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什么山,诸葛亮六出祁山
诸葛亮六出什么
诸葛亮六出祁山
但正史中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
先引凌云雕龙关于祁山、岐山地理位置的片段:
“祁山与岐山不同,岐山为山名,位于今日陕西省岐山县东北附近,古公亶父曾率领周室迁居于此,兴建开创周朝八百年天下。祁山亦为山名,位于今日甘肃省西和县西北。光从地图鸟瞰,一个在天水以南,一个在陈仓以东,两地航空距离超过一百公里,实际山路弯涎,更胜于漫漫途遥。”
史书记载,诸葛亮南征后对曹魏用兵共有七次:
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诸葛亮出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
5、同年(230),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6、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7、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卒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走生仲达”事。
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并未交战。第五次只出偏师,诸葛亮未出汉中亲至。因此人们通常按照清人俞樾《小浮梅闲话》中的说法,称诸葛亮五次北伐。清人梁章钜称诸葛亮四次北伐,未记建兴七年出兵。祁山
(三国篇)诸葛亮-六出祁山
微信公众号求关注,定时更新【历史兵家LSBJ10010】
诸葛亮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三国人物之一,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之后,他就开始为了刘备的事业出谋划策,鞠躬尽瘁。即便是刘备去世后,他也兢兢业业的为了蜀汉的江山社稷谋求福利,最为经典的当属诸葛亮北伐。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走这条路?走这条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图片
1、北伐势在必行
为什么诸葛亮要坚持北伐这个问题后世众说纷纭,争论也比较多,处于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背景下,他都必须北伐。首先,季汉和曹魏、东吴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曹魏是季汉口中的“汉贼”是必须要消灭的对象,其次东吴相当于偏安一隅诸侯性质的地盘,也是存在异心的。但是季汉集团自诩汉室正统,是以匡扶大汉江山为己任,那么显然独占蜀地而不思进取是不可能的。既然是已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前提下,必然是要主动出击的。
2、北伐可选方向、
第一条路是史料中有提到的,穿斜谷攻郿县,斜谷道也是褒斜道。这条道上有两条河流,分别是褒水和斜水,是汉中通往关中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曹魏所重点驻军防守的地方,想走这里必先穿过秦岭,这就涉及到山路行军,一般山路行军很困难,而且运送粮草比较费力,后勤补给困难很大。
第二条路祁山西侧出箕谷,直下陈仓陇右地区打下这个区域可以保证粮草的补给和向西截断西凉地区和关中地区的联系,从而得到一个补给基地而大大减少国内运送粮草的成本和困难度,用陇右地区的粮草补给提供军需,向西可取西凉,向东可以攻长安。
第三条路是子午谷,子午谷是汉中到关中的的这一条路,这条路总长六百多里,沿途高山峡谷及其险峻难走,但是这条路又是离长安最近的一条路,全速行军的情况下十余天可以兵临长安城下。长安城曾经是汉王朝的枢纽中心,拿下这里的影响力对当时的曹魏政权来说是打击最大的。(按个人理解这条路和后面邓艾阴平偷渡的难度应该差不多)
图片
诸葛亮的最终选择是祁山道。这是一条路相对于其他路来说风险是最小。他最终的战略目的是什么?
以下个人观点,不喜欢勿喷
↓
1、出祁山直达天水切断曹魏和陇西(西凉)的联系。
2、据守街亭(街亭地理位置特殊)东进陈仓,西进西凉,南退汉中,是真正上的进可攻退可守。
3、三国时期西凉地区产宝马,人员充足(后期)整个陇右地区粮食也比较丰富。
4、季汉国力不管是人口,粮食,经济,马匹都是三国里最弱的,所以必须速战速决。
国与国的战争都是打的国力,这个时期的季汉人口在85-95w上下浮动,打持久战显然是不可能的,按照兵书里讲古代参战人员和补给人员比例是1:3的样子,还是不算骑兵和重型器械的情况下,相当于十万大军需要三十万人员保障补给甚至更多,国内剩下可能只有30-40w人,抛去老弱病残那就更少,所以生产是远远更不上消耗的。通过以上判断走祁山道的战略目的应该是据守街亭,巩固西凉地区的统治力,从而获得人员、马匹、兵员,从而减少国内的损耗,尽可能脱离国内的补给,减少百姓负担。用陇右西凉地区的粮食和人员充实兵员和粮草,发展稳固之后再东进更稳妥,只有这样才能更长久的对峙和发展。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哪里六出祁山?
