仅对大自然产生变化有影响,也会关系到人的命运。
五行中,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
二、三界,五行的具体内容
下面就重点讲佛教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和五行,金木水火土。
1、三界
(1)欲界
三界的欲界里的众生都有情欲、色欲、食欲、淫欲等各种比较强烈的欲望。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欲是什么?是指财、色、名、食、睡五欲。当然主要是指男女色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人活在世上,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欲望诉求,有的是金钱上的、名誉上的,也有的是精神和肉体上的,这都是欲望的表现。
欲望该不该有?有人建议去除,有人并不赞成,认为欲望是人的本性,是不可能去掉的。但有欲望,人才能拼搏进取,社会也才会进步,欲望是可以控制的,无欲望的人是不存在的。
(2)色界
佛教语。三界之一。在欲界之上,无色界之下。有精美的物质而无男女贪欲。
三界中的色界位于欲界之上,在这个世界里的众生都远离了物质之欲。就是修行到了对物质生活没有执念,是对许多欲望没有执念的人,只是还是肉体肉身。由于色界众生没有食色之欲,所以这里也没有男女之别。
所谓色界即有质碍之意,虽无欲,却仍有形,有相,有物质的世界,即色界。色界天共分二十二层,每高一层,对色之著就减一分,因色著所造诸业就轻一分,所得福报就多一分。
色界其实就是食色之欲,在此界中,常人会把阴阳分得十分清楚。色界更多指的是人的七情六欲。
七情:就是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在佛教中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六欲: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生理上的需求或者愿望,
实际上,人离不了色界,如果离开了色界,这世上就没有男女之分,人也就不会被七情六欲所困扰,但这又是不可能的。
(3)无色界
无色界是三界中最高境界的,当然,所谓的无色界应该主要指的是精神上的一种状态,看破了红尘,思想上的豁然开朗。能达到无色界的,应该都不是凡人,是圣人或者神仙。
2、五行
虽然关于五行也有多种说法,但下面重点讲中国道家的五行“金、水、木、火、土”。
《尚书》中记载:“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五行学说是中国自古以来道教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生活中常见的: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自然万物及自然现象变化的根本。
战国时代,五行说很盛行,对五行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出现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相生,说的是物质之间相互生长或促进,比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意味着物质之间会产生相互排斥,抑制,比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理论的出现,使五行学丰富起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性。整个世界的运行不息,万物的生死往复都包含在内。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宇宙就是这样在日夜运行不息。
五行学的这些理论,已经有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医学起了促进作用。
五行与周易八卦的对应关系:
金一一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火一一离: 离为火;
木一一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水一一坎: 坎为水;
土一一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
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说在“三界”和“五行”这个圈子里,虽然也可以超脱生死,可它还是有一定的约束,不是如意的。跳出三界五行的目的就是要摆脱这个圈子,摆脱任何约束,达到如意状态,才能超凌三界,逍遥太清境,达到真正的自由自在,实现长生不老。
三界是处于生死轮回中的、迷妄有情的众生生存场所,所以三界又称为苦海。
“脱离苦海”,实际就是要脱离三界,人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超越三界,脱离苦海,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不生不死的境界。
所以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句话被佛家和道家奉为金科玉律,修行的人也把这句话当作人生的最终目标。
道教主张天人合一,修身养性,达到清静无为的目的,参悟天地的大道,最后返璞归真,看透事物的本质。“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古人追求自由和修成正果不受世间约束的美好愿。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实属不易,由于五行存在着物质之间的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所以“不在五行中”也就好理解了,就是说做任何事,都想不受这些物质的影响,超脱五行之外。
但现实是残酷的,一个人生活在世上,不可避免地会有各种各样的牵挂和羁绊,这些牵挂也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七情和六欲。因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能作为人的一个理想和愿望。
但是,既然有了这七情六欲,怎么办?我们都是凡人,是不可能回避的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只有神仙和圣人能达到,这个路途对我们来说太过遥远。
我想,只要遵守自然规律,认真修心养性,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做一个诚实,心地善良的人,同样也会有精和不一样的人生,这对自己来说也算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
"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哟?
三界指天,地,人三界,传说各个界都有主管。据说分别是玉皇、阎王、和人间的君主。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构成这三种世界的基础物质,几种物质之间互相生克,缺一不可,包括人身也需要这几种物质特性的物质构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身在三界之中,但是不受这种基础规律的制约。脱离这些物质规律的生克规律,不受控制和约束
包括各界的主管。
五行偏格,五行不全,五行俱全的人各有什么特点?
五行俱全的不管其什么格几乎可以说一生中不会有特别超常的财力和权势是因为命局五行俱全分布太均匀了除非某一行或二行非常弱或非常强那还有可能有突出表现如果五行俱全强弱又均衡只能表明其一生平平安安不会有大起大落的事情发生……这会儿你明白了一些
五行俱全的不管其什么格几乎可以说一生中不会有特别超常的财力和权势,是因为命局;
五行俱全分布太均匀了,表现不会太突出,除非某一行或二行非常弱或非常强,那还有可能有突出表现;
如果五行俱全强弱又均衡只能表明其一生平平安安不会有大起大落的事情发生。
命格只有七个字,偏于一行要考虑是变格,偏于水火是偏枯,除了是变格,否则鬼才或辉煌一时,命不会太好。五行不全是正常的。五行俱全要没有冲突是很难的,而且如果这人发财升官,财官得重,但印比肩的分量就偏小,至少要能担起财官,还有食伤呢也要占分量。命格好坏关键在排列。
扩展资料: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
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土(代表融合)。
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命格只有七个字来,偏于一行要考自虑是变格,偏于水火是偏枯,除了是变格,否则鬼才或辉煌一时,命不会太好,五行不全是正常的。
实用适用性:五行人格理论非常实用,不但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性格,还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还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改善家庭关系、增进团队协作,还可以用来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还可以用来识人选才,择偶择友。
扩展资料:
传统科学性:
周易、阴阳、五行、八卦是中国古代一直延沿至今的传统文化并经常被人用来算命,很多人一开始听到五行,就认为是,不科学,其实,非也!存在必有其道理。
五行及阴阳、八卦所有理论沿于周易理论,古人用周易来演算分析日常生活中常概率事情的归纳,并做出大概率正确的选择。其实就是今天数学中的概率论,是种科学,而且是中国独有的传统科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行人格
命格只有七个字,偏于一行要考虑是变格,偏于水火是偏枯,除了是变格,否则鬼才或辉煌一时,命不会太好。五行不全是正常的。五行俱全要没有冲突是很难的,而且如果这人发财升官,财官得重,但印比肩的份量就偏小,至少要能担起财官,还有食伤呢也要占分量。命格好坏关健在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