根据对联:
收三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艾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
2、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
3、六出: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
4、七擒:指平定南中时,诸葛亮六次设计擒住南蛮首领孟获。
5、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指诸葛亮北伐曹魏,在五丈原病重,在帐中布阵,点燃七七四十九盏油灯借寿。
6、一心只为酬三顾:指诸葛亮一片忠心,讨伐曹魏,是为报答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恩情。
7、取西蜀:指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进攻西蜀的刘璋,夺得根据地。
8、定南蛮:指蜀国南部的民族地区叛乱,诸葛亮率大军平定。
9、东和北拒: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北面与曹魏对抗。
10、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指诸葛亮运筹帷幄,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
11、水面偏能用火攻:指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周瑜谴黄盖诈降曹操,在江面上烧着了曹军的战船,大获全胜。
扩展资料
除军事上的功绩外,在和经济上,诸葛亮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1、:廉政亲民,注重法律。诸葛亮入蜀之初便与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
2、经济: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当地人民生活好了,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诸葛亮六出祁山指什么地方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约50华里。地处陕西关中西部,南接秦岭,北枕千山,中部为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境内山、川、塬皆有,渭河、韦水河穿境而过,形成了“两山夹一川,两水分三塬”的地形地貌特征。历史上诸葛亮并未六出祁山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地方: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约50华里。
连山秀举,罗峰兢峙,被誉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所以成为三国时魏蜀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著名家,军事家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事迹,早已为我国人民所称道;他为统一事业表现的百折不挠、鞠躬尽瘁的精神,亦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一部分。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晚年西线北伐战略行动的代称,也是人生为理想执着追求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与意志的象征。
扩展资料: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解除了后顾之忧,于是治戎讲武,准备北伐。
千古名文《出师表》。后主建兴五年(公元227年)春,诸葛亮统兵进驻汉中,临行给后主上了一道《出师表》。表文恳切地劝说刘禅要奋发自励,不要妄自菲薄,满足于偏安的王室,要亲贤远佞,兴复汉室。
诸葛亮表明了统原的壮志,说明北伐时机已经到了。他说:“如今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应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铲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满怀先帝托孤的重任,真是舍不得远离后主,当他写完表文之时,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似的滴落下来,激动不已,不知说什么是好。
六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前后六次,五次进攻,一次防守。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从汉中大举出祁山,志欲一举平陇右,由于马谡违亮节度,兵败街亭退回。同年冬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兵。公元229年,第三次出兵蚕食魏境武都、阴平二郡。
公元230年魏国分兵进攻汉中,诸葛亮防守,魏兵遇雨退回。公元231年,诸葛亮再出祁山,粮尽退军。诸葛亮鉴于后勤不继,在汉中实行大规模军屯,经过两年的充分准备。于公元234年再度大举北伐。
诸葛亮出兵斜谷,屯田武功,欲与魏军作持久战,因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而罢兵。由于诸葛亮北伐,第一次进兵祁山,所以习惯上称为六出祁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六出祁山 饮恨五丈原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约50华里。连山秀举,罗峰兢峙,被誉为“九州”之名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是什么?
诸葛亮六出祁山
祁山,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在礼县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扼陇蜀咽喉,控南北要冲,是三国时蜀魏相争的古战场。祁山堡武侯祠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名人题写的匾额条幅气势恢宏,警句炙口,书艺精道。
三国时,魏、蜀争相掠夺陇南人口。曹操先后掠夺、迁移陇南人口30多万入居关中,侨置武都郡于扶风郡美阳,又移至兴平县小槐里。诸葛亮亦迁移西县人口1000余家还居汉中。后又有武都王苻健率众入蜀,蜀将张尉往迎,安置于昭化之白水,而陇南为蜀所有,武都、阴平2郡仍存,属益州。所以,三国时,魏蜀各有一武都郡,魏之武都郡在关中小槐里,蜀之武都郡治下辨。另外,又于今礼县东北置祁山县,亦属武都郡。
三国时期,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次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西汉水北岸地区)。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归属蜀。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今西安)督战。当蜀军在街亭与魏军交战时,前锋马谡擅自改变部署,弃城守山,被张郃乘势困败,失去要地。诸葛亮因初战受挫,失去前进的依托,乃退兵汉中,斩马谡,整治蜀军。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统军数万再度攻魏,出散关围陈仓(今陕西宝鸡境),攻城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还师。诸葛亮为孤立祁山魏军,并开辟军资来源,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夺回武都、阴平二郡。后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抚羌人。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魏大将军司马懿督军迎击。诸葛亮于上 邽(今甘肃天水)击败魏军,抢收小麦,充实军粮后撤回祁山。魏将急躁,率军尾随追击。待魏军逼近时,诸葛亮五出祁山,歼敌3000人,司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当诸葛亮率部乘胜追击魏军时,中都护李严假传撤军圣旨,只得退军,于木门(今甘肃天水南)设伏张郃后,还师汉中。经过3年休养生息,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军10万,与魏军20万对峙与渭水南。诸葛亮数次挑战,但司马懿却率部渡过渭水,背水筑垒拒守。诸葛亮识破司马懿以逸待劳的阴谋,进驻五丈原。这样,魏、蜀两军相持4个多月。八月,诸葛亮病故在军中,最后蜀军还师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长达7年之久,虽苦心筹谋,但最终因国力不济等原因,以致师劳而功微“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仅有两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由于《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
一出: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次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西汉水北岸地区)。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归属蜀。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今西安)督战。当蜀军在街亭与魏军交战时,前锋马谡擅自改变部署,弃城守山,被张郃乘势困败,失去要地。诸葛亮因初战受挫,失去前进的依托,乃退兵汉中,斩马谡,整治蜀军。
二出: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统军数万再度攻魏,出散关围陈仓(今陕西宝鸡境),攻城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还师。
三出:诸葛亮为孤立祁山魏军,并开辟军资来源,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夺回武都、阴平二郡。后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抚羌人。
四出: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魏大将军司马懿督军迎击。诸葛亮于上 邽(今甘肃天水)击败魏军,抢收小麦,充实军粮后撤回祁山。魏将急躁,率军尾随追击。
五出:待魏军逼近时,诸葛亮五出祁山,歼敌3000人,司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当诸葛亮率部乘胜追击魏军时,中都护李严假传撤军圣旨,只得退军,于木门(今甘肃天水南)设伏张郃后,还师汉中。
六出:经过3年休养生息,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军10万,与魏军20万对峙与渭水南。诸葛亮数次挑战,但司马懿却率部渡过渭水,背水筑垒拒守。诸葛亮识破司马懿以逸待劳的阴谋,进驻五丈原。这样,魏、蜀两军相持4个多月。八月,诸葛亮病故在军中,最后蜀军还师汉中。
六出祁山
一出祁山 228年,诸葛亮47岁
收姜维 马谡失街亭
二出岐山228年
遇到郝昭守陈仓,无法突进。退兵时斩魏国勇将王双
三出岐山229年,诸葛亮48岁
东吴孙权称帝。郝昭病重,诸葛出兵,写信气死郝昭,占领阴平、武都,遇到一个月大雨,与司马懿相持后退兵。张苞摔落悬崖而死。
四出祁山230年,诸葛亮49岁
司马懿、曹真、郭淮三路大军伐蜀。
五处祁山231年,诸葛亮50岁
遇司马懿坚守城池。蜀汉兵多粮少,想要速战而不得。李严督粮逾期,放谣言说丞相要自立,于是刘禅下诏招孔明回成都,于退兵途中杀张郃。
六出祁山234年,诸葛亮53岁
孔明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在渭水分兵屯田,准备打持久战。同时与东吴约定一道攻魏。五月吴国出兵,大败退兵。诸葛亮积劳成疾,命丧五丈原。临终留计斩杀魏延。
出师未捷身先死。